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金融监管协调
金融监管学重点
金融监管学第一章:1 .金融监管(包括广义和狭义)狭义:金融监管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督治理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治理.广义:不仅包括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督治理当局对金融体系的监管以外,还包括各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2 .金融监管三要素(1)金融监管的主体,即金融监管当局,是指对金融业实施监管的政府机构或准政府机构.(2)金融监管的客体,指依照法律规定应当接受金融监管当局监管的金融机构.(3)金融监管工具(方式、方法、手段)3 .金融监管主体根据权利层次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 一线多头模式:指全国的金融监管权集于中央,由中央一级的两家或两家以上的机构共同负责, 地方没有独立的权力.如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家.(2)双线多头模式:指中央和地方都对金融机构有监管权(双线),同时,每一级又有假设干机构共同来行使监管的职能(多头).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3)集中单一模式:指由一家机构进行集中监管.如英国和大局部开展中国家等.4 .金融监管主体根据功能和机构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统一监管模式:指由一个监管当局监管不同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如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2)多头监管模式:指设置不同的监管当局,分别监管银行、证券、保险业.如美国、中国等国家.5 .由功能和机构的组合中派生出的三种模式:牵头监管模式:指设置不同的监管当局, 并指定一个监管机构为牵头监管机构, 负责协调不同监管主体,共同开展监管.“双峰〞监管:是依据金融监管目标设置两类监管机构,一类机构专门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审慎监管,另一类机构专门对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和相关机构的金融业务进行监管,代表国:澳大利亚“伞式〞+功能监管模式:指对特定金融机构,由一家监管机构负责综合监管,其他监管机构按企业经营业务的种类开展具体监管.如美国.6 .金融监管的一般目标(1)保证金融稳定、平安,防范金融风险;(2)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3)增进金融体系的效率;(4)标准金融机构的行为,促进公平竞争;7 .金融监管内容的分类:(1)按金融机构监管范畴划分为金融机构行政监管和业务监管;(2)按监管性质可划分为合规性监管和风险性监管;(3)从监管的主要内容或范围看,主要分为市场准入监管、业务运营监管和市场退出监管.第二章:1 .金融风险:在金融效劳交易中给金融交易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或是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或是实际本钱高于预期本钱.2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金融危机主要包括货币危机、银行业危机、外债危机三种类型.3 .金融风险的种类:(1)根据遭受风险的金融企业的面积,金融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非系统性金融风险(2)根据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营业风险,环境风险和行为风险(3)根据衡量风险的范围角度可以分为宏观金融风险,中观金融风险和微观金融风险(4)根据来源划分可以分为内源性金融风险和外源性金融风险4 .金融创新:是指经济开展过程中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满足经济开展的新的需要,同时获取潜在的金融利润.狭义:仅指金融工具的创新(微观).广义:包括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制度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的创J新(微观 +宏观).5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1)金融管制刺激了金融创新的产生随着经济的开展和金融环境的变化,许多对金融机构业务活动的限制规定已经过时,成为金融机构开展正常业务的障碍,甚至成为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因素.金融机构为了避开金融管制而求得自身的自由和发展,千方百计地创造了很多新的金融工具和账户,如NOW、欧洲货币等等.(2)金融创新对传统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金融创新有可能使货币政策失灵,表现为货币的定义与计量复杂化、货币需求函数不稳定、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的水平被削弱;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加大;金融创新加大了金融治理的难度(3)金融创新促使金融管制进行调整当银行业务创新的许多工具和做法被越来越多地效仿时,金融治理当局只能被迫进行金融管制的调整, 即一方面放松某些管制,另一方面又促使金融治理当局在对银行业务创新本身进行全面慎重的评估根底上,采取一些有利于银行体系走向稳定的举措.第四章:1 .金融监管当局的特性:权威性、独立性、公共性2 .金融监管模式:功能监管:根据经营业务的性质来划分监管对象机构监管:根据不同机构来划分监管对象3 .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分工(1 )联邦政府财政部货币局;( 2)州政府州一级监管部门;( 3)参加联邦储藏体系:联储银行理事会;(4)参加联邦存款保险制度:联邦存款保险公司4 .中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构成(?)1992年6月,证监会成立;1998年11月,保监会成立;2003年10月,银监会成立;我国垂直分业监管体制正式形成.(1)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目标:一般目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平安,保护公平竞争和金融效率的提升,保证中国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具体目标:经营的平安性、竞争的公平性和政策的一致性.(2)中国金融监管体制进一步改革:①金融对外开放程度加深,国际大型金融控股公司进入,我国金融混业经营大幕拉开.②“三会〞建立磋商协作机制以提升监管的整体效力,在牵头机构内部建立信息库,实现监管信息资源共享.③自2000年开始,三大机构不定期举办联席会议,说明我国监管当局正在从体制上为逐步向牵头监管过渡进行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准备.④随着大部制改革的推进,可能会“三会〞合一,成立金融部.第五章:1 .金融机构内部限制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限制和事后评价的动态过程和机制.2 .金融机构内部限制的主体有:金融机构业务部门、金融机构内审部门、金融监管当局和外部审计机构.3 .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金融机构内部限制的三大目标分别是:运作性目标:各岗位运行的效率和各项经营活动的效果,是否存在无效运作.信息性目标:银行经营治理信息传递、反应和财务运行信息全过程,是否可靠和完整.合规性目标:整体运作是否受制于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约,依法合规经营.4 .金融机构内部限制机制建立的原那么有:全面:内部限制应当渗透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并由全体人员参与,任何决策或操作均应当有案可查.审慎:内部限制应当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商业银行的经营治理,尤其是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均应当表达“内控优先〞的要求.有效:内部限制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限制约束的权力,内部限制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反应和纠正.独立:内部限制的监督、评价部门应当独立于内部限制的建设、执行部门,并有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治理层报告的渠道.5.1997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通过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那么?第一次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内部限制原那么,以指导和增强银行业的内部限制.6 .金融风险防范的“三道防线〞分别是:建立预防治理、建立和健全风险补偿制度、建立特大风险应急制度.7 .外部监管与金融机构内部限制的联系与区别:联系:1 .实施目的的一致性外部监管的目的是维护金融机构的平安、防范金融风险,从而保证国民经济体系健康稳定运行;内部控制制度是金融机构为躲避风险、提升自身经营平安性的一项有效制度.2 .实施内容的一致性内限制度建设是金融监管当局进行外部监管的内容之一,内限制度可以看成是外部监管的具体化.区别:/、同点外部监管治理主体监管当局金融机构治理目标宏观金融行业开展与社会经济的稳定微观对企业行为的自我限制内容监管金融机构业务活动;治理境内金融市场;对上市证券的合法性审查;对上市公司资信进行评估等金融机构内部组织结构的限制;资金交易风险的限制;衍生工具交易的限制;信贷风险的限制等实施方式立法金融政策制度化治理:组织制度、工作程序、监督制度对象金融机构内部的相关部门乃至个人第六章1 .自律组织的功能(1)行业保护行业保护是指同业自律组织作为行业整体利益的代表,对本行业实施国内外市场的保护.(2)行业协调行业协调是指同业组织通过自身的工作,协调业内各个银行之间以及同业与外界之间的关系,增强业内银行的联系与合作,并通过业务交流、相互启发指导等方式,促进整个行业的共同进步.(3)行业监管银行同业组织的行业监管即是银行同业自我治理与约束的过程.一是对会员每年进行一次例行检查,包括对会员的财务状况、业务执行情况、对客户的效劳质量等的检查;二是对会员的日常业务活动进行监管, 包括对其业务活动进行指导, 协调会员之间的关系, 对欺诈客户、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2 .市场约束:市场约束是通过信息批露的方式由金融机构所赖以生存的市场和客户来约束其经营行为, 影响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以迫使金融机构努力提升经营治理水平和竞争行为,以维持整个金融业的稳健运行.3 .金融机构市场约束的主体包括:债权人、股东、客户、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市场分析家、新闻媒体等.4 .市场约束发挥作用的条件(1)提升资本市场的有效性①增强价格的信号显示功能.当前市场价格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上市金融机构的经营业绩,标准市场,赋予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权利.②标准限制权市场交易机制.限制权市场是资本市场约束机制发挥作用的有效渠道,为此应该标准限制权市场框架,加大法律法规建设力度,减少政府行政干预.(2)增进社会公众的风险意识引导公众提升风险意识,将金融机构平安性作为选择效劳的决定因素,而非价格和效劳.〔3〕建立健全市场中介机构①重建会计师行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会计师事务所对银行进行外部审计,不仅可以对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作出评价,而且可以深入了解金融机构的风险治理和内控状况.②增强金融机构信用评级体系建设信用评级制度对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使经营不完善的金融机构及时退出市场,另一方面可以对业绩下滑的金融机构提出警告.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没有根据市场经济原那么建立,独立性差、体系混乱;没有统一的引导和治理,评级指标体系混乱,人员素质低;评级机构运作不标准,恶性竞争剧烈.〔4〕充分发挥群众传媒的监督作用①群众传媒传递的金融机构信息以及发表的相关评论,无论是对于金融监管部门还是对于金融机构的客户、债权人以及投资者等都是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②群众传媒可以直接对金融机构进行舆论监督③群众传媒可以直接对金融监管部门进行监督5 .“金融平安网〞三要素:存款保险制度、央行的最后贷款人、官方的审慎监管.6 .存款保险制度: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合法利益, 维护金融体系的平安与稳定, 设立专门的存款保险机构,规定经办存款的金融机构必须或自愿根据存款额大小按一定的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当投保的存款机构出现经营危机或陷入破产境地时,由存款保险人支付局部或全部存款的一种制度.7 .美国国会在1933年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作为一家为银行存款保险的政府机构于1934年成立并开始实行存款保险,以预防挤兑,保证银行体系的稳定.8 .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和必要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1〕有利于预防银行挤兑,预防因银行破产而引起的整个银行体系发生支付危机,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2〕保护存款人的利益;〔3〕为陷入困境的银行提供流动性但是,存款保险制度容易弱化存款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弱化银行对风险的限制和防范、弱化监管当局的监管作用.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分析: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该制度,但金融风险正困扰着我国的商业银行,广阔存款人的利益正受到威胁,银行的信誉也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提升中央银行监管水平的同时,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特别是针对中小金融机构所吸收的存款进行保险,将对保护家庭和中小企业存款者的利益,对稳定金融体系, 增强存款人对银行的信心十分重要.〔1 〕改变目前隐含的存款保险制度的需要;〔2〕完善金融市场退出机制的需要;〔3〕建立公平竞争环境的需要;〔4〕保护存款人的合法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5〕增强和改善金融监管的需要;〔6〕银行天然的内在不稳定性的需要;〔7〕完善金融市场的需要:民间资本的金融.第八章:银行业监管1 .历史上对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有过四种不同的原那么:自由主义、特许主义、准那么主义、核准主义〔审批制〕.2 .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包括三个方面:机构准入、业务准入、高管人员准入.3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包括: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一般准备:根据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专项准备:根据贷款风险分类原那么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特种准备: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风险计提的准备.4 .审慎监管:指监管部门以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为目的,通过制定一系列金融机构必须遵守的周密而谨慎的经营规那么,客观评价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并及时进行风险监测、预警和限制的监管模式.5 .我国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类别和风险水平的最后评价主要有加权评价法和特征评价法两种.6 .特征评价法是根据金融机构所表现出来的风险特征与风险水平,将金融机构判断为根本正常机构、关注机构、有问题机构和危机机构.7 .市场退出:指停止办理金融业务,撤消金融营业许可证,取消其作为金融机构的资格.8 .我国自2004年3月1日起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治理方法?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9 .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的内容及其优缺点比拟现场检查的优点:现场检查对局部、专项的情况具有灵活、高效、准确的特点,有助于监管人员全面、深入了解金融机构的经营和风险状况,核实和查清非现场监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疑点,对金融机构的风险作出客观、全面的判断和评价,因而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及时性、灵活性、深入性.现场检查缺点:对宏观风险的分析和把握明显缺乏,并且本钱较高,容易影响到银行的正常经营非现场检查的优点:对风险的把握水平要强于现场检查,而且对实施现场检查具有指导作用,能够及时和连续监测金融机构的经营和风险状况;运用非现场分析,有助于明确现场检查的对象和重点,从而有利于合理分配监管力量,提升监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它不会干扰银行的正常运营,所花费的本钱也较少.非现场检查缺点:属于一种静态的分析,不能很好地揭示问题的深层次内容;它不能提供直接的治理评估,不具有及时性特征.10.2004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 建立了有效资本监管的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信息披露.11 .处理问题银行的一般举措:贷款挽救、担保、并购、设立过渡银行、设立专门的问题银行处理机构.12 .我国对问题银行的处理方法有:接管、兼并、破产.13 .银行监管的骆驼评级体系:通过对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是否充足、资产质量的好坏、经营治理水平、盈利数量和质量、流动性等五项指标数量化,逐渐形成一套统一的、标准化的商业银行业务综合等级评价体系.五个方面 C 〔capital ,资本状况〕、 A 〔asset quality ,资产质量〕、M 〔management ,治理水平〕、 E 〔earnings ,盈利状况〕、L 〔liquidity ,流动性〕,这五个局部的英文词组成了CAMEL 〔骆驼〕,因此,世界各国通常就将美国评级制度称为“骆驼评级体系〞14 .我国如何对银行进行评级:参照骆驼评级体系,目前对我国商业银行评价的根本要素确定为以下六个方面〔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中的规定〕〔1〕资本充足性;〔2〕资产质量;〔3〕治理状况;〔4〕盈利指标;〔5〕流动性状况;〔6〕风险综合评级.第九章:证券业监管1 .三公原那么:公开原那么:中介机构和有关人员必须全面履行信息披露,保证投资者及时、充分、全面和准确地了解证券发行人的各种信息从而增强证券发行和交易的透明度.公正原那么:证券业监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行为必须公正,禁止欺诈、操纵、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公平原那么:要求证券市场为各类投资者提供获得信息和进行交易的同等时机.公平原那么要求证券监管机构根据相同的尺度标准其监管范围内的行为,同样的违法行为应受到同样的处分结果.2 .信息披露制度:又称信息公开制度或公示制度,指证券发行公司在证券的发行与流通诸环节中,依法将其经营、财务信息向证券治理部门、社会公众予以充分、完整、准确、及时地公开,以供证券投资者作投资价值判断的法律制度.3 .证券业监管的三个目标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保证市场公平高效和透明、降低系统性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
第八章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本章主要讲解我国当前金融监管体制的形成和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
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演变的基本情况和目前体制下各监管主体之间的基本分工,理解中国人民银行履行监管职责和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重要性,掌握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和法定权力,掌握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一、1992年以前的金融监管体制1.1984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一方面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另一方面全面行使金融监管职责。
2.1984年1月1日开始,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成为我国的货币当局和全面承担对金融各业监管职能的金融监管当局。
一直到1992年底,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基本上属于集中单一型监管体制。
二、分业监管格局的逐步形成和调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二十年来,金融监管体制经历了几次重大调整。
1.1992年12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证券委)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成立,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同管理证券业。
证券委是国家对证券市场进行统一管理的主管机构,证监会是证券委的执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证券经营机构的审批和归口管理。
2.1993年我国正式将“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作为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目标,并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明确规定。
3.1997年11月,国务院将中国人民银行对证券经营机构的监管权划归证监会。
4.1998年4月,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证券委与证监会合并组成了新的证监会,全面负责对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管。
5.1998年11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负责监管全国商业保险市场。
至此,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监管的体制得以确立。
6.2003年4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统一监管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能转变为“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金融学》第8章 中央银行
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4.中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悖论 主张强化者的基本观点: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呈负相关关系,
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 反对派的主要观点:由中央银行独立性引致的非民主性矛盾、宏观协调
困难和中央银行官员的非正当行为等问题,至少可以证明中央银行独立 性并不一定能够带来低通货膨胀率,或者说中央银行独立性并非是实现 物价稳定目标的充分条件。
中央银行收取存款的意义: ①有利于控制贷款规模与货币供应量; ②有利于维护金融业的安全; ③有利于国内资金的清算。
26
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2.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
是指中央银行向流通领域投放货币的活动。 中央银行发行货币,主要通过即在不同的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
接受商业票据再贴现、在金融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购买金银和外汇等方式实 现的。 中央银行虽然垄断了货币发行权,但货币发行并非随意的。货币发行必须符合 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4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1)指中央银行是国家货币的发行机构。它集中货币发行权,统一全国的货币 发行; (2)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是筹集资金的主要来源。
2.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1)代理国库,管理政府资金; (2)为政府提供信用; (3)代表政府管理国内外金融事务;
15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10
三、中国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6.新中国时期的中央银行
⑴1948—1978年:“大一统”的、“一身二任”的复合式中央银行体制;
⑵1979—1983年: “大一统”体制有所改良,各专业银行相继恢复和建 立;
⑶1984—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
初级经济师-金融-基础练习题(参考)-第八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初级经济师-金融-基础练习题(参考)-第八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单选题]1.2003年4月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开始对商业银行实行()。
A.资产风险管理B.资产流动性管理C.资产负(江南博哥)债比例管理D.全面风险管理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2003年4月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开始对商业银行实行全面风险管理。
掌握“《指引》中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新内容和新原则”知识点。
[单选题]2.金融风险中的市场风险不包括()。
A.汇率风险B.经济周期风险C.利率风险D.投资风险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金融风险的分类。
市场风险主要包括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投资风险。
掌握“金融风险的定义、特征、分类”知识点。
[单选题]3.由于灾难性事件引起商业银行的有形资产损失,这种风险属于()。
A.信用风险B.利率风险C.操作风险D.流动性风险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程序、人员和系统或因外部事件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
掌握“金融风险的定义、特征、分类”知识点。
[单选题]4.下列关于金融风险的说法,错误的是()。
A.风险因素是造成损失发生的直接原因B.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的可能性三个要素有机构成的C.风险事故是导致损失发生的偶然事件D.企业、居民、政府都可能面临金融风险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金融风险的定义。
风险事故是导致损失发生的偶然事件,是造成损失发生的直接原因。
掌握“金融风险的定义、特征、分类”知识点。
[单选题]5.()如果得不到控制,就会引发令银行界望而生畏的挤兑事件。
A.市场风险B.信用风险C.合规风险D.流动性风险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金融风险的分类。
流动性风险如果得不到控制,就会引发令银行界望而生畏的挤兑事件。
掌握“金融风险的定义、特征、分类”知识点。
[单选题]6.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其他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通知》,严禁金融营销中的不实宣传、强制捆绑销售,体现出来的金融监管新举措是()。
初级经济师初级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第8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含解析
初级经济师初级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第8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是()。
A.利率风险B.汇率风险C.操作风险D.国别风险2.在金融风险中,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是()。
A.信用风险B.操作风险C.市场风险D.利率风险3.投资基金提供的组合投资可以分散()。
A.利率风险B.金融危机风险C.非系统性风险D.系统性风险4.关于信用风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价格变动的,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遭受损失的风险B.信用风险只存在于贷款业务中C.发放关联贷款可能会造成信用风险D.信用风险只存在于表内与表外业务中5.由于宏观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对整个金融系统和经济活动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可能是()。
A.系统性风险B.非系统性风险C.声誉风险D.操作风险6.金融企业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波动时面临的风险,错误的是()。
A.重新定价风险B.利率变动风险C.发放关联贷款可能会造成信用风险D.基准风险7.在商业银行投资业务中,由于所持有证券的发行人破产可能蒙受损失的风险属于()。
A.市场风险B.操作风险C.流动性风险D.信用风险8.借款人所在国政局动荡、社会动荡、经济恶化、政策多变可能给金融企业带来损失,这是金融企业所蒙受的风险是()。
A.信用风险B.国别风险C.转移风险D.市场风险9.金融企业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是()。
A.市场风险B.信用风险C.国别风险D.流动性风险10.“金融风险管理应当渗透到金融企业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部门、岗位和人员”。
这是指金融风险管理的()。
A.全面风险管理原则B.集中管理原则C.垂直管理原则D.独立性原则11.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对风险管理所承担的责任,并确保风险管理政策措施能够在整个金融企业得到彻底贯彻和落实是指金融风险管理的()。
A.全面风险管理原则B.垂直管理原则C.集中管理原则D.独立性原则12.商业银行的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一般不应高于()。
绝对银行笔试备考资料
第八章中央银行二、填空1 、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功能的银行应是英格兰银行。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对中央银行控制加强的手段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国有化制定新的银行法。
3 、我国在1983 年以前一直实行的中央银行制度类型为复合中央银行制度。
4 、我国的“最后贷款人”是中国人民银行。
5 、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职能的体现之一。
6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和政府关系上。
7 、面对不同交易行为的结账要求,常用的清算方式有全额实时结算和净额批量清算两种。
8 、从银行技术处理角度划分,常用的清算方式有大额资金转账系统和小额定时结算系统两种。
9 、票据交换所是最早形成的支付清算组织。
1 、1998 年7 月正式成立的欧洲中央银行属于:跨国中央银行2 、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其职能具体表现在:集中存款准备,最终的贷款人,组织全国的清算3 、通常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及其有关金融机构必须向中央银行存入一部分存款准备金,目的在于: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有利于中央银行调节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量4 、下列属于中央银行负债的有:流通中通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第九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二、填空1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2 、现金在中央银行账户上是负债项目;而在商业银行账户上则是资产项目。
3 、存款货币的创造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前提: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和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
4 、基础货币又称为高能货币,包括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5 、扩大资产业务不以负债的增加为前提是中央银行特有的权力。
6 、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中央银行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存款准备,支持其创造信用货币的能力要受到货币需求的约束。
7 、银行派生创造存款的倍数大小如何,除了取决于法定存款准备率的高低以外,还要受到定期存款比率现金漏损率超额存款准备率等多方面的制约。
金融监管第八章
(二)“管风险”,即对风险的监管
1、商业银行风险指标制度。《商业银行法》39条资产负 债比例管理规定:
资本充足率>=8%
贷款余额/存款余额<=75%
流动性资产余额/流动性负债余额>=25%
对同一贷款人,贷款余额/银行资本余额<=10% 其他负债管理的规定
2、保险公司风险指标制度。
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保险公司应当具有 与其风险和业务规模相适应的资本,确保偿付能力充足 率不低于100%。 保监会依该指标把保险公司分为三类: 不足类公司,该指标<100% 充足I类公司,100%<该指标<150% 充足II类公司,该指标>150%
如在审慎法规的要求中,该委员会明确要求商业银行:
建立适当的最低资本充足率; 在监管报告上,具备在单个和并表的基础上收集和分 析银行集团的财务和其他信息; 在会计处理与披露上,应确保银行和银行集团保持完 备可靠的记录; 在外延上,审慎监管是一个比审慎会计监管更广泛的 概念,但离开了审慎会计监管,审慎监管将显得空乏和 缺少说明力。审慎会计监管是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
第八章 金融监管的外部支持
金融监管的外部支持是一个包含法律、 会计、统计、企业与社会信用等诸多内容的 复杂系统,这些内容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所 区别。
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法律支持系统
金融监管的法律支持系统主要包括两个子系统:金融
基础法律支持系统;金融监管法律法规支持系统,包含
于金融基础法律之中。
一、金融基础法律支持系统
(2)信托公司的业务经营要接受监督
(3)信托公司的业务范围要经银监会批准,并接受监督
(4)信托公司应按规定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和资料,接受
人民大2023马勇金融伦理学课件第8章 金融监管伦理
高负债的经营模式加大了所有者冒险的激励,导致金融部门容易出现过度的风险倾向 各金融机构之间互相依存,网络关系错综复杂,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金融效率的提高建立在市场竞争机制之上,而市场竞争下的“优胜劣汰” 一方面会加
大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的风险,另一方面还可能导致垄断,强化金融体系的负外部性
» 形成公平有序的金融市场环境 » 促进可持续的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共生性关系,金融的稳定发展将直接影响到经济的 稳定发展,反之亦成立
10
金融监管伦理的主要内容
➢金融监管的伦理原则
• 自由与平等原则
» 监管部门既要保障金融市场主体的选择自由,也要维护和促进主体之间的平等 » 自由是平等的前提和基础,平等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
• 公开与透明原则
» 监管的一般性规则、制度和要求应该是公开和透明的 » 监管部门应该基于一致性和统一性要求对金融市场主体进行监管
• 公正与廉洁原则
» 设计监管政策时,需要平等一致对待同一类主体,但要考虑不同主体的差异性 » 在监管过程中,金融监管的行为主体必须遵循廉洁奉公的原则
11
金融监管伦理的主要内容
» 监管政策的调整和变动缺乏相应的规则和法定程序,主要由监管部门的意志、 需求和主观偏好而定
» 监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缺乏充分的考虑,导致政策调整过于草率和频繁
• 监管者缺乏道德自律和监管腐败
» 缺乏伦理道德的金融监管者可能将权力视为一种资源和交易筹码,进行利益交 易,或者与被监管对象形成利益联盟,为其谋取额外的好处、便利条件和竞争 优势等
实践中,源于政府所追求的目标违背了市场规律,或者源于无法在特定的情况下做出 最佳判断和决策
第二十一章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第二十一章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组织
巴塞尔委员会
3. 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原本是为国际银行业提供一个“ 早期预警”系统。随着银行业国际化的不断推进, 委员会的工作重点转移为堵塞国际监管中的漏洞 ,提高监管水平,改善全球监管质量。
•第二十一章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组织
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
2. 国际证券委员会的宗旨是:⑴通过合作确保在国 内和国际层次上实现更好的监管,以维持公平和 有效的市场;⑵就各自的经验交换信息,以促进 国内市场的发展;⑶共同努力,建立国际证券交 易的标准和实现有效监管;⑷提供相互援助,通 过严格采用和执行相关标准确保市场的一体化。
•第二十一章第三节 国际金融监管协调的基本内容
有关国际银行的监管范围和监管责任
2. 1983年巴塞尔委员会制定了修改后的巴塞尔协
定,即《对银行国外机构的监管原则》,强调
对银行国外机构的充分监管,不但要求在母国
和东道国监管当局之间适当的划分责任,而且
要求在二者之间进行联系与合作。
同前
一个协议相比,第二个协议做出了多方面的改
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二十一章第三节 国际金融监管协调的基本内容
监管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3. 此外,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之间的信息交 流及信息共享也随着金融集团的兴起而得到了 国际金融界的重视。
•第二十一章第三节 国际金融监管协调的基本内容
有关国际银行的监管范围和监管责任
1. 1975年巴塞尔委员会首次提出了划分对银行的国 外机构监管责任的原则(后称“第一个巴塞尔协定 ”): ⑴银行国外机构的监管是母国和东道国的共 同责任;
简述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简述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第一章:金融监管体制的概述金融监管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保护投资者权益和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而制定的监管框架和机构设置。
在我国,金融监管体制起源于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市场发展和法制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体系。
第二章:金融监管机构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主要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
这些机构分别负责对银行、保险、证券和金融稳定等领域进行监管和管理。
第三章: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它还负责监管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合规运营,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第四章: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保监会)是我国的银行和保险业监管机构,负责对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和管理,确保其合规运营,保护投资者权益。
第五章: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是我国的证券市场监管机构,负责对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和其他证券市场参与者进行监管和管理,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运行,保护投资者利益。
第六章: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是我国的金融稳定机构,由国务院领导,协调各金融监管机构,制定和实施金融稳定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第七章: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旨在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和风险挑战。
通过加强监管协调、加大监管力度和加强监管科技应用等措施,不断提升金融监管的效能和能力,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第八章:结语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通过不断加强监管的力度和能力,我们能够更好地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第八章--金融监管PPT课件
对国有商业银Biblioteka 的监管的重点“三防”即:防信用风险、防市场风险、 防操作风险。
“两提”即:提高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 “一改”即:做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工作。 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
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 款)
10
金融监管体制的类型
单一 多头 金融业自律:指同一行业的从业者组织,基于共
第八章 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的目标、内容 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风险
1
金融监管的范围
商业银行 非商业银行金融机构 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和证券业以及各类投资基金 外汇市场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保险业
2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依法管理 合理、适度竞争 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 安全稳定与经济效率相结合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 本办法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三条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是商业银行
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通过制定并实施系 统化的政策、程序和方案,对风险进行有 效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和改进的动态 过程和机制。
12
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联储体系 货币监理署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 全国信用社管理局(NCUA) 储蓄监管局 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
7
对金融机构监管的主要目的
(1)维持金融业健康运行的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业的风险, 保障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促进银行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2)确保公平而有效地发放贷款的需要,由此避免资金的乱拨乱 划,制止欺诈活动或者不恰当的风险转嫁。 (3)金融监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贷款发放过度集中于某一 行业。 (4)银行倒闭不仅需要付出巨大代价,而且会波及国民经济的其 它领域。金融监管可以确保金融服务达到一定水平从而提高社 会福利。 (5)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储备和资产分配来向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 传递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可以保证实现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 的传导机制。 (6)金融监管可以提供交易帐户,向金融市场传递违约风险信息。
金融监管学-教学大纲
《金融监管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110142B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总学时: 32 讲课学时:28 实验(上机)学时:4学分: 2适用对象:金融学、国际金融先修课程:金融学概论、商业银行、银行经营管理、保险学、证券学、西方经济学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根据金融监管的最新发展趋势,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金融监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课程体系分为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金融监管理论、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实务和金融监管的协调五个部分,系统讲解金融监管的理论与实务,并结合最新实践,完善了金融稳定和金融协调同金融监管关系等方面的观点和思路,为金融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研究金融监管提供了一个基本线索和框架。
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现代金融监管的理论体系和内容,掌握金融监管体制、金融监管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防范金融风险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教学基本要求:理论讲清,要学有所用,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注意利用我院的金融实验室。
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尽可能地去有关金融机构作现场了解。
对课后作业以及学生自学的要求:注意同实际联系的案例教学,重在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可请校外人员讲座。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宋体,小四号字)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金融监管导论第一节金融监管的概念及必要性一、金融监管的概念二、对金融监管的理论理解三、金融监管的必要性第二节金融监管的内容和手段一、金融监管的内容二、金融监管的手段教学重点、难点:对金融监管理论的解释和掌握。
课程的考核要求:金融监管的概念。
了解:金融监管的含义、外延、内涵。
各专家的定义。
理解:金融监管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脉络。
掌握:相关金融监管的理论。
熟练掌握:金融监管的手段和内容。
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有哪些作用?2.简述金融监管与经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
信用管理学第八章 信用监管
法?、?商业银行法?等,通过核准制和备 案制,确定商业银行所经营的各项业务范围; 〔三〕监督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时遵守法律法规; 〔四〕催促商业银行建立健全对存款、贷款、结算、 呆账管理和核销等各项业务的稽核、检查等 内控制度; 〔五〕对商业银行的利率、费率等进行管理。
第八章 信用监管
第一节 信用监管的目的和监管特征
一、信用监管的目的 二、信用监管的特征 三、信用监管的内容
信用监管是信用监管机构依据相关 信用法规和信用市场开展状况,对信用 市场参与人行为、信用产品和信用关系 运行进行监督、标准、控制和调节等一 系列活动的总称。
信用监管的主体有政府相关部门、 民间专业机构和国际金融监督组织。
一、个人信用监管的特殊性
所谓个人信用监管,就是对个人信 用、个人信用授受机构、个人信用效劳 中介机构等的规模、结构、运作进行控 制、监督和管理的总称。个人信用的监 管,是整个信用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局 部和根底。
特殊性:
〔一〕个人信用信息的披露与保护个人隐 私权
要协调统一 〔二〕实现个人信用记录的强制性 〔三〕确定个人信用信息的格式和相关内 容 〔四〕消费信用是个人信用监管的侧重点
三、信用监管的内容
〔一〕 建立征信数据环境 〔二〕订立信用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
德和操守规那么 〔三〕构建信用监管法规体系 〔四〕监管信用效劳机构 〔五〕建立和加强行业协会等民间机构
的自律管理 〔六〕实施信用管理教育
第二节 政府专业机构对信用的监管
一、中央银行/国家银行业监督机构 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二、对个人信用监管的机构
一个国家的个人信用监督管理部门设置的 数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这要视该国 的大小、社会制度、法律规定、政府机构规模、 经济市场化水平、有无开放征信数据、文化传 统等诸多因素而定。
商业银行规章制度
商业银行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保障存款人和客户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秩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
第三条商业银行应遵循依法经营、诚实守信、风险控制、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商业银行应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明确各层的职责和权限。
第五条董事会负责商业银行的决策、监督和经营管理。
第六条监事会对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的行为进行监督,确保银行合规经营。
第七条高级管理层负责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组织实施董事会决策。
第三章存款业务第八条商业银行接受的存款为合法来源,不得接受来源不明的存款。
第九条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存款管理制度,明确存款的种类、期限、利率等。
第十条商业银行应保证存款的安全,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原则。
第四章贷款业务第十一条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应遵循合法、审慎、自主、风险可控的原则。
第十二条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贷款管理制度,明确贷款的种类、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
第十三条商业银行应进行贷款风险评估,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和效益性。
第五章风险管理第十四条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识别、评估、控制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第十五条商业银行应设立风险管理部门,负责银行风险的管理和监督。
第十六条商业银行应制定应急预案,防范和处理突发事件。
第六章资本充足率第十七条商业银行应保持充足的资本,确保银行的安全经营。
第十八条商业银行应定期计算资本充足率,确保资本充足率符合监管要求。
第七章信息披露第十九条商业银行应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财务、业务等信息。
第二十条商业银行应设立信息披露部门,负责银行信息的披露工作。
第八章监管配合第二十一条商业银行应积极配合金融监管,接受监管部门的检查、监督。
第二十二条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第九章违规处理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制度的,由商业银行内部进行调查和处理,严重者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金融监管协调与独立性的关系
从严格监管的要求出发,应该强调监管主体的独立性,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有效银行监管的独立性原 则》中就指出:在一个有效的银行监管体系下,参与银 行监管的每个机构都要有明确的责任和目标,并享有 操作上的自主权和充分的资源。 但各监管主体的监管工作都服务于一个总目标,金融 监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按照系统论,整体的良好 运转有赖于各部分的密切合作。
第八章 金融监管协调
8.1 金融监管协调概述 8.2中国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批复了由中国人民银 行提交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监管协调机 制工作方案的请示》,同意建立由中国人民银 行牵头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至 此,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最终得到确定。 随着新金融的发展,各行业间的界限正在变得 模糊,国内机构的综合经营、交叉经营正在扩 大,这对当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造成了冲击, 急需监管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建立一套 完整的金融监管协调体制。
C ( x)
监管部门的成本
dR d 2R dC d 2C 0, 0且 0, 0 2 2 dx dx dx dx
F ( x) 必然存在最大值
当 F ' ( x) R' ( x) R' ( x) F ( x) 可取到其极值 即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即MR=MC, 金融监管的效率最大
合作带来的收益越小、 成本越高时,所需要的 合作溢价越大。同时, 合作的收益必须是正数, 从而不会出现双方均选 择不合作的情形。
五、金融监管协调的主要内容
8. 1 金融监管协调概述
金融监管协调的含义 金融监管协调的必要性 金融监管协调与独立性的关系 金融监管协调的主要内容
一、金融监管协调的含义
为何需要金融监管协调? 存在多个监管主体
重复监管、监管盲点、监管冲突
监管效率降低、监管失效
监管主体
狭义的监管 协调
特指金融监管的政府机构,包括中 央银行、专门的金融监管机构(如 银保监会、证监会)和政府有关部 门(如财政部门、审计部门)
一方面,监管机构只讲独立性,不讲协调,只不过是通过 牺牲整体的长远效率来换取部门的短期高效率,并可能积 累部门内部乃至系统性风险; 另一方面,只讲协调,排斥必要的独立性,也会使各监管 部门的监管失效。如何把握协调性与独立性的度,在某种 程度上需要各国通过实践来检验。
四、金融监管协调的成本一收益分析
金融监管协调的 目的之一
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与效率
提高监管的有效 性与效率
哪些因素影响协调 的成本与收益?
协调的成本 ①为建立协调机制各方进行协商进而立法的成 本,该成本的大小与协商的困难程度成正比, 而与立法程序的效率成反比; ②协调的成本,即各监管主体在协调机制下进 行配合行动的各项开支产生的成本,该成本与 纳入协调范围的监管主体数目成正比,与各监 管主体的分工明确程度成反比; ③被监管者在协调机制下可能耗费的资源成本, 这项成本与耗费的资源量成正比。
2
协调 协调
m1R1 ( x) C1 ( x), m2 R2 ( x) C2 ( x)
不协调
R1 ( x) C1 ( x), R2 ( x)
1
不协调
R1 ( x), R2 ( x) C2 ( x)
0, 0
要达到金融协调监管的最优状态,防止囚徒困境的情况发 生,双方均参与合作必然成为唯一的纳什均衡,此时应该 满足: m R ( x) C ( x) R ( x) 1 1 1 1
二、金融监管协调的必要性
1.改变监管者的信息劣势 金融机构和客户之 间的关系上
信息的 不完备和 不对称
金融机构和监管 者之间的关系上
被监管者总是比监管者了解更多有助于做出正确监 管决策的信息,因为被监管者出于种种考虑,总是 试图隐瞒对其不利的信息。
2 . 防止监管冲突
金融监管的 总体目标
保护投资者的 利益,维护金 融体系的安全 与稳定
狭义监管协调的主体
广义的监管 协调
民间自律性质的金融同业 行会和各种专门服务机构 有关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 和国际上的金融监管组织
会计师事务所、 资信评级机构
巴塞尔委员会、 国际证券委员会 组织和国际保险 监管者协会
一般而言,纳入协调范围的监管主体数量越多, 考虑问题的视角就越开阔,就越可能达到监管 工作的协调一致,但随着监管主体数量的增多, 协调的成本与难度也会增大。本书的金融监管 协调指的是狭义的金融监管协调。
存在多个监管主体的情形 协调净收益函数 Fi ( x) Ri ( x) Ci ( x), i 1, 2,3……
其中, i 代表不同的监管主体(中央银行,证监会, 银监会,保监会等)
dRi d 2 Ri dCi d 2Ci 假设 0, 2 0且 0, 2 0成立 dx dx dx dx
4. 混业经营的需要
实行统一监管,并强调 统一监管机构内部各职 能部门的协调
保持原有的分业监管 模式不变或进行局部 的调整,并进一步强 化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英国 日本 韩国
混业经营 如何监管?
美国 中国
案例
美国——金融监管协调不到位带来的监管重叠和监管真空 在2007 年,美国货币监理署模拟了经营所有金融业务的" 全能金融控股公司"结果发现,有权对这家控股公司进行直 接监管的机构就有九家。在实际运行中,根据货币监理署 对花旗、摩根大通的调查,发现对这两家集团有监管权的 机构远远超过该数字,这表明美国金融监管重叠现象十分 严重。 以花旗银行为例,它不但要受到货币监理署、联邦储备银 行、联邦存款保险机构、储蓄机构监管署以及证券交易委 员会的监管,还要受到50个州的地方监管者的监管。这些 机构之间存在着交叉和重复监管的现象。没有任何单一金 融监管机构拥有监控市场系统性风险所必备的信息与权威, 现有金融监管部门之间在应对威胁金融市场稳定的重大问 题时缺乏必要的协调机制。由于监管目标不同,各监管机 构在金融机构新设标准、信息报送格式和程序、内部风险
在实践中,不同的监管主体会从各自的职责出 发,对同一个或不同的监管对象设臵具体目标, 如果这些目标相互抵触,就会产生监管冲突, 甚至造成金融秩序混乱。一个监管机构不能漠 视另一个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二者须进行 某种形式的协调,否则会大大影响监管的有效 性与效率。
3 . 监管者相互监督的需要
机会主义 有限理性
x代表协调力度,由协调深度和协调广度共同决定
这里仅考虑两种监管主体的市场,用一个简单的完全信息 下的博弈模型来表示合作双方的选择。假设两个监管机构1 和2 的协调成本分别为 C1 ( x)和 C2 ( x), 双方选择不合作的时 候,收益均为0 。一方合作、一方不合作的时候,双方也有 收益,存在"搭便车"的情形。若双方均选择合作,则会产生 合作溢价,各自的收益都会上升。博弈矩阵如下:
监管者会犯错误
监管者的失误可能会 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各监管主体之间建立沟通渠道, 彼此协商,可避免错误发生
比如,金融同业公会作为民间自律性组织,可 以与官方监管机构合作,相互监督。同业公会 往往比监管当局更熟悉金融市场,同各监管主 体的联系也更紧密,因此在监管方面和监管当 局相比有一定的优势;而监管当局的监管工作 更加规范,更具权威性。如果二者建立沟通渠 道,互相监督,就可以同时发挥二者的优势, 尽力避免监管失败。
控制制度、资本充足率标准、高级管理人员资格审查、金 融机构兼并收购等各个方面几乎都存在不同的规定。大型 金融集团每年仅在年报的准备和报送上就得花费至少两个 月的时间。金融机构还会因同一件事、在同一个部门不停 地接受不同监管机构的现场检查。 就监管真空而言,像CDO( 债务担保证券)、CDS( 信用违 约掉期)这样的金融衍生品,到底该由美联储、储蓄管理局 还是证券交易委员会监管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多头监 管的存在,使得没有一家机构能够得到足够的法律授权负 责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风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 致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
m2 R2 ( x) C2 ( x) R2 ( x) R1 ( x) C1 ( x) 0 R2 ( x) C2 ( x) 0 经过整理得到: m R1 ( x ) C1 ( x ) 1 R1 ( x )
R2 ( x ) C2 ( x) m2 R2 ( x ) R1 ( x ) C1 ( x) R2 ( x ) C2 ( x)
协调的收益
①因协调而减少政策失误所转化的收益; ②因协调而导致整个金融体系效率提高而产生 的收益; ③潜在收益,即因金融体系效率提高而推动经 济发展所产生的收益。
从博弈论的角度来分析一下金融监管协调的成 本和收益。
单一监管机构的情形 金融核心监管力 x 金融监管效率 F ( x) R( x) C ( x) 其中 R( x) 监管部门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