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的评价观

合集下载

简答新课改的评价观

简答新课改的评价观

简答新课改的评价观
新课改的评价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索和发现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多样化评价方式:新课改推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不再仅仅以传统的笔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除了考试成绩外,还注重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验报告、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来进行综合评价。

3. 强调全面素质教育:新课改不再仅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而是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丰富的课程设置和活动安排,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4. 关注个体差异:新课改更加重视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注重尊重学生的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学习安排。

5. 强调社会实践和生活应用:新课改提倡将学习与社会实践和生活应用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通过社会实践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新课改的评价观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注重多样化和综合性评价,强调全面素质教育和实践应用。

新课改的课程评价观

新课改的课程评价观

新课改的课程评价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

课程评价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新课改的课程评价观是基于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需求,倡导个性化评价、多元化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一种评价理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课改的课程评价观。

一、个性化评价新课改的课程评价观强调个性化评价,意味着要充分尊重和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

传统评价往往过于注重标准答案和一刀切的评价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潜力。

而个性化评价则以学生的特长、兴趣和能力为出发点,注重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个性优势,并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通过个性化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身潜能,提高学习动力和兴趣,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多元化评价新课改的课程评价观倡导多元化评价,旨在增加评价的维度和方法,充分展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评价往往以单一的笔试或考试为主要依据,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和表现。

而多元化评价则包括口头表达、实践操作、项目研究、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使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

通过多元化评价,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和特长,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三、形成性评价新课改的课程评价观强调形成性评价,强调评价的过程和反馈的作用。

传统评价往往只关注学生最终的结果,缺乏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和引导。

而形成性评价则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问题,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学习动力,使学生在评价中更好地提高自身水平。

总结起来,新课改的课程评价观以个性化评价、多元化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为核心理念,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个性化评价,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发展自身潜能;通过多元化评价,学生可以展现自己的多样化特长;通过形成性评价,学生能够在评价过程中不断进步。

新课改中教学评价观念转变浅析

新课改中教学评价观念转变浅析

新课改中教学评价观念转变浅析新课改是从教育思想乃至教育制度的一场深刻变革,转变教学评价观念是顺利实施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学评价制度改革是前提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反馈教育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

教学评价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但关键的问题是怎样改革现行的教学评价制度才能使其有效地为新课改服务。

一个人的发展程度在于整体素质,一个人的教养则是个人多方面形象的总和。

应试教育下的教学评价制度,用可以计量的方式来进行测评,只是简单地将学生智育获得的那部分知识规格化,并以此为基础评价学生并划分优劣,这种片面的做法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是极为有害的。

很多实例证明,很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之后的人生中不一定都是成功者,而相反的,学生时代往往不突出的学生,之后成为了发明家、科学家、文学家等,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单一的考试成绩根本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却掩盖了学生的具体差异。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曾经发表文章说,要增强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最需要的是会动手的人。

但是我们接触到的很多人,尽管他们很能动脑筋,也很会做实验,却不善于应付考试,假如光凭考试取人,这种人才就很可能被埋没。

因此,只有改革应试教育下的教学评价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为新课改的实施提供强大的基础保证。

二、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尽管目前教师评价的标准是德、能、绩、勤,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以教学成绩一锤定音,这是非常不全面的,同时也是不科学的。

在教师评价上,可以采取综合评价的方法,具体包括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课堂教学和教学效果等四个方面,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教师的基本功考评。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基本功应该包括综合基本功、专业基本功两大方面。

综合基本功分为五个小项:写画说的基本功、掌握教学大纲的基本功、使用教材的基本功、备课和写教案的基本功、课堂讲授的基本功。

专业基本功按照教师专业不同分别设置:语文教师:读、讲、写、画;数学教师:算、导、画、做;美术教师:书、画、工艺;音乐教师:弹琴、唱歌、跳舞、观赏;体育教师:走路、跑步、跳高、投掷、技巧等。

新课改下的学生评价

新课改下的学生评价

新课改下的学生评价新课改下的学生评价,强调过程性,关注个性的差异。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整合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和方法。

激励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以多元的评价尺度,及时的给学生积级向上的评价。

不但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和人才,而且是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真正展现新时代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

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和人才,还要使每一个学生成为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达到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并且关注个体差异。

要能够进一步激励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

强调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过程和方法的整合。

因此,依据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观、人生观、质量观的根本变革。

1、激励——学生发展的“泵”众所周知的“举左手和右手案例”告诉我们既然学生站起来,就要让他体体面面的坐下去,以使他充满自信地又一次站起来。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这一理念的确立,是对评价改革的重大突破。

这一理念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与他人比较,而是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重视被评价者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的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强调通过反馈、促进学生改进,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用一句形象的比喻:评价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泵”。

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曾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是的,发展性评价,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方法,融入每一堂课,每一个教育环节之中,使其成为一种微妙的教育工具。

因此,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念,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当然,激励也不在于对学生一味表扬或“藏拙”,只要教师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并用发展的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他们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些不足而怀疑自我价值,这样即使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甚至是批评,学生所感受到的仍是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步的动力。

新课改理念下如何评价学生

新课改理念下如何评价学生

新课改理念下如何评价学生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其中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本次课程改革学生评价工作的基础,包括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评价的方法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工作环节:一、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具体而言,包括:1、道德与品质。

2、学习能力。

3、交流与合作。

4、个性与情感。

此外,评价标准应用清楚、简练,用可测量的目标术语加以表达。

二、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打破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垄断,要求重视和采用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习日记或成长纪录等,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

考试仍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可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和对象,选择不同的考试方法。

此外,还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这是全面评价学生的关键。

这些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和同伴的观察与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成绩与作品集,其他有关或说明学生进步的证据等。

学校、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对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进行客观描述,对学生的考试结果等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分析报告。

四、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这是发展性评价的意义所在。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甄别和选拔,而是在于如何通过评价来促使被评价者改进,促进其发展。

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应该根据信息收集后的分析报告,根据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达出来,制定改进计划。

总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求教师在更高层次上关注课程功能的变化对教育和评价提出的新要求,无论是显性、客观测评的,还是隐性、难以进行客观测评的内容,只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都应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关注点。

新课改下的评价观

新课改下的评价观

新课改下的评价观
新课改的评价观旨在改变传统评价方式,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改进的评价制度。

以下是新课改下的评价观的几个方面:
1. 评价具有发展性功能
新课改的评价观认为评价应是一种发展性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从而促进被评价者的不断发展。

在评价中,要注重评价方法的科学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以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充分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2. 评价注重被评价者的主体性
新课改的评价观认为评价应注重被评价者的主体性,尊重被评价者的人格尊严,激励被评价者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

评价中要鼓励被评价者自主、积极地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过程中提高其主体性。

3. 评价内容综合化
新课改的评价观认为评价内容应具有综合性,将被评价者的整体表现作为评价的重要方面,注重评价被评价者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同时,评价内容要综合化,不仅要关注学科知识的评价,还要关注被评价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4. 评价方式多样化
新课改的评价观认为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将评价方式多元化,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考试、作业、项目报告、口头评价、面试等,从而更好地评估被评价者的能力和水平。

5. 评价主体多元化
新课改的评价观认为评价主体应多元化,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发挥不同
评价主体的作用,使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更加客观、公正。

评价主体可以包括被评价者本人、教师、家长、同学、专家等。

对新课程改革的看法和心得(精选7篇)

对新课程改革的看法和心得(精选7篇)

对新课程改革的看法和心得(精选7篇)对新课程改革的看法和心得1《新课程标准》强调: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以下是我学习新课程的心得体会: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第一、了解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

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第三、提高自身素质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

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必看考点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必看考点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必看考点材料分析题必看考点一、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评价观例:运用新课改的相关理论,分析材料中教师的做法。

【理论点一】新课改下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理论点二】新课改下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理论点三】新课改下的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转变(1)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新课程下的学习方式?答:(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

(2)探究学习探究学习也称发现学习,学习过程除被动接受知识,还存有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基础上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内讨论。

【理论点四】新课改下的评价观(1)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新课改所倡导的评价是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①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②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③评价内容综合化④评价标准分层化⑤评价方式多样化⑥评价主体多元化⑦关注发展过程二、教学原则、方法例:运用教学原则、方法的理论,分析材料中老师做法。

【理论点一】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3.直观性教学原则4.启发性教学原则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又称为系统性原则)6.巩固性教学原则7.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8.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理论点二】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演示法5.参观法6.练习法7.实验法8.情景教学法教学情境的创设1.生活性2.形象性3.学科性4.问题性5.情感性三、德育原则、方法例:运用德育原则、方法的理论,分析材料中老师做法。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观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观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观新课改所倡导的评价是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关注教师、学生、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能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

2.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趋势关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和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3.评价内容的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的多样化要求。

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关注学生的能力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

如案例中教师只关注成绩,不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即可说评价内容单一。

4.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学生评价在一致的基本要求和统一标准下,应当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人施评,分层要求、分类推进,并要进行反映每个学生各自特点的典型特色评价,对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区别对待。

5.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和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

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志、情景测验、行为观察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传统的评价通过考试关注学生的成绩,是一种量化评价。

新课改倡导不仅通过成绩评价学生,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操行评定,谈话等方式进行评价。

6.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向多向,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例如案例中只有老师评价,即评价主体单一;反之不仅老师评价、学生可以自评、互评等,评价主体多元化。

7.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总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评价及学生评价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评价及学生评价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评价及学生评价一、教师评价准确、科学地评价教师,是激发教师积极性,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从新课程倡导的新的教育理念出发,对以前评价教师重形式,轻内容,评价方式单一,缺乏互动交流,评价对象被动,缺乏自觉反思,难以形成准确、科学的评价结果的教师评价机制进行了大胆改革。

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提出了重建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的设想,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实践探索,制定了学校教师评价新方案。

这个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评价目标体系化新的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构建了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的目标体系,教师参与学校发展目标的设计过程,依据学校发展的近、中、远期目标,学校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的条件、个性特点、成长需求、岗位职责分别制定出自己成长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主要界定了四个层次的目标体系,即新手型、适应型、成熟型、专家型目标体系,充分尊重教师的差异性和阶段发展的选择性。

目标内容包括职业道德、考勤、教学能力、教学成绩、教研成果、教育贡献六大项,涉及到教师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每项内容都赋予了恰当的权重。

2 评价方法多样化每项考评内容都制订了考评细则,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

(1)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

教研组长周查周报,教导处月查月报,期末组织全面查评,分项考评、计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以6:4的比例折算得分,年终上下学期平均分作为学年考评成绩。

(2)现场考核展示。

我们每学年组织1次课堂教学水平展示活动,要求任课教师自由发挥,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及水平,教师共同参与评价。

(3)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根据考核内容,我们首先组织教师自评,然后组织领导小组测评、教师民主互评、学生及家长问卷测评,最后取平均分计分。

学年末+学校测评小组还要根据每位教师的阶段目标完成情况,做出一个全面的评语式评价,旨在帮助教师指出优点及不足,明确今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3 评价主体多元化参与评价的主体是多元互动的,六项内容由教学线、行政线、办公室分工负责进行考评,每项内容既有领导参与,也有教师代表和教师自身参与,有些内容还要吸收学生及家长参与,逐步建立起了评价以主体自评为主,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参与、多元互动评价的机制。

浅谈新课改下的评价

浅谈新课改下的评价
识 。
五、 优 化 课 堂 结构 现代教学论 认为 : 应变” 教” 的课堂结构为 ” 学” 的 课 堂 结 构, 变课 堂 为学 堂 。据 报 载 , 美 国 中小 学 校 的 许 多 教 师 每 节 课 只讲 1 0分 钟 . 剩下 的时间让学生相 互交流 、 提问 、 消化 , 教 师
头做练习 , 而是 让 全 班 同学 进 行 做 数 学 题 比赛 , 在 比赛 中学 生 得到练习 , 又能 得 到 获 胜 的体 验 。 同学 们 对 这 种 课 堂结 构 非 常 喜欢 , 整 节课 教 师不 用 讲 解 只 做 组 织 者 。 课 堂 结 构 高效 化 并 不 一 定 是 大容 量 、快 节 奏 和 高 要 求 , 个有活力的 、 高效 化 的课 堂结 构 . 构成一个” 环环紧扣 、 层 层 人深 、 步 步 有新 、 相互促进” 的有机整体 ; 教 师 对 教 学 内容 的处 理 与学 生 原 有 的 认 识 结 构 相适 应 ;学 生 主动 、积 极 参 与 的程 度; 学 生 当 堂 练 习 的数 量 和 质 量 ; 课 堂 信 息 反 馈 畅 通 的程 度 , 能 否做 到及 时 反 馈 及 时 调 节 ; 充 分 有 效 地利 用 课 堂 教 学 时 间 。 以 上 只 是 我 在 农 村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质 量 中 的一 点 简 单 看 法. 至 于 具 体 教 学 中 如何 实施 , 还 得 根 据 不 同 的 学 生 采 用 不 同
价、 学生评价三方面来谈 。 学 校 评 价方 面 第 八 周 我 校 举 行 了 春 季 田径 运 动 会 , 第 九 周 的 周 记 交 上 来, 我从小锋 同学的周记 中看到这样 一段文字 : ” 朋 友 上 周 在 运动会 上表现得很好 , 所 以这 周 来 的 时 候 , 他把相 机带来 了 , 准备在他戴上奖牌站上领奖台时 , 让 我 给 他 照 几 张相 。 留个 纪 念, 顺 便 炫 耀 一 下 。可 惜 这 周 并 没 有 发 奖 牌 , 给 他 当 头 泼 了一

简答新课改的评价观

简答新课改的评价观

简答新课改的评价观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国教育系统也不断进行着改革。

其中,新课改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新课改的评价观,即对新课改的价值及其效果进行评价的观点和态度,对于教育改革的推进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课改的评价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

传统的教育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这种评价观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个性发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的评价观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评价过程。

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式往往只是简单地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新课改的评价观更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三、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新课改的评价观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不仅包括传统的考试、测验等形式,还包括作品展示、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

这种评价观的转变,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同时,也能够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四、注重终身学习的观念。

新课改的评价观强调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短期学习成果,而忽视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而新课改的评价观通过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能够终身学习、不断进步。

总的来说,新课改的评价观具有综合素养培养、学生主体地位、评价方式多样性和终身学习观念的特点。

这种评价观的转变,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新课改下的学生评价(四篇)

新课改下的学生评价(四篇)

新课改下的学生评价自___年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路走得很辛苦。

然而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在学习和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收获的更多。

除了各级教师培训中接触最新观念和了解学科前沿,观摩其他老师研究成果外,学校组织的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也为我们的常规教学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指导着我们每一次的教学活动。

我们也因此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和收获,希望能够引起老师们共鸣。

一、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提高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开发自身潜力,发挥自己能力的机遇。

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改进自己的教学。

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老师们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寻求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

我是学英语的,担任地理教学,在知识水平以及地理的教学经验方面有很多不足,但通过每周的教研活动以及自已的不断学习,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很多,感觉已经能基本胜任地理教学了。

二、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因材施教是一项古老的教育教学原则,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实施因材施教,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和课外活动,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

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基本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是学生适应教师的过程。

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课堂教学重在学生怎么学而不是老师怎么教,活动过程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活动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是否让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例如,在讲解地球公转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果教师只是凭空讲理论,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总是认为很难很难。

简述新课改的评价理念

简述新课改的评价理念

简述新课改的评价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学生为中心: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都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

因此,评价学生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

2. 强调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将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认为教育应该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因此,评价学生应该注重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品德、思维、情感、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3. 注重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程改革提倡实践性教育,强调学生应该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

因此,评价学生应该注重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个方面。

4. 强调评价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成绩方面,还包括品德、心理、社会等方面。

因此,评价学生应该全面考虑学生的各个方面,包括学生的品德、思维、情感、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

5.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新课程改革提倡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面试、实验、问卷、观察等多种方法。

这样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也能够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发展。

评价学生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素质教育,强调实践能力,注重全面发展,采用多种评价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评价学生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从多个方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016湖北教师招聘教育公基指导:新课改的评价观

2016湖北教师招聘教育公基指导:新课改的评价观

2016湖北教师招聘教育公基指导:新课改的评价观湖北教师考试网为广大考生提供湖北教师招聘笔试、面试资料。

湖北教师考试网为广大考生提供湖北教师考试笔试、面试资料,希望广大考生都能取得良好成绩,能够进入自己理想的岗位!!!同学们在复习新课改的知识点时已经明白,新课程改革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多元智力理论的基础之上,对于课程实现目标、内容以及评价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

与此同时,全方位的发展性评价观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因此,在这一篇中,我们就新课改的评价观给大家做一梳理。

一、现行评价的不足1.评价内容:重知识评价,轻实践能力及心理素质评价。

2.评价标准:重视统一标准,轻视个性标准。

3.评价方式:重视量化,轻质性评价。

4.评价主体:被评价者仍是被动地位,不重视其主动地位的发挥。

5.评价重心:重视结果,忽视过程。

二、全方位评价传统的课程评价观认为,课程评价是对学生的评价,是对学生是否很好的掌握了某门课程的评价。

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评价不单是对学生的评价,还要对教师进行评价,除此以外还要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评价。

大家可以简单记为,新课改是对学生、教师及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

三、评价改革重点既然大家已经明确了评价是对学生、教师及课程实施的评价。

那么,这些评价改革的重点又是什么呢?1.学生评价关键词:考试只是一种方式;灵活多样;全面发展。

2.教师评价关键词:以学论教;不能只看学生成绩。

3.课程实施评价关键词:以学校评价为基础(因为学校最了解自身发展情况);促进课程体系不断完善。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考试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考试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2016湖北教师招聘已经陆陆续续开始发布,大家可以关注湖北教师考试网获取更多湖北教师招聘资讯,获取湖北教师招聘公告,湖北教师考试网以期能够为广大考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新课改课堂教学评价原则

新课改课堂教学评价原则

优质课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意见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1、“学生主体”的原则;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适应学生的需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要注重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为每个学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新课程条件下,面向全体学生含义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使所有的学生享受公平、平等的教育;二是课程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需要;四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公正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位学生;要杜绝只抓少数尖子生,忽视相当一部分学生发展的做法;3、“全面发展”的原则;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都能正确发展,不能偏废也不能拔苗助长;全面发展是相对而言,不是“大一统、齐步走”,而是因材施教,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使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特点和特殊教育需求出发实施教学,既鼓励冒尖,也允许在某些方面暂时落后;针对学生的差异,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成才;三、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基本要求1、课堂教学模式要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要求,实行“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课型单元教学模式,或“预习、展示、反馈”三层次课时教学模式;教师讲解释疑时间一般掌握在15分钟左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释疑、总结;2、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要正确处理这一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接受式教学方式的关系,即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传统的关系,推进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既要有利于为学生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又要有利于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协调全面发展;3、大力推广学案教学;为进一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所有教师都要实现教学案一体化向学案教学的实质性过渡,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让学案取代教案;四、课堂教学操作的基本要求1、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2、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3、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4、实现“三会”—会学、学会、会用;5、发展“三维”—认知、情感、技能;五、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1、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2、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4、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6、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主;六、加大课堂教学重要环节的调控力度1、加大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力度;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等情况,每个组6—8人,每个组都要有学习优秀者,一般按学习成绩编号排序,一般让后几位上黑板展示,前几位进行订正和评价,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2、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一节课教师讲解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5分钟;课堂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不讲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改变教师作用,由教、领变为启发、督促、帮助;3、加大学生练习方式的调控力度;让学生掌握和推行练习的基本方式:提问、对话、复述、争辩、阅读、默写、摘抄、作业、实验、设计、小结、表演、游戏等;每个学生必须做到六行并举,即“真听、实读、勤思、善问、能议、敢评”;4、加大交流展示的调控力度;充分地让学生展示、暴露;激发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交流展示要更多地关注中下游学生;5、加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调控力度;树立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的观念;加大学生课内外预习自学的支配度;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把学生预习自学成效纳入评课标准;晚自习一律不准上课和讲评;6、加大检查落实的力度;教师要为学生的预习提供目标设计,把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想全想好,能应对学生思维的多种可能和各种突发问题;加大对学生作业、随堂练习、随堂笔记、单元检测试卷等的检查力度;七、课堂教学评价的总体要求1、教学观念:从“传统”走向“现代”;价值观:将“教育就是为了升学”转变为“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最大价值”;课程观:将“课程是固定的,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转变为“课程是灵活的,开放的,可变化的生态系统;”教学观:将“教学是课程的传递,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为“教学是课程的发展和创新,是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观:将“教师是真理的化身,是学生命运的主宰者”转变为“教师是探究知识的组织者,是学生合作的伙伴,是学生学习的督导者”;质量观:将“以学业成绩、考试分数作为教学质量的惟一标准”转变为“以促进学生生存与发展为本,将知识化为能力,将能力化为财富的教学质量”;学习观:将“学习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阶段目的性”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终身受益性”;人才观:将“培养少数‘高、精、尖’人才为宗旨”转变为“人才是‘多层次、多元化、专业化’为宗旨,人人都有作为,人人都能成才”;评价观:将“评价是评判、是监督、是检查、是选拔与淘汰”转变为“评价是了解、是促进、是提高、是完善的过程”;2、教学结构:从“教师主体”走向“学生主体”;教学过程突出主体意识,要调整到50%以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行为和效果,大于50%才算基本符合要求,小于等于50%都应该视为不符和要求;3、师生关系:从“独白”走向“对话”;教师与文本及解读文本理性话语间的平等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4、教学过程: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教师要“以人为本”,面向每一个学生,照顾每一个学生,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殊性,相互之间的差异性,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必须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这些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5、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教学内容应是经验信息和即时信息的统一体;作为经验信息,它具有确定性、惟一性、静止性的特征;作为即时信息,它具有变动性、多样性、发展性等特性;封闭式教学过程是预设性的,开放式教学过程是生成性的;6、教学手段:从“手工”走向“电化”;7、在教学任务上突出目标意识;教学目标既要有认知目标,又要体现情感、思维等心理因素目标,还要突出能力目标;既要重视“双基”,又要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8、在教学活动氛围上突出情感意识;积极的教学环境应该是①和谐感到安全、温暖、亲切、相互接纳、有归属感;②活跃精力集中,思维活跃,提问、讨论、回答问题积极主动;③民主尊重学生,不搞一言堂,不让学生感到为难,;④平等朋友式的关系,不是哄着学生去学习,让学生看到你在关心他们每一个人;9、在教学效果上突出效能意识;点:任何一堂课,必须有明确教学点,而且每个教学点必须有具体清楚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教学点包括知识点、能力点和非智力因素点,知识点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点,非智力因素点是动力点,能力点是落脚点,这几点要点点明确,点点到位,否则将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量:课堂教学应着重调控以下三量:一是授出量,二是训练量,三是活动量;授出量要保证重点足够的教学时间;训练量要围绕重点设计训练的内容和形式,注意其典型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减少无效劳动;活动量要增加多边活动,增加思维力度,减少简单的、机械的、重复的活动,确保围绕重点知识、重点技能的活动量;度:是指程度、密度和速度;程度包括难易度、深广度、灵活度、综合度;密度就是教学容量的大小;速度要根据教学点的难易、教学容量的多少、教学进度的要求、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课堂反应进行灵活调整;序:即课堂教学遵循的程序,一是知能的固有序列,二是学生的认知程序,三是课堂的结构序列,这几个序既相对稳定,又非一成不变;法:教学方法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的方法,主要有三类方法,即进行认知活动的方法、技能活动的方法、情感活动的方法,其中教法,主要是教师教授、训练、调动、检测等方面的办法;学法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学法进行引导、纠正的方法;情: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一定情境下,师生以饱满的情绪进行情感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学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情也包括三点,一是情境,即课堂氛围;二是情感,即心理反应,是特定教学内容和情境所引发的诸如喜、怒、哀、乐的情感反应,为此,教师要展现、演绎教材内含的情感,教师要投入、倾注一定的情感,唤起学生丰富的情感;三是情绪,即心理状态,是师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保证,是兴奋还是沉闷、热烈还是冷漠、主动还是被动、稳定还是跳跃、持久还是短暂,都将对整个课堂教学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为此,教师一开始组织教学,就要激励学生的情趣,启发学生勇于探究,鼓励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动与静、热与冷、宽与严的关系,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主动积极、兴奋活跃、集中专注、稳定持久的状态中;时:即时间的利用率,一是时间的分配,二是时段的联系,三是时段的效率;率:课堂有效时间对无效时间的比率,单位时间内课堂教学的综合效果;一般说,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的综合指数,是在75%-85%这个区间,也就是说用75%-85%的时间、使75%-85%的学生、接受75%-85%的信息、达成75%-85%的教学目标;大于这个区间为优,位于这个区间为良、小于这个区间为差;不同学段也应有所区别;10、在个性特色方面要有创造性增值意识;要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创造精神与探索勇气进行鼓励与支持;一节好课,应该是体现出教师个人特点的课,是有某些创新尝试或灵感火花的课;要允许教师大胆创造,允许教师的探索有所失误、有待完善;。

简述新课改下的评价观

简述新课改下的评价观

简述新课改下的评价观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对教育评价的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

新课改下的评价观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改下的评价观避免了单一的考试评价制度,强调全面评价。

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核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元智能。

而新课改下的评价观则注重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品德、兴趣、创新等方面的评价。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综合素质评价、作品展示、实践活动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促进学生在多个维度上的成长。

新课改下的评价观强调个性发展。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独特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传统的评价观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所有学生都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评价。

而新课改下的评价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发现和激发学生的潜能。

通过个性化评价和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

新课改下的评价观注重过程评价。

传统的评价观往往只注重结果,关注学生的得失,过分强调分数的高低。

而新课改下的评价观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和反馈。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新课改下的评价观强调参与评价。

传统的评价观往往是教师单向评价学生,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评价过程。

而新课改下的评价观鼓励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价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学生不仅是被评价的对象,更是评价的主体,通过参与评价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新课改下的评价观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这一评价观的实施,为学生的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样化的选择。

评价不再是简单的分数,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情况和能力培养。

新课改评价观重视过程所以要取消考试辨析

新课改评价观重视过程所以要取消考试辨析

新课改评价观重视过程所以要取消考试辨析
近年来,新课改的倡导受到各界关注,考试辨析也受到关注,提出取消考试辨析的可行性也越来越强。

作为一项语言资格考试,取消考试辨析虽不失为一种可能性,但从根本上说,取消考试辨析实现新课改评价观重视过程这种想法恐怕有点不合理。

首先,考试辨析文章是学生思维能力检测准确客观的有效方法。

“考试辨析文章的开题段完全可以反应学生思维的娴熟程度”,这是经过长年常用验证的,取消辨析文章意味着取消一项有效的思维能力检测方法,从而对准确检测学生思维水平造成严重影响。

其次,新课改评价观重视过程更应该重视技能学习,而考试辨析也能很好帮助学生强化技能学习。

一方面,辨析文章考查学生考试中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反复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考点的认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另一方面,辨析文章的解题方法,以及思路的走向,也可以帮助学生思维活跃,训练学生思维的娴熟程度等。

另外,取消考试辨析可能也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学生辨析文章考试数量庞大,内容扩散性强,质量变化大,加上同时考查技能和思考的结合,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通过取消辨析文章考试可以让学生能够轻装上路,更加集中精力复习巩固技能,人性化教育才可以得到实施。

总的来说,新课改的设想引起了各方的重视,而取消考试辨析这个想法恐怕可行性不是很大,长期以来考试辨析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它不仅可以作为有效的思维能力检测工具,也可以帮助学生强化技能学习。

所以,取消考试辨析可能不会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也难实现新课改评价观重视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山中公教育
新课改的评价观
同学们在复习新课改的知识点时已经明白,新课程改革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多元智力理论的基础之上,对于课程实现目标、内容以及评价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

与此同时,全方位的发展性评价观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因此,在这一篇中,我们就新课改的评价观给大家做一梳理。

一、现行评价的不足
1.评价内容:重知识评价,轻实践能力及心理素质评价。

2.评价标准:重视统一标准,轻视个性标准。

3.评价方式:重视量化,轻质性评价。

4.评价主体:被评价者仍是被动地位,不重视其主动地位的发挥。

5.评价重心:重视结果,忽视过程。

二、全方位评价
传统的课程评价观认为,课程评价是对学生的评价,是对学生是否很好的掌握了某门课程的评价。

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评价不单是对学生的评价,还要对教师进行评价,除此以外还要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评价。

大家可以简单记为,新课改是对学生、教师及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

三、评价改革重点
既然大家已经明确了评价是对学生、教师及课程实施的评价。

那么,这些评价改革的重点又是什么呢?
1.学生评价
关键词:考试只是一种方式;灵活多样;全面发展。

2.教师评价
关键词:以学论教;不能只看学生成绩。

3.课程实施评价
关键词:以学校评价为基础(因为学校最了解自身发展情况);促进课程体系不断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