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分析完整版
淋巴瘤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淋巴瘤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淋巴瘤是一种由淋巴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患者通常会出现淋巴结肿大、发热、疲乏、贫血等症状。
针对淋巴瘤的护理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下是一位淋巴瘤患者的疑难病例及护理讨论。
病例介绍:张先生,男性,57岁,因多个淋巴结肿大数年就诊。
经过多次检查,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目前进行第四疗程化疗,但发现张先生出现严重的口腔溃疡和味觉丧失,导致营养不良和情绪不稳定。
问题分析:口腔溃疡和味觉丧失是化疗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因为口腔黏膜和肠道黏膜的细胞也会受到化疗药物的影响,导致糜烂和坏死。
同时,口腔黏膜上的味蕾也可能受到损伤,导致味觉丧失,这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和心情。
此外,由于口腔溃疡的存在,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和不适,影响日常生活。
护理计划:1.口腔护理:每天使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使用口腔消毒液和软毛牙刷定期刷牙,避免糜烂区域直接受到刺激。
如果患者口腔溃疡较大,需要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2.营养支持:设计营养计划,尽量提供高蛋白、高能量、易于消化的食物。
对于味觉丧失的患者,可以使用调味酱料来提高食物的风味。
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餐食菜单来激发患者的食欲。
3.心理疏导:尽可能让患者了解口腔溃疡的发生原因,并积极缓解患者的焦虑和不安。
为患者提供温暖、和美和谐的环境,避免令患者感到无助和恐慌。
4.监测和评估:定期记录患者的体温、饮食量、味觉状况和口腔溃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营养状况,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总结:淋巴瘤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副作用,并且需要长期进行护理。
护理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温暖关爱的态度。
针对张先生的护理,口腔护理、营养支持、心理疏导和监测和评估都是重点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护理效果。
颈部肿物查因病例讨论
查体
• 右颌下肿物大小约5×6cm,触之疼痛,质 地硬,活动度欠佳,局部肤温升高、肤色 稍红,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充血 (++),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双肺呼吸 音粗,可闻及少许干罗音,偶可闻及大中 水泡音。心脏听诊未见异常。腹平软,无 压痛、反跳痛,肝肋下1.5cm可及,质软边 清,无压痛,脾肋下未及。
• 血沉:73mm/H,CRP:35.20mg/L。 ASO:正常。 • 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80,抗结核抗体(TB):阴性。 • 肝功正常,生化7项:BUN:1.65mmol/L,
TCO2:21.2mmol/L,Na+:135mmol/L, K+:5.68mmol/L。 • 尿常规:PRO:1+。29日复查尿常规正常。大便常0×10^9/L,GRAN%:61.5%, LYM%:27.6 %,RBC:5.60×10^12/L,HGB:127 g/L, PLT:854×10^9/L。
• 血细胞分析:杆状核粒细胞:6 %,分叶核粒细胞:62 %, 淋巴细胞:25 %,单核细胞:7 %。
入院后主要检查结果
• B超: 外院颈部B超: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部分液性 坏死,未能排除结核可能。必要时行淋巴 活检。 肝胆脾B超未见异常
• 胸片未见异常。 • 人型PPD阴性。
病例特点
• 患儿,男,1岁,因“反复咳嗽3周余,发现右侧 颌下肿物1周”入院。以右侧颌下肿胀、疼痛、咳 嗽为主要表现。查体:全身无皮疹及皮下出血点, 右颌下肿物大小约5×6cm,触之疼痛,质地硬, 活动度欠佳,局部肤温升高、肤色稍红,余浅表 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充血(++),双侧扁桃体 Ⅱ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干罗音, 偶可闻及大中水泡音。外院颈部B超:颈部淋巴 结肿大伴部分液性坏死,未能排除结核可能。血 常规:WBC:27.80×10^9/L,GRAN%:61.5%。 血沉:73mm/H, CRP:35.20mg/L。肺炎支原体 抗体:阳性1:80,抗结核抗体(TB):阴性。
急性颈部淋巴结炎的门诊病历范文
急性颈部淋巴结炎的门诊病历范文英文回答:Chief Complaint: Swollen lymph nodes in the neck for 5 days.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 The patient is a 35-year-old female who presents with complaints of swollen lymph nodes in her neck. She noticed the swelling about 5 daysago and states that it has been progressively getting worse. She denies any pain or tenderness in the area. She also denies any associated symptoms such as fever, sore throat,or difficulty swallowing. She has not noticed any weightloss or night sweats. She denies any recent infections or exposure to sick contacts.Past Medical History: The patient has no significant past medical history. She is not on any medications and has no known allergies.Social History: The patient is a non-smoker and does not consume alcohol. She is married and has two children. She works as a teacher.Family History: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family history of lymphoma or other malignancies.Physical Examination: On examination, the patient appears well and in no distress. Vital signs are within normal limits. Inspection of the neck reveals bilateral, tender, and enlarged lymph nodes in the anterior cervical chain. The nodes are approximately 1-2 cm in size and are mobile. There is no erythema or warmth overlying the nodes. The rest of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is unremarkable.Assessment and Plan: Based on the patient's history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findings, the diagnosis of acute cervical lymphadenitis is made. This is likely due to an infection in the head and neck region. The most common causative organisms include Streptococcus pyogenes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However, other viral or bacterial infections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The patient will beprescribed a course of antibiotics to treat the infection. Close follow-up will be arranged to monitor the patient's progress and to ensure resolution of the lymphadenitis.中文回答:主诉,颈部淋巴结肿胀已有5天。
颈部淋巴结炎病历
颈部淋巴结炎病历:一个病人的抗争之路在这个充满着疾病和医疗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
而颈部淋巴结炎就是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病人,他的颈部淋巴结炎病历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更加了解这种疾病。
这位病人名叫李先生,是一位50多岁的男性。
他的颈部淋巴结炎病历始于一次普通的感冒。
感冒过后,他发现自己的喉咙一直疼痛,并且颈部淋巴结肿大。
他以为这只是感冒后的一些不适,于是没有在意。
这些症状并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严重。
他开始感到喉咙疼痛难忍,颈部淋巴结肿大也越来越明显。
他去了医院,医生给他开了些消炎药,但是效果不佳。
他又去了几家医院,但是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
这时,他的颈部淋巴结炎病历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他的身体也开始出现其他的症状,比如发热、乏力等。
他开始感到害怕,担心自己得了什么严重的疾病。
于是,他决定去一家大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他的颈部淋巴结炎已经发展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后,他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康复治疗。
他的颈部淋巴结炎病历让他失去了很多东西,比如时间、金钱和身体健康。
他并没有放弃,他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坚持进行康复训练。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最终战胜了疾病,恢复了健康。
这个颈部淋巴结炎病历的故事告诉我们,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待疾病的态度。
当我们遇到健康问题时,我们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不要拖延。
我们还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坚持进行康复训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战胜疾病,恢复健康。
颈部淋巴结炎病历是一个很常见的疾病,但是它也是一个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疾病。
当我们遇到这种疾病时,我们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坚持进行康复训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战胜疾病,恢复健康。
长期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上消化道出血
仅维 持 1 ~3 h, 2 6 但是 颈部 淋 巴结 明显 缩 小 , 扁桃 体 脓性 分 泌物消 失 。精神食 纳好 转 半月 后再度 颈 部 淋 巴 结肿 大 伴腮 腺肿 胀 , 下颁 软 组织 肿 胀 。 T3  ̄4 ℃。经静点 丙种 球蛋 白 5 / 连 用 4 , 9 1 g d, d 地 塞米 松 1 mg d 1 后 体 温 降 至正 常 , 0 /,周 颈部 包块 逐渐 缩小 。 2 用 5 第 周 g丙种 球蛋 白巩 固疗效 持 续 2周 未再发 热 , 家长 要求 出院 。 出院后随访 1月 后死 于意外 。
感染 骨髓 象 , 部 淋 巴及 扁 桃体 活 检均 为变性 坏 颈
死 。 核抗 体 ( )抗 D 抗 十 , NA 抗 体 4 , S A 抗 8 抗 S
无 明 显 诱 因 出现 不 规 则 发 热 , 9 4 ℃ , 喷 T3 ~ 0 伴 嚏、 流涕 及咽痛 。 当地按“ 呼吸道 感染 ” 在 上 治疗好 转 此 后 , 何隔 1 ~ 4 d发热 1 , 为上 感或 扁 0 s 次 多
3m ×2 m 大 小 之 淋 巴 结 , 硬 , 痛 ( ) 活 动 c c 质 压 土 , 可 , 面皮肤 无红肿 。 眼睑浮肿 , 表 双 口唇 苍 白 , 充 咽
医师 A
此病 例 特点 : 学龄儿 、 ① 男性 。②间
断不 规 则发 热 3年余 加 重 9月 , 热时 常伴 有 上 发 呼 吸道 感染 或化 脓 性扁 桃 体 炎表 现 , 颈部 及腮 腺
讨 论
后 多个 结 节影 , 为是淋 巴结 。 认 先后用 吡喹 酮抗肺 吸虫 治疗 2 程 及 激素 治 疗达 6 月 , 疗 个 初静 点 地
发热病例讨论
发热病例讨论---1. 引言本病例讨论文档对于一个被诊断患有发热的病人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本文讨论了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能的诊断和治疗选择。
2. 病例概述病人X是一个年轻成年人,主要症状是发热。
以下是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描述:- 症状:症状:- 发热(持续)- 乏力- 头痛- 体征:体征:- 体温升高(摄氏度)- 淋巴结肿大(颈部)3. 医学评估与检查病人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检查。
以下是病人接受的主要检查:- 血常规- 尿液分析- 放射性扫描(根据临床需要)- 其他相关检查4. 是什么导致了发热基于对病人的评估和检查结果,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可能的原因导致了发热:1. 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扁桃体炎-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等2. 全身性疾病:全身性疾病:- 风湿热- 结缔组织病- 某些癌症等5. 进一步诊断与治疗根据病人的临床信息和检查结果,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将是重要的。
以下是可能的进一步步骤和治疗选择:- 血液培养以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感染- 对病人进行更全面的检查以排除系统性疾病- 给予退烧药物以缓解病人的发热症状- 针对可能的病原体进行特定抗感染治疗结论这份发热病例讨论文档提供了对于一个发热病例的评估和可能的诊断选择。
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将是必要的。
---以上是这份发热病例讨论文档的主要内容,提供给您参考。
如有更多相关信息或需要进一步讨论,请及时与我联系!。
淋巴穿刺病例报告模板
淋巴穿刺病例报告模板摘要淋巴穿刺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适用于淋巴结肿大、淋巴系统感染和淋巴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报告通过分析一例淋巴穿刺病例,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过程、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
通过这一病例报告,希望对淋巴穿刺的重要性和临床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介绍淋巴穿刺是通过取得淋巴结的细胞学活检材料,进行细胞学检查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提供淋巴系统内部的信息,对于淋巴结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病例报告病例描述患者,男性,59岁。
主诉颈部淋巴结肿大并伴有发热和流感样症状。
患者病程两周,由于症状未能缓解,因而来就诊。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了一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大直径约2厘米,质地中等,有一定的压痛。
患者伴有疲倦、食欲差、低热和盗汗等全身症状。
此外,患者无其他症状或体征。
检查与诊断为了明确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患者进行了淋巴穿刺检查。
经过细胞学检查,发现大量原始细胞,核分裂象增多,胞浆比较丰富,并呈现一定的异型性。
这些结果表明患者可能患有淋巴瘤。
进一步对患者进行CT扫描和PET-CT检查,发现患者的全身淋巴结均有不同程度的肿大,以及肺部和肝脏的结节状病变。
综合临床表现、淋巴穿刺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被确诊为非何杰金淋巴瘤。
治疗患者在确诊后被转至肿瘤科进行进一步治疗。
根据临床分期和患者的整体情况,采用了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案。
患者经历了多个疗程的化疗后,肿瘤体积明显减小,且淋巴结肿大明显改善。
患者的全身症状逐渐消失。
随访和预后患者在治疗后保持定期随访,包括体格检查、血液学指标和影像学检查。
截止目前,患者已经连续两年无疾病复发,预后良好。
结论淋巴穿刺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对于淋巴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该病例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淋巴穿刺的临床应用和诊断过程。
对于类似病例的患者,早期淋巴穿刺检查能够明确诊断,采取及时治疗,提高预后。
同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更好地发挥淋巴穿刺的作用。
儿科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儿科疑难病例讨论记录1. 病例信息患儿:男,5岁主诉:持续高热、皮疹、关节肿痛既往史:无重要疾病史家族史:无相关遗传或传染性疾病史2. 现病史患儿于两周前开始出现高热,体温持续在39-40摄氏度之间,伴有头痛、食欲不振、乏力等全身不适。
三天后,患儿出现红色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颈部,然后迅速蔓延至全身。
皮疹呈斑丘疹样,色素鲜红,不易消退。
此外,患儿还抱怨关节肿胀和肌肉酸痛。
体格检查发现颈淋巴结肿大。
3.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血培养:阴性•尿常规:正常•血清抗核抗体(ANA)和类风湿因子(RF):阴性•血清C反应蛋白(CRP):轻度升高•血小板计数:正常•骨髓涂片:未见异常•心电图:未见异常4. 讨论根据患儿的病史和辅助检查结果,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可能的诊断:1.风疹(Rubella):患儿出现了皮疹,这是风疹的典型表现之一。
但是,风疹通常不伴有关节肿胀和肌肉酸痛。
2.猩红热(Scarlet fever):患儿有高热和皮疹,但通常没有关节肿胀和肌肉酸痛。
此外,颈淋巴结肿大也不是猩红热的典型表现。
3.丹毒(Erysipelas):丹毒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感染,并伴有局部红斑、水泡等。
全身性皮疹、关节肿胀和淋巴结肿大不是丹毒的典型表现。
4.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RA可能导致关节肿胀和肌肉酸痛,但通常不伴有高热和皮疹。
5.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JIA):JIA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慢性关节炎,可以伴有高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JIA通常没有严重的全身不适。
5. 进一步检查为了排除其他可能的诊断,我们建议进行以下进一步检查:1.风疹抗体检测:风疹抗体IgM阳性可以确诊风疹感染。
2.血培养:排除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表现。
3.血沉、CRP等炎症指标监测:观察其变化趋势,帮助判断是否存在系统性炎症反应。
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分析
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分析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分析病例1 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间断发热患者女性,49岁,颈部淋巴结肿大7年,间断发热9个月,自2000年起接受多次诊疗。
第一次诊疗过程患者2000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
血常规:白细胞(WBC)24.2×109/L,淋巴细胞66%,血红蛋白(Hb)142 g/L,血小板(PLT)160×109/L。
查体: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脾脏肋下6 cm。
辅助检查示纵隔腹腔淋巴结无明确肿大。
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增生Ⅲ级,成熟淋巴细胞60.0%,原幼淋5.5%。
免疫分型(末梢血):CD5+细胞84.6%,CD19+ 细胞75.0%,CD23+细胞68.7%。
颈淋巴结活检病理:淋巴结结构消失,代之以弥漫浸润的小淋巴细胞(医科院肿瘤医院、同仁医院)。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系会诊:淋巴结结构破坏,弥漫性小淋巴细胞增生,核小,胞浆少,未见典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核特点。
免疫组化:CD20、CD45RO阳性。
诊断:小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LL(但无典型CLL的核特点)病例2患儿男8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发热8天.患儿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约3*2cm.无触痛.伴阵咳,有白色痰.8天前出现发热,37.5-39度,肿大淋巴结出现触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咳嗽,无咽痛,无皮疹,无盗汗,无明显消瘦,食欲差,大小便正常,在家静滴抗生素(具体不详)病情无好转,转上级医院治疗.既往身体健康,否认结核接触史.查体:一般可,全身皮肤无皮疹,无出血点,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扁桃体无肿大,肝肋下4.5cm.心肺听诊无异常.辅助检查:WBC 3.9×10 9/L 中性粒细胞0.35 淋巴0.62 见变形淋巴细胞0.07,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血沉22mm/h 尿常规正常,GPT101u/L(0-40).心肌酶AST225u/L(0-40),LDH965u/L(71-570)CK-MB3 7u/L(0-15),HBD406u/L(70-220),其他检查正常.骨髓穿刺未见明显异常.问题讨论:1本病例特点?2为明确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诊断?3鉴别诊断?答案:1病例特点--8岁男孩,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约3*2cm.伴阵咳,有白色痰.8天出现发热,37.5-39度,肝大,肝功异常,心肌酶异常,血常规白细胞偏低,可见异林血沉加快,其他正常,抗生素治疗效果差.2为明确诊断需要进行淋巴结组织检查.本病例进一步做淋巴活检示:淋巴结弥漫型单核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增生,有吞噬核碎现象,病变符合坏死性淋巴结炎.它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结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或者免疫反应有关.好发于年长儿,女性多见.为自限性疾病,预后多良好.抗生素治疗无效.其主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常伴白血球减少.诊断依据主要为淋巴结活检.鉴别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结核性淋巴结炎一、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二诊断依据:1、患儿男,8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发热8天,咳嗽,有白色痰2、曾使用抗菌素效果不明显3、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肝肋下4。
病例分析的总结
病例分析的总结病例分析是医生日常工作中必备的技能,它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病情,确定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然而,病例分析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医生深入了解患者病史、体征、症状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推理,最终得出正确的诊断结论。
在分析病例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诊断思路和方法,避免一些常见误区,使诊断更加准确。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总结病例分析的一些技巧和要点。
一、案例分析患者女性,年龄40岁,因颈部出现淋巴结肿大、不适疼痛、低热等症状就诊。
她无明显外伤、病史,日常生活和工作正常。
体征检查发现颈部淋巴结增大,质地较硬,伴有压痛。
血液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升高。
经过详细询问和检查,医生思考这个病例可能是什么病。
二、要点分析对于这个病例,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医生要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详细的询问和检查。
淋巴结的增大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感染、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因此需要排除可能的病因。
2、医生要注意淋巴结的位置和数量。
淋巴结的位置不同,可能与疾病有关。
例如,颈部淋巴结肿大可能与口腔、上呼吸道等病因有关。
3、医生要注意淋巴结的质地和压痛。
淋巴结的质地和压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4、医生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体征、症状、实验室检查等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确定可能的病因。
三、误区分析在病例分析过程中,医生往往容易陷入以下误区:1、过分依赖实验室检查。
虽然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但不能替代医生的临床判断和推理。
2、忽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医生应该重视和综合分析这些信息。
3、急于得出诊断结论。
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医生需要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慎重地得出结论。
四、诊断结论对于这个病例,医生应该首先排除感染和其他炎症疾病的可能性,如扁桃体炎、肺炎、结核等。
考虑到患者的性别和年龄,颈部淋巴结肿大可能与乳腺癌、甲状腺癌等恶性肿瘤有关。
因此,医生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查,如乳腺X线造影、彩色B超、放射性核素扫描等,以确定诊断。
发热、颈淋巴结肿大
发热、颈淋巴结肿大作者: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日期:2010-01-26病历摘要患儿,男,8岁,天津蓟县人,因“发现颈部肿物6周”入院。
患儿6周前右侧颈部出现一鸡蛋大小肿物伴疼痛、发热(38℃左右)和咽痛。
予头孢菌素等口服约2周,肿物略有缩小,质地变硬,但低热仍持续。
4周前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7×109/L,以中性为主,经静点青霉素7天,患儿体温恢复正常,肿物未减小,3周前左侧亦出现约核桃大小肿物。
既往史及个人史第一胎第一产,出生后体健,生长发育正常,按时预防接种,否认传染病接触史及家族遗传病史。
入院查体T 36.8℃ P 90次/分 R 20次/分 BP 90/60 mmHg 左侧颈部可触及数个0.5~2 cm3肿大淋巴结,轻压痛,边界清,活动度略差,无粘连,质较硬,右侧颈部可触及一3 cm3淋巴结,轻压痛,边界清,活动度差,质较硬,周围软组织无红肿。
余浅表淋巴结不大。
咽部无充血,双扁桃体Ⅰ度。
副鼻窦区无压痛。
心肺查体正常。
腹软,肝脾不大。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卡疤(+)。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WBC 7.6×109/L, N 75%, L 25%, RBC 6.01×1012/L, HB 150 g/L, PLT 358×109/L。
尿便常规正常。
血沉54 mm/h ,支原体抗体阴性,抗链O 120 IU/ML。
CRP 28 mg/L。
结核抗体IgM(-),IgG(+);PPD 5 IU可疑阳性。
单纯疱疹病毒IgM(-),巨细胞病毒IgM(-),肠道病毒 IgM(-),EB病毒IgM(-)。
电解质、肝功、肾功、肌酸肌酶正常,乳酸脱氢酶261 U/L略高。
胸片、心电图正常。
腹部B超:肝脾不大,未见肿大淋巴结。
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统增生旺盛,各阶段比值大致正常,部分中性粒细胞浆内可见中毒颗粒及内外浆。
红系统增生比值相对偏低,形态大致正常。
儿童发热病例分析报告
儿童发热病例分析报告儿童发热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原因多种多样。
本文通过对一名6岁男孩发热病例的分析,探究该病症的可能原因和处理方法。
病例描述:患儿姓名:小明性别:男年龄:6岁主要症状:持续高热、咽喉疼痛、咳嗽、喉部充血体征检查:扁桃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皮肤红斑分析与讨论:基于小明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检查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他的病情可能属于感染性疾病。
根据临床经验,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常见原因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寄生虫感染。
针对小明的咽喉疼痛、咳嗽和喉部充血症状,我们考虑到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喉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表明小明患上了扁桃体炎,而红斑皮疹可能是病毒感染的典型表现之一。
鉴于小明的高热持续存在,我们需要进一步排除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尽管喉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可以是细菌感染的征象,但与细菌感染相关的典型体征,如脓性分泌物、淋巴结化脓等,在该病例中并未观察到。
针对小明的病情,我们建议进行以下处理:1. 对症治疗:针对小明的咽喉疼痛和咳嗽症状,可以给予适当的镇痛消炎口服药物,如布洛芬口服液。
2. 观察与饮食调理:高热期间,小明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脱水。
同时,控制饮食摄入,宜选择软食和易消化食物。
3. 休息与避免传染:小明需要充分休息,避免体力劳动和寒冷刺激,以加速体内对病毒的清除。
在发热期间,尽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传染给他人。
4. 密切观察病情:家长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
如果病情继续加重,或出现血尿、呼吸困难、神志改变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预后与总结:针对小明的发热病例,根据当前的临床表现和体征检查结果,初步判断为病毒感染所致的扁桃体炎。
在适当的治疗和护理下,大多数患儿通常能够在数日内逐渐康复。
然而,如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或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本例仅为典型儿童发热病例的分析报告,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定期关注儿童健康与生长发育,提高家长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意识,才能更好地抵御儿童发热等常见病症的侵袭。
儿科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儿科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儿科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1. 病例概述这是一个来自中山医院的儿科疑难病例,患者为一名5岁男孩,主诉持续发热、消瘦、全身淋巴结肿大以及贫血症状。
病例引起了医生团队的关注和讨论,以下是讨论内容记录。
2. 评估与分析医生团队对患者的病史进行了详细了解。
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病史,考虑到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可能性:- 感染性疾病:考虑到患者长期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淋巴瘤等可能性较大。
- 免疫系统疾病:以消瘦、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考虑到可能存在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 其他系统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3. 检查与诊断针对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医生团队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以下是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和最终诊断:- 抽血检查:发现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较低、白细胞计数异常,提示可能存在贫血和感染。
- 影像学检查:全身淋巴结肿大,但未发现其他明显异常。
- 骨髓穿刺:未发现异常细胞学改变。
- 抗核抗体检测:阳性,提示可能存在免疫系统疾病。
- 免疫学检查:异常IgG和IgM水平,提示存在免疫系统疾病。
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最终确诊该患者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
4. 讨论与观点在这个病例的讨论过程中,医生团队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理解:- 免疫疾病的多样性:在病例讨论中,医生团队强调了免疫疾病的多样性。
不同的免疫系统疾病可能呈现出相似的临床表现,因此需要通过详细的检查来区分和确诊。
- 诊断过程的重要性:医生团队强调了对儿科疑难病例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诊断过程的重要性。
从病史了解到检查、诊断,每一步都需要逐步确认和排除可能的疾病,以确保最终的诊断准确性。
- 多学科协作:医生团队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在儿科疑难病例中的重要性。
通过多个专科的合作和讨论,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和诊断患者的病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5. 总结与回顾这个病例的讨论过程让医生团队对儿科疑难病例的分析、诊断和治疗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持续发热8天伴颈部肿块1天
M 0 .6 EO 0 4, 00 7, 0.3 RBC .6 × l 2 Hb l L, 44 Ot /L, 22 BPC 66 × l
瘤 : 括 霍 奇金 病 和 非 霍奇 金 病 两 类 。 期 常 表 现 为浅 表 淋 巴 包 早
GU n, La CHEN a g—o g Gu n l n .Cha - ng
A a eofs t ne e e or eg ysw ih c v c ll p ron y c s usai d f v r f ihtda t er i a um f e da o
龄 儿 童 多 见 , 见于 颈 、 下 、 骨 上 及 腋 窝 淋 巴结 , 儿 常 见 常 颌 锁 小
1 病 史 摘 要
全 身 多组 淋 巴结 发 生结 核 , 有 高 热 、 力 、 可 乏 消瘦 等 。 该 患 儿 但 P D试 验 ( ) E R正 常 , 支 持 ? 但 如 为 非 典 型 分 枝 杆 菌 感 P 一 ,S 染 , 有 结 核 病 的 临 床 表 现 而 P D 低 敏感 反 应 , 诊 需 分 可 P 确
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分析
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分析病例1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间断发热患者女性,49岁,颈部淋巴结肿大7年,间断发热9个月,自2000年起接受多次诊疗; 第一次诊疗过程患者2000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血常规:白细胞WBC24.2×109/L,淋巴细胞66%,血红蛋白Hb142g/L,血小板PLT160×109/L;查体: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脾脏肋下6cm;辅助检查示纵隔腹腔淋巴结无明确肿大;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增生Ⅲ级,成熟淋巴细胞60.0%,原幼淋 5.5%;免疫分型末梢血:CD5+细胞84.6%,CD19+细胞75.0%,CD23+细胞68.7%;颈淋巴结活检病理:淋巴结结构消失,代之以弥漫浸润的小淋巴细胞医科院肿瘤医院、同仁医院;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系会诊:淋巴结结构破坏,弥漫性小淋巴细胞增生,核小,胞浆少,未见典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核特点;免疫组化:CD20、CD45RO阳性;诊断:小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LL但无典型CLL的核特点病例2患儿男8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发热8天.患儿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约32cm.无触痛.伴阵咳,有白色痰.8天前出现发热,37.5-39度,肿大淋巴结出现触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咳嗽,无咽痛,无皮疹,无盗汗,无明显消瘦,食欲差,大小便正常,在家静滴抗生素具体不详病情无好转,转上级医院治疗.既往身体健康,否认结核接触史.查体:一般可,全身皮肤无皮疹,无出血点,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扁桃体无肿大,肝肋下4.5cm.心肺听诊无异常.辅助检查:WBC3.9×109/L中性粒细胞0.35淋巴0.62见变形淋巴细胞0.07,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血沉22mm/h尿常规正常,GPT101u/L0-40.心肌酶AST225u/L0-40,LDH965u/L71-570CK-MB37u/L0-15,HBD406u/L70-220,其他检查正常.骨髓穿刺未见明显异常.问题讨论:1本病例特点2为明确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诊断3鉴别诊断答案:1病例特点--8岁男孩,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约32cm.伴阵咳,有白色痰.8天出现发热,37.5-39度,肝大,肝功异常,心肌酶异常,血常规白细胞偏低,可见异林血沉加快,其他正常,抗生素治疗效果差.2为明确诊断需要进行淋巴结组织检查.本病例进一步做淋巴活检示:淋巴结弥漫型单核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增生,有吞噬核碎现象,病变符合坏死性淋巴结炎.它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结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或者免疫反应有关.好发于年长儿,女性多见.为自限性疾病,预后多良好.抗生素治疗无效.其主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常伴白血球减少.诊断依据主要为淋巴结活检.鉴别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性淋巴结炎一、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二诊断依据:1、患儿男,8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发热8天,咳嗽,有白色痰2、曾使用抗菌素效果不明显3、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肝肋下4;5cm;4、辅助检查:WBC3.9×109/L中性粒细胞0.35淋巴0.62见变形淋巴细胞0.07,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血沉22mm/h尿常规正常,GPT101u/L0-40.心肌酶AST225u/L0-40,LDH965u/L71-570CK-MB37u/L0-15,HBD406u/L70-220,其他检查正常.骨髓穿刺未见明显异常;三、进一步检查:1、抗EBV抗体2、嗜异凝集试验3、PCR检测EBVDNAV;四、鉴别诊断:1、淋巴瘤2、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瑞氏综合征4、心肌炎5、病毒性6、川畸病五、治疗:1、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保肝、营养心肌、有继发感染用抗生素不宜用氨苄青病史同前,该患儿首先要考虑淋巴瘤,支持点:8岁男孩,颈部淋巴结肿大,多见有触痛,无红肿,伴有发热,37.5---39度,,咳白色痰,累及纵隔肝大肋下4.5厘米,化验室检查GPT101,GOT225;血沉22;应用抗生素无效;不支持点:无消瘦,体重减轻,盗汗;化验检查,常规无明显异常;骨穿正常;建议做胸片,肝胆脾,腹膜后B超及淋巴活检;其次,要考虑结核,支持点;发热,咳嗽,淋巴结肿大,血沉快;抗生素无效;不支持点:无消瘦,无盗汗,肺部无阳性体征;肝大,酶高不好解释;建议查胸片,PPD试验,及淋巴穿刺作抗酸染色;个人之见病例特点:小儿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伴不规则发热8天,抗炎治疗无效,查:咽红,肝大,血像正常,淋巴高,可见变形淋巴细胞,肝功能受损,血沉稍快,血生化多种指标异常,骨穿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诊断:1、恶性淋巴瘤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待排进一步检查1、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2、嗜异性凝集试验3、EBV抗体主要是与淋巴结炎、急性淋巴细胞性相鉴别,通过骨穿、淋巴结活检相鉴别;本病例特点:1、患儿,男,8岁;2、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约32cm.无触痛..8天前出现发热,37.5-39度,肿大淋巴结出现触痛,局部皮肤无2、为明确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1、嗜异性凝集抗体检测;2、EBV特异性抗体检测; 本病可能的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心肌炎;3、鉴别诊断:1、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幼儿多见,常无淋巴结肿大;嗜异性凝集抗体阴性;2、急性弓形体病:常有动物接触史或进食生肉史,临床表现可从单纯的淋巴结肿大到致命的急性暴发型肺炎和脑脊髓膜炎,可进行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和血液、脑脊液的动物接种,寻找病原体;嗜异性凝集抗体阴性;3、恶性组织细胞病:除了发热、淋巴结肿大外,还有全血细胞减少和进行性衰竭;骨髓穿刺可确诊;4、还应与风疹、病毒性、病毒性心肌炎、白血病等项鉴别;患儿病史有如下特点:1.淋巴肿大20天,8天来发热.伴阵咳.体查:淋巴肿大,肿大.咽红.2.血常规分类以淋巴增高为主.可见变形淋巴细胞.血沉稍高,心肌酶示有心肌损害. 诊断考虑:患儿有呼吸系统症状,淋巴肿大,心肌损害.有多系统症状.诊断上考虑支原体并肺外表现.应查冷凝集试验及拍胸片以明确诊断.鉴别诊断:1.淋巴结核多有接触史.有低热,盗汗,消瘦等中毒症状.可拍胸片,PPD试验.2.传单血常规见变形淋巴细胞0.07,咽红,肝大.淋巴肿大.可查嗜异凝集试验及VCA-IGM鉴别3.淋巴瘤骨髓穿刺不支持. 病史特点:淋巴结无痛性肿大、阵咳20天,发热、淋巴结触痛、咳嗽8天,查体:肝大;辅助检查:淋巴细胞比例高、有变形淋巴,肝功能、心肌酶异常增高;诊断和鉴别诊断:1、淋巴肉瘤:依据:初为无痛性肿大,骨髓检查排除淋巴细胞性;辅助检查:淋巴结活检;2、结核:依据:一直有咳嗽,淋巴结肿大,普通抗菌素治疗无效,血白细胞不高;辅助检查:肺X光片或者CT、TB-DNA、PPD实验;3、中毒性心肌炎:没有明显的心脏症状、体征和病史,排除先天性心脏病;有心肌酶增高;需要做一个心脏B超,看心脏大小和心包有没有积液;4、系统性红斑狼疮:多系统损害应该排除;查抗核抗体、DS-DNA、SM-DNA、狼疮细胞;特点:儿童,8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无触痛;8天前出现发热,伴肿大淋巴结触痛,食欲差;查体: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扁桃体无肿大,肝肋下4.5cm.辅助检查:WBC3.9×109/L中性粒细胞0.35淋巴0.62见变形淋巴细胞0.07,血沉22mm/h,GPT101u/L0-40.心肌酶AST225u/L0-40,LDH965u/L71-570CK-MB37u/L0-15,HBD406u/L70-220;需要检查:1心肌肌钙蛋白检测2心动图检查3病毒学诊断4心肌活检诊断:病毒性心肌炎鉴别诊断: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先心病,原发性心,甲亢等引起的心肌改变等;本病特点:1.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伴发热8天;2.淋巴结开始无触痛,后出现发热并有触痛;否认有结核接触史;3.查体: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咽红,肝脏肋下4.54.血象底,淋巴为主,可见异淋,血沉升高,GPT高,心肌酶谱升高.骨穿正常.需做检查:淋巴结B超;胸片;EBV-AB;TB-AB;PPD;淋巴结活检等诊断:1.EBV;2.颈淋巴结炎;3.颈淋巴结结核伴感染鉴别诊断:1.寄生虫病;2.猫抓病. 本病特点:1.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发热8天,伴有咳嗽;2.PE: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肝肋下4.5cm3.WBC3.9×109/L异形淋巴细胞0.07;GPT增高;心肌酶增高;诊断:想了好几个,都无法鉴别排除,先空着;考虑病毒性感染;需要的检查:1.结核菌素试验;2.嗜异性凝集抗体试验;3.孕佳试验;4.胸片;5.乙肝五项;鉴别:1.病毒性2.结核;虽无结核接触史,但仍不好排除;行结核菌素试验;3.传单;异性淋巴多10%,嗜异性凝集抗体试验可确诊;4.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5.川崎病;6.急淋;骨髓穿刺以排除;病例3: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肝功能异常病历简介患者,女,26岁,因皮肤、巩膜伴尿黄、食欲减退、20天,2周于2008年9月17日入院;入院前20天患者发现尿色加深如茶色,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厌油、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入院前13天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40℃,下午或晚间体温开始上升,经对症治疗后体温可恢复正常,伴有畏寒,无寒战,伴轻咳;当地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813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1027U/L,总胆红素TB为220μmol/L,直接胆红素DB为167.6μmol/L;将其转入传染病医院,给予保肝、降酶、退黄及支持治疗,予“吲哚美辛栓剂”肛塞降温,并给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抗感染治疗3天,患者仍发热;患者自行应用退热药“新癀片”1盒3天,后出现周身皮疹伴瘙痒,停用;停药后患者仍发热,仍有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尿黄、皮肤巩膜黄染;既往史1年半前患者开始对花粉过敏,反复出现周身荨麻疹;2008年4月曾口服“肤痒颗粒、依匹斯汀”1个月,皮疹消退且无其他特殊表现;患者本次发病前曾因再次出现荨麻疹口服上述药物2天,停药2天后开始不适症状;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尚好,营养欠佳,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周身可见较密集、大小均等红色充血性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颈部可触及3~4个黄豆大小淋巴结,活动良好,无融合,有触痛;结膜稍苍白,颈无抵抗;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脏肋下2cm,剑下4cm,质中,有触痛,脾脏肋下5.0cm,质中,无触痛,肝区叩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相关检查患者入院后给予保肝、降酶、退黄及对症支持治疗,并完善检查;血常规:WBC2.92×109/L,N%70.9%,L%20.5%,红细胞RBC3.22×1012/L,血红蛋白HGB78.2g/L,血小板PLT93.4×109/L;肝功能:ALT84U/L,AST102U/L,总蛋白TP51.7g/L,白蛋白ALB29.9g/L,碱性磷酸酶ALP213U/L,γ谷氨酰转移酶GGT123U/L,TB172.8μmol/L,DB122.9μmol/L,肌酸激酶CK12U/L,乳酸脱氢酶LDH582U/L;甲状腺功能未见异常;C反应蛋白15.6mg/L;血沉11mm/h;伤寒、副伤寒抗原检查两次均阴性;抗嗜肺军团菌抗体各型均阴性;中段尿细菌培养、痰普通细菌培养、需厌氧菌血培养两次均阴性;肺炎支原体抗体两次均阴性;胸片未见异常;结核杆菌抗体阴性;结核分枝杆菌PCR扩增阴性;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外周血找疟原虫阴性;超声心动图:心内结构及血流未见异常;血清蛋白电泳未见明显异常;抗体过筛: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均阴性,抗胃壁细胞抗体1:40;狼疮相关抗体阴性;干燥综合征相关抗体均阴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靶抗原PR3和MPO、抗心磷脂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均为阴性;腹部B超:肝右叶最大斜径16.7cm,门静脉主干内径1.0cm,脾脏16.2×7.1cm,肋下6.0cm,脾静脉主干0.9cm;弥漫性肝损害伴肿大,脾大,脾静脉扩张;2009年9月18日行骨穿骨髓细胞学检查取材部位为髂后上棘,髓象:①取材、涂片、染色可;②骨髓增生Ⅲ~Ⅳ级,粒系占59%,红系占29%,粒红比值2:1;③粒系,原粒以下可见,中幼粒细胞比值增高,浆内可见中毒颗粒;④红系,早红以下可见,中幼红比值高,成熟红细胞形态大小不等,部分中心浅染区扩大;⑤淋巴细胞形态、比例正常;⑥阅全片见巨核细胞24个,其中颗粒巨20个,裸巨4个,血小板散在小簇可见;⑦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异常细胞;⑧组化铁染色,外铁-,内铁-68%,+28%,++4%;血象:①白细胞偏少,分类粒系浆内可见中毒颗粒;②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部分中心浅染区扩大;③血小板散在可见;需厌氧菌骨髓培养均为阴性;抗HEV-IgG两次均为阴性;抗EBV-IgM阴性;抗CMV-IgM阴性;2008年9月19日肝活检结果显示,肝窦内可见多腺泡坏死及桥接坏死,坏死带已有早期塌陷,有的肝窦内仍可见红细胞,存留肝细胞多明显肿胀,少数胞浆内含胆色素颗粒,时见凋亡小体,此外可见再生的多核肝细胞,汇管区轻度扩大,炎症轻,细胆管增生不明显;病理诊断:重度小叶性肝炎,早期修复,考虑药物性肝损伤;诊治过程一入院第1周患者仍发热,最高体温波动于38℃~39℃,于2008年9月22日开始应用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入院第2周体温恢复正常;在应用抗感染药物的过程中患者于2008年10月2日再次出现畏寒、高热,体温最高41℃,下午或晚上体温最高,对症治疗后可降至正常;体温下降后患者精神状态尚好,再予需厌氧菌血培养检查2次均阴性;咽拭子找真菌阴性;大便、尿找真菌、真菌培养均阴性;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管端细菌培养、找真菌均阴性;复查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寻找发热原因本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和肝功能异常,有厌油、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及尿黄、皮肤巩膜黄染等肝功能损伤的症状体征,首先分析发热原因;1.感染性发热肺炎患者发热时伴有轻咳症状,无明显咳痰、胸痛、胸闷、憋气等不适,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音;外院及入院后检查:肺炎衣原体抗体、支原体抗体、抗嗜肺军团菌抗体各型均阴性,胸片未见异常,痰普通细菌培养检查两次均阴性;患者入院第3周再次出现畏寒、高热时复查胸片仍未见异常,咽拭子找真菌阴性,考虑由肺部细菌、真菌、肺炎衣原体、支原体、嗜肺军团菌感染导致患者发热的可能不大;脓毒症患者虽畏寒、高热,但精神状态尚佳,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血常规示WBC未升高,反而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未升高,多次需厌氧菌血培养、骨髓培养均为阴性,大便、尿找真菌,真菌培养均为阴性;考虑感染所致患者发热的可能性不大;结核患者既往无肺结核及其他部位结核病史,且本次入院胸片检查未见异常,血沉不快,结核杆菌抗体阴性,结核分枝杆菌PCR扩增阴性,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考虑由结核杆菌感染导致患者发热的可能性不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既往无心瓣膜病病史,亦无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其他危险因素,未闻及心音改变及病理性杂音,皮肤黏膜未见淤点、淤斑,超声心动图示心内结构及血流未见异常,考虑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患者发热的可能性不大;急性传染病患者无传染病接触史,院内外检查显示,伤寒、副伤寒、麻疹、布氏杆菌感染等急性传染病导致患者发热的可能性不大;疟疾患者无疟疾疫区停留史,且发病时间为我国北方9月下旬,无明显的寒战、高热、大汗等疟疾典型表现,肝功能示总胆红素最高达348.8μmol/L,不支持溶血引起的黄疸,外周血找疟原虫阴性,考虑疟疾导致患者发热的可能不大;2.非感染性发热血液系统疾病本例患者经骨髓细胞学检查、淋巴结组织活检及肝活检证实,由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及淋巴瘤导致发热的可能不大;结缔组织病患者既往无结缔组织病病史,相关检查中血清蛋白电泳、抗体过筛、狼疮五项、干燥三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双链DNA 抗体等免疫学方面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考虑结缔组织病导致患者发热的可能不大;图4淋巴结活检病理结果高倍视野可见片状增生的单核样组织细胞及大片状坏死,坏死组织中可见多量核碎片寻找黄疸原因1.溶血性黄疸患者无腰痛、酱油色小便等溶血表现,再次出现高热时血红蛋白水平未见波动,且患者总胆红素最高达348.8μmol/L,不支持溶血引起的黄疸;2.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无大便颜色灰白,肝功能以ALT、AST、胆红素升高为主,ALP、GGT轻度升高,腹部B超未见肝内外胆管梗阻,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可能性不大;3.肝细胞性黄疸患者有明显厌油、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尿黄、皮肤巩膜黄染等肝功能损伤的症状、体征,化验检查提示肝功能损伤明显,胆红素大幅升高,考虑肝细胞性黄疸的可能性较大;患者肝脏损伤的原因考虑如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既往无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史,且本次发病院内外查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抗体均为阴性,不支持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脏损伤;酒精性肝病患者无长期大量饮酒史及近期大量饮酒史,酒精性肝病的可能不大;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既往无自身免疫性肝病病史,免疫学相关检查指标未见异常,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可能不大;遗传代谢性肝病患者无遗传代谢性肝病家族史,肝活检亦除外遗传代谢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本次发病前曾自行服用“肤痒颗粒、依匹斯汀”,服药后第4天出现厌油、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尿黄、皮肤巩膜黄染等肝功能损伤症状,周身可见斑丘疹,考虑有药物性肝损伤的可能,最后肝活检证实为药物性肝损伤;诊治过程二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较入院时更为明显,仍有压痛;为明确诊断,2008年10月7日对其进行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回报:淋巴组织增生活跃,可见滤泡结构,部分区域结构不清,可见片状增生的单核样组织细胞及大片状坏死,坏死组织中可见多量核碎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D3大部分淋巴细胞+,CD20部分淋巴细胞+,增生单核组织细胞CD68和溶菌酶+,Ki-6730%+,EB病毒潜伏膜蛋白1-;患者病理结果符合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图4、5诊断;2008年10月5日患者夜间体温达到41℃,在继续应用抗感染药物的同时,临时给予地塞米松5mg静推,对症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自2008年10月6日后体温一直正常图6;经保肝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出院前复查ALT29U/L,AST62U/L,TP61.1g/L,ALB35.7g/L,ALP118U/L,GGT72U/L,TB58.8μmol/L, DB38.2μmol/L,2010年4月底电话随访,患者未出现疾病复发;什么是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又称坏死性淋巴结炎,是由菊池Kikuchi和藤元Fujimoto等于1972年在日本最先报道,又称菊池病;该病在日本发病率较高,约占颈部淋巴结活检的10%,欧洲和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始有报道;由于HNL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病理形态也可不典型,易与恶性淋巴瘤、淋巴结结核、猫抓病等疾病混淆;临床特点HNL好发于青年女性及儿童,男女比例约为1:4;多数有发热,体温多在38℃~39℃之间,部分可持续高热达40℃以上,热程2~6周,也可数月以上,呈稽留热、弛张热或不规则热,热程长但患者精神状态尚佳,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局部痛性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以颈部多见,耳前、腋下及腹股沟处等浅表淋巴结及肠系膜淋巴结也可受累,少数可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淋巴结为1~3cm左右,无粘连、融合,可活动,常有压痛,热退后缩小或消失,再发热时又肿大;约30%的患者皮肤受累,皮疹为多形性,可表现为丘疹、斑丘疹、多形性红斑、硬结性红斑,甚至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肤表现;少数可出现肝脾肿大、肝功能受损,ALT、AST、LDH增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可伴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多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骨髓象增生良好,骨髓粒、红、巨核系均以增生活跃为主;血沉不快;病理特征本病最终依靠淋巴结活检确诊;病理特征如下;①病变主要位于副皮质区或皮质区,淋巴结结构未被完全破坏;②散在或大片碎屑样凝固性坏死,坏死灶周围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形态多样包括新月形细胞、多形性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浆细胞样单核细胞、小淋巴细胞等并有明显吞噬现象和淋巴细胞母细胞化现象;③无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④病灶周围丰富的小淋巴细胞及散在的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共同形成“星空”现象;⑤有的淋巴结内可见到坏死灶被肉芽组织取代的修复现象;⑥细胞外可见丰富的凋亡小体;⑦免疫组化显示小灶性或簇状CD68或MPO阳性细胞;治疗及预后HNL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1~2个月可自行缓解;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抗生素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治疗药物,可迅速缓解症状、缩短病程,绝大多数患者对激素治疗敏感,发热症状在短期内缓解和消失,淋巴结逐渐缩小;本病复发率低,预后良好;■小结患者为青年女性,畏寒、发热,体温较高,但精神状态尚佳,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有颈部痛性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且有皮疹,ALT、AST、LDH升高,外周血WBC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多次血和骨髓培养均阴性,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疗效好,考虑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可能大,最后经淋巴结病理活检确诊;笔者认为,患者出现肝、脾肿大,ALT、AST、LDH升高,可能部分与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有关,患者本次发病可能与荨麻疹发病及应用药物有关;。
疑难病例讨论
凝血功能:PT↑、APTT↑,FIB。 嗜异凝聚试验:弱阳性。肺炎支原体抗体:1:320阳性 骨髓:粒系增生活跃,见核左移 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细菌培养:痰培养:白色念珠菌 淋巴瘤重链重排基因检查:阴性
5. 影像学及超声:双下肺感染,多浆膜腔积液(性质未明 6. 主要治疗: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支持治疗7天,病情好 转出院,出院后未予特殊治疗 7. 转归:家属自诉患儿病情稳定
外院辅助检查
肝纤维化全套:三型前胶原N端肽30.586ng/ml, 血清透明质酸235.405ng/ml,TV型胶原 32.662ng/ml,层粘连蛋白71.011ng/ml,甘胆酸 11.505ug/ml, 抗人球蛋白试验:多抗(IgG+C3)1+,抗IgG (±),抗C3(1+); 甲功全套:FT3 2.09pmol/L, FT4 14.91pmol/L, TSH 1.54mIU/L; 凝血全套:APTT 65↑,FIB 0.68g/L↓,超敏CRP 30.1mg/L↑
外院入院诊断
一、发热原因未明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嗜血细胞增多症? 3.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4.败血症? 5.结蹄组织疾病? 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四、电解质代谢紊乱(低钠、氯、钙)
外院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13.9x109/L,中性粒细胞22.00%, 淋巴细胞84.00%,单核细胞8.00%,异形细胞6.00%, RBC2.61X1012/L,Hb 79g/l,血小板45x109/L 全淋巴细胞计数:T细胞百分比93%,T抑制细胞 85%;T辅助细胞8%,NK细胞3%,B细胞百分比 2%。 血气分析:PH 7.513,pCO2 29.5mmHg,pO2 55.4mmHg,K 3.88mmol/L,Na 126mmol/L, Ca 1.04mmol/L,Lac 2.8mmol/L,Glu 6.6mmol/L,S0290.6%,BE 1.4mmol/L,HCO323.4mmol/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分析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分析病例1 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间断发热患者女性,49岁,颈部淋巴结肿大7年,间断发热9个月,自2000年起接受多次诊疗。
第一次诊疗过程患者2000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
血常规:白细胞(WBC)24.2×109/L,淋巴细胞66%,血红蛋白(Hb)142 g/L,血小板(PLT)160×109/L。
查体: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脾脏肋下 6 cm。
辅助检查示纵隔腹腔淋巴结无明确肿大。
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增生Ⅲ级,成熟淋巴细胞60.0%,原幼淋5.5%。
免疫分型(末梢血):CD5+细胞84.6%,CD19+ 细胞75.0%,CD23+细胞68.7%。
颈淋巴结活检病理:淋巴结结构消失,代之以弥漫浸润的小淋巴细胞(医科院肿瘤医院、同仁医院)。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系会诊:淋巴结结构破坏,弥漫性小淋巴细胞增生,核小,胞浆少,未见典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核特点。
免疫组化:CD20、CD45RO阳性。
诊断:小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LL(但无典型CLL的核特点)病例2患儿男8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发热8天.患儿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约3*2cm.无触痛.伴阵咳,有白色痰.8天前出现发热,37.5-39度,肿大淋巴结出现触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咳嗽,无咽痛,无皮疹,无盗汗,无明显消瘦,食欲差,大小便正常,在家静滴抗生素(具体不详)病情无好转,转上级医院治疗.既往身体健康,否认结核接触史.查体:一般可,全身皮肤无皮疹,无出血点,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扁桃体无肿大,肝肋下4.5cm.心肺听诊无异常.辅助检查:WBC 3.9×10 9/L 中性粒细胞 0.35淋巴0.62 见变形淋巴细胞0.07,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血沉 22mm/h 尿常规正常,GPT101u/L(0-40).心肌酶 AST225u/L(0-40),LDH965u/L(71-570)CK-MB37u/L(0-15),HBD406u/L(70-220),其他检查正常.骨髓穿刺未见明显异常.问题讨论:1本病例特点 2为明确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诊断 3鉴别诊断答案:1病例特点--8岁男孩,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约3*2cm.伴阵咳,有白色痰.8天出现发热,37.5-39度,肝大,肝功异常,心肌酶异常,血常规白细胞偏低,可见异林血沉加快,其他正常,抗生素治疗效果差.2为明确诊断需要进行淋巴结组织检查.本病例进一步做淋巴活检示:淋巴结弥漫型单核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增生,有吞噬核碎现象,病变符合坏死性淋巴结炎.它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结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或者免疫反应有关.好发于年长儿,女性多见.为自限性疾病,预后多良好.抗生素治疗无效.其主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常伴白血球减少.诊断依据主要为淋巴结活检.鉴别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性淋巴结炎一、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二诊断依据:1、患儿男,8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发热8天,咳嗽,有白色痰2、曾使用抗菌素效果不明显3、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肝肋下4。
5cm。
4、辅助检查:WBC 3.9×10 9/L 中性粒细胞 0.35淋巴0.62 见变形淋巴细胞0.07,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血沉 22mm/h 尿常规正常,GPT101u/L(0-40).心肌酶 AST225u/L(0-40),LDH965u/L(71-570)CK-MB37u/L(0-15),HBD406u/L(70-220),其他检查正常.骨髓穿刺未见明显异常。
三、进一步检查:1、抗EBV抗体 2、嗜异凝集试验 3、PCR检测EBVDNAV。
四、鉴别诊断:1、淋巴瘤 2、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3、瑞氏综合征 4、心肌炎 5、病毒性6、川畸病五、治疗:1、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保肝、营养心肌、有继发感染用抗生素(不宜用氨苄青)病史同前,该患儿首先要考虑淋巴瘤,支持点:8岁男孩,颈部淋巴结肿大,(多见)有触痛,无红肿,伴有发热,37.5---39度,,咳白色痰,(累及纵隔)肝大肋下4.5厘米,化验室检查GPT101,GOT225。
血沉22。
应用抗生素无效。
不支持点:无消瘦,体重减轻,盗汗。
化验检查,常规无明显异常。
骨穿正常。
建议做胸片,肝胆脾,腹膜后B超及淋巴活检。
其次,要考虑结核,支持点;发热,咳嗽,淋巴结肿大,血沉快。
抗生素无效。
不支持点:无消瘦,无盗汗,肺部无阳性体征。
肝大,酶高不好解释。
建议查胸片,PPD 试验,及淋巴穿刺作抗酸染色。
个人之见!病例特点:小儿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伴不规则发热8天,抗炎治疗无效,查:咽红,肝大,血像正常,淋巴高,可见变形淋巴细胞,肝功能受损,血沉稍快,血生化多种指标异常,骨穿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1、恶性淋巴瘤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待排进一步检查1、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2、嗜异性凝集试验3、EBV抗体主要是与淋巴结炎、急性淋巴细胞性相鉴别,通过骨穿、淋巴结活检相鉴别。
本病例特点:1、患儿,男,8岁。
2、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约3*2cm.无触痛..8天前出现发热,37.5-39度,肿大淋巴结出现触痛,局部皮肤无2、为明确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1、嗜异性凝集抗体检测。
2、EBV特异性抗体检测。
本病可能的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心肌炎)。
3、鉴别诊断:1、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幼儿多见,常无淋巴结肿大。
嗜异性凝集抗体阴性。
2、急性弓形体病:常有动物接触史或进食生肉史,临床表现可从单纯的淋巴结肿大到致命的急性暴发型肺炎和脑脊髓膜炎,可进行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和血液、脑脊液的动物接种,寻找病原体。
嗜异性凝集抗体阴性。
3、恶性组织细胞病:除了发热、淋巴结肿大外,还有全血细胞减少和进行性衰竭。
骨髓穿刺可确诊。
4 、还应与风疹、病毒性、病毒性心肌炎、白血病等项鉴别。
患儿病史有如下特点:1.淋巴肿大20天,8天来发热.伴阵咳.体查:淋巴肿大,肿大.咽红.2.血常规分类以淋巴增高为主.可见变形淋巴细胞.血沉稍高,心肌酶示有心肌损害.诊断考虑:患儿有呼吸系统症状,淋巴肿大,心肌损害.有多系统症状.诊断上考虑支原体并肺外表现.应查冷凝集试验及拍胸片以明确诊断.鉴别诊断:1.淋巴结核多有接触史.有低热,盗汗,消瘦等中毒症状.可拍胸片,PPD试验.2.传单血常规见变形淋巴细胞0.07,咽红,肝大.淋巴肿大.可查嗜异凝集试验及VCA-IGM鉴别3.淋巴瘤骨髓穿刺不支持.病史特点:淋巴结无痛性肿大、阵咳20天,发热、淋巴结触痛、咳嗽8天,查体:肝大。
辅助检查:淋巴细胞比例高、有变形淋巴,肝功能、心肌酶异常增高。
诊断和鉴别诊断:1、淋巴肉瘤:依据:初为无痛性肿大,骨髓检查排除淋巴细胞性。
辅助检查:淋巴结活检。
2、结核:依据:一直有咳嗽,淋巴结肿大,普通抗菌素治疗无效,血白细胞不高。
辅助检查:肺X光片或者CT、TB-DNA、PPD实验。
3、中毒性心肌炎:没有明显的心脏症状、体征和病史,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有心肌酶增高。
需要做一个心脏B超,看心脏大小和心包有没有积液。
4、系统性红斑狼疮:多系统损害应该排除。
查抗核抗体、DS-DNA、SM-DNA、狼疮细胞。
特点:儿童,8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无触痛。
8天前出现发热,伴肿大淋巴结触痛,食欲差。
查体: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扁桃体无肿大,肝肋下4.5cm.辅助检查:WBC 3.9×10 9/L 中性粒细胞 0.35淋巴0.62 见变形淋巴细胞0.07,血沉22mm/h ,GPT101u/L(0-40).心肌酶 AST225u/L(0-40),LDH965u/L(71-570)CK-MB37u/L(0-15),HBD406u/L(70-220)。
需要检查:1 心肌肌钙蛋白检测2 心动图检查3 病毒学诊断4 心肌活检诊断:病毒性心肌炎鉴别诊断: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先心病,原发性心,甲亢等引起的心肌改变等。
本病特点:1.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伴发热8天;2.淋巴结开始无触痛,后出现发热并有触痛;否认有结核接触史;3.查体: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咽红,肝脏肋下4.54.血象底,淋巴为主,可见异淋,血沉升高,GPT高,心肌酶谱升高.骨穿正常.需做检查:淋巴结B超;胸片;EBV-AB;TB-AB;PPD;淋巴结活检等诊断:1.EBV;2.颈淋巴结炎;3.颈淋巴结结核伴感染鉴别诊断: 1.寄生虫病; 2.猫抓病.本病特点:1. 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发热8天,伴有咳嗽。
2.PE: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肝肋下4.5cm3.WBC 3.9×10 9/L 异形淋巴细胞0.07。
GPT增高。
心肌酶增高。
诊断:想了好几个,都无法鉴别排除,先空着。
考虑病毒性感染。
需要的检查:1.结核菌素试验。
2.嗜异性凝集抗体试验。
3.孕佳试验。
4. 胸片。
5.乙肝五项。
鉴别:1.病毒性2.结核。
虽无结核接触史,但仍不好排除。
行结核菌素试验。
3.传单。
异性淋巴多》10%,嗜异性凝集抗体试验可确诊。
4.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5.川崎病。
6.急淋。
骨髓穿刺以排除。
病例3: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肝功能异常病历简介患者,女,26岁,因皮肤、巩膜伴尿黄、食欲减退、20天,2周于2008年9月17日入院。
入院前20天患者发现尿色加深如茶色,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厌油、食欲减退、疲倦乏力。
入院前13天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40℃,下午或晚间体温开始上升,经对症治疗后体温可恢复正常,伴有畏寒,无寒战,伴轻咳。
当地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813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1027U/L,总胆红素(TB)为220μmol/L,直接胆红素(DB)为167.6μmol/L。
将其转入传染病医院,给予保肝、降酶、退黄及支持治疗,予“吲哚美辛栓剂”肛塞降温,并给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抗感染治疗3天,患者仍发热。
患者自行应用退热药“新癀片”1盒(3天),后出现周身皮疹伴瘙痒,停用。
停药后患者仍发热,仍有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尿黄、皮肤巩膜黄染。
既往史 1年半前患者开始对花粉过敏,反复出现周身荨麻疹。
2008年4月曾口服“肤痒颗粒、依匹斯汀”1个月,皮疹消退且无其他特殊表现。
患者本次发病前曾因再次出现荨麻疹口服上述药物2天,停药2天后开始不适症状。
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尚好,营养欠佳,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周身可见较密集、大小均等红色充血性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
颈部可触及3~4个黄豆大小淋巴结,活动良好,无融合,有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