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重要知识点整理讲解详解
2024年版劳动协议法基本要点解析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2024年版劳动协议法基本要点解析本合同目录一览1. 第一条劳动关系的定义与范围1.1. 定义1.2. 范围2. 第二条劳动合同的签订与解除2.1. 签订2.1.1. 条件2.1.2. 程序2.2. 解除2.2.1. 条件2.2.2. 程序3. 第三条试用期3.1. 试用期的长度3.2. 试用期的工资3.3. 试用期的解除4. 第四条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4.1. 工作时间4.2. 休息休假5. 第五条劳动报酬5.1. 工资构成5.2. 工资支付时间5.3. 奖金与罚款6. 第六条社会保险与福利待遇6.1. 社会保险6.2. 福利待遇7. 第七条劳动保护与职业健康7.1. 劳动保护7.2. 职业健康8. 第八条培训与发展8.1. 培训8.2. 发展9. 第九条保密与知识产权9.1. 保密义务9.2. 知识产权10. 第十条争议解决10.1. 协商解决10.2. 调解解决10.3. 仲裁解决10.4. 诉讼解决11. 第十一条劳动合同的变更11.1. 变更条件11.2. 变更程序12. 第十二条劳动合同的延续12.1. 延续条件12.2. 延续程序13. 第十三条劳动合同的终止13.1. 终止条件13.2. 终止程序14. 第十四条违约责任与赔偿14.1. 违约行为14.2. 赔偿标准14.3. 赔偿程序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劳动关系的定义与范围1.1 定义本合同所述劳动关系是指甲方(用人单位)与乙方(劳动者)之间,依据劳动法律法规和本合同的规定,乙方在甲方指导下,为甲方提供劳动,甲方支付乙方劳动报酬,双方建立起的权利义务关系。
1.2 范围本合同所称劳动关系范围包括:(1)乙方在甲方提供的岗位上,按照甲方的要求,提供相应的劳动;(2)甲方按照本合同约定,向乙方支付劳动报酬,提供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3)双方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第二条劳动合同的签订与解除2.1 签订2.1.1 条件本合同的签订条件如下:(1)乙方年满18周岁,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乙方符合甲方招聘职位所需的资格条件;(3)乙方自愿从事甲方提供的职位,同意遵守甲方规章制度;(4)双方经协商一致,达成劳动合同。
2024年《劳动合同法》详解(二篇)

《劳动合同法》详解(二)《劳动合同法》详解(二)一、劳动合同期限的规定在《劳动合同法》中,对于劳动合同的期限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的期限不同,劳动合同可以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劳动关系在一定的期限内约定,到期后自动终止的劳动合同。
根据法律规定,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10年。
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企业往往会与员工签订1年或3年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后,双方可以继续续签,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劳动关系在合同期限内不设明确的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这类合同在双方协商一致下签订,一般适用于高级管理人员或长期从事特定工作的员工。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解除,需要一方提前通知对方30天,否则需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二、劳动合同终止的方式1. 合同期满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约定的期限届满时,自动终止。
双方可以选择续签劳动合同或解除合同。
在续签劳动合同时,要遵守劳动法规定的程序,并保证劳动条件的合理性。
2. 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双方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的解除条件,随时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提前30天通知对方,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如果一方违反合同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可能需要向对方支付违约金。
3. 经济性裁员企业经营状况不好或者进行结构调整时,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可以进行经济性裁员。
企业经济性裁员需向工会或代表员工的组织提前30天报告,并履行相应的程序和责任。
4. 自行离职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内,员工可以主动提出离职申请,但应提前30天通知企业,并履行相应的义务。
三、劳动合同的续签与变更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到期后,如果员工继续从事本单位工作,需要与企业进行续签。
续签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循合同自愿原则,双方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同时,《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变更劳动合同的条件。
劳动合同法知识点总结

劳动合同法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 合同签订一、用人单位: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劳动派遣单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二、签订限期: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三、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情形:(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续订劳动合同的。
以下除外:1.因劳动者的原因,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2.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四、视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情形: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五、试用期的规定:1.一个月:合同期限3个月----1年2.二个月:合同期限1年----3年3.六个月:合同期限3年以上或无固定期限合同六、试用期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1.劳动者原因(即劳动合同法第39条的规定欺诈、不符合条件、违章、失职、拒不改正、刑事);2.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七、服务期和违约金:提供专项培训费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八、竞业限制与违约金:限于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的,支付违约金;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
九、竞业限制人员范围: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2年;十、劳动合同无效:(一)欺诈、胁迫、乘人之危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权利,排除劳动者权利;(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包括:)十二、劳动合同解除(一)协商一致可解除;随时可解除;(二)劳动者解除合同:提前30天或试用期内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不需要理由即可解除劳动合同;以下情况不需提前通知:1.用人单位未按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2.用人单位未及时支付报酬;3.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会保险;4.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5.用人单位欺诈、胁迫、乘人之危致劳动合同无效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7.强迫劳动、危及人身安全的不需要告知;(三)用人单位解除合同:下列情形可随时解除(即第39条)1.试用期间证明不符合条件;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劳动合同法》条文全解析

《劳动合同法》条文全解析解读一:立法宗旨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解读】本条是关于劳动合同法立法宗旨的规定。
立法宗旨也称立法目的。
本条规定的立法宗旨有三层意思:一、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依据。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开始对计划经济下的固定工制度进行改革。
1986年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决定在国营企业中新招收的职工中实行劳动合同制,开始打破劳动用工制度上的"铁饭碗".1994年通过的劳动法将劳动合同制度作为法定的用工制度,规定适用不同所有制的用人单位,劳动者也从新招用的职工扩大到所有的劳动者,不分固定工和临时工,不分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人。
劳动法对劳动合同作了专章规定,是我国现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据。
劳动法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正式建立。
劳动法实施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劳动法确立的劳动合同制度,对于破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分配用工的劳动用工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的劳动用工制度,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劳动用工情况多样化,劳动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一些新型的劳动关系,如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工、家庭用工、个人用工等等。
同时,在实行劳动合同制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短期化、滥用试用期、用人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将正常的劳动用工变为劳务派遣等等,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也给整个社会的稳定带来隐患。
劳动合同法重要知识点

劳动合同法重要知识点一、劳动合同的订立1.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约定关于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假等方面的书面协议。
2.劳动合同应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地点、劳动保护和劳动安全等相关条款。
3.劳动合同可以通过书面、口头、电子邮件等形式订立,但必须确认双方真实意愿。
二、劳动合同的期限与终止1.劳动合同的期限一般分为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两种。
固定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可续订一次,累计不得超过10年。
2.劳动合同可以解雇的情况包括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经济性裁员、用人单位经营不善等情况。
3.劳动合同可以终止的情况包括劳动者提前通知、双方协商一致、劳动合同期满等情况。
三、劳动报酬和工作时间1.劳动报酬应由用人单位按照法定最低工资标准或双方协商的劳动报酬支付给劳动者。
2.劳动报酬应按月支付,并保证支付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标准,加班工资应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支付。
四、劳动保护和劳动安全1.用人单位应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并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劳动保护制度。
2.用人单位应做好劳动安全教育和培训,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3.劳动者有权利拒绝危险、有害的劳动,以及要求用人单位采取措施保护劳动安全。
五、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1.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但变更需要以书面形式进行,并保持证据存档。
2.劳动合同变更的情况包括工作岗位、工资待遇等方面的调整。
3.用人单位或劳动者不履行劳动合同义务的,对方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劳动争议的解决1.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
2.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并按照仲裁结果履行义务。
3.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权。
劳动合同法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涵盖了劳动合同的订立、期限与终止、劳动报酬和工作时间、劳动保护和劳动安全、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劳动争议的解决等方面的内容。
《劳动合同法》重要知识点整理讲解解析

《劳动合同法》重要知识点整理讲解解析一、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1.劳动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但口头协议也具有合同效力。
2.劳动合同应包括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劳动合同的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假、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等内容。
3.劳动合同还可以约定试用期、经济补偿、违约责任等事项。
二、劳动合同的签订和生效:1.劳动合同应当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签订,并保留一份给劳动者。
2.劳动合同在签订后立即生效,试用期不应超过六个月。
3.劳动合同一经签订,双方应严格履行合同义务,不能随意解除或变更合同。
三、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1.劳动合同解除的情况包括劳动者辞职、用人单位解雇、达成协议解除等。
2.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况包括合同到期、用人单位经营情况变更、劳动者退休等。
3.一方违约应当依法承担违约责任,如支付经济补偿等。
四、劳动合同的权益保障:1.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劳动报酬、劳动保护、休息休假等权益。
2.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享有权利,如参加职工代表大会、提出劳动保护要求等。
3.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纪律,保障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总结起来,《劳动合同法》是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平衡劳动关系、促进就业稳定而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律。
劳动合同的签订和生效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双方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应当依法进行,并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强调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平等关系。
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纪律,保障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通过对这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讲解,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适应《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增强我们的劳动保障意识和知识水平。
人大会考必过的知识点总结

人大会考必过的知识点总结人大(人力资源管理师)是由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主办,是中国最具权威、最具影响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资格认证考试。
人大考试内容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考试难度较大。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对各种知识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以下是人大会考必过的知识点总结。
一、《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1. 《劳动法》重要知识点:(1)用人单位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在境内设立,依法成立,依法开展活动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经济组织;(2)劳动者是用人单位聘用的在其单位工作的劳动者;(3)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关于建立、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的协议;(4)禁止性条款:不得与国家法律、法规和依法颁布的规章规定的禁止性条款约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约定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其他条款;(5)解除劳动合同的主要方式: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应当有正当理由,除法律规定的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外,应当协商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6)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应当补偿的方式:辞退劳动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经济补偿;(7)劳动者辞职提出书面申请,并办理离职手续;2. 《劳动合同法》重要知识点:(1)基本知识: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关于建立、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的协议;(2)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应当有正当理由;(3)劳动合同订立应当采取书面形式;(4)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的规定;(5)对违反工伤保险法律法规的制裁规定;(6)法律规定含糊不清的劳务人员、派遣劳动者等职工的权利保障规定,3.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相关案例分析和解析。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1. 人力资源规划与战略:企业规划是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人力资源规划首先是企业战略规划的组成部分,其次是整个企业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最后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组织与工作设计:组织设计是第一步,重塑是第二步。
2023解读《劳动合同法》(全文)

解读《劳动合同法》(全文)引言《劳动合同法》是的一部重要劳动法律法规,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
该法旨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本文将全面解读《劳动合同法》,从法律条文的角度解析其重要内容和作用。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平等协商权利,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完善劳动者的就业制度、工作条件和报酬制度,第二条本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终止、存续期间届满、罚款、解释以及劳动争议处理等问题。
第一章总则部分对《劳动合同法》的基本目的以及适用范围进行了规范。
旨在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权益,同时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三条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的协议第四条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第五条劳动合同订立应当自愿…第二章规范了劳动合同的订立过程,包括劳动合同的形式、自愿性原则和内容等。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劳动合同的合法有效和双方合同权益。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劳动者提供工作条件和劳动保护第十五条劳动者享有与职业资格相适应的工资、工作休息、休假等权益…第三章规定了劳动合同履行阶段的相关规定,包括用人单位提供工作条件和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责任,以及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益。
第四章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第二十六条劳动合同期满,两方当事人继续劳动关系,可以以书面形式订立新的劳动合同第二十七条劳动者在下列情况下,有权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第二十八条用人单位在下列情况下,有权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第四章规定了劳动合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情况下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双方在合理范围内的合法权益。
第五章劳动争议的解决第四十五条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应当主持公道,尊重当事人意愿,依法及时处理第四十六条对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作出的调解书,当事人应当履行第四十七条对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应当履行…第五章规范了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明确了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职责和当事人的履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