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养猪饲养管理- 采食量的调节.docx

合集下载

母猪采食量的调控

母猪采食量的调控

!!!!!!!!!!!!!!!!!!!!!减少0.5千克、下胎次活产仔数减少0.5头、母猪断奶后发情间隔增加3天、母猪至少需要50千克饲料来恢复体重、母猪的受胎率下降5%以上、小猪断奶前存活率下降5%以上、母猪的使用年限下降,淘汰率增加。

4.3热应激导致采食量下降胃肠道热应激导致采食量下降,运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器官循环血量减少。

延长了食物的停留时间,胃肠道充盈、兴奋饱中枢、抑制摄食中枢,动物采食量减少。

今日畜牧兽医2014·1221规模养猪母猪采食量的调控王建军(地绿康(中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200333)目前我国养猪生产和国外差距很大,母猪生产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因此我们要注意母猪的体况,特别是注意采食量的调控。

1丹麦养猪水平2选择后备母猪通过称重,数乳头数,背膘与眼肌面积,腿部、蹄夹、肩部、臀部、长度、高度、腹部、乳头等体型评估,做出最终的选择。

3培育母猪体况母猪中等体况:髋骨和脊柱可用手轻压显现出来;母猪过肥体况:髋骨和脊柱完全被隐藏;母猪偏瘦体况:髋骨和脊柱可见;母猪过瘦体况:髋骨和脊柱全暴露。

4提高泌乳母猪采食量不同阶段母猪合理采食量4.1断奶-配种前催情补饲泌乳料3.0~3.5千克/天,多排2个卵;每天每头份3.5千克葡萄糖;提高每窝0.4活仔,断奶重+70克,整齐度高。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促排卵、提高受胎率。

4.2妊娠前期(0~30天)配种后立刻饲喂妊娠料,降低采食量(1~3天,1.5千克/天;4~30天, 2.0~2.2千克/天)。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提高受精卵活力、促进着床、提高胚胎成活率。

4.3妊娠中期(31~85天)妊娠料2.0~2.5千克/天,仅供维持需要。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控制体况、提高胚胎成活率。

丹麦养猪水平今日畜牧兽医2014·1222规模养猪4.4妊娠后期(86~110天)泌乳料2.7~3.5千克/天,满足仔猪及乳腺需要。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提高仔猪初生重/控制体况。

小猪采食量标准

小猪采食量标准

小猪采食量标准
摘要:
1.小猪采食量的重要性
2.小猪采食量的标准
3.如何控制小猪采食量
4.总结
正文:
小猪采食量标准是养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小猪采食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小猪的成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因此,合理控制小猪的采食量是每一个养猪人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小猪采食量的标准是根据小猪的年龄、体重和身体状况来制定的。

一般来说,小猪每天的采食量应该控制在其体重的1% 到3% 之间。

例如,一只10 公斤的小猪,每天的采食量应该控制在100 克到300 克之间。

如何控制小猪采食量呢?首先,养猪人需要根据小猪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包括饮食的时间、次数和量。

其次,养猪人需要观察小猪的食欲情况,如果小猪食欲不振,可以适当减少食量;如果小猪食欲旺盛,可以适当增加食量。

最后,养猪人需要定期检查小猪的身体状况,如果发现小猪过胖或者过瘦,需要及时调整饮食计划。

总的来说,小猪采食量的控制是一个需要养猪人细心观察和精心照料的过程。

育肥猪增大采食量的方法

育肥猪增大采食量的方法

育肥猪增大采食量的方法
想要让育肥猪增大采食量,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提供高能量饲料:给育肥猪提供高能量的饲料,例如富含淀粉和脂肪的粮食,以满足其能量需求,并促进食欲增加。

2. 分食制饲养:将饲料分为几次喂养,每次喂养量适中,避免一次性喂养过多,可以提高猪的食欲。

3. 添加诱食剂:使用一些诱食剂,如甘草粉、食盐或酵母等,可增加猪的食欲,促进采食量的增加。

4. 定期饲喂:定时定量的饲喂可以帮助育肥猪建立规律的进食习惯,并促进食欲的增加。

5. 舒适环境: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以确保猪在舒适的环境下进食,避免压力和疾病对食欲的不良影响。

6. 饮水充足:保证猪群有充足的清洁饮水,水的供应应稳定,水的温度适宜,以满足猪的饮水需求。

7. 增加日光照射:合理增加猪舍的日光照射,可以提高猪的食欲和采食量。

8. 添加营养补充剂:根据猪的需要,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营养补充剂,如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可以提高食欲和采食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提高采食量的同时,也需要控制育肥猪的体重增长速度,以避免出现肥胖和健康问题。

因此,在采食量增加的过程中,需要与兽医和饲养专家密切合作,制定合理的饲养方案。

《猪的饲养管理》word版

《猪的饲养管理》word版

(一)猪的共同饲养管理技术要求1.提倡饲料生喂农村养猪,常把饲料煮熟,调制成稀料饲喂。

这种“清汤灌大肚”的方法,不但浪费饲料、燃料和人工,而且猪增重缓慢,饲养成本高。

如果采用饲料生喂,则可克服上述缺点。

2.饲料种类多样化和精、青、粗饲料合理搭配。

养猪实践证明,多品种组成的日粮,营养物质可互相取长补短,以弥补饲料单一造成某些营养失调的缺陷,能更好地满足猪的需要,饲料利用率也有提高。

搭配合理的日粮应该是营养全面、体积合适、适口性好、容易消化。

这就必须按合理的比例搭配。

一般精、青、粗比例为:20一30公斤阶段1:1―1.5。

0.02;35―60公斤阶段1:2―3:0.2一0.4;60一90公斤阶段1:1.5―3.0:0.3。

(二)繁殖母猪的饲养管理1.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①怀孕母猪的生理特点体重增加。

怀孕成年母猪体重可增加10一20%。

怀孕前期增重较慢,后期增重较快。

怀孕母猪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很高,饲料利用率比空怀期提高9.2―18.1 %。

合成营养物质的能力强。

在整个怀孕期比空怀期提高11―14%,怀孕后期提高30一40 %。

②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根据怀孕母猪的生理特点,营养需要的总要求是前期供给数量相对较少,但饲料品质好;后期供给数量较大,品质也要好。

整个怀孕期可大量利用青粗饲料,节省精料。

可分别采用以下饲养方式:“两头精,中间粗”的饲养方式。

这种方式适用于体况较差的经产母猪。

因哺乳期消耗较大,配种后需加强营养,以迅速恢复繁殖体况。

这个时期约20一30天,除喂给优质青粗料外,还要适当加喂部分精料。

以后维持中等营养水平,直到怀孕的第三个月,再适当加强营养,增加精料。

“步步升高”的饲养方式。

这种方式适用于初产母猪和哺乳期受孕的母猪。

一般在怀孕初期以青粗料为主,随着怀孕天数增加,逐渐加大日粮精料比例,以满足母猪生长发育和本身消耗的需要。

“前粗后精”的饲养方式。

适用于体况较好的经产母猪。

前期可不用或少用精料,后期胎儿生长迅速才加喂精料。

夏季调整饲喂方法保证母猪采食量

夏季调整饲喂方法保证母猪采食量

夏季调整饲喂方法保证母猪采食量
抓好降温猪场、菜地周围种植高大乔木树林,现状可显著降低环
境及猪舍内气温。

传统敞圈宜搭凉棚、遮阳网,给母猪洒水或采用喷雾、喷淋系统。

对封闭式猪舍,通风口是最主要的降温措施。

搞好饲粮配合高温下让母猪食欲不佳,宜选择适口性好、新鲜优
质的原料迁就饲粮。

应采取高能量、高蛋白质、高赖氨酸饲粮,为提
高能量浓度可添加5%以内的油脂;适当降低高纤维原料配比,牵制饲
粮粗纤维水平,以减少体增热的产生;增加饲粮中的维生素E和C的
含量,适量添加小苏打(250毫克/千克)。

增加饲喂次数增加配制饲喂次数可增加母猪采食量,白天饲喂2-3次,夜间饲喂1次;喂凉水拌湿的饲料或采用颗粒饲料,均可增加采
食量。

一头带仔10-12头的泌乳母猪日采食饲料量在泌乳盛期应达到6千克。

保证饮水充足一般情况下,泌乳母猪采食饲料和水之比为1:3,
高温时可达1:4-1:5。

母猪若得不到充足的饮水,或许抑制其采食量。

而如果地表水差又会减少降低猪的引水量。

用鸭嘴机械式饮水器给母
猪供水一是要将其安装在母猪容易接近的位置。

二是必须有适宜的水
流速,流速不足,母猪不等饮足水即躺下,会导致喜食和泌乳量下降。

三是鸭嘴式饮水器并不能确保每头母猪都得到充足饮水,有必要在饲
槽补充饮水;无鸭嘴式饮水器而用槽子供水时,则需经常更换饮水,
保证母猪随时喝到清凉的饮水,降温也更有效。

母猪一个阶段采食量

母猪一个阶段采食量

母猪一个阶段采食量
总原则:看猪投料,看膘投料,适期适膘。

母猪采食量表
坚持六阶段饲养:
一、第一阶段:
配种前增量饲喂(短期优饲)。

二、第二阶段:妊娠前期(配种——妊娠30天)。

别是在配种后7天之内日喂量最好不要超过1.5公斤。

三、第三阶段:妊娠中期母猪体型管理(31-75天)。

A
B、给料程序:目标体型指数为2.5-3.0,母猪日平均采食量1.8-2.2Kg,同目标体型指数相比,每高于目标体型指数0.5时减0.5Kg/天,每低于目标体型指数0.5时,增加为0.5Kg/天。

四、第四阶段:妊娠中期乳腺发育管理(76—95天)。

B、给料程序:母猪日采食量1.9-2.5Kg,不要超过第三阶段的饲养量;
C、如果膘情较差则从85天后开始用哺乳母猪料饲喂,日喂3Kg左右。

五、第五阶段:妊娠末期增量饲喂(96-110天)。

A、饲养管理目标:胎儿体重极大化。

因为胎儿体重的71%都是在产前一月内完成的(因为初生重大一两、断奶重大一斤、出栏重就会大十斤);
B、给料程序:使用哺乳母猪料,母猪日采食量3.0-3.5Kg。

六、第六阶段:分娩。

分娩前5到7天根据母猪膘情适当降低采食量(产前减料),可减少产后
采食。

总之,最好使用专用料母猪料,少喂含较多杂粕的浓缩料。

使用优质原料,
母猪进入分娩架后,要注意饲料喂量,不可过多或太少。

分娩3天以后饲喂量逐渐增加。

最新整理养猪饲养管理- 动物体内水的平衡及调节.docx

最新整理养猪饲养管理- 动物体内水的平衡及调节.docx

最新整理养猪饲养管理- 动物体内水的平衡及调节整理一、水的来源动物体获取水的来源有三条途径:(一)饮水饮水是动物获得水的重要来源。

动物饮水的多少与动物种类、生理状态、生产水平、饲料或饲粮构成成分、环境温度等有关。

在环境温度还不至于引起热应激的前提下,饮水量随采食量增加而成直线上升。

在热应激时,饮水量大幅度增加。

相比较而言,牛的饮水量最大,羊和猪次之,家禽饮水量少,狗和沙漠里的羚羊、骆驼、啮齿类动物一般情况下可不饮水。

多数动物在采食过程或稍后都要饮水,天气炎热时,饮水频率和量增加,放牧条件下,如动物不能随时饮水则影响动物的生产力。

(二)饲料水饲料水是动物获取水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动物采食不同性质的饲料,获取水分的多少各异。

成熟的牧草或干草,水分可低到5-7%;幼嫩青绿多汁饲料水分可高到90%以上;配合饲料水分含量一般在10-14%以内。

动物采食饲料中水分含量多,饮水越少,见表3-1。

(三)代谢水代谢水是动物体细胞中有机物质氧化分解或合成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又称氧化水,其量在大多数动物中约占总摄水量的5-10%。

不同营养素产生代谢水的程度不同,表3-2列出了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氧化所产生的代谢水。

表3-3是不同性质饲料的代谢水。

动物种类不同,代谢水的重要性不同。

有汗腺的动物和蛋白质代谢尾产物主要以尿素形式排泄的动物,随着三大营养物质的摄入和代谢,产热量增加,水的需要量更大,体内营养素氧化产生的代谢水明显不能满足失水的需要。

经计算,干燥环境中(环境温度26℃,相对湿度10%),这类动物代谢产生的水仅能满足总失水量的7%左右。

猪、牛、羊等动物采食蛋白质越多,需水量越大,否则可能因尿素在体内积蓄而引起中毒。

蛋白质代谢尾产物主要以尿酸或胺形式排泄的动物,排泄这类产物需要的水很少,甚至代谢水已能满足需要。

袋鼠仅利用代谢水已能生存和繁殖。

鱼类通过鳃排泄胺,需水量亦很少。

冬眠的动物完全靠代谢水维持正常生存,维持的能量需要也仅靠体内负平衡代谢供给。

仔猪要控制采食量

仔猪要控制采食量

...
仔猪要控制采食量
一、饲养
仔猪价格合理分群。

按强弱大小分栏饲养,每栏仔猪体重接近,按每头猪占0.9 平方米的面积计算每栏饲养头数。

最多每栏在15 头左右,过多拥挤易发生咬尾、咬耳现象,不利
于猪的生长。

喂料。

断奶后一周内的仔猪要控制采食量,以喂8成饱为宜,实行少喂多餐( 每天喂 4~
6 次 ) ,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在不发生营养性腹泻的前提下,尽量让仔猪多采食。

断奶后
10~ 20 天内,仍然喂给断奶前饲喂的乳猪料。

乳猪料换为仔猪料时应有5~7 天的过渡期,
逐渐减少乳猪料的饲喂比例,直至完全饲喂仔猪料。

饮水。

保育仔猪供应充足、清洁的饮水,自动饮水器上下应恰当,保证不断水,假设无自
动引水器,饲槽内放清洁的水,刚进栏的猪可适当在饮水中参加多维。

二、管理
观察,每日早、中、晚观察仔猪精神状态、呼吸、吃食、粪尿等情况,发现病情立即向
兽医汇报,尽快治疗,并按兽医要求加强饲养管理,必要时隔离治疗。

调教。

使仔猪做到三定:吃、睡、排粪定地点。

为使排粪尿定地点,在分栏时把仔猪粪
便放在每栏定点位置。

通过3~5 天调教,根本都能做到定点排粪尿。

既便于粪便清扫,又
能保持猪舍干净。

清扫。

每日必须清扫3~ 4 次栏舍,保持栏舍内干净卫生。

夏天应在上午
九时左右冲刷猪舍,每周消毒1 次。

...。

母猪采食量管理制度

母猪采食量管理制度

母猪采食量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养猪户对于母猪的管理也越来越重视。

母猪采食量管理制度是建立在科学的喂养原则下,通过合理的饲料配比和科学的饲喂方法,保证母猪健康成长,提高繁殖效率,保证生猪的生产效益。

本文将对母猪采食量管理制度进行深入探讨,希望对养殖户在母猪养殖过程中做出合理的管理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母猪采食量管理原则1.合理饲料配比:母猪的饲料配比应根据母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特点来确定,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能够满足母猪的需求。

2.分阶段饲喂:母猪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生理状况下需要的营养物质不同,应根据母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需要,分阶段确定不同的饲喂方案。

3.定量饲喂:母猪采食量应该根据母猪的需求来确定,保证母猪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4.良好的环境管理:保障母猪的生活环境干净、整洁,保证母猪的饲料安全、新鲜,促进母猪的采食量。

5.科学监测:养殖户应该定期监测母猪的采食量,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饲喂方案,保证母猪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三、母猪采食量调整的注意事项1.根据母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特点,确定母猪的采食量。

母猪的采食量应该符合其生长发育和繁殖需要,科学确定母猪的每日饲喂量。

2.根据母猪的生长状况和繁殖状态及时调整采食量。

母猪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繁殖状态下需要的营养物质不同,养殖户应该根据母猪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采食量。

3.严格控制饲料的质量。

母猪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母猪的采食量和健康状况,养殖户应该严格控制饲料的质量,确保母猪获得的营养物质符合要求。

4.定期监测母猪的采食量。

养殖户应该定期监测母猪的采食量,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饲喂方案,保证母猪的采食量符合其需求。

五、结语母猪采食量管理制度是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管理环节,合理的采食量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损失,保证母猪的健康成长。

养殖户应该根据母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特点,科学确定母猪的采食量,并定期监测调整,以提高养殖效益。

夏季提高母猪采食量的措施 Word 文档 (10)

夏季提高母猪采食量的措施 Word 文档 (10)

夏季提高母猪采食量的措施夏季由于气温高,母猪采食量小,泌乳量减少,母猪摄入的营养不能满足胎儿或仔猪的营养需要,轻者造成仔猪生长缓慢,重者造成胎儿或仔猪的死亡甚至母猪的死亡。

在2003年夏季,有相当一部分猪场因管理不当,造成母猪10-20%的死亡率和大量的仔猪死亡,给猪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因此,在今年夏季到来之际,及早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影响母猪采食量的的因素1.饲料能量水平:试验表明哺乳母猪中等能量(12.5MJ/kg)日粮采食量4.9kg;高能量13.8MJ/kg)日粮采食量5.1kg。

说明提高哺乳母猪日粮的能量水平可以影响其采食量。

2.饲料形态:干料自由采食,采食量4.7kg/天;湿拌料每天两次饲喂,神农网生猪价格行情http:3.产仔猪舍温度:产仔舍的温度要求一般是15℃~20℃,产仔舍温度21℃时采食为5.2kg/天;27℃时采食量4.7kg/天。

说明产仔舍温度越高(超过20℃)采食量减少。

4.哺乳期的粗蛋白水平:哺乳料粗蛋白12%时采食量为5.0kg/天;粗蛋白为17.5%时采食量为6.3kg/天。

说明提高哺乳母猪日粮的粗蛋白水平可以提高其采食量。

5.此外,适当增加喂料次数也可以提高其采食量。

二、夏季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的措施1.尽量降低产仔舍的温度。

条件好猪场可以采取关闭门窗,纵向通风的方式。

普通猪场可以安装风扇,也可以在猪舍房顶纵向安装水管(有小孔可以向外慢慢流水)来降低舍内的温度。

在猪舍前后栽些树木或藤蔓植物可以起到降低舍内温度的目的。

此外,房顶应使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

如果是定位栏饲养的母猪还可以在母猪的颈部上方安装滴水装置,可以提高母猪的采食量20%。

2.提高哺乳母猪日粮的营养水平。

特别是能量水平和氨基酸水平,因为提高日粮的粗蛋白水平尽管可以提高母猪的采食量,但粗蛋白过高反过来又会增加母猪的体增热,使母猪感觉更热。

哺乳母猪日粮的粗蛋白水平一般为17.0%~17.5%。

怎样调整母猪喂料量

怎样调整母猪喂料量

怎样调整母猪喂料量膘情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一点已为更多的人接受;但猪膘情不适该如何调整,则是各猪场的一个难题,因为坏让猪吃进适量的饲料除了有好的愿望,还要有事业心足够的责任心及额外的设施。

首先是母猪的喂料量该如何调整;下面一个表是根据母猪的体况安排的饲喂量。

但调整前母猪该吃多少呢?巴氏的基础需要量,一般可以通过近似值算出来;比如,母猪每日仍然维持需要量为460kJDE/kgBW0.75;母猪怀孕前中期基本是以维持需要为主,胎儿和较小生殖器官的增重量很小;所以阶段的维持需要仍然可以按维持需要提供,如果是体重200公斤,那维持需要量:460*2000.75=460*53=24464KJ=5853千卡,至于该吃多少饲料,则根据饲料中所含的能量来考虑了。

但我们也必须考虑温度的影响,据资料介绍,母猪的能量需要与母猪处的环境温度有关,当母猪环境温度低于最低临界温度(18~20℃)1℃时,维持的能量消耗增加4%。

如果维持需要是需俩公斤的话,那每降低1℃,则可能需要增加喂料量0.08公斤,以此计算即可。

至于母猪各阶段的喂料量,以上面的计算方式再结合需要增减的情况,就可以算出新具体的出好喂料量了。

前面曾谈过大圈和定位栏的优缺点,但在生产上为还必须考虑员工的执行力,因为工作是员工干的,再好的标准如果不制订,那也等于零。

为此,我曾在一个猪场实行两次复齿脂的蔗茅办法;这种办法是每顿喂料都是添两次,第一次是最低药匙量,每头母猪都按这个标准执行;第二次则是需要加喂的母猪再加料,这样因为母猪都已经吃上料,不会再有紧迫感;饲养员就有足够的时间哪头母猪需要加多少了,这样尽管会出现部分猪加料不太准确,但至少也吃到到了基础量,不会影响太大。

因为在工业生产上常有这样的事情,喂料都是从野猪开始,但最后的几头母猪要么是多加了,要么是少加了,始终吃不均匀;因为一般的饲养员在最后料多时会多加,料少是就少加,不会因为几头猪再重新取料。

猪采食量的调控

猪采食量的调控

猪采食量的调控采食量是保证动物生产性能充分发挥的关键因素,是影响肉用家畜体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的主要因素,也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前提。

随着生产性能的提高,特别是生长速度和瘦肉率的提高,猪的主动采食量却没有增加,甚至在减少,猪的采食量一般达不到理想要求,造成所采食饲料中用于维持需要的比例增加,降低了生产效率。

生产实践中,动物采食量的重要性与作用常被过低估计,这将不可避免地对猪的生长和养殖场的效益产生巨大影响。

本文阐述了采食量的重要性、采食量的调节机制、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及调控采食量的因子研究进展等问题。

1采食量的重要性1.1 繁殖长期以来,已经证实繁殖性能依赖于充足的营养,营养不足延缓发情,影响成年动物的繁殖性能。

早期的研究工作表明,母猪泌乳期的采食量对后续的繁殖性能没有影响。

但是,在过去数十年的育种工作中,对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性状的选育降低了采食量,减少了初情期的体脂,延迟了体成熟,提高了泌乳力,从而使第1个泌乳期的体重损失较为严重,导致断奶至再发情间隔延长、排卵数减少,受胎率下降,胚胎存活率降低,窝产仔数减少,母猪不发情,甚至有可能缩短母猪的种用期。

泌乳期是给予最佳营养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摄入能量不足严重影响再配效率。

尽管已有的大部分研究都是讨论雌性动物的营养与繁殖作用,但是雄性动物的繁殖性能也是依赖于充足的采食量。

营养不良的一个结果就是减少了体内促性腺激素分泌。

相反,猪采食量的提高与体内血中黄体生成素(LH)分泌呈正相关联系,研究表明,泌乳期母猪的LH分泌水平如果较高,断奶后母猪可提早发情。

在配种前期(潮红期),提高动物采食量,并且超过维持水平时,可以提高动物的繁殖效率。

1.2泌乳在泌乳期,普遍接受的管理目的是使动物获得最佳采食量。

母猪产仔后,要分泌大量乳汁来喂养仔猪,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量因而很大,如果采食量不足则难以满足泌乳的营养需要。

泌乳期采食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是通过激素的作用来实现的。

母猪采食量的调控

母猪采食量的调控

要 。通 过 以上措 施可 以提 高仔 猪初 生 重/ 控 制体
况。
4 . 5产 前 ( 1 1 1 - 1 1 4天 )
以 哺乳 期失 重 增 加 1 0千 克 为例 : 仔 猪 断 奶 重减 少 0 . 5千 克 : 下窝 仔 猪数 减少 0 . 5头 ; 断 奶一
发情 间 隔增 加 3天 ; 至 源自需 要 5 0千 克饲 料 以恢
泌 乳料 逐渐 过渡 到 1 千 克/ 天 ,产 前 当天给 予 少量 流食 。通 过 以上措 施 可 以保 障胎 儿顺 利 分娩, 减 少母 猪 便秘 。
4 . 6泌 乳 期 f 1  ̄ 2 8天1
复体 重 ; 母 猪提 前 淘汰 。
6哺 乳 母 猪 泌 乳 损 失
泌乳料 , 采 食 量 最 大化 ; 采 食 量= 1 . 8 ~ 2 . 5千
为 3 5 % . 很 塘 矛 花 场 建值 日标 须 针 2 0 1 5 军 生 裙 规 簇 亿 程 虚 将握 高 重 5 O %左 右 。 固 。 寸,
在亿 矛 筅 场 . . 舆e e生 钴 、 蛋 鸡、 两 鸠、 l 勿羊 、 雨
, 丰、 奶 , 丰矛 苑伤 分 男 . j 为 1 7 4家、 4 9 家、 2 7 家、
l 勿羊 优 努 苴 绫 ( 含摩伤 ) 开展 李禽 荠 殖标 维
亿 矛 筅雹 l j 建 。c 墨也纠 建 活 劲 的 矛 篼 芾 劲 , 力
广 辱暂口 才 缅 先, 弼 南 等舆他 主产 臣次 之。
2 0 1 5 年 破 国 生 猪 规 亿 程 麈 樗 握 高 圣
5 O%
哮 2 0 1 5年 ,全 国 主耍 李禽 规 槿 荠 殖 比 重
境条 件 ; 良好 的分 娩管 理 。

猪采食量的调控

猪采食量的调控

2017年第11期1猪采食量的控制机制猪采食量的控制机制可被分解为3个水平。

在代谢水平上,营养物质的浓度、代谢产物或激素的水平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促进动物采食开始或停止;在消化系统水平上,消化道食糜的量决定动物是否摄取更多的食物;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温度的变化会影响食物的采食量。

猪的采食行为是由位于大脑下面的下丘脑所控制的。

第一个是采食中枢(位于下丘脑外侧),在没有第二个中枢作用的情况下,会使动物不停地采食。

第二个是饱食中枢(位于下丘脑内侧),可以接收到动物采食的信号。

这两个中枢控制着动物的采食,可能还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部分参与了调节。

动物的采食量存在短期控制和长期控制。

采食量的短期调节主要是控制每次采食的开始和终止(即摄食的开始和停止)。

因为短期调节方式的存在,动物不会出现完全禁食,也不会出现无休止的摄食。

采食量的长期控制即在较长时间内对采食量的调节。

由于采食量长期调节机制的存在,动物才能够长期地维持能量平衡。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在消化道中释放、吸收,最终通过肝门系统进入肝脏,在这一过程中,养分(其中吸收的葡萄糖是最重要的因素)随循环血液流动,可通过3个途径向下丘脑饱食中枢发出信号宣告它们的存在。

①下丘脑存在葡萄糖受体,对血糖浓度变化敏感。

动物采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触发葡萄糖受体,使动物食欲受到抑制,采食停止。

②动静脉血糖浓度的差异是器官或细胞吸收率的标识,也是引起动物产生饱感的重要原因。

下丘脑不仅存在葡萄糖受体,而且饱中枢和饿中枢还通过影响胰岛素分泌间接参与血糖的调节。

饱中枢抑制胰岛素分泌,饿中枢则促进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可促进细胞利用葡萄糖。

饱中枢对葡萄糖敏感,当动静脉葡萄糖差增加时,饱中枢对饿中枢的抑制作用加强,从而使动物产生饱感。

③肝脏也存在葡萄糖受体,并通过植物性神经将信号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

因为肝脏是养分吸收进入体内的第一个器官,因此,从肝脏反馈的信号比动静脉葡萄糖浓度差先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使采食量的调节更准确。

规模化养殖场母猪饲喂方案(参考)

规模化养殖场母猪饲喂方案(参考)

规模化养殖场母猪饲喂方案后备母猪的饲喂:后备猪管理注意事项:•1、观测日龄与体重的关系,及时调整采食量。

•2、冬季采食量可提高5~10%。

•3、在计划配种前7~10天,自由采食(至少3公斤/天),配种后7天内将饲喂量降低到1.8~2.0kg/天。

•4、后备母猪100公斤以后,根据品种、膘情适当限制采食。

•妊娠母猪的饲喂:不同胎次,不同季节母猪饲喂量有微量变化,注意活学活用。

1.胚胎附植期:配种-18天(低能量饲喂)2.母猪调膘期:28-94天3.胎儿促生长期:95-111天4.快速减料期:112天-分娩哺乳母猪和仔猪操作流程:1.母猪饲喂程序(母猪全程饲喂:557哺乳料):①待产母猪饲喂湿拌料,产前保持重胎期的喂料量,分娩当天少喂或不喂料。

②产后第一天喂0.75公斤,以后每天递增0.75公斤,10天后保持5.5-7.0公斤或以上,在产床对应位置有明显标识母猪产后10天每天的饲喂量,哺乳仔猪10头以下每天保持5.5-7.0公斤或以上,10头以上每增加一头仔猪增加0.5公斤。

③夏天5.5Kg以上,每天至少喂4次,有条件的喂青饲料1-2KG/天。

每头仔猪产后2小时内必须吃到初乳。

仔猪寄养:疫情良好时,可将初生日龄在2天内的仔猪根据体重大小分别给不同的母猪喂养。

建议:体重大的仔猪可给头胎母猪寄养,体重小的仔猪给2~4胎母猪寄养。

教槽:7日龄开始教槽,少加勤添,确保教槽料新鲜,料槽干净。

断奶:哺乳仔猪21-24天断奶,栏舍充裕时,仔猪与母猪同时转出,栏舍不充裕时,仔猪28日龄必须转入保育。

过渡:有条件的场,提倡仔猪断(尤其是弱猪)奶前后三天内使用糊状料过渡。

再就是根据背膘情况合理调整喂料量。

母猪各阶段采食量及饲养的管理.doc

母猪各阶段采食量及饲养的管理.doc

母猪的各阶段采食量及饲养管理今日养猪业的发展,母猪的饲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以往相比,现在所饲养的猪;瘦肉高,成熟体重大,泌乳量提高,窝仔猪数增加,仔猪日增重快,而母猪的食欲却下降,这直接导致母猪繁殖障碍问题。

如果把母猪比作一座工厂,母猪就是机器。

要想让机器生产出尽量多的好产品,充足的原料供应和必要的日常维护是不可少的。

对母猪而言,要想让她生产更多的小猪就必须保障她充足的采食和正确管理方法。

食量不足造成的问题1;泌乳量的高低除了来自遗传外,主要营响因素便是采食量。

母猪营养不足,乳汁分泌量与乳汁质量差别很大,将会造成小猪生长潜力不能充分发挥。

2;泌乳能力高的母猪,如果采食量不足,必会消耗来自体内的营养及骨骼成份,导致母猪更虚弱,消瘦,造成下胎不发情,或产仔数下降及使用年限缩短等不良影响。

3;哺乳母猪如果有大量的失重---将会北膘薄,断奶后发情间隔长,下胎存活率低。

4;哺乳期母猪每失重10KG体重,要想重新恢复至少50KG饲料必然会降低饲料的利用率;5;饲料质与量的控制影响胚胎着床及死亡率,这是妊娠前期的重中之重。

母猪采食量过多造成的问题1;提高胚胎死亡率2;增加难产发生率3;更多的仔猪受压迫4;降低哺乳期饲料采食量5;降低产奶量6;增加母猪对热应激的敏感性.母猪个阶段正确的采食量及饮水量1;后备母猪75公斤以后;2.2-----2,5公斤;后备母猪专用料,不可太肥或太瘦采用“四段式”饲养法:A;体重30-60千克阶段,进行充分饲养(自由采食)。

B;体重60-100千克以上:进行适当饲养,基本日采食时为2-2.5 Kg(但应保持适度膘情,严禁过胖或过瘦),(DE≥3.2兆卡、CP≥16%、LSY≥0.8%)。

(后备公猪在以上数值基础上增加10-20%)。

C;配种前两周:即配种前14天开始,实行催情饲养,提高日粮水平,加大喂量自由采食)。

D;妊娠阶段:8-9个月龄参配。

体重100-120千克左右。

母猪的采食量及体型控制

母猪的采食量及体型控制
多食量越多, 若餵4次, 可在早上5:00, 10:00 及下午5:00, 10:00共四次 3. 濕飼可提升食量15~25%,但注意以下事項
1. 2. 3.
避免水及料同時餵, 若水太多, 母豬只喝水少吃料 乾料先吃再加水, 約1:1 (不要超過1:2),馬上吃空 濕料沒吃光, 久置酸敗或没清理均造成反效果
品質、科技、服務——永遠領先!
8
母豬之正確食量
(續)
8.哺乳期:逐日增加食量,儘可能任飼,哺乳10天後每 日食量儘可能達6kg以上,正确食量估計如下: 採食量=1.8~2.5kg + 0.4kg ×哺乳頭數 註:1.8~2.5kg為基礎代謝所需 9.離乳後:馬上催情,每日採食3kg以上哺乳母猪料,催 情之目的在增加排卵數,約可增加2個卵。
24
現況與問題
四.離乳期體力消耗多時,其後繁殖效率影響很大,包括 如下事項:
1.下一胎產仔數下降。由英國Deans Grore研究顯示, 配種前體重與分娩後體重比,每少10公斤,下 胎之產仔數將少0.5頭。 2.延長離乳後再配之間距。
3.母豬耐用期限縮短,淘汱率增加。
4.離乳體重變差。 5.需要3.5倍的飼料才能恢復正常體型。
品質、科技、服務——永遠領先!
5
二.母豬之正確食量
飼料用法:
1.75kg以後:每日2.2~2.5kg后备母猪專用 飼料,不可太肥或太瘦,配種前P2點之背 脂厚度應在18mm以上,體重在120kg以上, 日齡220天以上才可以配種。 2.配種前10天開始催情:每日采食哺乳母 猪料3-3.5Kg。
品質、科技、服務——永遠領先!
17
影響食量的因素
3. 飼養管理
1. 2. 3. 4. 5.
懷孕前期吃太多: 降低泌乳期食量 水質, 水量, 水溫: 飲水不足造成採食降低 濕餵: 增加10-15% 食量 餵飼次數: 每日餵次數越多, 食量越高 餵飼方法:

最新整理养猪饲养管理- 采食量的概念和意义.docx

最新整理养猪饲养管理- 采食量的概念和意义.docx

最新整理养猪饲养管理- 采食量的概念和意义整理一、采食量的概念采食量通常是指动物在24小时内采食饲料的重量。

采食量有随意采食量、实际采食量。

(一)随意采食量(Voluntary Feed Intake,缩写 VFI)随意采食量是单个动物或动物群体在自由接触饲料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采食饲料的重量。

随意采食量是动物在自然条件下采食行为的反映,是动物的本能。

(二)实际采食量是在实际生产中,一定时间内动物实际采食饲料的总量。

随意采食量和实际采食量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随意采食量是动物的本能,一般随动物日龄或体重增加而增加。

实际采食量可能与随意采食量相同,也可能存在一些差异,这取决于动物自由接触饲料的程度和方式。

在自由采食时,实际采食量一般与随意采食量相近,不可能大大超过随意采食量,除非采取强饲,如生产鹅肥肝时,采用强饲,可使鹅实际采食量远大于随意采食量。

生产中,人们基于各种原因而控制动物自由接触饲料,因而,实际采食量往往低于随意采食量。

实际生产中,供给动物饲料时,既要使动物的实际采食量符合动物的生理需求,又可通过人为的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调控采食量以达到一定的生产目的。

饲养标准或动物营养需要量中给出的采食量仅仅是定额,系根据动物营养原理和大量动物实验结果而确定的理论值,是动物不同生产阶段的平均采食量。

该定额不等同于实际采食量。

二、采食量的衡量(一)用采食饲料的重量来表示通常用24小时内采食饲料的重量来表示。

但因饲料干物质和营养浓度不同, 故采食量相同,并不意味着摄入的养分数量相同。

(二)用能量摄入量表示这种方法优于前者,因为动物采食的实质是满足能量的需要。

按此表示,不同饲料的采食量具有可比性。

将影响采食量的各种因素与能量摄入量建立回归公式,可用以预测采食量。

NRC(1998)预测不同阶段猪采食量的回归公式如下:哺乳仔猪DE(kcal/天) = -xxxx.7 + (11.2 ×日龄)此公式适合于估计13.5日龄后的仔猪补料采食量。

养猪场猪的喂养管理制度

养猪场猪的喂养管理制度

养猪场猪的喂养管理制度一、前言养猪场猪的喂养管理是养猪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喂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猪的生长发育和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喂养管理制度对于养猪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喂养原则、喂养方法、饲料配制、饲养管理等方面展开详细的论述,希望能为养猪场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喂养原则1. 精准的饲料配制。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的需求,科学合理地配置饲料,保证猪只获得合理的营养,促进其健康成长。

2. 定时定量喂养。

定时定量喂养是保证猪只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不能过度喂食或者饥饿。

3. 饮水管理。

保证猪只充足的饮水量,清洁的饮水环境,是猪只健康成长的保障。

4. 定期检查健康状况。

定期检查猪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疾病,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猪只的健康。

5. 注重环境卫生。

保持养猪场的环境卫生是猪只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定期清洁猪舍,保持环境卫生。

三、喂养方法1. 饲料类型。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的需求,选择不同的饲料类型,保证其获得足够的营养。

2. 精细喂养。

根据猪只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喂养,保证其获得足够的营养,促进其健康生长。

3. 灵活调整。

随着猪只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灵活调整饲料类型和饲料量,保证猪只获得足够的营养。

4. 饲料投喂方式。

合理安排饲料投喂方式,防止浪费和污染,确保猪只获得优质的饲料。

四、饲料配制1. 饲料配方。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的需求,科学配置饲料配方,保证其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

2. 精细配制。

配制饲料时,要注意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和种类,确保猪只获得全面的营养。

3. 质量保证。

选择优质的原料,严格按照配方要求进行配制,保证饲料的质量。

4. 定期检测。

定期对饲料进行检测,检验其营养成分和安全性,确保猪只获得的是合格的饲料。

五、饲养管理1. 猪只养殖条件。

搭建合理的猪舍,保证猪只获得适宜的生长环境。

2. 疾病防控。

加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保证猪只健康成长。

3. 猪只饲养环境。

(整理)各阶段猪只的正常采食量表和肥育猪生产成本计算.

(整理)各阶段猪只的正常采食量表和肥育猪生产成本计算.

各阶段猪只的正常采食量表和肥育猪生产成本计算按猪的体重计算喂量=实际体重×系数,系数为小猪0.05,中猪0.04,大猪0.03,这套系数也要牢记住,即猪的采食量系数。

或按下表参考进行喂量的选择:从上表可知道:⑴乳猪从开食到改用小猪饲料的7~50日龄期间:共消耗教槽料5.8千克,乳猪饲料15.28千克。

⑵小猪从50日龄到87日龄(15~35公斤重阶段)共消耗小猪饲料:35.65千克。

⑶中猪从87日龄到125日龄(35~65公斤体重阶段)共消耗中猪饲料:80.8千克。

⑷大猪从125日龄到168日龄(65~108公斤体重阶段)共消耗大猪饲料:118.8千克。

⑸中小型猪场以一头母猪年产20头仔猪的保守估计来计算成本,一头母猪年消耗饲料1100千克,母猪饲料成本主要为妊娠母猪饲料和哺乳母猪饲料,平均一下价格为:2.56元/千克,所以,一头母猪年饲料成本:1100×2.56=2816元,加上药物免疫和人工成本484元,则一共为3300元。

另外,购置母猪时的成本一般为1800元,至于购置成本,则淘汰母猪可以出售,也大约就是1800元,母猪目前可以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销售,所以,购置成本可以用这项收入来抵消。

刚引进的后备母猪约4月龄,需要继续饲养3个月才能配种,这中间消耗后备母猪饲料240千克,成本为:240×2.49=598元,加上期间的药费42元,运输和人工200元,共840元,以后进入生产期成本计算期,生产期大约为5年(中小型猪场护理得好,可以达到五年使用期限),则每年摊入后备母猪饲养成本840÷5=168元。

所以,母猪一年的成本为3300+168=3468元。

由此可以计算出每头初生仔猪(含喂养它的奶水)的成本为3468÷20=173元。

每头肥育猪到出栏时的总成本计算表:千克、元/千克、元/头。

注:其中饲料价格见文章最后的饲料配方表,即:小猪料2600元/吨,中猪料2490元/吨,大猪料2400元/吨,妊娠母猪料2420元/吨,哺乳母猪2690元/吨,后备母猪料2490元/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养猪饲养管理- 采食量的调节整理
动物的采食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包括觅食、识别、定位感知、食入和咀嚼吞咽等一系列过程。

采食的饲料在消化道得以消化,其中的养分被吸收并参与体内代谢。

所有这些活动和过程均会影响动物的采食量。

然而, 大多数成年家畜即使在自由采食条件下,也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体重;某一品种的幼畜也趋向于以一定的速度生长。

显然成年家畜和幼畜能根据自己的能量需要来调节采食量。

可见,动物的采食量存在短期控制和长期控制。

采食量的短期调节主要是控制每次采食的开始和终止(即摄食的开始和停止)。

因为短期调节方式的存在,动物不会出现完全禁食,也不会出现无休止的摄食。

采食量的长期控制即在较长时间内对采食量的调节。

由于采食量长期调节机制的存在,动物能够长期的维持能量平衡。

动物采食量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主要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而其他器官如感觉器官、胃肠道、肝、血液和脂肪组织也通过神经-体液的反馈作用参与采食量的调节。

实际上,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指令是来自动物机体各部位的反馈信号的综合。

一、调节采食量的中枢神经系统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缩写为 CNS)是调节采食量的关键,其作用是使动物产生饥饿感和饱感,调节食欲的大小,从而引起采食的开始和停止,控制采食量。

饥饱是动物所处的消化生理的两种状态。

饥饿(hunger)指动物在一段时间内未采食而消化道内食物已排空时的生理状态。

动物采食饲料后,饥饿状态便会消失。

饱(satiety)则指动物采食后,消化道已充满食物时的生理状态。

食欲(appetite)是指动物想吃食的愿望,通常由一些内在因素(生理或心理因素)刺激或抑制动物的食欲。

食欲、饥饱状态均与采食行为和采食量有关。

当动物出现饿感,且食欲强时,动物能够采食大量的饲料。

若出现饿感,但缺乏食欲时,动物可能采食,不过采食量较少。

动物出现饱感时,便停止采食;但此时,不一定满足了食欲的需求。

食欲能否满足,通常取决于饲料的适口性。

(二)CNS 的部位
尽管控制采食量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准确定位和作用目前尚未完全清楚。

但是已有足够的实验证据表明,脊椎动物的下丘脑是调节采食量的重要部位。

在下丘脑存在两个与采食量相关的中枢,即:
1.饱中枢(Ventromedial hypothalamus,缩写VMH ;或Ventromedial hypothalamic nuclei,缩写VMN) 位于下丘脑的腹内侧核,是抑制摄食的中枢部位。

当饱中枢兴奋时,饿中枢受到抑制,动物产生饱感,采食停止。

2.饿中枢 (Lateral hypothalamus,缩写LH;或Lateral hypothalamic area,缩写 LHA) 以前称为摄食中枢,位于下丘脑两侧的外侧区,是刺激摄食的中枢部位。

饿中枢兴奋时,动物的食欲旺盛,刺激采食。

目前,人们通常把饿中枢和饱中枢合称为摄食中枢。

至少已在猪、绵羊、鸡、
鹅等十一种哺乳动物和禽的中证实存在上述两个中枢。

破坏饱中枢可导致食欲亢进症(Hyperphagia),引起动物过食和肥胖;相反地,化学性或电刺激饱中枢,则引起厌食症(Aphagia),抑制动物采食。

破坏饿中枢,引起动物厌食症,直到动物死亡;而刺激饿中枢则引起食欲亢进症。

动物的摄食调节不仅分别受饱中枢和饿中枢的调节,更受二者的交互作用的调节。

如上所述,当破坏饿中枢时,动物产生厌食症,此时再破坏饱中枢,并不会产生食欲亢进症。

若破坏饱中枢和饿中枢之间的连接部位,会引起动物食欲亢进症。

这表明,饱中枢可抑制饿中枢的活动,而且,只要饱中枢未抑制饿中枢的活动,饿中枢就处于持续活动状态,使动物保持旺盛的食欲,意味着采食是动物的天性,这已通过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瘤胃原生动物和用胃瘘管技术鼠和牛的采食行为得到证实。

总之,在摄食控制上,饿中枢的作用是最基本的,而饱中枢是接受来自体内各种反馈信号的主要部位,许多外在因素(如环境因素、饲粮组成等)和内在因素(如代谢、激素等)通过特定的反馈途径将信号传递到CNS ,从而调节动物的采食量。

近来的表明,有些动物的摄食中枢并不局限于VMH和LH, 如狗的杏仁核中背部和外侧区分别具有与LH和VMH类似的作用。

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
(一)化学静态理论(Chemostatic theory)或化学调节
该理论认为,消化道食糜成分和吸收的养分通过其浓度的变化,参与采食量的调节。

调控采食量的化学因素有: 葡萄糖、挥发性脂肪酸、氨基酸、矿物元素、游离脂肪酸、渗透压、pH值、激素等。

其中葡萄糖和挥发性脂肪酸是最重要的因素。

1.血糖由于葡萄糖在能量代谢中的中心作用,以及发现血液葡萄糖浓度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