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说课稿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本节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用时为两个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地球的自转》。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下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章第一节为《地球和地球仪》,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经纬网定位等知识,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对地球的自转做具体分析,是对前面内容的加深和升华,也为写一节地球的公转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内容也是学习地理的基础。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地球的自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地球自转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说学情
在学情方面,初一的学生刚接触地理,对地理充满了好奇,但是地理的基本素养还比较薄弱。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对于了解地球的运动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在上课时我会多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实例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能力,以及新课标要求,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包括方向、周期、旋转轴。
②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③理解时差现象,并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法,培养学生动手演示的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例,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地球的自转,掌握地球的基本运动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喜欢地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注重探究,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和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对教材、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设定了以下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2、教学难点:理解时差现象,并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
五、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将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基本知识时运用,简答直接,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演示法可以更加形象地展示地球的自转,更加直观,清晰明了。讨论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六、说学法
地理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采用观察、阅读、思考、讨论等学习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七、教学过程
根据前面几部分内容的分析,我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的。
1、导入新课 2min
导入新课我采用回顾上一节的知识“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这一概念,通过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每天都会经历白天和黑夜呢?”、“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从而引出新课内容——地球的自转。
2、讲授新课 35min
对于新课的讲授,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为学生讲述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在讲解地球自转方向时,我会通过学生生活中的体验,“坐在移动的车上,车外景物向后退去”的现象,让学生结合书本上的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启发学生思考“太阳每天东升西落,那么到底是太阳在动还是地球在动呢?”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方向。通过设疑,可以让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书上的阅读材料,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哥白尼“地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
接着我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方向,分别以北极点和南极点对着学生,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在学生回答后我会总结出“北逆南顺”的结论,接着让学生在黑白上的两幅分别以南极点和北极点为中心的地球平面图上画出地球的自主方向,达到现学现用,及时反馈的作用。
对于地球周期和旋转轴这部分知识比较简单,我采用直接讲授法,在学生理解了地球的
自转方向之后,运用手电筒和地球仪进行地球自转的演示,从而引出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更替和时差的讲解。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学生刚接触地理,地理基本素养较为薄弱,且我国都采用北京时间作为区时,学生对于地球上时间的早晚理解较为困难。这部分知识在高中地理中会涉及区时的计算,所以,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我将通过以下两个活动来突破重难点:
活动一:利用手电,观察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让学生思考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拨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选择三个城市,分别贴上不同颜色的标签:北京、纽约、伦敦,让学生观察他们随着地球自转运动经历昼夜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通过实验条件的控制,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因地球的自转而产生昼夜更替的现象,因昼夜的更替而产生了时差。
三个步骤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化地理解。
活动二:讨论生活中因时间早晚差异而产生的现象
首先我会以书本上的活动3中“畅畅和姨妈问候时间的差异”,以及“巴西世界杯比赛在白天进行,而我们收看到的直播节目却都在晚上”两个实例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地球上时间的差异。从现实入手,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主动探究的能力,符合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也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3、课堂小结 2min
在课堂总结时,我会让学生结合板书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新课改的要求。
4、作业布置: 1min
预习地球的公转,想想地球自转和公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5、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