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的说课稿

《找次品》的说课稿
《找次品》的说课稿

《找次品》的说课稿

一、说内容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二、说教材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迅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等都运用了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优化意识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基础上再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仔细阅读教材后发现教材的编排结构比较重视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例1安排了从5个物品中找次品仅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不需要进行规律的总结让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例2安排了9个待测物品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让学生经历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教材这样安排考虑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但是对于刚经历找次品的学生来说为什么要找次品5个次品是否难度过大找次品平均分成三份是学生在观察9个待测物品的测量过程中

比较得出的为什么平均分成三份是最优方案教材没有涉及学生的疑惑是否会更多呢

基于上述考虑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3.通过观察多个待测物品时让学生体会到最优化策论的成因

三、说教法

在教材中非常突出的一点是教材比较重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和探究确实经过小组讨论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补充迅速达到多种策略的有效补充但是同时存在的问题是该教材内容偏难如果仅通过交流势必优秀生言之灼灼而后进生听之糟糟因此我在执教时选用了学生安静思考人人动手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再视情况交流在反馈中逐步得到提高

四、说设计

(一)课前游戏课前游戏主要是让学生明白至少需要多少次的含义为新课教学扫清学生认知上的障碍出现不必要的过多的纠缠(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美国挑战者号失事作为引入让学生了解事故的原因是由一个不合格的零件造成的让学生从血的教训中懂得了次品的危害领悟到严格检验的必要性同时把人文教育渗透在教学中)(三)、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安排了3个层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五年级下册《找次品》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五年级下册《找次品》说课稿首先安排了从3个正品中找出一个次品来就是从3瓶菠萝片中找出一瓶少了3片的(这样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喜闻乐见也为下面探究如何找次品作好铺垫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增加课

前准备题三瓶中找次品利于学生进入研究状态也考虑照顾到中下层

次学生)

紧接着我刻意安排了4这个环节(设计意图:多了4这一环节它的作用就是为后面研究5和9中找次品打基础看似渺小其实起奠基作用让学生感悟从4个中找就要比3个中找多了1次为接下去体现划归的数学思想做准备也为最佳策略的成因探索埋下伏笔)

最后安排5个中找次品仅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不需要进行规律的总结让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四)、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寻找最优方法

首先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称出从9个中找出次品的方法以及发现最佳方法教师引领学生如果是3的倍数的数为什么要分成3份以及为什么而且要平均分成3份对最佳策略的成因作出推理和解

释接着用12去验证发现的规律的正确性最后运用规律解决27、81、243个中去找次品让学生感悟这里其实有规律可寻

(五)、留与悬念课余激发探索兴趣

这里主要探索非3倍数的最佳策略并且完善找次品的规律即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尽量平均分成3份保证有两份数量相同并且只和第三组差1个所用的次数是最少的这是否是最优的方法

(六)、学习反思:

对全课进行输理回顾找次品的方法和最佳策略

五、说体会

教完以后体会最深的就是这个难度的教材教到什么度是合适的对于最佳策略的成因还有没有更好的、更有说服力的相通的解释方法教师的反馈样能更有层次一些课上下来还是觉得问题多多但自己觉得还是在云里雾里很希望能得到专家和同行们的帮助和指点谢谢各位!

《找次品》评课稿

《找次品》评课稿 纵观整节课,这节课真是教师教得活泼生动,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王老师很好的注意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地暴露出来。同时王老师还特别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让其活泼主动地发展。总体来说,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数学课。特别突出以下几点优势: 一、整堂课的设计既大气又细腻 在教学的设计上,王老师通过3个,5个待测物品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接下来王老师大胆地选择了2187这个待测物品,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如果用天平来称至少要几次保证找到次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于是探究也变得顺理成章。最后通过层层探究,揭示规律,利用规律成功找到27个、81个、243个——2187个需要的次数,柳暗花明,让人不觉感叹数学的魅力! 在材料的选择上,王老师在教学探讨待测物品数量为5个、9个时怎样找次品,并罗列出各种解决方案;然后从这些方案中初步寻找感悟规律,但是王老师并不急于总结规律,而是让学生说说8个物品找次品至少需要几次?王老师不是选择10个12个,而是选择了8个,我觉得王老师8个待测物品选的非常好,在学生的意识里都是把待测物品平均分,分成2份的方法,在9个待测物品里,学生已经解决了要均分,但是学生对要分成3份还是有疑惑的,补充了8以后更加完善了要分三份这个规律,而且不管待测物品是不是3的倍数,只要尽量均分就能够了。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学学科的特色。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简单的教材还是复杂难的教材,老师在教学时候都应该渗透一定的数学思考方法。王老师从一开始就渗透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然后在学生众多的策略中提炼出一般方法和优化策略;最后,再利用归纳出的方法去解决待测物品数更多时的问题。这过程中,王老师就渗透了不完全归纳法,优化策略、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找次品》评课稿

《找次品》评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有幸听了河西小学张红艳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学《找次品》这节课,真是受益匪浅。具体说来有五大亮点: 第一、深挖教材,根据农村学生进行施教,转化难点降低教学起点。按照例题,本课例1是从5瓶药品中找到次品,而张老师却让学生先从3瓶中找出次品,这样就降低了教学起点,学生很容易的从3瓶中找到次品。在后面的5瓶、9瓶中找次品就容易多了。这种因材施教提高了不同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培养学生优化意识,用数学逻辑增加学生递进关系,知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上课时层层推进渗入优化思想。本课张老师让学生从3瓶中找出次品这比较简单,然后加深到从5瓶、9瓶中找次品,并且在9瓶中找次品的过程中渗入优化思想,让学生寻找优化策略,接下来让他们再用12瓶进行验证,加深了学生的体验。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第三、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让学生从动手中得到结果,自己动手得到结论。当学生通过例2发现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后,张老师提出“每个数都能平均分吗”的问题,让学生从10瓶中找出次品,学生通过进一步的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从中又发现“尽量平均分”的优化策略,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

过渡。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第四、科学引导实现三维目标,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使用比较好。课堂上,张老师总是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发现学生遇到困难就及时引导,“还可以怎样分?”“还有不同的分法吗?”“不平衡说明什么?”…等等提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哪种分法称的次数最少?”使学生逐渐树立运用优化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思想。整堂课,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组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成功实现了新课标后教师角色的转换。 第五、板书设计合理,有条理,学生一看一目了然,起到总结性的作用。 当然,人无完人,课亦无完课,张老师可能是紧张的缘故,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口误,语速也略快,这节课要求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而大部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却比较少。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的比较成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2011年4月15日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找次品》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找次品》说课 稿 说教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因而新课标教材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学情 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几节课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

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往学习等式的性质等知识时,学生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另外,本节课中涉及到的“可能”、“一定”等知识点学生在此之前都已学过。 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 有效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方法 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本节课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活动完成后再让学生分组汇报结果。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转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 找次品(2)教案与反思

第2课时找次品(2)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内容 完成教科书P113~114“练习二十七”中第2~6题及“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找次品的基本方法,了解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的解题策略。 2.运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观察、分析、概括和推理能力。 3.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找次品的方法,运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类似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找次品的方法 1.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教科书P114“练习二十七”第5题问题。 师:猜一猜,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质量较轻的这袋糖果,并用图来表示出找次品的过程。 学生猜测后,课件继续出示。

师:请你们把找的过程在教科书P114“练习二十七”第5题中写出来。 (1)学生独立在教科书上解答。 (2)全班展示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能正确地推理,但是不一定能清晰地表达。只要思路正确,都可以,教师适当地规范学生的语言。 【设计意图】再次经历推理的过程,熟悉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2.归纳找次品的方法。 师:从上节课到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天平找次品,它的方法是怎样的?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学生完成填写前,引导学生理解图示的意思,再填。

【学情预设】找次品的方法:我们可以把这些物品分成3份,能平均分的就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就尽量使最多的一份与最少的一份相差1。 师:你在找次品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呢?[板书课题:找次品(2)] 学生同桌讨论。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发现找次品时,从2~3个物品中找次品,只需要1次,从4~9个物品中找次品,都需要2次…… 师:请同学们看教科书P114“你知道吗?”,你又可以知道什么? 【学情预设】教科书没有直接给出结论,但是根据给出的数据,学生一般能发现规律:小于或等于3n个物体中有一个次品,至少需要称n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板书)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教科P114“你知道吗?”,发现找次品问题中蕴含的规律,并通过展示、交流,自己发现规律,理解规律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规律。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有20个物品,其中有1个次品(已知次品比正品重或轻。),保证能找出次品至少需要称几次? 【学情预设】学生直接运用规律,发现只要称3次就可以了,因为9<20<27,即20<33。 师:要保证至少6次能测出次品,待测物品可能是多少个? 【学情预设】这个问题是对前面发现的规律的逆运用,对于学生而言有难度。若学生无法独立完成,就让学生小组讨论。有的可能是243个,有的可能说是729个,引导学生讨论。 师:到底是多少个呢? 【学情预设】让学生讨论、辨析,发现244个到729个都有可能,最多是729个,最少是244个。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二、通过探索,了解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114“练习二十七”第6题。 (1)学生尝试解答。 (2)反馈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随意取出两袋,天平平衡的话剩下的一袋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托盘较高的一袋(托盘较低的一袋)就是次品。

《数学广角—找次品》第1课时评课记录

《数学广角—找次品》第1课时评课记录 李小球老师负责上《找次品》第一课时,根据科组的评课意见总结如下: 1、深挖教材,根据农村学生进行施教,转化难点降低教学起点。按照例题,课本例1是从5个物体中找到次品,而刘老师却让学生从2个物体中找次品直到从5个物体中找次品,这样就降低了教学起点,学生很容易的从 2、3个物体中找到次品。为后面的9个物体中找次品与发现规律打下很好的基础。 2、善于引导学生思维的碰撞,突破难点。在教学4个乒乓球的时候有的学生认为运气好的1次就能称出,有的学生就认为2次才能称出,这时教师抓住契机让学生进行讨论“哪个才是准确答案?为什么?”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题目要求的是保证一定称出次品,要全面的思考问题。虽然运气好的时候只要1次就能称出,但是运气不好时就不能保证1次能称出了,所以至少要称2次能才保证一定能称出次品。这样的思维碰撞让学生很好的理解怎样才是保证一定能称出。 3、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方法的多样化。课堂上,刘老师总是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发现学生遇到困难就及时引导,“还可以怎样分?”“还有不同的分法吗?”不平衡说明说明什么?”等等提示学生充分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这节课刘老师多次放手让学生操作探索,注重指导学生操作,在动手操作中,主动地获取知识。整节课,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成功实现了新课标

后教师角色的转换。 4、板书设计合理,学生一看一目了然。刘老师创新的想出用横线表示天枰的方法,在学生边说边画出把哪两份放入天枰,简单明了,而且便于学生理解如果称以及数出至少称了几次。 当然,人无完人,课亦无完课,在学生的思路清晰的情况下不要因为板书而打断学生的思路,应让学生讲完并给予肯定,让学生有完整的思维,体验成功的乐趣。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的很成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找次品说课稿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找次品》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因而新课标教材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几节课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节课中会涉及到的“可能”、“一定”、可能性的大小、分数的通分等知识点学生在此之前都已学

找次品过程

找次品过程 1、有5袋盐,其中4袋每袋500克,另一袋不是500克,但不知道比500克重还是轻.你如何用天平称出来?请写出过程. 解:(1)等一次称量:先把其中4袋拿出分作2份,放在天平左右两边进行称量,如果左右相等,那么说明剩下的那一袋是次品;如果左右不等,那么说明次品就在其中一边; (2)第二次称量:把左边的两袋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边称量:如果相等,那么次品在右边一组的两袋中,如果不等,那么说明这两袋中有一袋是次品; (3)把确定有次品的2袋盐,分别与其它三袋中的任意一袋继续称量,相等的是500克,不等的就是次品,由此也可以利用天平的平衡原理得出它的质量是大于500克或是小于50克. 2、有三袋白糖,其中2袋每袋500g,另一袋不是500g,但不知道比500g重还是轻。你能用天平找出来么?清楚用文字叙述出来 一、随便称两袋,如果天秤平了,剩下的一袋就是不知道质量的那一袋。如果天秤不平衡,请做下一步; 二、第一次称的两袋称分别和剩下的一袋各称一次,称出天秤不平衡的那次的那袋就是不知质量的那一袋了。 3、有10个机械零件,其中九个质量相同,一个次品,次品的重量比其他的重。用天平称,至少几次可以找到这个次品 先把10个零件随机分成两份,每份5个,此时称第一次。再把重的五个分成三份,两份有两个,另外一份为一个,此时称两份两个的,如果等重则剩下的那个就是次品。如果不等重则要称第三次,把两个中重的称一下,重的就是次品。所以要称两次或三次。 4、9个乒乓球中有一个次品(重量比其他的轻),一个天平,用几次才能找出这个次 品! 第一种情况;天平左右各放3个,如果平衡。再把其余的3个放2个到天平的两边,如果平衡,剩下的一个就是次品。如果不平衡,轻的一边就是次品。第二种情况:天平左右各放3个,不平衡。轻的一边中必有次品。再把轻的一边的三个放2个到天平的两边,如果平衡,剩下的一个就是次品。如果不平衡,轻的一边就是次品。 5、有11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次品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才能把次品找出来? 第一次,拿10个,左边放5个,右边放5个,如果两边一样重,则没放上去称的第11个就是次品

【人教版五下数学】《数学广角——找次品》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数学广角——找次品》都看过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学广角——找次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思想。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同时教学内容的呈现不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从而在方法选择上,让学生经历从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能力:学会对“找次品”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能够解决问题并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实验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本学段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我确定:教学重点:探索找次品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学会用优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法学法 1、选择教法,突出主体 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情

《找次品》说课稿

《找次品》说课稿 一、说教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在所有待测物品中找出唯一一个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的次品,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2、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讨论和交流,尽量地显现他们的不同称法,最后通过对比,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二)说学法 1.实验法:本节课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主要采用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学习。 2.研究性学习法: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转而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感悟新知,探索体会 (三)探究新知,寻找方法 (四)合作探究,寻找最优策略 (五)优化方法,萌生猜想 (六)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两组简单的图案让学生观察找出不同的那个。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为新课的导入作好铺垫。] (二)感悟新知,探索体会 师生共同探讨3瓶钙片中找1瓶次品的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最好,在教学例1前,先以3个待测物品为起点,降低了学生思考的难度,顺利地完成初步的逻辑推理] (三)探究新知,寻找方法

数学广角 --找次品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学广角---找次品》,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找次品》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内容,是属于一节思维训练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掌握找次品的最优方法。教材的编排是先分析在3瓶钙片中找出1瓶次品的方法和次数,初步掌握找次品的基本方法,然后在分析在9个零件里找1个次品的方法和次数,这时进行优化,病延伸到找出10个、11个零件中的1个次品怎么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里特征,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技能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数学学科学习的热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2、教学难点:尝试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景法、引导讨论归纳法、指导练习法进行教学 学法:分析思考、合作探究、理解运用法进行学习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天平 学生准备:常规教学用具 六、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一下几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1、复习铺垫,引出新知,2、质疑猜想,展开验证。3、实践新知,应用提高。4、巧设练习,巩固提高。5、反思体验,总结评价。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给出几道分数加减算式进行计算,个别学生可能出现错误,让学生集体找一找,从而引入生活中的商品中出现的次品怎样去找,引出本节课找次品。 (二)质疑猜想,展开验证 在完成课件的练习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妈妈从超市买来三包奶粉,其中有一包重量不够,那么大家能不能帮妈妈找出重量不够的那包吗”这样问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刺激他们的求知欲,进行组织他们猜想,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观点。 (三)实践新知,应用提高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实践自己探究的新知,因此我出示112页做一做,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我再组织全班反馈,制定学生到讲台前面进行演示汇报。 (四)巧设练习,巩固提高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发展创新意识的阶段,为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包括基础练习、能力提高、思考题三部分。 (五)反思体验,总结评价 让学生回顾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说说自己有什么收获,以及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认识,并通过自评和互评,使学生受到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自我教育。

找次品问题方法

找次品问题方法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找次品问题》的求解方法 还是从比尔·盖茨与81个玻璃球的问题说开来吧。 (1)小比尔·盖茨的问题:这儿有81个玻璃球,其中有一个球比其他的球稍重,如果只能用天平来测量,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出来呢 (2) 如果不知道次品玻璃球与标准球的轻重,同样只用天平来测量,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玻璃球来 怎样用天平来测量次品就是要用天平称量时的“平衡”与“不平衡”来判断研究对象的情况。“平衡”判明没次品;“不平衡”判明次品就在这里。本题要求最少的称量次数,显然还要找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也就是要让天平每称量一次能判断的研究对象个数最多,最终达到称量次数最少的目的。实际操作起来就是把研究对象怎样分组,分成多少组的问题。 怎样分组有平均分(对于不能平均分的数量,让数量多的组多1个,少的组少1个),任意分两种分法。比较起来只有平均分才能让“平衡”与“不平衡”说明研究对象的情况(任意分时,天平两边数量不等,“平衡”已不可能,“不平衡”也不能判断出问题),所以选择平均分法。 分成多少组有分成2组、3组、4组、5组等多种分法。因为天平有两个托盘,每称量一次能放上两组研究对象,最多能判断出3组的情况(既能判断出天平上两组的情况,还能判断出天平外一组的情况。若平衡,次品就在盘外那组中;若不平衡,盘外那组中就无次品),所以只有分成2组或3组才能使天平每称量一次包括研究对象的全部,其他组数达不到这个要求——舍弃。再比较2组分法、3组分法的优劣:把2组分法、3组分法上次称量判断出的问题组对

一般地,用天平称量n次,能判断出研究对象的最多个数Y=3n。 上面研究的都是“最多”数量的情况,不满足“最多”条件的数量情况如何呢比如4、12情况怎样 先研究4:因为天平称量1次最多只能判断出3个,所以要再称量1次,一共2次才能有保证。[平衡2次:(2,1,1)→(1,1)。不平衡1次:(2,1,1)。] 再研究12:天平称量2次最多能判断出9个,所以也要再称1次,一共是3次才能有保证。[平衡3次:(4,4,4)→(2,1,1)→(1,1)。不平衡2次:(4,4,4)→(2,1,1)]

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心得体会

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心得体会 导读: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心得体会 我认真读了《新课程下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一书,让我受益匪浅,掌握了听课与评课的方法,学习《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心得体会。 听课、评课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因此,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途径。 一、听课前应准备什么 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进行听课与有所准备去听课,效果大不一样,那么,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2)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成情况。 (3)针对这节课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 (4)听课前要回忆自己是否教过这节课内容,有什么困惑与问题。再回忆是否听过这节课。

二、听课时应记录什么 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使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通过合理想像与弥补,在头脑中再现教学实况,心得体会《学习《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心得体会》。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一)要关注教学环节设计。即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新知的探究→新知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调控课堂,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完成每一 环节的过程和过渡的情况;听课时还要注意思考,教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课堂教学环节,大的环节内又是如何安排小的环节,怎样使课堂结构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各个步骤或环节之间怎样安排得是否有条不紊?一环紧扣一环的,什么时候教师引导,什么时候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时候学生合作交流,什么时候学生练习展示,什么时候反馈评议,什么时候质疑讨论,什么时候归纳小结,是否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充分发挥每一分钟时间的效能。 (二)要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解决问题要关注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学会新知。这要求我们青年教师必须认真细心揣摩。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找次品(二)

课题:找次品(二)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图表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2. 适度抽象,借助图表帮助分析“找次品”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下面说法对吗? 1.从3件物品中找1件物品,至少要用天平称2次才能找出来。()2.有5颗外形一样的珍珠,其中1颗是次品,并且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1次能把它找出来。()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8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至少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请学生说说“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是什么意思。 (2)学生分组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教师提出要求。 ②学生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记录在表格中。 ③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 (3)汇报结果。(板书) ①分成8份,重的一端是次品,称4次。 ②分成4份(2、2、2、2) 称3次。 ③分成3份(3、3、2) 重的一端有次品,称2次。 ④分成2份(4、4 ) 称3次。 (4)观察表格,寻找最简洁的方法。 物品分成3份,要称的次数最少。 2.活学活用。 用刚才的方法找出10个、11个零件中的1个次品,看看最少需要几次? (1)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找次品》小学数学说课稿

《找次品》小学数学说课稿 《找次品》小学数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几节课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节课中会涉及到的"可能","一定",可

能性的大小等知识点学生在此之前都已学过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 过程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本节课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活动完成后再让学生分组汇报结果; 2、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转而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五、教学过程 第一,情境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找次品问题(板书课题),这里有3个螺冒,其中有一个是次品,它比合格品稍轻,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

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说课稿

《数学广角——找次品》都看过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学广角——找次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思想。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同时教学内容的呈现不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从而在方法选择上,让学生经历从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能力:学会对“找次品”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能够解决问题并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实验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

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本学段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我确定: 教学重点:探索找次品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学会用优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法学法 1、选择教法,突出主体 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情状况,结合数学知识的生成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观察发现法,诱导探究法。 2、指导学法,自主探索 本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模式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通过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全过程,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要让学生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本节课我从实际出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内容:

找次品听课评课稿

找次品听课评课稿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人人动手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活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等方面收到较好的成效。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本节课,张老师用“美国挑战者号失事”作为引入,通过课件这样一段动态的影像资料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给眼睛和心灵极大震撼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事故的原因是由一个不合格的零件造成的,不但让学生从血的教训中,懂得了次品的危害,而且了领悟到严格检验的必要性,同时把人文教育渗透在教学情景中。 二、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生自主探索 根据学生生活经验,教学中选取了学生熟知的身边的实例活动,密切了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并延伸到课堂外,让学生继续探寻知识,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1、新课开始,张老师首先安排了从3个正品中找出一个次品来,就是从3瓶口香糖中找出一瓶少了3片的,这样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喜闻乐见,也为下面探究如何找次品作好铺垫,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增加课前准备题从三瓶中找次品,利于学生进入研究状态,也考虑照顾到中下层次学生。 2、紧接着张老师刻意安排了从4瓶中找次品这个环节,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为后面研究5和9瓶中找次品打基础,看似渺小,其实起奠基作用,让学生感悟从4瓶中找就要比从3瓶中找多了1次。为接下去体现划归的数学思想做准备。

五年级数学下册《找次品》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下册《找次品》说课稿 一、说内容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二、说教材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迅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等都运用了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优化意识。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基础上,再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仔细阅读教材后,发现教材的编排结构比较重视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例1安排了从5个物品中找次品,仅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不需要进行规律的总结,让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例2安排了9个待测物品,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让学生经历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教材这样安排,考虑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但是对于刚经历找次品的学生来说,为什么要找次品?5个次品是否难度过大?找次品平均分成三份是学生在观察9 个待测物品的测量过程中,比较得出的,“为什么平均分成三份是最优方案”教材没有涉及,学生的疑惑是否会更多呢? 基于上述考虑,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 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通过观察多个待测物品时,让学生体会到最优化策论的成因。 三、说教法

数学广角《找次品》评课稿.doc

数学广角《找次品》评课稿 《找次品》是五年级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广角的内容,是一块特别难以理解的学习内容。邱珠弟老师第二次试教比第一次有非常大的进步,具体说来有五大亮点: 第一、深挖教材,根据农村学生进行施教,转化难点降低教学起点。按照例题,本课例1是从5瓶药品中找到次品,而邱老师却让学生先从3瓶中找出次品,这样就降低了教学起点,学生很容易的从3瓶中找到次品。在后面的5瓶、9瓶中找次品就容易多了。这种因材施教提高了不同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培养学生优化意识,用数学逻辑增加学生递进关系,知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上课时层层推进渗入优化思想。本课邱老师让学生从3瓶中找出次品这比较简单,然后加深到从5瓶、9瓶中找次品,并且在9瓶中找次品的过程中渗入优化思想,让学生寻找优化策略,接下来让他们再用瓶进行验证,加深了学生的体验。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第三、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让学生从动手中得到结果,自己动手得到结论。当学生通过例2发现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后,邱老师提出“每个数都能平均分吗”的问题,让学生从10瓶中找出次品,学生通过进一步的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从中又发现“尽量平均分”的优化策略,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过渡。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第四、科学引导实现三维目标,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使用比较好。课堂上,邱老师总是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发现学生遇到困难就及时引导,“还可以怎样分?”“还有不同的分法吗?”“不平衡说明什么?”… 等等提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哪种分法称的次数最少?”使学生逐渐树立运用优化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思想。整堂课,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组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成功实现了新课标后教师角色的转换。 第五、板书设计合理,有条理,学生一看一目了然,起到总结性的作用。 最后还有一点想法,本课的学习不是为了让每个孩子学会找次品,由于本节课规律的难度,肯定会有部分孩子学习后对高一层次的规律不能正确运用。我认为本节课要让孩子在操作、思考、讨论中学会找次品的一般方法,体会方法的优化,使每个孩子的动手能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一定的进步,因此教师不能把方法和规律灌输给孩子,不一定把自己预设到的每一个规律都交给学生,而是要看孩子的学习情况做一定的引导,一定要是孩子主动地思考、操作。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找次品说课

五年级下册《找次品》说课稿 太平小学:张佳喜 一、教材分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在所有待测物品中找出唯一一个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的次品,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尝试把这种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按照例题,本课例1是从5瓶钙片中找到次品,而我认为应先从3个中找出次品,这样降低了教学起点,孩子很容易从3个中找到次品。然后加深到5个、9个中找次品,并且渗透优化思想,让孩子们寻找优化策略,就容易多了,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让孩子的推理能力慢慢地达到一定的高度,思维也不至于感到困难,不会产生挫败感,增加成功的体验,使本课更容易进行。 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些内容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节课中涉及到的“可能”、“一定”、等知识点学生在此之前都已学过。但是对于刚经历找次品的学生来说,什么是次品,什么是质量次品,为什么要找次品?还很困惑,“为什么平均分成三份是最优方案”教材没有涉及,学生的疑惑会更大,这都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对于我班学生来说,本节课最重要的学具天平,由于我们在上学期的方程教学中使用过,并且学生亲手操作过,因此,本节课无需多解释。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解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说课稿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 品》说课稿 《找次品》说课稿兴国县长冈乡塘石小学李桂珍一、潜心钻研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 2019 课标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这是属于综合实践的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根据内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知识技能: 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并学习用直观、简洁的方式表示解决问题的推理过程。 过程方法: 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情感态度: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 1 / 5

寻找用天平找次品的最优化方案。 难点: 知识的拓展及用最优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根据目标说方法本课在教法上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讲授法,引导学生探究新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在学法指导上,我让学生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式突破难点。 三、精心设计说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为四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优化推理。 三、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四、课堂小结,内化知识。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 1986 年美国航天飞机升空 76 秒后爆炸,飞机上 7 名宇航员全部罹难,事故的原因竟是在飞机上有一个零部件是次品。 同学们,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所以我们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尽可能的生产合格品,如果有次品要想办法找出来,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找一找次品。 通过这种方式引入新课,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同时也让学生受到了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