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齐桓晋文之事逐句翻译课件

合集下载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

文本翻译
①到
②偏偏,却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①于百姓者,独②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 ④表被动
为不用力焉;舆薪之③不见④,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③取独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⑦区别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⑤,何以⑥异⑦?”
⑤表现
⑥“以何”凭什么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究竟是为什么呢?这 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因为不用力气;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 故;老百姓不被安抚,是因为不肯布施恩德。所以,大王您不能行王道统一天下, 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王道”与“霸道”
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 “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 “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
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 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
胜利。
文本翻译
①才
曰:“德何如,则①可以王矣?”
曰:“保民②而③王,莫之能御也。”
之末,而不见舆薪⑨。’则王许⑩之乎?”:“否。⑧” 鸟兽秋天新生的细毛
⑨整车的柴 ⑩赞同,认可
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 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 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这种心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 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 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 (齐宣王)说:“不相信。”
正字音
文本翻译
①使……听到

语文必修5鲁人版第7课《齐桓晋文之事》课件(54张)

语文必修5鲁人版第7课《齐桓晋文之事》课件(54张)

2、胡龁 hé 4、觳觫 húsù 6、忖度 cǔn duó 8、舆薪 yú n bì 10、便嬖 piá sù 12、愬于王 wǎng 14、罔民 yì 16、衣帛 18、豚、彘 tún zhì 20、畜妻子 xù
1、《齐恒晋文之事》是什么体裁的文章?
对话体议论文
2、在文章中孟子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明以教我 相当于“而”,不译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连词,“来” 树之以桑 介词,“把” 申之以孝悌之义 介词,“把”
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古义:到这种程度 今义:连词,表承接。
然后从而刑之
古义:接着就 今义:连词,表因果。
凶年免于死亡
古义:饿死逃亡 今义:死亡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 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庠序——古代地方学校。 颁通“斑”, 颁白——鬓发花白,常比喻老人。 负戴——用背驮着东西、用头顶着东西 孝悌——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名作动,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敬,爱护 刑于寡妻 名作动,做榜样 危士臣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危害 朝秦楚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朝拜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名作动,种 名作动,穿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形作动,远远地离开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不为者与不能为者之形,何以异 形作动,区别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 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名作动,处罚 名作动,陷害 老者衣帛食肉 名作动,穿 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降服
第二步引导:
引导宣王认识自己有“保民而王” 的条件。 引导方法:
举出以羊易牛的事例。

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而不足以举一羽 而功不至于百姓者

齐桓晋文之事详解(课堂PPT)

齐桓晋文之事详解(课堂PPT)
明:视力 明察秋毫
则王许之乎? 许:相信,认可
•曰:“否。”
26
❖ (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 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 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 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稍,却看不 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 吗?” (齐宣王)说:“不相信。”
27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子
之孙子思的门人,著名的思想家、政
治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
“仁”的学说, 44岁时开始周游列
国,先后到齐、宋、滕、魏、鲁等国,
游说诸侯,宣扬“仁政”“王道”,
始终不受重用。晚年返回家乡,讲学
著述,直到去世。汉武帝时“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孟子和孔子一样,
成为封建统治者尊崇的偶像;到唐代,
21
❖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 之于禽兽也
伤:妨碍 乃:表判断,就是
之:助词,无义
❖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形容词作动词,疏远,远离
22
❖(孟子)说:“没有关系,您这样 做正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 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 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 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 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 君子远离厨房。”
老:形容词作 老:形容词活用 幼:形容词 幼:形容词
动词,尊敬。 作名词,长辈。 作动词,爱 作名词,孩
抚。
童。
天下可运于掌。” 30
比喻天下很容易治理。
❖ (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 怎样区别?” (孟子)说:“(用胳膊)挟
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 到。’这确实是做不到。向长辈弯腰作揖, 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 而不是不能做。所以大王不能统一天下,不 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 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向长辈弯腰作 揖一类的事。尊敬自己的长辈,推己及人也 尊重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家的孩子,推己及 人也爱护别人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 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 31

《齐桓晋文之事》逐句翻译优秀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逐句翻译优秀PPT课件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
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Hale Waihona Puke 曰:“否。”说:通“悦”,高兴
钧:30斤为一钧
忖度:揣测,估量
而:表转折 于:到 独:究竟 为:因为
之:主谓之间,不译 见:表被动 形:表现 何以:即“以何”凭什么 异:区别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究竟是为什么呢? 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因为不用力气;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 力的缘故;老百姓不被安抚,是因为不肯布施恩德。所以,大王您不能行 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齐宣王笑着说:“这真的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不是吝啬钱财而以羊换掉牛的, (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 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 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厨房。”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从何处知道我可以做到呢?”
❖ 兼“词诸曰王对”:见曰的“之:用臣,“闻曰将法之:以胡“衅龁 牛钟曰 何。:之”‘?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之乎 “诸王”曰,:位于“句舍末之,!“吾之不”忍是其代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 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 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

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政治家、教育家,
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
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
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 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思想
民本: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提倡“以民为本”,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进步思想,
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主要表现在养民、教民 两个方面,其基础是“制民之产”,让老百姓有生活 上的基本保障,这是政治稳定的基石。
王道:孟子提出的国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即“以德行 政者王”,实行王道之治就是“保民而王”,就是“乐 以天下,忧以天下”。
性善论:认为“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 有之”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仁、义、礼、智,信。
齐桓晋文之事
孟 子
假如你现在穿越回到了春秋战国时代, 你面对的是一个这样的世界: 战乱频繁,大国吞并小国。 你要在这个困局中完成大一统的伟业。 在你的面前,有两条道路的可以选择: 一条是选择“霸道”,用鲜血与白骨,通过战争 不断地吞并,最终统一天下; 一条是选择“王道”,用“仁”治国,以“民” 为先,通过“仁治”使天下归心,万国来朝。 哪一条路更容易,而你会选择哪一条? 孟子选择了哪一条路?
作品简介:
《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轲晚 年和弟子在一起共同编纂的,全书共三万五千多字,基本上 是一部“对话语录集” 。
《孟子》共七章,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 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南宋朱熹把《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为 “四书”,把经典窄化,成为后世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 取材依据。
齐桓公
齐桓公,姓姜,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 国君,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 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jǔ国避难。在齐襄公 和公孙无知相继死去后,抢先回国,夺取君位。 任内励精图治,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 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 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

(2)诚 ①然,诚.有百姓者 副词,的确 ②是诚.何心也 副词,实在,确实 ③帝感其诚. 名词,诚心 ④楚诚.能绝齐 副词,果真,如果
(3)明 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形容词用作名词,视力 ②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副词,清楚地,明白地 ③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形容词,贤明的 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形容词,明亮的
⑤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宾语前置句,应为“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以何异”
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句,应为“然而不王者,未有之也”
⑦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状语后置句,应为“王于百姓之以王为爱无异也” ⑧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状语后置句,应为“于诸侯构怨,然后于心快与”
⑨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状语后置句,应为“此心之所以于王合者,何也”
⑩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主谓倒装句,应为“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
(2)省略句 将以衅钟 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 (3)判断句 是乃仁术也 “乃……也”表判断 (4)被动句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见”表被动 (5)固定句式 ①夫子之谓也 ②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①“…… 之 谓 也 涂”同“途”,道路 (8)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愬”同“诉”,诉说 (9)是罔.民也“罔”同“网”,这里用作动词,张网捕捉、陷害 (10)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
2.一词多义 (1)舍 ①舍.之!吾不忍其觳觫 动词,释放 ②舍.瑟而作 动词,放下 ③舍.南舍北皆春水 名词,房屋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动词,停止
3.相关知识
《孟子》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 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 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 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 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 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 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孟子》是四 书中篇幅最大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一直到清末,“四 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语文必修5鲁人版第7课《齐桓晋文之事》课件(48张)

语文必修5鲁人版第7课《齐桓晋文之事》课件(48张)

《孟子》散文的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
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 的气概,充分反映了战国时代尖锐激烈的阶 级斗争。 《孟子》散文善于运用比喻。 有人统计,《孟子》全书共261章,其中有 93章共用了159个比喻,可见孟子是善用比 喻的能手。用比喻说理,用生动形象的比喻 来进行论辩,不仅增加了形象性,富有情趣, 引人入胜;而且显得简洁、明白,更有说服 力。 《孟子》的散文善设机巧,引人入彀,先纵 后擒,很有说服力。
5、重点虚词——句末语气词 (1)乎:表疑问语气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无以,则王乎? (2)焉:表陈述语气 是以后世无传焉 表疑问语气 则牛羊何择焉? (3)也:表判断语气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表陈述语气 莫之能御也 表疑问语气 何由知吾可也? (4)哉:表疑问语气 是诚何心哉? (5)矣:表疑问语气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表陈述语气 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6)与:相当于“欤”,表疑问语气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
彼恶知之
wū 哪里,怎么 è 不好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死亦我所恶
抑王兴甲兵……

3.特殊句式。 (1)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句) (2)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句) (3)牛何之(宾语前置句) (4)百姓之不见保(被动句) (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状语后置)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4.名言名句。 (1)君子远庖厨。 (2)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察秋毫)。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5)缘木求鱼。
《孟子》一书的注本: 宋代始列于经书,《十三经注疏》,赵岐注,孙 奭shì 朱熹《四书集注》,清· 焦循《孟子正义》,杨 伯峻《孟子译注》.

齐桓晋文之事重点文言知识与重点句子翻译 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重点文言知识与重点句子翻译  ppt课件

止。则,那么,就。王,动词,行王道(仁政)
以统 一天下。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何如,如何,怎么样。则,才。矣,呢。
曰:“保民而文王言,否莫定之句能中御代也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保,安定,安抚。莫,没有什么人。之,他。御,
抵御。
ppt课件
2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若,像。者,……的人。乎哉,语助词
曰:“何由知吾可也?(宾语前置)”曰:“臣
闻之
根据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
(于)胡龁曰:‘王坐于堂上(状语后置句),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之,动词,往。而,连词,顺承(修饰)。(把)
牛(牵)到哪里去?
对曰:“将以(之)衅钟。”王曰:“舍之!吾
不忍其觳觫(húsù),若无罪而就死地。”
•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 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天下(使天下安 定),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保护不了。
ppt课件
12
•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 而已矣。
• 古代的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 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
•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 何与?
5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
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
是,这。诚,到底。哉,呢。而,因果关系。易
之以羊,就是“以羊易之”,状语后置。宜乎百
姓之谓我爱也,就是“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
宜,应当,理所当然。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
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
说,通“悦”,高兴。乃,这样。先生您说的这 些,对于我的心真有豁然开朗的作用啊!这种心 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 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

《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PPT

《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PPT

基础知识
疏通文意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 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biǎn小, 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 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 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他曾游魏,说惠王,惠王不能用。于是他去齐 国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很尊敬他,但终不得重 用。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 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进步思想,提倡以 “仁”“义”为中心的所谓“仁政”“王道”,反对“霸 道”,以“平治天下”为己任。
孟子谈问题时,常用夸张、比喻和寓言故事来增强文 章的说服力,先隐主旨不谈,从侧面、反面入手,逐渐引 向主题。这样,文章如曲径探幽,引人入胜;文势则波澜 起伏,毫不板滞。其言行主要记录在《孟子》一书中。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 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也说明环境能改变 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及其思想 2、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 3、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 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一代 儒学大师,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 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孟子回答说: “孔子这类人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 说的话,那就说说行王道的事好吗?”(齐宣王)说:“道德怎么样,才可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呢?” (孟 子)说:“安抚老百姓而称王,便没有什么人能抵御他了。”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老 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根据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

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鲁人版 第7课 齐桓晋文之事 课件(35张)

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鲁人版 第7课 齐桓晋文之事 课件(35张)
[白话]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 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躄踊痛哭这样的事。 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 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
屠杀的事情。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 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和十五这两 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 一一学习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了。
•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 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 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 乐也。
觳觫 放辟 庠序 颁白
pián bì 便嬖 fàng pì 畜妻子 xù xiáng tì 孝悌 bān biǎn 褊小 hú sù
邪侈 chǐ 则王 wà ng 胡龁 hé
[译文]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 ——引自《韩诗外传》 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 “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 “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 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 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 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 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 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孟子晚年 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噪,邹国和鲁国国君也都时 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可惜邹、鲁这样的小国,很难实施孟 子“仁政”的抱负。他决定带着学生到东方大国齐国去。 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 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最后,孟子来到膝国,膝国太子对孟子 的 “仁政”十分感兴趣,于是孟子便在膝国实行他“仁政” 的思想。遗憾的是,膝国是个小国,时时 有被灭亡的危险,不可能把仁政推行 天下。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 “仁政”思想。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 实施他的政策。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抑:难道 兴:起,这里指发动战争。 构怨于诸侯:状语后置句 足:满足 肥甘:指美味的食物 轻暖:指轻软暖和的衣服。
疏通文意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
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 辟:开辟
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朝:使……朝见
王曰:“若是其甚与?”
莅:统治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 中国:中原地区 抚:安抚,使……归顺。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
隐:痛惜、哀怜 易之以羊:“以羊易之”,状语后 置句
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疏通文意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 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 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 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 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 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 以合于王者何也?”
疏通文意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 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 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 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 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 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 有也。”
后置句 疾:憎恨 赴诉:奔走求告 惛:不明事理,糊涂。 辅:帮助
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敏:聪慧
疏通文意
恒产: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固定财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
产。 恒心:守道不变的善心。
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 苟:如果
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放辟邪侈:放,放纵。辟,不正。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孟子》散文的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 性,有纵横家、雄辩家的气概,充分反映了战国时代尖锐激烈的阶级斗 争。
《孟子》散文善于运用比喻。有人统计,《孟子》全书共261章, 其中有93章共用了159个比喻,可见孟子是善用比喻的能手。用比喻说 理,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进行论辩,不仅增加了形象性,富有情趣,引 人入胜;而且显得简洁、明白,更有说服力。
幼:形容词做名词,孩子
词,老人 状语后置
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
通“型”名词作 寡妻:正妻 动词,作榜样
治理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 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 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鸟兽秋天新生的细毛
整车的柴
赞同,认可
曰:“否!”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 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 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 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这 种心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孟子》的散文善设机巧,引人入彀(gòu),先纵后擒,很有说 服力。
➢ 文题释义
齐桓 晋文 之 事
齐桓公 晋文公
用武力称霸诸侯的事业。
齐桓公
齐桓公,姓姜,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 位国君(公元前),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 的第十二代孙。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 (jǔ)国避难。在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死去后, 抢先回国,夺取君位。 任内励精图治,起用管仲 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 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

1.2 齐桓晋文之事 课件(共34张PPT)

1.2 齐桓晋文之事 课件(共34张PPT)
于民;推恩于民,天下王之。
事件:举重、老吾老、邹国敌楚 积极意义:在孟子的步步紧逼下,宣王陷于
两难之境,不得不答应“推恩”,施行王道。
学习任务二 04 第四阶段 反本措施
孟子论述策略 先后有序,环环相扣
经过上文对王霸利弊的说明,齐宣王表示愿意
就教,孟子这才水到渠成地拿出了他的仁政主张:
“制民之产”
A ——不能 “挟太山以超北海”,“是诚
绝 不能”;
招 : 逻
“王之不王 ”“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
辑 B——不能 “为长者折枝”“是不为也”;
三 “王之不王,不为也”;
段 论
故“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B否定A
结论:“推恩于民”很容易,能做到。
孟子的证明题—— 命题:“推恩”和“不推恩”的两种结果
使百姓有恒产,
足以饱身养家
物质
“谨庠序之教”
对他们施以 礼义道德的教育
精神
• 做到这一点,老百姓归附,犹如万条江河归大海,
形成“孰能御之”之势。全篇以一幅王道乐土的美好画
卷作结。
在本次的谈话中,孟子采取何种应对策略? 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正反对比有理有据。 对比论证: 明君制民之产VS今也制民之产。
孟子的证明题— 命题:齐宣王有“不忍之心”


“远庖厨”“不见其杀禽兽”——这是“仁术”;


“以羊易牛未见杀羊”——这是“仁术”的表现。
辑 三
所以,“以羊易牛”是乃“仁术”。

有“仁术”则有“不忍之心”,

所以,齐宣王是有“不忍之心”。
在本次的谈话中,孟子采取何种应对策略? 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 语:告诉
➢ 老:形作动,敬爱
➢ 折枝:弯腰行礼/折取树枝, ➢ 老:形作名,老人
喻指常人较易办到的事情 ➢ 枝:同“肢”,肢体
➢ 以:表递进,进而 ➢ 及:到 ➢ 幼:形作动,爱护
➢ 幼:形作名,小孩
➢ 天下可运于掌:比喻天下很容易治理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 如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 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 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 心为甚。王请度之!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 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齐宣王) 说:“ 有这件事。” (孟子) 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惜(一 头牛),而我确实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 (齐宣王)说:“ 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有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 地狭小,我又何至于吝惜一头牛?就是因为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没有罪 过却要走向死地,因此用羊去换它。”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 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 说:通“悦”,高兴 ➢ 忖度:揣测 ➢ 夫子之谓:宾前 ➢ 乃:这样 ➢ 戚戚: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 ➢ 所以…者: …的原因
➢ 复:禀报 ➢ 钧:30斤为一钧 ➢ 而:表转折 ➢ 明:形作名,视力
思考:孟子引用“刑于寡妻请输,入至标于题兄弟,以御于家邦”,旨在 说明什么?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推己及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鲁人版语文必修五第7课《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2

鲁人版语文必修五第7课《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2
译为“你的”“你们的”。 • 若入前为寿 •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④代词,他,他的 • 孔子生不知其父,若母匿(隐瞒)之。
⑤指示代词,这,这样,如此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⑥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
天若有情天亦老。 ⑦连词,至,至于。(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 用以引起下文,有“象那---”“至于说到---”的 意思)
第二部分(“抑王兴甲兵,危士臣”至“孰能 御之”),从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敦 促齐宣王彻底改弦易辙,放弃霸道,实行 王道。 第三部分(“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 矣。’”到篇末),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第一部分
• 第一层(从开头到“则王乎”),提出并明确话 题,以问“霸道”开始,转入说“王道”。
⑥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通“薆”,隐蔽,躲 藏
重点实词:与
• 1、然则废衅钟与 同“欤”,吗 • 2、我持……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给予 • 3、孰与君少长 和 • 4、蹇叔之子与师 参与 • 5、与秦而不助六国也 交好
第三层(1)
• 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的字词:
• 1、夫子之谓也
宾语前置
• 2、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这样
异:形容词做动词,感到奇怪。
第二层(3)
• 11、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小、大:形作名 恶:何,怎么
• 12、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隐:恻隐,哀怜 • 13、是诚何心哉 诚:真的
• 14、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宜:应当
主谓倒装句
• 13、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伤:伤害
• 1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远:形作动,远离
道:谈论 • 2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宾语前置句 • 3、无以,则王乎
以:同“已”,停止(这个话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像,如 其:语气词,表揣测 殆:恐怕
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方法不 对,一定达不到目的。缘, 攀登。木,树。 而:表修饰
(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 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
) 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就像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
孟子)穆说公:向“蹇我叔从请胡教龁与那晋听国说的这战样事一件事说:‘您“坐乎在”表大示殿疑上问,语有气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
❖。您代看见词这个指人某,人问道某:事“牛(牵)到哪里去?” (那人)回诸答人说不:知“,准瞒备不用得它你来祭钟。”
❖大众王,您说多:“放诸了子它百!家我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而走向受刑 的地方”
何如:如何 则:才 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保:安抚 而:表顺承
之:代词,他代指保民而王者 御:阻挡,抵挡 若:像 乎哉:加强疑问语气,“吗” 何由:从何处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呢?” (孟子)说:“安抚才能行王道以统一天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从何处知道我可以做到呢?”
(那人问)道:“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
你说:“怎么能废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
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以:认为 爱:吝啬 固:本来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忍:忍心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 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 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厨房。”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
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究竟是为什么呢 ?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因为不用力气;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 目力的缘故;老百姓不被安抚,是因为不肯布施恩德。所以,大王您不能行 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举:拿 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所以....者:...的原因 权:名词作动词,用称秤重量 度:衡量长短 甚:厉害,严重 度:考虑率,思量
《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 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 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 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 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称,才 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 您请思量一下吧!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说:通“悦”,高兴
钧:30斤为一钧
忖度:揣测,估量
而:表转折
乃:这样
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戚戚:有所领悟
秋毫:鸟兽秋天新生的细毛
所以....者: ...的原因
舆薪:整车的柴
合:符合
则:那么
然:是 诚:的确 褊:狭小 即:就是 故:所以
(齐宣王)说:“有这事。”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
我本来就知道您是不忍心。” (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 ,
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 这
样无罪却走向死地,因此用羊去换它。”
齐宣王说:“像(你说的)这么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
么后祸;假使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又尽心尽力地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觉得孰胜?”
愬 曰:“楚人胜。”
(齐宣王)说:“不相信。”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 , 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 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而:表转折 于:到 独:究竟 为:因为
之:主谓之间,不译 见:表被动 形:表现 何以:即“以何”凭什么 异:区别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 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 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无:通“毋”不要 异:形容词做动词,对....感到奇怪。 以:认为... 小、大:形作名,小的东西,大的东西 恶:何,怎么 若:如果 隐:怜悯;痛惜
❖ 兼“词诸曰王对”:见曰的“之:用臣,“闻曰将法之:以胡“ 衅龁牛 钟曰何 。:之 ”‘ ?王 ”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之乎 “诸”王,曰位:于句“末舍,之“!之吾”是不代忍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乎”对是曰语:气助“词然。则废衅钟与?”
之于
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东西罢了。” (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 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 (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 各种色彩不够看呢?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左右受宠爱的人不够用呢?(这些)您的大 臣们都能充分地供给,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 (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
“是以”宾语前置,“以是”因此。 无传:没有流传 之:代词,这件事 无以:不得已,“以”,通“已”,止。 王: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 ?”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之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 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
❖ 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
❖ “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 主张;
❖ “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 行统治。
❖ 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 ,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 便取得胜利。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战国时期鲁国邹(现在山东省邹县 东南)人。
《孟子》共七章,分别为 《梁惠王》、《公孙丑》、 《滕文公》、《离娄》、 《万 章》、《告子》、《尽心》
各章都分为上下篇 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有关孟 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的一部语录体 著作。
hú sù 觳觫 fàng pì xiáng
bān

胡龁
pián bì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 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
而为之,后必有灾。”
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辟:开拓 朝:使....朝见 莅:临,这里指统治 中国:指中原地区 若:这样 而:顺承
以:表承接 超:跳过 是:这 诚:真的 折枝:“枝”,通“肢”肢体
老:形容词做动词,尊敬 老;形容词做名词,老人 以:表递进,进而 及:到 幼:形容词做动词,爱护 幼:形容词做名词,孩子
(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 。’ 这确实是做不到。为长辈弯腰作揖,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 做, 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 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对长辈弯腰作揖一类的事。尊敬自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 于:给 寡妻:正妻 于:到 以:表递进 御:治理 于:引出动词“御”涉及的对象“家邦”不译
择:区别 诚:真的 宜:应当,理所当然 无伤:没有妨害 仁术:仁道,即行仁政的方法、途径 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不接近
(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换大,他们怎么知道 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无罪却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着说:“这真的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不是吝啬钱财而以羊换掉牛的, (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而:并列 为:因为 肥甘:形容词做名词,肥美甘甜的食物 轻暖:形容词做名词,又轻又暖的衣服 抑:还是 采:衣着陈设的漂亮颜色 色:美色,泛指宫女 便嬖:国君左右受宠爱的人
(孟子)“难道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同各诸侯结怨,然后在现在痛快?” 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对这个痛快呢?我是想凭借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齐桓晋文之事逐句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