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3例报道

合集下载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在外阴癌中应用的手术护理配合与探讨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在外阴癌中应用的手术护理配合与探讨
医学信息 2013年 4月第 26卷第 4期(下半月)Medical Inform ̄ion.Apr.2013.Vo1.26.No.4
溶性 、小分子物质 。因此将两者联合应用与治疗 急性重症 中毒患者 ,既能迅速 改善机体内环境 ,纠正水 、电解 质紊乱 ,清除炎性介 质 ,阻断了进一步的恶性循 环 。对治疗 急性 肾功能衰竭 、心衰 、肺水肿 、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亦非常有 效 。该法 由于 HP与 HD同时进行 ,争取 了抢 救时机 ,节省治疗时 间 ,降低 费 用 ,减少工作量 ,为临床上抢救急性 中毒合并 急性 肾衰病例提供了安全 、可靠 的方法 。
外阴癌常见 于 60岁 以上妇女 ,占女 性生殖道 恶性肿瘤的 3%一5% 1,女 性全 身恶性肿 瘤的 l%,其 5年生存 率约在 50%,近年发 病年龄 有下降 的倾 向。外 阴癌 的治疗 目前仍 以手术治疗为 主,淋 巴结转移是外 阴癌主要转 移途 径之一 ,而腹股沟淋 巴结是转 移的首站。因此 ,腹股 沟淋 巴结清扫术是手术治 疗外 阴癌 的常规步骤之一 ,一般 采用外阴广泛切除加开放腹股 沟和 (或 )盆腔 淋 巴结 清扫术121。而传统的开放腹股 沟淋 巴结清扫术 其腹股沟 区伤 口大 ,切 除皮下组织多 ,术后极 易发生腹股沟 区皮 肤缺血坏死 ,造成 伤 口长期愈 合不 良,严重影响患者术 后的恢 复。随着腹腔镜下腹股沟和(或 )盆腔淋巴结清扫 术式的采用 ,明显 降低 了术后并发症 的发生率 ,特别是股 沟区皮肤坏 死的发 生 率。通过 我 院 12列此手术的配合及探索 ,已取得满意的配合方式及效 果。 现报道 如下。 1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2010年 10月一2012年 l2月我院对 12例 外 阴癌 患者施行 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淋 巴结 清扫术 ,其 中 3例 术中腹 股沟淋巴结冰冻病理结 果阳性 转移同时在腹 腔镜 下行 盆腔盆腔淋 巴结清扫术 。患者平均年龄 61.2岁 (51—76岁 ),体重平均 57.4kg,合并糖尿病 2例 ,合 并高血压 1例 。 l2例患者 术前均为外 阴包块病理 活检确诊 。 1.2 方法 1.2.1术前 心理护理 此类手术的患者多为文化程度偏低 的老年妇女 ,对 手术 室这个特殊环境感到非常陌生,心理承受能力低 ,陷于焦虑 、恐惧 心境 中,她们 往往觉得 自己的病症 难以启齿 ,存 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因此术前 访视 对于她们尤为重要 ,术前访视时我们应 主动与患者交谈 ,了解 患者情况 ,说 明 手术的必要性 、安全性及 内镜手术 较传统 开放手术的诸多优势 。充分运 用解 释 、鼓励 、暗示等心理治疗手段来纠正患者负性心理状态 ,做好 患者心理护理 , 消除患者紧张 、焦 虑情绪 ,以达到其最佳心理状态来适应手术 。 1.2.2体位 ① 采用传统外 阴癌术式手术步骤及体位。第一步先行腹股沟区淋 巴结清 扫时患者先取平 卧位 ,双腿分开 15 30。双膝下放置软 枕 ,消毒铺单手 术。第二步摆放膀胱截石位 重新 消毒 铺单行外 阴广泛切 除。②直接将患者摆 放膀胱截石位 ,按腹会 阴联合手术 的方式严格消毒铺单 ,在行腹股沟 区淋 巴结 清扫时将截石位支架尽量放平与床沿呈 20~30o,将腹股 沟区充分暴露有利于 术者操作和彻底清扫腹股沟 区淋巴。在行外阴广泛切除时只需要将截石位支 架调节 到与床沿呈 9o。,使患者下肢呈髋 关节屈 曲 9O。一100。,外展 80—90。,有 利 于外 阴暴露 。在缝合外 阴切口时调节 患者髋部外展到 45~6O。 以降低外阴 部切 口的张力有利于切 口的缝合和愈合。 1.2.3物品准备 一套 外阴切除器械 ,两套腹腔镜器械(一套用于腹股沟淋 巴结 清扫 ,一套备用于盆腔淋巴结清扫 ),4根 18号硅胶多孔引流管 ,4个 负压 吸引 装置 ,超声刀。 1.2.4洗手护士配合 ①按常规腹会 阴联合 手术 的方式严格消毒铺单 。②递 1 I 号刀 于脐部 切~ Icm切口,朝腹股沟向经皮下穿刺置入直径 lOmm穿刺器放 置镜 子并建立皮 下气腹 。脐耻 连线 中点切一 1cm切 El,右 下腹 麦氏点处切 0.5cm切 口,在腹腔镜监视下分别 在皮下置人 10r am 和 5mm穿刺器至腹股 沟 皮下气 腹区 ,分别放置超声刀和血管钳。清扫右侧腹股 沟浅淋 巴结 ,于股三角 最低 点放置 18号多孔引流管 ,接 负压 吸引。③在左下腹麦 氏点相对应位景切 O.5cm切 口,置入 5mm穿刺器 ,按右 侧腹股沟浅淋 巴结 清扫法切 除左侧 腹股 沟浅淋 巴结 ,于股三角最低点放置 l8号多孔引流管 ,接负压吸引 。④将 切除 淋巴结送快速病理检 查。⑤在等待病理检查结果 时关 闭气腹 系统缝合切 口, 保持腹部区域和腹腔镜器械无菌。换 器械和手套 ,加强会阴部消毒,行外阴广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外阴癌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外阴癌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外阴癌的效果观察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是一种常见的外阴癌治疗手术,利用腹腔镜技术可以更加精细地清除淋巴组织,减少并发症和手术风险。

本文旨在观察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外阴癌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引言外阴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罕见的一种,但病情进展较快且易转移,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腹股沟淋巴结是外阴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因此对于外阴癌的治疗中,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具有重要意义。

腹腔镜技术的出现使得手术更加微创、精准,且术后恢复快、更少合并症。

本研究旨在观察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外阴癌的效果。

二、患者与方法1. 患者选择本研究选取了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外阴癌患者224例,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5例。

纳入标准为:①确诊为外阴癌;②年龄在35岁至75岁之间;③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为:①合并其他明显恶性肿瘤;②存在严重心脏、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③晚期转移患者。

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手术全程由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完成。

具体操作步骤为:①全麻下取俯卧位,双侧下肢垫高;②采用腹腔镜穿刺方式进入腹腔,取放置助手孔位,对腹腔进行检查,并寻找至髂窝、腹股沟淋巴结;③对可清扫的淋巴结进行清扫,对不宜清扫的淋巴结进行活检;④术中重点避免神经、血管损伤。

三、结果1.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术后病理结果显示,75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53例,转移率为70%,转移淋巴结数目范围为1-5个,其中单侧转移者48例,双侧转移者5例。

2. 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未观察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术后住院时间为3-7天不等,并发症发生率约为6%,主要包括腹腔感染、淋巴瘘等。

3. 随访观察:所有患者均有1年以上的随访时间,最长随访时间达到5年。

术后1年内,14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8.67%,5年内无肿瘤相关死亡;5年内生存率为84%。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外阴癌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外阴癌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外阴癌的效果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外阴癌的效果。

研究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包括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的随访观察。

结果显示,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在治疗外阴癌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清除恶性肿瘤组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讨论部分分析了手术治疗的优势和局限性,并探讨了术后康复与护理方面的注意事项。

这项研究对于指导临床外阴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提供了重要依据。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并展望了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通过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在外阴癌治疗中的作用和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腹腔镜, 腹股沟淋巴清扫术, 外阴癌, 效果观察, 引言,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 正文,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临床意义, 结论, 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外阴癌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恶性肿瘤,常见于女性生殖系统。

外阴癌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传统的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容易导致术后并发症和复发。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外阴癌的方法,通过腹腔镜技术清扫腹股沟淋巴结,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并发症和复发率。

目前关于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外阴癌的疗效尚未有大规模的研究报道,因此有必要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价。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一批外阴癌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并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为临床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观察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外阴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其在外阴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患者的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全面观察和分析,评估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在外阴癌治疗中的效果和优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建议,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仰卧,分腿或低膀胱截石位,大腿微外旋,暴露腹股沟及股三角部位,消毒、铺盖。

2.沿髂前上棘内侧作8~10cm切口(纵切口或沿腹股沟横弧形切口均可。

纵切口:髂前上棘内侧2cm向下经腹股沟勒带内侧1/3达股三角。

横切口:沿腹股沟向内达内收肌腱)。

切开皮肤皮下3~4mm深。

3.沿腹外斜肌腱膜,由外向内,由上向下清除腹股沟部脂肪肌淋巴组织,集中于股三角处。

4.于股三角顶端(内下方)深筋膜上方切断及双重结扎大隐静脉;切断及结扎股三角淋巴脂肪垫周围各浅静脉分支。

5.切开缝匠肌内侧腱膜,由外向内分离股血管及股三角淋巴、脂肪组织。

若需清扫股深部淋巴结可剪开股鞘。

6.切断,双重结扎阴部外动静脉,切断、双重结扎大隐静脉进入股静脉端。

7.游离股血管周围全部淋巴脂肪组织,沿股静脉内侧,腹股沟勒带等下方,切除腹股沟深淋巴结(cloguet’s)并送冰冻病理检查。

8.清除全部腹股沟淋巴脂肪垫并向阴阜集中,切除或留待外阴广泛切除时作整块切除。

9.止血、冲洗、缝合股三角处筋膜缺损以覆盖股血管;或游离缝匠肌,固定于腹股沟勒带上覆盖股三角处股血管。

10.置引流、缝合皮下、皮肤。

手术方法:腹股沟淋巴结清扫从髂前上棘开始,向内切开脂肪及筋膜,将需要切除的脂肪等组织由腹外斜肌腱膜表面锐性分离直达腹股沟韧带下缘,切开附着于阔筋膜的腹壁浅筋膜。

向内分离时应注意勿损伤精索,但女性可将圆韧带用力向外牵拉后切断结扎。

沿股内侧向下,将来自阴囊的淋巴脂肪组织作集束结扎,并沿阔筋膜表面分离至股三角内缘,向下找到大隐静脉后切断结扎,大隐静脉两旁的脂肪组织内有较多的淋巴管,应多做集束结扎以减少术后渗液。

牵开外缘皮瓣。

将需切除的组织由外向内从阔筋膜表面做锐性分离。

股外侧皮神经在腹股沟下缘缝匠肌起端的内下方穿出,应避免损伤。

将已分离的组织向上内侧牵开,继续分离缝匠肌内侧并切开阔筋膜,于股三角的内下方切开股动、静脉鞘,将血管向上游离至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处,切断大隐静脉根部后结扎加缝扎。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配合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配合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配合
谢桂珍;甘晓琴
【期刊名称】《局解手术学杂志》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阴茎癌是一种少见的泌尿生殖系肿瘤,在卫生习惯差和不作包皮环切的地区仍是威胁生命的重要原因,而区域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是它主要的预后因素。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引导下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阴茎癌微创手术已在临床开展。

我院至2012年以来共开展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10余例,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667-668)
【作者】谢桂珍;甘晓琴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手术麻醉科,重庆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手术麻醉科,重庆4000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7;R472.3
【相关文献】
1.8例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手术配合报告 [J], 耿熹洁;吴敏;周芳
2.1例机器人辅助下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配合 [J], 牛小艳;杨眉舒;谭顺成
3.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阴茎癌的护理 [J], 方燕飞;邵燕娟;陈秀秀
4.顺行性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14例经验总结 [J], 张昊;姜元军;刘涛
5.阴茎癌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J], 黄雷;魏少忠;崔殿生;贾全安;刘三河;邓康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护理新思路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护理新思路
(收பைடு நூலகம் 日期 :2013—09—18 编辑 :罗劲娜)
腹 腔 镜下 腹 股 沟淋 巴结 清 扫术 的护 理新 思 路
马玲 ,陈娟 ,王桂梅 广东省 中医院大学城 医院外 四科 (广州 510006)
阴茎 癌 是 一 种 常 见 的 男 性 泌 尿 系 至 2~3 h。卧床 时指 导患者 活动 双踝 徒 手淋 巴导液法 ,按摩 双下 肢 ,使 得淋
对此术式护理思路 的探讨及 运用 ,取得 管侧支 循 环建 立 。当淋 巴液 连续 2 d 同,本术式患者每侧大腿 只有 3个 穿刺
了满 意 效 果 ,现 报 告 如 下 。 1 l临床资 料
本 组 患 者 3例 ,年 龄分 别 为 50、56、 65岁。3例患 者均行 腹腔 镜下 腹股 沟 淋 巴结清扫术 ,术后病 理 :(阴茎 )中分 化鳞 状 细 胞 癌 ,浸 润 深 度 1.2 cm;脉 管 内可 见癌栓 ,切 缘未见癌 。本组患 者均 顺利完成 手术 ,无皮肤感染 、皮瓣 坏死 、 淋巴漏 、淋 巴水 肿等 常见并 发症 发 生, 均痊 愈 出 院 。
病例少 ,多数 文章 为 回顾 性分 析 ,随访 液和一些渗血淤积在皮瓣下 ,术后持续 淋 巴管再生 条件 。局 部高热 可提 高组
时 间 较短 。 因此 ,腹 腔 镜 腹 股 沟 淋 巴 负压吸引可及 时吸 出积血 、积 液 ,并能 织 中巨噬细胞活性 ,分解 组织 中高蛋 白
结清 扫术将是 腹股沟 淋 巴结清 扫术 的 迅速缩小死腔 ,使皮瓣 与肌 肉组织贴 附 而消除水肿 。再者 ,我们给予静 脉滴
Selective and sustained attention as predictors of social problem s in

外阴癌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外阴癌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外阴癌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外阴癌传统手术问题
开展新技术目的
➢缩小手术创伤 ➢降低开放式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伤口愈合
不良、延期愈合等并发症
国内外应用情况
2005年:Machado等在首次公开文献报道了对3例阴 茎癌成功施行了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Sotelo等研究发现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可以显著降低 术后并发症且不影响患者肿瘤治疗效果
2011年:徐惠成等人国内首次报道了腹腔镜腹股沟 淋巴结清扫术在外阴癌中的应用和可行性
适应症/禁忌症
适应症:外阴癌需要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 禁忌症: 严重内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和麻醉患者 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局部固定 皮巴漏 皮下蜂窝组织炎
手术操作—穿刺
手术操作—造穴
手术操作—创造操作间隙
手术操作—淋巴结清扫
疗效判定
✓病理检查评估淋巴结数量:一侧6-14个达到开 放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一致的清扫效果
✓手术并发症低于开放性手术 ✓术后住院日短于开放性手术 ✓长期随访:生存率(OS)大于或等于开放性手
术;复发率等于或低于开放性手术
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股动脉静脉损伤------转开放性手术 皮下气肿高碳酸血症-----术中降低CO2气腹
压力为8-10mmHg 检测PETCO2 必要时转开放性手术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外阴癌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外阴癌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外阴癌的效果观察作者:王玉杰黄仲禄谢海容刘萨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1期【摘; 要】目的;观察外阴癌应用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7例外阴癌患者资料,甲组(8例,开放手术治疗),乙组(9例,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比较时间、术中出血量。

结果;乙组患者手术时间(142.3±21.7)min)短于甲组(168.7±20.4),术中出血量为(45.1±10.6)ml低于对照组(60.7±9.4)ml,有统计学差异性(t手术时间=2.575,t术中出血量=3.218,P【关键词】腹腔镜;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外阴癌【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039-01外阴癌是肿瘤科一种恶性疾病,以絕经后妇女为多发群体,该疾病患者临床多表现为疼痛、瘙痒等症状,对女性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1]。

临床多采取手术对外阴癌患者进行治疗,以往临床多应用开放手术治疗,但术后并发症多,对患者创伤性大。

随着医学技术的成熟与发展,腹腔镜在临床普及应用。

为探究应用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对外阴癌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将17例外阴癌患者资料分析,现对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析2011年4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7例外阴癌患者资料,甲组8例、乙组9例,甲组:患者年龄范围34~70(51.8±3.6)岁,体重44~63(52.9±3.6)kg,FIGO分期: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Ⅳ期1例;乙组:患者年龄范围32~67(52.1±3.4)岁,体重43~61(63.1±3.4)kg,FIGO分期: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3例,Ⅳ期1例。

黑色素瘤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研究进展

黑色素瘤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研究进展

黑色素瘤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9-06-12T15:33:59.0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1期作者:夏李明[导读] 本文就腹腔镜下黑色素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浙江省肿瘤医院骨软肿瘤科浙江杭州 310022)【摘要】淋巴结清扫是黑色素瘤临床淋巴结转移的标准治疗方法。

传统开放式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并发症发生率高,尤其是腹股沟区皮肤坏死、长期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是近十余年来出现的微创手术方法。

本文就腹腔镜下黑色素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黑色素瘤;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图分类号】R7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1-0012-03Progress of video endosopic inguinal lymphadenectomy in melanomaXia Liming .Department of Bone &Soft Tissue Oncology,Zhejiang Cancer Hospital, Hangzhou,Zhejiang 310022,China【Abstract】 Completion lymphadenectomy is the standard of care for melanoma harboring regional metastatic lymph node. Although OPen inguinal lymphadenectomy has demonstrated good oncological efficacy. It is plagued with high morbidity such as groin breakdown and infection and causes low quality of life. Video endoscopic inguinal lymphadenectomy is promised a minimal invasive induced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video endoscopic inguinal lymphadenectomy for melanoma.【Key words】Melanoma; Laparoscopes; Inguinal; Lymphadenectomy黑色素瘤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3例报道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3例报道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3例报道目的探讨并总结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经验及安全性、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并总结手术经验。

结果3例患者手术平均时间154.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2.7ml,平均住院时间为11.3d,平均清扫淋巴及数量为23.3枚。

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结论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相比开放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而言,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安全、可行、微创的特点。

标签:腹股沟淋巴结清扫;腹腔镜阴茎癌淋巴结转移常常首先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

对于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推荐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过去开放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包括淋巴瘘、下肢及阴囊水肿、皮瓣坏死及伤口感染等,且发生率较高。

尽管随着外科医生经验不断增加并加强术后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仍高达50%[1-3]。

为了减少手术并发症,泌尿外科医生开始尝试使用腹腔镜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我们在2013年共对3例诊断为阴茎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Video endoscopic inguinal lymphadenectomy ,VEIL),并总结相关经验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见表1。

1.2方法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取平卧位,双下肢外展成约90°夹角。

腹腔镜显示器置于患者头侧。

术前常规标注股三角体表投影及Trocar大致位置。

先行一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术野常规消毒铺巾,术者立于患者两腿之间。

1.2.1放置Trocar于左侧股三角顶端下方3~4cm处作2cm切口,切开皮肤至皮下浅筋膜层后,手指钝性分离出皮下与浅筋膜层间间隙,插入自制气囊充气300ml扩张该间隙。

然后经该切口置入腹腔镜套筒,充入12mmHg压力CO2扩张操作间隙,在腹腔镜监视下,分别于股三角两侧距股三角顶端约5~6cm处置入2个5mmTrocar。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应用于外阴癌手术治疗中的疗效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应用于外阴癌手术治疗中的疗效

收稿日期: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2018-03-23g r o u p w a s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P <0.05).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a s s u p e r i o r t o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i n i n t r a o p e r a t i v e b l e e d i n g ,o p e r a t i o n t i m e ,o u t o f b e d a c t i v i t y a n d h o s p i t a l s t a y (P <0.05).B e f o r e t r e a t m e n t ,C o b b a n g l e ,p a i n s c o r e ,h e i g h t o f a n t e r i o rw a l l a n d j o i n t f u n c t i o no f t h e t w o g r o u psw e r e s i m i l a r (P >0.05).T h eC o b b a n g l e ,p a i n s c o r e ,a n t e r i o rw a l l h e i g h t a n d j o i n t f u n c t i o n o f t h e i n ju r e d v e r t e b r a e i n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e r e b e t t e r t h a n t h o s e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P <0.05).C o n c l u s i o n :P K P i s e f f e c t i v e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o s t e o p o r o t i c t h o r a c o l u m b a r c o m p r e s s i o n f r a c t u r e i n t h e e l d e r l y .I t c a n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i m pr o v e t h e j o i n t f u n c t i o n ,r e l i e v e p a i n ,p r o m o t e t h e r e c o v e r y o f v e r t e b r a l h e i g h t C o b b a n g l e ,a n d s h o r t e n t h e h o s p i t a l i z a -t i o n t i m e ,w h i c h i sw o r t h y o f p r o m o t i o na n d a p pl i c a t i o n .K e y wo r d s p o s t e r i o r s h o r t s e g m e n t p e d i c l e s c r e wf i x a t i o n ;P K P ;o s t e o p o r o t i c t h o r a c o l u m b a r v e r t e b r a l c o m p r e s s i o n f r a c t u r e s i n t h e e l d e r l y ;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 d i f f e r e n c e 文章编号:1004-4337(2018)07-0971-03 中图分类号:R 737.35 文献标识码:A㊃临床科研分析㊃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应用于外阴癌手术治疗中的疗效曾维红 杨海坤(梅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梅州514031)摘 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L I N D )应用于外阴癌手术治疗中的疗效㊂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7年3月间某院收治的36例外阴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征求患者意见后,应用计算机随机分配软件分为两组㊂对照组19例行传统开放L I N D 治疗,研究组17例行腹腔镜下L I N D 治疗,对比两组相关手术指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㊂结果:两组切除外阴耗时㊁外阴整形重建耗时㊁外阴手术失血量以及双侧腹股沟淋巴切除数量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手术全程耗时,L I N D 操作耗时及清扫出血量,总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腹股沟皮肤的并发症及淋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关外因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应用于外阴癌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值得推广㊂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淋巴清扫术; 外阴癌;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4337.2018.07.009外阴癌属于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其中以原发性外阴癌为主,发病比例占女性全身肿瘤的1%~2%,占女性生殖器肿瘤的4%,多数为鳞状上皮癌,占比95%㊂外阴癌的转移途径有多种,尤以淋巴转移最为常见,往往促进疾病的迅速发展,危及患者生命,影响预后㊂外阴癌首选治疗方案为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但传统型开放式手术将患者大量皮下组织进行切除,易引起腹股沟皮肤术后发生缺血坏死,手术创伤性大,患者预后差㊂所以本研究将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应用于外阴癌的手术治疗中,具体情况报道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资料选取2012年7月~2017年3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7例外阴癌患者施行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淋巴清扫术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19例行传统开放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展开研究㊂研究组患者年龄分布范围为45~74岁,平均年龄为(57.87ʃ4.56)岁,平均分娩次数为(1.89ʃ1.56)次;对照组患者年龄分布范围为46~76岁,平均年龄(56.28ʃ5.18)岁,平均分娩次数为(1.90ʃ1.35)次㊂入选标准:原发外阴浸润癌患者(参照2009F I G O 分期标准)拟诊I B~I I I 期,于手术之前完善所有患者血生化㊁血常规㊁凝血功能及传染病等系列检查,术前明确患者病理类型,行盆腔M R I 检查,并排查可疑增大的淋巴结㊂两组患者年龄区段㊁生产经验及疾病分期等基线资料的对比,差异不大,可对比研究㊂1.2 研究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开放式L I N D 治疗;研究组采取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具体手术方法为:首先建立皮下组织间隙及气腹(压力为8mmH g),将腹腔镜镜头置入,钝性分离方式对皮下间隙进行分离㊂借助腹腔镜于直视条件下,自脐耻骨联合上方中点处置入一个10mm 的t r o c a r,再于双侧麦氏点分别置入1个5mm 的t r o c a r;建立菱形操作区域,具体范围:以腹股沟韧带上方3c m 位置为上界,以腹股沟韧带下方3c m 位置为下界,以髂前上棘为外侧边界㊁以耻骨结节为内侧边界;清扫腹股沟浅组淋巴结时,应用超声刀,先将皮下浅筋膜(即C a m pe r 筋膜)及腹外斜肌筋膜外表缝隙进行分离,然后依次将腹腔内蛛网样脂肪间隔以及部分淋巴管及小血管分离切断,使得腹股沟韧带充分暴露于术野,可清晰观察腹股沟三角;应用超声刀,自上而下,从腹外斜肌腱膜外表向缝匠肌及㊃179㊃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年第31卷第7期长收肌体表投影线方向,进行腹股沟浅淋巴结组织的逐层分离,选择自外周往中心分离的方法,对浅表淋巴结组织进行逐步分离,一直到达卵圆窝,分离操作到达股三角顶点位置时,对水平方向上的腹股沟浅淋巴结实施顺行性整块切断㊂选择腹股沟韧带下方位置,紧贴阔筋膜外表,自上而下将皮下组织切除,到达耻骨结节下方3c m位置止,确保大隐静脉充分暴露,选择腹股沟韧带中心位置,小心操作,自上而下将暴露的卵圆孔和其内部的静脉分支进行分离,注意将腹壁浅静脉㊁股外侧静脉㊁股内侧静脉㊁阴部外静脉及旋髂浅静脉这5条最终汇入大隐静脉的分支静脉完好保留,将大隐静脉主干保留,把双侧垂直向的脂肪组织与淋巴结切除,将卵圆孔周边脂肪组织月淋巴切除,一直到达股三角尖部;从隐静脉裂孔下部,顺着股血管长轴,先开放阔筋膜,自中心向两侧进行分离,将缝匠肌与长收肌暴露于术野,对腹股沟深组淋巴结进行清扫,此时股三角彻底暴露,腹股沟韧带为上界,长收肌内侧缘为内侧边界,缝匠肌内侧缘为外侧边界㊂先将髂耻窝中上部以及股环周围的脂肪组织与上组腹股沟深淋巴结进行逐步的分离,然后切除,再将股深动脉周围㊁旋股内外两侧动脉初始部位周围的下组腹股沟深淋巴结进行分离,操作时避免损伤股深静脉分支血管和股动脉深部的分支血管,以大量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彻底清洗,常规置留负压引流管,引流管底端位于股三角最低处㊂1.3统计学方法以S P S S21.0软件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ʃ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㊂检验结果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手术状况观察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㊂两组的切除外阴耗时㊁外阴整形重建耗时㊁外阴手术失血量以及双侧腹股沟淋巴切除数量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全程耗时,L I N D操作耗时,清扫出血量及总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㊂表1术中相关指标对比(均数ʃ标准差)指标研究组对照组P值总手术时间(m i n)256.89ʃ16.58205.33ʃ15.20<0.05淋巴结清扫时间(m i n)140.55ʃ12.7490.95ʃ10.45<0.05切除外阴时间(m i n)45.56ʃ6.8741.97ʃ2.39>0.05外阴整形时间(m i n)64.39ʃ9.7860.55ʃ10.95>0.05术中总失血量(m L)90.56ʃ18.70130.32ʃ22.48<0.05外阴手术出血量(m L)70.23ʃ19.7672.33ʃ20.18>0.05淋巴结清扫出血量(m L)18.14ʃ6.5854.31ʃ15.18<0.05左侧淋巴结切除数(个)7.65ʃ0.817.29ʃ0.89>0.05右侧淋巴结切除数(个)6.54ʃ0.726.67ʃ0.63>0.052.2术后恢复情况观察研究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有关腹股沟皮肤的并发症及淋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关于外因伤口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㊂表2术后近期情况比较(例)指标研究组对照组P值术后住院时间(d)15.57ʃ2.3419.58ʃ2.48<0.05腹股沟皮肤相关并发症516<0.05腹股沟皮肤坏死㊁伤口裂开07<0.05腹股沟皮肤感染59<0.05淋巴相关并发症412<0.05淋巴渗液37<0.05淋巴囊肿12>0.05淋巴水肿03>0.05外阴伤口并发症1210>0.05外阴伤口坏死㊁裂开32>0.05外阴伤口感染98>0.053讨论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为新型术式,具有微创性,能够在保证传统开放术式下的淋巴清除效果的同时,减轻对患者的伤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㊂相比于传统开放L I N D术,腹腔镜下L I N D术最为显著的优势在于地患者皮肤的保护作用,皮肤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下降;此外,患者术后痛感更轻,恢复更快,术后早期可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得以明显缩短;腹腔镜下L I N D术还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美观要求,同时,术中注意保留大隐静脉主干,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水肿的概率显著下降㊂本研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开放L I N D术治疗,研究组则在腹腔镜辅㊃279㊃J o u r n a l o f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e d i c i n e V o l.31N o.72018助下进行L I N D术,经过对比,两组的切除外阴耗时㊁外阴整形重建耗时㊁外阴手术失血量㊁手术总失血量以及双侧腹股沟淋巴切除数量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全程耗时,L I N D操作耗时均长于对照组,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研究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有关腹股沟皮肤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关于外因伤口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淋巴渗液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淋巴水肿及囊肿的发生率则比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综上,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应用于外阴癌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值得推广㊂参考文献1刘青,韩娜娜,刘开江,等.腹腔镜下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应用研究.中国内镜杂志,2013,8:862~865.2 M a l i h eH,M a t i nA,G i o r g i oT,e t a l.L y m p h a t i cM a p p i n g a n d S e n t i-n e l N o d e B i o p s y i n S q u a m o u s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 o f t h eV u l v a:S y s t e m-a t i c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o ft h eL i t e r a t u r e.G y n e c o lO n c o l, 2013,130(1):237~245.3李光凤.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外阴癌的临床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24):2692~2694.4 R o b e r tL C,S h a m s h a dA,C h a r l e sF L,e t a l.I sB i l a t e r a lL y m p h a d e-n e c t o m y f o r M i d l i n eS q u a m o u sC a r c i n o m ao ft h e V u l v a A l w a y s N e c e s s a r y:A nA n a l y s i s f r o m G y n e c o l o g i cO n c o l o g y G r o u p(G O G) 173.G y n e c o lO n c o l,2013,128(2):155~159.5 N a l d i n iA,R o s s i t t oC,M o r c i a n oA,e t a l.T h eF i r s tL e g V i d e oE n-d o s c o p i cG r o i n L y m p h a de n e c t o m y i n V u l v a rC a n c e r:A C a s eR e-p o r t.I n t J S u r g,2014,5(8):455~458.6 L i uC,L uY,Y a oD.F e a s i b i l i t y a n dS a f e t y o fV i d e oE n d o s c o p i c I n-g u i n a l L y m p h a d e n e c t o m y i nV u l v a rC a n c e r:A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 P L o SO n e,2015,10(10):e0140873.7 K o a y E J,J h i n g r a n A,K l o p p A H,e ta l.F a c t o r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L o n g-t e r mS u r v i v a l i nL o c a l l y-A d v a n c e dS q u a m o u s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 o f t h e V u l v a T r e a t e d W i t h D e f i n i t i v e R a d i a t i o n T h e r a p y.I nJ R a d O n c o l B i o l P h y s i c s,2013,87(S u p p l e m e n t2):S129~S130.C u r a t i v eE f f e c t o fL a p a r o s c o p i c I n g u i n a l L y m p hD i s s e c t i o n i n t h eT r e a t m e n to fV u l v a rC a r c i n o m aZ e n g W e i h o n g,e t a l(D e p a r t m e n t o f O b s t e t r i c s a n dG y n e c o l o g y,M e i z h o uP e o p l e'sH o s p i t a l,M e i z h o u514031)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i n g u i n a l l y m p hd i s s e c t i o n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v u l v a r c a r c i n o m a.M e t h o d s:36c a s e s o f v u l v a r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t r e a t e d i n a h o s p i t a l f r o mJ u l y2012t oM a r c h 2017w e r e s e l e c t e da st h e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 sa n dr a n d o m l y d i v i d e di n t oc o n t r o l g r o u p(19c a s e s)a n ds t u d y g r o u p(17c a s e s)b y c o m p u t e r s o f t w a r e.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 a s g i v e n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o p e nL I N Dt r e a t m e n t,a n d t h e s t u d yg r o u p w a s g i v e n l a p a r o s c o p i cL I N Dt r e a t m e n t,t h e nt h e r e l a t e d i n d i c a t o r s a n d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w e r e c o m p a r e d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R e s u l t s:T h e r ew a sn o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t i m e c o n s u m i n g f o rv u l v a e x c i s i o n,t h e t i m e c o n s u m i n g f o r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v u l v a,t h e a m o u n t o f b l o o d l o s s i n t h ev u l v a r o p e r a t i o n, a n d t h en u m b e r o f b i l a t e r a l i n g u i n a l l y m p h a d e n e c t o m y b e t w e e nt h e t w o g r o u p s(P>0.05).C o m p a r e dw i t h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t h e d u r a t i o no f o p e r a t i o n,L I N Do p e r a t i o n t i m e c o n s u m i n g,c l e a n i n g b l e e d i n g v o l u m e,a n d t h e t o t a lb l o o dl o s s i nt h es t u d yg r o u p w e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d i f f e r e n t f r o mt h o s e i nt h ec o n t r o l g r o u p(P<0.05).T h e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h o s p i t a l i z a t i o n t i m e o f t h e p a t i e n t s i n t h e s t u d yg r o u p w a s s h o r t e r t h a n t h a t i n t h ec o n t r o l g r o u p,a nd t he d if f e r e n c ew a s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g n i f i c a n t(P<0.05).Th ei n c i d e n c eo f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i n-g u i n a l s k i n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a n d l y m p h o i d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i n t h e s t u d yg r o u p 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l o w e r t h a n t h a t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t h ed i f f e r e n c ew a s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P<0.05).T h e i n c i d e n c eo fe x t e r n a lw o u n d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w a s s i m i l a r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a nd t h ed i f fe r e n c ew a sn o t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f i c a n t(P>0.05).C o n c l u s i o n:L a p a r o s c o p i c i n g u i n a l l y m p hd i s s e c t i o n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v u l v a r c a r c i n o m a c a n e f f e c t i v e-l y r e d u c e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r e l a t e d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a n d p r o m o t e p a t i e n t s r e c o v e r q u i c k l y,w h i c h i sw o r t h y o f p r o-m o t i o n.K e y w o r d s l a p a r o s c o p y;i n g u i n a l l y m p h a d e n e c t o m y;v u l v a r c a n c e r;s u r g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㊃379㊃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年第31卷第7期。

腹腔镜下8例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报告

腹腔镜下8例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报告

腹腔镜下8例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报告唐杰;王娟;张晶;刘开江【期刊名称】《新疆医学》【年(卷),期】2012(042)012【摘要】外阴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较少见的一种肿瘤,淋巴转移是其主要的转移途径之一,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是外阴癌手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开放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手术切口有多种,但因伤口大,切除组织多,术后易造成术区皮肤坏死,伤口长期愈合不良,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对于腹腔镜下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国内外已有相关报道,2009年6月~2011年9月,我科共收治外阴浸润癌8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均采取腹腔镜下行淋巴结清扫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8例外阴癌,患者年龄48~65岁,平均年龄58.0岁。

1.1.1病例纳入标准:①8例均为经活检病理证实,【总页数】2页(P112-113)【作者】唐杰;王娟;张晶;刘开江【作者单位】830011新疆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外一科;830011新疆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外一科;830011新疆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外一科;830011新疆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外一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1例外阴癌行广泛外阴切除联合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护理 [J], 付立仙;文书娟;孙颖;张容2.腹腔镜下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J], 刘青;韩娜娜;刘开江;茹明芳;李培全3.外阴癌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研究进展 [J], 刘钗娥4.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外阴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附6例分析) [J], 殷艳;韦业平;黄燕;罗凤娥;麦虹;刘俐伶;邓丽5.外阴癌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研究 [J], 卢艳;刘钗娥;姚德生;潘忠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在外阴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在外阴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在外阴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在外阴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30例采取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的外阴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淋巴结清除的数量等。

结果:30例患者都完成了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其中患者手术时间为(1.7±0.5)h,术中出血量为(44.9±23.8)mL,淋巴结切除数为(11.2±1.4)枚,术后拔管时间为(6.7±1.4)d,切口愈合时间为(7.9±2.7)d,术后住院时间为(11.6±2.5)d。

术后患者并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仅有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为3.33%,经过后期治疗,30例患者均治愈后出院。

结论: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应用于外阴癌手术治疗中效果显著,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生存质量得以提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外阴癌【中图分类号】R32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002-01外阴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肿瘤疾病,主要是原发性引起的,它在女性生殖器肿瘤约占4%,且鳞状上皮癌在外阴恶性肿瘤中约占95%[1]。

外阴癌的主要转移途径是淋巴,腹股沟淋巴结是外阴癌转移第一区域,它可使患者的病症加重,进而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对患者的预后不利[2]。

外阴癌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手术治疗,防治外阴癌主要的方式便是采取腹股沟淋巴术切除术,其中开放性手术创口大,切口难以愈合,甚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影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逐渐应用于外阴癌临床治疗中,并且具有好的治疗效果。

本次对本院30例外阴癌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取得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外阴癌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外阴癌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外阴癌的效果观察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腹腔镜技术在肿瘤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治疗多种肿瘤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

本文旨在通过观察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外阴癌的效果,评估该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研究选取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某医院就诊的30例外阴癌患者。

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在35岁至65岁之间。

根据患者的自愿意愿,将3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5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腹腔镜组),另外15例患者接受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开放组)。

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与病情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

观察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康复情况等。

结果显示,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开放组(P<0.05),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缝合时间也较短。

腹腔镜组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较好,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恢复较快。

而开放组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后痛苦明显增加,恢复时间较长。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综合观察结果可知,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外阴癌具有显著的优势。

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患者的术后痛苦较轻。

这可能与腹腔镜手术的创伤小、镜下操作的优势有关。

本研究仅仅是初步观察,样本量较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在治疗外阴癌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它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术后患者的康复情况也较好。

我们鼓励医院在外阴癌的治疗中广泛应用腹腔镜手术技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关键技术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关键技术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关键技术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清扫腹膜后淋巴结有望改善部分病人预后,使其获得长期生存。

现阶段对于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病人的治疗策略尚未达成共识,故在考虑手术前,应全面评估病人淋巴结远处转移情况,进行必要的影像学诊断。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对结直肠癌行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有望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这也对完善治疗策略方面提出挑战。

淋巴结转移是结直肠癌主要转移方式之一。

据报道,有1/3的结直肠癌病人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高达2%~6%的病人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 metastasis,RPLNM)[1-2]。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结直肠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病人预后较差[3]。

根据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TNM分期,结直肠癌病人出现RPLNM被认为是非区域性淋巴结或远处转移(Ⅳ期),手术清除RPLNM的难度大、风险高,且预后不良[4-5]。

但日本大肠癌研究会(JSCCR)开展的研究认为RPLNM为Ⅲ期,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腹膜后淋巴结清扫(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 dissection,RPLND)有望改善部分结直肠癌病人预后,延长生存期[6-7]。

因此,本文将针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RPLND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包括结直肠癌RPLNM术前诊断、分类、手术适应证、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手术入路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防治等,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1、定义及分类结直肠癌的RPLNM是指癌细胞从原发肿瘤通过淋巴管道侵入腹膜后淋巴结并形成转移灶。

按照第12版日本《胃癌处理规约》,依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ra-aortic lymph node,PALN)与左肾静脉的关系,将PALN进一步划分为肾静脉上方的No.16a和肾静脉下方的No.16b,并自上而下划分为4个区域(图1),分别为:No.16a1淋巴结位于主动脉裂孔区(宽4~5 cm,被膈肌内侧脚包围),这些淋巴结位于膈肌的正中弓状韧带内。

3例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淋巴漏的诊治体会

3例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淋巴漏的诊治体会

3例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淋巴漏的诊治体会近年来,靶向淋巴癌治疗正逐步成为肿瘤治疗的标配。

其中大部分患者至少会有1次淋巴结清扫,以减少肿瘤复发的可能性。

淋巴结清扫过程中可能出现淋巴漏,从而导致淋巴液外渗,不利于癌症治疗。

本文报道了3例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淋巴漏的诊治体会。

病例1:某男性,56岁,入院诊断为复发性嗜睡症。

随访发现右侧下腹部出现轻度疼痛,诊疗结果为右侧外侧大隐静脉曲张。

于6月1日入手术室,行右侧外侧大隐静脉曲张根治术,术中检测无淋巴漏。

术后第3天发现右侧腹部出现轻度疼痛,体温37.5℃,右侧大隐静脉曲张处淋巴液分泌,经穿刺抽滤液,细菌培养阳性,确诊为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淋巴漏。

术后于住院期间,给予口服粉青霉素联合利巴韦林头孢菌素溶液等抗菌药物治疗,淋巴漏消退消失。

经检查,淋巴液渗漏症状无再发后遗症,患者出院康复。

病例2:某男性,47岁,入院诊断为冠心病。

体检发现右侧腹股沟处疼痛,同时发现右侧大隐静脉曲张,于7月3日行右侧外侧大隐静脉曲张根治术,术中检测无淋巴漏,患者术后第4天出现右侧腹部呈现痛感,体温37.4℃,右侧大隐静脉曲张处淋巴液分泌,经穿刺抽滤液,细菌培养阳性,术后确诊为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淋巴漏,给予口服粉青霉素联合头孢噻肟治疗,淋巴漏消退,术后无再发后遗症,患者出院康复。

病例3:某女性,45岁,入院诊断为高血压。

右侧腹股沟处发现疼痛,同时发现右侧大隐静脉曲张,于8月2日行右侧外侧大隐静脉曲张根治术,术中检测无淋巴漏,术后第5天,患者右侧腹部出现轻度疼痛,体温37.3℃,右侧大隐静脉曲张处淋巴液分泌,经穿刺抽滤液,细菌培养阳性,术后确诊为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淋巴漏,给予口服红霉素联合头孢噻肟治疗,淋巴漏消退,术后无再发后遗症,患者出院康复。

以上3例患者均为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淋巴漏,淋巴漏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腹部静脉曲张处淋巴液分泌等。

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淋巴漏的发生率尚不清楚,但在术后应特别关注淋巴液渗漏的发生。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外阴癌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外阴癌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外阴癌的效果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外阴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据女性生殖道肿瘤的五分之一左右。

由于外阴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

传统的外阴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但其疗效并不十分理想,患者的生存率较低,且术后常常出现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传统治疗方法存在的不足,近年来,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作为治疗外阴癌的新方法备受关注。

该手术能够有效清除患者腹股沟淋巴结的转移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在外阴癌治疗中的具体效果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和观察。

本研究旨在观察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外阴癌的效果,探讨该手术对外阴癌患者的疗效、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可能的进一步研究方向,为临庩治疗外阴癌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思路。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外阴癌的效果,并探讨其在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观察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情况,分析手术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

2. 探讨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对外阴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通过随访患者一定时间后的状况,分析其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3. 探讨腹腔镜手术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患者术后的生活状态、身体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变化,评估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旨在为外阴癌的治疗提供更深入的了解,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同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机会。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治疗外阴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79例,平均年龄54岁。

双侧腹股沟区域吸脂后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广泛外阴切除手术配合

双侧腹股沟区域吸脂后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广泛外阴切除手术配合

双侧腹股沟区域吸脂后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广泛外阴切除手术配合发表时间:2016-04-11T09:33:54.97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2月作者:王丽君俞丽敏(通讯作者)[导读] 1.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急诊科 264000;2..山东省烟台市毓璜顶医院外阴癌是女性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器肿瘤量的4%左右,手术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

(1.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急诊科 264000;2..山东省烟台市毓璜顶医院 264000)外阴癌是女性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器肿瘤量的4%左右,手术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

传统手术方式包括根治性外阴切除及双侧腹股沟深、浅淋巴结清扫术。

但此术式皮下组织切除范围大,操作时间长,手术部位易感染,术后易造成手术区域皮肤坏死,恢复时间长,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广泛外阴切除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没有瘢痕等优点,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2015年我们对3例外阴癌患者在全麻下行双侧腹股沟区域吸脂后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广泛外阴切除手术治疗,经精心围术期护理,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例外阴癌患者,年龄40-56岁,外阴搔痒2年,外阴发现肿块增大伴疼痛并出现有溃疡3月,在门诊取病理活检为外阴鳞状细胞癌,收入院治疗。

均在全麻下行双侧腹股沟区域吸脂后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广泛外阴切除手术。

1.2手术方法患者在全麻下整形科医生通过双侧腹股沟区域吸脂后,建立双侧手术操作人工腔隙,利用腹腔镜微创技术,在患者双侧腹股沟区建立2-3个穿刺孔,完成腹腔镜下腹股沟浅区淋巴结清扫。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开股血管周围筋膜鞘,通过腹股沟韧带下方直径不超过2厘米的股筋膜鞘伤口,进入盆腔,完成腹腔镜下腹股沟深区淋巴结清扫。

在进行外阴广泛切除及成形。

2 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少,恢复快,无瘢痕,患者满意。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外阴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附6例分析)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外阴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附6例分析)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外阴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附6例分析)殷艳;韦业平;黄燕;罗凤娥;麦虹;刘俐伶;邓丽【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32)6【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外阴恶性肿瘤的手术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接受治疗的6例外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施行了经下腹部皮下通路的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回顾性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情况等.结果: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和广泛外阴切除术.其中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时间为90~135 min,术中出血10~45 mL,双侧淋巴结切除数目13~26枚,术后住院天数10~15 d,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定期随访均未出现下肢肿胀、活动障碍等症状.结论: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外阴癌的手术治疗中是安全、可行的,它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其生存质量,是治疗外阴癌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但其远期治疗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总页数】3页(P966-968)【作者】殷艳;韦业平;黄燕;罗凤娥;麦虹;刘俐伶;邓丽【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妇产科南宁 530007;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妇产科南宁 530007;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妇产科南宁 530007;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妇产科南宁 530007;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妇产科南宁 530007;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妇产科南宁530007;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妇产科南宁 53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相关文献】1.腹腔镜下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J], 刘青;韩娜娜;刘开江;茹明芳;李培全2.新型取石钳联合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的应用(附87例分析) [J], 王源荣;朱月清;包磊3.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外阴癌中的应用(附20例报道) [J], 陈丽贤;陈历排;黄守松;张苏琴4.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外阴癌中的应用 [J], 薛敏;叶明珠;曾飞5.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应用于外阴癌手术治疗中的疗效 [J], 曾维红;杨海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腔镜改良式腹膜后淋巴清扫术3例分析

腹腔镜改良式腹膜后淋巴清扫术3例分析

腹腔镜改良式腹膜后淋巴清扫术3例分析张大宏;吴忠标【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07(29)12【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改良式腹膜后淋巴清扫术治疗Ⅰ期混合性睾丸肿瘤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3例患者均行腹腔镜改良式腹膜后淋巴清扫术.先用电凝钩打开侧腹膜,上至肝脾曲,下至盆腔入口.将结肠内翻,打开盆腹膜至内环,于内环处游离精索至精索残端,分离输精管至膀胱外用可吸收夹夹闭后离断,再向上游离精索至髂血管处,暴露输尿管和髂血管,左侧从下而上,沿髂血管、腹主动脉与输尿管间切除主动脉旁、左髂总动脉区域和主动脉前的淋巴组织,上至左肾血管周围的淋巴组织;右侧从上而下切除肾血管周围淋巴组织,并沿着腹主动脉与输尿管间切除包括下腔静脉分叉的腔静脉旁、腔静脉前及腹主动脉与腔静脉之间的淋巴组织和右髂总血管区域、腹主动脉前的淋巴组织.结果 3例手术均成功,无一例改开放手术.病理检查均未见转移淋巴结.术后无明显再出血、肠梗阻、淋巴漏等并发症.随访2~3年,阴茎勃起良好,射精功能正常,每月行血HCG、AFP复查均阴性,B超复查均未见腹膜后淋巴结.结论腹腔镜改良式腹膜后淋巴清扫术损伤小、出血量及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可以替代传统开放手术.【总页数】3页(P1252-1254)【作者】张大宏;吴忠标【作者单位】310014,杭州,浙江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温岭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相关文献】1.改良小切口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99例分析 [J], 刘延;覃毅;刘瑞祥;覃燕2.改良式腹膜外及腹膜内剖宫产新术式(附新术式腹膜外24例、腹膜内32例分析) [J], 候春红;袁秀红;王延明3.经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与腹腔镜下改良Palomo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 [J], 郑树江;安海泉;管智慧;王玉宝;傲日格乐;田迎春4.腹腔镜改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临床Ⅰ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的疗效评价:附7例报告 [J], 刘卓炜;董培;周芳坚;张志凌;韩辉;尧凯;侯国良;李永红5.经改良腹膜后径路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附9例报告 [J], 秦超;吕强;顾民;张炜;殷长军;孟小鑫;李杰;邵鹏飞;李鹏超;李普;王美林;张正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3例报道作者:杨磊王德林张尧蒲军吴小候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7期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经验及安全性、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并总结手术经验。

结果 3例患者手术平均时间154.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2.7ml,平均住院时间为11.3d,平均清扫淋巴及数量为23.3枚。

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结论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相比开放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而言,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安全、可行、微创的特点。

关键词:腹股沟淋巴结清扫;腹腔镜阴茎癌淋巴结转移常常首先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

对于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推荐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过去开放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包括淋巴瘘、下肢及阴囊水肿、皮瓣坏死及伤口感染等,且发生率较高。

尽管随着外科医生经验不断增加并加强术后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仍高达50%[1-3]。

为了减少手术并发症,泌尿外科医生开始尝试使用腹腔镜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我们在2013年共对3例诊断为阴茎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Video endoscopic inguinal lymphadenectomy ,VEIL),并总结相关经验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见表1。

1.2方法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取平卧位,双下肢外展成约90°夹角。

腹腔镜显示器置于患者头侧。

术前常规标注股三角体表投影及Trocar大致位置。

先行一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术野常规消毒铺巾,术者立于患者两腿之间。

1.2.1放置Trocar于左侧股三角顶端下方3~4cm处作2cm切口,切开皮肤至皮下浅筋膜层后,手指钝性分离出皮下与浅筋膜层间间隙,插入自制气囊充气300ml扩张该间隙。

然后经该切口置入腹腔镜套筒,充入12mmHg压力CO2扩张操作间隙,在腹腔镜监视下,分别于股三角两侧距股三角顶端约5~6cm处置入2个5mmTrocar。

1.2.2扩大操作间隙经5mmTrocar分别置入超声刀及分离钳或吸引器于皮肤与皮下浅筋膜层之间继续分离扩大操作间隙。

向上分离至腹股沟韧带,向下至股三角顶端,向内至内收肌内侧,向外至缝匠肌内侧缘。

1.2.3清扫浅组淋巴结游离大隐静脉,对于影响操作的小分支可结扎离断。

完整清扫浅组淋巴结及脂肪。

1.2.4清扫深组淋巴结打开阔筋膜,切开股管外鞘并游离出股动静脉,完整清扫股血管周围淋巴结及脂肪组织。

1.2.5取出标本、放置引流并关闭切口用标本袋经腹腔镜套筒切口完整取出淋巴结及脂肪组织,经该切口放置引流管1根并接持续负压吸引,关闭各切口。

同法行对侧淋巴结清扫术。

1.3术后护理术后用弹力绷带稍加压包扎双下肢根部及腹股沟区域3d,同时用500g盐袋或糖袋间断压迫双侧术区(压迫30min/次,间隔1~2h,持续3d)。

术后及时更换负压引流瓶以保证引流效果并保持持续负压吸引使皮肤与皮下组织紧密贴合。

根据引流量、术区皮肤营养与血供状况在术后1w左右拔除引流管。

2结果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无1例中转开放。

手术平均时间157.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2.7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1.3d,平均清扫淋巴结数量为23.3枚。

3例患者均无皮肤愈合不良、缺血坏死、感染、淋巴漏等手术并发症发生。

3讨论我们通过上述3例患者的临床实践及复习相关文献,积累并总结出一些经验与体会。

①术中行腹股沟浅组淋巴结清扫,在扩大操作间隙及清理皮下脂肪时,需谨慎操作,尽量保留皮肤血供,避免术后出现皮肤缺血坏死;②术区放置引流管并持续负压吸引,即可保证引流效果,又可使皮肤与皮下组织贴合紧密,有利于创面恢复,防止皮肤坏死,经久不愈;③行VEIL患者术后护理尤为重要。

我们常规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区并使用500g盐袋或糖袋间断压迫术区3d,并嘱患者绝对卧床,减少下肢活动,促进术区恢复。

通过上述手段,3例患者均无皮下血肿、皮下气肿或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被认为能够改善阴茎癌患者预后,但过去开放性淋巴结清扫术较高的并发症率,使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手术满意度有所下降。

Bishoff在2003年首次提出了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VEIL)并验证了其可行性[4]。

随后,Tobias-Machado于2006年成功开展了世界首例VEIL术[5],引起了泌尿外科医生对VEIL的广泛兴趣。

随后,Tobias-Machado 及其团队通过对比发现,VEIL相比开放性淋巴结清扫术,能够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0% vs 70%),且在淋巴结清扫数量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因此,他们认为,VEIL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泌尿外科微创手术[6]。

虽然VEIL在减少手术并发症方面效果良好,但由于开展时间较短,缺乏长期随访的肿瘤学数据。

因此,需要更多的大样本量临床研究及长期随访数据支持并证明其安全性。

而对于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改进仍在继续。

单孔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single-site video endoscopic inguinal lymphadenectomy ,SSVEIL)、机器人辅助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robotic assisted video-endoscopic inguinal Lymphadenectomy,RAVEIL)可能成为未来发展方向[7-9]。

尤其是单孔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SSVEIL),能够减少切口数量,大大提高患者对术后皮肤美观的满意度,满足审美需求,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总之,通过本次研究,我们认为,VEIL具有安全、可行、微创的特点,与开放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相比,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1]Abi-Aad, A. S., and J. B. DeKernion. Controversies in ilioinguinal lymphadenectomy for cancer of the penis[J].The Urolog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1992,19 (2): 319-324.[2]Bevan-Thomas, Richard, Joel W. Slaton, and Curtis A. Pettaway.Contemporary morbidity from lymphadenectomy for penil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he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Experience[J]. The Journal of urology,2002,167 (4): 1638-1642.[3]Nelson, Bradford A., et al. Complications of inguinal and pelvic lymphadenectomy fo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penis: a contemporary series[J].The Journal of urology,2004,172 (2): 494-497.[4]Bishoff, J. T..Endoscopic subcutaneous modified inguin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ESMIL) fo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penis[J]. The Journal of urology,2003,169(suppl):78.[5]Tobias-Machado, Marcos, et al. Video endoscopic inguinal lymphadenectomy (VEIL): inicial case report and comparison with open radical procedure[J].Archivos espanoles de urologia,2006,59(8): 849.[6]Tobias-Machado, Marcos, et al. Video endoscopic inguinal lymphadenectomy: a new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 for radical management of inguinal nodes in patients with penil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The Journal of urology,2007,177 (3): 953-958.[7]Tobias-Machado, Marcos, et al. "Single-site video endoscopic inguinal lymphadenectomy: initial report[J].Journal of Endourology,2011,25 (4): 607-610.[8]Josephson, David Y., et al. Robotic-assisted endoscopic inguinallymphadenectomy[J]. Urology ,2009,73 (1): 167-170.[9]Ornellas, Antonio A. "Phase 1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oncological adequacy of robotic assisted video‐endoscopic inguinal lymphadenectomy in patients with penile carcinoma[J]. BJU international,2013,111 (7): 1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