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合集下载

《科学》三年级下册

《科学》三年级下册

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5、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6、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7、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8、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9、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10、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11、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12、、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13、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14、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15、土壤的贡献有: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16、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17、人类破坏土壤的活动有: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山毁林、开窑烧砖、乱丢废旧电池等;18、保护家乡土壤的方法有:不乱喷洒农药、积极回收垃圾、植树造林、环保宣传、保护蚯蚓等;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1、果实一般都有果皮和种子;2、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种子才能萌发;3、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1利用风力:如蒲公英、挪威枫;2利用水力:如椰子、莲蓬;3利用弹力:如豆类的种子;4利用动物:如浆果、刺果等;4、根可以分为直根和须根;胡萝卜的根是一种特殊的直根;5、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养料的作用;6、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杉树的茎是直立茎、爬山虎的茎是攀缘茎、西瓜的茎是匍匐茎;7、茎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8、叶子都是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9、不同植物的叶子,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是不同的;10、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11、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靠绿叶制造的;12、植物总是向着阳光生长,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13、观察解剖油菜花时要按照由外向里的顺序;14、花的构造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15、花的各部分构造具有不同的功能;萼片:保护未开的花;花瓣:吸引昆虫;雄蕊:制造花粉;雌蕊:接受花粉;16、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17、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就叫做传粉;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18、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常见的是借助昆虫和风力;19、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如油菜花、桃花等;20、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如玉米、水稻的花等;21、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常常还会进行人工辅助授粉;22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一般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23、我们吃的食物属于植物的哪部分:甘薯——根、胡萝卜———根、马铃薯土豆—茎、西红柿—果实、花生—种子、24、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提供食物、药材、饮料、纺织材料、家具、燃料、建筑材料……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1、像石头、橡皮、玻璃、塑料、丝巾、大树、螺帽等形态的物体是固体;2、固体的共同性质是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会流动;3、面糊、牙膏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4、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5、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6、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7、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有:木块、塑料、泡沫板、铅笔、火柴盒、苹果、树叶、香油等; 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有:橡皮泥、玻璃球、卵石、硬币、铁钉、土豆、一瓶饮料、蜂蜜等;8、一块苹果和一个苹果,一小截蜡烛和一整支蜡烛放在水里,都会浮在水面;9、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10、在水中能溶解的固体有食盐、白糖、味精等;11、在水中不能溶解的固体有面粉、沙子等;12、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有三种:过滤米与水的分离、沉淀泥沙与水的分离、蒸发水与盐的分离;13、像水、油、醋、酒精、牛奶、果汁、洗发剂、钢笔水等形态的物体是液体;14、液体的共同性质是都没有固定的形状,都会流动,都有表面张力;15、不同液体在透明度、颜色、气味、味道、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是不同的;16、比较液体性质的方法有:眼看、鼻闻、舌尝、比轻重、比流动的快慢、比露珠的形状等;17、按同体积的液体由重到轻的顺序排列:蜂蜜、牛奶、水、油;18、按流动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水、油、牛奶、蜂蜜;19、液体在水中存在沉浮现象,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倒液体的顺序无关;20、同体积的热水比冷水轻,热水会浮在冷水上;21、液体在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22、在水中能溶解的液体有蜂蜜、牛奶、醋;在水中不能溶解的液体有油;23、不同液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24、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25、在渔网上面拴泡沫塑料等轻的物体,下面拴铁块等重的物体,可让渔网立起来;第四单元关心天气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1、我们可以从气温、降水量、风向、风力、湿度、云量等方面来描述天气;2、150年前,人们预报天气靠观察周围的环境来进行;3、现在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有:看电视、打电话、上网查、听广播、看报纸、手机短信、问老师家长等;4、认识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晴、阴、多云、雨、风、雪等;5、能预报天气的谚语有:蜻蜓低飞要下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6、用来测气温的温度表又叫寒暑表;7、学会温度的读法和写法:37摄氏度写作37℃0摄氏度写作0℃零下5摄氏度写作—5℃4℃读作4摄氏度12℃读作12摄氏度35℃读作35摄氏度8、同一时刻在不同的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9、同一时刻在学校内测得的温度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阳光下—背阴处—教室;10、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最高时并不在中午12点,而是午后2点左右;11、世界各地百叶箱的放置高度是相同的,都在离地1.5米的空旷草坪上;12、测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雨量的大小用毫米做单位;13、测雨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14、雨量器的大小、形状不同,测得的结果是相同的;15、天气预报中雨量的等级划分标准是:24小时内降雨量在0.1—10毫米之间的是小雨;10—25毫米之间的是中雨;25——50毫米之间的是大雨;50——100毫米之间的是暴雨;100——200毫米之间的是大暴雨;超过200毫米的是特大暴雨;16、风向和风力是风的两个基本要素;1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从东面吹来的风是东风;当红旗飘向西时,吹的是东风;18、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19、用风力计可以测出风力的大小,也就是风速,用风级表示,通常把风力分为0——12级,共13个级;20假如我们既看到了三级风的现象又看到了四级风的现象,这时风力应该是四级;21、风级歌: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青烟随风偏,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六级举伞步行艰,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二级陆上很少见;22、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23、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特征划分的时间段;24、柳树一年四季的变化情况:春季发芽长叶、夏季生长茂盛、秋季树叶枯黄、冬季树叶落光;25、春季气候特征:阳光温暖,冰雪融化,植物发芽开花,冬眠动物苏醒;26、夏季气候特征:阳光炎热,雷雨大风,荷花盛开,植物茂盛;27、秋季气候特征:天高云淡,凉风习习,小雨绵绵,穿上了毛衣;迁徙动物离去;28、冬季气候特征:日照最弱,寒风刺骨,植物树叶落光,白雪压上枝条;29、把器材与测量内容连线:寒暑表——气温雨量器——降水量风向标——风向风力计——风速湿度计——空气的湿度气压计——大气压血压计——血压电子秤——重量秒表——时间长短30、我们的观察器官有眼睛、鼻子、舌头、耳朵、手;31要想收集到某个事物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就应当依靠观察工具来进行观察;32、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新测量的高度是8844.43米;33、我国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主要有沙漏和漏刻;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一、实验名称:研究土壤的成分实验器材:酒精灯、铁架台、蒸发皿、火柴、烧杯、玻璃棒、放大镜、抹布;土块自备实验步骤:1、把小土块放入水中,观察现象;2、用玻璃棒搅拌土块后静置一段时间再观察;3、在等待的过程中用纸巾包住另一些土块,用手使劲握,再摊开纸巾,观察上面留下什么;4、观察静置后的水杯种的情况;5、在铁架台的铁圈上面放上蒸发皿,调节酒精灯与蒸发皿的高度,使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蒸发皿;在蒸发皿中放入少量土壤,点燃酒精灯加热;实验现象1、在水中放入放入土块后会冒出气泡;2、用纸巾包住土壤用力握后,纸巾变得潮湿;3、搅拌静止后大颗粒首先沉降下来,再接着是细细的颗粒;4、土壤的颜色变浅了,土壤变硬了,还闻到特别的气味实验名称实验结论:1、土壤中含有空气;1、土壤中含有水分;2、土壤中含有大小不一的岩石颗粒;3、土壤中含有腐殖质;二、实验名称:研究土壤的种类实验器材:教师课前按比例配好三类土壤的标准土样,放大镜,水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三种土壤;2、用手指捻一捻;实验现象:土壤中的颗粒大小不同;实验结论: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沙粒含量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多的是黏土,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三、实验名称: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实验器材:漏斗75mm、量筒100毫升、水,三种不同种类的土壤;实验步骤1、在盛有土壤的漏斗中缓慢倒入80毫升水;2、观察漏斗下面量筒中经过土壤滤出的水量是多少;实验现象:沙土里的水渗到量筒里的多,粘土里的水渗下来的少;实验结论:沙土的渗水性能好,保水性差;黏土的渗水性差,保水性好;四、实验名称: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放大镜、带盖的玻璃瓶、水,沙土和黏土样本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每一种土壤的颗粒大小,颜色区别;2、将每种土壤放在瓶子里摇一摇,听听声音的区别;3、用手指捻一捻每种土壤,感觉有什么区别;4、和点水握一握,看哪一种能够握成团;5、闻一闻,每种土壤闻上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沙土土壤颗粒大,黏土颗粒小;沙土颜色浅,黏土颜色较深;摇晃沙土发出的声音大;和水后黏土能握成团,沙土不能;黏土有股难闻的气味,沙土基本没有什么气味;实验结论沙土土壤颗粒大,黏土颗粒小;沙土颜色浅,黏土颜色较深;摇晃沙土发出的声音大;和水后黏土能握成团,沙土不能;黏土有股难闻的气味,沙土基本没有什么气味;五、实验名称:做肥料袋实验器材:塑料袋、土壤、木棍、水果皮、菜叶等、水、蚯蚓、细绳实验步骤1、往塑料袋中装土、水果皮、菜叶等;2、用木棍把土壤和其他物品混合在一起,加入少量的水和蚯蚓;3、把塑料袋口用细绳轻轻的扎上,贴上自己的标签;4、把塑料袋放在不被干扰的黑暗的地方;实验现象肥料袋里的土壤变化过程缓慢,一般要经过1个月的时间才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实验结论有很臭的气味散发出来;菜叶等植物不见了,成为了腐殖质,土壤的颜色加深;六、实验名称:土壤蓄水能力的比较实验实验器材:两只塑料盆、两块木板、两只喷壶、1、两块木板上一块放带草皮的土,一块上面放散土,把木板分别斜放在两个塑料盆里;2、用喷壶在同一个高度向木板上的土壤喷水;实验现象有草皮的一盆中流下的水比较清澈,土壤流失的少;没有草皮的一盆流出的水比较浑浊,土壤流失的多;实验结论:植物可以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七、实验名称: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实验器材:浸泡过的蚕豆种子、镊子、放大镜、纸巾、培养皿;实验步骤1、用镊子拨开种皮,从蚕豆开口的那一边掰开;2、用放大镜观察并画下来;实验现象:蚕豆皮很容易剥下来,里面的豆瓣白白的,发芽了;实验结论:镊子揭下来的外皮是种皮,其余结构叫胚,其中两个肥厚的豆瓣叫子叶;八、实验名称: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实验器材:4个空的饮料瓶、餐巾纸、植物种子、河水实验步骤1、把4个饮料瓶按1、2、3、4进行编号;2、在四个瓶里都放入两张纸巾,撒上一些种子;将1号瓶瓶盖拧紧;3、分别在2、3号瓶内洒一点水,而将4号瓶内的种子完全浸泡在水里,然后都拧紧盖子;4、将1、3、4号瓶放到碗柜里,2号瓶放到冰箱里;五六天以后观察四只瓶子中种子的变化;实验现象1、2号瓶内的种子没有发芽,4号瓶内的种子发胖了但是没有发芽,3号瓶内的种子发芽了;实验结论: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九、实验名称:比较植物的根有什么不同并分类实验器材:菠菜和葱的根标本;学生自带各种植物的根实验步骤1、出示菠菜和葱的根标本,指出它们的根;2、比较两种植物根的区别;3、根据根的形态为它们分别取名直根、须根;4、把自己带来的根进行分类;实验现象菠菜的根中间有一根较长较粗的根,旁边生出一些细小的根;葱的根都很细长,像胡须一样;实验结论:菠菜的根叫直根,葱的根叫须根;十、实验名称:比较植物茎的形态有什么不同实验器材:各种不同的茎植物标本;实验步骤1、出示植物标本,指出植物茎的部分;2、描述这些茎的形态;3、教师对照标本进行讲解;实验现象茎主要有4种类型:直立茎向上直立生长、强劲有力;缠绕茎:细长而柔软,不能直立生长;攀援茎:细长而柔软,2、分别测得黄豆、大米、绿豆混合前的重量;3、混合后测重量;4、用筛子把混合物进行分离;5、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分别测量三种固体的体积;6、再测量混合以后的体积;实验现象1、混合前后测得的重量数值一样或有误差也在0.5克范围内,可忽略不计2、混合前后体积数值有差别;实验结论1、不同固体混合前后的重量不变;2、不同固体混合后的体积变小了;十一、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沉浮实验器材:石块、木块、苹果、蜡烛、塑料块、气球、钥匙、牙膏皮等;水槽实验步骤1、每放一个固体前先预测它在水里的沉浮;2、把固体一个个的放入水里观察,并记录;3、用小刀切去一片苹果,观察在水里的沉浮;4、做牙膏皮在水里沉浮的实验:先卷起来放入水里观察,再用筷子捅成空心筒放入水里;实验现象:木块、苹果、蜡烛、塑料块、气球、筒状的牙膏皮在水里浮,其他的沉;实验结论固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有关系;增大物体在水中的体积可以使沉在水中的物体上浮;十二、实验名称:比较液体的性质实验器材烧杯分别装食用油、水、醋、牛奶、酒精、洗涤剂,托盘天平、量筒、水槽、玻璃板、蜡纸、滴管实验步骤1、从透明度、颜色、气味三个方面认识不同液体的形态特点,记录;2、使用量筒测得相同体积的液体,使用天平测量同体积的不同液体的重量并记录;3、小组同学合作,把水、酒精、食用油、洗涤剂从同一高度流到玻璃板上,观察液体流动的快慢并记录;4、把不同的液体用滴管滴在蜡纸上观察;实验现象液体形态特点略;相同体积的不同液体,其质量不一样;不同液体流动的快慢不一样;各种液体在蜡纸上都会像水珠一样滚动;实验结论液体形态特点略;相同体积的不同液体,其质量不一样;不同液体流动的快慢不一样;各种液体在蜡纸上都会像水珠一样滚动;各种液体都有表面张力;十三、实验名称:使沉在水里的鸡蛋浮上来实验器材:烧杯、玻棒、生鸡蛋、盐、药匙、水槽实验步骤把鸡蛋慢慢放入加水的烧杯内,用药匙往水中添加盐,玻棒搅拌;实验现象:鸡蛋慢慢浮起来了实验结论:往水里加盐可以使一些物体浮起来;十七、实验名称:做一个雨量器实验器材: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实验步骤1、沿塑料瓶的肩部剪开;2、在瓶子的侧面贴上标尺,再贴一层透明胶带;3、将剪下的瓶顶部倒扣在瓶子上,用透明胶带轻轻粘一下;4、将水量加到零刻度处;实验现象:24小时内测得的雨量倒入量筒里测出多少毫升,就是当时的雨量实验结论。

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 第4课 土壤的保护教案 苏教版(1)

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 第4课 土壤的保护教案 苏教版(1)

第4课、土壤的保护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样去做。

2、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3、能够进行环保宣传.4、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 科学知识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2、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2、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

3、愿意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纸若干张.学生准备: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保护土壤。

(板书课题) (二) 自主学习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1) 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

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1)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1)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4、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1) 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2)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3)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巩固应用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四、课后作业。

苏教版科学三下《土壤与生命》单元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下《土壤与生命》单元教案

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地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叫做土壤•土壤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2、土壤是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构成。

3、把土壤放进水中,有很多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搅动后静止一会,土壤会分成两层,上面一层是黏土,下面一层是沙。

把土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我们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证明土壤中有腐殖质;土壤加热后变硬了,说明土壤中黏性散失了。

4、较沙土、黏土、壤土的渗水性和黏性,其中沙土的渗水性最好,壤土其次,黏土最差,黏土的黏性最好,壤土其次,沙土最差。

5、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它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含量越多,土壤就越肥沃。

6、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能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很少了。

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岩石逐渐增多。

岩床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层。

7、保持和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①、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增加腐殖,保持土壤肥力,人们修筑梯田;②、质(或施肥),常用方法是种植绿肥、收集落叶人畜粪便沤肥。

8、蚯蚓被称为“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9、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10、人类破坏土壤的活动有:①、喷洒农药;②、抛撒垃圾;③、开窑烧砖;④、开山毁林。

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①、植树造林;②、环保宣传。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1果实都有果皮和种子。

果皮对种子有保护作用。

一颗蚕豆种子由种皮、子叶、胚根和胚芽四部分组成。

适合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种子萌发时先长出胚根, 再长出胚芽。

无论种子如何摆放,发芽后总是根朝下,小苗朝上。

2、种子旅行方式:①、随风飘送(风力传播):蒲公英、挪威枫;②、随波逐流(水力传播)椰子、莲;③、动物运送:刺果、苍耳、浆果;④、自我爆炸(依靠自身弹射):豌豆、喷瓜。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教材问题答案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教材问题答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教材问题答案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1 我们周围的土壤1、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哪里土壤多?哪里土壤少?答:在农村随处都可以看到土壤:田野里、道路旁、农家院子里等,只有荒山上的土壤少。

在城市里,土壤就不多见了,只有花圃里、水塘边、操场上才有裸露着的土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泥路下、路砖下面都有土壤。

2、关于土壤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兴趣。

答:有虫、草、植物的根、水3、挖开田野、花圃和水塘边等不同地方的土壤,观察这些地方的表层,你能发现什么?答:土壤中有枯死的植物的根、落叶、有岩石和沙子。

有活着的植物的根、幼芽、还会有蚂蚁、蚯蚓等小动物或动物尸体。

4、小草的根为什么这么长?答:小草的根长得这么长,可以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并从土壤深处吸收水份和养料,供给小草生长。

5、看看土壤里有哪些小动物。

它们都生活在土壤什么地方?答:土壤中的小动物除了蚯蚓、青蛙、屎壳郎、蚂蚁还有蟋蟀、土蟞、田鼠等,它们都生活在土壤的表层。

1.2 了解土壤1、仔细观察土壤的外观你发现有什么特征?答:土壤是褐色的,土壤有些潮湿,能成团,土壤里有石子、小虫子、落叶、草根……2、做下面的实验,你分别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土壤里有什么?答:(1)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看到纸巾潮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开始看到硬土散开,过一会儿又看到有气泡从土壤里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搅拌以后看到水变混浊,静上一段时间又看到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水面漂浮一些物质,水中上层物质颗粒较小,是黏土,下层颗粒较大,是沙粒。

(4)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一闻,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3、为什么渗出来的水不一样多呢?答:因为三种土的渗水性不同,沙土渗水性强,渗出来的水最多,黏土渗水性差,渗出的水最少,壤土的渗水性居中,渗出来的水也居中。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三年级)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三年级)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
第一课 我们周围的土壤
提问:
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哪里土壤多?哪
里土壤少?
关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有哪些我们可
以研究的问题?
活动:
活动:
观察土壤里植物的根
活动:
第二课 了解土壤
观察土壤,写土壤记录。
研究土壤的成分
土壤的成分。(看视频《土壤里有什么》并回答。)
为植物提供了养料和水分 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
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
为什么有的地方草丰林茂,而有的地方却寸草难生呢?
回答:
地质条件:南方土壤肥沃,植被丰茂;北方黄土高原地貌,
植被稀少
气候条件:南方雨水多;北方雨水少且风沙大。
人为破坏:砍伐树木、破坏植被、胡乱开垦。
表层土
下层土 岩石层
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他们被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增加土壤肥力
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上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
冲刷而流失,那里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 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增加腐殖质(施肥)加以改良。常用的方法 有:种植绿肥和收集落叶、粪便沤肥。
梯田
种植绿肥
收集落叶沤肥
做一个肥料袋
往塑料袋中装土
均匀地往塑料袋中洒点水。 把塑料袋口轻轻地扎上。 把塑料袋放在黑暗的地方
科学家们通过辛勤的工作, 迄今已经从土壤中发现1000多种
不同的土壤动物。土壤动物是人
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助手,亿万 年来它们默默无闻地分解着生物
遗体,改变之土壤的肥力。
如果土壤缺少了它们,粮食、 蔬菜就不能生长,花草、树木就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_苏教版(20201201232610)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_苏教版(20201201232610)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苏教
版 _
分析土壤结构
f表层土r 4・二:匕
—下层土
f岩石层
腐烂的动植物遗体被称为腐殖质
被落叶覆盖舂的土壤有什么特点?
没有被落叶覆盖的土壤又是什么样的呢?落叶的多少和土壤的颜色之间有什么关系?枯死的植物对土壤肥力有什么影响?
肥沃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贫瘠土壤中生长
的植物
我玄思考
你知道怎样增加土壤的肥力吗?把你了解的知识和大家交流吧!
喲bjio広
1
1
修梯田




你知道蚯蚓为什么说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你可以养蚯蚓来研究!
禄一定要爱护
'小动物哦!L
卜肥料袋
想不想亲自观察一下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究竟会怎么变化?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得到结果的>要持续几个星期才行,能坚持下来吗?
快动手做个肥料袋
吧!
要注意的事项
0选择容易腐烂的植物,如:香蕉皮.韭菜叶等
0要记住往塑料袋中放了哪些物品,以便今后查寻■对照。

0可在袋中放入一两条蚯蚓。

0每隔几天要进行_次观察.记录:看看放入土壤中的蚯蚓和香蕉皮.菜叶有什么变化,还要观察土壤的颜色.松软程度等有什么变化。

苏教版科学三下土壤与生命教案设计(2)

苏教版科学三下土壤与生命教案设计(2)

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我们周围的土壤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田野、花圃、水塘边、公园等地方都有土壤土壤里有哪些小动物?蚯蚓、蟋蟀、屎壳郎、青蛙、蚂蚁等2、了解土壤土壤里有什么?水分、空气、腐殖质、沙土、黏土等物质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土壤可以分为三类:沙土:沙粒含量特别多黏土:黏粒含量特别多壤土:沙粒、黏粒、粉粒三者比例差不多渗水性能最强的沙土3、肥沃的土壤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他们被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

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茁壮且呈绿色,在贫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则细弱且枯黄。

贫瘠的土壤可以通过增加腐殖质(施肥)加以改良。

常用的方法是种植绿肥和收集落叶和人、畜粪便沤肥。

能够改良土壤,并在成肥中发挥作用的是蚯蚓。

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蚯蚓的排泄物和在泥土里钻过以后,会改变土壤的结构,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渗水性和肥力。

土壤里有1000亿多种不同的土壤动物土壤动物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助手,亿万年来他们默默无闻地分解着生物遗体,改变着土壤的肥力。

如果土壤缺少了它们粮食蔬菜就不能生长,花草树木就会枯萎死亡,我们人类也将失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普通树林里,1平方米约有5万个土壤动物。

4、土壤的保护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为植物提供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地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

塑料垃圾被填埋在土壤中,降低了土壤的透气性,同时也阻碍了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破坏土壤的行为有: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窑烧砖、开山毁林保护土壤的行为有:植树造林、环保宣传二单元植物的一生1、果实和种子有空气、适当的温度和水,种子才能萌发。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教材问题答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教材问题答案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1 我们周围的土壤1、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哪里土壤多?哪里土壤少?答:在农村随处都可以看到土壤:田野里、道路旁、农家院子里等,只有荒山上的土壤少。

在城市里,土壤就不多见了,只有花圃里、水塘边、操场上才有裸露着的土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泥路下、路砖下面都有土壤。

2、关于土壤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兴趣。

答:有虫、草、植物的根、水3、挖开田野、花圃和水塘边等不同地方的土壤,观察这些地方的表层,你能发现什么?答:土壤中有枯死的植物的根、落叶、有岩石和沙子。

有活着的植物的根、幼芽、还会有蚂蚁、蚯蚓等小动物或动物尸体。

4、小草的根为什么这么长?答:小草的根长得这么长,可以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并从土壤深处吸收水份和养料,供给小草生长。

5、看看土壤里有哪些小动物。

它们都生活在土壤什么地方?答:土壤中的小动物除了蚯蚓、青蛙、屎壳郎、蚂蚁还有蟋蟀、土蟞、田鼠等,它们都生活在土壤的表层。

1.2 了解土壤1、仔细观察土壤的外观你发现有什么特征?答:土壤是褐色的,土壤有些潮湿,能成团,土壤里有石子、小虫子、落叶、草根……2、做下面的实验,你分别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土壤里有什么?答:(1)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看到纸巾潮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开始看到硬土散开,过一会儿又看到有气泡从土壤里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搅拌以后看到水变混浊,静上一段时间又看到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水面漂浮一些物质,水中上层物质颗粒较小,是黏土,下层颗粒较大,是沙粒。

(4)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一闻,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3、为什么渗出来的水不一样多呢?答:因为三种土的渗水性不同,沙土渗水性强,渗出来的水最多,黏土渗水性差,渗出的水最少,壤土的渗水性居中,渗出来的水也居中。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目标:1、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2、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会观察、描述、记录;3、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4、了解土壤与生命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挖土。

你们知道,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吗?2.谈话:关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3.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老师根据现有条件,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

4.讨论:我们出去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5.按小组分发工具。

(在校园内采集土壤)二、实地考察土壤并采集土壤样品1.根据实际情况分小组活动。

学生挖开土层,观察在土层下看到了什么,并记录。

2.小组交流:描述自己看到了什么。

3.注意观察土壤中“居民”的生活,它们都在干什么?4.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感性认识,提出设想,深入研究1.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

(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

)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活动过程:(1)让学生取一些采回的土样放在纸上。

(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观察土样,让学生讨论土样的成分并作简单的分类,可从以下几方面讨论:外观:土样里的物质看上去像什么?颜色:土样里有哪些颜色?闻:土样里各种物质的气味。

看:土样里都有哪些物质?还可以看看垫在下面的报纸有怎样的变化。

(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推荐一名同学把本组发现和疑问告诉大家。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大概地接触一下土壤,让学生亲自采集土壤,体会过程的乐趣并增加一些有关土壤的知识。

初步形成探究科学的方法,积极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效果还是很好的。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4课《土壤的保护》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4课《土壤的保护》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4课《土壤的保护》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三班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土壤的爱护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推断,并思索和表达应当怎样去做。

1.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猜测。

2.向同学进行环保教育。

3.能做土壤蓄水力量的对比试验。

(二)科学学问.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1.知道人类的很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1.产生感谢土壤的情感。

2.情愿为爱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意识到土壤的重要性。

1.同学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推断,并思索和表达应当怎么去做。

三、教学过程:(-)谈话导入.谈话: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土壤的亲热接触,大家对土壤确定有了较深的熟悉。

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图片,请大家观赏.1.老师出示图片并提问:大家都知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那么谁来说说,土壤为人类供应了什么?生:为植物供应了养料.水分。

植物…….生:为动物供应了生存的栖息地,动物生:还可以居住人。

生:制作砖瓦.陶器。

2.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沟通。

3.填写好书本第65页的记录表。

4.全班沟通争论结果,小组之间相互补充。

5.老师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供应养料和水分,土壤也为动物供应了生存栖息之地。

她是我们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正是由于有了土壤,才有了这漂亮可爱的世界。

设计意图:爱护土壤,首先要让同学了解土壤为植物供应了养料.水分,为动物供应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供应了住宅和制作物品的原料,从而,使同学知道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老师首先出示图片并提问,土壤为人类供应了什么,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沟通,然后在全班沟通。

(二)观赏课文插图植物生长北方窑洞震鼠的家制作陶器(三)对比模拟试验.提问: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力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2.对比模拟试验小组合作,做对比模拟试验。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我们周围的土壤1、我们在(田野)、(花园里)和(水塘边)等地方可以找到土壤。

2、小草的根很(长),这是因为根可以(伸到很深的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3、挖小草时不能伤到小草的(根)。

4、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蚯蚓)、(蚂蚁)、(屎壳郞)、(青蛙)等。

5、通过对土壤的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土壤里有什么?答:土壤中有小动物,比如:蚂蚁、蜗牛、蚯蚓……有植物,比如:小草、大树的根、落叶、枯枝……2、了解土壤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5、土壤是一种(混合物),研究土壤时,我们发现土壤由(水)、(空气)、(沙)、(腐殖质)和(黏土)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在观察土壤时,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进行观察。

6、古人将雨后采集的块茎植物带泥放入大火中烧烤,块茎植物的中间部分被掏食后,外面的剩余部分就成了不定型的(初始陶器)。

7、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8、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9、下例三幅图是用放大镜观察的土壤颗粒,请在图下填出它是哪种土壤中的颗粒。

(1)沙土中的颗粒(2)黏土中的颗粒(3)壤土中的颗粒10、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5.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

6.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

7.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

8.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9.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10.【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1.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

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12..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

13.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14.【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

15.土壤的贡献有: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16.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17.人类破坏土壤的活动有:【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山毁林】.【开窑烧砖】.【乱丢废旧电池】等。

18.保护家乡土壤的方法有:【不乱喷洒农药】.【积极回收垃圾】.【植树造林】.【环保宣传】.【保护蚯蚓】等。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1.果实一般都有【果皮】和【种子】。

科学课《土壤与生命》单元教学反思

科学课《土壤与生命》单元教学反思

科学课《土壤与生命》单元教学反思科学课《土壤与生命》单元教学反思提要:回顾所上的一些课,为什么总感觉缺少一点精彩?反思原因,实际上是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注重对教学的预设,哪怕是一个环节或一句简单的问话科学课《土壤与生命》单元教学反思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教学终于完成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还算不错,有一些感悟和想法值得记录下来,以促进自己不断提高。

感悟一:运用多种方法和感官,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最佳手段。

在学习第一课“我们周围的土壤”时,我组织学生到室外观察校门外马路边的土壤、操场边的土壤,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从直观上认识土壤的组成,了解土壤与生物的关系。

学习第二课“了解土壤”时,我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土壤外观,了解土壤的特征;然后再通过一组实验,透过一个个现象,逐一分析出土壤是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构成的。

在研究土壤类型、渗水性和比较沙土与黏土时,学生借助放大镜、面巾纸、花盆等工具,并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捻一捻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

感悟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

科学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它不同于以往的自然课只注重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还需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每次上课前,我都会对每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一个定位与解读,再将这些目标分解到各个教学活动中去,力求通过一节课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都能有所得。

如:我在上《了解土壤》一课时,我让学生先猜测土壤中有什么,然后再通过一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结论是否正确,从而培养他们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再让他们将所学到的规范的检测方法应用到生活中去。

一节课的教学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学生经历了从推测——科学检测——构建认知的探究过程,学会了科学检测的方法,建构了土壤成分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感悟三:合理运用科学记录本,达到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备课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备课
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 三、教学过程:
教案设计
二次备 课内容
(一) 导入新课 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 2、生回答。 3、师讲: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二)新授 1、观察土壤 (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是什么颜色 的?有几种土壤? (2)分组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 2、自主研究 (1)摸: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 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 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 握和搓: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 (2)把土块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里 有什么? (记录在记录本上)
2.了解土壤: 1 课时 3.肥沃的土壤: 1 课时 4.土壤的保护: 1 课时
第 1 课、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 桶水。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 块抹布。 教学过程: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纸若干张。
学生准备: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三、教学过程:
教案设计

三年级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

三年级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




活动1让学生了解表层土上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活动2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寻找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改善土壤的肥力。




1.教师提前准备生活在肥沃土壤和贫瘠沙土中的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生长状况,了解腐殖质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2.提前1周布置。
使



《第3课肥沃的土壤》限时作业设计
2.填表题学生以实践性作业出现,学生可将此作业写在卡纸上,然后进行装饰,使作业变成漂亮的实践性作业。这个作业要留到周末进行,学生完成后,教师挑选比较好的进行鼓励。
使



《第3课肥沃的土壤》预习活动设计
主要设计人:




过程与方法:
1.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
2.能够用图画或文字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重要部分,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
2.知道一些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关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




1.采集上层和下层的土壤仔细观察,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取土的地方
上层
下层
2.通过查阅资料你知道哪些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
使



《第1课我们周围的土壤》限时作业设计
主要设计人:




1.填空:
我在土壤中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第三题可以让学生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看谁找到的动物多。
使



《第2课了解土壤》预习活动设计
主要设计人: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沙和黏土的成分多少。
2.能够独立的研究一堆土壤的成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沙.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
2.知道土壤分为沙土.黏土和壤土三类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不同。
使用意见来自《第1课我们周围的土壤》限时作业设计
主要设计人:




1.填空:
我在土壤中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2.简答题:
你在研究土壤时用了哪些方法?
3.填表
我发现的小动物
在什么样的土壤中发现的
它们的活动




1.填空题是针对教学目标中知识方面设计的,设计此题的目的在于检测学生在观察完土壤后的发现和收获。
2.填空题第二题针对科学知识中比较三种土壤渗水性的不同设计的,在于考察学生在课堂对于实验的掌握情况。
3.填表题针对教学目标中过程与方法设计的,属于拓展活动,学生回家后收集家乡的土壤进行分析.判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自主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1.填空题让学生做在作业本上,教师进行批改和评价。
采集处
在表层发现了什么
在深层发现了什么
干燥的地方
潮湿的地方
田野里




本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收集初步了解不同地方的土壤从颜色.湿度.黏度等方面的不同,同时了解土壤中有什么。




预习活动可以让学生利用双休日时间进行采集和观察,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看谁发现的多;另外还应要求学生到多个地方进行观察,尽可能的找到蚯蚓.青蛙.蚂蚁等土壤中的动物,同时记好活动记录。
《第1课我们周围的土壤》预习活动设计
主要设计人: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
2.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土壤里有沙子石块、枯枝落叶、虫子、蚯蚓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亲近土壤。2.意识到土壤与动植物有着密切的联系。




分别在干燥的地方.潮湿的地方和田野里采集土壤并观察,完成下面的记录表。
2.简答题是根据教学目标中过程与方法设计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回忆以前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捏等,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研究土壤上。
3.填表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土壤适合什么样的动物生存。




1.填空题以学生作业的形式进行检测,写在作业本上。
2.简答题以同桌相互评价的形式检测,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抽查学生回答情况。
1.人们根据土粒含量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_______,黏粒含量特别多的________,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_______。
2.三种土壤中,________的渗水性最好,________的渗水性最差。
二.简答题
研究土壤,你应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1.填空题第一题针对科学知识设计的,学生要掌握土壤的分类以及分类的标准。



1.不同地方的土壤成分不同,所以此本预习活动让学生在双休日完成。
2.在完成预习活动时,让学生根据问题尝试完成课本后面的活动记录。
3.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先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土壤,从宏观上了解不同土壤的特点。
使













《第2课了解土壤》限时作业设计
主要设计人:




一.填空题
2.土壤中的()是植物生长的必须肥料。
A.沙土B.黏土C.腐殖质
三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1.填空第一题是关于腐殖质的定义,是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对于“死亡的动植物遗体到哪儿去了?”这一问题的解答。
2.填空第二题是应用知识的拓展,贫瘠土地中的养分很少,不适合种植,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3.选择题是考查学生对腐殖质的理解和动物在改良土壤中的作用。
4.通过学生收集有关蚯蚓的资料和阅读教材中资料对此题做出解释。




所有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更正。
使



《第4课土壤的保护》预习活动设计
主要设计人: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土壤和人类的关系;
2.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主要设计人:




一.填空题
1.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_________。
2.贫瘠的土壤可以通过增加_________加以改良。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选择题
1.能够改良土壤,并在成肥中发挥作用的()。
A.蜗牛B.蚂蚁C.蚯蚓




活动1让学生了解表层土上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活动2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寻找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改善土壤的肥力。




1.教师提前准备生活在肥沃土壤和贫瘠沙土中的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生长状况,了解腐殖质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2.提前1周布置。
使



《第3课肥沃的土壤》限时作业设计
3.能够进行环保宣传。
知识与技能:
2.填表题学生以实践性作业出现,学生可将此作业写在卡纸上,然后进行装饰,使作业变成漂亮的实践性作业。这个作业要留到周末进行,学生完成后,教师挑选比较好的进行鼓励。
使



《第3课肥沃的土壤》预习活动设计
主要设计人:




过程与方法:
1.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
2.能够用图画或文字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重要部分,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
2.知道一些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关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




1.采集上层和下层的土壤仔细观察,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取土的地方
上层
下层
2.通过查阅资料你知道哪些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从不同的地方收集不同的土壤,用多种办法研究这几个地方的土壤有什么不同。
研究的方法
地方1
地方2




让学生在初步了解土壤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土壤,从微观方面再进行了解,研究各种土壤的成分.特点,拓宽研究方法。为课上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