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心得与分享循环系统疾病

合集下载

儿科学循环系统疾病

儿科学循环系统疾病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儿童可能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应注意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的发生。
06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最新研究成果介绍
先天性心脏病基因诊断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天性心脏病相关 基因被发现,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了依据。
心肌病分子机制
心肌病是儿童循环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近年来对其分子 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 了新的思路。
并发症与风险评估
04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处理措施
01
心力衰竭
通过药物治疗、机械通气等手段维持心脏功能,同时积极 寻找并治疗病因。
02
心律失常
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择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必要时采 用电复律或射频消融术。
03
感染性心内膜炎
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心律 失常等并发症。
风险评估及预警系统建立
血管炎免疫治疗 血管炎是一类以血管壁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免疫治疗 在血管炎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为儿童血管炎的治 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精准医疗
随着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 的发展,未来儿科学循环系统疾 病的治疗将更加精准,个体化治
疗方案将成为主流。
再生医学
再生医学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 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未来有望应 用于儿童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 为受损心肌和血管的修复提供新
遗传因素在循环系统疾病中作用
家族遗传倾向
01
某些循环系统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等具有家族聚集性,
遗传因素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基因变异
02
特定基因变异可能导致儿童易患某些循环系统疾病,如心肌肥

2023年儿科学学习心得

2023年儿科学学习心得

2023年儿科学学习心得____年儿科学学习心得____年,我作为一名儿科学专业的学生,经历了一年的学习和实践,收获颇多。

在这里,我将分享我的学习心得,从理论学习到实践经验,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帮助。

一、理论学习儿科学作为医学的分支学科,涉及到儿童身心发展、疾病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我的理论学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儿童身心发展儿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对儿童身心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读了很多经典的儿童心理学和发育心理学的书籍,学习了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

通过理论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儿童期是一个关键的生长发育期,对于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育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检查和治疗方案。

2.儿科疾病分类和诊断作为儿科医生,熟悉和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分类和诊断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习过程中,我系统地学习了各类儿科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理生理机制以及常见的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逐渐培养了自己对常见病的早期识别和鉴别诊断的能力。

3.儿科治疗原则和方法儿科治疗与成人治疗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学习过程中,我系统地学习了儿科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掌握了安全有效的用药原则和儿童用药的常识。

同时,我也学习了一些常见的治疗技术,如静脉输液、急救技术等,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

二、实践经验除了理论学习,实践经验对于儿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同样重要。

在____年的学习过程中,我有幸参与了一些实践项目,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1.儿科门诊实习在学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儿科门诊实习,向临床医生学习如何进行儿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与医生的交流和观摩,我学到了很多实际操作的技巧和方法,也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

在和患儿及其家属的交流中,我逐渐培养了与儿童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更好地理解儿童的需求。

2.科研项目参与在____年,我有幸参与了一项儿科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
有关。
期前收缩
心脏异位起搏点提前发放冲动 ,导致心脏提前收缩。
阵发性心动过速
突发突止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常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
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传导系统受损,导致心房 与心室之间传导延缓或中断。
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严重者可出现晕厥、抽搐等症 状。
诊断方法
心电图检查是心律失常的主要诊断方法,可明确心律失常类 型及严重程度。
安排适当活动
根据患儿病情和年龄,安排适当的活 动,如绘画、音乐等,转移注意力, 减轻不良情绪。
家庭环境优化建议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
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 感染机会。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患儿受 凉或出汗过多。
营造温馨氛围
安全防护措施
保持家庭氛围轻松、和谐,避免过度关注 患儿的病情,减轻其心理压力。
治疗原则与护理措施
治疗原则: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及严重 程度,选择药物治疗、电复律、射频
消融等治疗方法。
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病情:监测患儿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引起的并发 症。
心理护理:安慰患儿及家属,减轻其 焦虑和恐惧情绪,配合治疗。
生活护理:保持患儿安静休息,避免 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合理饮食,保 持大便通畅。
01
02
03
04
循环系统监测
密切观察患儿心率、心律、血 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心 律失常、低血压等并发症。
呼吸系统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 吸道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
伤口护理
定期检查伤口情况,更换敷料 ,预防感染。
心理护理
关爱患儿,减轻其焦虑和恐惧 情绪,促进康复。

儿科学——第七章 循环系统疾病

儿科学——第七章 循环系统疾病

儿科学——第七章循环系统疾病第一节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解剖生理特点1.心脏的大小和位置新生儿心脏重量为20~25g,占体重的0.8%,4个心腔容积初生时为20~22ml。

小儿心脏位置随年龄而改变,新生儿和2岁的幼儿心多呈横位,以后逐渐转为斜位。

2.血管特点小儿动脉相对成人粗,动静脉内径之比在新生儿为1:1,成人为1:2。

3.心率新生儿期每分钟120~140次,1岁时约110~130次,2~3岁时100~120次,4~7岁80~100次,8~14岁70~90次。

4.动脉血压收缩压新生儿平均70mmHg,1岁时约80mmHg。

2岁以后按以下公式计算:收缩压=(年龄2)+80(mmHg)舒张压=收缩压1/3 (mmHg)收缩压高于此标准20 mmHg以上可考虑为高血压,低于此标准20 mmHg以下可考虑为低血压。

正常情况下,下肢比上肢血压高20 mmHg。

5.静脉血压学龄前儿童颈静脉压一般在40mmHg,学龄儿约为60mmHg。

(二)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改变1.胎儿血液循环有两个回路:①左路:胎盘脐静脉静脉导管、门静脉下腔静脉右房卵圆孔左房升主动脉冠状动脉及头臂血管②右路:上腔静脉右房右室肺动脉动脉导管降主动脉脐动脉胎盘2.特点⑴通过胎盘以弥散方式进行物质交换。

⑵除脐动脉是氧合血外,其他都是混合血,其肝血含氧量最高,心、脑、上肢次之,而下半身含氧量最低。

⑶只有体循环,肺循环虽存在,但无气体交换。

⑷肺动脉压高于主动脉压。

⑸静脉导管、卵圆孔及动脉导管是正常胎儿血液循环中的特殊通路。

3.出生后血液循环改变⑴脐血管脐动脉膀胱脐韧带;脐静脉肝圆韧带;静脉导管静脉韧带。

⑵卵圆孔关闭。

⑶动脉导管关闭。

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概述1.先心病是由于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或胎儿时期血液循环特有通路在生后未关闭而形成的先天畸形。

2.病因不清★3.分类临床上常根据心脏左右两侧及大血管之间有无分流分为3类:⑴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即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和分流,不产生紫绀。

儿科学循环系统疾病

儿科学循环系统疾病

第12节:心血管系统疾病一、小儿心血管系统生理特点左房连接肺静脉,右房连接腔静脉,左室连接主动脉,右室连接肺动脉。

体循环:肺静脉→左房→左室→主动脉→腔静脉肺循环:腔静脉→右房→右室→肺动脉→肺静脉腔静脉 肺静脉肺 体循循环环肺动脉 主动脉(一)胎儿-新生儿血液循环转换1.正常胎儿血液循环特点(1)胎儿时期的营养和气体是通过脐血管和胎盘与母体之间以弥散方式进行交换。

(2)胎儿时期只有体循环而无肺循环。

胎儿肺处于压缩状态。

(3)胎儿体内绝大部分是混合血,只有肝脏----纯动脉血供应。

(4)动静脉导管、卵圆孔是胎儿血液循环的特殊通道。

(5)胎儿时期肝脏的含氧量最高,心、脑、上肢次之,下半身最低。

(6)胎儿时期右心室承担的负荷较左心室大。

2.出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1)卵圆孔关闭时间:肺循环建立后即功能上关闭,至出生后5-7个月解剖上关闭。

(2)动脉导管关闭时间:足月儿出生后10-15小时功能性关闭,3-12个月内解剖上关闭。

右心房 左心房 右心室 左心室(二)小儿心脏、血管、心率、血压的特点1.小儿动脉相对比成人粗,动静脉之比新生儿为1:1 ,成人为1:22.小儿心率较快。

3.血压:收缩压=(年龄×2)+80mmHg,舒张压=收缩压的2/3【可以结合体重公式记忆:2岁~12岁体重(kg)=年龄×2+8】二、先天性心脏病概述先天性心脏病,首选检查方法:X 线治疗:手术。

(一)、分类1.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由于体循环压力高于肺循环,故平时血液从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青紫(动脉血混入静脉血)。

当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压力时,血液可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暂时性青紫,如出现梗阻性肺动脉高压时则出现永久性青紫(艾森曼综合征)。

左向右分流型常见于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

2.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某些原因(如右心室流出道狭窄)致使右心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使血流经常从右向左分流时,或因大动脉起源异常,使大量静脉血流入体循环,均可出现持续性青紫(静脉血混入动脉血),如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转位等。

【儿科学总结】循环系统疾病

【儿科学总结】循环系统疾病

【儿科学总结】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第一节小儿循环系统生理特点一、胎儿血循环及出生后的改变(一)胎儿正常血液循环特点胎儿的营养与气体交换是通过胎盘与脐血管来完成的。

几乎无肺循环;胎儿时期肝血的含氧量最高,心、脑、上肢次之。

(二)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卵圆孔生后5~7个月解剖上关闭。

动脉导管解剖上关闭时间80%在生后3个月,95%在生后1年,若1岁后仍未闭,即认为畸形存在。

二、小儿心脏、血管、心率、血压的特点(一)心脏心脏的位置小于2岁时为横位,心脏逐渐转为斜位。

心室的增长。

胎儿期因右心室负荷大,故出生新生儿右室壁较厚,4~5mm,几乎与左心室相等。

出生后左心室负荷增加,左心室迅速发育,至6 岁时室壁的厚度达10mm(约新生儿时的2 倍),而此时右心室壁的厚度不及6mm,15 岁时左心室壁的厚度增至出生时的2.5倍。

(二)血管小儿动脉相对比成人粗。

动、静脉径之比在新生儿为1:1,10岁以前肺动脉较粗,直径较主动脉宽,到青春期主动脉直径超过肺动脉。

婴儿期肺、肾、肠及皮肤的毛细血管粗大。

(三)心率新生儿每分钟120~140 次,1岁以每分钟110~130 次,2~3岁每分钟100~120次,4~7 岁每分钟80~100次,8~14 岁每分钟70~90 次。

(四)血压动脉血压:推算公式;收缩压=(年龄×2)80mmHg,舒压=收缩压的2/3。

静脉血压:学龄前儿童静脉压为40mmH2O左右,学龄儿童约为60mmH2O。

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概论一、分类(一)左向右分流型(潜在青紫型)常见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二)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常见的有法洛四联症,完全性大血管错位等。

(三)无分流型常见有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和右位心等左向右分流型特点:1.一般情况下无青紫,当哭闹、患肺炎时,右心压力高于左心,即可出现暂时性青紫。

2.心前区有粗糙的收缩期杂音,于胸骨左缘最响。

3.肺循环血量增多,易患肺炎,X线检查见肺门血管影增粗。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心脏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胚胎2-8周2.【形成原始心脏的时间】:胚胎第2周3.【心脏在胚胎期开始有循环作用的时间】:胚胎第4周4.【胚胎期成为具有四腔的心脏的时间】:胚胎第8周5.【先天性心脏畸形主要发生时间】:胚胎2-8周6.胎儿由胎盘提供气体和代谢物质交换,7.由于胎儿肺处于压缩状态,肺血管阻力高,故经肺A的血液只有少量流入肺,经肺V回到左心房。

8.【胎儿时期血氧含量较高的器官】:肝、心、脑、上肢9.【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①胎儿的营养和气体代谢是通过脐血管、胎盘进行交换的②胎儿时期卵圆孔、动脉导管开放,几乎左右心都经主动脉向全身供血,只有体循环而无有效的肺循环,所以吸运动,故肺的循环血量很少③静脉导管、卵圆孔、动脉导管是胎儿血液循环的特殊通道④胎儿时期血氧含量较高的器官为肝、心脏、脑、上肢,腹腔器官及第一节儿童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下肢血氧含量则较低⑤除脐静脉外,胎儿血循环内几乎都是混合血10.【胎儿的血液循环系统的特殊结构】①左右心房之间存在卵圆孔②肺A与主A弓之间连接有动脉导管③从髂总A发出一对脐动脉④脐静脉入肝后分支通过肝脏,并有静脉导管连接于下腔静脉11.【出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主要改变)胎盘血液循环停止而肺循环建立,肺循环阻力下降(具体方面)①脐带结扎②卵圆孔关闭③动脉导管闭合12.新生儿心脏体积相对比成人大,青春期后增长至成人水平。

13.2岁以下婴幼儿的心脏多呈横位,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4肋间、锁骨中线外侧1cm。

14.小儿的心率相对于成人较快【原因】小儿新陈代谢旺盛及交感神经兴奋性较高。

15.【心率】①新生儿:平均120~140次/分②1岁以内:平均110~130次/分③2-3岁:平均100~120次/分16.小儿一般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10~15次/分17.小儿睡眠时脉搏约减少10~12次/分18.【2岁以下小儿测量HR和P的部位】:心尖部和颞A19.【2岁以上小儿测量HR和P的部位】:桡动脉和颈A20.【新生儿平均收缩压】:60~70mmHg21.【1岁小儿平均收缩压】:70~80mmHg22.小儿测量血压时袖带的宽度应为上臂长度的2/323.【2岁以后小儿的血压计算】收缩压(mmHg)80+(年龄×2)舒张压(mmHg)2/3收缩压1.【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CHD】的定义指胎儿时期而致的心血管畸形2.【引起CHD 最主要的环境因素】:宫内感染心脏左右两侧、大血管之间,有无异常通道和分流方向,有无青紫等①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②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③无分流型(无青紫型)4.【临床最常见的CHD 类型】:潜伏青紫型(左向右)CHD 分3类左右右左无分流左向右型有3种房缺室缺管未闭法洛四联右向左动脉狭窄无分流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5.正常情况下,由于体循环压力>肺循环,血液自左向右分流,一般无青紫。

浅谈儿童循环系统疾病护理

浅谈儿童循环系统疾病护理

0 引言
心脏 、 血管 和调节血 液循环 的神经机构 的疾病 。以心脏病 最 多见 。循环系统疾病是 常见 病 , 尤其在 内科疾病 中所 占比重甚大 。 心脏病 常迁延不愈 , 影 响生活 和劳动 , 病 死率亦高 , 随着 传染病 的 控制 , 心血管病在人 口死亡原 因中所 占地位更为突 出 】 。
口感染 等 。( 2 ) 检查 是否 如期接种 预 防注射。( 3 ) 严格 的执行 洗
手, 并 教导病儿 和家属正确洗手 的方法 。( 4) 有下列情况应立 即报
告, 体温 升高 、 腹泻 、 呕吐及 上 呼吸道感 染症状 。( 5) 确定 病儿 在
( 2) 观察婴儿 的进食情形 , 婴儿是否停止 进食而在休 息 , 或在 喂食
1 . 1 . 5 胸部 的畸形 1 . 3 呼吸型态监测 心肺 窘迫 的征 象
5 预防呼吸窘迫 的护理
5 . 1 测 定 呼 吸不 畅 的 程 度
( 1 ) 婴儿 每分钟呼吸超过 6 0次 即表示有 呼吸困难 。幼儿每分 钟呼 吸超过 4 0 次 表示有 呼吸困难 。( 2) 观察 呼吸型态 的规律性 。 ( 3) 观察肋 骨凹陷的情形。 ( 4) 观察是否出现鼻翼翕动 、 呼吸咕噜声 。
要, 细 致 全 方 位 的 护 理 是 患 儿 康 复 的 关键 。 关键词 : 儿科 ; 护理 ; 循 环 系统 疾 病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7 2 文 献标识码 : B
D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0 2 . 2 3 8
时睡觉。
施行泌尿道或牙科 手术前 , 已接受过预防感染性心 内膜 炎的药物 。 ( 6) 心脏 手术后六个月 内暂缓预 防接种 。

儿科循环知识点总结

儿科循环知识点总结

儿科循环知识点总结在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循环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

循环系统是机体内血液流动的载体,通过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各个器官细胞,同时排除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

因此,儿科循环知识对于医生和家长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儿科循环知识进行总结,帮助读者了解儿童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关疾病。

一、心脏发育1. 胚胎期心脏发育在胚胎期,心脏是最早发育的重要器官之一。

心脏的发育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原始心管的形成、心脏分成四个心腔的过程等。

这一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发育异常,比如室间隔缺损、心脏杂音等。

2. 儿童心脏结构儿童心脏的结构明显不同于成人,主要体现在心房和心室的比例、心脏瓣膜的发育、心脏壁肌肉的组织结构等方面。

这些结构的发育与心脏功能密切相关。

3. 心脏血管发育除了心脏本身的发育外,心脏血管的发育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儿童期,心脏血管系统的生长和发育也存在多种异常,比如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心脏病等。

二、循环系统功能1.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中心,它通过规律的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流动。

儿童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与成人有所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体力活动和适应能力。

2. 血管的构造和功能儿童的血管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也存在一些特点。

血管壁的弹性、血管内皮功能、血流速度等都对儿童的循环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3. 血液的形成和功能血液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

儿童期的血液形成和功能也具有很多特点,比如儿童贫血、凝血功能低下等。

三、儿童循环系统疾病1. 心脏结构异常儿科常见的心脏结构异常包括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三联症等。

这些异常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不全,需要及时干预和治疗。

2. 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指胚胎期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心脏结构异常,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等。

这些疾病可能会给儿童的生长发育带来负面影响。

儿童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的处理方法

儿童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的处理方法
营养支持
合理的饮食营养能够帮助孩子增强免疫力,促进康复进程。
辅助治疗
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辅助手段也可以缓解症状,增强疾病抵御力。
药物治疗
降压药物
用于治疗高血压,如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能够 有效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
抗凝血药物
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如华法林、降纤维蛋白原药物等。能够降低血 液凝固性,减少血栓形成。
生活方式调整
适当的运动、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都 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儿童高血压。家长要 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冠心病
定义
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狭 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 性疾病。它是儿童常见的循环 系统疾病之一。
成因
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包括遗 传因素、饮食不当、缺乏运动 、吸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
建立良好饮食习惯
均衡饮食
摄取丰富多样的营养素,包括水果、蔬菜、 全谷物、低脂蛋白质等,保证每一餐都营养 均衡。
规律进餐
养成按时三餐的饮食习惯,避免间隙进食,有 助于维持健康的代谢美味餐点, 能培养良好的饮食关系和生活方式。
适度运动锻炼
有益心脏
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或 游泳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 循环。
先天性心脏病
这类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循环 系统疾病, 包括房室隔缺陷、 肺动脉狭窄等。通过及时诊断 和手术治疗, 大部分患儿可以 顺利恢复正常生活。
风湿性心脏病
由反复发作的风湿性关节炎导 致的心脏瓣膜损害。需要持续 服药和锻炼,避免复发并及时 处理并发症。
心律失常
包括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等, 可由先天性、继发性或不明原 因引起。可以通过药物、射频 消融等治疗方法来控制。
3 诊断方法

儿科学循环系统疾病共68页

儿科学循环系统疾病共68页
儿科学循环系统疾病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

儿科学心得与分享循环系统疾病

儿科学心得与分享循环系统疾病

【儿科学总结】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第一节小儿循环系统生理特点一、胎儿血循环及出生后的改变(一)胎儿正常血液循环特点胎儿的营养与气体交换是通过胎盘与脐血管来完成的。

几乎无肺循环;胎儿时期肝血的含氧量最高,心、脑、上肢次之。

(二)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卵圆孔生后5~7个月解剖上关闭。

动脉导管解剖上关闭时间80%在生后3个月内,95%在生后1年内,若1岁后仍未闭,即认为畸形存在。

二、小儿心脏、血管、心率、血压的特点(一)心脏心脏的位置小于2岁时为横位,心脏逐渐转为斜位。

心室的增长。

胎儿期因右心室负荷大,故出生新生儿右室壁较厚,4~5mm,几乎与左心室相等。

出生后左心室负荷增加,左心室迅速发育,至6 岁时室壁的厚度达10mm(约新生儿时的2 倍),而此时右心室壁的厚度不及6mm,15 岁时左心室壁的厚度增至出生时的2.5倍。

(二)血管小儿动脉相对比成人粗。

动、静脉内径之比在新生儿为1:1,10岁以前肺动脉较粗,直径较主动脉宽,到青春期主动脉直径超过肺动脉。

婴儿期肺、肾、肠及皮肤的毛细血管粗大。

(三)心率新生儿每分钟120~140 次,1岁以内每分钟110~130 次,2~3岁每分钟100~120次,4~7 岁每分钟80~100次,8~14 岁每分钟70~90 次。

(四)血压动脉血压:推算公式;收缩压=(年龄×2)80mmHg,舒张压=收缩压的2/3。

静脉血压:学龄前儿童静脉压为40mmH2O左右,学龄儿童约为60mmH2O。

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概论一、分类(一)左向右分流型(潜在青紫型)常见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二)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常见的有法洛四联症,完全性大血管错位等。

(三)无分流型常见有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和右位心等左向右分流型特点:1.一般情况下无青紫,当哭闹、患肺炎时,右心压力高于左心,即可出现暂时性青紫。

2.心前区有粗糙的收缩期杂音,于胸骨左缘最响。

3.肺循环血量增多,易患肺炎,X线检查见肺门血管影增粗。

儿科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十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心脏的胚胎发育原始心脏于胚胎第2周开始形成,4周时心房和心室是共腔的,8周房室中隔形成,成为具有4腔的心脏。

所以,胚胎发育2〜8周为心脏形成的关键期,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形成主要在这一期。

二、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的改变1.正常胎儿的血液循环胎儿时期的营养和气体交换是通过脐血管和胎盘与母体之间以弥散方式进行交换的。

由胎盘来的动脉血液经脐静脉进入胎儿体内,至肝下缘分成两支,一支入肝与门静脉吻合,另一支经动脉导管入下腔静脉,与来自下半身的静脉血混合,共同流入右心房。

由于下腔静脉瓣的隔阻,使来自下腔静脉的混合血(以动脉血为主)进入右心房后,约1/3 经卵圆孔入左心房,再经左心室流入升动脉,主要供应心、脑及上肢;其余流入右心室。

从上腔静脉回流的来自上半身的静脉血,入右心房后大部分流入右心室,与来自下腔静脉的血液一起进入肺动脉。

由于胎儿肺部处于压缩状态,经肺动脉的血液只有少量流入肺,经肺静脉回到左心房;而大部分血液经动脉导管与来自升主动脉的血汇合后,进入降主动脉(以静脉血为主),供应腹腔器官和下肢,同时,经过脐动脉回流至胎盘,摄取氧气及营养物质。

故胎儿期供应脑、心、肝及上肢血氧量较下半身高。

2.出生后循环的改变出生后脐血管阻断,呼吸建立,肺泡扩张,肺小动脉管壁肌层逐渐退化,管壁变薄、扩张、肺循环压方下降,从右心经肺动脉流入肺的血流增多,使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的血流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增高。

当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时,卵圆孔瓣膜功能上关闭,到出生后5〜7个月,解剖上大多数闭合。

自主呼吸建立后血氧增高,动脉导管壁受到刺激后收缩,同时,低阻力的胎盘循环由于脐带结扎而终止,由于肺循环压力降低和体循环压力升高,流经动脉导管血流逐渐减少,高的动脉血氧分压和出生后体内前列腺索的减少,使导管壁平滑肌收缩,导管闭塞,最后血流停止,形成动脉韧带。

足月儿约80%在出生后24小时形成功能性关闭,约80%婴儿于生后3 个月、95%婴儿生后一年内形成解剖上关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学总结】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第一节小儿循环系统生理特点一、胎儿血循环及出生后的改变(一)胎儿正常血液循环特点胎儿的营养与气体交换是通过胎盘与脐血管来完成的。

几乎无肺循环;胎儿时期肝血的含氧量最高,心、脑、上肢次之。

(二)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卵圆孔生后5~7个月解剖上关闭。

动脉导管解剖上关闭时间80%在生后3个月内,95%在生后1年内,若1岁后仍未闭,即认为畸形存在。

二、小儿心脏、血管、心率、血压的特点(一)心脏心脏的位置小于2岁时为横位,心脏逐渐转为斜位。

心室的增长。

胎儿期因右心室负荷大,故出生新生儿右室壁较厚,4~5mm,几乎与左心室相等。

出生后左心室负荷增加,左心室迅速发育,至6 岁时室壁的厚度达10mm(约新生儿时的2 倍),而此时右心室壁的厚度不及6mm,15 岁时左心室壁的厚度增至出生时的2.5倍。

(二)血管小儿动脉相对比成人粗。

动、静脉内径之比在新生儿为1:1,10岁以前肺动脉较粗,直径较主动脉宽,到青春期主动脉直径超过肺动脉。

婴儿期肺、肾、肠及皮肤的毛细血管粗大。

(三)心率新生儿每分钟120~140 次,1岁以内每分钟110~130 次,2~3岁每分钟100~120次,4~7 岁每分钟80~100次,8~14 岁每分钟70~90 次。

(四)血压动脉血压:推算公式;收缩压=(年龄×2)80mmHg,舒张压=收缩压的2/3。

静脉血压:学龄前儿童静脉压为40mmH2O左右,学龄儿童约为60mmH2O。

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概论一、分类(一)左向右分流型(潜在青紫型)常见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二)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常见的有法洛四联症,完全性大血管错位等。

(三)无分流型常见有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和右位心等左向右分流型特点:1.一般情况下无青紫,当哭闹、患肺炎时,右心压力高于左心,即可出现暂时性青紫。

2.心前区有粗糙的收缩期杂音,于胸骨左缘最响。

3.肺循环血量增多,易患肺炎,X线检查见肺门血管影增粗。

4.体循环供血不足,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二、特殊检查法1.X线检查2.心电图3.超声心动图M 型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心脏扇形切面显像:三维超声心动图:多谱勒彩色血流显像。

4.心导管检查临床常用右心导管检查。

可了解心腔及大血管不同部位的血氧含量,压力变化,明确有无分流及分流的部位。

左心导管则由股动脉或肱动脉插入。

5.心血管造影造影术分静脉、选择性及逆行三种方法,最常用为选择性造影。

6.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7.磁共振成像8.计算机断层扫描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扫描(BECT)和螺旋型CT已应用于心血管领域。

对大血管及其分支的病变、瓣膜病、心肌病、心包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第三节房间隔缺损一、血流动力学根据解剖部位的不同有卵圆孔未闭,第一孔(称原发孔)和第二孔(称继发孔)未闭,临床上以第二孔未闭型最常见。

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时,分流为左向右,右心房、右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肺循环血量增多,而左心室、主动脉及体循环血量则减少。

肺动脉压力增高,少数病人晚期出现梗阻性肺动脉高压,当右心房的压力超过左心房时,血自右向左分流出现持续青紫(即艾森曼格综合征)。

原发孔缺损伴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左心室亦增大。

二、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房间隔缺损轻者可无全身症状,仅在体格检查时发现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有收缩期杂音。

大型缺损者因体循环血量减少而影响生长发育,患儿体格瘦小、乏力、多汗和活动后气促。

当剧哭、肺炎或心力衰竭时可出现暂时性青紫。

体检可见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心浊音界扩大,大多数病例于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呈喷射性,系右心室排血量增多,引起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瓣)相对狭窄所致。

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并固定分裂。

左向右分流量较大时,可在胸骨左缘下方听到舒张期杂音(系三尖瓣相对狭窄所致)。

原发孔缺损伴二尖瓣裂者,心前区有二尖瓣关闭不会的吹风样杂音。

三、诊断1.根据病史、体检。

2.X线检查心脏外形增大,右房、右室大为主,肺血多,肺动脉段突出,主动脉影缩小。

3.心电图检查典型表现为电轴右偏和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部分病人右心房右心室肥大。

原发孔未闭者,常有电轴左偏及左室肥大。

4.超声心动图右心房增大,右心室流出道增宽,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呈矛盾运动。

主动脉内径缩小。

扇形四腔心切面可显示房间隔缺损大小及位置。

多普勒彩色血流显像可见分流的部位、方向及估测分流量大小。

5.心导管检查右心导管可发现右心房血氧含量高于上下腔静脉。

导管可通过缺损进入左心房。

四、治疗原则1.内科治疗主要是并发症的处理,如:肺炎、心力衰竭等。

2.外科治疗宜在学龄前作选择性手术修补。

3.介入性治疗经导管放置扣式双盘堵塞装置(蘑菇伞、蚌状伞)关闭房缺。

第四节室间隔缺损一、血流动力学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类型。

可分为膜部、肌部和干下型三类。

室间隔肌部缺损及膜部缺损,有可能自然闭合。

干下型缺损很少自然闭合。

由于左室压力高于右室,故血液自左心室向右心室分流,一般不出现青紫。

分流增加了肺循环、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工作。

根据室间隔缺损的大小,分3 组:(1)小型缺损缺损小于0.5cm,分流量小,可无症状,缺损可能自行闭合,即所谓的Roger 病。

(2)中型缺损缺损内径在0.5~1.5cm,分流量较大,肺循环血量可达体循环的1.5~3.0倍以上,导致左心房、左心室增大。

(3)大型缺损缺损大于1.5cm,分流量很大,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左心室均扩大,而体循环量减少;产生动力型肺动脉高压,严重者出现梗阻性肺动脉高压,当肺循环压力超过肺动脉高压,即右心室压力高于左心室时,导致双向分流,乃至右向左分流(即艾森曼格综合征)。

二、临床表现和并发症小型缺损可无明显症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仅体检时发现胸骨左缘第3~4 肋间听到响亮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音稍增强。

大型缺损出现体循环供血不足的表现,如生长发育落后、呼吸急促,多汗,吃奶费劲常要间歇等,反复肺炎甚至心力衰竭。

体检;心前区隆起,心界增大,心尖搏动弥散,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Ⅲ~Ⅴ级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传导广泛,杂音最响部位可触及震颤。

肺血流量大于体循环一倍以上时,在心尖区听到舒张期杂音(系二尖瓣相对狭窄所致),肺动脉第二音亢进。

明显肺动脉高压者,出现青紫。

并发症支气管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及感染性心内膜炎。

三、诊断1.根据病史、体检资料2.X线检查:小型缺损可表现肺血多,左心室大;中大型缺损心外形中度以上增大,肺动脉段突出明显,肺血管影增粗、搏动强烈,可有肺门“舞蹈”。

左右心室增大,主动脉结影缩小。

3.心电图:小型缺损轻度左心室大;缺损大者左、右心室肥大,心衰者多伴心肌劳损改变。

4.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及左心室内径增宽,左心室内径也可增宽,主动脉内径缩小。

缺损大者,扇形连续扫描可直接探到缺损的大小。

多普勒彩色血流显像可见分流的部位、方向、估测分流量大小及缺损的位置。

5.心导管检查右心导管可发现右心室血氧含量高于上下腔静脉及右心房。

右心室及肺动脉有不同程度压力增高。

导管从右心室可通过缺损进入左心室上行至主动脉。

晚期发生右向左分流时,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肺动脉阻力显著增高。

四、治疗原则1.内科治疗主要是并发症的处理,如肺炎、心力衰竭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2.外科治疗:①缺损小者,不一定需手术治疗。

②中型缺损临床上有症状者,宜于学龄前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作修补手术。

③大型缺损缺损大症状重者可于婴幼儿期手术。

6 个月以内发生难以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包括反复罹患肺炎和生长缓慢者,应予手术治疗;6月至2岁的婴儿,虽能控制心力衰竭,但肺动脉压力持续增高、大于体循环动脉压的1/2;2岁以后肺循环量与体循环量之比>2:1,亦应及时手术修补缺损。

第五节动脉导管未闭一、血流动力学肺动脉接受右心室及主动脉分流来的两处血,故肺动脉血流增加,至肺脏、左心房及左心室的血流增加,左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左心房、左心室扩大。

由于主动脉血流入了肺动脉,使周围动脉舒张压下降而至脉压增宽。

肺小动脉长期接受大量主动脉分流来的血,造成肺动脉压力增高,当肺动脉的压力超过主动脉时,产生了右向左分流,临床出现差异性青紫(上半身不紫而下半身紫)。

二、临床表现和并发症轻者临床无症状,仅体检时发现杂音。

分流量较大者,可出现消瘦、气急、咳嗽、乏力、多汗等,偶有声音嘶哑扩大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

体检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有粗糙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杂音向左锁骨下、颈部和背部传导,最响处可扪及震颤,以收缩期明显,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

分流量大者,左心室增大,可产生相对性二尖瓣狭窄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可出现周围血管征,如毛细血管搏动,水冲脉及股动脉枪击音等;有显著肺动脉高压者,出现差异性青紫。

动脉导管未闭常并发;支气管肺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

三、诊断1.根据病史、体检。

2.X线检查心影正常或左心房、左心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野充血,肺门血管影增粗,搏动增强,可有肺门“舞蹈”。

有肺动脉高压时,右心室亦增大。

主动脉弓增大。

3.心电图:分流量大者有左心室肥大或左右心室肥大的改变,部分有左心房肥大。

心衰者,多伴心肌劳损改变。

4.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和左心室内径增宽、主动脉内径增宽,左心房内径/主动脉根部内径大于1.2。

多普勒彩色血流显像可见分流的部位、方向、估测分流量大小及缺损的位置。

扇形切面显示导管的位置及粗细。

5.心导管检查右心导管可发现肺动脉血氧含量高于右心室。

右心室及肺动脉压力正常或不同程度的升高。

部分患者导管从未闭的动脉导管由肺动脉进入降主动脉。

四、治疗原则1.内科治疗主要是并发症的处理,如肺炎、心力衰竭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可试用消炎痛治疗。

2.外科治疗宜在学龄前选择手术结扎或切断导管即可治愈。

如分流量大症状重者可于任何年龄手术。

3.介入性治疗经导管送入微型弹簧伞或蘑菇伞堵住动脉导管。

第六节法洛四联症一、血流动力学法洛四联症是存活婴儿中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由以下4 种畸形组成:1.肺动脉狭窄;2.室间隔缺损;3.主动脉骑跨;4.右心室肥大。

以上4种畸形中以肺动脉狭窄最重要,是决定患儿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

由于肺动脉狭窄,血液进入肺脏受阻,引起右心室代偿性肥厚。

肺动脉狭窄轻者,右心室压力仍低于左心室,故左向右分流;肺动脉狭窄严重者右心室压力与左心室相似,此时右心室血液大部分进入骑跨的主动脉(右向左分流),因而出现青紫。

二、临床表现和并发症1.青紫其轻重和出现早晚与肺动脉狭窄程度有关,哭闹与活动后加重。

2.蹲踞下蹲时下肢屈曲,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下肢动脉受压,体循环阻力增加,使右向左分流减少,使缺氧症状暂时性缓解。

3.阵发性的呼吸困难或晕厥婴幼儿期常在吃奶或剧哭时出现阵发性的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晕厥或抽搐(系在肺动脉漏斗部狭窄的基础上,突然发生该处肌部痉挛,引起一时性肺动脉梗阻,使缺氧加重所致),年长儿可诉头痛,头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