2020 CSCO胃肠间质瘤指南要点!
胃肠间质瘤指南学习
*SSGXVIII/AIO研究
百分比 百分比
100
86.6%
80
65.6%
60
60.1%
40 HR,0.46(95% CI 0.32– 47.9%
0.65)
20 P<0.0001
36个月 12个月
100 94.0%
80
60
HR,0.45(95%
40 CI, 0.22-0.89) 20 P =0.019
参考文献
1. 胃肠间质瘤 中英文版 2014年 NCCN指南第2版
2. P. G. Casali, et al.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 ESMO–EURACA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Annals of Oncology, 2018.
– CD117–
大多数的KIT 突变位于跨膜区域外显子11,还有一些位于胞浆区域外显子9。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罕见的突变位于酪氨酸激酶区域(外显子13 和外显子 17)。PDGFRA 的突变绝大部分位于酪氨酸激酶区域2 外显子18,还有很少 一部分位于外显子12(跨膜区)及外显子14(酪氨酸激酶区1)
3. Toshirou Nishida, et al. The standard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based on guidelines. Gastric Cancer (2016) 19:3–14.
术后分子靶向治疗
– 适应证:危险度评估具有中高危复发风险的患者 – PDGFRA 外显子18 D842V 突变GIST 对伊马替尼原发耐药,辅助治疗未能获益,不推荐给
2020CSCO
Part 2
可手术胃癌的综合治疗
探讨
RESONANCE研究
研究方法: 2012年9月至2019年7月期间,通过CT、EUS和腹
腔镜检查纳入II-III期胃癌患者共纳入772例患者,并1:1
随机分为两组: A组(386) B组(386)
手术→SOX SOX→手术→SOX
A组患者术后接受8个周期的SOX方案治疗。 B组患者术前接受2-4个周期的SOX方案治疗,术后 接受4-6个周期的SOX方案治疗。
➢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3年无病生存率; ➢ 次要终点为5年总生存率、客观缓解率、D2/R0切除率和副作用。
探讨
短期研究结果: ➢ 部分新辅助治疗组患者在接受新辅助治疗后出现降期(
67.6%[261/386])。 ➢ pCR率为23.6%。 ➢ 与辅助治疗组相比,新辅助治疗组的R0切除率明显更优,
两组分别为73.1% 和58.1%(P<0.05)。 ➢ 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无差异。 结论:
交流分享
2020 CSCO 胃癌诊疗指南 更新要点及研究进展
邢台市人民医院 胃肠肿瘤外科 赵笑枫
目录
受疫情影响,2020 BOC(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 展研讨会)/BOA(Best of ASCO 2020 China)在线上举行, 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各肿瘤领域最重磅研究进展、中国年度研 究进展和2020版指南更新解读等内容。
2020版CSCO胃癌诊疗指南-不可手术切除局部进展期胃癌治疗解读
术前放化疗进一步改善治疗反应
西班牙回顾性研究80例(cT3–4/N+) GC 术前化疗 (ChT,34例) 术前放化疗 (CRT,46例)
CRT组对比ChT组: Becker Ia–b反应 (58% vs 32%,
P=0.001) D级淋巴结消退 (30% vs 6%, P=0.009), 良好病理反应率 (23% vs 3%,P=0.019)
Tepper J, et al. J Clin Oncol, 2008,26(7):1086.
术前放化疗(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对比术前化疗:POET 研究
随机分组研究术前同步放化疗和术前化疗对于局部晚期胃食道结合部腺癌患者的疗效
Siewert I-III uT3-4NXM0
DT30Gy/15f
3-yrs OS: 27.7% 47.4%
不可手术切除非转移性胃癌的综合治疗
分期 不可切除
分层 PS=0~1
PS=2
Ⅰ级推荐
Ⅱ级推荐
Ⅲ级推荐
同步放化疗a-e(1A类证据)①③ 进行 MDT讨论,评价同步放化疗后的行 术可能性,如能做
到完全性切除,可考虑行 术治疗
化疗b-e(2B类证据)② 放疗b-d,f,g(2B类证据)③ 进行 MDT讨论,评价化疗或 放疗后的行 术可能性,如能 做到完全性切除,可考虑行 术治疗
• 共入组36例患者 • 治疗的CCR率为36%,总有效率为83%,
中位生存时间为25.8个月,2年生存率为 52%
• 获得CCR的患者有较好的总生存期 (P=.004)
结论:在不能手术或医学上不能切除的GC,该方案可耐受
Liu, Y., et al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17,98(5): 1096-1105
胃肠道间质瘤诊治指南
胃肠道间质瘤诊治指南是GIST发生的主要原因。
这些突变通常发生在外显子11,其他外显子如9、13、14、17则较少见。
患有外显子11突变的患者对伊马替尼治疗反应较好。
少数患者则为KIT阴性,但存在PDGFRA外显子18点突变或缺失,这些患者对伊马替尼治疗不敏感。
5-2.GIST的生长方式有腔内型、壁内型、腔外型和混合型。
肿瘤通常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可以有或没有包膜,切面呈灰红或灰白色。
较大的肿瘤可能会发生出血坏死或黏液样变性。
5-3.GIST具有很大的组织学变异,免疫组化是诊断的重要手段。
GIST呈阳性表达的标记物有KIT、CD34、ACAT2、S100、DES和角蛋白等。
其中KIT是最特异、最敏感的标记物,但约5%的GIST为KIT阴性,这类患者的一部分可能会从KIT靶向治疗中获益。
6.治疗6-1.手术切除是治疗GIST的主要方法。
对于可切除的初发或复发性GIST,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术前或术后辅助治疗的必要性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6-2.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靶向治疗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
伊马替尼是靶向治疗的首选药物,但由于其副作用和治疗耐药性,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和副作用。
6-3.放疗和化疗的治疗效果有限,一般不作为单独治疗手段。
但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放疗和化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7.结论GIST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间质瘤,具有很大的组织学变异。
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伊马替尼是靶向治疗的首选药物。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放疗和化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制定。
EUS被用来判断间质瘤的恶性程度,据chak报道,肿瘤大于4cm、边界不规则、内部回声>4mm的囊性变是恶性瘤的表现。
而Palazzo等则报道,肿瘤直径<3cm、边界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则是良性间质瘤的表现。
然而,目前认为所有GIST均有潜在恶性,不能仅以良恶性来划分,而应该进行侵袭危险性的分级。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0版
≥1位一级或二级 亲属患大肠癌
Lynch HT, et al. 2013
遗传性结直肠癌指南总体框架
遗传性结直肠癌主要包括:
• Lynch综合症 • FAP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典型的FAP
结直肠内息肉数均在100枚以上,癌变 年龄早,癌变风险几乎为100%
AFAP (轻症FAP)
结直肠癌 患者
息肉 (10-20枚)
关注家族史
(+) 强烈建议
本人定期结肠镜检查 三甲/省级专科医院就诊
体格检查
CHRPE* 颅骨骨瘤
*CHRPE: 眼底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肥大
腹腔肿块
• FAP家系受影响者可出现有多种肠外疾病,我国人群的文献报道,肠外疾病以腹腔内硬纤维瘤和骨瘤 最容易被识别且相对较为常见。因此,怀疑FAP时,应特别注意是否有腹腔内硬块和骨瘤。
家组取得一致共识(支持意见
变,主要考虑的因素
≥80%)
是患者的明确获益性
II级 1B类证据:
2A类证据:
• 可及性差或者效价比
专家推荐 基于高水平证据,如严谨的 基于稍低水平证据,如一般质量
低
Meta分析或大型随机对照 的meta分析、小型随机对照研
临床研究结果,专家组取得 究(II期)、设计良好的大型回
虽然缺乏循证医学证 据,但是专家组具有 一致共识的
良好的大型回顾性研究、病 得共识,而且存在较大争议(支
例-对照研究,专家组取得 持意见<60%)
基本一致共识,但有小的争
议(支持意见60%~80%)
结直肠癌的MDT诊治原则
—— MDT基本概念
核心:以病人为中心,以专家组为依托
《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2020版要点解析
《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2020版要点解析近期, 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组织编撰的2020版《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治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公布。
这是CSCO针对胃肠间质瘤(GIST)这个小瘤种首次推出的指南。
先前, 中国GIST临床诊疗遵循的主要是由CSCO编写的《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最近一版的共识于2017年发布。
与《共识》相比, 《指南》的推荐等级更高, 更具权威性;内容格式由文字变为表格, 使用上也更为便捷;而且《指南》依据证据级别进行推荐, 更具说服力。
《指南》内容涵盖病理、影像、手术、药物、随访全流程。
病理免疫组化检测原发部位为胃的经典型GIST患者免疫组化检测项目除了CD117、DOG-1和Ki67, 还Ⅰ级推荐常规增加SDHB标记, 因为SDH缺陷型GIST绝大部分发生在胃。
与先前的临床实践相比, 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更新。
SDHB缺陷型GIST具有独特的特征: 大多发生于胃, 对伊马替尼不敏感, 惰性发展, 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较高。
GIST生物学行为决定了治疗方式。
分子诊断适应人群对于拟行靶向治疗的患者或发生继发性耐药的患者, 分子检测的推荐级别最高, 是Ⅰ级推荐;对于低危GIST Ⅱ级推荐进行分子检测, 对于小GIST和微小GIST Ⅲ级推荐进行分子检测。
如一代测序检测为野生型GIST, 可行NGS(Ⅱ级推荐), 因为一代测序常规只检测6个位点, 而KIT和PDGFRA的突变位点有44个, NGS可以覆盖全部44个位点, 且一代测序的深度不如NGS, NGS可能能够检测到一些突变频率比较低的突变。
将野生型GIST进行精准分类已成为必然。
外科治疗外科治疗总体原则尽可能做到R0切除, 保证无瘤原则, 避免肿瘤破裂。
小GIST(最大径≤2cm)的处理原则小GIST总体上预后较好, 小部分仍可能具有不良生物学行为, 不良生物学行为包括临床表现与内镜表现两个方面。
CSCO 2020:中国版GIST诊治指南(2020)关键问题概述
CSCO 2020:中国版GIST诊治指南(2020)关键问题概述作为罕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
但在消化道的软组织肉瘤中,其发病率位列第一。
其可以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其中以胃和小肠多发,结直肠次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于2008年、2011年、2013年和2017年分别制定了中国GIST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这些共识的颁布和推广极大地规范和提高了我国GIST临床诊治水平。
2020年9月21日,在第二十三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0年CSCO学术年会胃肠间质瘤专场上,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的叶颖江教授,代表CSCO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对最新发布的《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要点更新做出了详细的解读。
图1: 中国胃肠间质瘤共识到指南发布历程共识与指南的区别叶颖江教授首先介绍了共识与指南的区别,并解释了为何在发布《专家共识》后还需总结发布《临床指南》。
临床指南是基于系统评价的证据和平衡了不同干预措施的利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佳保健服务的推荐意见集合。
主要编写小组包括指南指导委员会、指南制定小组、外部评审小组。
指南对疾病的证据质量进行分级,并形成推荐等级,进而全文报告,突出指南推荐意见和总结,参与人员利益声明。
专家共识是强调专家经验在指南制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其专家经验主要来源于多学科专家代表组成的团队,针对具体临床问题的诊疗方案进行共识的结果。
成员构成无要求,证据利用也无要求,无证据等级及评价,可能有偏倚。
图2: 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证据类别与推荐等级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特点,叶颖江教授着重强调了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的特点。
新指南利用表格和注释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整本指南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同时,还对最新的靶向药物进行了推荐,纳入瑞普替尼和阿泊替尼治疗的最新临床证据;需要注意的是,新指南在专门的章节对小GIST进行了描述,首次发布了小GIST专家共识。
2020版CSCO胃癌诊疗指南-胃癌病理与分子检测解读
浸润深度(pT分期)f 大 管、淋巴管、神经侵犯 近/远侧切缘g 大 管/大 大 指肠侵犯情况(如切 取) 淋巴结转移数/受检淋巴结数 (pN分期) 癌结节数大 h
同上
进展期胃癌大 体类 型l
同上
远处转移(pM分期)i
pTNM分期(第8版)b
术前新辅助治疗的大 除标本#
术切
同上
(对于大 明显肿物的标本应仔 细检查并多点取材,以免误判 肿瘤治疗反应和临床病理分期
手术后病理诊断是肿瘤系统信息的手段
• 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 • 明确pTNM分期、准确评估预后 • 确定ypTNM分期、提供客观治疗反应评估体系
分子病理学检测指导预后评估与治疗预测
• 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疗药物选择、疗效预测等提供依据
一般原则与流程
胃癌病理诊断与技术操作流程
组织标本固定的基本要求
胃癌病理与分子检测:指南解读与更新
Xxx医院 xxxx专家
指南框架
一、胃癌诊断 二、胃癌综合治疗
➢非转移性胃癌的治疗 • 可手术切除胃癌的治疗 • 不可手术切除胃癌的治疗
➢晚期转移性胃癌的治疗 • 晚期转移性胃癌的药物治疗选择 • 胃癌局部复发与单一远处转移的综合治疗
三、随访 四、遗传筛查和管理 五、附录
病理诊断指南与更新
1
常规病理诊断
2
分子病理诊断
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
标本类型 活检标本*
内镜下切除标本a (EMR/ESD)
大 体检查 记录组织大 大 与 数大
肿瘤部位b 肿瘤大 大 (cm3)
Ⅰ 级推荐 光镜下检查
Ⅱ 级推荐
Ⅲ级推荐
明确病变性质和组织学类型
—肿瘤/大 肿瘤 —良性/恶性 —组织学类型
2020 CSCO 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及研究进展
2020 CSCO 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及研究进展受疫情影响,2020 BOC/BOA在线上举行,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各肿瘤领域最重磅研究进展、中国年度研究进展和2020版指南更新解读三个方面。
2020年胃癌指南更新要点主要包括胃癌诊断、可手术胃癌的综合治疗、转移性胃癌的药物治疗。
今年指南新增了遗传筛查和管理部分。
病理学诊断:分子诊断要点解析根据分子分型指导治疗: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后,需进行相关分子检测,今年指南增加了NTRK融合基因检测作为III级推荐,新增了第二代测序(NGS)作为II级推荐。
注释增加:“NGS可平时评估胃癌多基因改变指导精准治疗,但可供检测的组织有限时,且患者无法接受其他检测时,考虑进行NGS检测,但应注意其局限性,新增了分子结果报告的规范要求,强调检测必须在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
”;新增了PD-L1检测标本要求;新增“液体活检HER2扩增检测可用于胃癌患者治疗的检测”。
可手术胃癌的综合治疗:术后辅助治疗2019年SOX(S-1+奥沙利铂)辅助治疗方案是作为II/III期患者的III 级推荐(2B类证据)。
基于RESOLVE研究和ARTIST2研究结果,今年指南将SOX辅助治疗升级为1A类证据I级推荐(对于III期患者)和1B类证据II级推荐(对于II期患者)。
多项研究显示,D2术后辅助放化疗获益并不明确,因此,对于II期D 2根治术后患者,删除术后辅助放化疗:DT45~50.4Gy(同期氟尿嘧啶)(3类证据,III级推荐);对于III期D2根治术后患者,保留术后辅助放化疗(3类证据III级推荐),但在注释中写明“限于局部区域高危因素者:安全切缘不安全,脉管癌栓,神经束周围侵犯,N3或转移性淋巴结比例>25%”。
相关研究进展III期RESOLVE研究共纳入1049例患者,评估了D2术后XELOX方案或SOX方案或新辅助/辅助SOX方案的疗效。
2019年ESMO大会上公布的结果显示,对于行D2切除术的cT4a/N+M0或cT4bNxM0局部晚期胃癌患者,术后SOX方案的3年DFS非劣于术后XELOX方案(HR=0.85),围手术期SOX方案的3年DFS优于术后XELOX方案(HR=0.79,P=0.045)。
2020CSCO胃癌指南护理课件
2023
PART 02
胃癌的诊断
REPORTING
诊断流程
01
02
03
初步检查
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 查和影像学检查,以初步 判断是否存在胃癌。
确诊检查
通过胃镜和病理活检确诊 胃癌,并进一步了解肿瘤 的部位、大小、浸润深度 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分期与分级
根据检查结果,对胃癌进 行分期和分级,为后续治 疗提供依据。
方案和预后不同。
分级
根据细胞的分化程度和恶性程度, 将胃癌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分 级越高,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
分期与分级的意义
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 依据,有助于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 治疗前景。
2023
PART 03
胃癌的治 疗
REPORTING
手术与外科治疗
染、吻合口瘘等。
康复与生活质量改善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指导,帮助患者逐步恢 复正常饮食。
活动与锻炼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炼,促进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随访与复查
定期进行随访和复查,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术 后并发症。
2023
PART 05
胃癌的预防与筛查
2023
REPORTING
2020 CCO胃癌指南 护理课件
• 胃癌概述
• 胃癌的护理与康复 • 胃癌的预防与筛查 • 胃癌患者及家属的教育与支持
2023
PART 01
胃癌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 肿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分类
《胃肠间质瘤全程化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要点汇总
194.《胃肠间质瘤全程化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要点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多样。
研究表明,绝大多数GIST具有c-kit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基因活化突变。
随着对GIST发病机制认识的加深,影像学、病理学及外科诊疗技术的进步,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外科手术联合靶向药物综合治疗已成为GIST当前标准治疗模式之一。
在靶向药物时代,接受规范治疗的GIST病人生存期显著延长,GIST有望逐步进入“慢性病”范畴,因而对GIST病人实行全程化管理十分重要。
GIST病人全程化管理指从病人确诊开始直至死亡,GIST专病医师为病人制定系统的规范诊疗方案并进行长期治疗随访。
GIST全程化管理的核心是病人充分认识疾病并主动参与,医师对病人实施最恰当的治疗,以求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诊断1.1概述及临床表现GIST男女发病率相近,中位发病年龄约为60岁,但某些特殊亚型GIST 如琥珀酸脱氢酶(SDH)缺陷型GIST发病年龄较低,女性多见。
胃和小肠是GIST最常见的原发部位,结直肠、食管及胃肠道外GIST少见。
GIST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主要取决于肿瘤大小、部位及生长方式,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及腹部包块等,少部分病人因体检或诊治其他疾病偶然发现。
1.2常用检查方式GIST常用检查方式包括内镜、CT及MRI等。
内镜超声(EUS)对于判断肿瘤部位、起源及其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尤为重要。
CT尤其是增强CT为GIST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明确肿瘤位置、大小、生长方式、周边器官毗邻、血供及远处转移等情况。
MRI对特殊部位如直肠、盆底区域或肝转移GIST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MRI检查无辐射性,尤其适用于某些特殊人群(孕妇、儿童青少年及碘剂过敏者)。
PET-CT扫描适用于靶向药物疗效的早期评价,不推荐常规用于术前检查及术后随访。
指南(共识)解读|从2020年国内外主要指南更新变化解读胃肠间质瘤精准诊治
指南(共识)解读|从2020年国内外主要指南更新变化解读胃肠间质瘤精准诊治从2020年国内外主要指南更新变化解读胃肠间质瘤精准诊治汪明,曹晖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1,41(2):125-129摘要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在GIST中取得成功是精准医学时代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里程碑。
2020年,国内外各学术组织围绕GIST的诊疗实践相继发布或更新了各种诊疗指南与专家共识。
其中在指南层面,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发布我国首部GIST诊疗指南《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2020》,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也对NCCN指南GIST部分内容作出重要更新,二者更新均由最新循证医学证据更新所驱动,将对我国GIST精准诊疗实践产生重要影响。
基金项目:2017年上海市领军人才项目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上海200127通信作者:曹晖,E-mail:**********************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的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TKI)在GIST中的成功应用已成为精准医学时代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里程碑性事件。
作为一种主要由KIT或PDGFRA基因功能获得性突变驱动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瘤,GIST的病理学诊断、影像学诊断、外科干预和药物治疗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各种机制导致的伊马替尼耐药给GIST的临床治疗提出巨大挑战,后线靶向药物的相继问世又给晚期GIST病人的治疗选择带来新希望。
我国从事GIST临床诊疗的医务工作者需要紧跟国际和国内学术前沿并掌握最新诊疗进展,结合临床实践更好地开展GIST诊疗事业。
2020年,《胃肠间质瘤全程化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1]发布。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GIST专委会在之前各版中国GIST诊疗共识的基础上,首次发布了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2020》(以下简称“C-G指南”)[2];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首次将GIST相关内容从《软组织肉瘤指南》中独立,发布了首部《NCCN胃肠间质瘤诊疗实践指南》(以下简称“N-G指南”)[3]。
中国胃肠间质瘤内镜下诊治专家共识意见(2020,北京)全文
中国胃肠间质瘤内镜下诊治专家共识意见(2020,北京)全文前言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被认为起源于Cajal 细胞或其前体细胞。
GIST 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与发生的部位、大小及生长方式相关。
所有GIST均有恶性倾向,且约10%~30%为恶性肿瘤。
因此,GIST的早期诊断、治疗和规律随访尤为重要。
目前,GIST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术前活检方法包括白光内镜活检、空芯针穿刺活检等。
近年来,随着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的广泛开展,其已成为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CCN)指南推荐用于局限性GIST活检的首选方法。
结合病理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CD117、DOG1及CD34分子等)及分子生物学检测(c-Kit及PDGFRA基因),GIST通常可确诊。
对于直径>2 cm的GIST,通常推荐手术切除伴或不伴靶向药物治疗,然而小GIST(直径≤2 cm)的治疗仍存在争议。
根据NCCN指南,若小GIST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下缺乏高危恶变风险的表现,则推荐行积极的随访,而欧洲和日本的专家则建议一旦组织学确诊为GIST,不论其直径,均应行切除治疗。
另一个GIST治疗的热点是内镜下切除术的应用。
近年来,内镜下治疗已逐渐用于黏膜下肿瘤的切除治疗,其治疗起源于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的完全切除率达92.4%~100%。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内镜下治疗GIST的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对器官功能影响小等的优点。
但国内关于GIST内镜下诊断、治疗及随访等问题均尚无统一的专家共识,因此制定一项全面的、以证据为基础的《中国胃肠间质瘤内镜下诊治共识意见》显得十分必要。
为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牵头,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参考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集体讨论与投票等方式,共同制定本共识意见。
《小胃肠间质瘤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版)》要点
《小胃肠间质瘤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版)》要点胃肠间质瘤 (GIST) 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根据发病部位、大小、核分裂象及有无破裂等,GIST的恶性潜能从极低危至高危不等。
小GIST特指直径<2cm的GIST。
尽管大多数小GIST病例在临床上呈良性或惰性表现,但确有少数病例显示出侵袭性行为,尤其是核分裂象计数>5/5mm2 者。
既往共识中有关小GIST的推荐证据较少。
1 小GIST定义及流行病学观点:胃是小GIST最好发的部位,其余依次为小肠、结肠、直肠。
证据级别:B。
推荐意见:强推荐。
2 小GIST的生物学行为观点1:小GIST有一定的恶性潜能,非胃来源小GIST生物学行为更差。
证据级别:B。
推荐意见:强推荐。
观点2:超声内镜的高风险特征如强回声灶、异质性、边界不规则、囊性变等,有助于预测小GIST恶性潜能。
证据级别:C。
推荐意见:弱推荐。
3 小GIST的辅助检查观点1:超声内镜是小GIST的首选检查。
证据级别:B。
推荐意见:强推荐。
观点2:增强CT对于小GIST的定位及随访检查有一定意义。
证据级别:B。
推荐意见:强推荐。
4 小GIST的鉴别诊断观点:小GIST是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一种,术前易与平滑肌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脂肪瘤、异位胰腺及施万细胞瘤等混淆。
证据级别:B。
推荐意见:强推荐。
5 小GIST的外科治疗5.1 胃观点:有高危因素的胃小GIST应手术治疗,对于适宜部位的小GIST可以采用腹腔镜手术,单纯内镜下切除仍需谨慎。
证据级别:B。
推荐意见:弱推荐。
5.2 十二指肠观点:十二指肠小GIST在完整切除的基础上应尽量保留器官功能,减少行联合脏器切除及消化道重建。
证据级别:B。
推荐意见:强推荐。
5.3 小肠观点:小肠小GIST,一经发现应积极切除,不建议常规行腹腔镜下切除治疗,但可借助腹腔镜技术暴露及定位肿瘤。
证据级别:C。
推荐意见:弱推荐。
5.4 结肠观点:结肠小GIST罕见,绝大多数无临床症状,一经发现应积极切除。
?2020五大消化道肿瘤CSCO指南重磅发布!食管、肝、胃、肠及GIST肿瘤进展一览无余!
2020五大消化道肿瘤CSCO指南重磅发布!食管、肝、胃、肠及GIST肿瘤进展一览无余!由中国临床临床肿瘤学会(CSCO)主办的“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0 China(BOA)”于2020年7月3日顺利在线举行,各大专家学者就最新的CSCO指南做出了总结。
今天小编就为您一网打尽2020 CSCO 食管癌、胃癌、胃肠间质瘤、肝细胞癌和结直肠癌的指南更新要点,一起看下去吧食管癌篇食管癌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肿瘤。
我国食管癌组织学类型以鳞癌为主(>90%),与欧美国家食管癌以腺癌为主(约70%)大不相同。
因此临床实践中,《CSCO 食管癌诊疗指南》更符合我国国情。
而本次新版指南在转移性食管鳞癌的治疗原则上有诸多更新,目前一线治疗方案仍是以化疗为主,根据是否有HER2靶点的突变,可根据联合曲妥珠单抗进行治疗。
而在晚期食管癌二线及以上治疗领域,近几年颇受关注的免疫治疗在新版指南中实现了0到1的突破,三大免疫治疗药物正式成为标准治疗。
二线及以上治疗更新要点:•卡瑞利珠单抗:无论PD-L1表达,I级推荐,1A类证据•帕博利珠单抗:治疗CPS ≥ 10的晚期食管鳞癌患者,I级推荐,1A类证据•纳武利尤单抗:无论PD-L1表达,II级推荐,2A类证据1、卡瑞利珠单抗:OS达8.3个月卡瑞利珠单抗是我国首个获批治疗晚期食管癌的国产免疫药物。
NMPA批准主要是基于随机、开放、化疗药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ESCORT研究结果,共纳入448例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试验结果显示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8.3个月vs 6.2个月,卡瑞利珠单抗降低死亡风险约30%。
ORR分别是20.2%vs 6.4%。
并且无论PD-L1表达状态,患者都可以从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获益。
2、K药:死亡风险降低了66%作为和卡瑞利珠单抗同日获NMPA批准的帕博利珠单抗,批准用于治疗PD-L1≥10%,既往一线全身治疗失败的,局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ESC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CSCO胃肠间质瘤指南要点!
从共识到指南,CSCO胃肠间质瘤(GIST)指南今年首次发布:推荐等级更高;由文字变为表格,使用更便捷;依据证据级别进行推荐,更具说服力。
今年BOC/BOA会议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李健教授为大家解析了CSCO胃肠间质瘤2020版指南要点。
详情如下:
CSCO GIST指南由六部分构成:病理、影像、手术、药物、随访、附录。
病理部分
对于经典型GIST病理类型,I级推荐新增SDHB(胃),其他I级推荐包括CD117、DOG-1、Ki67;II级推荐:CD34;III级推荐:PDGFR A。
SDH缺陷型GIST的I级专家推荐同经典型GIST。
II级推荐为SDHA。
NF1相关性GIST的I级专家推荐包括CD117和DOG-1,II级专家推荐为Neurofibromin。
BRAF突变型GIST的I级专家推荐包括CD117和DOG-1,II级专家推荐为BRAF。
GIST分子检测
GIST分子诊断适应人群,I级推荐:拟行靶向治疗患者、继发性耐药患者;II级推荐新增:如一代测序检测为野生型GIST,可行NGS,其他推荐包括低危GIST、疑难病例明确诊断、同时性或异时性多原发GIST;III级推荐新增:小GIST、微小GIST。
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总体原则没有更新,手术目标的I级推荐为原发GIST R0切除(2A类证据)或需急诊处理并发症或转移性GIST切除;淋巴结清扫的I级专家推荐:通常无需淋巴结清扫,存在病理性肿大淋巴结的情况下需行淋巴结清扫(2A类证据)。
小GIST的处理原则是今年指南的重要更新:对于胃部最大径≤2cm小GIST,且有不良因素患者,I级推荐更新:表现为不良生物学行为的小GIST,开放手术切除或腹腔镜切除(2A类证据);II级推荐更新:胃小弯侧、胃后壁、胃食管结合部等部位GIST,腹腔镜或内镜切除(有经验的腹腔镜中心)(2B类证据)。
辅助治疗
对于高危患者,新增III级推荐:伊马替尼辅助治疗5年(3类证据)
(肿瘤破裂患者应延长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时间);这类患者的I级推荐为伊马替尼辅助治疗3年(1A类证据)。
相关研究进展
PERSIST-5研究是一项单臂II期研究,旨在评估5年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用于原发性GIST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终点为无复发生存率(RFS),研究纳入中高复发风险患者,接受5年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共91例原发性GIST患者(KIT阳性)入组,结果显示,5年RFS为90%。
转移性GIST一线治疗
对于转移性GIST的一线治疗,根据基因分型进行了相应的专家推荐。
对于基因分型不明患者,新增III级推荐达沙替尼(3类证据);I级推荐为伊马替尼400mg/天(1A类证据)。
对于PDGFRA D842V突变患者,新增II级专家推荐阿泊替尼(2A类证据);
除外KIT外显子9突变与PDGFRA D842V突变之外的基因型患者,II
I级推荐新增阿泊替尼(3类证据)(仅限于PDGFRA外显子18非D 842V突变),I级推荐为伊马替尼400mg/天(1A类证据);
对于KIT外显子9突变患者,I级推荐为高剂量伊马替尼(1A类证据)。
相关研究进展
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阿泊替尼治疗包括D842V突变在内的PDG FRA 18外显子突变的转移性GIST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86%,此外,阿泊替尼用于四线及以上GIST依然有效。
今年2月,阿泊替尼获FDA批准用于治疗PDGFRA基因18外显子D842V突变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GIST成人患者。
达沙替尼用于转移性GIST的一项多中心II研究显示,中位随访67.2月时,总人群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3.6月,中位OS未达到,对于不适合伊马替尼治疗的患者,达沙替尼可作为一线治疗的选择方案。
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及进展后的处理
对伊马替尼治疗有效且达到部分缓解(PR)或完全缓解(CR)的患者,
I级专家推荐为继续伊马替尼治疗(1A类证据),II级推荐:联合MD T评估是否手术切除。
对于局限性进展的患者,I级推荐换用舒尼替尼(1A类证据),II级推荐:伊马替尼加量治疗(2A类证据)、药物治疗或联合以下方法:M DT评估是否行减瘤术(2A类证据)、射频消融或栓塞(2B类证据);III级推荐为姑息性放疗(2B类证据)。
伊马替尼标准剂量治疗失败的选择
I级推荐为舒尼替尼(1A类证据),II级推荐为伊马替尼增加剂量(2 A类证据),III级推荐为达沙替尼(3类证据)。
三线治疗失败后的选择
对于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瑞戈非尼治疗失败的GIST,I级专家推荐新增瑞普替尼(1类证据);II级推荐为阿泊替尼(2A类证据),III级推荐为伊马替尼。
相关研究进展
INVICTUS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国际多中心III期研究。
研究纳入既往接受≥3线治疗(包括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瑞戈非尼)
的晚期GIST患者,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瑞普替尼可使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85%,中位PFS分别为6.3个月和1.0个月(HR=0.15,P<0.0001)。
一项I期研究中,阿泊替尼四线治疗转移性GIST,仍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
小结
病理检测强化了SDHB与分子检测;外科部分中细化了小GIST的处理建议;药物治疗增加了阿泊替尼与瑞普替尼两个新型TKI,细化了不同药物治疗的推荐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