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梅兰芳蓄须》课堂实录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3 梅兰芳蓄须》优质课教案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3 梅兰芳蓄须》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梅兰芳蓄须》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面对日本人的邀请时,如何通过蓄须来拒绝演出,展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
本文语言优美,情节感人,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对学生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京剧有一定的了解,但梅兰芳这一时代背景以及他蓄须的原因还需要引导学生去理解。
学生对梅兰芳这一艺术家的认识可能仅限于他的艺术成就,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他的民族气节,提升他们的品德修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梅兰芳蓄须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梅兰芳高尚的民族气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梅兰芳蓄须的原因。
2.难点:体会梅兰芳高尚的民族气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视频资料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视频或图片资料,让学生对梅兰芳有一定的了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遇到问题互相讨论。
教师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梅兰芳蓄须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梅兰芳高尚的民族气节。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梅兰芳为什么蓄须?他蓄须的意义是什么?5.拓展(10分钟)讨论: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梅兰芳高尚的民族气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__是四年级上册统编版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介绍人物事迹的__,讲述的是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故事,表现出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该课文所处的第七单元人文主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侧重爱国主义情感的渲染。
而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__的主要内容”,该语文要素侧重于策略。
基于本单元组的导向,个人觉得首先要确定__的教学核心,也就是我们的“靶心”。
落实到__,笔者定下的“靶心”是:以感受梅兰芳高贵人格与民族气节为主,在阅读感受中渗透策略教学,并进行适当思维训练。
关注文本和语文要素并行,让学于生,是本设计的着力点,目标指向“生本课堂,快乐学习”。
二、教学目标:通过词语归类、联系上下文、同伴互助等方式,了解“旦角、沦陷、租界、侵略者、深居简出、斩钉截铁”等词语意思。
借助提问的方法,概括梅兰芳拒绝演出的几件事,通过串联的方法,把握__的主要内容。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质疑,学以致用,复习第二单元提问策略)聚焦重点段落,运用读悟结合的方法,升华梅兰芳的人格与气节,感受其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三、教学准备:学生:教材、作业本、书写用品。
2.教师:课件、板贴、教案。
四、教学过程:自我介绍第一次见面,我们先认识一下,我姓蔡,大家可以叫我——,谁来跟我打个招呼吧?蔡老师你好,您好,真有礼貌,很高兴认识你,我也很高兴认识你,在我们学校,大家都喜欢叫我蔡蔡老师,叫叫我。
还有点时间,大家可以读一读课文。
准备好上课。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上课。
第一板块播放视频,揭示课题1.播放视频通过预习,大家知道课文介绍了哪位人物吗?板书——梅兰芳。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认识他。
梅兰芳微课介绍。
(太快)现在,你应该对梅兰芳有了一定了解吧?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ppt)——学生读,板书。
部编小语四上《梅兰芳蓄须》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梅兰芳蓄须》简案导入:播放视频,引出人物;设置情景,任务驱动。
(情境:学校准备举行“杰出人物”展览活动,要为梅兰芳先生制作展板任务:了解展板中的“事迹介绍”,竞选“展板介绍员”。
)过渡:为了完成任务,我们先来读读课文。
任务一:读通读顺,了解背景活动1:自由朗读,读通读顺活动2:检查预习,了解背景(借助资料袋,生自主选择想了解的资料)过渡: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背景,怎么介绍梅兰芳的事迹呢?☆任务二:介绍事迹,完成竞选活动1:提炼串联,介绍事迹活动2:借助提示,完成竞选过渡:其实梅兰芳的爱国事迹还有很多,同学们想知道吗?任务三:联系资料,感悟情怀活动1:场外连线,补充资料活动2:学生交流,感悟情怀课后任务:阅读链接搜集资料读一读:读阅读链接《难忘的一课》,把握主要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爱国情怀。
搜一搜:网上搜索梅兰芳的其他爱国事迹。
《梅兰芳蓄须》课堂实录课前交流师:上课前,咱们来欣赏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师:这是著名京剧《贵妃醉酒》中的片段,知道贵妃的扮演者是谁吗?生:梅兰芳师:那咱们准备上课了。
导入师:上课。
同学们好。
请坐。
同学们,京剧有生旦净丑四个行当,梅兰芳是唱旦角的。
旦角是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在旧社会,女性不好抛头露面,所以只能由男性扮演。
为了演出,梅兰芳每天都要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甚至用镊子把胡须一根根拔掉。
可是,有几年,他却留了胡须。
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这篇课文——《梅兰芳蓄须》读题。
师:蓄须就是?生:留胡子师:为了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学校准备举行“杰出人物”展览活动,瞧,这是梅兰芳先生的展板,目前还差最后一步——事迹介绍,咱们就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来完成,评出“最佳展板讲解员”。
(2分钟)任务一:读通读顺了解背景活动1:自由朗读,读通读顺。
师:咱们先读读课文,自由朗读,读通读顺。
生读。
活动2:检查字词,了解背景。
师:同学们都读得特别投入。
字都能读准吗?咱们来玩个小游戏。
老师提示,待会儿你只需要点正确的读音。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优秀教案(推荐2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优秀教案(推荐2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
2.通过提取信息,填写表格,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迁移运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通过默读批注、讨论交流,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02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知人正音解义1.交流资料,了解人物。
(1)提问:通过课前预习,你对梅兰芳有哪些了解?(2)介绍:梅兰芳是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纽约《世界报》上曾有这样的高度评价:“梅兰芳是所见过的最杰出的演员之一,纽约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演出。
”(3)介绍旦角。
①正音“角”字:jué。
②介绍:京剧中有“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
其中旦角是戏剧中女性角色的统称,梅兰芳饰演的就是旦角,所以在表演的时候,必须把胡子剃得干干净净,男扮女装。
③设疑:这样一个男扮女装的旦角,要是留着胡子还怎么扮演秀美的女子呢2.检查字词,正音释义。
01第一组(1)出示词语:租界沦陷侵略邀请纠缠骚扰妄想(2)指名读,正音。
(3)弄清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4)提问:你能用其中几个词语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形和日本人对梅兰芳做了什么吗?02第二组(1)出示词语:被迫抵抗拒绝深居简出细声吟唱虚度生命不堪其扰蓄须明志(2)开火车读,正音。
(3)提问:你能用其中几个词语说一说梅兰芳当时的处境吗03第三组(1)出示: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
(2)提示:这两个句子中都有多音字,在语言环境中要根据字义确定多音字的读音。
(3)指名试读,注音,齐读。
(4)换语境巩固:①出示句式:梅兰芳宁可也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四年级语文上册23《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
23 梅兰芳蓄须名师教学片段实录♦以读促讲,感悟人物情感(教学重点)师:同学们,面对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梅兰芳先生隐居罢演以表明自己的抵抗态度,此时可恶的日本侵略者就这样放过他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呢?生:1941年12月香港沦陷。
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
•…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
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那个可恶的日本司令官了吗?哪些词让你感到日本侵略者的无耻横蛮的嘴脸?把你找到的词语读给大家听。
生:多次逼迫、随时随地、骚扰。
师:在中国,这三个词可以形容一类人,那就是地痞、流氓、无赖!可见日本侵略者与这类人一般无二!面对这样的情境,梅兰芳最后只能——生:蓄须明志!师:梅兰芳蓄须要明什么志?生: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出的决心。
师:是的!这就是一位艺术家的民族气节!师:以演戏为生的梅兰芳先生,长期罢演,生活入不敷出,为了养家他只能卖房糊口。
梅兰芳眼前出现了种种诱惑,快速浏览第4自然段,找出这些“诱惑”。
生:戏园老板的劝说、金钱诱惑。
师:戏园老板怎么劝说?生:“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师:这是一句反问句,谁能把它改成陈述句?生:梅先生,您不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不愁没钱花。
师:对比这两句话,哪句话表达的意思更剧烈?生:反问句表达更剧烈。
师:同学们一起读一读戏园子老板的话。
生:……师:劝说不动,有人甚至开出预支二十两黄金的条件,以求打动梅兰芳的心,他们胜利了吗?课文是怎么描述的?生:梅兰芳没有动摇。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师: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些词让你体会到梅兰芳的坚决?生:宁可……也决不……师:你能用这组关联词说句话吗?生:……师:你再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语气坚强,再读)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戏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这就是他的崇高的爱国情怀!赏析:在本片段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边读边抓住关键词体会梅兰芳先生崇高的民族气节,边读边思考,体会“蓄须明志”背后的爱国情怀。
23 《梅兰芳蓄须》 教学实录(2024年)
《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认识“蓄、迫”等 11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宁、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蓄须的原因和过程。
3.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4.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梅兰芳蓄须的原因和过程。
2.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3.掌握略读课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1.体会梅兰芳在困境中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将梅兰芳的事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爱国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伟大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国的含义。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
(板书课题:梅兰芳蓄须)大家对梅兰芳有哪些了解呢?生:梅兰芳是一位很有名的京剧大师。
生:他的京剧唱得非常好。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
梅兰芳先生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在京剧艺术上的成就举世瞩目。
那“蓄须”是什么意思呢?生:就是留胡子。
师:非常正确。
那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呢?他蓄须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者请教同学和老师。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生字词)2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师: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出示词语:蓄须、被迫、纠缠、邀请、骚扰、拒绝、签订、宁可、要求、妄想)生:蓄须、被迫、纠缠、邀请、骚扰、拒绝、签订、宁可、要求、妄想。
师:读得非常准确。
这里面有两个多音字,大家找出来了吗?生:“宁”和“要”。
师:非常好。
“宁”有两个读音,分别是“níng”和“nìng”。
当读“níng”的时候,可以组词“宁静、安宁”;当读“nìng”的时候,可以组词“宁可、宁愿”。
《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
《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一、交流导入,初步了解1.师:(板书:梅兰芳)同学们,对于梅兰芳,你了解多少?生:我知道梅兰芳是演旦角的演员。
生:我知道梅兰芳非常爱国。
生:我知道梅兰芳是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2.师:同学们都有一定的了解,老师找了一些词语。
出示:(1)旦角正音“角”字师:京剧中有“生旦净末丑”。
旦角是戏剧中女性角色的统称,梅兰芳在表演的时候,必须要把胡子剃掉,男扮女装。
(2)梅兰芳的代表作:《贵妃醉酒》《霸王别姬》(3)闻名中外的京剧表演艺术家(4)艺术大师(5)补充:“梅兰芳是所见过的最杰出的演员之一,纽约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演出。
”一一纽约《世界报》3•师:请同学们从上面词语或句子中选用几个,用一小段话来介绍梅兰芳。
生练习,指三名说(略)4.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梅兰芳蓄须》的故事。
(师补充课题)理解“蓄须”(简单说,就是留胡子)二、检查预习,梳理文脉1.师检查生字词语:抗日战争侵略者沦陷师:什么叫“抗日战争”?用一句话说说。
生:日本人侵略中国,中国人抵抗日本人。
师:对,从1931—1945年,这就是抗日战争时期。
师:侵略者占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一一“沦陷”了。
不过还有一个地方可以暂时藏身,这就是“租界”。
(结合图,简单解释“租界")2,介绍梅兰芳暂时藏身的“租界”,出示梅兰芳当时的时代背景。
5.大致了解“大东亚圣战”师:出示地图,日本人野心勃勃,想方设法让自己的殖民地扩大。
出示图。
“圣”,就是神圣的意思。
这场战争对我们来说,是神圣的吗?所以,我们要加引号。
6.梳理“时光轴”师:在抗战时期这一阶段,梅兰芳也发生了很多事。
同学们把关键事件写上去。
写好的同学互相交流。
7.指名学生反馈,师板书:1937年上海:藏身租界1938年香港:暂居香港、深居简出1941年香港一上海:蓄须明志、卖房度日、假生大病1945年抗战胜利:剃须登台师指导:概括就是要精炼,用最简洁的语言。
师生合作读,学生说年份,老师说事件。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梅兰芳蓄须》优质课精彩片段【课堂实录】
《梅兰芳蓄须》优质课精彩片段“话题”探究(屏显“梅兰芳”五个故事的小标题:采用变序的方式进行教学,尊重学生的第一感受,根据学生的汇报,进入相应的故事板块。
)(一)寻找“失去”师:谁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师:1941年12月,香港沦陷了,同学们想像一下当时的局势如何?生:香港沦陷后,局势一定会很糟糕,社会秩序混乱。
师:日本侵略者当时一定会很嚣张,狂妄。
他们以为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在他们的统治之下,也一定会听从他们的指挥。
于是他们搞庆祝,想找梅兰芳演戏,梅兰芳来演戏了吗?生:没有。
师:(出示句子)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梅兰芳是一个怎样的人?生:梅兰芳是一个不怕困难的人。
生:梅兰芳是一个不畏艰险的人。
师:他害怕侵略者吗?生:不害怕。
师:那为什么说“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呢?生:侵略者不止一次地找梅兰芳。
生:侵略者找茬对付梅兰芳。
生:梅兰芳不同意给侵略者演戏,侵略者就行尽一切办法干扰梅兰芳的正常生活。
师:文中的那个词语可以形容你所说的话?生:是“骚扰”。
师:对,日本侵略者对梅兰芳的生活进行了不止一次的干扰,使梅兰芳不能正常的生活。
可见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是多么的歹毒。
师:换作是你,你会怎样?生:我会非常痛恨日本侵略者。
师:是啊,我们的国家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民族的危难正在加剧,日本侵略者这样的肆虐嚣张,梅兰芳不给他们演戏,侵略者就想出各种办法来干扰梅兰芳的生活,梅兰芳最后答应了吗?生:始终没有答应。
师:你是从那句话知道的?生读: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
师:是啊,想尽了各种办法拒绝敌人,可是敌人对梅兰芳呢?生(大声抢说):不依不饶!师:对,说的太好了!师:梅兰芳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是什么办法呢?生:蓄须明志。
生: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啊!师:怎样读“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这句话?生:应该用悲伤痛心的语气读读。
生:应该用无可奈何的语气读。
《梅兰芳蓄须》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梅兰芳蓄须》名师教学片段实录◆抓住侧面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师:梅兰芳说自己生病后,日本人放过他了吗?生:没有,日本人特意派军医去检查。
师:军医是怎么做的呢?生:军医观察到梅兰芳盖着棉被躺着,床边还有许多药,并摸梅兰芳的额头判断他是不是真的病了。
师:军医这么做说明了什么?生:日本人不相信梅兰芳,怀疑他装病。
师:是的,日本人对梅兰芳是怀着怀疑的态度的,并且十分傲慢。
文中有几个词表现得特别明显,谁能找出来?生1:从“闯进”这个词可以体会到日本人的蛮横,他们的行为完全就是强盗的行径。
生2:我觉得“只好”这个词也能表现出日本人的态度。
他们并不相信梅兰芳病了,但是“滚烫”的额头让他们无计可施。
师:两位同学找得很准确。
想象一下,如果装病被发现,梅兰芳会有什么样的下场?生1:会被逼着上台。
生2:说不定日本人一怒之下会杀了他。
生3:也可能会受到其他折磨。
师:对的,梅兰芳如果被发现,他的生命极有可能会受到威胁。
可是他装病就安全了吗?生:没有,他打了伤寒预防针,差点儿丢了性命。
师:梅兰芳装病会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相信他自己心里也非常清楚。
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还是选择这样做呢?生1:因为他不想为日本人表演。
生2:因为他认为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师:是的,梅兰芳就是这么一位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的艺术大师。
赏析:此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人在梅兰芳装病后的种种行为,理解梅兰芳当时情况的凶险,从而真切感受梅兰芳先生的高尚人格。
这种层层深入的剖析方式,可以让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入,让他们在一步步地思考中理解人物的形象。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课堂实录)
《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一、书题启课师(屏显梅兰芳剧照):孩子们,这是谁?众生:梅兰芳!师(屏显梅兰芳生活照):这又是谁?众生:梅兰芳!师(师生齐写课题,师引导):我们一起来写下这三个字。
“梅”是傲雪梅的“梅”,“兰”君子兰的“兰”,“芳”是芬芳的“芳”。
生(齐读课题):梅兰芳!二、引出“话题”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梅兰芳的五个故事,还记得吗?生:记得,拒绝播音;自伤身体,滞留香港。
师:被迫滞留香港达四年之久。
生继续:还有拒绝演出;蓄须明志。
师:刚才我们说的是课文中的梅兰芳,电影中的梅兰芳想看吗?众生:想!播放电影《梅兰芳》片断:(画面描述)日本人把梅兰芳关押,“客气”地询问“梅先生,演出的事情考虑好了没有?”梅兰芳从容起身……(镜头止,回答略)师:孩子们,想想梅兰芳会怎么回答?生:我不去!生:无论什么情况下,我都不演!师:拒绝的态度很坚定。
生(语气淡定,但有力):不演!师:简单的两个字,却充满了力量!不去的后果,不演的后果可能是什么?生:可能会受皮肉之苦。
生:可能会被日本人被用刑逼迫。
师:这是一种威胁,恐吓。
生:可能会失去生命。
师:尽管这样,梅兰芳还是——众生:拒绝!师:所以,丰子恺发出深深的慨叹——众生(屏显丰子恺的话):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师: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可梅兰芳为什么能做到?文中有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原因,浏览课文,找到并划记。
(约三分钟后,开始交流。
)生: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师:孩子们,你们划记的也是这句吗?(生齐读此句。
)师:孩子们,梅兰芳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让丰子恺十分敬佩。
“摔破了”就没有了,这是一种失去,(板书“失”)梅兰芳在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的过程中,他到底失去了什么?(板书:?)我们去文中梅兰芳的五个故事中寻找。
(学生小组内读故事,交流,约五分钟后集体交流。
)三、“话题”探究(屏显“梅兰芳”五个故事的小标题:采用变序的方式进行教学,尊重学生的第一感受,根据学生的汇报,进入相应的故事板块。
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课堂实录
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课堂实录一、扩展课题,了解梅兰芳1.导入课题师: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一起读课题一一(出示:23梅兰芳蓄须,生齐读)师:语速还可以再快一点。
第23课,梅兰芳蓄须。
(生再读课题)师:很好,这次语速加快了。
在“梅兰芳”后面停顿,这是对的。
因为前面是人名,后面告诉我们他做了什么事。
师:通过预习,你会发现课文里说“蓄须”的时候是四个字。
生:这四个字是蓄须明志。
师:很好。
在课文里,这个词语叫“蓄须明志工所以,如果把课题改成“梅兰芳蓄须明志”,也是可以的。
一起读一生:第23课,梅兰芳蓄须明志。
师:什么叫“明志”?生:“明志”,就是表明自己的志向。
师:“明”,就是表明,“志”,是指志向或者自己的想法。
他到底要表明什么想法?我们一会儿再来学习。
2.简介梅兰芳师:既然讲到了梅兰芳,就一定要介绍一下京剧。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出示:“生旦净丑”图片)师:在京剧表演中,有各种各样的角色,分别是生、旦、净、末、丑。
“生”就是脸上不画脸谱的男子。
“旦角”,一看就知道代表妇女。
而“净”,是不是他的脸特别干净呢?恰恰相反,京剧里面的“净角”,指的是把脸化成大花脸。
“丑角”也有一个特征,就是在鼻子上画一块白色。
梅兰芳是“旦角”的表演大师。
梅兰芳出生于京剧表演世家,也就是说,他的父亲、他的祖父都是唱戏的。
所以,他8岁时就开始学唱戏,到10岁就已经能登台表演,到20岁的时候已经在大江南北出名。
(出示:梅兰芳青年和老年时期的照片)师:这是他20多岁时的照片。
书本上是一张中年的梅兰芳,他蓄须明志时的照片。
他的青年时代,他的老年时代都没有留胡子。
只有在中年时期非常特殊的几年中,他蓄起了胡子,叫蓄须明志。
(出示:梅兰芳旦角的扮相照片)师:他的扮相很俊美。
虽然是男生,但是在舞台上表演女生的时候非常自然,因为他的表演艺术实在太高超了。
当时在欧洲、在美洲、在日本,都享有非常高的知名度。
(出示:梅兰芳的书画作品照片)师:他不单单是会唱戏,还通过大量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表演才能。
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及名师点评
四载留须罢歌舞傲骨从来耐岁寒———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及名师点评【教学内容】四上第七单元第23课。
【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蓄”“扰”等11个生字,理解“蓄须”“骚扰”等词语。
2.运用提取文中词语的方法概括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多个事件,并串联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品读故事中感受梅兰芳坚定的民族气节。
4.勾连“阅读链接”,在拓展训练中进一步巩固方法,提升概括能力。
【教学流程】第一板块:图文对照,初识大师1.舞台上的梅兰芳。
(1)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梅兰芳。
(2)通过预习,你对梅兰芳有什么了解?(学生结合资料交流预习收获)(3)出示舞台上与生活中梅兰芳的图片:虽是一个俊朗儒雅的七尺男儿,却在京剧舞台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仪态万方的女性形象。
(4)出示第1自然段第一、二句,指读。
(5)质疑:堂堂男儿,为什么要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随机了解“旦角”,出示梅兰芳塑造的各种旦角图片。
小结: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就是为了塑造这一个个优美的旦角形象。
2.蓄须时的梅兰芳。
(1)出示蓄须时的梅兰芳图片。
(2)理解“蓄”的意思,并积累与“蓄”相关的词语:蓄发、蓄辫子、蓄指甲。
(3)预习过课文后,你们知道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吗?【点评:京剧大师梅兰芳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陌生,图文资料的呈现,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位大师;二是通过比较,聚焦梅兰芳蓄须这件事情,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第二板块:阅读故事,厘清事件1.借助导读提示明确要求。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需要我们关注导读提示。
课前导读告诉我们本课的学习任务有哪些?单元导读提示我们还有什么学习任务?(2)梳理学习任务:梅兰芳拒演的方法;梅兰芳经历的困难和危险;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聚焦拒演方法,厘清事件。
(1)默读课文,思考梅兰芳拒绝演出的方法,做做批注。
(2)交流反馈,引导概括。
(藏身租界、深居香港、蓄须明志、卖房度日、设法大病)(3)引导理解方法与事件的联系:梅兰芳用了这些方法拒演,课文写了几件事情?明白梅兰芳拒绝的方法就是课文的主要事件。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课堂实录10月12日,星期二,天晴。
今天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讲的是梅兰芳蓄须的故事。
老师说,梅兰芳是中国京剧界的传奇人物。
他不仅唱歌好,演戏好,而且他的须子也出名,因为他总是留着一对白须。
老师让我们看一张黑白照片,照片里的人看起来非常有气质,留着一对明亮的白须,面容慈祥,给人一种亲切感。
老师告诉我们,梅兰芳蓄须的故事来源于一张报纸上的图片。
有一天,梅兰芳正走在街上,突然有个小孩子跑来,一把抓住他的白须,还说:“这是什么?”梅兰芳笑着对小孩子说:“这是白胡子。
”小孩子听了之后,对梅兰芳的白胡子更加感兴趣了。
梅兰芳又解释说:“这种东西只要年龄大一点,就会有的。
”从此以后,梅兰芳蓄须成了他的代表性形象。
为了让观众看得更加清楚,他还在唱戏之前,会用墨汁把白须画得更加明显。
听完老师讲述的故事,我们都感到非常惊奇和钦佩。
细看照片,梅兰芳的须子倾斜,神态自然,配着他那带着慈和的面容和超凡的演技,让人心生敬佩和钦佩!在课上,我们也学会了一首梅兰芳唱的哭台戏《霸王别姬》的片段,每个人都跟着老师的节奏,学习吟唱。
在学唱的时候,我们不但学到了京剧的唱腔,也体验到梅兰芳的艺术魅力,感受到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最后,老师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描述梅兰芳蓄须的神态,我写到:“梅兰芳蓄着一对明亮的白胡子,面容慈祥,神楚自如,在唱戏的时候,须子随着他的表演而动,显得更加清新和神气。
”今天的语文课非常有趣和有趣,让我们懂得了一个文化巨人的故事,也懂得了京剧的艺术魅力。
这节课,我们收获了更多的知识,更加了解了梅兰芳,也增加了对京剧的了解和喜爱,收获满满,美滋滋!除了学习梅兰芳的故事和京剧唱腔,老师还让我们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来加深对梅兰芳蓄须形象的印象。
我们拿着彩笔和纸,在老师的指导下,画出了一张生动的梅兰芳蓄须的肖像。
看到自己画的画像那么逼真,我们也非常开心。
接着,老师带领我们制作了梅兰芳白须的手工小制品。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优秀教案第【1】篇〗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崔峦先生说过:“略读课更需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本课设计力求突出学生自主性阅读,采取“问题导读”式的思路,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深入了解梅兰芳蓄须的原因,以此感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的家国情怀。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整理梅兰芳的相关资料、京剧中角色分类的相关知识、及微视频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搜集资料,阅读有关梅兰芳的其他故事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读文释题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京剧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梅兰芳——这位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
(板书:梅兰芳) 2.简介梅兰芳,简单了解京剧中的“旦角”。
可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或微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旦角”。
PPT出示1: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PPT出示2: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共五大行当。
“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
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泼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剧和反面人物。
花衫: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间,梳古装头(如古代仕女画中的头型),穿花盆底鞋。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四年级上册语文《23梅兰芳蓄须》听课记录
四年级上册语文《23 梅兰芳蓄须》听课记录一、导入(1.1)教师行为:1.教师首先播放一段关于京剧和梅兰芳的短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问:“你们知道屏幕上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吗?他有什么特别之处?”3.简要介绍梅兰芳先生是中国京剧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并引出课文《梅兰芳蓄须》。
学生活动:1.观看视频,对京剧和梅兰芳产生初步了解。
2.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表达对梅兰芳的兴趣。
过程点评:导入部分通过视频和提问,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对梅兰芳和京剧的兴趣,为后续的课文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文本初读: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和语调。
2.概括课文大意,让学生了解梅兰芳蓄须的背景和原因。
2.内容分析:1.逐段讲解课文,解释生词和难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强调梅兰芳蓄须的坚定信念和爱国情怀,引导学生体会其高尚品质。
3.分析课文中梅兰芳与其他人物的对话和行动,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3.情感体会: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梅兰芳在困境中的坚定和勇敢。
2.组织学生讨论梅兰芳蓄须的意义和影响,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4.拓展延伸:1.展示梅兰芳的其他京剧表演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梅兰芳的爱国精神和艺术精神。
学生活动:1.认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和语调。
2.积极参与内容分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梅兰芳的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分享自己对梅兰芳的感受和认识。
4.在拓展延伸环节,认真观看图片和视频片段,思考梅兰芳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过程点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拓展,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梅兰芳的形象。
同时,拓展延伸环节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对京剧艺术和梅兰芳精神的兴趣和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兰芳蓄须》课堂实录一、书题启课师(屏显梅兰芳剧照):孩子们,这是谁?众生:梅兰芳!师(屏显梅兰芳生活照):这又是谁?众生:梅兰芳!师(师生齐写课题,师引导):我们一起来写下这三个字。
“梅”是傲雪梅的“梅”,“兰”君子兰的“兰”,“芳”是芬芳的“芳”。
生(齐读课题):梅兰芳!二、引出“话题”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梅兰芳的五个故事,还记得吗?生:记得,拒绝播音;自伤身体,滞留香港。
师:被迫滞留香港达四年之久。
生继续:还有拒绝演出;蓄须明志。
师:刚才我们说的是课文中的梅兰芳,电影中的梅兰芳想看吗?众生:想!播放电影《梅兰芳》片段:(画面描述)日本人把梅兰芳关押,“客气”地询问“梅先生,演出的事情考虑好了没有?”梅兰芳从容起身……(镜头止,回答略)师:孩子们,想想梅兰芳会怎么回答?生:我不去!生:无论什么情况下,我都不演!师:拒绝的态度很坚定。
生(语气淡定,但有力):不演!师:简单的两个字,却充满了力量!不去的后果,不演的后果可能是什么?生:可能会受皮肉之苦。
生:可能会被日本人被用刑逼迫。
师:这是一种威胁,恐吓。
生:可能会失去生命。
师:尽管这样,梅兰芳还是——众生:拒绝!师:所以,丰子恺发出深深的慨叹——众生(屏显丰子恺的话):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师: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可梅兰芳为什么能做到?文中有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原因,浏览课文,找到并划记。
(约三分钟后,开始交流。
)生: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师:孩子们,你们划记的也是这句吗?(生齐读此句。
)师:孩子们,梅兰芳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让丰子恺十分敬佩。
“摔破了”就没有了,这是一种失去,(板书“失”)梅兰芳在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的过程中,他到底失去了什么?(板书:?)我们去文中梅兰芳的五个故事中寻找。
(学生小组内读故事,交流,约五分钟后集体交流。
)三、“话题”探究(屏显“梅兰芳”五个故事的小标题:采用变序的方式进行教学,尊重学生的第一感受,根据学生的汇报,进入相应的故事板块。
)(一)寻找“失去”师:谁来说说在故事中读到的“失去”?生:他失去了奢华的生活。
师:分享的第一个“失去”,一定让你感受深刻,是吗?生:对,因为梅兰芳失去了奢华的生活,他当时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
师:奢华的生活到底是在怎样的生活?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生(脱口而出):就是奢侈豪华。
师:能说具体些吗?生:每天吃很多好吃的,而且这些好吃的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
生: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师:是啊,太容易了,一点都不费力气就能得到,文中有一个词就能表达这个意思——众生:唾手可得生:他可以住舒服的大别墅,很宁静,没有人打搅。
、师:梅兰芳有没有被这样的生活诱惑?众生:没有!师:大家为什么会这么肯定?生:因为课文中有这样一个词——不屑一顾,说明梅兰芳根本就瞧不起这样的诱惑。
生:还有一句话——“他不愿也不可能为侵略者粉饰太平”,其实他看穿了日本人的用心。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不”字,你再读读。
(生再读此句,刻意加重了两个“不”字的读音。
)师:这句话,他读了两遍,大家听了有什么感受吗?生:他第二次读的时候,我能感受到梅兰芳态度的坚决。
师:是啊,我们在朗读时,运用“重音”,可以把情感表达得更好!我们一起来试试!(生齐读,感受重音带来的朗读效果。
)师:其实,这样的生活,他曾经也拥有过。
《梅兰芳画传》中就提到了他曾经那花园一般精美的住所。
可后来,梅兰芳的生活是这样的——(屏显《梅兰芳画传》片段)师引:一碗饭已经不多,但是——生读:不许再添。
师引:一个罐头已经很少,可是——生读:由他分配一人一筷子。
师引:一小块咸鱼已经很少,可是——生读:每人只能分到一丁点儿。
师:孩子们,这段话中有个字出现得特别多。
众生(大声抢说):一!师:说说这个“一”字给你的感受吧!生:他每天吃得很少!师:只有他一个人吗?生继续:还有他的家人。
生:他生活得很贫困。
师:课文中还有一个词比“贫困”用来形容当时的生活更合适。
生(一部分抢答):困顿。
生(有些学生补充):窘迫。
师:现在摆在梅兰芳面前的有两种生活,一种是——生:奢华。
师:一种是——生:困顿。
师:他的选择是什么?请你用书中的话来回答。
生(认真地看着课文):他不愿也不可能为侵略者粉饰太平。
生(接上面同学的朗读,继续补充):还有一句更能体现他的选择。
师:噢,是吗?你来读,我相信从你的朗读中能感受到梅兰芳的决心。
生(读时,情不自禁地用手势加强表达):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师:孩子,当你每次读到“宁愿”“宁愿”和“不愿”,你一抬臂,一摊掌,都带动了我们的情绪,让人激动。
孩子们,我们也一起来感受这种读书方式吧!师生齐读(用上手势,体会手势给朗读带来的不同感受。
)师:梅兰芳能做到,是因为他心中一直铭记一个信念,那就是——生读(屏显句):在民族存亡关头,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师:奢华的生活也应该让位于民族气节。
接着往下读,他还失去了什么?生:他还差点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师:你从哪儿读到的?生:他对疫苗过敏,但还是请医生注射伤寒疫苗,结果高烧不退,差点失去了性命。
师:孩子们,在同一个故事中,我们读到的“失去”也许是不一样的。
还有谁来补充?生:他失去了健康的身体。
生:没有健康的身体,差点失去性命,这种代价,这种失去是一种什么样的让位?众生(沉默):……师:我们可以结合前面两位同学的回答来想想。
生(恍然大悟,把手举得高高的):这是一种坚定而又痛苦的让位。
生:这是一种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的让位。
生:这是一种有骨气的让位。
师:孩子们,梅兰芳能做到这种种“让位”,是因为——众生读(屏显句):在民族存亡关头,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师:哪怕是失去健康的身体,哪怕是——生:哪怕是失去生命。
生:生命也可以让位于民族气节。
师:继续往下读,孩子们吗,你还读到了哪些失去?生:他失去了创作。
师:你是怎么感受这种“失去”的?生:课文中有这样的描写——“多少次,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师:孩子,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一种“失去”,有没有读到一种心情呢?(生看课文,思索着)生(迫不及待地举手):我读到了他不是一般的想唱歌,想跳舞了。
师:是吗?能更形象地描述吗?生:这些渴望像“洪流”,课文中是这样比喻的。
生(被前一个同学的回答启发,立即抢答):还有他内心的压抑,因为渴望被阻挡了,他很压抑,很痛苦。
师:孩子们,梅兰芳不能再创作了,这其中一定有原因,你读到了吗?生:因为他蓄须了,一旦蓄须就是宣告不能登舞台了。
师:蓄须就是留胡子,读读课文中的具体描写。
众生(齐读):一向爱好整洁的梅兰芳,开始改变自己的形象……师引(屏显梅兰芳蓄须照):当梅兰芳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时,他的解释是——生读:“我留着小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演戏吗?”师引:当他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敌人的面前时,他的理由是——生读:“我是个唱旦角的,年纪老了,扮相不好看了,嗓子也坏了。
”师:面对不同的人,他的说法也不一样,到底哪一种才是他蓄须的真正原因?众生(齐读):“我留着小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演戏吗?”师:孩子们,你们看看课文,这句话前面的提示语。
生:“幽默”生:是“装作幽默”。
师:有什么不一样吗?我们请一个同学上台来读梅兰芳的话。
(请一生上台。
)我们仔细看,注意听。
看什么?众生:看表情。
师:听什么?生:听读音。
生:还有语气。
师(问上台的同学):你觉得大家除了看你的表情,可能还会看什么?生:动作。
师:有动作吗?(生望着台下,台下有同学提醒后,马上做了捋胡子的动作。
)师:做这个动作时要想想人物当时的状况。
(再次屏显梅兰芳蓄须照)看,胡子长不长?众生笑:胡子很短。
师(边做“捋”的动作边问):这样用“捋”合适吗?生:应该是“抚摸”,提示语里就有这个词。
(师笑,点头鼓励。
)生表演读:“我留着小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演戏吗?”师:他微微带笑,看起来很轻松,很幽默,是真幽默吗?众生:不是。
师:这“笑”的背后是什么?生:是痛苦。
生:是无奈。
生:是不能在孩子面前表露,但是心里却很难受。
师:孩子们一句又一句地追问,梅兰芳一次又一次地掩饰。
难以掩饰的是他内心的痛苦。
他在痛苦——生:他痛苦不能上台演戏,不能唱,不能跳。
师:他想唱吗?生:想!师:他想跳吗?生:想!师:可是,这深深的渴望到底在哪呢?或许,在梅兰芳的梦中……(京剧《贵妃醉酒》旋律响起)师:或许这熟悉的旋律在他的梦中一次又一次响起……(学生聆听感受)(屏显梅兰芳舞蹈的剧照)师:那飞舞的水袖、旋转的身影,在他的梦中,一次又一次出现……(屏显日军侵略的各种画面,京剧音乐声音减弱,成为叙述的背景音乐)师:可是,睁开双眼醒来,他看到的是——生(看屏幕画面表达):日本侵略者的轰炸机。
师:看到的是——生(表情凝重):看到的是敌人将枪对准了我们同胞的胸口。
师:那是侵略者踏上了我们的领土。
(屏显受难同胞的画面)师:他看到的是——生(伤心):很多孩子离开了父母的怀抱!生(哽咽):他们的父母被日本鬼子无情杀害了。
师:这是骨肉分离的哭泣。
(屏显战争过后的场面)师:他看到的是——生(十分痛心):看到的是被轰炸后的废墟。
师:这废墟是我们的家园,原本美丽的家园现在已支离破碎。
(众生表情凝重,紧锁眉头)当他醒来,他看到的是满目疮痍。
孩子们,他还能歌吗?众生:不能!师:他还能舞吗?众生(痛心回答):不能!师:多少积聚在内心的对唱的渴望——众生(情不自禁地跟读起来):……与对舞的向往,就像是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洪流……(屏显太平山顶图、文中“多少次……奔腾万里”语段,背景音乐停止。
)师:孩子们,在那太平山顶上,你看到了那深深凝望着远方的梅兰芳吗?当歌声停止的时候,梅兰芳的痛苦停止了吗?生(十分深情):多少次,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师:当舞蹈停止的时候,梅兰芳的渴望停止了吗?生(痛心、激动):多少次,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师:他失去了视为生命的艺术,可是他愿意,因为在他的心里一直有个信念——众生(不约而同,大声):在民族存亡关头,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师:哪怕是视为生命的艺术也应该让位于民族气节。
孩子们,一个个故事读下来,失去越来越多,我们继续寻找。
生:失去了平静的生活。
师:嗯,生活发生了变化,你能说得更具体吗?生继续:日本人总是邀请他去表演,梅兰芳不愿意。
师:在梅兰芳眼中,这种“邀请”真诚吗?生(脱口而出):不真诚。
师:能结合课文内容来说吗?生:因为当时梅兰芳是很多人心中的偶像,他接受日本人的邀请演出,就会美化了日本人的丑恶形象。
师:是啊,艺术之美怎能被侵略的丑恶践踏,不演出,接受播音的邀请,可以吗?生:也不可以,日本侵略者是打着“中日亲善”的幌子来邀请的。
师:梅兰芳看到了“邀请”背后的真相,所以更加坚定了心中的信念——众生(齐说):在民族存亡关头,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师:平静的生活也应该让位于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