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对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意义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 的劳资关系理论研 究的基础上 ,对马克 思的劳资关系理论进行梳理 。在进 一步总结这一理论 的 内涵及特征的 同时对 中国劳资关 系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探 索马克思的劳资关 系理论 的当代 意义 。
[ 关键词 ] 马克思;劳资关 系;当代意义
[ 中图分类号 ] F 9 . 1 0 1 9 [ 文献标识码 ] A [ 基金项 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 ( 8 S 0 7 0 B H3 ) [ 作者简介 ] 迟诚 ( 9 8 ,女,硕士研 究生,研 究方向为马克 思主义哲学 与当代社会。 1 8 一) 劳资关 系是劳动 力使用者 和劳动 力之 间的一种权 利义 是他们无 偿 占有 的 , 也就是剩余 价值 , 而这样 的过程被称 之
务关系 , 为当今社会关 系 中最 主要 的一个 组成部分 , 作 它的 和谐与否直 接影 响着 经济 的健 康发展 和社会 的稳定 。在 经 济全球化 的大背 景下 , 国在对 产业结构 进行调整 的 同时 , 中 劳资关 系却 呈现 出一种失衡状 态 。这 时就需要 一种理论 做
为指导 , 对这种 劳资关系进行调整 。马克思 的劳 资关 系理论 就正是这样 一种理论 , 它虽然具 有一定 时代局限性 , 但对 劳 资关系本质 的深 刻揭示仍然对 当代劳 资关 系有 重要 的借 鉴 意义 。
行增 值 , 这时劳 动力 已成 为商品 , 资本 家便 想通 过买来 的劳
之时, 当时欧 洲资本 主义 国家都相 继进人工业 化阶段 , 劳动 和资本 已成为主要生产要素 , 劳资矛盾 日 凸显 。马克思 的 益 劳资关 系理论 以为彻底改变工人 阶级 的被剥 削状 态为 目的 ,
对 欧洲 资本主义国家早期劳资关 系进行研究 , 进而为工人运
论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时代意义
论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时代意义摘要:马克思对劳资关系理论的阐述虽然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但是其中马克思对劳资关系一般性理论的阐述对于当前构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进程中,不仅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推动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时代化。
关键词:马克思劳资关系劳动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对劳资关系和经济基础之间关系的研究和思考。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系统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形式下劳动与资本之间关系的实质。
这些都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得到充分体现。
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资本论》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下的劳资关系的理论。
一、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从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总体形成过程来看,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
马克思曾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两部著作中,揭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关系,并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极对立的社会。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来换取一点点维持生计的工资。
雇佣工人在劳动环境和劳动产品中被异化了,劳动力成为“最受摧残的商品”①。
资本家为了榨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任意的增加工人的劳动时间、劳动强度,甚至不惜损害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资方和劳方对各自利益的不同诉求使他们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敌对阵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第二,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阶级利益关系。
马克思认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体系运转的轴心,私有资本对剩余价值的掠夺,即是对劳动的剥削过程。
因此,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阶级利益关系。
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由于是自然经济社会,基本上没有资本生存的环境,因而不存在劳资关系;在资本主义以后的社会,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的一样:“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
论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资关系的相向运动
克 思 的劳 资 关 系 理 论 体 现 在 马 克 思 的 劳 动 力 商 品 理论 、 劳动 价 值 论 、 余 价 值 理 论 和 资 本 主 义 积 累 剩 的一般 规 律 理论 中。 马克 思发 现 了劳动 力 商 品 . 为
破解 “ 嘉 图之谜 ” 到 了钥匙 。对 资本 流通 公式 的 李 找
马克 思 首 次 系统 地 提 出 了 劳动 从 属 于 资 本 的
理 论 , 资 本 主义 劳 。 理 论 研 究 对 象 的 时 代 特 征 决 定 了理 论 的时 代 性 , 般来 说 , 论 研究 的对 象是 变 化 的 , 一 理 时代 的变 迁 会 使 研 究对 象 发生 变 化 . 克思 主 义 理论 也 不 能 马
点 , 基 于对 新 变 化 、 实 践 的 基 本 认 识 和 基 本 判 是 新
系理 论 在 《 本论 》 资 中得 到 了最 充 分 的 体 现 ,资 本 《
论 》 质 上 就是 劳 资关 系理 论 , 的 问世 标 志 着 马 实 它
克 思 的劳 资关 系理论 已经 走 向成熟 。
会发展 。
l 3
本 主 义 的 生产 过 程 是 资 本 主 义 的 劳 动过 程 和 价 值 增殖 过程 的统 一 。资本 主义劳 动过程 是生 产使用 价 值 的过 程 . 价值 增 殖过 程是 生 产价 值 和剩 余 价值 的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当代启示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当代启示马克思是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劳资关系理论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虽然马克思的理论诞生于19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但其对劳资关系的分析和批判在当代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在当代社会的启示,并就其在当代劳资关系中的应用进行反思和展望。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和不平等现象。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劳动力获取利润,而工人则因为缺乏生产资料而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这种生产关系导致了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使得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利益存在着根本的对立。
在当代社会,虽然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的概念可能已经不再适用,但是资本主义制度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经济剥削和社会不平等。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当代社会的财富和资源分配存在极端的不平等现象,这种不平等不仅是经济上的,还表现为社会资源、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的不公平。
我们需要借鉴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与不平等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揭示了劳动力价值的本质和劳动者的疏离。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劳动力是价值的源泉,而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而控制了劳动力的产出。
他也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与劳动的产品和生产过程之间存在着疏离。
这种疏离不仅表现为劳动者对产品的无法控制和参与,也包括了对劳动过程的异化和虚无感。
当代社会中,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劳动者与劳动过程之间的疏离现象更为突出。
特别是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模式下,许多劳动者面临着由于技术变革而导致的失业与就业难题,对自身价值和意义感到困惑。
我们需要借鉴马克思的理论,关注当代劳动者的价值和尊严,探索新的劳动关系和生产方式,使劳动者能够获得更多的参与和尊重。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对当代全球化和劳工权益保护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的扩张是以全球范围的市场化和剥削为基础的。
论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时代意义
论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时代意义马克思是19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劳资关系理论对当时和未来的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劳资矛盾的实质,也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从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出发,探讨其时代意义。
一、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分析基础上提出的,其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力是商品化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被当作商品出售,劳动者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而资本家再利用这种劳动力来获取利润。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剥削。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他们所获得的工资只是维持自身生存的最低限度,而剩下的劳动价值则被资本家占有,这种情况就构成了剥削关系。
马克思认为,劳资关系是一种矛盾的关系。
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这种矛盾不仅表现为经济上的不公平,更体现为社会阶级之间的对立。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资关系的矛盾不是因为个别资本家的道德问题,而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的矛盾性所决定的。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所揭示的矛盾利益关系和阶级对立不仅适用于19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对当今以及未来的社会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基本矛盾。
在不同时期的社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是劳资矛盾依然存在。
如今,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资本和劳动力的流动已经变得更加便捷,但是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并没有根本性改变。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对我们认识当今社会中的矛盾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根本解决劳资矛盾。
运用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分析我国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
运用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分析我国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摘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深刻研究和系统阐述是在《资本论》中完成的,这为分析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性质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对劳动的占有关系,这是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对立的根本原因。
由于我国私营企业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产生的,这与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相比,在性质上又具有自身的新特点。
[关键词]马克思;私营企业;劳资关系;雇佣劳动;对立性;和谐性[中图分类号]F12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10)09-0006-0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私营企业得到迅猛的发展,但同时其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私营企业主和雇佣劳动者之间矛盾时有发生,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问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了发展和谐劳资关系的科学命题,并把发展和谐劳资关系纳入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工程体系之中。
而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为我们研究现阶段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因此在我国私营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用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分析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对立性与和谐性,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一、马克思关于劳资关系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主要内容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产生、发展而不断完善的,逐步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最初研究,在他的第一部经济学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开始了。
在这里马克思详尽的论述了异化劳动问题,用异化分析劳动与资本的关系。
他指出:“资本,即对他人劳动产品的私有权”,“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
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
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当代启示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当代启示【摘要】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劳资矛盾仍然存在,工人权益依然面临挑战,阶级斗争依然存在,全球化对劳资关系造成影响,科技革命引发新的问题。
马克思的理论仍具有现实意义,需要深入研究劳资关系的新特点,坚持促进劳资和谐发展的理念。
通过深入探讨和理解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当代劳资关系中的挑战和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当代、启示、矛盾、工人权益、阶级斗争、全球化、科技革命、现实意义、新特点、劳资和谐、发展。
1. 引言1.1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当代启示引言:马克思认为,劳资关系的本质是劳动者为了生存而出卖劳动力,在资本家的指挥下进行生产,最终导致剥削和不公平。
即使在现代社会,劳资矛盾依然存在。
工人权益依然面临挑战,阶级斗争依然存在,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也给劳资关系带来了新的影响和问题。
研究劳资关系的当代启示,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社会现实,也有助于指导实践工作。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仍具有现实意义,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劳资关系的新特点,坚持促进劳资和谐发展的理念,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劳资矛盾仍然存在在当今社会,虽然经济形势不断发展变化,但劳资矛盾依然存在,这一点在各个国家都是普遍的现象。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揭示了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对立并没有消失,而是呈现出新的形式。
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的崛起和跨境投资的增加,使得劳工更容易被压榨,劳资矛盾更加尖锐。
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常常以削减成本、降低劳动力价格等手段来实现,从而导致劳动者的利益受损。
随着科技革命的推进,自动化、智能化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使得部分传统劳动岗位面临消失的风险,劳动者的就业安全受到威胁,劳资矛盾不断加剧。
我们需要认识到劳资矛盾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和化解这种矛盾。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资关系的指导意义与对策研究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资关系的指导意义与对策研究作者:马媛来源:《消费导刊》2016年第07期摘要: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大理论为系统分析我国劳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继承马克思劳资关系的一般性理论,并深入研究这些理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劳资关系理论马克思主义和谐劳资关系和谐社会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了发展和谐劳资关系的科学命题,并把发展和谐劳资关系纳入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工程体系之中。
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用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分析我国劳资关系的和谐性,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一、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力商品理论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劳动者有人身自由,不依附于任何人,因而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资料。
与以往的剥削制度所不同的是: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不是完全占有,也不是人身依附,而是基于劳动者完全的人身自由。
也正是因为这点,资本家只能通过购买劳动力的方式,将出卖了劳动力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在一起进行生产并取得剩余价值。
在这一阶段,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的关系。
(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共同成为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对待劳动者”、“如何保障劳动者的根本利益”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依据,为调节劳资双方的关系,提供了合法的手段。
马克思劳动协作理论对构建和谐中小企业的启示
【 关键词 】劳动协作 ;合作剩余;企业 内部伦理 ;和谐企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中小企 作可使多人的同种作业具有连续性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细胞 , 在构建和谐社 在空间方面 ,协作可同时从多方面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 会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 而缩短总劳动时间。在时间方面 ,协作可集中力量在短 的充要条件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法律政策等外部环境 时间内完成紧急的任务。在成本方面 ,协作可使生产资 条件有所改善 ,但 中小企业的发展依然不够和谐 。究其 料共同消费而得到多项节约 ,协作可集中劳动力以缩小 原因 ,在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伦理问题突出。构建 生产场地 ,从而节约生产费用。这些由于劳动协作产生 和谐中小企业 ,可以从马克思的劳动协作理论得到很多 的集体力及其溢出效益在劳动者分散地 、独立地进行生 产时是不可能产生的,而企业在理论上可以拥有这2 1 年第8 期
政 工 园 地
马克思劳动 协作理论对构建和谐中 小企业的启示
林玉屏
( 东三 才 医药集 团有 限公 司 广 东广 州 5 0 0 广 1 0 0)
【 摘要 】马克思劳动协作理论对构建和谐中小企业具有启示。当前构建和谐 中小企业面临企业 内部伦理 困境 , 需要马克思劳动协作理论 的指导。建立和谐劳资关系是 当务之急 ,提高劳动者德育和职业素养是有效途径 ,型塑公
一
、
体力及其合作剩余。 组织集体力可以产生企业合作剩余 。通过马克思在 《 资本论 》中的有关论述可 以发现他是承认存在合作剩 余 的 ,虽然 他 没有 明确 使 用这 一词 语 。马 克思 当年 所批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对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意义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对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意义在西方经济学中存在劳动者主体地位的弱化现象,认为劳动者是孤立的经济人或者生产要素。
在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中,研究劳资关系主体时利用了社会的、具体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分析了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从而诠释了劳资关系。
最终表明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会产生劳资矛盾以及劳资矛盾到底是什么,这些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对和谐劳资关系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标签: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作用我国在研究劳资关系的过程中,研究的基础是西方产业关系理论,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进行了定量和实践分析,这些都有效的缓解了劳资双方的矛盾,但是对于理论还没有足够的研究。
我们现代社会体系当中,仍然依靠劳动和资本关系来运转,作为调节劳资关系的有效理论,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调节劳资关系,因此我们需要研究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并且将之应用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1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核心与特点1.1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核心1.1.1 劳资关系的异化在马克思看来,想要获得价值必须要通过劳动,因此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劳动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劳动者的作用被弱化,成为了一种物化的劳动,并且成为资本的一部分。
劳动对于资本的从属关系从资本主义社会早期就开始出现,在早期,这种从属关系只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是一种形式上的从属,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对于资本的从属关系已经由形式转为了实际。
资本主义生产的过程中才有可能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通过它的方式方法、手段途径和目的本身加剧了劳动对资本的依附,一开始劳动对于资本的从属只是形式上的,之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越来越变成对于资本的实际从属。
1.1.2 在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中,对资本主义劳资关系进行了无情的揭露,那就是持有资本的资本家对于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一方面,资本家在生产资本的阶段压迫劳动,一开始简单的形式从属越来越变成一种强制性的关系,劳动者想要获得更多的金钱,就需要进行越来越多的劳动。
“劳资两利”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
“劳资两利”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内容提要] “劳资两利”思想,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长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生产力不发达、资本主义发展落后的实际,在做了对劳资之间存在高于各自特殊利益的共同利益、劳资之间可以通过利益调节从而实现合作而且这种合作对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有利、对劳资双方有利的分析后提出的。
“劳资两利”思想对于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仍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在“劳资两利”基础上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仍然充满着矛盾与冲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既要纠正既有的劳资利益失衡,又要防止新的利益失衡;在考虑劳动者权益时必须包含劳动力的发展权。
[关键词] 劳资两利和谐劳动关系一、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的理论与实践及其精神实质“劳资两利”思想的形成,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长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生产力不发达、资本主义发展落后的现实,在对劳资之间存在高于各自特殊利益的共同利益、劳资之间可以实现合作而且这种合作对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有利、对劳资双方有利的分析后提出的。
所谓“劳资两利”,是指在处理劳资关系的过程中,既要维护劳动者的应得权益,又要承认资方在经营过程中依据其生产资料所有权占有剩余价值的正当性。
劳资双方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存在着既互相斗争又相互依存的关系,而在落后的中国,两者的依存度更高一些。
对这一点,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已经有所认识。
他认为,工人的斗争目标分为生存权、劳动权和劳动全收权。
生存权和劳动权既是工人最基本的权利,也关乎资本家的切身利益。
因为这样的权利如果不能得到保证,“工人自然得一个‘死’字,但资本家又岂能独得一个‘生’字?-w而关于劳动全收权,即工人阶级应得到其劳动的全部价值,毛泽东认为:“劳动全收权自然是共产主义实行以后的事。
”也就是说,在生产力充分发展、社会取得发达的物质基础条件和社会关系条件之前,资本所有者凭借其生产资料所有权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特定社会阶段所必需的、合理的。
论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时代意义
论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时代意义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是现代社会科学的基石之一,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这一理论的主要思想是解释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探讨社会主义的潜力和可能性。
本文将就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的时代意义展开讨论,以此说明其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固有矛盾。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者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维持生计。
而资本家则通过购买和控制劳动力来获取利润。
这种劳资关系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经济的不稳定。
马克思的理论提醒人们关注劳动者的权益,提倡公平分配,并呼吁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以解决这些矛盾。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推动了社会变革的思潮。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非正义的,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革命,才能实现社会的真正平等和自由。
他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念,并倡导工人阶级的觉醒和组织。
马克思的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变社会制度的思路,引发了无数社会运动和政治改革。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促进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
他的研究方法和思考方式对社会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引入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将社会问题置于一定的历史和经济背景下考察,并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分析框架。
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对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社会科学领域有所启示,也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具有普世性的时代意义。
尽管马克思的理论诞生于19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但其核心观点和思想依然具有普遍适用性。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劳资冲突和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马克思的理论提醒人们深思社会问题,并探索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可能性。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推动社会变革的思潮,促进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并具有普世性的应用价值。
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批判,但其思想和学说对于我们理解和改造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主要特征及其现实价值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主要特征及其现实价值[摘要]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主要呈现出如下特征:一是劳资关系的历史性和暂时性,二是劳资关系在交换领域形式上的平等性和实质上的不平等性,三是劳资关系在生产领域的对立统一性。
上述特征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劳资关系及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是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经济劳资关系存在的必然性,二是正视劳资关系双方地位和权利的不平等性,三是全面了解和归纳劳资矛盾和冲突的各种表现,四是承认劳资关系和谐发展的可能并寻求劳资关系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劳资关系;现实价值;对立统一性[中图分类号]F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09)12-0006-05要解决劳资矛盾和冲突、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必须以正确的劳资关系理论为基础和指导。
当代劳资关系理论,主要有几大流派:古典学派认为市场是决定就业状况、工资和福利水平的重要因素,应该减少政府干预;新制度学派十分重视工会和集体谈判在维护工人基本权利方面的重要作用;管理主义学派强调企业管理者要特别重视和理解员工的需求,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自由改革主义学派十分关注如何减少或消灭工人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强调必须加大政府的干预力度;新马克思学派更加关注劳资双方的冲突以及对冲突过程的控制。
上述劳资关系理论对于指导劳资关系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美国劳资关系模式奉行的是新古典学派劳资关系理论,德国劳资关系模式奉行的是新制度学派劳资关系理论,日本劳资关系模式奉行的是管理主义学派劳资关系理论。
笔者不反对上述理论对于调整劳资关系的重要意义,但笔者认为解决中国私营经济劳资关系问题,还必须以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作为指导。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主要体现在《资本论》中,本文主要从《资本论》第一卷出发,探讨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现实价值。
一、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主要特征1,劳资关系的历史性和暂时性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劳资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历史范畴,它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展过程一致,先后经历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当代启示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当代启示马克思是劳资关系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对于当代的劳资关系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以下是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当代启示:马克思强调劳资关系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关系存在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工人对资本家的反抗之间的矛盾冲突。
这种基本矛盾在当代社会同样存在。
虽然劳资双方有了法律的保护和约束,但是经济利益的分配仍然不平衡,工人的劳动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劳资关系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抗性矛盾。
通过深入研究和了解劳资关系的矛盾点,可以为当代劳资关系改革和调整提供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马克思关注工人阶级的自我觉醒和组织。
马克思认为,工人阶级只有通过自我觉醒和组织起来,才能够反抗资本家的剥削,争取自己的权益。
这一观点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工人阶级应当自觉地认识到自身的劳动价值,并通过工会、劳动合同等组织形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只有工人阶级形成了自我意识和组织力量,才能够在劳资关系中取得更为公平合理的待遇和地位。
马克思强调劳动价值的体现和分配。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和分配。
当代劳资关系需要更加重视劳动价值的体现和分配问题。
通过建立公平合理的劳动价值评估机制,确保工人获得应有的报酬和权益,可以有效地改善劳资关系,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马克思还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劳资关系理念。
他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资关系是平等协作的关系,而不是对立冲突的关系。
这对当代社会也具有启示意义。
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可以借鉴社会主义的劳资合作思想,通过建立劳资合作制度,促进劳资双方的积极互动和共同发展,实现劳资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具有广泛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马克思的思想不仅对当代的劳资关系问题提供了深入和系统的分析,也为我们提供了指导和启示,推动劳资关系的改革和进步。
只有遵循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充分重视劳动者的权益,实现劳资双方的和谐共赢,才能够建立更加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劳资关系。
论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时代意义
论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时代意义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主要指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资本家以对劳动力的控制和占有,获取利润,而劳动者则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满足生存需求。
这种剥削性的劳资关系导致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不平等现象,使得劳动者被剥削和压迫,无法实现自由和平等。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资关系是不公平的,是对人性的摧残,是社会发展的矛盾和困境所在。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对当今时代的意义在于,它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了对社会制度的批判,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对于认识和理解当今社会的本质和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就是劳动者被剥削和压迫,是阶级对立和利益冲突的结果。
这对我们深入认识并把握当今社会的特点和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对于改变当今社会的方式和路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马克思认为,解决劳资关系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制度和社会关系,建立起劳动者自主和平等的劳动关系。
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改革和革命的路径和方法,走一条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对于引导社会发展方向和目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不足,提出了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追求。
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的批判和分析,积极探索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努力实现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化,劳动力解放和劳动者自治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对于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号召人们要坚持对社会的批判和改革,积极参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要自觉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和利益,积极参与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发挥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对于当今时代的意义是非常重要和深远的。
论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时代意义
论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时代意义【摘要】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是经济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通过对历史渊源、与当今社会的联系、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启示、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以及现实应用的探讨,展现出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时代意义。
这一理论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内在机制、指导社会发展以及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持续影响广泛而深远,其对当代经济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望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发展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形势,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时代意义、经济学、社会联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现实应用、持续影响、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基本概念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产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经济活动的核心,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而剩余价值理论则认为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可以获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的价值,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之一。
通过劳资关系理论,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利润来源和财富不均现象。
他认为,资本家剥削工人劳动力所得到的剩余价值是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
劳资关系理论强调了劳动者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并呼吁消除剥削,实现劳资合作。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基本概念在经济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经济挑战。
1.2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性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作为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解释经济发展历程、分析经济现象产生深远影响。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对我国民营企业劳资关系发展的启示
现代经济信息26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对我国民营企业劳资关系发展的启示陈志豪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在马克思主义中的政治和经济领域内,劳资关系是最为核心与重要的部分。
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更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民营企业劳资关系问题日趋严重。
本文以对马克思劳资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为构建民营企业的劳资关系提供了新的想法。
虽然马克思劳资理论是通过研究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而产生的产物,与我国的国情而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是,对现阶段民营企业劳资的关系,马克思劳资理论的研究还是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劳资理论;民营企业;启示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26-01一、在我国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发展(一)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思想劳资关系也被称为劳动关系,简单来说,也就是在私人企业中,企业最高管理者与雇佣者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所著关于经济学这一方面,最为核心的内容便是劳资关系理论,是马克思对于企业最高管理者与雇佣者之间的关系最为本质的概括和总结。
对于《资本论》这本书,恩格斯曾评论:“劳资关系已成为现代全部社会体系赖以旋转的轴心。
”马克思所著的《资本论》,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它就是一本关于劳资关系理论的书籍。
在《资本论》中,通过阐述资本的本质和成为商品的劳动力等几个方面,还对资本主义的经济的规律和生产方式所具有的特征做出了揭露,也指出工人的剩余劳动也就是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可以成为资本的产物。
如果资本主义社会的竞争是自由并且是良性的,而且,劳动力只是一种商品时,那么,企业主对工人的剥削绝对是一种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
买卖关系是可以具体的表达出当时劳动和资本的现象的。
随着帝国主义时期开始,资本家的剥削方式也不单单具有单纯的买卖关系,同时增加了政治的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劳动已经变成了资本的所有物。
虽然,马克思所提到的矛盾主要方面,其实也就是指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之间存在的对立和斗争关系,但是,对于存在与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却并不对其进行否认。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解决劳资矛盾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解决劳资矛盾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学说,对于解决劳资矛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对社会经济关系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劳资矛盾的本质和产生机制,提出了解决劳资矛盾的根本途径。
本文将从劳资矛盾的内涵、产生原因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解决劳资矛盾的指导作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劳资矛盾的内涵和产生原因劳资矛盾是指社会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在分配资源、权益、劳动价值等方面产生的矛盾和冲突。
劳资矛盾的主要表现为劳动者的劳动力与资本家的资本之间的不对等关系。
此外,劳资矛盾还体现为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劳动条件恶劣、劳动报酬不公平等问题。
劳资矛盾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私有制和剩余价值的追求,导致了劳资双方利益的分歧。
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会剥削劳动者,导致劳资矛盾的产生。
其次,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技术进步和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使得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紊乱,进一步加剧了劳资矛盾。
此外,政府政策的不合理、劳动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等也是导致劳资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解决劳资矛盾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对于解决劳资矛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了劳资矛盾的本质和产生机制,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劳资之间的矛盾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必然产生的。
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消除劳资矛盾、实现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劳动价值观,强调劳动者应享有劳动成果的合理分配权益。
此外,马克思主义强调了发展生产力、改善劳动条件以及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方面的问题,为解决劳资矛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解决劳资矛盾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和指导。
首先,各国政府制定劳动法律、建立劳动关系协商机制等,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利益,有力地推进了劳资双方协商解决矛盾的机制。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当代启示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当代启示作者:王若洁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10期摘要:中国社会中的劳资关系是随着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而得以形成和发展,劳资冲突频发给社会带来众多负面影响,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马克思在其巨著《资本论》中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关系,揭示了劳资关系产生、发展的过程,概括了其主要特征,创立了劳资关系理论,对正确认识劳资关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要充分重视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并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社会劳资双方矛盾非对抗性的特征,通过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实现劳资双赢建立社会主义和谐劳资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劳资关系;启示中图分类号:D9 ; ; 文献标识码:A ; ; ;doi:10.19311/ki.1672-3198.2020.10.054劳资关系也可以被称为“雇佣關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指的是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我国自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存在于我国社会中的劳资关系虽总体稳定,但时有冲突。
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是提升人民幸福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马克思关于劳资关系的论述主要集中于《资本论》之中,恩格斯曾指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马克思所论述的劳资关系虽然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特有现象,但其理论内核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劳资关系的建立有重要的启示。
1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1.1 劳资关系的诞生资本主义社会劳资关系的形成得益于两大条件: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劳动力成为商品。
1.1.1 资本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在资本主义诞生的早期阶段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建立的关键手段,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早期的资本家通过暴力手段掠夺生产者的生产资料在短时间内积聚起大量的财富,却使劳动者们丧失了生存保障。
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背景与内涵
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背景与内涵劳资关系和谐的内涵就是要实现劳资合作共赢。
提出这一命题的背景,一是中国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二是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三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面临更大的国际压力和国际摩擦。
标签:和谐劳资关系政治经济学努力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是中国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但又很艰巨的工作。
这项工作正在成为现阶段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
正确认识和理解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内涵、背景与要求是基础工作中的基础。
一、劳动与资本双赢的和谐劳资关系的内涵劳动与资本是社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
劳资关系是劳动的所有者与资本的所有者通过劳动力市场建立起来的契约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
劳资主体双方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利益群体,有各自明确且对立的利益要求,并因此而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
这种对立、冲突是“天然”的,但并非绝对对立,它也有统一的一面,因为无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还是双方各自利益的实现,对方的存在都是前提。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验表明,劳资冲突有破坏性的一面,也有建设性的一面,积极利用其建设性可以实现劳资的双赢。
劳资双方矛盾冲突中建设性的一面,是指在反复的冲突和博弈中,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点,建立起劳资双方利益的协调机制,达到劳资双方关系的稳定与协调。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和劳动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市场主体,有着不可避免的矛盾,有时甚至是根本的矛盾。
但理性的双方同时也知道,大家有着共同的利益:提高生产效率,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这才是双方利益最大化得以实现的基础;而且只有劳资双方意识、承认对方的权利和利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协商、协调,才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真正实现各自的利益最大化。
这要求资方承认及尊重劳方的合法权益,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劳动者的福利、成长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通过满足劳动者的合理需要,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智慧和创造力,实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对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意义在西方经济学中存在劳动者主体地位的弱化现象,认为劳动者是孤立的经济人或者生产要素。
在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中,研究劳资关系主体时利用了社会的、具体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分析了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从而诠释了劳资关系。
最终表明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会产生劳资矛盾以及劳资矛盾到底是什么,这些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对和谐劳资关系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标签: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作用我国在研究劳资关系的过程中,研究的基础是西方产业关系理论,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进行了定量和实践分析,这些都有效的缓解了劳资双方的矛盾,但是对于理论还没有足够的研究。
我们现代社会体系当中,仍然依靠劳动和资本关系来运转,作为调节劳资关系的有效理论,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调节劳资关系,因此我们需要研究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并且将之应用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1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核心与特点1.1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核心1.1.1 劳资关系的异化在马克思看来,想要获得价值必须要通过劳动,因此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劳动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劳动者的作用被弱化,成为了一种物化的劳动,并且成为资本的一部分。
劳动对于资本的从属关系从资本主义社会早期就开始出现,在早期,这种从属关系只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是一种形式上的从属,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对于资本的从属关系已经由形式转为了实际。
资本主义生产的过程中才有可能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通过它的方式方法、手段途径和目的本身加剧了劳动对资本的依附,一开始劳动对于资本的从属只是形式上的,之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越来越变成对于资本的实际从属。
1.1.2 在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中,对资本主义劳资关系进行了无情的揭露,那就是持有资本的资本家对于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一方面,资本家在生产资本的阶段压迫劳动,一开始简单的形式从属越来越变成一种强制性的关系,劳动者想要获得更多的金钱,就需要进行越来越多的劳动。
而资本者却享受了劳动者的成果,榨取着劳动者的剩余劳动,通过这种方式对劳动力进行剥削。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资本剥削的效率和精力都得到了飞速的增长。
资本在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中对劳动的压迫,通过生产资料统治劳动者的手段暴露出来,机器等生产资料转化为压榨劳动者的手段,在生产资料的时候,机器已经凌驾到了劳动者之上,资本家通过降低员工的工资要求员工进行更多的劳动来满足正常生活,这样资本家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此外,在资本主义社会当中,资本对劳动的压迫和剥削更为严重,已经出现了集体化的形式。
劳动者能够摆脱某一企业中压迫,但他不可能离开资本而生存,劳动者能够任意选择资本方,但仍无法逃离资产阶级整体的剥削。
实际情况是,工人即使不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他也是资本的一部分。
在经济层面,工人的隶属地位的实现一方面通过定期的出卖劳动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更换雇主或者通过劳动价格的变动,但是这些方面又会影响人们意识到隶属地位的存在。
1.1.3 诠释了资本对劳动的占有资本家想要生产价值,就需要雇佣劳动者并且让劳动者进行劳动,这样才能够在劳动者劳动的过程中获得超出劳动者价值的剩余价值。
劳动者进行劳动才能产生剩余价值,所以劳动者进行劳动实际上就是物化的劳动,也因此创造了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劳动者的劳动才能获得价值,资本家想要获得更多的价值就需要剥削劳动者,使他们进行更多的劳动以此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所以,劳资关系体现在资本主义中就是一种剥削关系,也就是剩余价值是通过资本家对劳动者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而实现的。
1.2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特点1.2.1 阶级对抗性在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中的体现想要研究这方面首先需要研究劳资关系是如何形成的,劳资关系的形成是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实现的。
并且在形成劳资关系之后,经济社会的进步以及生产力的发展又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也因此加剧了劳资关系中两者的从属关系,这样就使得资本更加猛烈的开始剥削劳动。
早期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没有改变个人的劳动方式,工业革命催生下的机器化大生产使劳动方式彻底地发生了改变,侵蚀了个人的劳动力。
通过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过程中越来越机械化,这样劳动者在工作中只能机械的从事劳动,而不能在劳动中体现自己的兴趣和才能,生产的过程中会抑制劳动者的技能和天性。
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生产的进行越来越专业化,在生产的过程中利用了更多的资源,并且也存在着更为隐蔽的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剥削关系,这样就带来了更为严重的劳资矛盾。
因此我们很有可能消灭资本主义以及资本主义下的劳资关系。
“资本主义想要进一步的剥削私有者,就会采取越来越激烈的形式……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
1.2.2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历史性马克思关系理论的形成是在19世纪,当时欧洲正处于早期资本主义时期,关系理论的形成就是通过对欧洲国家劳资关系进行总结归纳而成的。
19世纪中叶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阶段,生产从手工业转向机器工业化阶段,这就使得劳资关系发生了具有代表性的变化。
马克思劳资关系的产生主要是为了向劳动者提供理论以便于其反抗资本家的剥削。
由于那个时期存在着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剧烈剥削情况,因此就引发了一系列的工人运动,这些运动迫切的需要理论的支持,而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就正好满足了工人对于理论的需求。
1.2.3 对立统一性在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中的体现资本家对于资本和金钱的无限贪婪与追求,劳动者除了劳动本身一无所有,这注定了资本与劳动从始至终的对立和不平等,虽然资本主义从诞生开始就是为了剥削劳动者,但是资本主义又确实为这个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首先在物質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基础。
这些物质基础一方面加强了全世界人类的沟通和交往,与此同时也保证了生产力的发展,保证了人们对自然的掌控和利用。
为了形成新世界,需要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的工业和商业的物质条件。
因此虽然资本的目的在于对剩余价值的剥削,但是在剥削价值的同时,也侧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以及物质的进步,并且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使人们更加的依赖彼此。
2 中国劳资关系的现状与成因2.1 中国劳资关系的现状首先,我国劳资关系以公有资本为代表是和谐稳定的,各劳资主体构成社会生产的“共同体”。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分离情况依然存在,为实现两者的结合,生产要素的市场交易必不可少,劳动者仍需主要通过劳动来实现自身具体权益。
其次,劳动方式的不断分化和职能不断扩展,劳资关系主体更加丰富。
从劳动者的角度出发,劳动者有着越来越广泛的范围,一方面劳动者可以从事传统的生产工作,另一方面劳动者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知识技能来从事超出传统的知识性劳动;从资本家的角度出发,现在资本除了私有资本之外,在我国还存在着占据主体的公有资本,此外还有国外资本以及国内外合资资本;政府在来自关系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当代,有着越来越多的主题可以占有剩余价值。
由于科技的进步,现在掌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能力,这很有可能使他们跳出从属关系,成为资本的一员,他们也因此可以获得剩余价值;同时,劳动者也可以加入职工持股的公司,这样也可以分享部分相遇价值。
在国家层面,国家采取税收的手段重新分配了剩余价值,税收一方面可以用来改善民生,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公共建设,这些都有效的提升了劳动者的生活条件。
2.2 中国劳资关系的成因首先,经济全球化推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增值,而且同时使资本获得了构建社会结构和社会模式的权利,这样在劳资关系中,就更加的强调资本,弱化劳动。
其次,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政府主导下的模式,不同于一般的市场经济国家是由经济自然发展和劳资双方自主博弈的过程中形成的情况。
劳资主体缺乏明确规范,劳资双方的对比不平衡,劳资关系中市场调节和劳资自治能力不足。
同时,改革开放过程中政府存在重视资本忽视劳动倾向。
资本拥有者、有产者阶层在经济和政治上地位不断加强,改变着经济社会结构,资本与权力的结合,官商压制劳工现象频发。
另一方面政府主导下国有企业的转制和私有化使劳动者出现“身份置换”,导致权利和地位不断下降,在我国,现在出现了很多劳资问题,这些问题追根究底是由于劳动者没有足够的权利和体面地地位。
2.3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当前意义我国劳资关系中,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中,最基础的关系仍然是劳动和资本的关系,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同时,马克思提出在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阶段,劳资矛盾容易激化并走向对抗。
我国当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刻都有劳资双方发生对立和对抗的可能,寻求预防和解决的这些问题需要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指导。
可以方便我们了解什么是劳资关系以及劳动矛盾为什么会产生。
首先,资本占有劳动,劳动依附于资本。
资本想要获得更多的利益就需要剥削劳动者,这样就会造成对劳动者权益的损害,比如就会要求劳动者从事更长时间的工作,或者降低劳动者的工资、恶化劳动者的工作环境。
这样劳动者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更高的工资就会强烈的反抗资本。
劳资冲突最初表现对工作松懈和机器的破坏等,但当这些表现没有引起资方的重视和解决时,会引发劳动者以集体罢工、静坐等群体性事件来反抗资方,甚至直接寻求上访、游行等方式向政府施压以实现自身权益。
想要解决劳资问题就需要参考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
劳资对立与冲突是必然存在的,工作环境再适合工人,工人的物质生活条件随着资本的增加而改善的再好,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也会存在对立。
所以我们想要消灭劳资冲突,就需要想灭私有制。
不过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需要利用当前的私有制经济来发展我国的经济,应充分认识到我国劳资关系的非对抗性,依据时代与现实变化进行理论的发展创新,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对劳资矛盾和冲突进行本质分析,这样就可以更好的调和劳动与资本的关系,这样我国的劳资关系就会越来越和谐。
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2]马克思.资本论(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韩金华.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主要特征及其现实价值[J].当代经济研究,2009,(12).[8]胡莹.论马克思的勞资关系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资关系的相向运动[J].求实,2011,(07).[9]韩喜平,徐景一.马克思劳资关系思想解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2,(08).[10]胡磊.论马克思劳动关系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拓展[J].社会主义研究,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