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冬凤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XXX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驱,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著作《陶行知教育名篇》集中体现了他的独特教育思想,包括“教学合一”、“学生自治”、“生活即教育”、“创造的教育”等方面。
在XXX的作品中,他强调了好教师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师应该不断地进德修业,提高自身的身体健康、学问、工作效能和道德品格。
这些问题被称为“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们也应该时刻对照自己,不断地研究、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XXX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
新课程强调学生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而XXX的教育理论也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他认为教育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即教育。
因此,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可以借鉴XXX的理论和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总之,XXX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著作《陶行知教育名篇》是教师进德修业的参考,也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
我们应该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研究、进步,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
有人将教师比作园丁,他们的梦境是花朵的芳香和树叶的浓荫,而教师的梦境则是学生们雅甜的笑脸和朗朗的书声。
真正的教育需要从内心发出,才能触及学生心灵的深处。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将永远铭记XXX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我的教育观念。
我将以XXX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研究过硬的技能,并使他们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我相信,只有将自己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中,并将自己和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中,才能真正履行教师的天职。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_1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通过一段时间的读书学习,我认识到陶行知先生是我国教育改造的旗手。
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
他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近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科学水平。
就算到今天陶先生的教育理论还是充满新鲜感,很有进行实验的价值。
他的教育思想历经80多年的考验,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读了这本书,让我感受颇深,也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我们满怀喜悦与梦想跨入了21世纪,身为教育工作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我们“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精神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
认识。
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材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我们要把“创新”与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存亡联系起来,创新已不再仅仅和我们国家的发展速度有关,而是决定我们的生死存亡。
因此,在新世纪里,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体制、创新的教育方法与模式作为教育改革主题,这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共识和潮流。
在新形势下,我们联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看当今的教育改革,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他的那些极具时代精神、创造精神,又极富人民教育思想的真知灼见,都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精髓内涵,成为我们不断吸取教育改革营养的源泉,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我经常告诉我的孩子们,学过的知识若干年后你会忘记,但是学习知识过程中获得的能力将伴随你的一生,影响你的一生。
陶行知在《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中讲到:“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譬如社会上的农夫,裁缝,商人,工人,教员……他们都有贡献社会的技能,他们各人贡献他们所做的事,可以使社会得着许多便利。
我们对孩子们的教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课本上。
作为老师,我始终认为孩子的品格、能力比成绩重要,我们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正确的待人处事,使他们成长为阳光,健康,高情商的孩子。
对孩子来说,空洞的说教并不能使他们真正信服,最好的方式就是走进孩子们的生活,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要求孩子们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与孩子们共甘苦,共生活,给孩子们一个学习的榜样,潜移默化的感染他们,让他们从内心去遵从去行动,孩子们的行为养成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所以我们要坚持,让孩子们每当想放弃的时候看到我们一直都在,再次坚持,时间久了,他们就可以养成好的习惯,让孩子们被我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让他们从内心深深喜欢我们,喜欢我们的教育,唯有此,我们才能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尽到我们作为教育者的责任。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精选4篇)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精选4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
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道德的奠基人,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系未来。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陶行知的教学思想,开始在《教学合一》一文中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他说:“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主张教学合一,反对教学分离。
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学论的起点。
离开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谈不上有教学,这是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
教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主观地“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因为学生的禀赋不同,接受能力各异,教学方法也不能强求一律,“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同时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学生。
这是他主张“教学合一”的理由。
陶行知的这一思想是在他看到国内“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也阐明了他的教学主张。
2023年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2023年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2023年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1通过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那么的贫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
所以在读书的同时,我还认真做了笔记,做到学有所得。
下面我对读本书的几点体会记录如下: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给了我很大的启发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辟了同一条改造中国教育的新路,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近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科学水平,立志做第一流的人物,“不能舍身实验室,亦当埋骨边疆尘”。
“生活教育”学说是从中国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富有时代特色,受到进步教师和劳苦群众的欢迎,引起了世界教育家的注目。
直到今天,陶行知所创立的“生活教育”仍很中肯、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
这一方面说明陶行知视野的宽广,研究问题的深入,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育界旧习惯势力之大。
老教育观念改变之难!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也让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
陶爷爷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
例如有一则漫画这么形容的。
一幅图:学校开学了,学生带着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等等各种形状的脑袋进入学校。
另一幅图:他们毕业后,一个个带着圆形的脑袋从学校走出来。
这个漫画形象的表现了传统教育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以传受知识为已任,学生以接受知识,应付考试为追求的目标。
生活教育他则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
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
这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
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多么的重要。
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蔼发展。
《陶行知教育名篇》学习感悟
(陶行知教育名篇)学习心得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我深深地折服于陶行知伟大的教育思想和精神。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陶行知所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依据学的法子〞这种教学合一的观点有了更深刻地体会。
陶行知先生在对南开中学学生演讲(学做一个人)中,这样说到,以下几种人不算是整个的人。
这分别是残疾的、依靠他人的、为他人当作工具用的、被他人买卖的和身兼数职的。
他期望人们至少要做一个人,至多也只做一个人,一个整个的人。
他认为,一个整个的人要有三种要素。
第—,要有健康的身体;第二,要有独立的思想;第三,要有独立的职业。
他做了这样一首诗来说人要有独立的职业。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首先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然后才是做学问的,如何教书的问题,做人比做学问更难。
这个问题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其核心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问题,也是责任心和使命感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会在事业上有持久稳定的追求和热情,才会懂得应该追求什么、唾弃什么,才会甘于淡泊和寂寞,因而才会有真正的学问、真正的成绩,有充实的而富于价值的人生。
二七区苗圃小学时科华依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依据学的法;学的法子依据做的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
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开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
陶行知先生极其重视实践,他由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
他明确提出必须“教学做合一〞。
他认为“教学做合一〞是对生活现象的说明,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其含义就是“教的方法依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依据做的方法。
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中心在“做〞的教学方法论实际上是把传统教学中的以书本为中心,以文化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实践为中心、以实际生活为中心,有助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教与学的结合、学与用的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心得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心得
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
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了陶行知的教育名篇后,我对他
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思考。
陶行知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应该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他反对一刀切的
教学方式,主张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使他们在研究中获
得真正的快乐和成长。
文中提到了陶行知对于学生自主研究的重视。
他认为教师应该
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和探索中积累知识和经验。
这种
让学生主动参与研究的方式能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批判思维,
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同时,陶行知也非常强调教师的自身素养和责任。
他认为教师
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和引导者。
教师应该
注重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情操,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
面发展。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名教师,我
应该秉承他的理念,将学生放在中心位置,关注他们的个性和需求。
我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引导他们发展创造力和批判
思维。
同时,我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专业能力,真正成为
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
陶行知的教育名篇给人以启迪和思考,他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具
有重要的意义。
我相信只有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领下,我们才
能培养出更多有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做出贡献。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心得(精选5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心得(精选5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心得(篇1)陶行知爷爷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我十分尊敬他。
今天,我有幸读了《走进陶行知》这本书,它使我对陶行知爷爷的认识又更进了一步。
陶行知一生做人做事的高尚品行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要做一个像他一样的人。
他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时时回想在我耳边。
读完全书,我真切地感受到陶行知先生“求真知,做真人”、“善即真,美即真”,“真善美合一”等主张真的是非常得有道理的。
印象很深的是《两只口袋》的故事,故事主要讲陶行知爷爷的衣服有两个口袋,一只口袋装公款,一只口袋装私款。
有一次,他要坐车回家,可他没有私款了,公款是有的,可是他心里想:“决不挪用公家一分钱”。
于是他就从十里外步行回家。
陶行知爷爷这件小小的事让我深有感触,我觉得自己要向陶爷爷学习这种公私分明的精神。
正如他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学校生活中,我们也要向陶爷爷学习,不破坏学校的一草一木,保护校园的自然环境,使大家在一个充满生机、充满绿意、充满活力的校园中快乐地学习;其次不拿班集体的一针一线,对班集体的公共物品要像自己的东西一样爱护,真正做到物归公家、物有所用。
陶行知爷爷不光是一位教人做真人的教育家,他的心中更是“爱满天下”。
他爱国家、爱民族、爱他人、孝敬长辈……说到这儿,我又想起书中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四块糖果》。
陶爷爷把四块糖果奖给了犯错误的学生王友,使他深深地感动了,从而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从这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我看到陶爷爷以奖励的独特方式来教育学生,使人知错就改,非常得睿智!像这样的让我有感触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当我读到“诚实无欺”的内容时我不由得回想起了以前老师、家长对我们讲过无数次的道理,再一次告诫自己: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陶爷爷身上,真的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以后,我要努力,争做新时代的“小陶子”!《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心得(篇2)最近,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走近陶行知》这本书。
2024年《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16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16篇)《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通用16篇)《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篇1这几天一有空,我就翻开陶行知教育名篇的书,认真地读起来。
同时也为自己虽身为教师却对陶行知教育思想了解甚少而深感不安。
读了先生的一些言论和几则小故事,让我油然生出许多感动:先生不求功利,身先士卒,用一生的行动饯行追求真理做真人。
为国人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毛泽东称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我对这儿的伟大两字的理解是:平凡中见伟大。
称陶先生为平民教育家更合适,更让人感到亲切,也符合先生之秉性。
读了几篇文章后,我更感到先生的文风朴实,言词恳切,说明道理。
我在心里默默说道:先生您说的对,我非常赞同您的观点。
陶行知教育思想主要涉及大众教育和生活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倡教育民主平等,认为教育是快乐之事,教育从生活中来又回归生活。
这些教育思想在西方社会已饯行整一个世纪,而我们呢陶行知在七十多年前就提出这些观点,我们现在还只是津津乐道,在民主的幌子下,拉皮拉锯,把教育做的越来越累人,越来越只有貌似的快乐。
想想真可怕,不知陶先生在天之灵是如何看待现今的教育。
在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里,仁与爱占很大的比重,平实不浮躁,才能成为仁尊重与需求才能分享爱,现在我们却要这个嘈杂与功利的社会中追求仁和爱扪心自问,我做到了吗是不是有种力不从心的气短正如大家经常表白的那样——不是我不努力,不是我不肯爱,而是……爱是一种美好的感情,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谁不想拥有。
如果没有爱的能力,大家都会感到失败,会有很大的挫折感。
所以大家都理解,当做的不够好时,不是我不努力。
在读陶行知先生的文章中,让我最感动的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先生的一生正是这十二个字的写照,这时多么高的境界啊。
我会继续努力,站好退休前的最后一班岗,因为先生是我的榜样。
《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篇2教育类的书籍,对我印象最深就是理论性强,枯燥乏味。
《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的读后感(精选3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的读后感(精选3篇)《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的读后感1寒假里,拜读《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可以说是对自己思想的一次洗礼,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每一篇__虽然都不长,却给了我很多的启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好了,做人做事才会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才会成为有用之才。
作为一个教师,要想教学生求真,做真人,那么自己先要求真,学做真人,求真的知识,求真的本领,有真的道德。
做教师,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理念,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得专,也要学得博。
”我们讲育人第一,就是要让学生首先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真人。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他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生学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
一个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他认为传统的传授方法有问题,要进行改革。
他认为,教师的责任在教学生学,教师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必须一面教一面学。
这正是我们现在教育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去探究,有学习的主动性,自己去发现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点拨和指导,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的终身性的学习。
在“创造的教育”中,他说:教员们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们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这是死的教育,只有思想,没有行动的教育。
教育要“知行合一”,他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所以要有知识,是要从行动中去求来,不行动而求到的知识,是靠不住的。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反思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反思
读了一代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名篇,受益匪浅。
他的教育思想和和教学理念到如今还被很多人推崇,并值得我们不断去尝试和应用。
一、教学合一
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生学就是把教和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要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
二、生活即教育
生活当中的一草一木皆世界,处处留心皆学问。
比如我们地理学科,每天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由于地球的自转的影响。
冬天白昼时间短,天黑得早,夏天白昼时间长,天亮得早,天黑得晚,是由于地球的公转。
要把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陶行知教育名篇阅读心得
陶行知教育名篇阅读心得陶行知先生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他的教育名篇后,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阅读心得和理解。
陶行知先生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他认为,现行的教育体制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训练,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内在素质。
他提倡的教育方式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
这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
他认为,德育是教育的基础,学生的道德修养对于其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至关重要。
除了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他还提倡注重学生的身体锻炼和美育,使学生能够在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更全面的素质。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也强调了学校与社会的互动。
他认为学校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学生需要从社会中获取实践经验和知识。
他提倡学校和社会的结合,通过实践活动、社会实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阅读陶行知的教育名篇,我深刻体会到了他对于中国教育的贡献。
他的教育思想与时俱进,富有前瞻性,对于培养新时代的人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我希望能够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我的教育实践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不仅对中国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也对全球教育具有普遍的参考价值。
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和研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以推动教育的进步和改革。
陶行知先生留给我们的教育思考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积极吸收他的教育智慧,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多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多篇)第一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
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
本人读罢《陶行知教育名篇》,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
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1、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
2、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
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也是有限。
想想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或者说把学生看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把鸭子喂饱,今天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了老师的教,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那我们到底需要的怎样的课堂教学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出了课堂教学的出路:就是要把教与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要教师负指导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
他又为我们指出了具体的做法: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教师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我仔细思量,他的想法含义深刻,不仅为我们指出了教师教的方法,还为我们指出了学生该如何去学,同时也告知我们学生到底要学什么。
想想我们开展的活动教学,要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要提出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的问题,正是学生解决问题所要进行得的手续、程序,一此讨论问题设置得恰到好处,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解决问题提的方法,同时也就是依靠了自己的能力解决了问题,掌握了新知,最后还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再想想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陶行知”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我也在学前教育专业就读时“认识”他,汗颜的是从未详细地去了解,直到现在还停留在当初的认识阶段,甚至一些他的“金玉良言”我都已经有些遗忘了。
是我现在的教育工作不需要“陶行知”了吗?其实恰恰相反,教育理念日新月异,“乱花渐欲迷人眼”看着看着,就迷失了,有时候会感觉不知道怎么教。
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后,我明白万变不离其宗,大道至简,真正的教育应该回归本真,正如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他的教育名篇中,涵盖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师范教育等,既有给教育管理者看的,也有为一线教师写的,有很多教育理念是我们现今需要的。
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创造的教育……陶行知论述的教育问题非常广泛,下面从教师的角度,谈几点此书中的观点以及个人的感悟。
一、教学合一本书的第一篇就是《教学合一》,这也是陶公最有名的理论。
他认为老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
这就明确了教学的内容,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教授学习的方法。
并且这种学习方法的教授方式是以学生的学习方式来决定的。
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能够有这样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陶公可称为“教育先知”。
陶公的这些先进思想、至理名言如很多老师都懂,可如今有多少人在照着做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老师为了达到自己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不尊重学生的想法,不在乎学生的感受,只在乎自己的课上的是否完整是否热闹,自己的才能是否充分体现了出来。
这样的教学行为是不可取的。
曾经一段时间我也一度迷茫。
部编版新教材刚开始使用,低年级语文教材有些文章实在难掌握,为了完成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我有时不太在乎学生掌握的怎么样,总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讲述,没有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思考,教与学脱离了关系,使教学失去了意义。
陶公在《教学合一》篇中强调“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这是十分有道理的。
看过李玉贵老师的教学视频,觉得她非常尊重学生,是陶公理论的践行者。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体会3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体会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体会3篇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指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阅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我收获甚多,感慨万千。
总感觉一位老人正在讲述着他一生对教育的感悟的种种表情。
先生说:“以教人者救已”是根本方法之一,正是以这样的方法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
陶行知以毕生的精力谱写教育新方法,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是我们这些教书匠的指路灯,我认为这盏灯,对我们来说,是最明亮着,永远是闪烁着,永远指引着文字前进再前进。
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给予了我们启迪。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与教学论。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这句话概括出了我们应该怎样做个合格的教师。
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一是只会读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二是不是在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
我认为这两种教学方式学生都是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而老师教给学生学的方法是有限的。
回想自已十年从教的过程中,不禁不吃一惊,原来这就是典型填鸭式教学,把学生当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喂饱鸭子就可以了。
真的很惭愧。
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应该对待每个学生以宽容,坦诚相待,不能搞“一言堂”。
《陶行知教育文集》说,作为教师要放下架子,心胸要豁达,态度真诚,要有炽热的情感。
公开、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不因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有所不同来要求学生。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去研究。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创造融融的师爱氛围,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2身为教师却对陶行知知之甚少,怀着愧疚的心情,利用业余时间我翻阅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__短小精辟,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就如听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语重心长地娓娓道来。
由此当我了解到陶公的“生活即教育”和“教学做合一”等这些他所创立的独特的教育理论时,不禁深深地为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所折服。
让生活教育闪光
让生活教育闪光----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今日我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之后,联系我的教育实际,心中感慨万千。
他心中被毛泽东主席赞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作为教师,如果不读陶行知,不去实践陶行知,就摸不到中国教育的实质,就如盲人摸象,岂不误人子女?陶行知教育学说有那么的魅力吗?经过认真学习,我觉得它真是光辉重要。
传统教育是吃人教育,生活教育才是打到吃人的教育。
(1)传统教育教学生读死书,死读书,,没有生活力和创造力,不教学生动脑,课堂上只是老师讲,学生不许问,慢慢地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2)传统教育,他教人劳心而劳力,硬说劳心者知人,劳力者治于人,说明白了就是一切都为升官发财。
他们吃农人,工人的血汗,生产品使农人、工人不够吃,就是吃人教育。
生活教育则相反,他要教人作人、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注重的是健康,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简单地说,他是教人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他也不教学生吃别人,他不教人升官发财,是教中国的民众起来做国家的主人,政府的主人,做机器的主人。
他教人劳力上劳心,即使是做官也是也是服侍广大的民众。
他更教人做到“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困以自生。
教大众的工作养活养活大众的生命,以大众的科学激活大众的生命,以大众的团体力量保护大众的生命。
总之,陶行知所倡导的生活教育,是教人做人,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是注重健康,这不正是现在新课程里所提倡的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审美”。
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发生“自己吃自己”的教育结果。
这也足以说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这对于当前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籍是点亮智慧的明灯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暑假,我细细品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让我受益匪浅,文章短小精辟,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仿佛在听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语重心长地讲述他的教育。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名言和“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以及他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使他堪称“万世师表”,是当之无愧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读后,感觉如沐春风,下面谈谈自己阅读后的点滴体会。
一、要做一个学无止境的教师。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读书,其本质是充实课本知识,将学生视野由课本引向社会,拓宽学生思路,活跃学生思路,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同时努力尝试用多媒体辅导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对于一名青年教师来说,要做一个学无止境的人,只有树立继续学习的意识和行动,方能在教的过程产生新鲜感,不至于产生倦意,也才能满足学生日渐增长的求知欲望。
所以陶先生说:“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就难有进步了。
这也是教学分离的流弊,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定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他认为“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的确如此,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模仿目标,待到学生上学后,教师则成为学生的第二任模仿目标,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映在学生眼中,刻于学生心上,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言行。
好学的教师会在无形中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于影响学生的一生。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
”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
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
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
正如陶先生说的那
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
”
总之,作为教师,唯一的就是要不停止地学习和读书。
教师的生命发展离不开读书与学习。
当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改进,知识面在不断拓宽,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是具有挑战性的学生,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二、要做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楷模,首先体现在热爱学生上,这是养成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的情感基础。
陶行知先生的爱的教育,令人深受启发。
是的,“爱”也是一种教育,用师爱与学生建立起感情,它不仅能提高眼前的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成人和成才,对学生的身心的发展,品德的形成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爱学生,不仅要关心了解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平对待学生,而且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的现代教育思想,真正成为学生严师益友。
在陶先生的教育思想里,“仁”与“爱”占很大的比重。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其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襟,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
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这是相得益彰的。
“四块糖果”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在教育界一直传为佳话,也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学习和仿效的范本。
在这个故事里,陶行知先生对“打架事件”的处理,完全打破了以往的常规教育模式,并没有采用毫无实际内容的空洞说教,也没有一味简单生硬地指责数落,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耐心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教育转化学生的预期目的。
教育效果令人称奇,究其所在,便是一个“爱”字,试想,倘若当时陶先生怒气冲冲,不分青红皂白,将这位学生一顿劈头盖脸地责骂,后果可想而知。
“爱的教育”在这个小小的故事中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像陶先生遇到的类似打架的学生还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付出
一定的细心、耐心和爱心,始终把“爱的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三、要做一个真诚待生的老师。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宽容对待学生,课堂上也知道不能以“教师自居,不能搞一言堂”要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共同进步,面对调皮的学生往往缺少耐心,当他们太调皮时想以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让学生乖乖听从不再惹事生非,但总是事与愿违,特别是望着个别学生毫不在乎的眼神,不屑一顾的神情真让我一筹莫展,《陶行知教育名篇》里要求教师:“放下架子,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这句话让我真正知道如何去对待调皮的学生。
四、要做一个欣赏学生的老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有的学生看死了,把他们看成坏孩子,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他不会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努力把他塑造成一个有用的人材。
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实施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欣赏优秀学生的同时应对差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例如:有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许进步不快但他很有上进心;有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富有正义感;还有些同学学习不行,他们可能乒乓球、羽毛球打的好,歌声、舞蹈很美;特别是一些学习差的学生,因平常受的批评多、表扬少,作为语文教师则更应善于发现他们闪光的地方。
应抓住机遇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已聪明才智的机会。
使他们各个方面不断进步。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教师去发现,去欣赏。
只有欣赏你的学生才能树立他们自信,才能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喜学、乐学于你的课程。
五、要做一个教学生学的老师。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
学。
书中他作过一个生动的譬喻:游泳要在水里游,学游泳,就须在水里学。
若不下水,只管在岸上读游泳的书籍,做游泳的动作,纵然学了一世,到了下水的时候,还是要沉下去的。
学生的学习亦是如此,光学会书本上的知识,不懂得如何去实践运用,即使把书上的内容倒背如流,又有何用呢?因此,教师不应该仅仅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如何去用。
我们要懂得,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如果说教学内容已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
因此我们主张要由“喂养”式转为“觅食”式的教学。
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
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
陶行知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等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根本不用思考,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
与此同时,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
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发出去,以期达到解决别类的问题。
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我努力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精髓运用到我的课堂中,学生思考的时间更多了,讨论质疑的时间更多了,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更多了。
我注意把每一个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出来,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探究上,不但提高了孩子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我也常常品尝到教学带来的快乐,从中收获着一个个成功和惊喜。
我常在课后反思:这节课学生除学习了新知识外,还学会了哪些方法,提高了哪些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希望给学生“点石成金”的金手指。
我不知现在是不是成为了陶行知
先生所说的第三种先生——好的先生,教学生学的先生,但我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追求的目标。
总之,我在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时候,感到处处真理洋溢,处处值得细思细品,如人行于百花园中,所过之处皆是芳草蛱蝶、鲜花争艳。
我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感到精神十分愉悦。
我想这也是读书、读好书给人带来的好处吧!
读完这本书我不断地提醒自己:学会学习;学会向学生表达自己的爱;学会把每个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欣赏学生,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学会“教学做合一”;学会把学生看作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以更好的心态投入工作,才不会抱怨自己付出的太多,因为你会发现:在付出爱的同时,我们也在收获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