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再分配:概念问题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辨析
(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内涵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的分配。
经过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叫“原始收入”,经过再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叫“派生收入”或“最终收入”。
(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各企业中分别进行的。
⒈国有经济初次分配:国有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三部分:(1)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成为国家集中的纯收入,由国家统筹安排,在全社会范围内使用;(2)以企业基金形式留归企业支配,用于企业发展生产、集体福利、职工奖励等方面;(3)以工资形式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配给企业职工,由职工个人支配和使用。
⒉集体经济初次分配:⑴城镇集体经济初次分配:城镇集体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四部分:①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财政,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②以合作基金形式上缴集资单位,形成统一支配的集体收入;③以企业基金形式留给企业;④以工资形式分配给职工,形成职工个人收入。
⑵农村集体经济的初次分配:农村集体经济由于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要以承包农户为单位进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承包农户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发解为四部分:①以农业税形式上缴国家,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②以公积金、公益金形式留给集体,用于扩大再生产和集体福利;③管理费形式提留给乡村政权组织;④以个人收入形式留归农户。
⑶个体经济的初次分配:个体经济单位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两部分:①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②税后利润全部形成个体劳动者的个人收入。
⑷私营经济的初次分配:私营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三部分:①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②以工资形式分配给企业职工;③以企业主收入形式归企业主支配。
⑸“三资企业”的初次分配:“三资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四部分:除按注册投资比例分一部分给外方投资者外,其余部分的分配与一般企业相似,分别以税金、企业基金、工资形式,形成国家收入、企业收入和劳动者个人收入。
问题:如何区分和识别初次分配和再分配?-(1)课件
课题: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问题:如何区分和识别初次分配和再分配?-(1)
考情分析
问题:如何区分和识别初次分配和再分配?-(1)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 教学目标 • 1、什么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 2、如何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问题:如何区分和识别初次分配和再分配?-(1)
问题:如何区分和识别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②分配的主体不同和内容不同:初次分配主要由企业 通过市场机制分配企业利润,再次分配主要由政府通 过调控机制分配财政收入。 说明:教材上提到“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最低工资标 准、企业职工工资”都属于初次分配;书上提到的 “最低生活保障(金)”属于再分配。 思考:从国民收入分配的角度,说明工人、农民工的 工资与教师、医生的工资有何区别?
(1)什么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②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
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措
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一种再次分配过
程。
•非物质生产部门:包括:服务行业、城市公用事业、 金融保险事业、科研、文化、教育、卫生、广播、体
育、国家政府机关、军队、宗教团体等。
收入分配问题与改善方法
收入分配问题与改善方法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尤为突出。
一方面是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另一方面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因此,如何改善收入分配,实现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已成为社会各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收入分配不均的主要表现1.贫富差距拉大贫富差距是衡量收入不均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数据显示,部分地区的富裕家庭收入占比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而一些地区的低收入家庭收入占比却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这种巨大的差距导致了社会阶层分化加剧,从而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2.劳动报酬与资本收益不均在当前的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和资本收益的不均衡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高科技产业和金融业的从业者收入高,而其他行业的劳动者收入相对较低;另一方面,资本收益的不均也表现在一些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利润丰厚,而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收入较低。
3.农村和城市收入差距在我国,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城乡差别带来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的不平等性,导致了农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这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感。
二、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分析1.制度性原因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虽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在收入分配中依然存在一些制度性原因。
比如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利润过高,而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却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此外,政府在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方面的不完善,也是造成收入分配不均的重要原因之一。
2.规则性原因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些规则性因素也对收入分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比如行业之间的差异化竞争,高技能、高职位的从业者相对于其他劳动者拥有更高的谈判能力和话语权,从而导致了其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的不均衡。
3.结构性原因我国收入不均还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原因。
比如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收入问题,而城市化进程中机会不平等和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也是导致收入不均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济学-收入再分配
五.收入再分配•第一次分配: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依照生产要素对总产出的边际贡献程度分配收入。
•第二次分配(再分配):通过政府和公共程序进行。
收入再分配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1.经济运行的目的•效率•公平•稳定2.收入再分配理论(1)支付意愿差异理论•富人对公共产品支付意愿较高,穷人支付意愿较低。
例如,对清洁环境、产权和交易规则得到尊重和维护的制度环境•正确的征税方法,是应当依据支付意愿差别,对富人和穷人实施不同税率。
•政府采用不同税率征税,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一次分配过程产生的收入差距,具有某种收入再分配效果。
(2)边际效用递减理论•假设:富人新增一个单位收入能够带来的边际效用较小,穷人新增一个单位收入能够带来的边际效效用较大。
•如果人们效用可以相互比较,那么在边际意义上把富人一个单位收入转移给穷人,穷人增加的效用便会大于富人减少的效用,因而收入再分配的结果,会使社会总效用或总福利增加。
•这一理论具有很强的直观说服力,我们在情理上可能很容易接受这一结论。
缺陷在于,它需要假定人们效用可以相互比较和加总,而这一假设是不现实的。
(3)相对位次差别补偿理论•企业内部劳动者先天和后天条件不同,劳动边际生产率存在很大差别。
他们居于不同职位,获得不同收入;然而,观察发现,他们的收入差别与他们边际生产率差别通常不完全可比,即收入差别比例显著小于边际生产率差别比例。
•经济学家用“相对位次差别补偿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能力较强的劳动者从他们所处的较高相对位次中得到额外满足,居于较低位次的劳动者则因为相互比较受到负面效用,不同方向的效用差别,需要通过适当缩小收入差距来给以部分补偿。
(4)“无知帐篷”理论•无知帐蓬:所有人都不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天赋和能力——聪明或愚笨,强壮或衰弱,敏捷或迟钝,无人能事先判断那一种收入分配规则对自己特别有利。
•这时人们存在厌恶风险倾向,必然选择平均主义分配规则。
因为不平等分配虽使强者得到好处,但弱者得到坏处。
为什么要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为什么要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政治经济学研究课题陈力颖——41104685郭嫣然——41011016王楚茜——41104612杨兰——411046132012/5/19目录一、什么是国民收入?................................. - 2 -二、什么是国民收入分配?............................. - 2 -三、什么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 2 -四、什么是国民收入再分配?........................... - 3 -五、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 - 3 -①国家预算:...................................... - 3 -②银行信贷:...................................... - 3 -③劳务费用:...................................... - 4 -④价格变动:...................................... - 4 -六、为什么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 5 -七、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改进............................. - 6 -1、我国收入分配的主要原则......................... - 6 -2、国民收入再分配机制的调整....................... - 8 -3、目前我国在国民财富分配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 - 8 -①居民收入差距出现两极分化..................... - 8 -②权力化市场把控中国财富流动................... - 9 -③政府依靠财政增收持续扩权.................... - 11 -- 1 -一、什么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关于初次分配及再分配
关于初次分配及再分配初次分配指国民总收入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
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这些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这种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
主要包括居民提供生产要素所得报酬收入,政府通过征税形成的初次分配收入,企业在扣除其固定资产消耗和其他运营成本及税收后的净营业盈余形成的初次分配收入。
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生产要素价格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政府通过税收杠杆和法律法规进行调节和规范,一般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
再分配是国民收入继初次分配之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是指国家的各级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主要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
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通过下列途径来进行:(1)国家预算。
国家预算是国家制定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它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它把各个部门上缴的税金通过预算支出形式,用于经济建设、文教卫生、国防建设、福利设施、行政管理等各方面。
(2)银行信贷。
银行信贷在不改变资金所有权的条件下,把社会闲置的资金和货币集中起来,然后向单位、企业或个人发放贷款。
这就改变了资金使用的主体、使用的方向、使用的时间,从而对国民收入进行了再分配;(3)劳务费用。
在社会主义分工体系中,有一部分劳动者用自己提供的劳务获得收入。
(4)价格变动。
价格变动不能增加或减少国民收入总量,但会改变国民收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阶层居民之间的分配。
价格的调整和市场价格的变化,影响着交换双方的实际收入,引起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例如,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降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就会增加农民收入;消费品销售价格提高,就会使居民的实际收入减少;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就会引起国民收入在各工业部门之间的转移等等。
由此,国民收入在国家、部门、企业、职工、农民之间实现了再分配。
最后,我们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来区分二者:一,初次分配存在于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如:农、工、建、交、商等。
罗森《财政学》(第8版)(课后习题 收入再分配:概念问题)【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 收入再分配:概念问题一、概念题1.贫困线(poverty line)答:贫困线是指可维持最低限度生活的收入水平,是衡量贫困程度的标准。
收入水平低于贫困线的家庭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
各国的贫困线的标准不相同,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贫困线的标准也不相同。
贫困线常常以家庭的人均收入水平来确定。
世界银行以平均消费水平为基础,以营养、平均寿命、婴儿死亡率以及入学率等社会福利指标作为补充,来确定衡量标准。
世界银行为衡量绝对贫困规定了两条贫困线,即人均年收入275美元(按1985年购买力平价不变价格计算)为标准的赤贫贫困线以及以人均年收入370美元为标准的穷人贫困线。
世界银行在分析世界各国绝对贫困状况时还经常采用人均日收入l美元的全球同一贫困线。
2.实物收入(in-kind income)答:实物收入是“货币收入”的对称,指以实物形式所获得的收入。
如劳动者获得的实物报酬、自给性产品、来自政府和有关机构的实物转移等。
3.实物转移(in-kind transfers)答:实物转移是指一个机构单位或个人实物形式向另一个机构单位或个人提供货物、服务或资产而同时不从后者获得任何货物、服务或资产作为回报的一种交易。
实物转移又分为实物资本转移和实物经常转移。
前者指一个机构单位或个人无偿地向另一个机构单位提供和支付用于资本形成的实物。
资本转移之外的其他以实物方式实现的所有转移称为实物经常转移。
其又分为实物社会转移和其他普通实物转移。
实物社会转移是指政府单位(包括社会保障基金)及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对个别住户以实物形式提供货物和服务。
实物社会转移记录在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中。
除实物社会转移外的各种经常转移,均记录在收入二次分配账户中。
4.耐用品(durable goods)答:耐用品是指能够持续使用三年及三年以上的货物。
耐用品既包括生产资料(如机器设备等)又包括消费资料(如汽车、冰箱、电视机、家具等)。
5.功利主义(utilitarian)答:功利主义又称“边沁主义”,是指一种把追求幸福、快乐、效用、利益作为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伦理哲学,由18世纪末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边沁提出。
易错点03 收入与分配 (原卷版)
易错点03 收入与分配易错题【01】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再分配就是政府转移支付.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重要举措。
[矫正]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者实物转移的一种分配过程。
主要是政府对财政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再分配.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的内容,不属于再分配易错题【02】财政2.财政收入越多越好,适度的财政赤字目的是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需要提高企业税率,增加财政收入。
[矫正]政收入并非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财政收入的多少必须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适度的财政赤字,目的是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下行的情况下,需要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加大财政支出。
易错题【03】税收3.税收具有固定性,税率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营改增”可以优化国家税种结构,拓宽财政收入来源;同时增值税起征点提高,有利于缩小个人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矫正]税收具有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国家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通过修改税法调整税率。
“营改增”不是增加新的税种,而是已有税种之间的替换,并没有拓宽财政收入的来源;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有利于缩小个人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01(2021·北京·高考真题)“职业培训券,1000万张在路上!”职业培训券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的电子凭证。
劳动者可以通过电子社保卡应用程序领取该券,在指定期限内到相关培训机构使用。
推行职业培训券()①着力于多种形式的收入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①可推动技能型劳动者的培养,促进更高质量就业①可扩大培训行业市场准入,实现便民与惠企的统一①可精准对接培训资源和培训需求,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信息化水平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D【详解】①:推行职业培训券,其目的是便民与惠民,助推就业,并不是收入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①排除。
收入再分配的经济学的第一章读后感
收入再分配的经济学的第一章读后感在阅读了《收入再分配的经济学》的第一章后,我深受启发,对于收入再分配这一重要的经济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这一章开篇就清晰地阐述了收入再分配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它让我认识到,收入再分配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将财富从一部分人手中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其背后蕴含着复杂的经济原理和社会影响。
书中指出,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个体的天赋、机遇、努力程度等因素的差异,必然会导致收入的不平等。
这种不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和创新,但如果差距过大,就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困、社会不稳定、教育机会不均等。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收入再分配并非是要完全消除收入差距,而是要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以实现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作者通过丰富的数据和实例,生动地展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收入分配状况。
让我惊讶的是,一些发达国家虽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收入差距依然较大;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均问题。
这使我明白,收入分配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避免。
同时,这一章还探讨了导致收入不平等的多种因素。
除了前面提到的个人因素外,制度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不完善的税收制度可能导致富人能够更容易地避税,从而加剧了收入差距;而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如歧视、垄断等,也可能使得一部分劳动者无法获得与其贡献相匹配的收入。
这让我认识到,要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不仅需要关注个体层面的因素,更需要从制度层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在谈到收入再分配的手段时,书中介绍了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常见的政策工具。
税收作为一种重要的调节手段,可以通过对高收入者征收更高的税率,来实现收入的再分配。
然而,税收政策的制定需要谨慎权衡,既要保证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用于再分配,又要避免对经济活动产生过大的抑制作用。
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则可以直接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有效分配。
第五章 收入分配核算
15
三、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流程和相关总量指标
(二)收入初次分配 主要将生产成果在参与生产的要素之间进行
分配 雇员——雇员报酬; 资本——财产收入; 政府——生产税; 经营者——营业盈余 上述收入都属于原始收入,经济总体称国民
第五章 收入分配核算
第一节 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 第三节 收入再分配核算
1
第一节 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理论
2
一、收入分配和收入分配核算
(一)什么是收入? 收入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不同使用者可
能取其不同的含义。 劳动者从就业单位取得的报酬 企业可以把当期获取的营业收入、销售收入 ……
(四)收入分配阶段的划分 两个阶段四个层次
1.收入初次分配 收入形成 收入初次分配
2.收入再分配 收入二次分配(货币收入再分配) 实物收入再分配
9
(五)不同分配阶段收入的性质
初次分配
直接分配
再分配
间接分配
交换性 收入
转移性收入
生产性收入 非生产性收入
有偿性收入 无偿性收入
10
一、收入分配和收入分配核算
收入。
16
三、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流程和相关总量指标
(三)收入再分配 主要将各种经常性转移在各机构单位或部
门之间进行分配。 主要经常性转移收支形式有:
缴纳所得税(收入税); 社会缴款 社会福利
收入再分配的结果:
收入二次分配——可支配收入 收入实物再分配——调整后可支配收入
17
第二节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
其职能类似于公司的非法人企业。准公司 与其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公司与 其股东的关系。
公共经济学中文题目和解析教学教材
公共经济学中文题目和解析第四章公共物品课后习题10特尔玛和路易斯是邻居。
在冬季,如果要用扫雪机打扫特尔玛门前的雪,就不可能不打扫路易斯门前的雪。
特尔玛在扫雪这项服务的边际收益是12—Z , Z是街道被打扫的次数;路易斯的边际收益是8—2Z。
扫雪的边际成本是16美元。
画出这两条边际收益曲线、总边际收益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找出扫雪服务的效率供给水平。
答:边际收益曲线、总边际收益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如图所示。
根据公共物品的效率条件:MB1+MB2=MC,即12—Z+8—2Z=16,可解得效率供给水平Z=4/3。
【图就不画了】 ^_^//第六章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9假定牛奶的需求曲线由下式给定:Q=100-10P,其中,P是每加仑牛奶的价格,Q是每年的需求量,供给曲线是在价格为2时的水平线。
a.假定市场是竞争的,每加仑牛奶的价格是多少?卖出多少加仑牛奶?b.在某些政治家的纵容下,奶牛场能形成和维持卡特尔(这种卡特尔在美国的东北部就存在)。
卡特尔的价格是多少?被购买的牛奶有多少加仑?[提示:边际收入曲线(MR)由下式给定:MR=10-Q/5。
此外,供给曲线表明的是每一产量水平的边际成本。
]c.该卡特尔产生的租金是多少?d.假定为了维持卡特尔,牛奶场给予有关政治家一次总额性竞选捐款。
他们愿意付出的最大捐款额是多少?该卡特尔造成的无谓损失是多少?e.假定牛奶场不给予政治家一次总额捐款,而是雇佣说客和律师在国会证明他们有理。
这会改变你对这种寻租行为造成的无谓损失的估计吗?答:a.市场需求曲线为:Q=100-10P,而市场供给曲线为:P=2。
市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市场均衡价格为:P=2,市场均衡产量为:Q=80。
b.卡特尔将根据MR=MC原则来决定产量,从而使利润最大。
MR=10-Q/5,MC=2,所以被购买的牛奶为Q=40,卡特尔的价格为:P=10-0.1Q=6。
c.卡特尔产生的租金=(6-2)*40=160。
税收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03
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 效应
个人所得税的定义与特点
个人所得税的定义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 得征收的一种直接税。
VS
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象是个人所得,包括 工资、奖金、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等,税 率和税收减免政策根据个人所得情况有所 差异。
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分析
。
B强对弱势群体的税收优惠和扶持力度, 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优化税率结构
优化税率结构,实行差别化税率,对不同 行业、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企业实行不 同的税率,以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05
财产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财产税的定义与特点
财产税定义
财产税是对个人或法人拥有的不动产和动产进行征税的 税收。
加强财产税监管
03
加强对财产税的监管力度,防止逃税、漏税等行为的发生,确
保税收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06
税收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案 例分析
美国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案例
总结词
美国个人所得税具有显著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能够有 效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详细描述
美国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首先,个人所得税对高收入者征收较高的税 率,使其对国家财政的贡献更大;其次,个人所得税 允许纳税人根据家庭人口、赡养负担等因素进行个性 化扣除,有利于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此外,美 国还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如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 为低收入者提供基本保障,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
税收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原理
税收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是指税收政策对个体或群体的经济状况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通常是为了改善 社会不平等和收入差距。
第六章 收入再分配
• 社会保障与代际分配
—现收现付制 初创时期 用本期的缴款支付本期的支出 —部分基金制 如果一段时期内各代人缴款大于退休后得到的养老金,
结余的积累将形成养老保险基金
—完全基金制 基金达到一定规模 用本代人自己的养老缴款支付退 休后的养老金,而后代人的缴款作为基金积累起来作为后 代人的养老金
向谁课税,以什么为课税对象,以及税率结构如何设计。 (二)公共支出项目 主要是要弄清某些项目花了多少钱,受益人是谁,项目所 产生的利益在社会各个不同的群体以及个人家庭之间如何
分布。
• 二、通过公共生产进行的收入再分配
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收入的分配。
生产资料的归属决定了收入的初次分配。改变生
的收入边际效用弹性之间的关系。
三、私人产品的公共提供
• 私人产品的部分提供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取决于
政府补贴的是什么产品
• 无论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如何,对私人产品的价
格补贴从公平目标说都不理想
四、混合产品的公共提供
• 具有外部效益的产品兼有私人产品和公共 产品的性质。一部分成本由产品的直接消 费者支付使用费来补偿,另一部分成本通 过税收的方式来补偿 • 为实现收入再分配的目标(缩小高低收入 者之间的差距),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收费标准定的低于内部边际效益; 该产品至少能为社会公众平等享用;
第二节 公共提供中的收入再分配
• 公共提供是政府通过税收的方式筹集资金,
并用以免费或部分免费地为社会公众提供
产品或服务。
• 这一过程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可以从政
府税收以及支出两个方面分析
• 一、税收与再分配 • 税收的主要目的是为政府部门筹集资金,但 如何征收却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 政府通过税收政策使得社会成员税后收入的 差距缩小 • 课税对象——所得、商品、财产 • 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
收入分配与再分配课件
收入分配的类型
01
02
03
04
按劳分配
根据劳动者的劳动贡献进行分 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
则。
按资分配
根据投资者的资本投入进行分 配,是资本主义的基本分配原
则。
按需分配
根据社会成员的需求进行分配 ,是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基
本原则。
其他分配方式
如按贡献、按能力等。
05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历程与展望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历程
改革开放初期
在农村率先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赋 予农民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20世纪90年代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 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进入21世纪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更加注重公平和效率的平衡,加强政府对收 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展望
完善初次分配机制
通过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 重,促进劳动者报酬增长,同时加强 对企业工资收入的宏观指导。
发挥再分配调节作用
加大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完 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城乡、地区和 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优化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比例,降 低间接税比重会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生 活保障和福利。
专项补贴
针对特定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贫困家庭等 提供专项补贴。
就业援助
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援助,包括职业培训、就业指 导等,促进其再就业。
公共产品再分配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政府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每个 公民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
收入再分配:概念问题(英文版精品)Income Redistribution Conceptual Issues
• Concentrated among certain groups, such as female headed households, children, and minorities.
14
Interpretation Problem #1
• “Income” consists only of cash receipts.
– Excludes in-kind transfers like health insurance, food stamps, and housing.
• Would reduce poverty rate by more than 20%.
Chapter 7 – Income Redistribution: Conceptual Issues
Public Economics
1
Introduction
• Will provide framework for thinking about the normative and positive aspects of government income redistribution policy.
• Inherently arbitrary, but still a useful benchmark.
– Trends over time – Differences across groups
8
Distribution of Income: Poverty
收入分配与再分配
4.超级明星现象
产生超级明星市场的特点
市场上每位顾客都想享受最优生产者提供的 物品
最优生产者能够以低成本向每位顾客提供相 同的物品
第二节 再分配
一、收入再分配理论
(1)支付意愿差异理论
富人对公共产品支付意愿较高,穷人支付意愿较低。 例如,对清洁环境、产权和交易规则得到尊重和维护 的制度环境 正确的征税方法,是应当依据支付意愿差别,对富人 和穷人实施不同税率。
熟练劳动(skilled labor):受教育程度高,能够完 成复杂工作的劳动者
不熟练劳动(unskilled labor):受教育程度低,不 能完成复杂工作的劳动者
人力资本与工资
支付高工资,因为能 够获得高边际产值
企业 (劳动需求者) 高教育工人 (劳动供给者)
索取高工资,因为要补 偿受教育的费用
劳动的供给曲线
当工资较低时,替代效 应 > 收入效应,随着工 资率提高,劳动供给量 增加; 当工资继续提高时,替 代效应 = 收入效应,工 资提高不会增加对劳动 的供给; 如果工资继续提高,替 代效应 < 收入效应,工 资提高将减少对劳动的 供给
w S
L
2.资本的供给
资本是企业用向居民户借来的钱买的,企业所 能获得的资本量取决于居民户储蓄的数量。
工资、租 金与利息
收入
货币 流向
物品与劳 务流向
微观经济运行图
一.要素需求
1.要素需求的特点
要素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最 终取决于顾客对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需求
第六章 收入再分配
4. 社会保障与收入再分配
4.1 人际再分配
4.1.1 收入差距的原因 (1)天然禀赋 (2)偏好(选择) (3)运气(每个人面临的不确定性)
4.1.2 对症下药
• (1) 社会救济 • ——针对禀赋的措施
制度特征: ——缴纳与收益绝对不对称 再分配强度: ——很大
1.3 社会保障 ——直接从一些人取得收入分给了另一
些人。
2. 公共提供中的收入再分配
2.1 税收
——通过税收改变收入分配格局
例: 收入 税(1) 税(2) 税(3)
甲 5000 500 500 5Leabharlann 0乙 1000 200 100
60
累退 比例 累进
2. 2 提供公共品
问题1:谁享受公共品?
问题2:大家的受益是否一样?
结论:综合收入和支出过程,对收入再 分配的影响比较有限。
2. 3 提供准公共品
(1)外部效益部分政府出钱,内部效益 部分个人出钱 ——不具有再分配性质
(2)政府出的部分大于外部边际效益, 个人所出的部分小于内部边际效益 ——具有再分配性质
——在低价提供准公共品时,一定要考 虑消费者主要是谁。
2. 4 提供私人品
实物救济通常会有较高的管理成本储藏运输分配u2u1其他物品实物救济会遏止欺诈行为使资源落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上
第六章
收入再分配 (参阅第12章)
1. 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方式
1.1 公共提供 为什么公共提供是收入再分配的手段? ——通过缴纳和受益的不对称,让弱
势群体得到的多一些。
1.2 公共生产
——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化、创造的利润 归全民所有,解决贫富不均问题。
初级基础辅导: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含义和方式
国民收⼊再分配,是继初次分配之后,国民收⼊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社会主义国民收⼊之所以必须进⾏再次分配,有下列原因:
①满⾜⾮物质⽣产部门的需要
②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按⽐例协调发展
③设⽴社会保障基⾦
④建⽴社会后备基⾦
社会主义国民收⼊再分配的途径有四条主要的途径:
①国家财政收⽀
②银⾏信贷
③劳务费⽤的⽀付
④价格体系。
例题7:下列各项中,属于国民收⼊再分配途径的是()。
(2004年多选真题)
A.价格体系
B.国家财政收⽀
C.⼯业企业向职⼯发放奖⾦
D.银⾏信贷
E.服务⾏业的企业⽀付职⼯⼯资
答案:ABDE
解析:本题考察考⽣对于国民收⼊分配和再分配⽅式和途径的区别能⼒。
⼯业企业发放奖⾦并不属于劳务费⽤⽀付范畴,是初次分配的形式之⼀,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
其他各项均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物转移与现金转移产生效用水平相同
•假设史密斯有不同的偏好, 虽然收入与琼斯相同,但在
补贴前,他的最大效用点是 E4,补贴后,其最大效用点 是E5,由于史密斯愿意消费 超过60磅的奶酪,因而,要 求他至少消费60磅的限制对 他没有不利影响。
•实物转移与现金转移的评价 需要通过经验分析获得,例 如,穷人获得1美元的公共住 房补贴,只相当于收到90美 分的现金补贴(Crew,1996) •虽然实物补贴需要大量的管 理成本,但为什么涉及食品、
第7章 收入再分配:概念问题
能否给穷人提供像样的生活条件,是文明社会的 真正考验。
Johnson)
-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经济学者与决策者
经济学家:主要研究社会问题的效率方面,但 福利经济学理论表明,在比较各种资源配置状 况时,还必须考虑效率以外的其他标准。
决策者:关心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收入是按年度衡量的
界定观察单位存在问题
第二节 收入再分配的理论依据
简单的功利主义:社会的福利取决于该社会成员的福利。
W=F(U1,U2,…,Un)
假定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任何一个人的效用U1增加,W就会增加。 任何变化,只要使某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坏,都会增 加社会福利。
社会稳定
非个人主义观点
费尔(Fair,1971)指出,最富的人的收入和最穷的人的收入之比最高不能超 过4:1。因此,许多人认为收入公平分配是首要原则。
托宾(Tobin,1970)的商品平均主义认为只有特殊商品才因公平分配。但对 “特殊”商品的范围争议较多,例如,初等教育、医疗保健服务。
但是,传统的福利经济学认为利用商品进行再分配的政策来自可以被视为一种 纠正外部性的办法。
假定2:虽然任何既定物品地边际效用可能随着消费的增加而减少, 但整个收入的边际效用是否如此尚不清楚。
假定3:社会的总收入是固定的。总收入的大小并不随着政府的再 分割而变化。
极大极小准则
极大极小准则:社会福利仅取决于效用最低的那个人的效用,其目 标是使那个具有最小效用的人的效用最大化。
W=Minimum(U1,U2,…,Un)
总之,系统考虑分配问题的经济学家,能使决 策者既关注效率问题,也关心分配问题。
第一节 收入的分配
•1999年,最富有的 20%人口的收入,占 总收入的49%,而最 穷的20%人口的收入, 占总收入的比例还不 到4%。
•最穷的40%人口的 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如今比几十年前要低。
第一节 收入的分配
可加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是个人效用之和。政府目标是W值最大化
W=U1+U2+…+Un
可加社会福利函数的几个假设条件: •人们具有相同的效用函数,只取决于各自的收入。 •这些效用函数都表现出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随着个人收入增加,他们 的境况会变好,但变好的速度是递减的。 •可获得的收入总量是固定的。
其他考虑
支持收入再分配的观点认为;
•个人收入是一种共同财产,只有社会认为恰当,就可以进行再 分配,没有注意初次分配的决定过程或再分配的程序是否公平。 •收入的公平分配是由分配的过程决定的。
反对的观点认为‘ •如果产生收入的过程是公平的,政府就没有必要干预收入再分 配,其中,诺泽克(Nozik,1974)指出,“社会”应该如何再 分配其收入这个问题没有意义。 •另一种观点认为,再社会存在足够的流动性的情况下,收入分 配不再有特殊的伦理意义。
帕累托效率收入再分配
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如果能无成本地进行收入转移,效率就能提高。
从形式上讲,政府进行收入转移是一个外部性问题,如案例所示,保罗的行为
(他的消费)以市场之外的某种形式影响彼得的福利。收入分配也可能是一 种共用品,因为每个人的效用都会受不公平程度的影响。
其他支持收入再分配的理由:
“保险”
其含义是收入分配应该是完全公平的,除非偏离公平分配能增加境 况差的那个人的福利。
罗尔斯(Rawls,1971)的初始状态,指在初始状态下,人们接受 极大极小社会福利函数,因为这个函数保证不会有灾难性的后果。 人们都担心自己会处于收入分配的最底层,因而希望尽可能提高最 低层人的收入。
对罗尔斯的批评主要在于两点: (1)初始状态下的决策是否具有伦理上的优越性; (2)极大极小准则有某种特别的含义。
最优收入分配模型:几个假设条件
假定1: 人们是否具有相同的效用函数,根本无法确定。 •但人们从同量收入中获得相同的效用是一个合理的假定。诺奖 得主森(Sen,1999)指出,“如果不与其自身的思想和情感进行 某种比较,就很难弄清人们如何能理解其他人塞思想和情感。 这种比较也许不很准确,但…非常准确的人际比较不一定系统 地利用人际比较。” •政府在设计再分配政策时,应当把所有人地效用函数看作好像 是相同地,而不管他们是否真的相同。
支出归宿
支出归宿:支出政策对实际收入分配的影响。也就是说,政府既 通过税收政策影响收入分配,也通过支出政策影响收入分配。
相对价格效应
任何价格连锁变动的政府计划,都会影响商品消费者和投入品供 给者的收入。经济学家通常假定,一项既定政策只有益于接受者, 其他价格变动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很小。
共用品
任何价格连锁变动的政府计划,都会影响商品消费者和投入品供 给者的收入。经济学家通常假定,一项既定政策只有益于接受者, 其他价格变动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很小。
最优收入分配模型
OO’表示社会可获得的收入总量。
MU保罗,MU披特表示边际收入效用。
假定保罗的禀赋收入为Oa,彼得的 为O’a,并且将ab数量的美元从彼得 转给保罗,那么两人的效用之和发 生什么变化?
•边际效用曲线之下的面积表示收入 变化引起的效用变化。把ab美元分 配给保罗,使其效用增加abfe的面 积。从彼得那里拿走的ab美元,使 其效用减少abdc的面积。因此,两 人的效用之和增加了cefd的面积。 •同理,只要收入是不公平的,边际 效用就不会相等,两人的效用之和 就能通过把收入分配给比较穷的人 而增加。只有在I*点,两人的收入、 边际效用才相等,社会福利才能达 到最大化。因此,应当追求完全的 收入公平。
贫困线:足以维持 最低生活水平所需 的一个固定的实际 收入水平。
女性为户主且没有 丈夫的家庭有30.4 %低于贫困线。
第一节 收入的分配
•收入差距为什么很大? •经济学家认为主要是教育的经 济收益提高
对分配数据的解释
普查统计的收入不仅包括家庭的现金收入
现金和实物转让(以商品和服务的形式而非现金 的形式支付给个人)
住房、医疗保健等计划通常 是实物转移呢?
•商品平均主义 •减少福利欺诈 •政治需要
实物转移评价
•琼斯初始预算线是AB,接 受60磅的实物转移后的预算 线是AFD,达到的最高无差
异曲线是U。
•现假定补贴不是实物而是现 金,新预算线比原来的AB线 都高出120个单位(60×2美 元/磅),HD线。 •在HD预算下,E3点的效用 最大。
E3与F点的比较; (1)现金转移比实物转移 时,琼斯消费的奶酪少,消 费的其他物品多。 (2)对琼斯来讲,120美元 的奶酪比不上120美元的现 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