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第10课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学设计
九年级思想品德 第十课《走共同富裕之路》教案 苏教版
第10课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内容——实现共同富裕、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它由三个框题组成:第一框题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第二框题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三框题是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党的富民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2.了解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方法。
第一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过程与方法:体会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同作用,体会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感受不同所有制经济具有的不同作用,用平等的眼光看待非公有制经济。
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教学难点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教法建议1、运用典型事例感染学生,也可让学生寻找身边的例子。
2、学生谈自已的事例(谈方法)3、探索创新时可利用实物、学生体验、看录像,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教学过程】【书本知识整理】新授:阅读P121,材料主要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列举一些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
一、走进经济生活1.为什么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原则,感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共同富裕的含义: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繁荣。
2. 共同富裕的必要性: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原则,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 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现状及挑战: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等问题。
4. 国家采取的措施推进共同富裕: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5. 青少年如何为实现共同富裕做贡献:努力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关注社会问题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共同富裕的含义、必要性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
2. 难点:如何理解共同富裕在我国实现过程中的挑战及国家采取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感受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共同富裕的现状及国家采取的措施。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共同富裕的概念,引发学生思考。
2. 讲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及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3. 分析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现状及挑战,让学生了解现实问题。
4. 讲解国家采取的措施推进共同富裕,如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5. 结合案例,让学生了解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
6.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
7.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青少年如何为实现共同富裕做贡献。
8. 布置课后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为实现共同富裕做贡献。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差距及社会问题。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教案标题: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共同富裕的概念和意义。
2. 探讨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和关键要素。
3. 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共同富裕的概念,解释其意义和重要性。
可以通过举例说明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知识讲解: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进行讨论。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领域,如教育、医疗、环境等,探讨该领域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建议。
案例分析:4.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实现共同富裕。
5. 学生小组再次讨论:学生根据案例分析,讨论如何应对挑战并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合作活动:6. 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共同富裕项目,并制定实施计划。
计划中应包括目标、行动步骤、资源需求等。
7.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项目计划,并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和建议。
总结反思:8.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强调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和实现的必要性。
9. 学生个人反思: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他们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的收获等。
教案拓展:-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经验和做法。
-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社区项目,了解实际共同富裕的实践。
-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写作或展示,进一步加深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和关注。
教案评估:-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 评估学生对共同富裕概念和实现途径的理解程度。
- 评估学生在个人反思中对共同富裕的思考和态度。
注:以上教案适用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5篇]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5篇]第一篇: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⑵了解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⑶知道“四个尊重”。
2.能力目标:⑴从我国多层次生产力水平出发,理解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的必要性;⑵结合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况,体会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的道理;⑶从激发社会活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角度,明确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现实意义。
⑷培养学生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认同现阶段我国基本分配制度,自觉做到“四个尊重”;⑵使学生理解部分先富的政策,懂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各族人民应互帮互助,并积极投身到扶贫帮困的宣传活动中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⑴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⑵什么是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先富和共富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先富与共富的辩证关系。
教法指导:讲授法和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活动一:⑴利用多媒体给出两组图片:第一组是华西村及其富裕的人们;第二组是贫穷的人和贫穷的孩子以及因贫穷而买不起药和上不起学的漫画。
【提出问题】:对比这两组图片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我们国家还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有些地区和人们比较富裕,有些地区和人们仍然没有摆脱贫困与落后,我们这个社会还存在贫穷的人。
⑵文字材料:我国现阶段贫困人口绝对数量依然庞大,到2005年末,全国绝对贫困人口还有2365万,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067万。
这些贫困人口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极差的地区,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低,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收入来源匮乏,极易返贫,是我国扶贫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
结合多媒体介绍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日召开)的主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苏教版九年级政治第10课 走共同富裕道路上课教学方案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政治第10课走共同富裕道路教学设计第10课走共同富裕道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我国的经济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作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分析各经济结构的地位、作用,提高学生比较辨别能力。
3.觉悟目标:通过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学习,使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歌曲导入: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问:为什么会有“神话般地崛起座座新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这样大的变化?学生讨论、回答。
师归纳:原因之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这一调整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节课我们要共同探索的问题就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一、走进经济生活屏幕展示:观历史看发展──我国所有制的演进过程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在所有制变革方面,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脱离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和具体国情,盲目追求一大二公,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坚定不移地执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党的十五大报告,改变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的提法,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个体经济在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生活方面的作用。
夏普公司在我国设立的外资企业韩国电子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在我国设立的外资企业学生观看视频:1.小张在我国知名企业扬子石化集团工作2.小李自己经营一家书店3.小王在一家韩国人创办的电子公司上班根据视频资料展示,你能否说说这些人的工作单位各属于何种性质?在我国的经济“百花园”中,各种经济成分争奇斗艳,它们都在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自己的贡献。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
2. 让学生了解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现状和挑战。
3. 让学生学会从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分析我国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2. 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现状和挑战3. 我国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4. 青少年如何为实现共同富裕做贡献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身边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
2.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现状和挑战。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我国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4. 实践法:通过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
2. 讲解:讲解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现状和挑战。
3. 分析:分析我国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为实现共同富裕做贡献。
5. 总结: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青少年的使命和责任。
五、作业布置1. 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为实现共同富裕做贡献,写一篇心得体会。
2. 调查身边的社会现象,分析我国走向共同富裕的成就和问题,制作一份PPT。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评估学生的心得体会和PPT制作质量,了解学生的思考和实践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企业或农村,让他们亲身感受共同富裕的实践成果和挑战。
9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走向共同富裕》
《走向共同富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充分认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了解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和意义。
2.能力目标: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增强对财富的认识,正确地使用财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心改革,树立改革精神,追求共同发展,自觉为实现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共享的发展理念。
教学难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所作的报告中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的鲜明特征之一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具体说来,就是要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想一想:对走向共同富裕,你有哪些认识?教师总结:走向共同富裕,需要党的统一领导、政策的正确引导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改革进行时。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1.进入新时期需要适应新变化。
活动一:经济发展新变化。
活动:阅读教材内容“运用你的经验”材料,进行角色扮演,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谈谈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新变化。
九年级(3)班的同学在课堂上交流各自的暑假生活。
同学一:我与父母乘坐高铁外出旅游,快捷舒适,感受到服务业越来越发达,出行越来越方便。
同学二:我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看到好几家高污染企业停产整改。
同学三:我帮家人在市场照看服装摊,生意比往年冷清,而别人家新开的服装网店却生意火爆。
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发表意见。
师生共同总结: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
2. 让学生了解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方针政策和途径。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二、教学重点:1. 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
2. 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方针政策和途径。
三、教学难点:1. 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和手段。
2. 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共同富裕的含义、意义和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方针政策。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和手段。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内容:1. 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1.1 讲解共同富裕的概念1.2 阐述共同富裕的意义2. 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方针政策2.1 讲解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方针2.2 分析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政策3. 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和手段3.1 讲解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3.2 分析共同富裕的实现手段4. 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4.1 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财富观4.2 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5. 激发学生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5.1 讲解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5.2 引导学生树立奋斗的目标和信念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共同富裕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共同富裕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概念,并阐述其重要性和意义。
3. 分析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方针政策:让学生了解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方针和具体政策。
4. 讨论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和手段:分组讨论,每组分析一种实现方式和手段,并分享给全班。
5.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
6. 总结和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展望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
2. 引导学生理解共同富裕与平均主义的区别,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4.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建设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2. 共同富裕与平均主义的区别3. 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成就与问题4. 青少年如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共同富裕的含义、意义以及与平均主义的区别。
2. 难点:理解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成就和问题,以及青少年如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成就和问题。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共同富裕的意义和青少年如何参与实现共同富裕。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共同富裕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3. 分析共同富裕与平均主义的区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案例展示:介绍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成就和问题,让学生了解实际情况。
5. 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青少年如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如何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做出贡献。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贫困地区、企业等,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实,感受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2. 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为实现共同富裕所做的努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 开展共同富裕知识竞赛,测试学生对共同富裕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目标。
2.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现状,认识到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民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2. 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现状3. 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措施4. 青少年如何为共同富裕作贡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共同富裕的含义、意义及实现途径。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应对贫富差距,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共同富裕的意义和现状。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实例,让学生分析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共同富裕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共同富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图片:我国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现象。
1.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共同富裕?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2. 讲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2.1 讲解共同富裕的概念。
2.2 阐述共同富裕的意义: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繁荣。
3. 分析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现状3.1 展示数据:我国城乡、区域、收入等方面的差距。
3.2 分析原因:政策、制度、市场等多方面因素。
4. 讲解实现共同富裕的措施4.1 政策层面: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优化税收体系。
4.2 社会层面: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5. 青少年如何为共同富裕作贡献5.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2 关注社会民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5.3 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我国发展贡献力量。
苏教版九年级政治第10课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政治第10课走共同富裕道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共同富裕道路的内涵和基本要求;2.理解共同富裕道路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3.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级政治第10课走共同富裕道路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对共同富裕道路有一个初步了解。
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共同富裕道路吗?你认为共同富裕道路对于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意义是什么?第二步:概念解析(15分钟)师生共同讨论共同富裕道路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并解析相关概念。
概念解析: - 共同富裕道路:指通过不断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
- 内涵要点: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普惠政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等。
- 基本要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社会公平正义。
第三步:案例学习(30分钟)选择一个具体的案例进行学习和探讨,让学生理解共同富裕道路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
案例:某村庄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步骤: 1. 学生阅读并分析该案例,了解该合作社诞生的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带来的影响。
2. 学生讨论并总结该案例中涉及到的共同富裕道路的要素和实践经验。
3. 学生结合案例讨论共同富裕道路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四步:小组合作(2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具体领域(例如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探讨该领域如何实现共同富裕道路,提出具体的举措和方案。
步骤: 1. 学生自主分组,确定研究领域。
2. 学生小组讨论、研究并撰写小组报告,介绍该领域实现共同富裕道路的方式和建议。
3. 学生小组展示报告,其他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并进行讨论交流。
第五步: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共同富裕道路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的教案设计
十、教学过程设计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三步走”战略目标制定的根本依据是什么?2、“三步走”战略的最终目标是什么?3.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其最终目的是什么呢?这一制度与第二框要学习的内容有何关系?教师小结:三步走战略目标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
那么,什么是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呢?第一框题和第二框题之间有何内在联系?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了解这些内容.。
多媒体展示一块蛋糕,教师讲解上节课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经济。
今天这节课讲如何分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学生思考回答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什通过分析提问,让学生初步了解上节课与本节课之间的联系,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新课推进第二框、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板书)(一)、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板书)(多媒体展示: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师: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的国民经济显著增强,社会财富的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在蛋糕做大以后,要将做大的蛋糕分得更加公平合理,这还需要我们贯彻落实好我国现行的基本分配制度。
1、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板书)先请同学们了解课本活动1的内容: 【活动探究】:说说自己家的主要收入来源?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我们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靠付出不同形式的劳动获得的。
这正充分体现出了,在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
A .按劳分配为主体——什么是按劳分配?教师:除了按劳分配的收入外,我国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还有那些形式呢?(多媒体展示其它的分配方式),多样化的家庭收入反映了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B .多种分配并存 师: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呢?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媒体展示)和县善厚中学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件制作;翁基树2013年1月26日星期六分配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国情之间的关系决定适应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方式并存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决定适应师:接下我们来看王大伯一家获取家庭收入的不同途径(多媒体展示):认识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
武汉初级中学李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
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2、能力目标: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体会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的道理,培养学生自我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自觉做到
“四个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基本分配制度,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及过程。
2、难点:认同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自觉做到“四个尊重”。
三、学情分析:
学生不能理解我国为什么存在贫富差距、地区差距,为什么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不太清楚分配时可以按哪些要素参与,如何发挥自身才能,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四、研究问题:
如何通过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教学策略:
1、教学思路:首先,短片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开展探究、分析学习活动,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及过程。
最后,让学生在模拟创富论坛中体会创造财富的源泉,交流思想、碰撞智慧,挖掘潜能。
2、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3、课前准备及教学用具:(1)课前布置“创富论坛”活动;(2)收集有关事例、影音资料等;(3)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流程:。
(九年级政治教案)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说课设计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说课设计九年级政治教案教材分析:㈠课程标准依据[1]感受身边得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改革开发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2].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㈡教学具体内容:⑴主要阐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⑵党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
⑶了解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及意义;理解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本课包括“主题词” 、“探究园” 、“国情导读”、“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五个板块。
“主题词”揭示了本课主要内容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小康社会、共同富裕。
“探究园” 个案探讨讲述海尔从一个亏损的小厂发展成为世界百强企业的变迁史,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探讨海尔这样的企业成功的原因。
“国情导读”共安排了三个子栏目。
第一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目;“让一切财富充分涌流”第三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实践与评价”设置了一个调查与分析的活动让学生对照全面小康的“1项具体指标”,调查自己所在区的情况,找一找还有哪些差距。
“阅读与感悟”提供两个材料:一个是“苏州实践:小康概念的萌生”;另一个材料是“‘共同富裕’造就大华西”。
二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全面小康社会的表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三步走”战略。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四个尊重”方针;共富与先富的关系;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知道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2. 让学生了解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现状,认识到解决贫富差距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民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
2. 了解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现状,认识到解决贫富差距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民生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扶贫工作的视频,引出本课的主题——走向共同富裕。
2. 新课导入:讲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让学生明白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现状,让学生认识到解决贫富差距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民生的情感态度。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共同富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为实现共同富裕做出贡献。
六、教学内容1. 解析共同富裕的内涵:深入探讨共同富裕的概念,明确它不仅仅是财富的分配问题,更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目标。
2. 共同富裕的现状与挑战:分析我国当前共同富裕的现状,包括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3. 政策与措施:介绍我国政府为了推动共同富裕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如扶贫开发、税收调整、教育公平等。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共同富裕的问题。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表、数据等,直观展示共同富裕的现状和政策效果。
3. 开展角色扮演或模拟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责任和作用。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共5篇)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共5篇)第一篇: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设计[课标依据]: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动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能力目标:结合我国生产力水平、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形,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从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两个方面,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
情感价值观目标: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认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2、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难点:1、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2、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3、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也将充分涌流。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现在享受国家财政补贴的免除杂费和学费了,你知道国家是从哪个地区开始实行这一政策的吗?东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呢?”——学生回答“西部地区。
”教师:其实这些年国家为了进行西部大开发是竭尽所能斥巨资而为之。
比如:投资262亿元建青藏铁路,计划投资403亿建重庆轻轨,以及打算重拳出击,在川、滇西部的横断地区打造世界级的大型水电站群落。
等等……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这些西部的经济增长率每年高于8.5%。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建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是什么呢?——发展西部经济,使东、西部人民共同富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一课题。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概念,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1.2 教学内容:介绍共同富裕的含义,阐述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第二章:什么是共同富裕2.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认识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介绍共同富裕的定义,分析共同富裕的优点。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第三章:我国共同富裕的现状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共同富裕的现状,认识到我国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3.2 教学内容:分析我国共同富裕的现状,介绍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数据展示法。
第四章:青少年如何为实现共同富裕做贡献4.1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青少年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作用,学会如何为实现共同富裕做贡献。
4.2 教学内容:讨论青少年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素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
4.3 教学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第五章: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共同富裕的意义,增强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念。
5.2 教学内容:分析典型案例,展示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
5.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第六章:共同富裕的政策与措施6.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政府为实现共同富裕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认识到政策的重要性。
6.2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政府关于共同富裕的政策和措施,分析政策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的作用。
6.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第七章:共同富裕与可持续发展7.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共同富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7.2 教学内容:分析共同富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介绍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
7.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第八章:区域协调发展8.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区域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意义,认识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
制 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那么,什么是共同富裕?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这 是我们这节课要了解的问题。
【讲授新课】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内容和最终目的是什么呢 ? 师点拨: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其最终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 灭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教学难点
共同富裕与同步富裕;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教学方法 比较探究式、体验与感悟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及通用环境
1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结构 【课前准备】
请教师课前部署学生了解自己家里多样化的收入来源,思考与之相关的分配 问题,为创设教学情景做铺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认同“确立劳动、资 本 、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
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说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 2. 理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3.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 源泉充分涌流。
(二)能力目标 1. 结合我国生产力水平、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形,体 会 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 2. 从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这两方面, 体 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政治第10课走共同富裕道路教学设计——共享经济繁荣成果一、设计思路:本课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著九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第10课《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与认知水平,采用了交流、阅读、讨论、合作、互动等方式组织教学。
在开展情景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归纳推理的能力、辨证分析的能力以及通过活动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注重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行为实际和生活实际,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真正发挥教书育人的功效。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通过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所采取的重大举措,知道“手拉手”工程、“希望工程”在帮扶贫困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理解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放在首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
⑵知道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核心,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理解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扶贫开发,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和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⑴运用“学思同步”的教学思想,巧妙地设置疑问、启迪学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的新鲜感、新奇感,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的王国里遨游。
⑵教给学生“眼到、手到、口到、心到”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养成“一分为二”辨证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党的富民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三、教学重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放在首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五、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所见所闻:1.根据上节课的安排要求,由每组指定代表汇报“调查与分析”的情况。
2.对“调查与分析”的情况展开讨论。
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具体感受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努力确保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3.由老师进行点评总结,让学生达成共识,为新授课作好铺垫。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知识点,建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对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行这一分配制度,有利于激发人们开拓进取、自主创业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励人们通过多种合法渠道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为了坚持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努力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请看大屏幕。
(播放课件)。
共享经济繁荣成果(课件)一、关注民生民生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0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007年的会议加重了改善民生分量,提出“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并强调要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等,表明我国在改善民生方面更关注低收入群体和困难家庭。
党的十七大在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这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
对各类民生问题,要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扎实加以解决。
2.交流体会,走进讨论会场——关注民生⑴阅读完本章节课文后思考并与同桌交流下列问题:胡锦涛说:“群众利益无小事”。
说说自己如何理解的?。
(提示:从关注民生方面谈。
)⑵问(一)列举党和国家关注民生的措施有哪些?(如:“手拉手”活动、“希望工程”、取消农业税、农村合作医疗、再就业工程等等。
)问(二)关注民生,共享经济繁荣成果,体现了教材中哪些观点?(1)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3)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4)扶贫济困、关爱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每个青年应有的道德风尚;(5)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的要求;(6)是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7)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要求.问(三)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措施是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问(四)说说参加“手拉手”等献爱心活动的认识和感受。
(提示:通过活动,认识到开展献爱心活动的重要性,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等。
)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播放课件)2007年12月5日温家宝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由哪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核心是什么?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核心是社会保险保险,保险费来源于政府财政资助、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及其他方面捐赠等多种渠道。
3、社会救济包括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灾民救济等。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社会救济到2006年底前,我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60、210和160元以上。
社会保险2007年13号台风“韦帕”袭击浙江、福建两省后,中央下拨8100万元,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
广西壮族自治区漂亮的敬老院——社会福利社会优抚抗美援朝英雄湖南籍老人刘振海的优抚证2006年,我国伤残人员年均补助由2001年的1839.6元提高到4658.8元;退伍军人优抚金由929元提高到1948.0 元。
(播放课件):小雨从小就失去父母,与爷爷靠低保金相依为命。
上学时学校减免了他很多费用。
去年爷爷患上重病,做了手术。
他万万没有想到,去年爷爷花了10元钱参加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竟给他报销了5700元的医药费。
今年小雨毕业后,参加了工作。
这是他拿到的第一个月工资的工资条。
思考:小雨和爷爷的生活得到了哪些社会保障呢?学生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 问(四)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有何重要意义?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使贫困人口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能够使人们在遭遇失业、重大疾病时得到基本的经济保障。
因此,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是确保人民共亨经济繁荣成果的重要措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和谐的大局。
三、心系西部发展2005年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地区GDP 、财政收入情况地区 比重东部 东北 中部 西部占全国GDP 的比重(%)55.5 8.7 18.8 17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50.2 8.1 15.2 16.612551851101020 20120 60 300 800 住 房 公 积 应 扣 款 项 失 业 保 险 医 疗 保 险工 伤 保 险注:应扣款项包括个人所得税、四险一金个人承担部分。
实 发 合 计 养 老 保 险午 餐 补 贴岗位 津 贴基 本 工 资注:东部:9个省市;东北:3个省;中部:12个省区;西部:10个省市。
西部地区开发范围西部地区开发优势和劣势 优势 劣势 地域辽阔 生态环境恶劣 资源丰富 基础设施薄弱 人口密度小农业生产条件差国家政策支持 科学技术水平低地理位置 ……人民素质相对较低 …… 问(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什么意义?以全国人均GDP 总值为100衡量 153.4 104 68 60.6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重大举措。
问(二)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关键是什么?关键是要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经济,脱贫致富问(三)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何重要意义?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帮助贫困地区振兴经济,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有利于实现整个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顺利实现。
课堂检测:1、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社会保险。
2、解决民生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措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实现共同富裕)4、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这一规定( D )①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②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体现③是党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体现④有利于各地区同时建成和谐社会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为了( A )A.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B.消除两极分化C.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D.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参与现代化建设3.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下列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C )①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②贯彻落实同步实现共同富裕原则③保障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④切实加强扶贫开发工作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A)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A.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B.在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C.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加快西部地区重大的基本设施建设和生态工程建设6.切实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努力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其重大意义在于( A )①它是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②有利于加快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④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板书:第10课走共同富裕道路——共享经济繁荣成果一、关注民生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三、心系西部发展八、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情景的创设、问题的设置不仅要考虑科学性、典型性,更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结构和实际需要,这样才能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到实处。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以及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更加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更好的有助于对知识点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