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少数民族语言经济价值的探究
浅谈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要性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部长论坛BUZHANGLUNTAN浅谈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要性◊文/锡林郭勒盟委统战部马峰一、选题背景语言是人的现实的意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民族语言是民族存在的象征,是构成民族的最基本要素之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多得的瑰宝,也是我们应当重视和花大力气保护的财富。
但是由于当前各种主流文化、强势语言以及全球化、互联网等对优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领域的冲击,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和传承现状堪忧,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着一定影响。
本文从少数民族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切入,深入分析少数民族语言在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重点论述新时代下怎样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发展少数民族语言事业。
二、语言的本质及其价值对于语言,我们十分熟悉,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语言。
但是我们很难准确地对语言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语言应当包含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语言是一种交流和沟通的工具,人们能够借助语言来了解相互的意图,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从而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其次,语言是人类在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成果的载体,它能够将人类的文明进程记录下来,供人们反思和探索,属于一种社会现象;第三,语言又是一种符号系统,是人类的创造,是一种特有的事物。
虽然动物也会发声,也会用声音来表达感情和传递信息,但是这种声音较为机械,不能称之为语言。
语言与绘画、艺术、建筑、文学等意识形态一样,是人类感情和思想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早在18世纪,赫尔德、洪堡特等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就发现并阐述了语言与思维之间、语言与文化之间以及语言与民族之间的密切关系。
赫尔德和洪堡特通过比较人与动物的区别以及比较不同民族(族群)语言结构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提出人类的思维具有语言性的观点,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并决定和影响思维;他们还通过考察各民族语言,乃至文化在历史中的12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卒脇瀑GLUNTAN演进和发展,发现了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发展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指出人类通过语言来实现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出了“语言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语言是人类发展的历史纽带”等观点。
关于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管理工作的建议
关于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管理工作的建议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管理工作的建议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资源。
这些语言文字对于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管理工作存在一定困难。
为了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管理工作,以下是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教育培训。
少数民族地区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教育机构和课程,提供专业化的教育培训。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师队伍,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优质的语言文字教育。
此外,还应加强对大中小学师生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各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其次,建立完善的语言文字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
明确规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地位和权利,禁止任何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歧视和侵犯。
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保护,培育一批专家学者,为语言文字保护提供支持和指导。
第三,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播和使用。
借助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新媒体技术,建立起全面和多样化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传播平台。
通过建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网站、App等工具,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和使用。
同时,加强新媒体人才培养,提高他们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第四,加强相关产业的支持,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经济价值实现。
发展和推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相关产业,如出版业、翻译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管理工作提供经济支持。
鼓励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产品,提高其经济价值。
最后,注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调研和监测。
建立健全的调研和监测机制,了解少数民族群众对于语言文字的需求和使用情况。
是否应该保护少数民族语言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保护少数民族语言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保护少数民族语言。
首先,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是维护民族多元文化的需要。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这些语言和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不加以保护,这些语言和文化就有可能逐渐消失,导致民族文化的单一化。
正如著名语言学家萨普尔·沙皮罗曾经说过,“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消失了,那么这个民族的灵魂也将随之消失。
”。
其次,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多民族国家或地区,如果某些少数民族的语言得不到保护,就有可能导致这些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受到威胁,进而引发民族矛盾和冲突。
因此,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国际社会也普遍认可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在《世界语言报告》中指出,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是维护全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因此,各国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
反方观点,不应该保护少数民族语言。
首先,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可能会增加社会成本。
在现代社会,通用的语言对于各种社会活动非常重要,包括政府管理、教育、商业交流等。
如果过多地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就有可能增加翻译和教育等方面的成本,对社会经济造成负担。
其次,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可能会加剧民族主义情绪。
在一些多民族国家或地区,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往往伴随着民族主义情绪的抬头,甚至会引发民族分裂和冲突。
因此,过度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可能会对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造成威胁。
最后,国家资源有限,应该优先保护通用语言。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国家应该优先保护通用语言,以便更好地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可以作为一种文化遗产的保护,但不应该成为国家政策的重点。
综上所述,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必要的,但也需要权衡各方利益,避免出现过度保护的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少数民族文化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分析
少数民族文化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分析在一个国家的多民族社会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体系。
这些传统和价值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本文将论述少数民族文化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并从文化旅游、手工艺品、民族音乐等方面展开分析。
首先,少数民族文化对于地方的文化旅游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少数民族地区通常保留着自己独特的传统建筑、节日庆典和民俗活动,这些都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亮点。
例如,中国云南省的丽江古镇以纳西族的民居建筑和东巴文化而闻名于世,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体验和欣赏。
这些游客的到来为当地的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其次,少数民族的手工艺品在地方经济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少数民族手工艺品通常以其精美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备受青睐。
这些手工艺品包括但不限于织锦、雕刻、陶瓷等。
例如,泰国的少数民族Karen族所织造的手工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这些手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为当地带来了收入和就业机会,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此外,少数民族的音乐和舞蹈也对地方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少数民族的音乐多样而富有节奏感,舞蹈形式独特而富有民族特色。
这些音乐和舞蹈常常成为当地旅游业的一大亮点和吸引力。
例如,巴西的桑巴舞和非洲的面具舞等都成为了当地旅游业的重要元素。
游客们可以通过观赏和学习这些音乐和舞蹈,了解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这为当地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然而,尽管少数民族文化对于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很大,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随着全球化的影响,少数民族文化可能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侵蚀,失去其独特性和魅力。
其次,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压力,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在经济发展中充分利用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优势。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各族群体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是最大的民族,其他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约8%。
少数民族语言是中国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化非常重要。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研究。
一、概述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意义每一种语言都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每一种文化都是一种精神的表达。
少数民族语言所具有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仅仅是语言本身,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的体现。
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瑰宝,是多元文化的丰富多彩的体现。
通过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我们国家的多元文化,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交流和合作,促进我国良性的多元发展。
二、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的现状1.学科体系①语言学:在语言学领域,少数民族语言方面有不少学者从事相关研究,如对特定少数民族语言的声调、语法、语音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发展。
②历史学:在历史学领域,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的起源、发展、传承和演变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文献资料的整理和考证,可以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和文化状况,为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提供理论支持。
③民族学:民族学是研究人类民族和文化的学科,尤其是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习俗。
在民族学领域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对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研究来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宗教信仰和习俗风情等。
2.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缺乏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二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工作不够完善。
①缺乏跨学科综合研究由于学科分工体系的原因,目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研究比较分散,缺乏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摘要:国家通用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在发展中逐渐变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就决定了在语言层面是相对比较丰富的,每个民族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语言。
国家通用语言的应用能够实现多民族之间的统一,对于国家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此,在少数民族地区,要能够意识到优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更好的实现语言层面的统一。
本文重点阐述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从而有效的发挥国家通用语言的作用。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措施由于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从发展以来就十分重视在民族地区实施国家通用语言。
国家通用文字语言的实施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内容。
在民族地区,要想优化教育教学效果,则需要加大实施国家通用文字语言的教育力度,进而提升民族地区人民整体的文化素质。
在民族地区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时,也能够站在较高的高度落实语言文字教学,做好统筹规划,提升民族共同体的意识,进而有效的推进其协调发展。
一、解决供需矛盾,优化学习环境在少数民族地区,为了更好的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的需求,首先要注重提升学校自身的办学质量,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优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
要能够为国家通用文字语言教学来开展提供适宜的社会以及语言环境,并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氛围,优化教育教学机制,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都能够获得相应的教育,并解决供需层面的矛盾,有效的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教学的需求。
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居住的特点,面积比较大,以散居或者混居为主。
为了更好的优化国家通用文字语言的教育教学效果,则需要提升学生自身的素质,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语言文字的学习当中。
另外,在教育教学中,要对已有的教育模式有所改革,探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模式,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语言文字,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家长的带头示范作用。
民族地区发展的语言经济学思考——以黄河源玛多地区为例
咬文嚼字品位•经典民族地区发展的语言经济学思考-----以黄河源玛多地区为例O孙中强(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07)【摘要】从语言经济学角度来看,民族地区的发展,首要的是要提升个人的语言素养,进而要对当地的语言特色进行开发,以提升当地经济的活力。
语言在当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既是桥梁,也应是经济提升的助推器。
黄河源地区应将双语或多语的局面转换为发展优势,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和个人生活的提升。
【关键词】黄河源;语言;经济进入21世纪以来,黄河源地区的生态问题和脱贫问题日益受到政府的关注。
黄河源地区因为种种原因,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2003年以来,政府开始注重黄河源地区的生态保护问题并为此实行了一系列政策,目的是想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将黄河源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下去。
在已有的调查研究中,对于黄河源地区的生态问题、移民搬迁、经济发展等问题已多有论述。
针对民族地区语言与经济关系问题鲜有涉及,本文想通过对黄河源地区的调查,探究黄河源地区语言经济问题。
一、黄河源地区现状及其再发展的语言经济学思考黄河源地区处于高寒地区,自然条件是相对独特的。
这些地方在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其余的衍生产业大多是在畜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居民生活大多围绕着畜牧业展开。
加之黄河源区的一些牧民进行了生态移民。
在国家政府的帮扶下,当地居民生活过得还可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日常开支增大。
居民文化知识水平低,对其进行技能培训困难较大。
非搬迁移民对畜牧业存在严重依赖,天气好还可;天气不好,如遇到天灾,有时就会出现牲畜缺少草料而大量死亡的现象。
现代文化的快速发展有时会对当地居民造成困扰,尤其是对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一时间很难适应,一些居民有时对自己的定位也有迷惑。
这些困难不是短时间能够消除的,这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才能够慢慢消除。
从长期的发展来看,最主要的是解决当地居民的生计问题。
从近十几年的发展来看,思考这些独特环境中的居民生计,以及当地如何有效地进行发展的问题时,笔者认为不能用传统的老思维来单一、单向地思考。
少数民族对社会经济多元化的促进作用
少数民族对社会经济多元化的促进作用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其他55个少数民族在历史长河里扮演着丰富多彩的角色。
少数民族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探讨少数民族对于社会经济多元化的促进作用。
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很多都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
例如,蒙古族的马文化、藏族的羊毛纺织技艺,这些文化不仅是少数民族的独特标志,也是他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大部分汉族人涌入城市,逐渐失去传统手工艺时,少数民族依然在坚守并发扬光大着这些特色文化,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
三、地理资源的综合利用少数民族在中国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大部分居住在边疆或者地理环境相对恶劣的地区。
然而,这些地区往往富含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水力资源等。
少数民族以其对环境的适应性,不仅发掘利用了这些地理资源,而且通过传统的经济活动如畜牧、耕种等,更好地保护和维护了这些资源。
他们将自然资源和传统经济活动相结合,既满足了自身的生活需求,又为当地经济增添了动力。
四、融入现代经济在现代化的浪潮下,少数民族也积极融入现代经济体系。
很多少数民族区域逐渐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
例如,黑龙江的哈尔滨市,依托少数民族文化和资源禀赋,发展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产业,吸引着大量的游客,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类似的例子在全国范围内还有很多。
通过主动融入现代化经济,少数民族不仅为自己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少数民族拥有着不同于汉族的语言、习俗、服饰等独特文化,这种多元文化的存在促进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少数民族的节日庆典、民族舞蹈等艺术形式,吸引了大批游客和研究者,进一步拉近了各地域之间的距离。
通过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少数民族为社会经济多元化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同时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中国拥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宗教、服饰、风俗和文化传统。
这些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对于中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首先,少数民族文化保护能够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中国的各个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如藏族的唐卡绘画、蒙古族的马头琴、傣族的泼水节等等。
这些民族文化资源无疑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通过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可以开发出更多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例如,云南的丽江古城以纳西族的传统文化为特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成为了云南省乃至整个中国旅游业的一张名片。
其次,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有助于推动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手工艺品和传统工艺,如壮族的织布技艺、彝族的银饰制作、哈尼族的梯田种植等。
通过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的保护和传承,可以帮助当地的手工艺产业发展壮大,促进就业和增加收入。
例如,贵州省的苗族绣球,因其独特的手工绣制技艺而闻名,成为了当地的一大特色产业,为当地的农民增加了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
此外,少数民族文化保护还能够带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云南的傣族水灯节、新疆的维吾尔族麦加节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通过举办展览、演出等形式加以呈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
与此同时,节日庆典和文化活动也能为当地创造经济价值,如吸引游客消费、促进民族特色商品销售等。
这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来源。
最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有助于增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
通过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宗教、传统习俗等,可以加强少数民族与主体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中国少数民族所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
中国少数民族所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正文摘要: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各有各的特色,然而只有少数的几个民族将自己的民族精华发扬光大了,还有很多很多的少数民族,他们有自己的特色产业,然而,却基本不为人所知,如果可以让它们都扬名中外,那会对这个民族,对我们整个国家的经济带来一次飞跃。
文章会简要谈谈这些。
关键词:少数民族,特色产业,经济正文: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从地理上来看,他们绝大多数分布在中国的边陲地区,因此总的来说都不是很发达,也很多都不为大多数世人所了解。
通过这学期课程的学习和这次论文对资料的查阅,我对他们中的很多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而,了解得越多,使我对他们越发的敬佩。
其实,他们很多都有自己的特色,而这些特色,任一个拿出来,发展一下,都可以形成雄霸一方的产业,而到现在为止,只有少数的被发掘了,大部分都闲置着.下文我会简要的说一些我的看法。
说起少数民族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他们各式各样的服装,形式多样,且都绚丽多姿。
这些各式各样的服装都是他们各式各样的艺术之手创造出来的,如果能好好利用这些艺术,我相信我们定能发展出一家前所未有的服装公司。
现在首先说一下布依族的服装艺术——蜡染。
布依族人使用蜡染布已经沿袭了几百年。
女孩子从10岁就开始学习制作蜡染布,她们把蜂蜡略为加热熔化成蜡汁,用铜制的蜡刀蘸蜡汁在白布上描绘图案,待蜡干了以后,把布放进蓝靛染缸之中将布染成蓝色或青色,然后再把布放进锅里煮,使蜡从布上熔脱,原先绘蜡的地方就呈现出白色,蓝白相间的图案色彩十分鲜明,最后再经过漂洗就成了蜡染布。
石头寨的姑娘们都是制作蜡染布的高手,她们制作的蜡染比其它地方的要高出许多,不仅花纹精细明晰,而且染制精良,色泽经久不变。
蜡染布的花纹图案十分丰富,有各种各样的花草,也有鸟兽鱼虫,其图案谐调,线条匀称,给人以典雅古朴的感觉。
①然而,如此独特的蜡染方式,如此精美的用品,甚至可以说是工艺品,以前却闻所未闻。
这篇文章中还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文章说“许多到黄果树旅游的外国客人,还专程到石头寨来欣赏布依族姑娘是怎样将白布变成漂亮的蜡染布的。
开发少数民族语言经济价值的意义与途径——以民族地区旅游业为例
开 发 少 数 民族 语 言 经济 价 值 的意义 与途 径
— —
以 民族地 区旅 游 业 为例 李现 乐 , 刘 芳
( 1 . 扬州大学 文学院 , 江苏 扬 州 2 2 5 0 0 2 ; 2 . 南京 中 医药 大学 人 文 与 政 治 教 育 学 院 , 南京 2 1 0 0 2 3 )
摘
要: 语 言 经 济研 究表 明 , 语 言 具 有 重要 的 经 济 价 值 。 学 界 和 业界 对 语 言 经 济 的 关 注 多是 对 通 用 语 的 经 济
价值的关 注, 而 对 于 少数 民族 语 言 的经 济价 值 关 注不 够 , 尤 其 是在 国 内。 3 -前 , " 开 发 少数 民 族 语 言 的 经 济 价 值 不但 是 社 会 文 化 和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的 需 要 , 同 时从 语 言权 利 、 语 言 生 活 和语 言 问题 角 度 看 也 是 必 要 和 可 行 的 。 作 为 近 年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引 言
首先 , 从 语 言权利 角度 看 , 每个 民族都 有使 用 自
语 言 经济理 论指 导下 的新研 究成 果 。李现 乐、 刘 芳的《 开发 少数 民族 语 言经 济价 值 的 意 义与途 径》
从 语 言生 活、 语 言权利和 语 言 问题 等 角度 分析 了开发 少数 民族 语 言经济 的 多重意 义 , 文章 以 民族 地 区旅 游业 为例 , 分 析 了少数 民族语 言在 民族 地 区旅 游 业发展过 程 中的挑 战和机 遇 , 提 出 了开发 少数
的重要 意 义 。尹小 荣、 李 学 民、 靳 焱 的《 言语 社 区语 言资 源 的价 值评 估 》 以语 言 资 源理 论 和 言 语社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也越来越被重视。
传统文化不仅仅是社会的精神财富,更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成为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独特资源。
同时,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发展也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首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少数民族文化的国家,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吸引力。
例如,西南地区的彝族传统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节日、服饰和音乐等元素,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一方面,游客的到来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为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
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也通过展示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创办民俗游和文化旅游项目等,实现了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其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还体现在文化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上。
传统手工艺品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仅具有艺术价值,更能成为经济增长点。
例如,藏族的唐卡画、苗族的银饰、蒙古族的图腾雕刻等,都成为了知名的民族艺术作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
同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还可以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推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这些产品的销售不仅能为当地经济增加收入,还能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除了旅游业和文化产品开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还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以农业为主业,将传统文化与农业结合起来,创造出了独特的农耕文化。
例如,云南的哈尼族和洛若布依族等,借助传统农业文化和耕作方式,打造了世界上有名的梯田景观,成为了当地经济的一大亮点。
少数民族的农产品也因其独特的文化背景而具有特色,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不仅体现在直接的经济收益上,更重要的是通过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
是否应该保护少数民族语言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保护少数民族语言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保护少数民族语言。
首先,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每种语言都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它们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
如果不加以保护,这些语言可能会逐渐消失,导致文化多样性的丧失。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德莱德·马特斯所说,“语言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语言就是保护文化多样性。
”。
其次,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也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许多少数民族群体的文化认同都与他们的语言密不可分,如果这些语言失去了生存空间,可能会导致这些群体的文化认同感受到威胁,从而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因此,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最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都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而这些地区的语言和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不仅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也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正如美国作家约瑟夫·布罗德斯基所说,“一种语言的消失,就像一座大教堂的倒塌,都是人类文明的损失。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发展。
反方观点,不应该保护少数民族语言。
首先,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这些资源本可以用于更重要的领域,比如教育、医疗等。
因此,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可能会对社会资源造成浪费。
其次,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可能会加剧社会分裂。
在一些多民族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可能存在着语言冲突,如果过分强调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可能会加剧这种冲突,导致社会分裂。
因此,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可能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最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可能会影响国家的统一和统一语言的推广。
国家的统一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如果过分强调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可能会影响国家的统一进程,从而影响国家的发展和稳定。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文章摘自:/)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研究现状充满勃勃生机,各种新观点、新方法频频出现,出现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的繁荣局面,虽然研究的理论方法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从单纯的文学研究转向文化研究的原则无论是民族作家文学还是民间文学都具有极高的文学欣赏和研究价值,但其文化价值更高且未受到重视。
文化人类学认为,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上层、精英、典籍文化的大传统和下层民间口头文化的小传统之分。
在当今学术界,大传统与小传统之间的互动,小传统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它的形成与发展变迁等问题已成为文化学研究的热门问题,因此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包含的民族边缘文化、民族民间小传统成为文化研究的关注点。
(二)单一的研究方法转向多种研究方法并用的原则传统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多采用文艺学的研究方法,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需要,文化人类学、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美学、哲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已成为必要的研究方法。
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是获取民族民间文学资料的最有效的方法,此外,文化人类学的整体观研究方法把民族文学放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框架中加以分析,比较研究的方法能更好地了解各民族文学、文化的差异,主位与客位的研究方法能使研究者了解“当地人”、“土著”对某一作品或文化事项的独特态度,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和研究方法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研究者所不可少的。
(三)由理论研究转向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并用的原则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不仅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还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如让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者来撰写各地旅游导游词,定能将各地的山水、人文的魅力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相结合,写出体现民族语言魅力和丰富文化意趣的高品位导游词来,为旅游业发展作出贡献。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55个少数民族的文学包涵体现了各民族文化方方面面的内容,是55个民族文化的宝藏。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确保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间题,由于现代科技、经济、文化力量的冲击,各民族传统文化正日渐消亡,保存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成为迫切的任务,作为传统文化主要载体的民族文学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扶持。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核心目标之一,而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瑰宝之一,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并从文化旅游、手工艺品、民族品牌和创意产业等方面进行论述。
文化旅游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增长迅猛的产业。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风貌和特色与旅游业深度结合,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体验。
例如,在西南地区,藏族文化、彝族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成为了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旅游业的发展又带动了相关的酒店、餐饮、交通等产业的繁荣,从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此外,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也为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以其精湛的手艺闻名于世,制作的手工艺品不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还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例如,藏族的藏毯、苗族的绣品以及哈尼族的手工制品都备受消费者青睐。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丰富了市场的产品类型,也为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许多地方政府也通过培训、扶持等政策,推动少数民族手工艺品的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改善了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
另外,民族品牌的崛起也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之一。
近年来,一些具有独特文化底蕴的民族品牌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例如,云南的洱海酒、贵州的茅台酒等,这些民族品牌通过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成功地打开了市场,并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这些民族品牌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
在创意产业领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发挥着巨大的潜力。
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竞争力的新焦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拥有丰富的创作资源和激发创意的能力。
诸如音乐、舞蹈、民族服饰等方面,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都为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例如,壮族的歌舞表演、藏族的唐卡绘画等,都可以成为创意产业的源泉。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在多个方面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能够为区域旅游经济带来独特的吸引力。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都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作品中对这些景观的描绘和赞美,无疑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宣传素材。
比如,通过少数民族的诗歌、故事等文学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当地美丽的山川、独特的风俗习惯以及悠久的历史传承,激发了游客的兴趣和好奇心。
当游客来到这些地区,他们不仅能够欣赏到迷人的自然风光,还能亲身感受到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所营造的浓厚文化氛围。
以云南的丽江为例,纳西族的东巴文学中充满了对当地山水的赞美和对民族传统的记载。
这些文学作品经过整理和传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探寻纳西族的神秘文化,从而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
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会购买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相关的特色纪念品,如用少数民族文字书写的书法作品、印有民族故事的手工艺品等,进一步增加了旅游消费,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有助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服饰、音乐、舞蹈等往往与他们的语言文学密切相关。
通过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研究和挖掘,可以为特色文化产业的创新提供灵感和素材。
比如,在少数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常常提到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制作技艺。
将这些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创产品,能够满足市场对个性化、特色化商品的需求。
同时,利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的元素进行影视、动漫等文化作品的创作,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还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熟悉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人才在翻译、教育、文化传承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国际贸易和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少数民族语言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试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
2、教育传承
教育是传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政府支持民族地区开展本民 族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教育,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了解,促进各民族的共同 发展。
3、产业发展
通过产业发展,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例如,发展特色 旅游业、推广民族手工艺品等,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传统文 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历史传承价值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传承 下来的体育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许多传统体育项目都蕴含着古代文化、 哲学思想、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内涵,如藏族的马术、傣族的龙舟比赛等。这些传 统体育项目不仅展示了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还为中国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 供了重要的资源。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 和意义。我们应该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 和发展。
感谢观看
总之,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和 特点,还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在未来发展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传统 文化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参考内容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少数民 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多元价值。本次 演示将从历史传承、社会交流、身体健康和旅游发展四个方面探讨中国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的文化多元价值。
三、身体健康价值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还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许多 传统体育项目注重身体协调性、平衡性和灵敏度的训练,如苗族的跳花节、彝族 的摔跤等。这些项目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有助于增强身体的耐力和灵敏度。 此外,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还可以调节身心,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 平。
少数民族文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少数民族文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而其他少数民族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
首先,少数民族文化对于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独特的传统舞蹈、音乐、服饰和节日等文化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和欣赏。
例如,云南的傣族、藏族和纳西族等少数民族文化是云南旅游的重要一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感受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氛围,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其次,少数民族文化对于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手工艺品和特色产品,这些产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例如,云南的哈尼族在梯田种植和云南普洱茶产业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和传统,这些技术和传统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推动力。
此外,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和纺织品也成为地方特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
此外,少数民族文化对于地方饮食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独特的饮食文化,这些美食成为各地餐饮业的一大亮点。
例如,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融合了中原、滇越和西南边疆的饮食特色,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在云南各地,可以品尝到傣族、藏族和纳西族等少数民族的特色美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推动了当地餐饮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增加了相当的收入。
最后,少数民族文化对于地方手工艺品销售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手工艺技法和传统工艺品,这些工艺品以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而闻名。
例如,西藏的唐卡画、锅庄舞、细木工艺品等都是西藏少数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需求。
这些手工艺品的销售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种创造就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而且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重要的外汇收入。
少数民族文化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贡献
少数民族文化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贡献人类社会是多样性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沉淀中形成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宝库,还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贡献。
首先,少数民族文化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处中国的边疆和贫困地区,但正是这些地方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的传统产业和手工艺工作成为了推动当地经济的重要引擎。
例如,在西南地区,彝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居民以种植茶叶、咖啡、水稻等传统农业为生,这些农作物也成为了当地的重要的经济支柱。
而在北疆的维吾尔族地区,棉花、果树、畜牧业等也是当地居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产业固化了世代相传的知识和技能,不仅保护了环境,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收入。
其次,少数民族文化对社会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风格、宗教信仰和传统习惯。
这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少数民族文化在教育、艺术、文学和传统医药等领域都有着独特的价值和特色。
例如,在教育领域,藏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成为了当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丰富了教育资源,也提高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艺术领域,少数民族的传统舞蹈、音乐和绘画也为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同时,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也为中医药的发展贡献了重要的经验和知识。
此外,少数民族文化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以及其他人口密集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共存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鼓励各族人民互学互鉴,这为少数民族和主体民族之间建立了和谐的社会关系奠定了基础。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促进了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和谐,为国家的稳定与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少数民族,其中包括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交融,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逐渐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因此,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研究,不仅是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也是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
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概况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包括汉语族、藏缅语族、壮侗语族、白语族、哈尼语族、彝语族、苗瑶语族、土家语族、蒙古语族、维吾尔语族、哈萨克语族、东乡语族、满金语族、高山语族、琼台语族等。
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的语言特点和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例如,藏语是藏缅语族中的一种语言,具有悠久的文字传统和丰富的文学作品,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而壮侗语族中的壮语和侗语,也是具有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的语言。
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价值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价值,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瑰宝。
首先,少数民族语言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少数民族的历史、宗教、传统医学、民间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智慧。
其次,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是中国文学艺术的重要源泉,包括诗歌、歌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丰富的文学作品,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再次,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还是中国社会伦理价值观的重要体现,通过语言传承和习俗传统,体现了民族团结、和谐共处、家庭关系、敬老爱幼等传统价值观念。
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与振兴面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珍贵性和持续消失的风险,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致力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与振兴工作。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扶持力度,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保护和推广工作。
其次,学术界和文化界积极开展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研究工作,通过调查田野、撰写专著、举办学术会议等形式,探讨少数民族语言的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的特点,并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文化艺术作品的保护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开发少数民族语言经济的意义语言作为一种资源,其多方面的价值属性得到了学界的关注。
其中,语言的经济价值是语言作为资源的价值属性的重要方面,开发语言经济价值(简称开发语言经济)的意义已有较多论述,在此笔者不作赘述。
本文重点关注民族语言的经济开发问题,此处简要讨论开发民族语言经济的重要意义。
首先,从语言权利角度看,每个民族都有使用自己民族语言的权利,这已是写入宪法的语言政策。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民族为了自身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富裕,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民族语言,选择学习更具有经济价值和发展前途的通用语言。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权利的落实需要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为前提条件。
不具备一定经济实用性的语言,其语言使用者对该语言的语言权利就会受到影响。
这种权利看起来不是别人的剥夺,而是自己主动地放弃自己的母语,主动放弃这种语言权利;而实际上,语言权利的放弃与否是以语言经济价值及其交际度为准绳的(语言的Q值理论可以对此作出一定的解释,参见Swaan,2001)。
因此,要真正实现语言权利,发展该语言的语言经济,使其成为具有相当经济价值的语言是较好的选择之一。
其次,从语言生活角度看,语言生活本身应是丰富多彩的。
这里的丰富多彩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语言生活中的语言存在形式的丰富多彩,语言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语言生活的丰富多彩也意味着语言种类的丰富,即多样的语言在社会生活中各得其所,各展其能,而不是一种语言独揽天下。
因此,语言生活的多样性,简言之,就是多样的语言(包括方言)在多样的社会生活中发挥多样的作用。
而民族语言的作用自然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民族语言的经济价值自然是语言发挥多样作用的重要体现。
此外,从文化的多样性来看,少数民族语言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也将促进社会文化的多样与繁荣。
再次,从语言问题的角度看,发展少数民族语言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决部分语言问题。
关于“语言问题”的概念,陈章太进行了界定和分析,他指出:“语言问题是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的专业术语,多指因语言及其社会应用所带来的困难、麻烦或冲突。
具体指因语言结构、地位及其功能等的缺失、变异,或因相关制约因素的变化,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及语言关系、语言观念、语言政策的变化,使得语言在社会应用中发生困难与障碍,甚至可能造成、引发社会、民族、宗教、群体等的矛盾与冲突”,简言之,“语言问题是指由语言及其社会应用带来的需要认真对付、解决的困难与麻烦”。
由语言所引起的社会问题已不是奇闻轶事,世界上由语言引起的社会冲突、民族冲突,甚至是政权更迭也是时有发生的。
因此,适当地解决语言问题,对于化解社会问题、缓解民族冲突以及维持政治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发展语言经济,尤其是少数民族语言经济,则是解决语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对少数民族语言经济的开发,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和重视,以此体现语言平等和语言权利,进而体现并处理好语言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将会有利于区域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
此外,从区域发展看,发展民族语言经济是科学、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之一。
民族地区一般是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在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代中国,民族地区需要全面、科学、可持续地发展地方经济。
而语言作为一种具有多重价值的重要资源,可以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语言经济是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发展语言经济,可以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同时也是繁荣和发展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径。
经济与文化的良性互动关系,必将表明语言经济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旅游业中的民族语言及语言经济旅游业是近些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的第三产业,旅游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旅游业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民族旅游业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创汇高、收益多的朝阳产业。
旅游开发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给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民族地区人民的收入,转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产业条件充足。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语言资源是属于人文旅游资源范畴。
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开发过程中,民族语言既遇有挑战,也存在机遇,具体体现在民族语言危机的出现和民族语言经济的开发上。
(一)挑战:旅游业中的民族语言危机所谓旅游业中民族语言的挑战,即旅游业所带来的民族语言危机,主要表现在旅游业对民族地区民众语言学习和语言转用的影响。
具体体现在:随着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外地游客涌入民族地区。
为了更顺畅地进行言语交际,更顺利地进行旅游服务,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的民众积极学习通用语(普通话)。
与此同时,民族地区的民众在母语(民族语言及其方言)的使用以及对待下一代子女的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上,逐渐发生态度的变化,表现在对本民族语言的渐趋淡漠,对具有经济价值的通用语的趋之若鹜,从而造成民族语言使用范围日趋减小,使用人数日趋减少,语言转用逐渐发展,以至于放弃本民族语言,致使民族语言出现濒危,甚至灭绝。
一定程度上,这也是上文所提及的语言问题。
对此,李宇明指出,语言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某种原因自动放弃本民族语言。
其中,经济因素是自动放弃本民族语言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旅游业的发展,正是在一定程度上让民族地区的民众看到了通用语的经济价值,看到了学习和使用通用语对于地方经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因而,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民族语言的濒危,甚至灭绝。
当然,致使民族语言濒危的原因并非仅仅是旅游业,但不可否认的是,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语言的濒危。
关于包括旅游经济在内的经济发展对民族语言的影响,国内外都有研究和分析。
据孙杰远、李玉玲的研究,广西那坡县境内生活着壮族、汉族、苗族、瑶族、彝族。
那坡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形成了多民族语言共生共存的状况,并具有丰富和谐的多民族语言文化。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断裂的危机。
其中,旅游业的发展对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
“那坡县少数民族中的年轻一代对民族传统语言文化的看法也正在发生改变。
在那坡县百省乡坡伍屯,仍然使用彝语交流的所剩无几,大多数是彝语汉语互用,一些接受汉语教学的小学生甚至拒绝用彝语与家人、邻居交流。
”具体来说,旅游业可通过三方面使语言发生变化:“当地人不得不用该族群语言以外的语言与外面的人进行交流;外面人所显示的物质优越感和他们的言谈举止会使当地人对外界产生兴趣,本族群的人会积极地学习他族语言;游客和当地居民在各种情况下进行直接交往,他们只有用外语才能与外面的游客沟通。
”另据资料显示,韩国济州岛也遭遇类似的处境,以旅游业闻名的韩国济州岛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当地的方言土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机遇:旅游业中的民族语言经济应该看到,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语言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
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旅游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为语言的保护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为民族语言的使用和民族语言经济的发展开创了活动的空间,民族语言可以在旅游业中发挥出自身独特的优势,充分开发语言这一种旅游资源,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语言的保护和语言资源的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陈丽君、胡范铸所述,“语言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它符合旅游资源的可利用、可开发性质,尤其是具有观赏性、趣味性、稀缺性等特点,能有效地吸引旅游者,使他们得到审美享受和精神满足”,无论是作为符号形式、交际工具的语言,还是作为知识和文化的语言,都可以在旅游业中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
对于民族语言来说,体现出民族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知识,是民族语言在旅游业中体现资源价值的重要方面。
例如,湖南永州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在旅游业中的开发也有声有色。
以;的旅游指南把“女书”列入了旅游资源.东巴文为例,当地印制的“东巴文化系列丛书”可以看作是在旅游业中开发民族语言的典范。
东巴文化系列丛书包括:东巴纸经(东巴经典节选集粹)、东巴纸典(东巴象形文字译注)、东巴纸语(游丽江学说纳西话)、东巴纸言(纳西锦言名句欣赏)、东巴纸印(东巴文字印章集锦)和东巴纸像(东巴图案艺术集锦)。
其中,东巴纸典(东巴象形文字译注)收录了一千四百多个东巴象形文字与汉字等语言文字的对照,具有实用性和欣赏性的双重作用,对于外地游客了解、体验东巴语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可见,只要发掘出民族语言文字及其文化的精粹与独特之处,在开发民族地区旅游经济过程中完全可以发挥出民族语言的作用,开发民族语言经济。
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为民族语言的发展及其语言经济的开发带来了机遇。
(三)民族语言与旅游业的互动关系民族语言的开发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双向互动关系。
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民族语言对旅游业的作用作为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文化旅游近些年来得到了社会民众和旅游业界的重视。
而民族语言所体现和承载的民族文化是开发文化旅游的重要对象和途径之一。
如上文所述,民族语言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体现了当地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甚至是民族历史。
这些都是外地游客在文化旅游过程中极为感兴趣的内容。
开发旅游经济的过程中,注重从民族语言的角度开发文化旅游,将为旅游产业,尤其是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带来新的活力,这也是带动地方经济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旅游业对民族语言的作用就民族地区旅游业对民族语言的作用来看,旅游业促进了民族语言的使用,使更多的人看到民族语言的价值,尤其是经济价值,进而促进民族语言的语言习得与代际传承。
保护语言,最重要的就是“用”。
在语言活力的评估指标中,就有相关的“用”语言的指标。
例如,语言活力的主要评估指标中的“代际语言传承”、“语言使用者的绝对人数”和“语言使用者占总人口比例”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濒危语言问题特别专家组,2006),都是与“用”语言密切相关。
可见,“用”语言在语言保护中的重要性。
对于民族地区来说,如果民族旅游业中能够开发出民族语言的经济价值,将会激励更多人使用民族语言。
这种“使用”,首先是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的使用,即通过类似上述东巴文的做法,让语言文字在旅游经济中得到开发,开发出语言产品,形成语言经济。
简言之,这种语言使用是把语言作为一种文化资源的开发。
其次,使用语言是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使用,即逐渐扩大民族语言在旅游经济活动中的使用范围,扩大民族语言的使用人群、使用场合,从而进一步逐渐增强民族语言的代际传承能力,同时在语言态度上,使得本民族成员增强对本民族语言的积极评价与认同,进而推动民族语言的推广,扩大民族语言的使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