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 盗汗经验方
中医治疗自汗、盗汗[秘方]
![中医治疗自汗、盗汗[秘方]](https://img.taocdn.com/s3/m/4c5550f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0.png)
中医治疗自汗、盗汗[秘方]1 肺卫不固:肺卫不固证:汗出恶风,易于感冒。
稍劳汗出尤甚。
面色少华,脉细弱。
1玉屏风散;防风6克黄芪12克白术12克1.汗多者,加浮小麦、牡蛎、麻黄根等以加强固表止汗之效;2.表虚外感风寒,头痛鼻塞,汗出恶风,脉缓者,可与桂枝汤合用,以益气固表,调和营卫。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加减:1.气虚重者,增加黄芪、白术用量,或加党参、五味子;2.汗出多者,加浮小麦、糯稻根、煅龙骨、煅牡蛎、五味子固表敛汗。
3.气虚甚者,加党参,黄精益气固摄。
4.舌红、脉细数(兼阴虚),加麦冬、五味子养阴敛汗。
5.恶寒,脉缓者,加桂枝、白芍;6.头重肢困者,去黄芪、麻黄根,加薏苡仁、厚朴、苍术、白芷;7.兼阴虚者,加生地、麦冬、五味子;8.兼纳呆,脘痞者,加谷芽、陈皮以助脾运。
2玉屏风散合桂枝加黄芪汤: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12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煅龙骨20克,煅牡蛎20克,浮小麦30克,生姜3片大枣5个。
如半身或局部出汗者3甘麦大枣汤;炙甘草12克,小麦18克,大枣9枚等成分配制而成。
临症加减;如心烦严重者加麦冬12克、鲜竹叶芯30条丹参12克心悸怔忪严重者加丹参12克、茯神15克、潞党参25克;易怒烦热者加香附12克、素磬花7.5克、川楝子15克心血不足:4归脾汤;人参9。
白茯苓12 白术9甘草(炙)6,黄耆(炒)15,龙眼肉15,酸枣仁(炒)15,木香6,当归9,远志3 [用法]加枣3枚和生姜3片,水煎服自汗之气血不足证:体质虚弱而症见汗出恶风,倦怠乏力,面色不华,舌质淡,脉弱者。
5大补黄芪汤;人参3克山茱萸5克茯苓5克甘草5克五味子5克熟地8克川芎3克肉苁蓉5克黄芪6克防风6克白术6克2.营卫不和证: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
半身或某些局部出汗。
苔白薄,脉缓。
6桂枝汤;桂枝9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姜片9克红枣12枚1.如感冒,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
自汗、盗汗治疗验方
![自汗、盗汗治疗验方](https://img.taocdn.com/s3/m/923701d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f.png)
自汗、盗汗治疗验方验方:桑叶,药店有买,也可秋季采摘桑叶,晒干备用。
制作:桑叶100克研碎服法:用烧滚开的米汤一碗(大约250--300毫升)冲泡50克桑叶粉10分钟,喝米汤,一天两次,分早晚服用,每次50克。
作用:治疗盗汗和自汗,无副作用。
案例:某18年前在新中医杂志上看到一个专门治疗盗汗的验方,经过本人长期验证,治愈率百分百,还没有碰到效果不好的,全部用一两付药就治愈了。
献方人:黄明斌老师编者:来源互联网,仅供参考,有病看医生。
桑树属桑科桑属,为落叶乔木。
桑叶呈卵形,是喂蚕的饲料。
叶卵形或宽卵形,先端尖或渐短尖,基部圆或心形,锯齿粗钝,幼树之叶常有浅裂、深裂,上面无毛,下面沿叶脉疏生毛,脉腋簇生毛。
聚花果(桑椹)紫黑色、淡红或白色,多汁味甜。
花期4月;果熟5-7月。
1、桑叶桑树的叶,以经霜后采收的为佳,称霜桑叶或冬桑叶。
其性味苦甘而寒,入肺肝经,有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清肝明目,润肺止咳之功。
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热咳嗽、肝阳头痛眩晕、目赤昏花、血热出血及盗汗等证。
现代还用于治疗下肢象皮肿。
可内服、外用,也曾被制成注射液。
此外,把鲜桑叶摘破叶脉后取其渗出的白色液汁,药名叫桑叶汁,味苦性微寒,功擅解毒清热止血,主治痈疖、瘿瘤、外伤出血及蜈蚣咬伤等。
桑叶的蒸馏液还可用于治疗目疾。
2、桑枝:桑树的嫩枝,春末夏初采收。
其性味苦平,偏入肝经,功擅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行水气。
多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水肿、身痒等证,尤擅疗上肢痹痛。
可煎汤或熬膏内服,亦可煎水外洗。
此外,把桑树的枝条烧灼后,可沥出汁液,名桑沥,《本草纲目》等书载其能治疗“大风疮疥”、破伤风、小儿身面烂疮等症。
3、桑根冬季采挖桑根,除去其栓皮作药用。
性味甘寒,入肺脾经,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之功。
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喘、痰多、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证。
多入煎剂、散剂,也捣汁或煎水外用。
桑根带皮用亦可入药,书载其味微苦性平,能治疗惊痫、筋骨痛、高血压、目赤、鹅口疮、崩漏等。
治疗虚汗、自汗、盗汗立愈方
![治疗虚汗、自汗、盗汗立愈方](https://img.taocdn.com/s3/m/242f04e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a.png)
治疗虚汗、自汗、盗汗立愈方治虚汗、盗汗、自汗立愈方:任何一种鲜竹叶一把,煲一煲水洗身,每日一次,连洗三日。
永不复发,根治虚汗、盗汗。
盗汗奇方五倍子焙干研末;男用女口水;女用男口水;调成稠糊填满肚脐;以布封口;一日一次;两次即愈。
多汗盗汗均有良效,一般2付见效。
生龙牡各30山萸肉30首乌30枣仁20黄芪20金樱子15乌梅15本方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多汗盗汗均有良效,一般2付见效。
曾试用多次,效果特佳[自汗、盗汗]山茱萸、防风、黄耆各9克,水煎服。
[汗出不止]山茱萸、白术各15克,龙骨、牡蛎各30克,水煎服。
治男妇虚症,肢体酸软,自汗,盗汗:葳参(即玉竹)五钱,丹参二钱五分。
不用引,水煎服。
(《滇南本草》)多汗证(三黄泻心汤)患者,男,36岁。
患者自述,半年来全身经常汗出不止,尤以手足心为甚(西医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此痛苦非常。
诊病时出其双手亦汗流不止,常伴有失眠,心烦,舌边尖红而少苔,脉略弦数,辨为心火内盛之证。
处方:生大黄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竹叶10克、莲子芯10克,六剂水煎服。
服上药六剂后,周身汗出明显好转,继又服十余剂而痊愈。
[按] :汗出一证,今人多以虚证论治,又常以自汗盗汗分其阴阳。
验之临床,因正虚汗出者有之,因邪实汗出者亦有之,在实证中以心火热证最为多见,因心为阳中之阳脏而属火,心火内盛,迫津外泻,则使汗出不止。
故在临床凡由心火内盛而汗出者,使用本方治疗,效如桴鼓。
自汗案(真武汤)患者,女,37岁,2004年8月就诊。
患者自诉:自汗不止4月余,曾在市某医院检查,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西医调节神经的药物不起作用,服其他中药效果也不明显。
3天前患感冒服西药及中成药后,汗出更多,低热(体温37.5~C)。
症见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精神萎靡不振,头面部汗出如洗,筋脉拘急,身体瞤动,舌苔白干,脉沉细,此系阳虚不固。
治以回阳固脱。
药用制附子30g(先煎),生姜30g,白芍30g,白术20g,茯苓30g。
盗汗自汗临证医案两则
![盗汗自汗临证医案两则](https://img.taocdn.com/s3/m/788cc5c5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6.png)
盗汗自汗临证医案两则一、盗汗症王某,男,40岁,体力劳动者,于近半年来因睡眠质量下降而就诊。
患者主诉夜间睡眠时总是盗汗,导致睡眠不安,白天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等症状。
体格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舌苔薄白,脉细数。
中医诊断:盗汗症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采用盗汗症的治疗原则以祛风利湿、养阴清热为主,方剂为柴胡桂枝黄芩汤加减:柴胡9g,桂枝9g,黄芩9g,芍药9g,生姜9g,法半夏9g,大枣9g,甘草6g。
2.针灸治疗:运用温经散寒、调节睡眠的针灸方法。
选取足三里、太冲、神门等穴位,每次刺2-3个,用针刺入皮肤浅层,做一次即可,一周1-2次。
治疗结果:患者于治疗后盗汗症状明显减轻,夜间睡眠质量得到改善,白天精力充沛,食欲明显增加。
持续治疗一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二、自汗症李某,女,34岁,主治医师,因自汗症就诊。
患者主诉自小就有自汗现象,尤以夜间最为明显,伴有发热、潮热,身体虚弱,精神不振等症状。
体格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舌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采用自汗症的治疗原则以固表止汗、益气生津为主,方剂为复方黄连素片加减:黄连10g,黄柏10g,栀子10g,生地10g,山药10g,麦冬10g,玄参10g。
2.艾灸治疗:选取太阴肺经上的穴位,如肺俞、行间穴等,采用艾灸的方式,每次燃灸10-15分钟,一周1-2次。
治疗结果:患者于治疗后自汗症状明显减轻,发热、潮热等不适感明显减轻,身体虚弱感消失,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持续治疗两个月后,患者自汗现象基本消失,身体状况明显改善。
自汗、盗汗、出汗多,中医的止汗方法很管用,值得学习
![自汗、盗汗、出汗多,中医的止汗方法很管用,值得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821adb3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82.png)
自汗、盗汗、出汗多,中医的止汗方法很管用,值得学习来源:杏林明师学社作者:杏林明师编辑部夏季,出汗这件事是不可避免的。
正常的汗出有利于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
如果汗出过多,不论天冷天热、白天晚上,动不动就一身汗,那就不正常了。
正巧有朋友问,中医有没有可以治疗汗多的方法。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来聊聊中医对出汗的看法,以及治疗汗多的思路。
另外,张教授还有一张代茶饮的方子,送给大家,一般汗多的朋友,在家用开水泡着喝就行,省得来回往医院跑了。
01白天晚上都出汗,一活动汗更多在张教授的门诊里,有很多受汗多困扰的患者。
杨大姐就是其中一位。
她这2年来出汗量明显比之前增加,只要稍微活动下,全身就往外冒汗,晚上比白天还严重。
而且很怕风怕冷,出门在外,总要比别人穿得厚。
我们来看当时的记录——临床医案杨某某,女,54岁。
【主诉】汗出增多2年。
【病史】患者自诉近2年以来,全身汗多,以夜间为重,动则加剧,平素恶风畏寒,神疲乏力,肢体困重不适;自觉排便不爽,大便溏稀,饮食稍有不慎则腹泻,夜尿2-3次。
【刻下】患者形体偏胖,衣衫较厚,出汗量多,神情倦怠,肢体乏力,纳食一般,大便溏薄,舌淡胖苔厚腻,脉濡细。
——张景明教授临床验案——02为什么有些人会出汗多?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把出汗这件事给整明白了,并简要概括为7个字——阳加于阴谓之汗。
这是什么意思呢?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张教授打了一个很通俗易懂的比方——这就好像我们在家里烧水一样,炉子下有火,火是阳;炉子里有水,水是阴。
火把水烧开了或烧到半开时,有水蒸气冒出来了,蒸汽到了锅盖上,形成了水珠,就好比我们的汗液。
这就是《黄帝内经》里说的“阳加于阴谓之汗”。
在运动的时候、天热的时候,阳气蒸化津液出汗,这是正常的生理性出汗。
为什么有些人会出汗多?卫气要先做检讨。
我们人体出多少汗,由体表的卫气来管控着。
阳是正常的,阴也是正常的,但是卫气虚了,固摄汗液的功能不正常了,汗液没人管,自由自在地想走就走,身体就会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地往外冒汗。
盗汗、自汗当代妙方验方
![盗汗、自汗当代妙方验方](https://img.taocdn.com/s3/m/7e0f00a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5.png)
盗汗、自汗当代妙方验方(一)盗汗方一【处方】玉蜀黍干茎内之芯(白色柔软物质)不拘量【用法】水煎服。
亦治产后虚汗。
方二【处方】经霜桑叶【用法】研末,米汤送服9g。
【备注】又方桑树梢(桑芽)不拘量,水煎代茶饮。
治体虚出冷汗。
方三【处方】山毛桃(在树上经霜不凋者)5枚【用法】水煎服。
【备注】又方:①毛桃干10枚,煎茶频饮。
治阴虚汗出。
②干毛桃12枚,蛀小麦63g,水煎服,1日3次。
治自汗、盗汗。
方四【处方】山茱萸19g【用法】水3杯,煎取2杯服。
方五【处方】马料豆(或用乌毛豆)63g 小红枣或南枣22枚【用法】水煎(小火慢慢煨),分2次服。
【备注】又方:①黑豆做豆浆吃。
治自汗。
②黑豆、黄芪,水煎服。
方六【处方】浮小麦煅牡蛎各9g【用法】水煎服。
【备注】又方。
①浮小麦、大枣各31g,水煎服;②小麦麸、牡蛎各31g,共研末,以猪肉炖汤调服,每日2次,每次6g,治产后汗多。
方七【处方】用浮小麦31g 麻黄根6g【用法】水煎代茶饮。
方八【处方】陈冻豆腐浮小麦各31g【用法】水煎服。
方九【处方】紫皮甘蔗皮小麦一撮【用法】水煎服。
方十【处方】土炒白术16g 炙黄芪6g 浮小麦5g【用法】水、酒各半煎服。
【备注】又方生白芍9g,生黄芪、生白术各6g,水煎服。
方十一【处方】牡蛎粉白术防风各13g【用法】共为末,酒调服9g。
方十二【处方】生牡蛎黄芪生地黄各16g【用法】水煎睡前服。
方十三【处方】凤凰衣(鸡蛋壳内之衣)7个或10个荔枝7枚大枣10枚【用法】水煎服。
方十四【处方】五倍子【用法】研末,用醋调做成饼状,贴脐上。
【备注】同类方很多,用白水或米汤调皆可,一般敷1夜即除去,不宜久敷。
又方煅五倍子9g,枯矾3g,共研细末,放膏药上,贴肚脐。
方十五【处方】老杉树皮(经霜露较久的)棕树枯枝各适量【用法】煎汤洗澡,连洗3晚。
方十六【处方】桑螵蛸白龙骨等份为末【用法】每服6g,空腹服盐汤送下。
【备注】本方用于虚劳盗汗。
方十七【处方】地骨皮6g 绿豆衣9g 大枣5枚【用法】水煎服。
自汗盗汗方剂总汇(收集整理)
![自汗盗汗方剂总汇(收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f00560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b.png)
自汗盗汗方剂总汇(收集整理)1、左归丸【处方】大怀熟地250克山药120克(炒)枸杞子120克山茱萸肉120克川牛膝90克(酒洗,蒸熟,精滑者不用)菟丝子120克(制)鹿胶120克(敲碎,炒珠)龟胶120克(切碎,炒珠)【制法】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益精养血。
治真阴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营卫,渐至衰弱,或虚热往来,自汗盗汗,或遗淋不禁,或眼花耳聋,或口燥舌干,或腰酸腿软。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100丸。
如真阴失守,虚火炎上者,宜用纯阴至静之剂,本方去枸杞子、鹿角胶,加女贞子90克、麦冬90克;如火炼肺金,干枯多嗽者,加百合90克;如夜热骨蒸,加地骨皮90克;如小水不利、不清,加茯苓90克;如大便燥结,去菟丝子,加肉苁蓉90克;如气虚者,加人参90~120克;如血虚微滞,加当归120克;如腰膝酸痛,加杜仲90克,盐水炒用;如脏平无火而肾气不充者,加破故纸90克、莲肉、胡桃肉各120克,龟版胶不必用。
【备注】本方系从《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加减衍化而成。
方中熟地、山药、山茱萸补益肝肾阴血;龟版胶、鹿角胶均为血肉有情之品,二味合用,峻补精血,调合阴阳;复配菟丝子、枸杞子、牛膝补肝肾,强腰膝,健筋骨。
合用具有滋阴补肾,益精养血之功。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2、炙甘草汤【别名】复脉汤(《伤寒论》)。
【处方】甘草12克(炙)生姜9克(切)人参6克生地黄30克桂枝9克(去皮)阿胶6克麦门冬10克(去心)麻仁10克大枣30枚(擘)【功能主治】益气养血,滋阴复脉。
治气虚血弱,虚羸少气,心悸心慌,虚烦失眠,大便干结,舌质淡红少苔,脉结代;虚劳肺痿,久咳不止,涎唾甚多,咽燥而渴,痰中有血,心悸、心烦,少气,失眠,自汗盗汗,脉虚数。
【用法用量】上药九味,以清酒10毫升,加水800毫升,先煮八味,取300毫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100毫升,一日三次。
【备注】方中重用炙甘草甘温益气,通经脉,利血气,缓急养心为君;人参、大枣益气补脾养心,生地、麦冬、麻仁、阿胶,滋阴养血为臣;桂枝,生姜、清酒温阳通脉为佐。
自汗,盗汗方
![自汗,盗汗方](https://img.taocdn.com/s3/m/42738be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5.png)
自汗,盗汗方成药自疗法(1)生脉饮口服液,每次服10毫升(1支),每日3次。
用于自汗。
(2)补中益气丸,每次服6克,每日3次。
用于自汗。
(3)六味地黄丸,每次服8粒(6克),每日3次。
用于盗汗。
(4)大补阴丸,每次服9克,每日3次。
用于盗汗。
2.验方自疗法(1)生晒参6克,泡水代茶,徐徐饮之。
用于自汗。
(2)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五味子10克,用水煎服,每日2次。
用于自汗。
(3)西洋参6克,泡水代茶,徐徐饮之。
用于盗汗。
(4)浮小麦30克,炒熟,用水煎服,每日2次。
用于盗汗。
3.饮食自疗法(1)羊肉50克、生姜10克、大枣7枚。
羊肉洗净切块,加入姜枣煨汤,熟后吃肉喝汤,每日1剂。
用于自汗。
(2)瘦猪肉50克、浮小麦30克、黑豆30克。
瘦猪肉洗净切块,加入浮小麦与黑豆煮熟,吃肉和豆、喝汤,每日1剂。
用于自汗。
(3)粳米50克、白木耳15克、冰糖10克,共同煮粥吃,每日1次。
用于盗汗。
(4)红枣50克(去核)、浮小麦30克,煎汤,吃枣喝汤,每日一剂。
用于盗汗。
(5)大蒜1头、瓜蒌1个,先将大蒜捣烂,再与瓜蒌同煎,每日1-2次。
本方可治疗阴虚盗汗,滋阴清虚热。
4.外治自疗法(1)每日早晚用拇指用力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直下四横指,胫骨外缘一横指处)5-10分钟。
用于自汗。
(2)郁金30克、五倍子9克,研成细末。
取10克细末,用适量蜂蜜调成两块药饼,置于两乳头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次。
用于自汗。
(3)取等量五倍子、煅龙骨粉,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敷脐部,外用纱布固定,每日1次。
用于盗汗。
(4)黄柏10克,研成细末,用冷开水调成两块药饼,置于两乳头上,外用纱布固定,每日1次。
用于盗汗。
避免误诊自汗与盗汗仅仅是一种外在表现的症状,它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结核病、风湿病以及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所以在治疗汗证的同时,更要注意治疗原发病灶。
自汗除已见于虚证外,尚可见于湿热内蒸、津液外泄者,并可伴见发热口渴、脘腹胀闷、纳谷不馨、大小便欠利、舌苔黄腻等。
偏方秘方验方治疗自汗盗汗
![偏方秘方验方治疗自汗盗汗](https://img.taocdn.com/s3/m/1615b863af1ffc4ffe47ac33.png)
偏方秘方验方治疗自汗盗汗1. 燕麦米糠治疗虚汗不止(Oats and Rice bran for overwhelming sweat)燕麦50 克,米糠25 克,饴糖15 克Oats 50 g, Rice bran 25 g, Malt sugar 15 g.水煎燕麦和米糠,取药汁加饴糖服。
Cook the oats and rice bran in water. Take the herbal tea. Mix it with malt sugar to drink.2. 浮小麦大枣汤治疗盗汗(Light wheat and Chinese date for night sweat)浮小麦50 克,大枣50 克Light wheat 50 g, Chinese date 50 g.水煎服。
Cook in water. Drink the tea.也可单独将浮小麦焙干研细末,每服10 克,每天三次,饭后两小时用米汤送服。
浮小麦可用麦麸子代替。
Alternatively, bake light wheat to dry, grind it into fine powder. Drink it 2 hours after meal with rice soup to swallow, 10 grams each time, three times a day. The light wheat can be replaced by wheat bran.3. 五倍子敷脐治疗自汗盗汗(Chinese gall for day sweat and night sweat)五倍子研细末,加温开水调成糊状,睡前敷脐部。
适当包扎固定。
用药5-6次无效者停用。
Grind Chinese gall into fine powder. Add warm boiled water to make it into mud form. Apply it onto the naval before go to bed. Fold and seal it properly. Stop to continue if it does not work after 5-6 times of use.也可将五倍子,枯矾各等份(五矾散),研细末,同法敷脐。
自汗、盗汗六大验方
![自汗、盗汗六大验方](https://img.taocdn.com/s3/m/1153bc1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1.png)
自汗、盗汗六大验方不因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则更甚者称为自汗。
自汗、盗汗这一病证,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作为症状而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的中。
单独出现的自汗、盗汗,一般预后较好,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的自汗、盗汗,病情较重,需原发病好转、治愈,自、盗汗才会减轻或消失。
祖国医学认为:自汗多属于气虚不固,盗汗多属于阴虚为热,治疗以别虚实、调营卫为大法。
验方集锦:方一:加味牡蛎散【组成】煅牡蛎100g,生黄芪100g,麻黄根50g,五味子50g。
【功能】:益气固表、止汗【主治】:体常自汗,动则益甚,时易感冒者;夜寐盗汗,醒则汗止,气短身疲者;气虚衰弱,卫阳不固者。
【用法】:上药研粗末,瓶储备用。
每次10-20g,用浮小麦15g 同煎,滤渣热服,每日2次。
久病气虚加人参须6g;阴虚燥热加生地10g,白芍10g;心悸失眠加酸枣仁10g,麦冬10g。
【注意事项】:适寒温,加强锻炼。
【方义分析】:煅牡蛎、五味子收涩敛汗,黄芪益气止汗,麻黄根固表止汗。
【验方来源】:《陈树森医疗经验集锦》方二:敛汗固表汤【组成】炙黄芪皮15g,党参15g,煅牡蛎15g,麻黄根10,瘪桃干10g,浮小麦10g,五味子7g,炙甘草7g。
【功能】:益气固表、敛汗【主治】:自汗,盗汗。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盗汗者加细生地10g,炒白芍7g。
【疗效】:治疗46例,治愈41例。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虾、浓茶、萝卜等物。
【方义分析】:本方用煅牡蛎、五味子收涩敛汗,党参、黄芪补中益气以止汗,浮小麦、麻黄根固表止汗,瘪桃干以益肾固涩、止汗、止血,炙甘草调和药性。
【验方来源】:广西中医药 1985;8(6):16方三:外敷止汗散【组成】郁金粉0.24g,煅牡蛎粉0.06g。
【功能】:敛阴汗止【主治】:小儿各种疾病(不包括肺结核)出现的盗汗。
【用法】:以米汤适量调匀,分2份敷于患儿左右乳中穴,每日更换1次。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如过出现皮肤过敏者,可隔日使用1次。
自汗盗汗中医秘方
![自汗盗汗中医秘方](https://img.taocdn.com/s3/m/f77e738c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4.png)
自汗盗汗中医秘方
中医治疗:
中医在对患者看诊后,会根据具体的病因和病症进行个体化、针对性治疗。
根据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盗汗情况,采用不同的中药配方,根据患者体质,以养阴清热、使热内消、清肝泄热,化湿和营等治疗原则来对盗汗患者进行调理。
中医分自汗、盗汗两种, 对于自汗、盗汗的辨证,应着重辨别阴阳虚实,一般来说,多汗证以属虚者为多。
肺卫不固→益气固表
营卫失调→调和营卫
气阴亏糜→益气养阴
湿热泻脾→清热泻脾
康复治疗:
1.食疗方大枣50g,浮小麦50g,水煎,吃枣喝汤,每日2剂。
2. 止汗药饼药物组成:五倍子、煅龙骨各等份。
功用:敛肺降火,收汗止渴。
用法:将五倍子、龙骨共研细末,瓶装备用。
需用时取药末5g,用醋调成一药饼,置脐部,用胶布封贴,每晚睡前用,日间剥去,连用15天。
本方适宜于小儿盗汗。
小儿喂药困难,惧怕打针,内治给药很不方便:况且西药不良反应较多。
3.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劳累过度
4.加强饮食调理可适当多吃鱼、甲鱼、燕麦、浮小麦等。
尽量少吃辛辣食物。
自汗、盗汗验方秘方和穴位治疗法
![自汗、盗汗验方秘方和穴位治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7999cc5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2.png)
自汗、盗汗验方秘方和穴位治疗法自汗、盗汗验方秘方和穴位治疗法临床上我是这样看“汗证”的:1,首辨虚实,虚者,正虚(气、血、阴、阳等),实者,邪实(郁、积、湿、火等);2,再辨阴阳、寒热等。
治疗时:“虚者”当补之、敛之;“实者”当给邪之去路;“寒者”当热之,“热者”当寒之。
总的来讲,要随证治之,调理阴阳气血,使之平和(亦即平衡)。
古云盗汗多阴虚,自汗阳羸卫外疏, 肺卫不固玉屏风,营卫不和桂枝主,阴阳失调液外泄,互根当究五车书。
阴虚火旺归六黄,邪热郁蒸龙胆处。
心主血、汗乃心之液。
汗为心液,肾主五液,故汗出皆由心肾虚致之。
所以在心内为血,在外就是汗。
出汗的症状是反映人体阴阳失调邪正相争的象征。
汗液属阴,如人体的正气不足,阳气不固,则阴液失去约束而汗液外泄。
汗与心有关;又肺主皮毛,这个皮毛就是医书所讲的营卫,所以汗又与肺有关;汗走肌表,脾主肌肉,所以汗与脾有关;而心为火,肾为水,人体正常,必要心肾相交,交通上下,所以汗也与肾有关。
肝肾同源头,那么汗也与肝有关。
这些,只是说明一个道理:人体脏器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各司其职的。
汗是心液,流汗过多,会造成心之气阴受伤,虚火内扰,导致心悸惊惕、短气烦倦等证。
耗气伤津,致使体内元气不足,阴津亏虚。
也会使电解质紊乱,血粘度增高,头晕乏力等,气属阳,血属阴。
血气嫩弱,若大病久病之后,气血亏损;或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体弱,气阴虚亏。
气虚不能敛阴,阴亏虚火内炽,迫津外泄而为汗。
汗证有虚实之分,虚证有肺卫不固、营卫失调、气阴亏损,实证则为湿热迫蒸。
早在《内经》即对汗的生成,即病因病理方面就有了很深的认识,指出汗液为血液所化生,为心所主,所以有“汗为心之液”之说。
《景岳全书》对汗证也作了系统的整理论述,曰:“汗发于阴而出于阳”,认为自汗属阳虚气虚,盗汗属阴虚血虚,《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充分阐明了阳气宣发,阴液于体表而充身泽主着谓之汗,汗液是津液变化而成的,津液又是血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治疗自汗盗汗民间8个奇效方
![治疗自汗盗汗民间8个奇效方](https://img.taocdn.com/s3/m/e433a47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68.png)
治疗自汗盗汗民间8个奇效方参芪术草汤【组成】黄芪50g,人参10g,白术15g,甘草5g,五味子15g。
【做法】水煎服。
每日1剂,1日2次。
【功效】用于自汗,阳气虚弱,肺卫不固型。
症见汗出恶风、体倦乏力、面色少。
牡蛎生地汤【组成】牡蛎30g,生地20g,黄芪15g。
【做法】水煎服。
每日1剂,1日2次。
【功效】用于盗汗,阴虚型。
症见夜寐汗出、五心烦热。
大蒜爪蒌汁【组成】大蒜1头,瓜蒌1个。
【做法】先将大蒜捣烂,再与瓜蒌同煎,每日1~2次。
【功效】用于盗汗,阴虚型。
症见烦渴、五心烦热。
浮小麦茶【组成】浮小麦不拘量。
【做法】将浮小麦文武火炒黄为度,候冷瓷罐封贮备用,每日3次,每次取浮小麦7.5g水煎汤。
代茶饮,常服。
【功效】用于自汗,盗汗。
【说明】浮小麦即干瘪轻浮的小麦,水淘浮起者。
浮小麦养心敛汗,专治自汗盗汗之证,古今均悉。
五味枸杞茶【组成】五味子、枸杞子各5g。
【做法】上2味同放入茶杯中,沸水冲泡。
代荼饮。
【功效】用于肾虚自汗、盗汗,伴腰膝酸软。
【说明】方用枸杞子补养肝血肾精;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
对肾精不足之自汗盗汗有治疗作用。
白矾葛根手足浴【组成】白矾20g,葛根20g。
【做法】将上药煎水取汁,浸洗手足,1日数次。
【功效】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手足汗多。
荆葛黄芪手足浴【组成】黄芪30g,葛根30g,荆芥9g。
【做法】上药用水煎汁1盆,趁热时用蒸汽熏手足,待药温适度后用纱布蘸药液擦洗手足。
【功效】用于各种原因所致手足汗多。
五味子贴【组成】五味子适量。
【做法】捣碎如泥状。
敷贴脐部,外覆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次,一般在用药1~2次内痊愈。
【功效】用于盜汗,阴虚型。
症见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自汗盗汗经验方【全国名老中医秘方】
![自汗盗汗经验方【全国名老中医秘方】](https://img.taocdn.com/s3/m/b73d5b6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60.png)
自汗盗汗经验方【全国名老中医秘方】汗证,是指在安静的状态下,如安静的坐静卧、睡眠等时,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出汗过多,或大汗淋漓不止为主的一种证候,常用的临床偏方、验方、主要如下:1 .碧桃干红枣汤治盗汗[方剂] 碧桃干15枚(以未熟果风干,色绿者佳),红枣10枚。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制用法] 煎汤。
每晚1剂,连服3剂。
[功效] 止汗。
[验证] 据《中华内科杂志》介绍,碧桃干对肺脓肿、败血症等不同疾病所致的盗汗,都有一定效果,经临床应用无任何副作用。
2 .加味牡蛎散治盗汗[方剂] 锻牡蛎100克、生黄芪100克、麻黄根50克、五味子50克。
[加减] 久病气虚加人参须6克;阴虚燥热加生地10克、白芍10克;心悸眠差加酸枣仁10克、麦冬10克。
[制用法] 上药研粗末。
瓶贮备用。
每次10-20 克,用浮小麦巧克同煎,滤去渣热服,1日2次。
[功效] 治体常自汗,动则益甚,时易感冒者;夜寐盗汗,醒则汗止,气短神疲者;气虚表弱,卫阳不固之证。
[验证] 方xx ,男,50岁。
就诊日期:1950年10月16日。
患者神疲乏力,时易盗汗,动则尤甚,易感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 , 此气虚卫外之阳不固也,予本方每天20克,加人参须6克、浮小麦15克同煎去渣,日2次分服。
连服2周,体力好转,自汗亦解。
[备注] 煅牡蛎潜阳敛汗;生黄芪益气固表;麻黄根走表固卫;五味子敛阴止汗;浮小麦滋养心阴,共奏益气固表、潜阳敛阴,养心止汗之功,故自汗盗汗均可随证加减用之。
本方对病后体虚之自汗盗汗极为适宜,但对亡阳的大汗淋漓则不能胜任。
3 .五倍子散治盗汗[方剂] 五倍子适量。
[制用法] 研极细末,贮瓶备用。
每次2-3克,用温开水调成糊状,临睡时敷肚脐窝,上盖纱布,以胶布固定,次晨除去。
[功效] 本药味酸涩功专收敛,用于自汗、盗汗有收敛止汗之效。
[验证] 王xx ,女,35岁。
就诊日期:1975年10月5日。
患者夜间睡中盗汗,醒后即止,时有燥热感,余无不适。
治疗盗汗、自汗外用验方
![治疗盗汗、自汗外用验方](https://img.taocdn.com/s3/m/a567570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f.png)
治疗盗汗、自汗外用验方治疗盗汗、自汗的神效外用验方:五倍子9克,研细末,加水调成糊状。
睡前敷肚脐上,用纱布、胶带固定。
敷一次即愈。
自汗、盗汗,一张表搞定自汗、盗汗的形成,有阳虚和阴虚两个方面,非为“阴失其守”,则属“阳虚不固”,总属阴阳失调之故。
汗为人体阴液所化,藏于心,源于肾。
汗出,是心阳鼓动,阳盛乘阴,迫使心液由肤腠而出的结果。
按发病脏腑辨证论治中医诊断歌诀表寒证:伤寒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
中风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
2、表热证: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
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3、里热实证: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口渴喜饮凉。
腹痛拒按尿赤少,沉数有力舌苔黄。
4、里寒虚症:里寒虚症腹痛满,呕吐清水气息短。
纳少便溏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缓。
5、寒证:寒证面白畏寒冷,蜷卧口淡尿长清。
便溏舌淡脉迟弱,阴盛外寒阳虚生。
6、实热证:实热高热面目红,汗出烦渴喜冷冰。
登高而歌或谵语,舌绛脉洪和神昏。
7、虚热证:虚热骨蒸五心烦,盗汗乏力悸失眠。
头晕眼花腰酸痛,气短咽干痰少粘。
颧红无苔脉细数,育阴潜阳治可愈。
8、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上热下寒错杂证,胸中烦热咳痰粘。
口舌生疮咽肿痛。
腹痛便溏紧相连。
9、上寒下热:上寒胃脘拘急痛,呕吐清水哕逆急。
下热下腹胀闷痛,尿痛色黄尿意频。
10、里寒表热:里寒素有浮肿病,畏寒便溏四肢凉。
复感表热渴咽痛,发热解表当助阳。
11、里热表寒:里热表寒素有热,烦躁便秘渴咽干。
复感寒邪身躯痛,继而发热恶风寒。
12、真热假寒:真热假寒阳不伸,面色苍白手足冰。
恶热烦渴喜冷饮,舌绛苔黄神不清。
13、真寒假热:身寒假热阳气虚,舌淡尿清便溏稀。
真热口渴脉虚大,甘温除热好时机。
14、虚症:虚症形瘦无精神,心悸气短汗淋淋。
阴虚可见五心热,阳虚面白肢不温。
舌光无苔脉细弱,大便溏泻小便频。
15、实证:实证气郁精神狂,胁脘腹胀痰浊黄。
便难里急尿涩痛,舌红苔厚脉弦长。
16、上实下虚:上实喘嗽壅胜痰,胸脘腹胀卧则难。
【治疗自汗、盗汗经验方】【组成】黄芪,仙...
![【治疗自汗、盗汗经验方】【组成】黄芪,仙...](https://img.taocdn.com/s3/m/11af389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c8.png)
【治疗自汗、盗汗经验方】【组成】黄芪,仙...
【治疗自汗、盗汗经验方】
【组成】黄芪,仙鹤草,浮小麦,煅龙骨,牡蛎,麻黄根。
【按语】本方为治疗自汗、盗汗基础方。
辨证要点:以汗多为其主要症状,或白天汗出明显,动则尤甚,伴气短乏力;或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细弱;或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舌红、脉数。
因自汗、盗汗均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变。
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浮小麦、麻黄根、煅龙骨、煅牡蛎敛汗止汗;仙鹤草可治劳力过度之神疲乏力,又可治自汗、盗汗。
自汗重者加白术、防风。
若阴虚盗汗重者加生地黄、龟甲、知母、黄柏清虚火,虚火息则汗自止。
若阴阳俱虚之盗汗,治法当补益气阴,可加大枣,酌加乌梅,酸涩止汗,并加用桑叶作为引经药,引诸药入腠理,直达病所。
中医讲求辨证而治,以上方,只是提供思路。
#健康科普排位赛##中医#。
【盗汗偏方】三个小偏方治疗盗汗有奇效
![【盗汗偏方】三个小偏方治疗盗汗有奇效](https://img.taocdn.com/s3/m/369146c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a.png)
【盗汗偏方】三个小偏方治疗盗汗有奇效医学上将在醒觉状态下出汗,称为“自汗”。
将睡眠中出汗称之为“盗汗”,盗汗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验方一:夜吃蒸饼能治自汗、盗汗有一人患自汗、盗汗症,几年来看医生吃药都不能根治。
不论春夏秋冬,穿衣多少,总是汗淋淋的,尤其是晚上,总是不自觉地出汗,深受其苦。
后来得了一个治盗汗、自汗的便方。
试了以后,果然见效。
方法很简单:每天夜里躺下后,饿了就吃1个蒸饼。
几天后即可止汗。
验方二:明矾、老姜治多汗有人患有自汗症,稍动一下就出汗。
为了治这个病,多处寻医问药,都不见好转。
后来得一偏方,用后几天状况就得到了改善,所以继续用药后痊愈,至今没有再复发,效果很好。
方法:取明矾30克,干姜6片。
用大火煮开,再用中火煮20分钟,然后把姜捞出来。
等到姜水温度降到可以泡手脚时,把药汁倒进脸盆里,泡手脚。
每日2次,每次浸泡30分钟,3~5即可见效。
验方三:荞麦治疗自汗、盗汗有奇效大学生李红舟患了自汗、盗汗症,室友嫌他身上总是一股汗臭味而不愿与他同住一室。
因为多次治疗效果都不理想,他深为此病苦恼。
听人说荞麦能治自汗盗汗,他就决定试试看。
方法是: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荞麦,盖上锅闷15分钟,之后把汤喝下。
前后喝了4贴,自汗、盗汗症状就减轻了。
后来再出现此症状,就再吃2贴,也很见效。
中医认为,荞麦性凉味甘,能健胃、消积、止汗。
《食疗本草》言其“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随息居饮食谱》说它“开胃宽肠,益气力,御寒风”;《中国药植图鉴》则说它“可收敛冷汗”。
所以说,荞麦尤其适合于自汗盗汗等患者食用。
自汗盗汗症总汇69个方
![自汗盗汗症总汇69个方](https://img.taocdn.com/s3/m/be0f5f3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66.png)
自汗盗汗症总汇69个方盗汗[/B]01鲍鱼适量,作菜煮食,每日食之,有滋养强壮之功。
可治肺结核,潮热盗汗,瘰疬。
02 红枣7-10枚,仙鹤草20-50克,水煎服。
治盗汗03淡菜100克,陈皮60克,焙干共研细末,蜂蜜炼为丸,每次服6克,1日3次,治头晕及盗汗,阴虚阳亢04豆腐锅粑250克左右,加水煮汤食,治盗汗05 炒豆腐皮-豆腐皮一张,清水泡发,切丝,用植物油煸炒,加入适量食盐、香葱食用。
有止汗作用,适用于多汗,自汗,盗汗等症。
06 紫甘蔗皮适量,小麦一把,水煎去蔗皮,食麦饮汁,治盗汗。
07 蛤蜊肉,韭菜(韭黄更佳),炒熟食用,可治肺结核潮热,阴虚盗汗,颧红。
08核桃五味蜜糊核桃5-8个(去壳),五味子4克,蜂蜜适量,共研膏状食用。
有补肾固精作用。
可治肾虚耳鸣,盗汗,遗精,失眠,神经衰弱等症09 黑豆15克,黄芪10克,或加浮小麦6克可止盗汗,自汗10 黑豆30克,浮小麦30克,水煎服治盗汗眩晕11黑豆元肉大枣汤-黑豆50克,大枣50克,元肉(龙眼肉)15克,水三碗同煎至一碗,早晚两次服用。
有健脾补肾,补心气,养阴血作用血虚心悸,阴虚盗汗,肾虚腰酸,须发早白,脾虚足肿12 黑豆衣10克,浮小麦10克.治阴虚盗汗,自汗,尤其是热病后虚汗13 黑豆腐皮汤-黑豆50克,豆腐皮50克,同煮汤,加适量油、盐调味食用。
有滋养补虚、止汗功效,可治自汗过多及阴虚盗汗等症14 红枣、乌梅各十个,或加桑叶10克,浮小麦15克,水煎服,治自汗、盗汗15 黄豆100克,浮小麦50克,大枣5枚,水煎服,治体虚自汗.盗汗16韭菜200克,鲜虾100克。
将鲜虾炒熟去壳,再将切好的韭菜同放锅内炒熟,放入适量的酒和食盐调味食用。
每日1次。
治腰膝无力、阳痿遗精、盗汗、遗尿民[/B]17韭菜炒鲜虾-鲜虾炒熟后去壳,再将切好的韭菜同放锅内炒熟,放入适量白酒和食盐调味食物。
有壮阳益精,补虚健胃作用。
适用于腰膝无力,阳痿遗精,盗汗,遗尿等症。
中医通治方自汗盗汗24方
![中医通治方自汗盗汗24方](https://img.taocdn.com/s3/m/0757434df01dc281e53af0ae.png)
中医通治方自汗盗汗24方1、属性:治伤风脉浮,自汗恶风。
方见伤寒门2、属性:治中湿脉细,自汗体重。
方见头痛门3、属性:治男子血气不足,体常自汗。
方见诸虚门4、属性:治盗汗之圣药也。
当归黄柏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连(以上各一钱半)黄(二钱)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临卧服。
5、属性:治喜怒惊恐,房室虚劳,致阴阳偏虚,或发厥自汗,或盗汗不止,并宜服之。
黄(去芦,蜜炙,二钱)白茯苓(去皮)熟地黄(酒蒸)肉桂(不见火)天门冬麻黄根龙骨(以上各一钱)五味子浮小麦(炒)防风(去芦,各八分)当归(去芦,酒浸)甘草(炙,各七分)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远服。
发厥自汗加附子,发热自汗加石斛。
6、属性:治真气不足,上盛下虚,面赤自汗,小便频数。
如汗不敛,加肉桂黄。
方见诸虚门7、属性:治表虚自汗。
芍药(五钱)官桂甘草(炙,各二钱)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枣二枚,煎至一盅,食前服。
本方加黄二钱,名黄建中汤,治虚劳自汗。
加当归名当归建中汤,治妇人血虚自汗。
其自汗漏不止者,加桂枝一钱,熟附子半个,名桂枝附子汤,煎空心服。
8、属性:治盗汗。
防风(五钱)川芎(二钱半)人参(一钱二分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临卧米饮调下。
9、属性:治盗汗极验。
白术(不拘多少,锉作小块,或稍大)浮麦(一升)上用水煮干,如白术尚硬,又加水一二升,煮软取出,去麦不用,切作片,焙干,研为细末,每服二三钱,不拘时,另用浮麦煎汤调服。
10、属性:治荣卫不调,夜多盗汗,四肢烦疼,饮食进退,面黄肌瘦,并皆治之。
柴胡(去苗)秦艽(各二两)鳖甲(二两,醋煮三五十沸,去裙,再用醋炙黄)干漆(炒尽烟)人参茯苓干葛川乌(炮,去皮尖)玄参(以上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先用小麦三七粒,煎汤一盏,去麦入药,再煎三五沸,食后服。
11、属性:治虚热盗汗,百节酸疼,腰痛,肢体倦怠,日渐羸弱,口苦舌涩,心怔短气。
绵黄(炙)远志(灯心煮,去心)当归(酒洗)泽泻(以上各二钱)白芍药龙骨()人参(以上各一钱半)甘草(一钱,炙)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前服。
名医治疗自汗与盗汗的经验方
![名医治疗自汗与盗汗的经验方](https://img.taocdn.com/s3/m/5d21e8d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1c.png)
名医治疗自汗与盗汗的经验方1、黄芪固卫散【来源】杜怀棠《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刘韵远方)【歌诀】刘氏黄芪固卫散,专治自汗与盗汗,龙牡黄芪浮小麦,五味甘草炒黄研。
【组成】生黄芪60克,煅龙骨60克,生牡蛎60克,浮小麦60克,五味子10克,生甘草10克。
【用法】上药用砂锅炒微黄,共研极细面。
每次服1~2克,日服2~3次,连续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服1周即开始见效)。
【功效】益气固卫止汗。
【方解】本方为自拟经验方,具有益气止汗固卫,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之【功效】,为体虚多汗易感,食欲不振患儿而设。
方用生黄芪、生甘草益气固卫;配以生牡蛎、煅龙骨、浮小麦、五味子收敛止汗。
合而用之,共奏益气固卫止汗之功。
【主治】小儿自汗盗汗。
【加减】如果出现感冒发热者,应暂停服用,待发热消退后再继续使用。
该方药性和平,无副作用,依法服用,对缺钙引起的佝偻病服之更宜。
2、牡蛎散【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歌诀】阳虚自汗牡蛎散,黄芪浮麦麻黄根,扑法芎藁牡蛎粉,或将龙齿牡蛎炒。
【组成】黄芪、麻黄根、牡蛎、浮小麦各30克。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
每服9克,水煎服,日服2~3次,原与小麦同煎服。
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或剂量减半,水煎服。
【功效】固表敛汗。
【方解】“阳虚不能卫外而固密,则肌表空疏而身常自汗出。
若汗出过多,久而不止,必然耗损心之气阴,以致虚火内扰,则心悸惊惕、短气烦倦等症丛生。
治宜益气阴、固肌表、敛汗液。
方中牡蛎益阴潜阳、除烦敛汗为君药;黄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为臣药;麻黄根专于止汗;小麦益心气、养心阴、清心除烦而止汗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使气阴得养,肌表得固,心火得清,汗出自止”(乔模)。
【主治】体虚、卫外不固引起的自汗、盗汗。
可用于病后、产后、外科术后、肺结核以及其他慢性疾患出现的自汗或盗汗。
【加减】为加强疗效,本方可加煅龙骨、糯稻根、瘪桃干。
若属气虚自汗,可加党参、白术以健脾益气;阳虚汗出,加白术、附子以助阳固表;阴虚盗汗,加干地黄、白芍以养阴止汗;血虚多汗,加熟地黄、何首乌以滋养阴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汗盗汗经验方【全国名老中医秘方】
汗证,是指在安静的状态下,如安静的坐静卧、睡眠等时,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出汗过多,或大汗淋漓不止为主的一种证候,常用的临床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1 .碧桃干红枣汤治盗汗
[方剂] 碧桃干15枚(以未熟果风干,色绿者佳),红枣10枚。
[制用法] 煎汤。
每晚1剂,连服3剂。
[功效] 止汗。
[验证] 据《中华内科杂志》介绍,碧桃干对肺脓肿、败血症等不同疾病所致的盗汗,都有一定效果,经临床应用无任何副作用。
2 .加味牡蛎散治盗汗
[方剂] 锻牡蛎100克、生黄芪100克、麻黄根50克、五味子50克。
[加减] 久病气虚加人参须6克;阴虚燥热加生地10克、白芍10克;心悸眠差加酸枣仁10克、麦冬10克。
[制用法] 上药研粗末。
瓶贮备用。
每次10-20 克,用浮小麦巧克同煎,滤去渣热服,1日2次。
[功效] 治体常自汗,动则益甚,时易感冒者;夜寐盗汗,醒则汗止,气短神疲者;气虚表弱,卫阳不固之证。
[验证] 方xx ,男,50岁。
就诊日期:1950年10月16日。
患者神疲乏力,时易盗汗,动则尤甚,易感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 此气虚卫外之阳不固也,予本方每天20克,加人参须6克、浮小麦15克同煎去渣,日2次分服。
连服2周,体力好转,自汗亦解。
[备注] 煅牡蛎潜阳敛汗;生黄芪益气固表;麻黄根走表固卫;五味子敛阴止汗;浮小麦滋养心阴,共奏益气固表、潜阳敛阴,养心止汗之功,故自汗盗汗均可随证加减用之。
本方对病后体虚之自汗盗汗极为适宜,但对亡阳的大汗淋漓则不能胜任。
3 .五倍子散治盗汗
[方剂] 五倍子适量。
[制用法] 研极细末,贮瓶备用。
每次2-3克,用温开水调成糊状,临睡时敷肚脐窝,上盖纱布,以胶布固定,次晨除去。
[功效] 本药味酸涩功专收敛,用于自汗、盗汗有收敛止汗之效。
[验证] 王xx ,女,35岁。
就诊日期:1975年10月5日。
患者夜间睡中盗汗,醒后即止,时有燥热感,余无不适。
予本方治疗4次,汗止而愈。
[备注] 脐部有湿疹或皮肤破损者勿用。
用5-6次无效者停用。
4 .麦枣汤补气血敛汗
[方剂] 浮小麦50克,大枣50克。
[制用法] 水煎。
日服1剂。
[功效] 养心神,敛虚汗。
用治盗汗。
[验证] 此方在农村被广泛应用。
5 .黄芪羊肉汤滋养敛汗
[方剂] 黄芪15克,羊肉90克,桂圆肉10克,怀山药15克。
[制用法] 将羊肉用沸水先煮片刻,捞出后用冷水浸泡以除膻味。
用砂锅将水煮开,放入羊肉和三味中药同煮汤,食时调好味。
饮汤吃肉。
如小儿无咀嚼能力,可煮成浓汤饮用。
[功效] 健脾补虚,滋养敛汗。
主病后体虚盗汗。
[验证] 孙xx ,女,15岁,经服3剂盗汗即愈。
[备注] 阴虚太重的小儿忌用。
6 .猪心黄芪汤治自汗盗汗
[方剂] 猪心1个,黄芪12克,党参12克,五味子4克。
[制用法] 将黄芪等三味纳人猪心内,加水炖熟。
吃肉饮汤。
[功效] 补气血,安心神。
用治体虚所致的自汗、盗汗。
7 .酿羊肝主治体弱盗汗
[方剂] 羊肝1个,糯米60克,红枣5枚。
[制用法] 将羊肚洗净去污,糯米淘洗干净,同红枣放人羊肚内,用粗线缝口,放锅内隔水炖熟。
饭时切开羊肚,调好味,佐餐。
[功效] 强壮脾胃,补中益气,复元敛汁。
主治体虚盗汗、自汗。
[验证] 据《新中医》介绍,以上2方在治疗的体虚所致盗汗、自汗均有良效。
8 .韭菜根治自汗盗汗
[方剂] 韭菜根100克。
[制用法] 水煎汤。
顿服。
[功效] 敛汗。
用治自汗、盗汗等。
[验证] 屡用神效。
9 .燕麦米糠治虚汗不止
[方剂] 燕麦50克,米糠25克,饴糖15克。
[制用法] 将前二味水煎,去渣。
分2次服,服时加饴糖调味。
[功效] 补虚敛汗。
用治自汗、盗汗、虚汗不止。
[验证] 屡用神效。
10 .肉麸汤圆有止汗功效
[方剂] 小麦麸100克,猪肉末250克,水磨糯米粉250克,葱末、姜末、盐、酱油各少许。
[制用法] 将小麦麸与肉末、葱末、姜末等调料调成肉馅,水磨糯米粉加水适量,拌成软料,再与肉馅包成汤圆。
煮熟后可随量食用。
[功效] 用治虚汗、自汗、盗汗等。
[验证] 吴xx ,女,35岁,时常夜间人睡即汗出,睡醒后即止,经服上方2剂好转。
6剂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