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回乡偶书》 教学设计
(完整版)回乡偶书教案
《回乡偶书》教课设计刘晓娟教课目的:1、认识“偶、离、鬓、何、衰、客”六个字,会写“音、客、何”三个字。
2、可以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理解诗人久别家乡后回来的悲欣交集之情。
教课过程:一、以旧引新、情境导入播放少儿歌曲《静夜思》,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李白)《静夜思》是李白旅居异乡时写下的一首思乡之诗,今日我们也要学习一首和家乡相关的诗,他的作者不是李白,但和李白是特别要好的朋友,他们常常在一同喝酒作诗,你知道他是谁吗?(贺知章)多媒体介绍贺知章。
贺知章三十多岁离乡当官,直到八十多岁才再次回到故土,五十年过去了,当再一次回到故土的时候,他的心中感触万千,于是提笔写了我们今日要学的这首诗,《回乡偶书》(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自由朗诵古诗,读准字音。
三、精读古诗这是一首古诗,学习古诗要讲究必定的方法。
老师这儿有一颗苹果树,树上有四个苹果,假如你能把四个苹果都摘下来,那这首诗你就学会了。
我们来看看四个苹果分别是什么?(我会认、我会解、我会读、我会想)有信心把它们摘下来吗?1、我们第一来看看第一个苹果能不可以摘下来,多媒体出示生字,带拼音齐读,去拼音指名读。
2、让我们来看看第二个苹果,我会解。
解,是什么意思?(理解)很好,你已经知道认识释古诗的第一个方法,那就是“扩词” 。
如何去理解这些跟我们隔了一千多年之远的先人说的话呢?别急!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名字《回乡偶书》,我想请人再给这四个字扩扩词。
(回到、家乡、有时、书写)我们把扩的词结合起来看看,这句话能读的通吗?不可以,那我们给它补一补,回到家乡有时写下的一首诗,这样通不通?理解了吗?(齐读一遍)你看,我们把书写换成了写下,又补上了“的一首诗”这几个字,回乡偶书的意思就出来了,这就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二和三种方法,学会了运用“扩、换、补”的方式,那么你学任何一首古诗就都不难理解了。
是否是真的呢?我们进入诗文你就知道了!出示“少小离家老大回”,先给加点字扩词(走开、家乡、回来)。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0篇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0篇《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0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回乡偶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有趣,有效。
【教学目标】1、学会5个生字,会写“音、何、客”3个生字,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做到有节奏,争取有感情。
3、通过猜测贺知章做诗时的年龄,品读诗句图文,理解诗意。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难点:在语境中理解诗句,感情背诵。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交流】方案一:背古诗,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方案二:猜方言。
假如教师的方言与学生的不同,猜方言的形式,能迅速拉近师生的距离,并在不经意间渗透“乡音”,好玩又匠心独具。
【教学流程】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今天我们学习第25课《古诗两首》中的《回乡偶书》。
请小朋友打开书,自己先读一读,争取把每一个字读正确。
2.这首诗可能有些小朋友读过,甚至会背,但是,真想把这首诗的每一个字都读正确,读得字正腔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读题目。
特别注意读准“偶”字,并问:这个“偶”字,我们在哪里见过?(偶然、木偶、偶尔、偶像)(2)读作者。
(3)朗读整首诗,重点夯实诗句“乡音无改鬓毛衰”。
(指导读好前鼻音“鬓”,了解“鬓毛”指的是耳朵旁边的头发;开火车读准“衰”,如果学生提到“衰”字有“shuāi”和“cuī”两种读音,告诉学生现在统读“shuāi”。
)4.能正确读好每一个字,让我们再来练读整首诗,一定能读得字正腔圆,更加悦耳。
(读诗)二、扎实识字,端正书写1.有的时候,一篇课文会读了,一首诗会背了,并不等于所有的字都认识了。
有的字可能换一个地方遇到,说不定就不熟悉了。
能不能考一考,敢不敢迎接挑战?2.出示生字词语,认读:【偶然木偶鬓毛两鬓衰老衰落】3.出示生字:【音何客】(1)“小老师”带读这三个字。
回乡偶书 教案优秀10篇
回乡偶书教案优秀10篇《回乡偶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会认“偶、鬓、衰”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重点难点:诵读古诗,感受诗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复习: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古诗就是一块富有魅力的瑰宝。
同学们,瞧瞧看,这首著名的《咏柳》还记得吗?我们一起背一背。
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著名的唐代诗人——贺知章。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他的另一首古诗,请大家手书空,和我一起来写诗题。
正音。
3、这首诗就是诗人80多岁回到家乡后偶然写下来的,齐读课题。
4、到底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诗歌去细细品读。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3、检查词语:鬓毛衰乡音相见相识4、词语读得这么好,相信古诗一定能读得更流利,自己试一试。
5、节奏读(1)标出节奏,指名读。
(2)齐读(3)教师示范,讲方法:一行一行地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三、品读第一句过渡:让我们先看看第一行。
1、点生读2、师问:少小是什么意思?读。
3、在这行诗中有一个词的意思和它相反,谁找到了?你来读。
4、介绍背景:贺知章十几岁就离开了家乡,80多岁才回到故乡,此时他会是什么心情?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还有谁来读?5、为什么贺知章要时隔70多年才能回到家乡?是的啊,由于种种原因,思念家乡的贺知章却不能回家,他的内心多么的心酸啊,教师范读。
6、此时的他,百感交集,一起读。
7、几十年过去了,他的样貌会发生了什么变化?但是什么没有改变?(乡音)请你读第二行,点评。
教师点评:由于深深地眷念这爱自己的家乡,他无法忘记那一口家乡话。
齐读。
8、从离家到回家,他一直都牵挂着自己的家乡。
齐读第一句。
四、品读第二句1、过渡:年近老迈的贺知章终于回到了家乡,走在这乡间路上,一切都那么熟悉,看看图,他碰见了谁?(小孩)自由读第二句,听听他们会说些什么?2、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位老爷爷,自然是不认识的。
《回乡偶书》教学教案
《回乡偶书》教学教案《回乡偶书》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字,会写三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在读、想、演中理解诗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热爱家乡。
重点难点:大概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PPT教学过程:一、背诗导入。
1、同学们,你们会背哪些诗了呢?我们来回顾一下2、课件依次展示《村居》、《静夜思》、《杂诗》诗歌的图片。
师:同学们上面的每幅图体现了哪首诗呢?第一幅图体现的让全班来回答,后两幅请两生答。
3、师:,几句简单的诗句就可以描绘出我们看到的景象,这就是诗歌的神奇之处。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的诗歌(板书)请生齐读课题。
4、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啊?(生答)那你们知道关于贺知章的资料吗?请生答。
师补充师:请小朋友们自由地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然后去查查它的字音。
师:好了是吗?那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能把字音读准了。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谁愿意来试试?(2个)下面我请一位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谁行?(1个)我们一起来准确地读一读。
(生字偶、鬓、衰、客、何)师:嗯,同学们真棒,把生字词的音都读准了。
接下来呢老师要请几个勇敢的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谁来?请生来读。
(听生的生字词读对了吗)兼师点评读错的。
师:刚才那几位同学都读好了,我们其他同学也不会输给他们吧!现在让我们全班齐读一遍吧!(赞生读得响亮)二、教生字词。
师:同学们,我们把课文读完了,请看上大屏幕。
(出示要写的字)我们这节课要学会写这三个字。
这三个字你们觉得哪个字难写呢?(生答偶)师:同学们,偶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呢(生答)师在黑板上写一遍叫生观察,在说笔顺,再让生数书空写。
最后请一个同学上黑板写(赞扬)最后让学生用本子写。
三、师教生朗读技巧并背诵。
师:同学们真聪明,另外两个字都会写了!接下来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 学生能够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 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 通过写作、仿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 教学难点 - 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古诗的意境。
- 学习古诗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 讲解古诗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 讲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 讲解古诗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2. 演示法 - 展示古诗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 展示古诗的朗诵视频,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 展示古诗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3. 练习法 - 让学生练习朗读古诗,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 让学生练习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 让学生练习默写古诗,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4.讨论法 - 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 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 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展示古诗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古诗的内容。
-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首古诗的名字吗? -引出课题:回乡偶书。
2. 讲授新课 -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回乡偶书》教案篇一一、课文分析:《回乡偶书》里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太子和百官为他践行,可以说是衣锦还乡。
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表现了一个普通回乡人的真实情感。
二、课时目标:1、复习巩固本文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实情感。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实情感。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背古诗,猜诗人导入。
师:孩子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有无穷无尽的韵味,骆宾王7岁就能作诗《鹅》“鹅、鹅、鹅。
”,相信你们个个都是小诗人,能背很多诗给大家听吧!生:进行古诗背诵。
((1)预设一:学生没有背到《回乡偶书》师:孩子们真棒能背那么多古诗了,那你们猜猜这些诗人是谁?生:说出诗人。
师:哇,既然你们知道那么多诗人,那你们认识他吗?(出示诗人图片)我们还学过他的一首古诗呢?(2)预设二:背到《回乡偶书》,直接导入。
师:那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学生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孩子们,他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我们学过他的一首古诗是?)生:自由说,《咏柳》,生背诵古诗。
师:有没有人了解贺知章呢?(出示课件,介绍贺知章有关知识。
请生读)(贺知章,他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
唐朝著名的诗人、书法家。
他一生官运亨通,直到八十六岁时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为他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这阔别了五十多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师: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吧!《回乡偶书》(相机板书课题,学生观看板书并书空),来齐读课题,孩子们大胆猜测一下题目的意思吧。
(生读课题)二、学习古诗:(一)初读古诗,检查预习。
小学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
小学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
《回乡偶书》是清代文学家贾谊所著的一篇散文,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乡亲的关怀之情。
教师可以通过对这篇作品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贾谊的文学创作和思想理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贾谊的生平和文学创作背景;
2.理解《回乡偶书》的主题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
4.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二、知识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故乡,以及故乡所特有的风土人情,引起学生的思考与共鸣,为学习《回乡偶书》做铺垫。
三、教学过程:
1.导入:与学生交流故乡的情感与回忆;
2.导读:了解贾谊的生平和文学创作背景;
3.核心阅读:逐段解读作品,学生可以朗读或分段短暂讲解;
4.情感体验:通过故事情节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情感;
5.表达理解:让学生借鉴贾谊的表达方式,写一篇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情感的文章;
6.思考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故乡与人的关系,以及家乡对个人的意义。
四、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完成写一篇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的文章,并选择一个角度展示自己的故乡与个人关系的相关图片。
五、教学反思:
教案以贾谊的《回乡偶书》为主题,通过阅读和理解这篇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对故乡和家乡情感的思考与表达。
同时,通过学习贾谊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及其背景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教案中的活动设计需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联系,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散文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
二年级上《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结合图片、故事、游戏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效果。
(3)理解作Biblioteka 情感:二年级学生理解情感较为表面,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提问、讨论、情景创设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课堂氛围良好。但我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缺乏自信。为了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我可以在设计讨论主题时,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反馈和指导还需加强。在课后练习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并不理想,这说明我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可能还存在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教学效果的提升。
(4)课后练习的完成:课后练习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巩固,需要关注学生完成情况,及时解答疑问。
-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回乡偶书》这一课。在开始学习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当你们长大后回到家乡,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这个问题与我们即将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起探索作者贺知章回乡的故事。
在本次《回乡偶书》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课文的朗读和生字词学习表现出较高的热情。通过引导他们正确朗读,关注词语的停顿和重音,学生们逐渐体会到了古诗词的韵律美。同时,对生字词的学习也较为扎实,这为后续的课文理解打下了基础。
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教案
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学习生字词,巩固和拓展词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故事等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
(2)运用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古诗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学习生字词,巩固和拓展词汇。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引导学生通过古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学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感受古诗中的意境美。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古诗《回乡偶书》的图片、动画等。
2. 生字词卡片: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词汇。
3. 参考资料:关于古诗背景的相关故事、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图片、故事等引导学生了解古诗《回乡偶书》的背景。
2. 学习古诗(1)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结构、韵律等特点。
(3)讲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3. 体会诗情(1)让学生结合图片、动画等,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家乡的美丽。
4. 朗读与背诵(1)分角色朗读古诗,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引导学生尝试背诵古诗,巩固学习成果。
《回乡偶书》教案设计十九篇
《回乡偶书》教案设计十九篇篇1:《回乡偶书》优秀教案设计《回乡偶书》优秀教案设计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
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看了几张生活中的实物照片,请同学们用自身知道的古诗来描述,由此唤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
接着,我给学生读诗的目标是:读准字音。
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
然后,再读古诗,利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
在指导学生弄懂诗意时,我提供给学生三种弄懂自身不明白的诗意的三种方法:可以边读诗边看插图,再思考;可以和参考书;还可以求助自身小组里的同学和老师。
学生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诗的意思。
再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我加入配乐诗朗诵的环节,进一步指导学生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怀,感受诗句韵律的优美。
最后,我请同学们自身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本课的四个学会字。
认识一个会认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诵读课文。
3.体验作者重归故里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CAI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在生活中利用古诗,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图片:西塞山前飞白鹭;几只游水的白鹅;一处壮观的瀑布;一棵高大的柳树。
师:大家能用学过的诗句来描绘我们看到的景象吗?(生背诵相关古诗诗句)师小结:一句简单的诗句就可以描绘出我们看到的景象,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它们。
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教案
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古诗内容。
(2)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古诗所描绘的场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尊重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意识,学会感恩和回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难点:(1)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古诗《回乡偶书》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2. 学习材料:生字词卡片、古诗文本。
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古诗《回乡偶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2)解释诗题“回乡偶书”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文背景。
(3)逐句解析诗句,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体会意境(1)学生闭眼想象古诗所描绘的场景,感受诗中的意境。
(2)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中的情感。
5. 应用拓展(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诗中的场景。
(2)小组合作,创作以“回乡”为主题的诗歌或故事。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古诗《回乡偶书》。
2. 请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2篇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2篇《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诗中的5个生字,会写“客、何、音”三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紧扣识字教学,巧妙抓住“客”作为切入点,结合“何来”一词扩展开来,让学生思如泉涌,想象万千,再通过品读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读诗、悟诗中懂得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一、激趣引入:刚才有个小朋友一脸兴奋地告诉我,本周六是他的生日,他想邀请几个小朋友到他家和他一起过生日。
看来,这个小朋友是想干什么呀?(生:请客。
)他想邀请小朋友到他家去――(生:做客。
)小朋友就是他的客人。
“请客”、“做客”、“客人”都有一个――“客”字。
对,现在我们就一起把这个“客”请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来。
(师范写,提醒“横撇”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才好看,生书空。
)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客”字,然后生根据同学的发言再写写、记记“客”。
二、读诗悟诗:1、自读全诗,巡视指导: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中恰恰也有一个“客”字,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不认得的字借助下面的小精灵的帮助来读准。
也可以留心一下“客”字在哪里。
开始!2、检查自读:①(课件出示词语):偶然、鬓毛、衰老、客人、何处来、乡音②解释:“衰老”(能用这个词来形容我吗?那形容怎样的人,比较合适?)③解释“何处来”(换种说法:哪里来、什么地方来。
)④解释“鬓毛”。
3、开火车读词语。
4、分小组朗读诗。
3、紧扣“‘客’字”,启发思考:师:老师刚才说这首诗中也有一个“客”字,发现它了吗?师:再读读这句诗,思考一下:对这个“客”字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设想:生提问:客是谁?从什么地方来的客?为什么要来?)师:我们一起写“何来”,在“客”后板书:何来?)师:孩子们都很会动脑,提出了几个很好的问题。
老师再来问你们一个问题:这个“客”是“客”吗?(师在田字格中的“客”下加一个实心圆点,旁打一个问号。
小学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四篇)
小学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目标:1、认识“偶、鬓、衰、客、何”等____个生字,会写“客、何”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真实情感。
3、在读诗、悟诗的过程中,体会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浓浓爱乡之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谈话导入:我们班的某某某离开家来富阳读书,离开爸爸妈妈,你想家吗?趁机引入试题:他离开家几天就开始想家了。
那么一个人离开家乡几十年后回到久别的家乡,心中一定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回乡偶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首诗,板书:《回乡偶书》。
2、学生齐读。
3、出示头像,介绍诗人。
贺知章不但是个大诗人,而且还是个大学问家。
二、自主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通诗,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纠正字音。
①出示词语:偶然、鬓毛、衰老、客人、何处来、乡音②解释:“衰老”(能用这个词来形容我吗?那形容怎样的人,比较合适?)③解释“何处来”(换种说法:哪里来、什么地方来。
)④解释“鬓毛”(图片帮助理解)3、开火车读词语。
4、分小组朗读诗。
二、交流学习,感悟诗情。
1、学习第一、二行诗。
①自由读,说说大概的意思。
②图片出示(年轻和年老):有哪些变化呀?(家乡的变化)③家乡的变化很大,诗人的样子也发生很多变化,可是唯一不变的是什么?(乡音)解释:家乡话。
④为什么没有变?(说明诗人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⑤有感情的朗读这两行诗:诗人____多年没有回家乡,现在回来了,还是衣锦还乡,见到了家乡的许多变化,心中百感交集,请小朋友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学习第三、四行诗。
过渡:诗人没有忘记故乡,而故乡还认得这位在外多年的游子吗?①自由读,你能说说大意吗?②演一演。
③有感情的读。
三、配乐吟诵,升华诗情。
1、配乐诗朗诵。
(师范读)2、学生学习吟诵。
3、那么怎样读好诗呢?老师这里提供大家一个方法。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回乡偶书》优秀教案设计学科领域:小学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变化的感叹。
4.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3. 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诗歌意境的理解与感受。
二、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互动教学法:采用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兴趣。
3.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之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诗歌文本、图片、音乐等。
2. 生字词卡片:用于巩固生字词学习。
3. 作业本:用于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激发对古诗的兴趣。
2. 展示《回乡偶书》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感想。
二、学习诗歌(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
4. 学生齐读诗歌,巩固记忆。
三、理解诗歌(15分钟)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内容。
2.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美。
二、深入学习诗歌(20分钟)1. 学生自读诗歌,注意韵脚。
2. 教师讲解诗歌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
3. 学生讨论,理解诗歌意境。
4. 教师带领学生背诵诗歌。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书写生字词。
2. 学生默写诗歌。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
2. 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小学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优秀5篇)
小学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优秀5篇)《回乡偶书》教案篇一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2、齐读、指名读。
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
{学生自学讨论}4、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父母讲一讲好不好?(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
(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
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8、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1。
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
编故事。
反思: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
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
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回乡偶书》教案篇二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体验年少时离家、年老时回家的感受。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回乡偶书》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回乡偶书》的作者和背景理解《回乡偶书》的主题和意义分析《回乡偶书》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教学准备为了有效地进行《回乡偶书》的教学,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回乡偶书》的原文和翻译相关的作者介绍和文学批评资料文学鉴赏和写作的指导和准备教学步骤步骤一:作者介绍教师向学生介绍《回乡偶书》的作者和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教师可以讲解作者的文学成就和对社会的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回乡偶书》的创作意图。
步骤二:主题和意义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回乡偶书》的主题和意义,让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作品。
步骤三: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教师分析《回乡偶书》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让学生了解作品的独特之处和艺术魅力。
教师可以讲解作品的叙述方式、形象描写和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作品的美学价值。
步骤四:文学鉴赏和写作教师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分析和创作来深入理解《回乡偶书》。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活动,如朗读、演讲和写作,帮助学生提升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观察学生对《回乡偶书》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对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评估学生的写作作品和创作能力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和阅读兴趣组织学生进行文学研究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参加文学比赛和活动,展示学生的文学才华和表达能力。
回乡偶书教案
回乡偶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古诗《回乡偶书》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久别回乡的复杂情感。
(2)掌握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能够熟读成诵。
2、难点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无奈和沧桑。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家乡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2)提问:如果离开家乡很久再回去,会有怎样的心情?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诗人贺知章的生平事迹。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境。
3、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4、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结合图片、故事等帮助学生理解。
比如:“少小离家老大回”,可以讲述一个人小时候离开家乡,到老了才回来的故事。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整首诗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和纠正。
5、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久别回乡的心情,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总结诗人的情感,既有回乡的喜悦,又有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家乡变化的陌生感。
6、朗读指导(1)教师再次范读,强调朗读的语气、语调、重音等。
(2)学生模仿朗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开展朗读比赛,让学生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7、背诵古诗(1)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背诵。
(2)通过填空、接龙等方式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8、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关于思乡的古诗。
(2)鼓励学生根据这首诗的内容,画一幅画或写一篇短文。
9、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重点知识。
(2)再次强调诗人的情感,让学生加深印象。
10、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回乡偶书》。
小学二年级上语文《回乡偶书》板书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语文《回乡偶书》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回乡偶书》。
2.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朗读、背诵《回乡偶书》,理解诗歌大意。
难点: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家乡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喜爱。
3.引导学生思考:家乡在我们心中意味着什么?(二)诗歌解析1.老师出示《回乡偶书》,让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交流对诗歌的理解,老师适当引导。
3.老师解析诗歌中的生字词,如“偶书”、“少小”、“老大”等。
(三)诗歌背诵1.学生分组比赛背诵《回乡偶书》。
2.老师指导学生背诵,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3.学生展示背诵成果,老师给予评价。
(四)诗歌赏析1.学生交流对《回乡偶书》的感悟。
2.老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3.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老师给予点评。
(五)板书设计1.老师板书《回乡偶书》的生字词。
2.学生跟随老师板书,巩固记忆。
3.老师板书诗歌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层次。
板书内容:《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生字词:偶书、少小、老大、乡音、鬓毛、衰(六)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背诵《回乡偶书》,家长签字。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回乡偶书》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诗歌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同时,板书设计清晰,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但在课堂作业环节,部分学生写作能力较弱,需要加强指导。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回乡偶书》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程度。
3.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背诵、交流、写作等。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回乡偶书》课程教案
《回乡偶书》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回乡偶书》。
-学生能够理解《回乡偶书》的诗意,并背诵全诗。
-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诗中的生字。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意,感悟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理解古诗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贺知章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珍惜时光的情感。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回乡偶书》的诗意。
-感悟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把握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深层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回乡偶书》的诗文、作者介绍、背景资料、图片等。
-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关于家乡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回忆与情感。
2. 提问学生:你们离开家乡过吗?再次回到家乡时有什么感受?3. 引出课题《回乡偶书》,并简要介绍作者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1. 教师范读《回乡偶书》,学生跟读。
2.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3. 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三、理解诗意1.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上下文,逐句理解诗意。
2. 提问学生:诗中哪些词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你如何理解这些词句?3. 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
四、感悟诗情1. 教师讲解诗的背景和诗人的生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2. 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回到家乡时的情景,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3. 提问学生:如果你是诗人,回到家乡看到儿时的景象,你会有什么感受?五、品味诗韵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
2. 引导学生发现诗中的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感受古诗的韵味。
六、拓展延伸1. 提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与大家分享。
2.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离开家乡后的经历,以及再次回到家乡时的感受。
七、课堂小结1. 总结《回乡偶书》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
【教学目标】
1、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2、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
2、介绍背景:(出示课件)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
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
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
(师板书课题)4、据题质疑:
⑴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
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1、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2、检查反馈:(课件)
⑴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
齐读生字新词。
⑵指名读诗、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
分组读诗。
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⑴指名读。
⑵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
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
⑶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⑷师归纳,生质疑。
⑸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考。
那么你们能“从乡音无改”与“鬓毛衰”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什么?
⑹指导朗读: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
现在谁能用读出作者此时的喜悦心情?(指名读、齐读)
⑺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
(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
)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
⑴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⑵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
师:你能想像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无奈、忧伤)
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
⑶指导朗读古诗。
3、串讲诗意,体会情感:
⑴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
(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⑵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思乡)
⑶小结:是啊,“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⑷指导朗读。
(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
4、挖掘课程,欣赏佳作:
同学们,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
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习们欣赏第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
出示课件,师诵读: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四、表演想象,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学得真起劲,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与同伴合作演一演。
(提示:如果你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
后,回到自己的家乡,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你当时看到的、听到的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
1、分角色试练表演:
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
2、齐背古诗,并边背边想象情景。
五、示范指导,培养习惯
1、让生找出本诗的生字,并看看要怎么正确书写。
2、出示课件中的生字书写顺序,师边讲解。
3、学生试写(每个生字各写2个),师巡视,生写后互检。
六、自主选择,培养能力(任选一题)
师: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都完成了,现在我们到作业超市去逛逛,然后你们选拔自己喜欢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题。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3、自编故事,再与伙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