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 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第3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了解作者、作品等相关文学常识;了解课文节选部分在《红楼梦》全书中的地位;体会课文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方法及作用;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

【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贵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简介《红楼梦》《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共120回,前80回曹雪芹作,后40回高鹗续作。

成书于清乾隆中期,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

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极其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3、人名隐意书中很多人物的名字、地名,其谐音都有特殊的含义,或讽刺,或感叹,是为红楼梦的艺术之一。

脂砚斋的批文指明了部分的隐意。

例如:贾宝玉——假宝玉林黛玉——怜待玉贾政、贾敬——假正经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村(言)或假语存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或惜叹姻缘贾府——假府十里街——势利街潇湘馆——消香馆蘅芜院—恨无缘怡红院——遗红怨4、选段在作品中的位置《红楼梦》共120回,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选段是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1)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2)书中主要人物大多登台亮相;(3)宝黛初会并互有好感,为故事情节发展打下了伏笔。

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导学设计: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

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导学设计: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

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导学设计: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导学设计: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学习重点1.熟悉及写作背景,了解《红楼梦》前五回的主要内容,了解本课的人物及其关系,理清内容结构。

2.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及技巧,尤其是侧面描写。

一、文本名句1.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2.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3.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4.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5.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6.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7.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二、《红楼梦》中的名句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痴,谁解其中味?——第一回《自题一绝》2.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第一回太虚幻境对联3.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第一回《好了歌》4.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第二回智通寺对联5.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第五回《春梦歌》6.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第五回《恨无常》7.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

——第五回《聪明累》8.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

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第十七回9.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第七十回柳絮词《临江仙》10.连天衰草,岂独蒹葭;匝地悲声,无非蟋蟀。

——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文本导学1.读准字音(1)单音字杜撰(zhun) 敕造(ch)纨袴(wn k) 翠幄(w)忖度( du) 阜盛(f)盥洗(un) 懵懂(mn)嫡亲(d) 丝绦(to)惫懒(bi) 绾着(wn)(2)多音字姓肖(Xio)不肖(xio) 屏气(bn)屏风(pn)攒射(cun)攒钱(zn) 发丧(sn)丧失(sn)华冠丽服(un)冠军(un) 仆人(p)前仆后继(p)2.辨形组词(1)姣(姣美)娇(娇惯) (2)绾(绾着)馆(饭馆)(3)袴(纨袴)胯(胯下之辱) (4)忖(忖度)肘(肘腕)(5)靥(笑靥)魇(梦魇) (6)诞(放诞无礼)涎(垂涎三尺)3.理解词义(1)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新课标必修3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新课标必修3

人教新课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学习难点:准确地把握黛玉和宝玉的性格特点学习过程一导言,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

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

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待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

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

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附文中人物关系表:(见《教材全解》第2页二、整体感知课文1理清课文的情节,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一)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

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二)第二部分(2~14):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贵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

(三)第三部分(15~16),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开展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课文内容探究一:*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问题1: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提示: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

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3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学案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3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目标导读【知识目标】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技能目标】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而形成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掌握《红楼梦》人物语言含蓄美的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自主导学【晨读积累】绝句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简析:“荒唐言”不限于说小说有石头“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荒唐的缘起,也不仅仅指小说中有“太虚幻境”、“风月宝鉴”之类荒唐的情节。

作者将广泛搜罗所得的见闻,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运用大胆的艺术想象,创造了贾宝玉以及一大批非按某一真人为对象摹写的闺阁女子形象,虚构成一个以大观园女儿国为中心的故事,以及小说表面上把悲剧命运说成是情根夙孽、偿还冤债等等,也都带有“假语存焉”(脂砚斋错听成“假语村言”,先写入“凡例”,后移作回前评,又被传抄者混为正文,遂讹传至今)的性质,也就是所谓“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是说其中包含着种种血泪辛酸的现实生活和感受。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这里,作者诉说的是他难以直言而又深怕不能被理解的衷曲。

【方法指导】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因此,阅读小说首先应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有关情况,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认识作品反映的现实生活和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其次,小说以人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优秀作家总是追求写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这种典型性格既表现出某个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人们共性,又具有独特的鲜明的个性。

我们阅读小说就要从理解人物的个性特征中理解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社会意义。

新人教版必修3河北省高中语文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河北省高中语文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 1 课《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探究:①宝玉为何“摔玉”②关于人物的“哭”和“喜”③凤姐的“辣”2、文章主旨探讨【学习重点】宝玉为何“摔玉”【学习难点】关于人物的“哭”和“喜”【学法指导】对作品中人物、环境能作出一些评价,对作品中精彩片断进行创作表演,提高分析鉴赏古典小说能力。

一、探究性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宝玉为何“摔玉”2、关于人物的“哭”和“喜”3、认识凤姐的“辣” (声音体态容貌衣着语言心思)二、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学生理解讨论1本文通过记叙林黛玉初进贾府的见闻感受,展现了封建大家族贾府的富贵豪华,生动地描写了贾府这一“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奢侈生活,初步揭示了《红楼梦》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2节选的课文介绍了小说中的一批主要人物及其活动的典型环境,从而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森严的礼法制度,揭露了封建贵族的奢侈生活以及这种生活所依赖的封建王朝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也展示了小说男女主人公初见就两心相通、感情相投的微妙关系以及他们与封建正统观念的格格不入的叛逆性格。

3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天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重要人物,形象地展现了贾府这样一个“与别家不同”的豪华府第,拉开了《红楼梦》故事发展的帷幕。

2)贾宝玉见黛玉--真纯【课堂小结与反思】课堂小结:反思:二、巩固训练1 . 下面是对人物肖像的描写,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2)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

(3)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4)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A.探春、惜春、李纨、王熙凤B.迎春、探春、王熙凤、林黛玉C.迎春、林黛玉、王熙凤、李纨D.探春、李纨、林黛玉、王熙凤2. 下列句中空白处依次填入的七个动词,正确的一项是()头上________ 着金丝八宝攒珠髻,__________ 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 ___________ 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 _______ 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____________ 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__________ 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 _________ 翡翠撒花洋绉裙。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林黛玉进贾府》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林黛玉进贾府》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之作,让我们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其中,林黛玉的形象深入人心,许多人都对她怀有深深的同情和怜惜。

作为必修课程,高一学生需要学习该书,那么如何做好《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节的学习?本文将为你介绍一下人教版高一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的学习案。

一、教学目标1. 知道《红楼梦》的背景及作者介绍。

2. 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节选内容。

3. 掌握小说中人物的概述及其性格特点。

4. 知道《红楼梦》的结构、题材及其意义。

二、教学重点1. 小说人物的概述及其性格特点。

2. 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节选内容。

三、教学难点1. 对小说民族文化、道德观念等方面内涵的理解。

2. 对《林黛玉进贾府》的主题和思想感悟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和让学生画出地图,明确人物关系。

2. 阅读文本,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关系。

3. 少量课外阅读,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4. 课外作业及口头表达。

五、教学过程1. 了解《红楼梦》的背景及作者介绍。

教师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对其影响,创作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讲解。

帮助学生对小说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2. 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节选内容。

让学生阅读该章节的选段,带领学生回顾该选段中的重要事件和相关人物的性格特征等相关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该章节的核心内容。

3. 掌握小说中人物的概述及其性格特点。

根据小说中的人物关系网络,让学生使用笔画或图表来描述每个角色的外表、性格特点、内在感情等方面的描述,并分析这些特点如何在小说中表现。

4. 讲解小说的结构、题材及其意义。

对《红楼梦》的总体结构、主题思想及意义等方面进行讲解,为学生奠定进一步理解小说的基础。

5. 通过阅读文本,总结人物性格及其关系。

让学生一起完成小说中的角色关系网络图,并在讨论中了解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彼此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1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1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教课设计主备人:使用人:时间:课题林黛玉进贾府课时第三课时课型新授教课1、小说三因素。

依照:1、2018年高考纲领剖析:挑选并整重点2、环境描绘的作用。

合文中的信息教课指引学生对重点段落和环境的描绘进依照:剖析归纳文章构造和归纳内容重点,难点行细读。

应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知识目标:原因:大1、可以记着小说三因素。

纲领求阅学习2、可以找出环境描绘的有关语句。

读鉴赏文目标3、可以剖析归纳光景描绘的作用。

本中的形二、能力目标:象,感觉1、思想能力:此中包含经过学生品读,培育学生阅读的能力。

的文化内2、运用能力:涵。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教课教课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企图时间环节课前小说三因素——环监察记忆环境描绘3分钟三分钟境描绘检查运用属于考高纠正考点。

记录1小说三因素1巡视检查学生完1、各组登台展现,查收学生4分钟承接导成状况,进行实时课代表辅助老自主学习入环节评论。

师检查达成情的结果2增补相应知识。

况。

2、整理完美3、小组或同桌间检查。

承鉴赏环境描绘象1、发问:文中黛学生展现培育学生5分钟接玉眼中的贾府是学生增补、纠正鉴赏小说环节一个如何的大家完美答案,记录环境描绘庭?作用的能2、点拨:文中描力写了如何的环境?联合手法分析3剖析归纳环境描绘1、发问:文中有1、小组议论并写出训练学生6分钟练评结的作用几处环境描答案怀疑、概合环节写?2、小组展现。

括、剖析,2、宣布答案。

3.其余小组增补领悟作者评论学生作答结4、书上记录有关答企图的能果。

案。

力。

4总结本课知识。

1、指引学生总结1、回想、总结稳固本课讲堂本课重点。

背诵、所学,达成4分钟总结提2、点拨文中字词学习目标升环节读音。

5《优化教案》有关习1、巡视学生。

作答、增补记检查学生5分钟检测反题宣布答案。

录。

对本课所馈环节2、展现优等生练课代表辅助检学的掌握习册。

查状况3、评论学生作答结果。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德惠市第二实验中学课堂教学教案课题:林黛玉进贾府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阅读古代小说的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过程方法1.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环境描写的作用及特点。

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入手,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的反封建意义。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西江月》词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小说中人物的出场方式知识结构与教学设计开门见山先声夺人陈述铺垫小说人物出场方式悬念设计金钩倒挂娓娓道来教学主案(教学内容)教学辅案(教学方法、手段、活动)一、导语设计文学大师历来都非常讲究作品中人物出场的描写,曹雪芹的《红楼梦》,有名有姓者不下四百人,较为活跃者不下百人,但各自出场决不相同,今天我们来欣赏贾宝玉和王熙凤这二人精彩而又经典的出场。

二、精读课文,西两首词的作用。

1.指导阅读《西江月》第一首词刻画了贾宝玉的狂放不羁,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对功名利禄的漠视以及追求个性的自我解放。

词中的“愁”和“恨”是宝玉欲求摆脱封建束缚而不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傻”和“狂”是宝玉在痛苦中寻求新生活新理想,却又找不到出路以致陷于迷惘的种种情态的表现。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写出了宝玉因不愿读孔孟的文章,被人看作是愚笨顽劣,说明他具有不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厌恶功名利禄的思想。

第二首也斥责了当时封建社会特别是贵族家庭的世俗观念。

2.这两首词有什么作用?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赞颂宝玉。

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三、赏析人物出场描写1,小说人物出场方式⑴开门见山。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三)导学案课题:《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为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2、了解环境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小说阅读鉴赏的能力。

【重点难点】1、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为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2、了解环境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学具准备和学法指导】学具准备: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学法指导:《红楼梦》是一本大书,单是人物出场的安排,已见作者的匠心。

本文就是借林黛玉进贾府之机,很自然地安排了好多主要人物的出场。

学习时,注意看作者对各类人物的出场都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在重点描写贾宝玉、王熙凤的出场时,对他们的语言的描写尤为精彩。

阅读时把这些内容找出来并试着进行分析鉴赏,揣摩分析他们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文中对贾府建筑及其他设施的描写也比较充分,认真读这些文字,总结其描写上的特点,体会这些描写的作用,学习典型环境的描写方法。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

它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作者曹雪芹,续作高鹗。

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

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和主张。

2.曹雪芹:(约1724-约1764),祖籍辽阳(后迁沈阳)。

满族正白旗包衣,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花圃,芹溪。

雍正二年闰四月二十六日未时,生于江宁(今江苏南京)。

清代小说家。

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后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了人生的辛酸。

新人教版必修3四川省高中语文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第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四川省高中语文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第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课前预习【预习自测题】1、释词语劳什子:破落户:孽障:纨袴:可怜:惫懒:便宜:风骚:态度:膏粱:【我的疑问】课内探究3人物形象【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鉴赏了解林黛玉、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2、鉴赏掌握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一、林黛玉1、请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黛玉外貌的句子,分析黛玉的外貌特征。

(1)宝玉眼中的黛玉:(2)众人眼中的黛玉:(3)熙凤眼中的黛玉:2、分三次完成黛玉的肖像描写有何好处?作者采用切换视角的办法来写黛玉,为什么不同的人看到的形象不一样?3、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所了解的黛玉,都是他人所感。

黛玉自身给我们什么印象?阅读课文中对林黛玉的心理、语言、动作等的描写。

4、人物形象小结:二、贾宝玉1、在贾宝玉出场之前,作者是怎样从侧面描写他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2、贾宝玉出场之后,作者是怎样从正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3、人物形象小结:【当堂检测】请找出迎探惜三春的肖像描写,能否看出她们是什么性格?“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课后反思】课后训练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敕.造(chì)窄裉.(ɡân)B、嫡.亲(dí) 轩.峻(xuān)外甥.女(shēnɡ) 厢庑.(wǔ)珠钗.(chāi) 翠幄.(wî)C、宸.翰(chãn) 錾.银(zàn)D、宫绦.(tāo) 罥.烟(juàn)两靥.(yâ) 韶.光(sháo)溺.爱(nì) 惫.懒(bâi)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敕造厮混雕梁画栋顾盼神飞B、嬷嬷杜撰连声屏气遂心省力C、簇拥诽谤疯疯癫癫恭肃严整D、溺爱纳罕孽根祸胎娇花照水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39岁的里维斯经常发现自己成为某些色情谣言中的主角,但和其他的明星不同,他不会让这些不经之谈....影响到自己的情绪。

高中语文1《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1《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

1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理清故事情节。

2、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3、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

学习重点1、学会有意识地通过对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把握,通过多种描写手段(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去分析人物形象。

2、把握人物的性格,了解刻画人物的方法。

3、掌握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学习难点1、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和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本学案的内容共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在学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完成对小说情节的梳理和环境描写的赏析。

第二、三课时,在学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2、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理清故事情节。

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把握人物的性格,了解刻画人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理清故事情节。

学习重点1、学会有意识地通过对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把握,通过多种描写手段(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去分析人物形象。

2、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理清故事情节。

学习难点学会有意识地通过对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把握,通过多种描写手段(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去分析人物形象。

课前预习教材助读一、走近作家,知人论世《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困潦倒,卖画度日,生活在贫困之中。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从而对社会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

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亲近作品,宏观感知《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1.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1.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新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课时安排】五课时第一课时(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

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

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错时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府北,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3、《红楼梦》人物众多,为了使用权我们了解众多的人物关系,我们印发了下表,供同学们参考。

宁府宁国公贾演——贾代化——堂舅父贾敬——堂表兄贾珍四表妹贾惜春荣府荣国公贾源——外祖父贾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贾母)——大舅父贾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贾链、表嫂王熙凤二姐贾迎春二舅父贾政、二舅母王夫人————————表兄贾珠表嫂李纨大表姐贾元春表兄贾宝玉三表妹贾探春母亲贾敏、父亲林如海——————————林黛玉4、林黛玉因母亲去世,她父亲决定让到外祖母家去,于是引出了本文所讲的故事。

二、学习班小说,我们仍然要抓住小说的情节链。

让学生装在阅读课文之后,通过讨论,找到情节链。

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的点拨:本文的情节链是——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的行踪:步步留心——进贾府大门——贾母的正房大院,见贾母——三个姐妹——不足之症——王熙凤来了——已经放了月钱、找缎子——去大舅父、大舅母处——去荣禧堂二舅父、二舅母处——王夫人说贾宝玉——路过王熙凤的住处——在贾母的后院正房用饭——林黛玉和贾宝玉相会——暂置碧纱橱。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学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

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理清故事情节。

【学习重点、难点】1.学会有意识地通过对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把握,通过多种描写手段(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去分析人物形象。

2.把握人物的性格,了解刻画人物的方法。

3.掌握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文,读准句读,分类整理文言现象,从整体上理解作品的内容。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4.习题按难易分三个等级,*为简单题,所有同学必须完成;**为中档题,***为较难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去完成。

勿忘:自主完成,全力投入,不干扰别人和不被别人干扰,边读边完成预习导读题【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预习案知识准备一、小说阅读1、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梳理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命运------理清环境描写的含义------理解主题2、梳理情节:(1)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概括时要注意几个要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认清是单线结构还是双线结构。

(3)注意那些与情节发展有关联的人物、事物。

3、环境描写的分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环境描写的作用:(2)提供人物活动的生活场所(3)反映时代社会特征(4)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境(5)侧面反映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形象(6)暗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组织阅读。

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

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

(新编资料)高中语文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导获奖学案新人教必修3

(新编资料)高中语文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导获奖学案新人教必修3

(新编资料)高中语文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导获奖学案新人教必修3(新编资料)高中语文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导获奖学案新人教必修31.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衰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著名红学家冯其庸评价曹雪芹,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先知,是超时代的作家和思想家。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描述了一个具有典型特征的封建贵族家庭贾府由盛而衰的过程,也通过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之间的爱情纠葛,揭示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本质,展示了广阔的社会视野,包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称《红楼梦》内蕴含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社会末世的百科全书其中最高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人物的塑造上.《红楼梦》的序幕:《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展开做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做概要的了解第一回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交代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以及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第五回是全书的总钢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给加点字注音〕阜.盛〔〕敇.造〔〕长.房〔〕两靥.〔〕敛声屏.气〔〕宫绦.〔〕便.宜〔〕嬷.嬷〔〕惫.懒〔〕懵.懂〔〕纨.袴.〔〕〔〕姣.花〔〕颦.蹙.〔〕〔〕杜撰.〔〕忖.度.〔〕〔〕盥.洗〔〕厢庑.〔〕甬.路〔〕一、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1 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1 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导学案

第一单元中外小说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经典导学案)目标导学1.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为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3.了解环境描写的方法及作用;4.提高小说阅读的能力。

预习案知识链接作者作品曹雪芹:(约1724-约1764),祖籍辽阳(后迁沈阳)。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花圃,芹溪。

满族正白旗包衣,雍正二年闰四月二十六日未时,生于江宁(今江苏南京)。

清代小说家。

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

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

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待读。

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

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公子哥跌落为"寒士"。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富足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此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

这些都为他写《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他在人生的最后几十年里,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红楼梦》,并专心致志地做着修订工作,死后留下《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稿子。

自主预习案学习建议: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前提,为了更好地探究文章,请同学们落实好下列内容。

1.给加点的字注音敕.()造阜.()盛纨绔..()怯.弱()疯癫.()放诞.()绾.()着内帏.()盥.()沐两靥.()忖.()度宫绦.()嗔(..)视2.多音字zhēng症结便宜biàn yí 屏气bǐnɡ症便屏zhèng不足之症便宜pián yi 屏风pínɡ3.词语辨析(1)标致·标志二者都有“表明特征”的意思。

语文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

语文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

第一单元中外小说如果说散文是花园里的闲庭信步,那么小说则是忽然跌入水塘,沉浮挣扎,然后踩上龟背又一跃冲天的跌宕。

恰如柯灵所说:“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尽。

”小说,文学花园里盛开着的一朵奇葩,其曲折的情节、精巧的构思总会让你不由自主地沉入其中,欲罢不能,叹为观止。

它就像《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能让你沉迷,亦能让你悚然,因为它在为你展现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寓含着某种深刻的能启迪人们的社会观念,往往让你于无声处感受惊雷滚动般的震撼。

相对于其他文学样式来说,小说最直观、最形象、最生动地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为我们塑造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

现在,就让我们步入小说的艺术殿堂,认识反封建的叛逆贾宝玉、孤高多怨的林黛玉以及麻木愚钝的祥林嫂和永不言败的硬汉子桑地亚哥等人物吧!【图说·画中有话】【概说·单元内容】小说是人类社会的“百科全书”,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人物、情节、环境是它的三要素。

小说拥有众多读者,因为它能引领人们跨越时空感受、品味各色人生的悲欢离合,尽享阅读之乐。

本单元所选三篇中外小说,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风格和表现手法异彩纷呈,将为我们展现一个个丰富的生活世界和艺术世界。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通过林黛玉的眼睛,描写贾府的穷奢极侈、气势烜赫、门禁森严,同时刻画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可谓描画得栩栩如生,形神毕肖。

《祝福》则从启蒙知识分子“我”的视角,叙写祥林嫂的人生悲剧,抨击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残忍、虚伪和荒谬,表达对底层民众命运的深切关注与同情。

《老人与海》作为海明威的最后一部也是最好的一部作品,重在阐发对人生的思考。

通过描绘一位老人勇敢顽强地与鲨鱼搏斗的情景,向人们展示了战胜自我、永不向命运屈服的“硬汉精神”。

【师说·单元所学】在高考试题现代文阅读中,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小说和散文,所以小说阅读必须要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中语文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第3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预习自测题】1、释词语劳什子:破落户:孽障:纨袴:可怜:惫懒:便宜:风骚:态度:膏粱:【我的疑问】课内探究3人物形象【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鉴赏了解林黛玉、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2、鉴赏掌握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一、林黛玉1、请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黛玉外貌的句子,分析黛玉的外貌特征。

(1)宝玉眼中的黛玉:(2)众人眼中的黛玉:(3)熙凤眼中的黛玉:2、分三次完成黛玉的肖像描写有何好处?作者采用切换视角的办法来写黛玉,为什么不同的人看到的形象不一样?3、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所了解的黛玉,都是他人所感。

黛玉自身给我们什么印象?阅读课文中对林黛玉的心理、语言、动作等的描写。

4、人物形象小结:二、贾宝玉1、在贾宝玉出场之前,作者是怎样从侧面描写他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2、贾宝玉出场之后,作者是怎样从正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3、人物形象小结:【当堂检测】请找出迎探惜三春的肖像描写,能否看出她们是什么性格?“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课后反思】课后训练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敕.造(chì)窄裉.(ɡèn)B、嫡.亲(dí) 轩.峻(xuān)外甥.女(shēnɡ) 厢庑.(wǔ)珠钗.(chāi) 翠幄.(wò)C、宸.翰(chén) 錾.银(zàn)D、宫绦.(tāo) 罥.烟(juàn)两靥.(yè) 韶.光(sháo)溺.爱(nì) 惫.懒(bèi)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敕造厮混雕梁画栋顾盼神飞B、嬷嬷杜撰连声屏气遂心省力C、簇拥诽谤疯疯癫癫恭肃严整D、溺爱纳罕孽根祸胎娇花照水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39岁的里维斯经常发现自己成为某些色情谣言中的主角,但和其他的明星不同,他不会让这些不经之谈....影响到自己的情绪。

B、在林黛玉看来,王熙凤实在是放诞无礼....。

但这恰恰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和身份,刻画出她性格中泼辣的一面。

C、现在,高校中很多受资助的“贫困生”出手阔绰,身着奇装异服招摇过市,原来家道富足,实为一群纨袴子弟....。

D、与别人交谈时,要用平和的目光注视对方,以示尊敬和礼貌;双方交谈中,应经常保持目光接触,不应长时间回避对方目光或是顾盼神飞....,也不要直勾勾地盯着对方。

二、语言运用4、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①读过《红楼梦》的人,自能体会诗中悲凉的意味。

②是的,没有作者、读者的一路同行,我们怎能在这漫漫长途上走到今天?③“字字看来皆是情,十年同路见真心。

”④“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⑤今天,编者如果学着写诗的话,最想说的是:⑥当年曹雪芹写完《红楼梦》后,曾在题诗中写下这样两句:5、把下面的长句改成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

(不得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红楼梦》是我国清代伟大作家曹雪芹从1774年开始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写成的,以封建大家庭贾府为描写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来反映我国封建社会腐朽、衰败的历史过程,曲折地表现了反封建主义主题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

6、请从下列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

第1组:孔子与庄子第2组:项羽与刘邦第3组:李白与杜甫第4组:林黛玉与薛宝钗【要求】①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

②不出现常识性错误。

③字数在50~70字之间。

三、名著阅读《红楼梦》阅读选段,回答问题贾宝玉:情节1、宝玉急的跺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

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

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

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

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酿惯,纵容。

〕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

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1)节选的这段文字仅300多字,描绘了宝玉挨打的过程,而《宝玉挨打》全文有5000多字。

作者这样安排详略有什么好处?(4分)(2)作者写宝玉挨打的过程很有层次感,随着层次的递进,气氛越来越紧张。

请分点概括宝玉挨打的过程。

(3分)((3)结合这段文字概括宝玉挨打的原因。

联系全文,谈谈宝玉挨打的深层原因。

(5分)晶莹雪,寂寞林应怜水中月,应叹镜中花,潇湘竹林玉带挂,梨花似雪钗儿插,眼中泪珠心中叹,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 寄语《红楼梦》说三国,雄主名王,谋臣勇将,青梅煮酒论英雄;说水浒,草莽好汉,义薄云天,惩恶扬善集济天下;说西游,师徒四人,历经艰辛,斩妖除魔取真经。

唯有那《红楼梦》记录小小女儿国中的笑与泪,爱与恨,花与月,酒与诗,以及默默流淌的青春年华。

空对着,山中高土晶莹雪读红楼我是更喜欢黛玉的,但宝钗身上,也有奇异晕眩的光芒。

她不是大观园的调味剂,她端庄沉稳;她不是恃才自傲的枝桠,她为人谦和;她不是不识大体的娇贵小姐,她深得长辈和下人的喜欢。

她才识过人,去不像黛玉锋芒毕露,不管是“嫁于东风春不管”的缠绵悲切,还是堪比男儿的气魄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都溢散着她的睿智。

她是完美的好姐姐,做事为人周全,她的修养,她的娴雅,形成一个巨大人格磁场,得到了贾府上下的一致好评。

如今常有人说宝钗假,但可曾记得她扑蝶时的天真烂漫?宝钗其实是辛酸的,她默默地为大观园的人付出,关心那些不曾关心她的人,她宁可委屈自己,也不委屈他人。

她其实是善良的,但封建制度使她成为一个冷暖兼宜的人,一个圆顺的人。

她以自己理解的典雅庄重,到达了一个封建世界的女性应达到的最高点。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身披青衣,手擎花锄,她走出琉璃葱绿的潇湘馆,踏着细软的脚步,穿过蜿蜒的回廊,烟霏空蒙的苔径,孑身伫立桃林,不时微风过耳,吹来了寒冷和芳馨,看着“花飞花谢花满天”,她惋叹“一朝红颜人老去,花谢人亡两不知。

”然后泪水连连,她便是红楼中最惹人心爱的,比干多一窍的病比西子胜三分的黛玉。

她的泪水把封建制度那个花柳繁荣地,温柔富贵乡,的本质,放大出来,那只是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地方,在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潇湘馆,她度过了“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的凄凉长夜,她对菊低吟,“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我明白了,黛玉心中的宝玉,不仅是男才女貌的贾家公子,不仅是与她一同长大,爱安慰她的宝哥哥,他还是茫茫世俗中与他一同反抗封建礼教的知音,因此她不顾一切的追求自己的幸福,从不掩饰自己的内心,也因此常常滴下寒霖般的泪水。

她的执着,却没有逃过宿命的无情。

在那一夜,竹梢风动,月影移墙,一片凄凉冷淡,她含着最后一滴泪离开了人世,带走了一世情的寄托,娇弱的身子,随花涓涓逝去,香魂随风飘散,惟剩寒塘鹤影,冷月残花,她孤零零的来,孤零零的去,她的生命是大观园的百花丛中最美的奇葩!一首《蓦山溪》再寄红楼——独倚梨花,蘅芜吟诗乏。

淡眉上闲愁,望纱窗,风来暗压。

更心寂寞。

遥寄相思笺,强欢颜,奈憔悴,可叹镜中花。

泪落潇湘,满地堆残花。

欲葬芳菲瓣,怨东风,当自嗟,折腰轻掬,孤色奇葩,望秦筝冷月,烛影摇,焚诗稿,水中月溢华。

第三课时【预习自测题】1、生词劳什子:北方方言。

意思是指那些很头疼,很伤脑筋,很令人心烦的一些事或人。

破落户:指没有正当生活来源的无赖。

文中是形容凤姐泼辣,是戏谑的称谓。

孽障:(1)佛教指妨碍修行的罪恶。

(2)旧时长辈骂不孝子弟的话。

纨袴: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可怜:文中是可惜的意思。

惫懒:涎皮赖脸,调皮。

便宜:方便。

风骚:文中指姿容俏丽。

态度:文中指言行举止所表现的神态。

偏僻:文中指偏激,不端正。

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

【质疑探究】一、林黛玉1.(1)宝玉眼中的黛玉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似蹙非蹙:多愁善感;罥烟眉:眉黛如一抹轻烟,清、淡、秀;含情目:多情;愁情生妩媚(风韵),病体生娇怯(情态)。

两靥愁、一身病:体弱多病;闲静……行动……:姣花照水——柔情媚态,弱柳扶风——婀娜之美。

超尘脱俗的空灵。

心较比干多一窍:脂砚斋评:多一窍固是好,然则未免偏僻了,所谓过犹不及是也。

心思细密,想的太多。

性格决定命运(悲剧之源)。

病如西子胜三分:美比西施;病态美(清新脱俗、铅华洗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表现其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

)明确:宝玉主要看到的是黛玉超凡脱俗的精神气质,在他眼里,她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美丽多情,姿容俏丽,极富神韵。

而她给宝玉最深的印象是“眉尖若蹙”,这难以舒展的眉头、愁苦抑郁的心情,将伴随她的一生,成为女主人公性格的一种基调。

(2)众人眼中的黛玉……言谈举止不俗,身体面庞怯懦不胜……明确:众人注意到她身体孤弱多病(3)熙凤眼中的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通身的气派……明确:凤姐观察到她容貌标志、气度不凡;她们更多地注意到黛玉的外在形象。

2.答案:三次描写多角度、有层次地展现林黛玉的容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形象不一样是由观察者的审美习惯和对被观察者的情感所决定的。

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众人对她更多的是怜爱,因而注意到她的身体。

王熙凤主要是用对贾母的奉承心理去发现感受她的自然之美。

宝玉作为锦衣玉食的贾家公子,且“喜欢在内帏厮混”,见惯了腻红肥绿,华衣艳饰,他怎么会去留意黛玉的穿戴而不被其“与众各别”的“形容”所吸引呢?在宝玉眼里,她那“弱柳扶风”的身姿就显得脱俗飘逸,通身的灵淑之气能使他灵魂清爽、净化。

这才是对黛玉最全、真切、深刻的感受。

正如脂砚斋所评:“不写衣裙装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

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里评。

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终是何等品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