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与透皮给药系统

中医外治法与透皮给药系统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颈椎病、胸椎、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腿痛、膝肘关节、手指、足趾扭挫伤、跌打瘀痛、运动创伤等骨关节病作为世界性得常见病与多发病,给患者带来极大得痛苦. ?在我国,骨关节病得患病率约占人口得 10%, 60岁以上得人口患病率更就是高达 50%; 由北京武警总医院中医骨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脊柱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名医宋宝欣教授经过数十年得潜心研究独创得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即把药物相对密封在置于体表得局部热雾器小空间内, 使药物在热雾器内被加热, 激活而雾化成分子微粒,形成涡流与雾场, 导引分子微粒向体内深层移动,以产生一系列热效应与药物效应,以皮肤给药得方式,既避免了口服药物对胃肠道得刺激, 又避免了药物对肝肾得伤害等副作用: ?既无痛苦,也无毒副作用.??更重要地就是,疗法从皮肤给药, 药物直达病灶,不但见效快, 而目疗效持久。 经卫生部主持召开得由各大临床科技评估单位得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方面得专家参加得咨询会上,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解放军 301 医院得有关专家认定为椎间盘突出症、后韧带骨化症与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得一种无创伤、

无痛苦、复发率低、近期与远期疗效均较好得创新疗法开创了中医无伤痛治疗骨科疑难疾病新方法。 该疗法独特得经皮给药治疗系统适合各年龄得病人使用,既避免了镇痛类药物口对胃肠道得刺激与对肝、肾得损害,又能在治疗部位形成高浓度得药场治疗无痛苦与无副作用,使患有心脏病、糖尿病或其它慢性疾患得病人,尤其就是年大体弱不能接受手术得患者, 也能舒适治疗。??这种疗法通过有效提高治疗局部得血液流量, 改善组织得新陈代谢,达到消肿镇痛得效果。?? 项目优势:? 1、转民产品,质量有保证,产品故障率低,维修服务到位。?2、方法简单,无需手术,疗效明显,患者无痛苦并有较好得体验感受。 3、多种治疗方法结合,治疗价格成本较低,产品规格多元 4、项圈技术成熟,过程安全、有效, 无化便于市场操作。? 明显副作用。??5、进入国家卫生部与国家发改委《全国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目录》与医保项目。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2019 年试行)必配设备。? 7、配备一次性电极贴片, 防止患者交叉感染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产品特点与对比: A、先进得定向透药技术仪器特设得非对称中频电流, 让皮肤得组织细胞重新排列,促进皮肤电阻下降, 扩张小动脉与毛细血管, 血管壁透性增加,改善局部得血液循环,对药物离子产生定向得推动力.??同时可削弱皮肤得刺痛感并有效地消除皮肤丘症

药剂学“透皮给药系统”真题及相关知识点总结

考试交流群:331227626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网药剂学“透皮给药系统”真题及相关知识点总结 推荐阅读:2013事业单位招聘| 卫生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单选题】下列关于透皮给药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药物分子量大,有利于透皮吸收 B.药物脂溶性越大,越有利于透皮吸收 C.能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流,避免首过效应 D.剂量大的药物适合透皮给药 【答案】C。 解析:皮肤表面的角质层是影响透皮给药系统药物吸收最大的屏障,角质层下是活性表皮,二者共同构成表皮层。药物分子量过大,难以透过角质层,不利于吸收,故A选项错误;药物脂溶性大,易于透过角质层,但难以进入角质层下由水性组织构成的活性表皮,故B 选项错误;药物经皮给药能避免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首过消除,药物直接进入血液,C选项正确;药物经皮肤进入血液的速度和剂量都十分有限,剂量大的药物不适合制成经皮给药制剂,故D选项错误。 小结: 经皮给药制剂,也称透皮给药系统,中公教育专家安雅晶认为,常考点有以下两方面。 1.经皮给药制剂的特点: (1)优点 ①避免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 ②维持恒定的最佳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减少胃肠给药的副作用; ③延长有效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 (2)局限 皮肤是限制体外物质吸收进入体内的生理屏障。水溶性药物的皮肤透过率非常低,不宜制成经皮给药制剂。一些本身对皮肤有刺激性和过敏性的药物不宜设计成经皮给药制剂。 2.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考试交流群:331227626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网(1)生理因素 包括:皮肤的水合作用,角质层的厚度,皮肤条件,皮肤的结合作用与代谢作用等。 (2)剂型因素与药物的性质 包括:药物剂量和药物的浓度,分子大小及脂溶性,pH与pKa,制剂中药物的浓度等。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方法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方法 在第三终端从业者感觉利润越来越薄,账越来越难收整个行业进入萧条的时候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出现了--那就是中医离子导入靶向疗法项目 中医离子导入靶向疗法项目自从2015年7月已经出现就引爆了河南的商丘,新乡,濮阳等地,一经出现就获得了诊所医生,患者,以及从业者的一致欢迎。 中医离子导入靶向疗法的概念:经加工提纯的中药在电、磁、远红外的作用下,通过皮肤黏膜导入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是根据直流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使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在短时间内转化为离子状态,经皮肤、汗腺、脉管的开口处进入病灶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离子导入技术的优势: 透皮给药系统比之其他常用药物制剂有以下的特点和优点: (1)保持血药水平稳定在治疗有效浓度范围内,是具有更好效能性的药物制剂。 (2)提高药物在体内的预见性,由于避免了胃肠道及肝脏的首过效应,透皮给药比口服给药更稳定的直接进入血液。 (3)改善病人的适应性,不必频繁给药,特别是降低了口服用药及注射用药的危险性。

(4)通过离子导入的电泳作用和电趋向性,使药物粒子充分水活化,以利于粒子的透皮转运。 (5)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痛苦及副作用 (6)直达病灶,不经肠胃肝肾保证了药物的利用率,可大70%以上,而口服药物的利用率在3%, 中医离子导入靶向疗法项目的组成:由中频离子导入治疗仪和电极片组成,仪器可以调节99个处方:目前主要使用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 一整套的电极片由磁吸电极理疗片和沁药药棉组成 电极片分为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两种,要求使用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病症使用相应的处方,把相应的电极片放到相应的穴位上治疗即可。

经皮给药系统习题及答案

经皮给药系统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离子导入技术 2.压敏胶 二、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因素中,不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是 A.皮肤因素 B.经皮吸收促进剂的浓度 C.背衬层的厚度 D.基质的pH E.药物相对分子质量 2.药物透皮吸收是指 A.药物通过表皮到达深层组织 B.药物主要作用于毛囊和皮脂腺 C.药物在皮肤用药部位发挥作用 D.药物通过表皮,被毛细血管和淋巴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E.药物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的过程 3.下列有关药物经皮吸收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A.皮肤破损时,药物的吸收增加 B.当药物与组织的结合力强时,可能在皮肤内形成药物的储库 C.水溶性药物的穿透能力大于脂溶性药物 D.非解离型药物的穿透能力大于离子型药物 E.同系药物中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药物的穿透能力大于相对分子质量大的 4.透皮吸收制剂中加入“Azone”的目的是 A.增加贴剂的柔韧性 B.使皮肤保持润湿 C.促进药物经皮吸收 D.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E.使药物分散均匀 5.下列关于透皮给药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药物分子量大,有利于透皮吸收 B.药物熔点高,有利于透皮吸收 C.透皮给药能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流,避免了首过效应 D.剂量大的药物适合透皮给药 E.透皮吸收制剂需要频繁给药 6.以下各项中,不是透皮给药系统组成的是 A.崩解剂 B.背衬层 C.粘胶剂层(压敏胶) D.防粘层 E.渗透促进剂 7.药剂中TDS或TDDS的含义为 A.药物靶向系统 B.透皮给药系统 C.多单元给药系统 D.主动靶向给药系统 E.智能给药系统 8.适于制备成经皮吸收制剂的药物是 A.在水中及油中的溶解度接近的药物 B.离子型药物 C.熔点高的药物 D.每日剂量大于10mg的药物 E.相对分子质量大于600的药物 9.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经皮吸收促进剂的是 A.乙醇 B.山梨酸 C.表面活性剂 D.二甲基亚砜(DMSO) E.月桂氮酮 10.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218

第十四章中医用药及护理

第三篇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第十四章中医用药及护理 【重点难点】 第一节中药的性能与用法 一、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五味 四气,又称四性,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味。 辛味:有发散、行气、活血、开窍、化湿等功效。常用于表证、气滞、血瘀、窍闭、神昏、湿阻等证,如麻黄、木香、红花、麝香、藿香等辛味药。 甘味:有补益、和中、缓急等功效,常用于虚证、脾胃不和、拘急疼痛等证,如党参、熟地、甘草等甘味药。 酸味:有收敛、固涩的功效,常用于虚汗、久泄、遗精、遗尿、出血等证,如五味子、乌梅等酸味药。 苦味:有泻和燥的功效。泻主要包括清热、泻火、泻下通便、降泄肺气。常用于里热证、热结便秘、肺气上逆咳喘等证,如桅子、大黄等。苦能燥湿,苦而温的药物,能燥寒湿,如苍术等;苦而寒的药物,能清热燥湿,如黄羊、黄连等苦味药。 咸味:有软坚散结,泻下的功效。常用于瘰疠、痞块、燥热便秘等证,如昆布、芒硝等。 此外,淡味有渗湿、利尿的功效,多用以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涩味药与酸味药功能相类似。 (二)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趋向。 (三)归经 归经就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作用主要对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将各种药物对机体各部分的治疗作用进一步归纳,使其系统化,这样便形成了归经理论。 (四)有毒与无毒

认识药物有无毒性以及毒性的强弱,在治疗中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 二、中药的用法 中药的应用,主要包括药物的配伍、用药禁忌、剂量等内容。掌握这些内容,对于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和确保用药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配伍 1.相须即两种以上的功效类似的药物同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 2.相使即在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药为主,余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的功效。 3.相畏与相杀当两药同用时,一药的毒性能被另一药减低或消除,在这种情况下,就前者来说是相畏关系,就后者来说是相杀关系。 4.相恶即两药同用,一药能抑制另一药的性能,使其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1.相反即两药合用后,能产生毒性或剧烈的副作用。 (二)用药禁忌 1.配伍禁忌: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乌头反贝母、瓜篓、半夏、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狠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赤石脂。 2.妊娠禁忌禁用巴豆、牵牛子、大戟、斑螫、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水通等。 3.服药禁忌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 (三)剂量 1.根据药物性能确定剂量 2.根据配伍、剂型确定剂量 3.根据病情,体质、年龄确定剂量 第二节方剂的组成与剂型 一、方剂的组成及变化 (一)方剂的组成原则

中医定向透药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寒湿阻痹型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观察

中医定向透药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寒湿阻痹型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06-11T13:15:39.26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作者:陈琼* 蒋谷芬**通讯作者 [导读] 探讨中医定向透药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寒湿阻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陈琼* 蒋谷芬**通讯作者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寒湿阻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0例寒湿阻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中医中药定向透药对照组60例,中药封包对照组60例,中医定向透药联合中药封包治疗组60例,治疗两周后,通过对三组患者分别进行VAS评分,Oswestry评分的比较,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两对照组,且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Oswestry评分,均明显优于两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联合中药封包在寒湿阻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定向透药;中药封包;寒湿阻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ckets Combin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rectional penetration therapy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hich is Cold and wet type.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ckets Combin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rectional penetration therapy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hich is Cold and wet type.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180 cases of patients,they are the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hich is Cold and wet type.B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ckets therapy have 60 case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rectional penetration therapy have 60 cas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ckets Combin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rectional penetration therapy have 60 cases.After two weeks of treatment.By comparing the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VAS score and Oswestry score determines clinical efficacy.Result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the treatment group after treatment VAS score and Oswestrjiy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two control groups,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ckets Combin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rectional penetration therapy have significant advantage in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hich is Cold and wet type.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 directional penetration therapy;Chinese medicine packets;Cold and wet type;lumbar disc herniation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相邻神经根而引起腰痛或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1]。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该病呈反复发作,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本文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2月我科收治的180例寒湿阻痹型LDH患者,在其综合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发挥我院中医特色,创新采用中医定向透药联合中药封包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和纳入标准 1.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3年12月至2016年2月确诊的寒湿阻痹型LDH患者,共180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76例,年龄32-62岁,平均年龄 43.13±4.29岁,病程5个月到37个月,平均为15.60±3.25个月。 1.1.2病例纳入标准 ①符合LDH诊断标准[2]和中医诊断[3]及辩证分型[4];②自愿接受研究方案;③治疗前一个月及治疗过程中未使用镇痛药及激素。 1.1.3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LDH诊断标准[2]和中医诊断[3]及辩证分型[4]者;②孕妇、佩戴心脏起搏器以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③对外用中药过敏及牛皮鲜、皮炎等皮肤病患者;④有明显手术指征,需尽早接受手术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过敏性皮炎,一律不纳入统计。 1.2治疗方法 1.2.1常规治疗及护理 所有患者均接受脊柱外科常规治法。①口服祛寒除湿中药汤剂,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温服,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②配合本院传统孙氏正脊手法、牵引、针灸、推拿等理疗;③静滴七叶皂苷钠、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等脱水消肿、营养神经。④遵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5]给予常规护理。 1.2.2治疗分组 采用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中医定向透药组(对照1组)、中药封包组(对照2组)以及中医定向透药联合中药封包组(治疗组)。3组病例之间年龄大小、性别组成、病程长短、疼痛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3治疗方法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方法:由我院骨科中老名医孙达武教授协定祛湿散寒外敷药处方,方剂组成为:续断、海桐皮、威灵仙、花椒、羌活、三棱、透骨草、白芍、制草乌、独活、淫羊藿、云木香等。将中药制成粉剂,调成膏状涂抹在纱块上,加热后敷于患处,采用中频治疗仪(ZP-100CH型,成都千里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进行中频导入。每天一次,每次20分钟,连续治疗两周为一个疗程。 中药封包治疗方法:采用风痛型中药封包(HNJY001C型,湖南省健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敷于腰部进行治疗。每天一次,每次20分钟,连续治疗两周为一个疗程。 中医定向透药联合中药封包治疗方法:在进行中医定向透药时,将中药封包置于电极片上方同时进行治疗。每天一次,每次20分钟,连续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离子导入仪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离子导入治疗流程 黔东南州中医医院外二科 一、适应症范围:配合药物,用于骨关节(如颈椎、胸椎、腰 椎、肩周、膝肘关节、手指、足趾等)部位急慢性扭伤的镇痛、消炎及骨质增生的物理治疗。 二、禁忌症: 1、急性脑出血; 2、极度衰弱及高热患者; 3、体内埋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 4、精神病及传染病患者; 5、治疗部位有伤口、感染或严重皮肤病患者; 6、有传染病患者禁止使用; 7、有出血性疾病患者; 8、妊娠妇女。 三、注意事项 1、用户在安装使用产品前请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严格按 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2、确保供电系统安全、可靠。 3、靠近短波或微波治疗设备时,可能引起治疗仪输出不稳 定。 4、本产品与高频手术设备同时连接到一个患者时,在本产 品电极处可能引起烧伤和本仪器损坏。

5、请避免与其它治疗仪器同时使用。 6、在导入模式下输出时,存在着直流分量(小于20V), 同一治疗部位治疗时间不宜过长(超过15分钟); 7、靠近胸部使用电极时增加心脏纤颤的危险,不能用于带 有心脏起搏器等植入医疗器械的病患者。不能用于妊娠 妇女、患有急性病、传染病、恶性肿瘤和心脏病等的患 者不能将输出电极片贴在伤痕、擦伤、新疤、发炎的皮 肤上。 8、对于幼儿,以及判断能力差的病人,如使用本仪器,必 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和监护下使用。 9、使用治疗仪时,各人的耐受程度不一样,必须选择合适 的参数,严禁在仪器处于治疗状态时,将输出部件往人 体上固定,以保证安全使用。 10、慢性病,一般每天治疗一次,亦即每周五次,每半小时 至一小时。以二十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一星期。在 疗程期间若经常间断治疗,效果会明显下降。对一些疑 难病症常需经常需坚持治疗20个疗程以上。 11、在使用电极片时要注意贴好、贴紧治疗部位,不要将两 个电极片短路。 12、使用中强度调整,一边调整,一边询问被治疗人的感受, 以被治疗人能耐受的程度为准,即停止增加强度。13、治疗仪治疗运行中,若有吸水极片脱落,请暂停治疗。

透皮给药系统的设计

透皮给药系统的设计 透皮给药系统是指药物以一定的速率通过皮肤进入体循环产生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系统。经良好设计的透皮给药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进入血循环或靶组织的药量,能使药物长时间的以恒定速率进入体内,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与胃肠道因素的干扰,还可避免峰谷现象,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使用方便,可随时中断给药,易被病人接受。 一、选择透皮给药系统药物的一般原则 虽然透皮给药系统有许多优点,但并非所有的药物都适合做成该剂型。透皮给药系统开发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药物的选择。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由于普通剂型药物的首过效应强、半衰期太短、毒副作用严重、疗效不可靠,或是病人不能坚持服药,尤其是慢性病需长期治疗时,都可考虑采用透皮给药系统。在初步确定后,可进一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透皮吸收的可能性:剂量小、药理作用强的药物较理想,因为皮肤的吸收速率和吸收面积是有限的;药物的溶解度适宜,最好在水和矿物油中均有1毫克/毫升以上的溶解度;分配系数适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好在1000以下;熔点低于85?,否则较难透过皮肤屏障;其他方面要考虑如解离性质和酸碱性质等,一般要求饱和水溶液的PH在5,9之间,无刺激性和致敏性。 二、透皮给药系统的类型与组成 目前,国内外出现的透皮给药系统根据其结构大致可分为两类,即储库型和骨架型。储库型根据其是否含有限速膜又分为具限速膜型和无限速膜型。只限速膜型分为复合膜型、充填封闭型、多储库型、中空储库型;无限速膜型分为胶粘层限速型、包裹药物储库型、微储库型。骨架型又可分为聚合物骨架型、微孔骨架型、胶粘剂骨架型。 1.储库型透皮给药系统

该系统是利用高分子等包裹材料将药物或透皮吸收促进剂包裹成储库,并主要利用包裹材料的性质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其中具限速膜型由背衬膜、药物储库、限速膜、胶粘层、保护膜组成。药物储库是药物的固体颗粒和混悬液等。释放速率只取决于限速膜的性质,故关键技术是限速膜高分子材料的选择。释放时间与药库的药量有关。该系统在控释膜表面涂加一定剂量的药物作为“冲击剂量”,缩短用药后的“时滞”。由于是膜控释药,故该系统可以取得稳定的零级释放。而无限速膜型只由背衬膜、药物储库、胶粘层和保护膜组成,其胶粘层多为硅橡胶压敏胶或聚异丁烯压敏胶。 2.骨架型透皮给药系统 该给药系统药物溶解或分散在聚合物骨架中,由聚合物骨架控制药物的释放,可分别设计成零级、—级或Higuchi模式释放。其中胶粘剂骨架型系统具有剂型薄、生产方便、与皮肤接触的表面都可输出药物等特点,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可供选择的胶粘剂有三类:丙烯酸酯类、硅橡胶类和聚异丁烯类。这种透皮给药系统的最好例子是德国的Pharma-schwartz公司在欧洲研制成功并投入市场的Deponity系统,该系统每月给药1次,用于治疗心绞痛。这种系统的不足之处是药物的释放随时间而减慢,导致剂量不足而影响疗效。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可采用多层含药膜结构。心得安透皮给药系统是由三层含药的胶粘剂膜组成,每层的含药量、药物粒度与膜厚度都不一样:靠近背衬膜这一层含心得安游离碱总剂量的50%,药物粒度为130微米,膜厚度为1000微米;中间一层含心得安游离碱总剂量的30%,粒度为130微米,膜限度为760微米;最外层(贴在皮肤上这一层)含心得安游离碱总剂量的20%,粒度为150微米,膜厚度为640微米。三层分别制备后叠合在一起。 三、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工艺 1.具限速膜的储库型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

透皮技术

特色医疗验方仅供参考 贴敷疗法在我国中医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它独特的给药方式,.简单的操作方法,安全有效的使药物在体内24小时恒速循环.过渡输液伤害了无数无辜的患者,抗生素功不抵过。 贴敷疗法集针灸和药物治疗之所长,所用药方配伍组成多来自于临床经验,经过了漫长岁月和历史的验征,疗效显著,且无创伤无痛苦,对惧针者,老幼虚弱之体,补泻难施之时,或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为适宜。穴位贴敷疗法不经胃肠给药.无损伤脾胃之弊,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不犯上下。即使在临床应用时出现皮肤过敏或水泡,亦可及时中止治疗,给予对症处理,症状很快就可消失,并可继续使用。 中西药穴位贴敷透皮疗法无口服、注射用药之弊端,且有高效、低风险、便捷的明显优势。药物经皮肤渗透,也就是我们目前正在推广的透皮技术,药物能否透过皮肤的屏障限制达至《全身性用药的目的,主要是看穿透皮肤屏障的能力有多强。 透皮技术的使用概念: 千贴:无需添加药液,药贴直接贴敷。 湿贴:药贴上添加药液,然后贴敷。、 使用方法:先将中西药打成粉状混合,注射器抽吸药物溶媒与其他稀释液体,滴至药粉上拌匀,以 不渗、不淌液为原则。 冷敷:药贴贴在相应的部位后,隔层薄膜或直接用冰袋冷敷。 热敖:药贴贴在相应的部位后,隔层薄膜用湿热巾热敷,扩展局部毛细血管,加速药物渗透 l、疼痛贴敷最简单,哪里疼痛哪里沽。胃痛风湿颈肩腰,贴在痛点疼速抛。 2、感冒鼻炎贴大椎,颈后最大骨头堆。咳嗽哮喘贴身柱,大椎直下两寸处, 3、便秘肠炎贴肚脐,肚脐背后是命门。命门可治尿多症,命门还可治肾虚。、 4、前列增生或炎症,尿频尿痛尿又急。肚脐命门贴交替,脐下三寸贴中极。 5、女性痛经可治愈,疼痛之处贴上去。胸闷心痛贴胸口,天凉特别能护寿。

给药途径上课讲义

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administration route 药物有几种给药途径有 全身给药(包含口服、静脉注射(静注)、肌肉注射(肌注)、皮下注射(皮下)。 药物还可舌下含化(舌下)、直肠灌注(直肠给药)、滴眼、鼻腔喷雾、口腔喷雾(吸入剂),也可皮肤局部(表面)或全身(经皮)用药);局部给药包括器官比如 腔管-关节腔、气管、呼吸道给药,阴道给药、肛门给药等。 每种给药途径均有其特殊目的,各有利弊。 口服给药 口服给药最方便,通常也最安全,费用也最便宜,因而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然而,该途径有不少限制,许多因素包括其他药物和食物都将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因此,某些药物必须空腹服药而另一些则需餐后服药,尚有部分药物不能口服。 口服药物经胃肠道吸收。药物吸收始于口腔和胃,但大部分由小肠吸收。药物必须通过小肠壁及肝脏方能进入全身血循环。许多药物在肠壁和肝脏发生化学变化(代谢),减少了吸收的药物量。静脉注射药物不经肠壁和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这种给药方式可获得较口服更快和更持久的效应。 一些口服药物刺激胃肠道,如阿司匹林和大多数其他非类固醇抗炎药可损害胃和小肠壁并诱发溃疡。另一些药物吸收很差或在胃内被胃酸和消化酶破坏。尽管有这些缺点,口服给药较其他途径常用。其他给药途径一般在患者不能经口给药,药物必须尽快和准确地给予,或药物口服吸收很差且不规则时方才使用。 注射给药 注射给药(消化道外给药)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途径。皮下注射时,注射针头插入皮下,注射后,药物进入小血管随血流进入体循环。皮下注射常用于蛋白质类药物和胰岛素给药,该药口服可被胃肠道破坏。皮下注射的药物可制成混悬剂或相对难溶的混合物,这样吸收过程可保持数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患者亦不须经常给药。在给予容积更大的药物时常采用肌肉注射。肌注时应采用更长的针头,因肌肉位置深于皮肤。 静脉注射时,针头直接插入静脉。在消化道外所有给药途径中,静注是最困难的一种,特别是肥胖病人静脉穿刺更加困难。无论是单剂静脉推注还是连续的静脉滴注均是快速、准确给药的最佳途径。 舌下给药

2中医定向透药治疗

、产品概述 离子导入治疗仪(以下简称治疗仪)是在半波调制中频电流形成的直流电场作用下,将药物离子和带电微粒通过皮肤定向输入人体病灶区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基本原理是,利用正负电极在人体外形成一个直流电场,在直流电场中加入带阴阳离子的药物,利用电学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使药物中的阳离子从阳极,阴离子从阴极导入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产品适用于药物导入治疗。 治疗仪有两路输出,可同时使用于两人,也可对单一患者进行多部位的治疗。 二、结构组成及面板简介 治疗仪由主机和导联电极组成。治疗仪主机的前面板如图1所示: 图1 前面板 ①温档指示灯;②室温档指示灯;③显示屏;④治疗指示灯;⑤热档指示灯;⑦温度调节旋钮;⑧减少键;⑨治疗启动/停止键;⑩增加键;11时间选择键;12增加键;13减少键;14复位键。 注:B通道与A通道面板设置相同。 主机上的符号含义如下: “”表示Ⅱ类;

“”表示BF型应用部分;“○”表示电源断开; “∣”表示电源接通; “~”表示交流电; “F”表示熔断器为速熔型。 三、工作条件 1、环境温度:5℃~40℃; 2、相对湿度:≤80%; 3、大气压力:860hPa~1060hPa; 4、工作电压:交流220V、50Hz。 四、主要技术参数 1、基波频率:2.5kHz±0.3kHz; 2、最大输出电流:75mA±7.5mA;

3、输出电流调节范围:应在0~75mA范围内分51档可调,开机自动升到第10档。 4、输出电流稳定度:输出电流变化率应不大于10%; 5、调制频率:100Hz±5Hz; 6、调幅度:100%,允差±5%; 7、输出开短路性能:治疗仪最大输出时,将电极短路5s,再开路15s,关闭输出1min,重复试验10次,治疗仪应能正常工作。 8、治疗时间:1min~40min,步距1min;开机默认设定值为20min;治疗仪治疗时间设置误差±30s; 9、连续工作时间:≥4h; 10、电极加热温度:“室温”档无加热、“温”档室温~50℃、“热”档室温~55℃;且在相同环境下比“温”档高5℃以上。 11、开机默认值:时间20min,启动治疗后输出自动升至第10档; 12、治疗仪功能: a)治疗仪应具有输出强度设置功能; b)治疗仪应具有输出状态指示功能; c)治疗仪应具有输出方式停止和启动功能;

第十八章透皮给药制剂

第十八章透皮给药制剂 一、问答题 1、什么是经皮吸收制剂?应用特点?由哪几部分组成? 2、经皮吸收过程怎样?影响吸收的因素有哪些?常用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有哪些? 3、试述膜控释型TDDS的基本结构。 4、经皮吸收制剂的特点是什么,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5、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离子导入的有效性? 二、单选题 1、下列因素中,不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是() A、皮肤因素 B、经皮吸收促进剂的浓度 C、背衬层的厚度 D、基质的pH E、药物相对分子质量 2、下列有关药物经皮吸收的叙述,错误的为 A、皮肤破损时,药物的吸收增加 B、当药物与组织的结合力强时,可能在皮肤内形成药物的储库 C、水溶性药物的穿透能力大于脂溶性药物 D、非解离型药物的穿透能力大于离子型药物 E、同系药物中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药物的穿透能力大于相对分子质量大的 3、下列关于透皮给药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药物分子量大,有利于透皮吸收 B、药物熔点高,有利于透皮吸收 C、透皮给药能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流,避免了首过效应 D、剂量大的药物适合透皮给药 E、透皮吸收制剂需要频繁给药 4、以下各项中,不是透皮给药系统组成的是 A、崩解剂 B、背衬层 C、粘胶剂层(压敏胶) D、防粘层 E、渗透促进剂 5、药剂中TDS或TDDS的含义为 A、药物靶向系统 B、透皮给药系统 C、主动靶向给药系统 D、智能给药系统 6、适于制备成经皮吸收制剂的药物是 A、在水中及油中的溶解度接近的药物 B、离子型药物 C、熔点高的药物 D、每日剂量大于10mg的药物 E、相对分子质量大于600的药物 7、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经皮吸收促进剂的是 A、乙醇 B、山梨酸 C、表面活性剂 D、二甲基亚砜 E、月桂氮酮 8、药物透皮吸收是指()

中医给药护理

中医给药护理 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最常用的一种手段,也是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任务完成得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因此,必须正确掌握给药途径、方法、时间,中药起效时间和服药禁忌等有关护理。 给药要求: 1、严格查对制度 严格查对制度是正确执行治疗的重要保证。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药物的名称、剂量、煎药方法、给药途径、服药方法、服药时间、饮食宜忌等,均应查对核实,正确无误后方可执行。 2、明确给药方法 要认真按医嘱要求执行不同的给药方法。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在服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3、了解过敏史,熟悉中药的毒副反应 一旦发现过敏或毒副反应时,要及时停药,并配合抢救。 4、掌握给药时间 在指定时间内给药。同时做到服药到口。 5、观察服药后反应及治疗效果 服药反应包括正常和不良反应两方面,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观察之。治疗效果的观察,一是检验有效无效,二是决定再剂或停服。如外感表证病人,服药后,周身微汗出,病人感到全身轻松感,表

示表邪已解除,不必再剂;若汗出不透,病人仍有恶寒畏风之感,说明表邪未解,应服再剂。 中药的煎药法: 汤剂是中药最常用的一种剂型,注意煎药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1、煎药前要逐一核对无误,对于有毒或药性峻烈者,尤应注意。 2、煎药器具以砂罐、瓷罐为佳。忌用铁锅、铝锅。 3、煎药前应先用清水将药物浸泡30-40分钟。加水量应根据药物的量及煎药时间长短而定。一般加水至高出药面3.33cm,第二煎为第一煎加水量的1/3-1/2。 4、煎药时间和火候,要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物煎20分钟左右。如为保持发汗解表药的宣散作用,宜用急火快煎。补养药则应文慢煎,时间宜长些,以使有效成分的充分煎出。 5、每剂药煎取液量,成人200-300ml,小儿减半。 6、需特殊煎法的药物 ①芳香气薄荷的薄荷、藿香、钩藤、佩兰、砂仁等药宜后下,煎一、二沸即可。石膏、龙牡、赭石、磁石、珍珠母、石决明、龟板等金石介壳类药物,应先煎半小时左右,再与其它药同煎。 ②附子、乌头等有毒之品,应另包先煎。尤其是川乌、草乌在剂量较大时,常须煎3小时以上,以舌尝无麻味为度。

透皮给药系统

透皮给药系统 开放分类:医学医学名词自然科学 编辑词条分享 透皮吸收实验仪器 透皮给药系统或经皮吸收制剂(transdermal thrapeutic systems,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简称TTS,TDDS):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率(或接近恒定速率)通过皮肤,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新剂型。其优点体现在:药物吸收不受消化道内pH、食物、转运时间等因素影响;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克服因吸收过快产生血药浓度过高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可持续控制给药速度,灵活给药等。透皮给药是新发展起来的新型给药系统,鉴于其更人性化的给药治疗特点以及透皮技术的不断发展,会具有 自1981年美国上市第一个用于治疗运动病的TTS—东莨菪碱贴剂以来,现已有多种透皮吸收制剂,如:硝酸甘油、雌二醇、芬太尼、可乐定、睾酮、尼群地平、噻吗洛尔等TTS应用于临床受到普遍欢迎。 中国医药学家对经皮给药早有认识,在中国的医学典籍中收集了大量的用于局部和治疗内科疾病的膏药处方。近几年来各种形式的中药外用治疗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道等内科疾病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中国正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研究使之提高,同时对TTS的研究也作了大量的工作。硝酸甘油、东莨菪碱、可乐定等药物的TTS制剂已获准生产,并对多种药物如:激素类(睾酮、18一左炔诺酮)、止痛药(度冷丁、酮洛酸)、戒烟(毒)药(尼古丁)、呼吸系统(茶碱)、心血管系统(硝苯地平、噻吗洛尔)等药物的TTS进行了研究。

皮肤给药系统中,皮肤是药物进入体内的主要屏障,研究发现只有极少数药物具有优良的皮肤透过性,多数药物不易穿过人体皮肤这一有效的,选择性的屏障。 表皮特别是角质层是主要的屏障层,一旦它的保护功能丧失,大量的水溶性,非电解质分子会以上千倍的速度扩散入体循环,所以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主要是减少这一屏障层的阻碍。如果通过毛孔、毛囊皮脂腺,汗管等皮肤附属器进入体内,只占总量的0.1%。这种途径更适用于一些离子和大的极性分子。皮肤附属器等于提供了一个药物透过时的分流旁路,在药物达到稳态流量之前的短时间内这条途径很重要,另外,有研究发现聚合物和胶体粒子对皮肤毛囊,汗管等具有特殊的靶向性。角质层是一种紧密的结构,类似于“砖与水泥混合镶嵌”的构造,组成了一座“墙”。亲水性角蛋白的角膜细胞组成了“砖”,被包埋在由神经酸胺的多层脂质层、脂肪酸、胆固醇、胆固醇酯组成的“水泥”结构中。 大多数分子需经由细胞和细胞间的微小间隙进入体内。因此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也就是要采用合理方法穿过这些间隙或打乱这种致密的结构,通过皮肤表层进入深层及体循环。 透皮给药系统 皮肤生理特征 (1)透皮给药系统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灭活,药物的吸收不受胃肠道因素的影响.减少用药的个体差异。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颈椎病、胸椎、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腿痛、膝肘关节、手指、足趾扭挫伤、跌打瘀痛、运动创伤等骨关节病作为世界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在我国,骨关节病的患病率约占人口的10%,60岁以上的人口患病率更是高达50%;由北京武警总医院中医骨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脊柱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名医宋宝欣教授经过数十年的潜心研究独创的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即把药物相对密封在置于体表的局部热雾器小空间内,使药物在热雾器内被加热,激活而雾化成分子微粒,形成涡流和雾场,导引分子微粒向体内深层移动,以产生一系列热效应和药物效应,以皮肤给药的方式,既避免了口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又避免了药物对肝肾的伤害等副作用:既无痛苦,也无毒副作用。更重要地是,疗法从皮肤给药,药物直达病灶,不但见效快,而目疗效持久。 经卫生部主持召开的由各大临床科技评估单位的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专家参加的咨询会上,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解放军301医院的有关专家认定为椎间盘突出症、后韧带骨化症和骨关节退行性病变的一种无创伤、无痛苦、复发率低、近期和远期疗效均较好的创新疗法开创了中医无伤痛治疗骨科

疑难疾病新方法。 该疗法独特的经皮给药治疗系统适合各年龄的病人使用,既避免了镇痛类药物口对胃肠道的刺激和对肝、肾的损害,又能在治疗部位形成高浓度的药场治疗无痛苦和无副作用,使患有心脏病、糖尿病或其它慢性疾患的病人,尤其是年大体弱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也能舒适治疗。这种疗法通过有效提高治疗局部的血液流量,改善组织的新陈代谢,达到消肿镇痛的效果。 ◆项目优势: 1.转民产品,质量有保证,产品故障率低,维修服务到位。 2.方法简单,无需手术,疗效明显,患者无痛苦并有较好的体验感受。 3.多种治疗方法结合,治疗价格成本较低,产品规格多元化便于市场操作。 4.项圈技术成熟,过程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 5.进入国家卫生部和国家发改委《全国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目录》和医保项目。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2012年试行)必配设备。 7.配备一次性电极贴片,防止患者交叉感染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 ◆产品特点和对比: A、先进的“定向透药”技术 仪器特设的非对称中频电流,让皮肤的组织细胞重新排列,促进皮肤电阻下降,扩张小动脉和毛细血管,血管壁透性增加,改善局部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最新资料推荐------------------------------------------------------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颈椎病、胸椎、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腿痛、膝肘关节、手指、足趾扭挫伤、跌打瘀痛、运动创伤等骨关节病作为世界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在我国,骨关节病的患病率约占人口的 10%, 60 岁以上的人口患病率更是高达 50%;由北京武警总医院中医骨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脊柱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名医宋宝欣教授经过数十年的潜心研究独创的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即把药物相对密封在置于体表的局部热雾器小空间内,使药物在热雾器内被加热,激活而雾化成分子微粒,形成涡流和雾场,导引分子微粒向体内深层移动,以产生一系列热效应和药物效应,以皮肤给药的方式,既避免了口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又避免了药物对肝肾的伤害等副作用: 既无痛苦,也无毒副作用。 更重要地是,疗法从皮肤给药,药物直达病灶,不但见效快,而目疗效持久。 经卫生部主持召开的由各大临床科技评估单位的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专家参加的咨询会上,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 1 / 5

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解放军 301 医院的有关专家认定为椎间盘突出症、后韧带骨化症和骨关节退行性病变的一种无创伤、无痛苦、复发率低、近期和远期疗效均较好的创新疗法开创了中医无伤痛治疗骨科疑难疾病新方法。 该疗法独特的经皮给药治疗系统适合各年龄的病人使用,既避免了镇痛类药物口对胃肠道的刺激和对肝、肾的损害,又能在治疗部位形成高浓度的药场治疗无痛苦和无副作用,使患有心脏病、糖尿病或其它慢性疾患的病人,尤其是年大体弱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也能舒适治疗。 这种疗法通过有效提高治疗局部的血液流量,改善组织的新陈代谢,达到消肿镇痛的效果。 项目优势: 1.转民产品,质量有保证,产品故障率低,维修服务到位。 2.方法简单,无需手术,疗效明显,患者无痛苦并有较好的体验感受。 3.多种治疗方法结合,治疗价格成本较低,产品规格多元化便于市场操作。 4.项圈技术成熟,过程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 5.进入国家卫生部和国家发改委《全国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目录》和医保项目。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2019 年试行)必配设备。

新型给药系统进展综述

新型给药系统(DDS)的发展综述 摘要本文概述了缓控释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纳米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粘附给药系统、无针粉末喷射给药系统,和其他给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新型给药系统缓控释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纳米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粘附给药系统无针粉末喷射给药系统其他给药系统 给药系统系指人们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治疗药物的不同给药形式。新型药物传递系统(DDS)的研发具有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已经成为研发机构进行药物创新的重要选择。可分为缓控释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纳米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粘附给药系统,和其他给药系统。 一、缓控释给药系统(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system) 近年来,随着高分子科学和现代医学、药学、生物学以及工程学的迅速发展,一个研究药物传递系统的理论和技术的新领域一药物控制释放系统逐渐成为技术研究的热门。目前,缓控释给药系统按其给药途径可分为注射剂、口服固体、液体制剂。 1.口服缓、控释制剂发展状态 口服缓控释固体制剂的品种国内以涉及到抗生素、抗心律失常药、降高血压药、抗组胺药、解热镇痛药、抗炎抗风湿药、糖尿病药、止痛药、抗哮喘药、抗癫痫药、全身用抗病毒药、抗贫血制剂、维生

素类。国外涉及的新的品种有激素类药物,如FDA批准麦考酚酸缓释片;喹若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控释片;干扰素,澳大利亚生产的干扰素口含片等。 口服液体控释系统(简称OLCRS)是一种通过液体混悬或乳剂形式供口服给药的控释制剂,这种制剂可直接以液体形式服用,也可以f 临时调配成液体形式服用,分散的微粒可以是微囊、微球、或乳滴,分散介质可以是水、糖浆或其他可供药用的油性液体。OLCRS是针对幼儿、老人和吞咽困难患者用药的一类新型口服控释系统。它具有流动性好,可以分剂量,很少受胃排空速率影响,掩盖味道,减少给药次数,降低毒副反应及便于服用等优点。目前,已有美沙芬、可待因一扑尔敏、苯丙胺茶碱、伪麻黄碱等药物的OLCRS。 2.缓释及控释注射剂 缓释及控释注射剂其显著优点是可以减少注射次数,消除频繁注射给患者带来的精神上的烦恼和肉‘体上的疼痛。可分为溶液型,混悬型、凝胶型、微囊型、微球型、脂质体型注射剂。主要适宜的药物有抗精神类药物、抗菌素类药物、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疫苗类药物、抗癌药物等。 缓控释制剂根据不同的原理制备:胃内漂浮型、渗透泵型、骨架型、蚀解式、肠道定位、双层缓控释片等。 缓控释材料有醋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硅酮弹性体,PVAP,HPMCP,HPMCAS,交联海藻酸盐等新型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