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及其相关参数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细胞及其相关参数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血细胞分析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检测指标,是发现某些全身性疾病早期迹象的重要检测手段。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及其相关参数是血液系统疾病鉴别诊断的经典指标,红细胞及其相关参数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靶器官损害、诊疗及预后关系密切。
本文对RBC、Hb、HCT、RDW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
标签: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心血管疾病
红细胞是目前公认的有效的心功能危险分级指标,是多标志方法的客观指标。
反映红细胞情况的参数包括红细胞(RBC)、血红蛋白浓度(Hb)及形态学参数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指数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1-2]。
近年来红细胞以其特殊生物学特征及重要临床价值成为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话题[3-4]。
1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RBC和Hb是血液学检查的重要指标,血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是经由细胞中的Hb来完成的,而红细胞中的MCH和MCHC能较为充分的反映出血红细胞中Hb的含量和浓度。
Hb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主要结合肺部的氧,并运输至身体的各个组织部位,担负着为人体供氧和运输废物的重任[5]。
RBC和Hb水平不仅是血液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也是其他系统疾病诊疗的参考信息,是临床医学检验最常用、最重要的指标[6],对了解病情、明确诊断、协助诊疗具有重要作用。
Groenveld等[7]通过meta分析发现,贫血是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Hb水平随心功能下降逐渐降低,贫血发生率升高,且Hb与LVEF 呈正相关,认为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或贫血是慢性心力衰竭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8]。
老年人是HF的高发人群,病情往往呈慢性进行性发展[9]。
积极预防,及早发现预后不良的患者是提高疗效的有效途径[10]。
叶梁等[11]研究证实,贫血与低蛋白血症是提示老年患者心力衰竭预后不良的简单有效指标。
王玉秋[12]研究显示,及时纠正贫血,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血管紧张素Ⅱ、白细胞介素10及白细胞介素4的水平,从而改善心脏功能和预后。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可为临床医师提供病情评估、协助诊疗的直观的科学依据。
2 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占血液细胞总数的95%,是决定血液黏度的重要因素,而HCT是红细胞影响血液黏度主要的决定性因素[13],红细胞压积水平升高可导致血黏度增加,增加血管壁的剪切应力,损伤血管内皮,刺激内皮细胞释放血管活性因子,导致扩张/收缩血管因子失衡(如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分泌失衡),促进了冠状动脉
慢血流(slow coronary flow,SCF)的发生[14-15]。
研究发现,镰状细胞性贫血[16]、高脂血症、红细胞增多症[17]、血栓[18]、炎症[19]、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生常伴红细胞压积水平升高,则血液黏度升高,增加血液外周阻力,致使心、脑血管有效血容量减少,研究证实,HCT与冠心病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死亡率密切相关。
3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是血细胞分析仪根据红细胞体积的直方图导出,反映血液循环中红细胞形态可变性的客观指标,体现红细胞体积大小的离散趋势,RDW越高,循环中红细胞大小差异就越明显。
MCV是根据仪器测量上万个红细胞体积后计算的平均值,反映总体红细胞体积的变化。
既往临床上常用RDW联合MCV来诊断或鉴别诊断各种不同类型的贫血等。
近年来发现RDW的升高可能反映了炎性反应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的破裂及血栓形成的全过程,炎性应激可导致心力衰竭的发展,而RDW的升高与经典的炎症因子IL-6有密切联系,IL-6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RDW 已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反映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的标志物。
国内外有文献表明,冠心病患者RDW水平越高冠脉病变越严重,发生冠脉急性事件的可能性越大,推测认为RDW是预测心肌梗死后短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指标。
随着研究的深入,RDW与心肺疾病的诊断、高血压病、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发生率及全因病死率相关,被用于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患者中再住院率及全因病死率的预测等方面。
RDW-CV的升高与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动脉硬化、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症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死亡率和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是心血管事件风险性的重要预测因子。
心血管疾病患者机体RDW水平越高,临床预后效果越差。
4 总结
随着研究的进展,基本确认了红细胞及相关参数与心血管疾病有关联,且检测方法廉价、方便,是直观的筛查项目,进一步研究红细胞及相关参数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探讨其机制与意义,为临床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对疾病的诊疗、预后、降低住院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许开祖,林丽明,林金秀,等.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0,18(7):254-256.
[2]张晨光,沈琪琳,张秀明,等.心肌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3):214-216.
[3]Zhang Y,Li W,Yan T,etal.Early detection of lesions of dorsal artery of foot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y high-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J].J Hua 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2011,29(3):387-390.[4]foley RN,Parfrey
PS,Sarnak MJ.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ronic renal disease[J].J Am Soc Nephrol,2013,9(12uppl):S16-23.
[5]刘成玉,罗春丽.临床检验基础[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6]杨志钊,黄福达,缪丽韶,等.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J].检验医学,2009,24(9):676-678.
[7]Groenveld HF,Januzzi JL,Damman K,etal.Anemia and mortality in heart failure patient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am Coll Cardiol,2008,52(10):818-827.
[8]陈晓军,汪晓华,戈睿佗.慢性心力衰竭血红蛋白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6):151-152.
[9]李小宇,秦俭,梁潇,等.119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0):1045-1047.
[10]Polito A,Esposito C.Early and late failure of tissue engineered pulmonary valve conduits used for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reconstru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12,41(6):1320-1325.
[11]叶梁,陈志强.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对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6260-6261.
[12]王玉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a,AngⅡ,Hb,IL10,IL4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22):27-29.
[13]Alen LA,Felker GM,Mehra MR,etal.Validation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as a prognostic marker in heart failure[J].J Card Fail,2010,16(3):230-238.
[14]Salazar Vázquez BY,Martini J,Chávez Negrete A,etal.Cardiovascular benefits in moderate increases of blood and plasma viscosity surpass those associated with lowering viscosity: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evidence.Clin Hemorheol Microcirc,2010,44(2):75-85.
[15]Salazar Vázquez BY,Cabrales P,Tsai AG,etal.Nonlinear cardiovascular regulation consequent to changes in blood viscosity.Clin Hemorheol Microcirc,2011,49(1-4):29-36.
[16]Bowers AS,Pepple DJ,Reid HL.Optimal haematocrit in subjects with normal hemoglobin genotype(HbAA)sickle cell trait(HbAS),and homozygous sickle cell disease(HbSS)[J].Clin Hemorheol Microcirc,2011,47(4):253-Z7260.
[17]Shibata J,Hasegawa J,Siemens HJ,etal.Hemostasis and coagulation at a hematocrit level of 0.85:functional consequences of erythrocytosis[J].Blood,2003,10l(11):4416-4422.
[18]Piagnerelli M,Boudjeltia KZ,Vanhaeverbeek M,etal.Red blood cell rheology in sepsis[J].Intensive Care Med,2003,29(7):1052-1061.
[19]Rauch U,Osende JI,Fuster V,etal.Thrombus formation on atherosclerotic plaques: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consequences[J].Ann Intern Med,2001,134(3):22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