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类的黄酮类化合物的临床应用研究
槲皮素的药理活性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槲皮素的药理活性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槲皮素,一种天然存在的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中,尤其是水果和蔬菜。
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槲皮素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槲皮素的药理活性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文章首先概述了槲皮素的基本性质和来源,然后详细分析了其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接着,文章综述了槲皮素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在预防和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炎症性疾病等方面的应用。
文章对槲皮素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其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槲皮素的药理活性槲皮素,作为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已被广泛研究并证实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使得槲皮素在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等多个方面展现出显著的药理效果。
槲皮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
它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这种抗氧化作用对于预防和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槲皮素还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槲皮素能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炎症相关的疾病症状。
这对于治疗炎症性肠病、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槲皮素在抗肿瘤方面也展现出了潜在的应用价值。
它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增强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这些作用为槲皮素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能。
槲皮素还具有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它能够降低血压、改善血脂代谢、保护心血管内皮细胞等,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槲皮素的药理活性涵盖了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等多个方面,这使得它在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发现槲皮素更多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三、槲皮素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槲皮素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日益受到关注。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肌组织中Na+・K+-ATP酶、Ca“.M92+・ATP酶,降低总ATE'
酶活力;显著改善心肌病理损伤程度,降低其病理损伤评 分¨】。以上两种黄酮都可提高SOD活力,增强细胞抗氧化 能力,减少细胞损伤,对心血管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黄 酮类化合物还可通过抗氧化作用降低血糖水平。水飞蓟索 有清除自由基、稳定生物膜、保护胰腺的作用,表现在降低胰 腺的MDA水平,升高血和胰腺的谷胱甘肽水平,阻止四氧嘧 啶引起的血糖持续升高。黄酮类化合物一方面通过清除自 由基,抑制LDoc氧化,增强还原性物质的表达,降低血糖 等作用对心血管产生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则通过直接扩张血 管等非抗氧化作用直接影响心血管功能。目前葛根黄酮等 已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4抗肿瘤作用 现已发现多种黄酮具有抗肿瘤作用。1987年,Akiyama 发现大豆异黄酮是一种选择性强、有效的酪氨酸蛋白激酶 (PTK)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胞分裂转导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 殖。薯蔓黄酮对HL-60细胞株抑制作用较强,20斗g/ml浓 度时抑制率已达70.95%,但机制不明。葛根黄酮可通过上 调Fas抗原、b旺mRNA表达水平,下调bcl.2和上调Bax蛋 白表达,抑制HL-60细胞株增殖,诱导其凋亡【9】。珍珠菜总 黄酮苷对白血病HL-60、K562细胞株均有明显的增殖抑制 作用¨…。Flavopiridol通过抑制一氧化氮诱导酶(iNos)的表 达,减少抗凋亡分子NO生成,诱导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凋亡,并且iNOS下调呈easpase蛋白依赖性。Flavopifi. dol主要作用子细胞岗觏中S与G2期,可与细胞麓翅依犊型
duced mthfifis by gi.kgetin,・bml,vone
from西lIlc学o biloba leaves
[JJ,Phma Med,1999,65(5):465-467.
马齿苋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活性研究综述
马齿苋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活性研究综述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包括中国。
马齿苋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保健品等领域,其草本部分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尤其是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种保健和药理作用。
本综述将重点介绍马齿苋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及其活性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水提法、醇提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
水提法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之一,因为水是一种无毒、无污染的溶剂,并且可以提取到马齿苋中的大部分黄酮类化合物。
醇提法可以提取到更多的次枝黄酮和黄酮苷类化合物,但是溶剂对环境的污染和提取效果的影响需要仔细考虑。
马齿苋黄酮类化合物的活性研究主要包括抗氧化活性、抗炎活性、抗菌活性、抗肿瘤活性等方面。
抗氧化活性是黄酮类化合物最重要的活性之一,因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酚结构,可以通过捕获和清除自由基来发挥抗氧化作用。
马齿苋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主要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等途径来展现。
抗炎活性是马齿苋黄酮类化合物的另一个重要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的机制主要包括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抑制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等。
炎症反应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马齿苋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抗氧化和抗炎活性,马齿苋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菌和抗肿瘤活性。
抗菌活性研究表明,马齿苋黄酮类化合物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一些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尤为突出。
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马齿苋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对多种肿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马齿苋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并且具有很大的潜力作为药物和保健品的原料。
目前的研究还比较有限,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活性机制以及与疾病的关联等方面的问题。
黄酮及其相关中药的研究进展
黄酮及其相关中药的研究进展引言黄酮是一类天然的次级代谢产物,在植物中广泛存在。
其化学结构包含苯环和苯并环,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
黄酮化合物被广泛用于中药领域,已被证明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微生物等多种药理活性。
本文将综述黄酮及其相关中药的研究进展。
黄酮的药理活性研究表明,黄酮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首先,黄酮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其次,黄酮化合物显示出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并减轻炎症症状。
此外,黄酮还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干扰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过程。
最后,黄酮化合物还具有抗微生物活性,可以抑制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长。
黄酮在中药中的应用黄酮化合物在中药中广泛应用,已被发现存在于多种中药材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含有黄酮的中药及其主要应用:1. 黄芩黄芩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如黄芩素和栀子苷。
研究表明,黄芩具有抗炎活性,可用于治疗感冒、肝炎等炎症性疾病。
2. 金银花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如金银花苷和远志苷。
研究发现,金银花具有抗病毒和抗菌活性,可用于治疗感冒、咽炎等疾病。
3. 柴胡柴胡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中药材,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如柴胡素和骨化素。
研究显示,柴胡具有抗肿瘤和抗抑郁活性,可用于治疗肝癌、抑郁症等疾病。
4. 桑叶桑叶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如桑黄素和槲皮素。
研究表明,桑叶具有降血糖和降血脂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和高血脂症。
黄酮的临床应用前景黄酮作为一种天然的药物成分,在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黄酮化合物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潜力。
例如,柴胡素被发现可用于治疗肝癌、肺癌等肿瘤;黄芩素被发现可用于治疗肝炎、过敏性疾病等;槲皮素被发现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实践的进展,黄酮有望成为新型的治疗药物。
结论黄酮及其相关中药的研究进展表明,黄酮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并在中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黄酮类化合物综述
和转移,对多种癌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在保健品领域的应用
改善心血管健康
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血脂代谢,对预防和治疗心血 管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增强免疫力
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对于免疫力 低下的人群具有保健作用。
抗衰老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延缓细胞衰老,保持 机体健康状态。
报告范围
•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本文将介绍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分类以及 各类黄酮化合物的特点。
•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本文将详细阐述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 质,如溶解性、稳定性等,以及它们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 。
•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本文将介绍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分离 和纯化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代谢途径与产物
代谢途径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可以通过多种代谢途径进行转化和降解,包括羟基化、甲基化、糖基化等。
代谢产物
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产物丰富多样,包括黄酮、黄酮醇、异黄酮、花青素等,这些代谢产物在植物中 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抗氧化、抗炎、抗癌等。
05 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 及机制
抗氧化作用
生物活性与药理作用
抗氧化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能 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 应激损伤。
其他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过敏、抗病毒、抗 寄生虫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 症症状,对于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 作用。
心血管保护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黄酮类化合物研究的深入,其潜在的生物学活性及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
本文将综述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的研究现状、常用研究方法及未来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水果和蔬菜中的天然产物,主要分为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几类。
这些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等,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抗氧化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衰老过程。
研究还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对某些慢性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抗炎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疼痛。
研究显示,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抗氧化等途径发挥抗炎作用。
抗肿瘤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等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
其他生物活性: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过敏等生物活性,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然而,目前对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多样,其生物学活性的发挥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物种、剂量、作用时间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因素对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目前对黄酮类化合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尚不透彻,需要加强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以便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纯化过程较为复杂,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对人体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未来需要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推动相关药物的开发和临床试验研究。
基因克隆技术: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可以了解黄酮类化合物对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其生物学活性的作用机制。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综述.总结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方法的综述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具有比较强的生物活性和生理作用,按结构可分为黄酮类和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和二氢黄酮醇类、查尔酮类、双黄酮类、异黄酮类以及其它黄酮类等。
目前,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酶解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双水相萃取分离法、半仿生提取法等,各种提取方法都有它的优缺点。
本文对上述几种提取方法近年来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了简单综述,旨在为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应用提借鉴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性质;提取;分离;前景黄酮类化合物又称黄碱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属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一类具有种生物活性的多酷类化合物,其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类,小部分以苷元的形式存在[1]。
许多研究己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安全、无毒,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镇静、利尿等作用外,它是大多数氧自由基的清除剂,对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特别是由基和抗癌、防癌的作用,使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与消费观念的改变,天然活性成分的保健食品成为现代人追逐的目标,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以纯天然、高活性、见效快、作用广泛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1.黄酮类化合物的概述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指的是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根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联接位置(2-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等特点,可将重要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分为黄酮类(flavone)、黄酮醇类(flavonol)、二氢黄酮类(dihy-droflavone)、二氢黄酮醇类(dihydroflavonol)、异黄酮类(isoflavone)等15种。
大部分学者认为黄酮的基本骨架是由三个丙二酰辅酶A和一个桂皮酰辅酶A生物合成而产生的,经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了A环来自于三个丙二酰辅酶A,而B环则来自于桂皮酰辅酶A。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样化学结构的天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包括大豆、红葡萄酒、水果、蔬菜等。
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因其多种生物活性而被广泛研究,特别是在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1. 抗氧化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抵御自由基产生的氧化损害。
众所周知,自由基是造成细胞氧化损伤的主要因素,而氧化损伤又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因此,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有望在治疗多种有氧化损伤相关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降低血脂作用黄酮类化合物还能够通过调节血脂代谢来预防或治疗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等疾病。
据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能够通过抑制胆固醇吸收,降低血脂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减少脂肪存储和氧化损伤,以预防动脉硬化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3. 抗肿瘤作用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在预防和治疗肿瘤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及阻断癌细胞的进一步生长和转移。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还能够调节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肿瘤。
4. 具有抗炎作用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发挥抗炎作用,该作用一方面是由于黄酮类化合物能够调节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抑制炎症反应的酶和激素的活性以减少一些慢性疾病中炎性的反应;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减轻炎症。
因此,黄酮类化合物在预防和治疗多种炎症相关的疾病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
总体而言,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多样,具有抗氧化、降低血脂、抗肿瘤、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在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在药理作用的具体机制及其剂量、剂型等方面的研究仍然有待深入。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阐述了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并对其研究进行了综述及展望。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它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及羊齿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中[1],以游离态或与糖结合为苷的形式存在,不仅数量种类繁多,而且结构类型复杂多样,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药理活性。
能防治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和呼吸系统的疾病,具有抗炎抑菌、降血糖、抗氧化、抗辐射、抗癌、抗肿瘤以及增强免疫能力等药理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密切相关,随着对其构效关系的深入研究,发现了部分药理作用的作用机制,为其在医药、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加快了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和利用。
1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又名生物类黄酮化合物(bioflavonoids),以前主要是指基本母核结构为2-苯基色原酮(2-phenyl—chromones)类化合物,目前则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和B)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2,3](图1)。
依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接位置(2-位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成环等特点,可将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分为黄酮类、异黄酮类、查耳酮类、花色素类以及黄烷酮类等[4]。
2 药理作用2.1 防癌抗癌作用黄酮类化合物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达到防癌、抗癌的作用,即抗自由基作用、直接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抗致癌因子等[5].物理化学等致癌因子导致自由基在体内富集,引起脂质过氧化,破坏细胞的DNA从而引发癌症.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由基猝灭剂和抗氧化剂,能有效地阻止脂质过氧化引起的细胞破坏,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6].在对槲皮素抗自由基作用的研究中发现,槲皮素在m mol/L浓度时就具有抗癌作用,是有效的自由基捕获剂和抗氧化剂。
槲皮素可通过三种形式起到抗自由基的作用,即与超氧阴离子结合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与Cu2+、Fe3+、Mn2+络合阻止羟自由基的形成;与脂质过氧化(ROO)反应抑制脂质过氧化的反应[7]。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生物活性研究综述
山 东 化 工 收稿日期:2020-02-25基金项目:宿州学院科研平台开放课题项目(2017ykf05);宿州学院大学生科研立项(KYLXYBXM19-101);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18A0443、KJ2017A441);宿州学院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实践教育基地(szxy2018xxhz02);宿州学院自然科学重点项目(2017yzd11);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08085MC100);宿州学院教授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16jb02)作者简介:张 颖(2000—),女,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与安全; 通讯作者:王 晴(1993—),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食品营养与卫生。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生物活性研究综述张 颖,王 晴 ,钱玉梅,李红侠,曹稳根(宿州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摘要:黄酮类化合物在自然界的各类植物中广泛存在,因其本身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研究。
本文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以及生物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为相关功效产品的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生物活性中图分类号:TQ461;TS2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20)09-0096-02AReviewontheExtractionandBioactivityofFlavonoidsZhangYing,WangQing,QianYumei,LiHongxia,CaoWengen(SuzhouUniversity,Suzhou 234000,China)Abstract:Flavonoidswerewidelyfoundinallkindsofplantsinnature.Becauseoftheirpharmacologicaleffects,manyscholarshavefocusedonthisresearch.Toprovidetheoreticalreferencesforthefurther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relatedfunctionalproducts,theextractionmethodsofflavonoidsandtheirbiologicalactivitieswerereviewedinthispaper.Keywords:flavonoids;extraction;biologicalactivity 黄酮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很多样,同时结构也很多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中的次生代谢产物。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第22卷第1期宿州学院学报Vol .22,No .1 2007年2月Journal of Suzhou C ollege Feb .2007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王晓梅1, 曹稳根2(1宿州市立医院药剂科,安徽宿州234000;2宿州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安徽宿州234000)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在多种植物中广泛分布的多酚化合物。
由于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已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肿瘤、抗癌、抗菌、抗病毒、抗炎免疫、抗衰老等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 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07)01-0105-03收稿日期:2006-08-26作者简介:王晓梅(1963-),女,安徽宿州人,药师,研究方向:中药药理药性。
黄酮类化合物亦称类黄酮或生物类黄酮,主要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目前黄酮类化合物已达8000多种[1]。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是均有一个三环的核心,其基本结构式由两个苯环(A 和B)通过中间杂环的吡喃或吡喃酮(C)相连接[2]。
根据C 环的氧化状况和B 环所连接的位置不同进行分类,主要有黄酮及黄酮醇类,如芦丁、槲皮素;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如陈皮苷;异黄酮及异黄酮醇类,如葛根素;黄烷醇类,如儿茶素;花色素类,如飞燕草素;双黄酮类,如银杏素;查耳酮类,如红花苷;其他黄酮类,如异芒果素[3]。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多酚化合物,除传统意义上的抗炎、抗变态、抗病毒、解热和保肝作用外,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又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1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自由基(Free radical)是一类在外层电子轨道上含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4,5]。
生物体内常见的自由基有超氧自由基(O 2・-)、羟自由基(・O H )、烷氧自由基(R O ・)。
生物类黄酮的研究进展综述
生物类黄酮的研究进展综述马小天(郑州轻工业学院生物工程学院,郑州541403020129 )摘要:目前已有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在预防疾病,如癌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其它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是目前重点研究的植物化学成分之一[1]。
论文就生物类黄酮的生物活性、药理作用、提取分离方法及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为生物类黄酮的研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类黄酮生理活性应用Survey o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BioflavonoidMa Xiaotian(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ABSTRACT:The bioflavonoid have lot s of bioactivities. They are usually used to cure and take precaution against cancer, aging , cardiovascular degeneration. They have significant value of medicine and food during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m. The detailed bioactivities,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methods of extraction,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application w ere discussed in the review in order to offer reference to the research ,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bioflavonoid.Key words:bioflavonoid bioactivity application引言:生物类黄酮(bioflavonoid)亦称维生素P,常与维生素C伴存,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属植物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组存在于蔬菜、水果、花和谷物中的天然色素,因多呈黄色而称生物类黄酮。
综述类黄酮类化合物临床应用研究
综述类的黄酮类化合物的临床应用研究【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多酚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甙,一部分是游离形式,经长期自然选择过程而形成。
黄酮家族种类繁多,结构各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抗炎抗肿瘤、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药用功效,另外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因此黄酮类化合物的潜在临床价值引起了人们高度的关注,本文就其近年关于黄酮类化合物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目前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芳环通过三碳链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1]。
现已发现数百种不同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
大量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突变、抗肿瘤、抗菌、抗病毒和调节免疫、防治血管硬化、降血糖等功能。
还有许多黄酮类化合物被证明有抗hiv病毒活性[2]。
现对黄酮类化合物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对血液循环系统的作用1.1 对心脑循环系统的作用刘崇铭等试验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1mg?k gica,发现家兔心肌收缩力显著抑制,心室张力上升速率尤其明显抑制,显示ica能降低心肌氧耗。
另外还明显缩短心室射血前期,在心室内压下降的条件下,左心室射血期不变而等长收缩期缩短,反映降低总外周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有助于合并有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
上述实验结果为临床应用ica或tfe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提供了实验依据[3]。
静注黄酮类化合物于麻醉犬后,全部动物的脑血流量增加且血管阻力相应降低,还能使乙酸胆碱引起的脑内动脉扩张和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收缩减弱,使处于异常状态下的血管功能恢复正常水平。
还可改善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微循环障碍,使毛细血管前小动脉管径增加,流速加快。
说明黄酮类化合物对脑缺血、缺氧有保护作用。
1.2 对血管的作用1.2.1对外周血管的作用黄酮类化合物一方面通过抑制ldl-c氧化,清除自由基,降低血糖,增强还原性物质的表达等作用对心血管起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则经过直接扩张血管等非抗氧化作用直接影响心血管功能[4]。
黄酮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黄酮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范 景(桐庐县中医院中药房,浙江 杭州 311500)[摘要]黄酮即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黄酮醇类化合物、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异黄酮类化合物、查耳酮类化合物、二氢查耳酮类化合物及黄烷醇类化合物等。
目前的研究发现,黄酮的药理作用主要为抗炎、抗肿瘤、抗菌及抗病毒等。
本研究主要是探讨黄酮的神经保护作用、心血管保护作用、抗溃疡作用、降糖作用及肝肾保护作用等药理作用,以期为黄酮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29-(2021)8-0013-02黄酮指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毒性较低,种类繁多,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目前,研究人员已在植物及多种中草药中分离提取出该类物质,并针对其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主要为抗炎、抗肿瘤、抗菌及抗病毒。
随着临床上对黄酮类化合物研究的不断深入,该类物质的神经保护作用、心血管保护作用、抗溃疡作用、降糖作用及肝肾保护作用等药理作用也逐渐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
本文对黄酮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黄酮的神经保护作用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发生在老年前期及老年人中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1]。
曹薇等[2]通过建立学习记忆障碍动物模型发现,淫羊藿总黄酮具有改善行为缺陷、提高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并认为该物质能够减少钙离子的内流,调控凋亡蛋白的表达,抑制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李宝华等[3]通过建立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模拟血管性痴呆,观察山楂叶总黄酮对由慢性脑缺血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是否具有改善的作用。
其研究发现,山楂叶总黄酮组大鼠的认知能力高于模型组大鼠,且该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的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鼠。
其研究结果提示,山楂叶总黄酮可抑制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炎症因子对脑组织的损伤,从而可改善认知功能。
黄酮类化合物代谢的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吸收、散布、代谢的研究综述[关键词]:黄酮类,抗病毒,心脑血管,抗癌,抗氧化,抗衰老,中药复方引言: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醉、异黄酮、二氢异黄酮、查耳酮和花色素等。
目前发现的黄酮类化合物已达8000多种,其中已经确认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有4000多种。
实验证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普遍的生理和药理活性:能防治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和呼吸系统的疾病,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癌、抗氧化、抗炎、抗衰老和增强免疫力等药理作用,对该类化合物在体内的吸收途径、散布情况和代谢进程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医药界研究的热点。
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大大有助于揭露黄酮类化合物的作用特点,对于黄酮类新药的开发起到踊跃的推动作用。
鉴于此,咱们就目前国内外对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吸收、散布、代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内的吸收黄酮苷和苷元在体内吸收程度不同很大。
由于胃内具有特殊的酸性环境和较小的胃黏膜吸收面积,大多数药物吸收较差,只有少数弱酸性药物有较好的吸收,如槲皮素(甲er- cetin,黄酮醇)。
Creepy等研究表明,把槲皮素、401皮苷和芦丁(黄酮醇)同时大鼠灌胃(ig)给药30 min后,槲皮素有3896消失,表明槲皮素在胃里就被快速的吸收,而芦丁和异槲皮素苷(黄酮醇)在大鼠胃被水解成苷元或被吸收。
对比实验表明,饮食中的黄酮苷元部份在胃里就可以够被吸收,而苷却没有吸收。
在黄芪苷(查耳酮)及其苷元原位灌注结扎胆管的SD大鼠实验中,实验结果表明黄芪苷及其苷元在胃部有适量的吸收,而在小肠和结肠处很少被吸收。
而黄芪苷元在胃及小肠都有较好的吸收,但结肠处吸收量相对较低,这表明胆汁能分泌黄芪苷并增进其苷元的吸收。
小肠是绝大多数药物吸收的场所。
由于黄酮苷元具有较大的疏水性,可以通过被动扩散透过生物膜而被吸收。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以糖苷形式存在,实验表明黄酮苷中的糖部份是决定黄酮苷在人体内吸收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特性的研究进展【综述】(精)
Review: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王仲承 0930*******【摘要】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于植物界的天然化合物, 具有治疗心血管疾病、抗氧化、消炎杀菌等多种药用意义。
本文挑选其抗氧化的特性进行分析, 着力于揭示其在抗衰老、癫痫等神经性疾病的治疗等方面的药物开发前景与意义。
【关键词】黄酮 , 天然物提取 , 天然药物 , 抗衰老 , 抗氧化【正文】1 黄酮类化合物简介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 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 2-苯基色原酮(flavone 结构的化合物。
它们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 能与强酸成盐, 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
黄酮类化合物以黄酮(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而衍生的一类黄色色素,包括黄酮的同分异构体及其氢化的还原产物。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很广,在植物体中通常与糖结合成苷类,小部分以游离态(苷元的形式存在。
绝大多数植物体内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抗菌防病等方起着重要的作用。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母核上常含有羟基、甲氧基、烃氧基、异戊烯氧基等取代基。
由于这些助色团的存在,使该类化合物多显黄色。
又由于分子中γ-吡酮环上的氧原子能与强酸成盐而表现为弱碱性, 因此曾称为黄碱素类化合物。
[1]根据三碳键结构的氧化程度和β环的连接位置等特点,黄酮类化合物可分为下列几类:黄酮和黄酮醇;黄烷酮(又称二氢黄酮和黄烷酮醇(又称二氢黄酮醇;异黄酮;双黄酮类;异黄烷酮(又称二氢异黄酮;查耳酮;二氢查耳酮;橙酮(又称澳咔等。
黄酮类化合物中有药用价值的化合物很多。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 槐米中的芦丁和陈皮中的陈皮苷, 能降低血管的脆性, 及改善血管的通透性、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用于防治老年高血压和脑溢血; 红茶绿茶中含有的儿茶酚等黄酮类物质还能够减轻自发性高血压的症状; 由银杏叶制成的舒血宁片含有黄酮和双黄酮类, 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
药物综述——黄酮类化合物
药物综述——黄酮类化合物关键词:黄酮类;来源;发展史;药理作用;不足之处摘要:黄酮类化合物分布广泛,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但目前,黄酮类药物仍有些不足之处。
正文:1.发展史:黄酮类化合物的发现历史十分悠久。
早在二十世30年代初,欧洲一位药物化学家在研究柠檬皮的乙醇提取物时无意中得到一种白色结晶,将其命名为“维生素P”。
动物试验证实:维生素P的抗坏血作用胜过维生素C10倍。
2年后,这位科学家进一步发现:维生素 P实际上是一种由黄酮组成的混合物而非单一物质,故后来有人形象化地将维生素P更名为柠檬素。
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保健产品首次引起国际医药界的注意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
法国一家保健食品厂商率先推出具有市场引导作用的黄酮类保健新品“碧萝芷”。
它是从法国地中海沿岸地区生长的一种主要树种“滨海松”树皮中提取的一种黄酮混合物。
由于碧萝芷能预防和治疗西方国家极为常见的冠心病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故上市后销售情况极为红火。
在上市10年以后,临床医学研究人员不断发现碧萝芷有不少令人感兴趣的新用途,其中包括抗哮喘、防止长期抽烟引起的脑动脉硬化与脑血栓形成以及降血压作用等。
据科学家研究,法国生产的碧萝芷含有极其复杂的黄酮成分,其中包括:儿茶素、表倍儿茶素、紫杉素、原花青素及其单体、2倍体、3倍体与多倍体混合物。
正是这些复杂的黄酮构成碧萝芷多样化药理作用的基础。
2.来源: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体多酚类的内信号分子及中间体或代谢物,包括黄酮、异黄酮、黄酮醇、异黄酮醇、黄烷酮、异黄烷酮、查耳酮等,最集中分布于被子植物中。
如黄酮类以唇形科、爵麻科、苦苣苔科、玄参科、菊科等植物中存在较多;黄酮醇类较广泛分布于双子叶植物;二氢黄酮类特别在蔷薇科、芸香科、豆科、杜鹃花科、菊科、姜科中分布较多;二氢黄酮醇类较普遍地存在于豆科植物中;异黄酮类以豆科蝶形花亚科和鸢尾科。
植物中存在较多。
在裸子植物中也有存在,如双黄酮类多存在松柏纲、银杏纲和凤尾纲等植物中。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多样的生物活性,近年来在抗肿瘤研究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些化合物在多种植物中都有发现,如水果、蔬菜、草药和茶等,对人类健康有着潜在的益处。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综述黄酮类化合物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其抗肿瘤活性的发现、抗肿瘤机制的探索以及临床应用的前景等方面。
我们将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结构特点、抗肿瘤活性的研究方法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回顾和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我们将总结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的主要研究成果,揭示其作用机制和可能存在的信号通路。
我们也将探讨黄酮类化合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和挑战,以期为其未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其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
大量的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展现出显著的抗增殖和诱导凋亡的活性,显示出其潜在的抗肿瘤应用前景。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通过干扰细胞周期的正常进程,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将肿瘤细胞阻滞在特定的细胞周期阶段,从而抑制其增殖。
黄酮类化合物能够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通过激活内源性和外源性凋亡通路,黄酮类化合物可以触发肿瘤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黄酮类化合物还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减少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在机制方面,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与其对信号通路的调控密切相关。
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抑制多种与肿瘤发生和发展相关的信号通路,如PI3K/Akt、MAPK、NF-κB等,来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还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影响基因表达、抑制血管生成等方式来发挥其抗肿瘤活性。
马齿苋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活性研究综述
马齿苋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活性研究综述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是一种常见的野菜和草本植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保健品领域。
马齿苋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黄酮类是一类天然的多种化合物,具有苯环和假苯环的结构。
马齿苋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甙、黄酮醇和异黄酮等。
黄酮甙是由黄酮醇和糖苷作用形成的化合物,常见的有大豆苷、槐花苷和柠檬苷等。
黄酮醇是不含糖苷的黄酮类化合物,常见的有杂酚、芹菜素和木酚等。
异黄酮是结构与黄酮相似,但苯环或假苯环上有一个或多个氧原子替代的化合物,常见的有黄芩素、百里香素和动物鬼臼素等。
马齿苋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水提法、乙醇提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等。
水提法以水作为溶剂,具有简单、安全和环保等优点,但提取效果一般。
乙醇提法以乙醇作为溶剂,具有提取效果好、操作简单和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但有些黄酮类化合物在乙醇中溶解度较低。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和热效应,能够提高提取效果和速度,但设备相对较贵。
马齿苋黄酮类化合物的活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氧化、抗炎、抗菌和抗肿瘤等方面。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强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抑制炎症反应。
黄酮类化合物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抗菌作用,能够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凋亡。
马齿苋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其提取方法和活性研究对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马齿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相关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提取方法不够优化和活性研究缺乏深入。
未来需要进一步改进提取方法和加强活性研究,以实现更好的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类的黄酮类化合物的临床应用研究
【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多酚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甙,一部分是游离形式,经长期自然选择过程而形成。
黄酮家族种类繁多,结构各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抗炎抗肿瘤、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药用功效,另外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因此黄酮类化合物的潜在临床价值引起了人们高度的关注,本文就其近年关于黄酮类化合物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目前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芳环通过三碳链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1]。
现已发现数百种不同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
大量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突变、抗肿瘤、抗菌、抗病毒和调节免疫、防治血管硬化、降血糖等功能。
还有许多黄酮类化合物被证明有抗HIV病毒活性[2]。
现对黄酮类化合物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对血液循环系统的作用
1.1 对心脑循环系统的作用
刘崇铭等试验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1mg?k gICA,发现家兔心肌收缩力显著抑制,心室张力上升速率尤其明显抑制,显示ICA能降低心肌氧耗。
另外还明显缩短心室射血前期,在心室内压下降的条件下,左心室射血期不变而等长收缩期缩短,反映降低总外周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有助于合并有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
上述实验结果为临床应用ICA或TFE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提供了实验依据[3]。
静注黄酮类化合物于麻醉犬后,全部动物的脑血流量增加且血管阻力相应降低,还能使乙酸胆碱引起的脑内动脉扩张和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收缩减弱,使处于异常状态下的血管功能恢复正常水平。
还可改善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微循环障碍,使毛细血管前小动脉管径增加,流速加快。
说明黄酮类化合物对脑缺血、缺氧有保护作用。
1.2 对血管的作用
1.2.1对外周血管的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一方面通过抑制LDL-C氧化,清除自由基,降低血糖,增强还原性物质的表达等作用对心血管起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则经过直接扩张血管等非抗氧化作用直接影响心血管功能[4]。
Kawaguchi K等试验研究膳食含l%多甲氧基黄酮有助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的32%~40%及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含量19%-27%显著降低[5],表明黄酮类化合物有抗动脉
粥样硬化、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1.2.2 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
体内研究发现五羟黄酮、芦丁能够分解黏附到兔主动脉内皮的血小板血栓并且保护血小板聚集在主动脉融合胶原带。
黄酮类化合物抗血栓的作用是因为他们选择性结合到血小板血栓壁上,导致已形成的血小板血栓分离和他们自由基清除的特性、修饰损伤内皮细胞和使正常前列腺素和一样化氮(NO)合成综合作用的结果。
1.2.3 对血压的影响
黄酮类化合物对高血压引起的头痛、项强、头晕、耳鸣等症状有明显的疗效,尤以缓解头痛尤为显著。
1.3 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作用
目前认为,低密度脂蛋白(LDL) 的氧化修饰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脂质过氧化是LDL氧化修饰的主要因素[6]。
黄酮类化合物抑制LDL氧化作用、泡沫细胞形成是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另一个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的可能机制是某些黄酮抗平滑肌增殖的作用,最终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损伤。
2 抗炎及增强免疫系统作用
目前已发现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
杨东梅、许实波等从穿心草中分离得到的1,6一二羟基一3,5一二甲氧基酮(CX)具有直接的抗炎作用,研究表明,CX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鸡蛋清致大鼠足肿胀这三种急性炎症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7]。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通过影响细胞有丝分裂及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分泌过程,起抗炎及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嗜碱性细胞和肥大细胞由多种刺激引起的慢反应物质及组胺的释放,、白三烯的合成和释放、PGE2抑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抑制,中性粒细胞溶酶体酶的释放抑制及其脱颗粒。
3 抗氧化及抗自由基作用
大多数黄酮类化台物都有较强的抗自由基作用,汪德清等研究表明黄芪总黄酮(TFA) 和总皂甙( TSA) 都有清除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防止生物膜过氧化的作用,其中黄芪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成分是TFA的作用[8]。
人体产生的自由基过剩可破坏细胞结构和功能,甚至会引起衰老、心血管、癌症等多种疾病。
黄酮类化合物的还原性很强,能直接清除各种过氧化自由基。
人体内没有专一的酶防御系统抵御,现已发现的许多可清除超氧阴离子的抗氧化物也不能清除最活跃也最危险的羟自由基,但黄铜类化合物的清除可以明显清除羟自由基。
4 抗肿瘤、抗癌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通过干预肿瘤细胞信号转导、促进抑癌基因表达、促进抗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途径来实现抗肿瘤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能使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酶的活性抑制。
黄酮类化合物在抑制癌基因表达和促进抑癌基因表达方面,它能抑制K-ras、H-ras和N-ras基因表达,降低这些癌基因产物表达量,使大肠癌细胞系和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稳态p-21ras蛋白水平降低[9]。
黄酮类化合物抗癌抗肿瘤药理作用的构效关系研究表明:黄酮抗癌抗肿瘤作用与其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有很大的关系,而黄酮类化合物抗自由基作用强弱受其结构影响。
5 对生殖系统的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的类雌激素作用黄酮类化合物,特别是异黄酮,由于在结构上与雌激素非常相似,所以其具有类雌激素或抗类雌激素的生理作用,它能够模拟天然的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竞争性结合,调节其活性[10]。
因此,黄酮类化合物对激素依赖性的癌症(如前列腺癌、子宫癌、乳腺癌等)的防治特别有效,并能够延缓或减轻妇女绝经期的各种症状。
6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宋必卫等对芦丁的镇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芦丁(6.25~100mg/kg,ip)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小鼠扭体反应,芦丁(50~100mg/kg,ip)明显提高小鼠嘶叫刺激阀值,显著延长小鼠热板舔足反应潜伏期,表明芦丁有镇痛作用。
其镇痛作用比阿斯匹林强,但比吗啡弱。
黄酮类化合物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钙离子拮抗有关,尤其是不仅在多种全身镇痛模型上有作用,而且在兔臆神经放电、兔耳皮下渗透等局部致痛模型上更有良好的局部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吗啡和阿司匹林皆不同,系一新型的镇痛药。
7 黄酮类化合物抑制微生物的活性
7.1 抑菌活性
甘草黄酮化合物中抗菌成分较多,其黄酮单体化合物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亦能明显抑制烟曲霉菌和新型隐球菌的生长。
翟爱华等采用二倍稀释法和管碟法对麦胚黄酮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对灰葡萄孢、白色念珠菌、黑根霉、意大利青霉等真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7.2 抗病毒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如抗HIV病毒、抗流感病毒、抗柯萨奇病毒、抗疱疹病毒、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抗肝炎病毒、抗登革热病毒,以及抗腺病毒、冠状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黄酮类化合物对其它多种病毒也有抑
制活性。
异黄芩282甲醚能显著抑制流感病毒。
芦丁能抑制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王志杰等研究发现黄芪总黄酮对人疱疹病毒(HSV21)感染的豚鼠皮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