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说课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工程力学说课稿

工程力学说课稿

工程力学说课稿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工程力学这门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一门与工程实际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也可以说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课程目标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数控专业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本课程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受力构件平衡条件,能够对工程中常见的受力平衡构件进行力学分析和计算。

能够熟练地对工程中常见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分析和计算;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将力学知识和本专业的其他课程相结合的能力,具备今后在生产第一线上运用力学方法分析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力学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内容根据现用教材和教学大纲,把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静力学部分第一单元:静力学基本概念(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是基础)第二单元:平面力系;(平面力系的简化及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2)材料力学部分第三单元:轴向拉伸与压缩第四单元:剪切与挤压第四单元:圆轴扭转第五单元:平面弯曲内力第六单元:平面弯曲梁的强度与刚度计算第七单元:组合变形时杆件的强度计算2、重点:对物系进行受力分析,应用平衡方程求解平衡问题,是静力学的落脚点;材料力学部分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各变形的基本概念、内力图的画法、强度条件及强度条件应用;3、难点正确地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并运用平衡方程求解平衡问题;内力图的画法及强度条件的应用。

4、重、难点处理课程教学紧紧围绕重点内容进行,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将力学基本原理与工程实际中的问题结合起来。

尽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程结合起来。

课后留有一定量的作业题,使课堂上所学知识得以巩固。

四、课堂教学实施本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通常以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提出问题,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为突破口,以概括归纳学科知识内在体系为形式,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进行启发式教学。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解释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强调它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和必要性。

1.2 力学的基本原理介绍牛顿三定律和力的概念。

解释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及其原因。

1.3 单位制和量度介绍国际单位制(SI)及其在工程力学中的应用。

强调正确使用量度和单位的重要性。

第二章:牛顿定律2.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解释惯性的概念和第一定律的含义。

探讨惯性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2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介绍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解释质量、加速度和力之间的关系。

2.3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解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探讨它们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力学中的能量3.1 动能和势能介绍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在力学中的作用。

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2 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

探讨其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和限制。

3.3 能量转换和能量效率介绍能量转换的概念和能量效率的计算方法。

强调提高能量效率的重要性。

第四章:材料力学4.1 应力与应变解释应力和应变的概念及其在材料力学中的重要性。

介绍应力-应变曲线的特点和应用。

4.2 弹性模量和塑性极限解释弹性模量和塑性极限的概念及其在材料力学中的作用。

探讨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塑性极限的差异。

4.3 材料疲劳和断裂力学介绍材料疲劳和断裂力学的基本概念。

探讨其在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中的应用。

第五章:静力学5.1 力的分解和合成解释力的分解和合成的概念及其在静力学中的重要性。

探讨力的分解和合成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5.2 静力平衡的条件介绍静力平衡的数学表达式和条件。

解释如何应用静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5.3 摩擦力解释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静力学中的作用。

探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第六章:动力学6.1 质点运动学介绍质点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包括速度、加速度和位移。

探讨运动学方程的建立和应用。

6.2 牛顿运动定律的扩展解释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工程力学》说课

《工程力学》说课
《工程力学》
说课讲稿
主要内容
1
课程定位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程教学设计
2
课程教学实施
3
4
课程教学手段与目的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学科,在各工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工程力学的定理、定律和结论广泛用于各种行业的工程技术之中。它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工程专业的很多课程,都要以工程力学为基础,所以它是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更重要的是,工程力学的研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校本课程时,学生不仅要学好工程力学的内容,还要通过学习,逐步领会和掌握其研究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打下坚强的基础。
4、空间力系 (1)教学内容: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平衡、重心的概念、坐标公式和求法。 (2)教学要求:掌握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了解物体重心的求法。 第二篇 材料力学 5、拉伸与压缩 (1)教学内容:拉伸与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与应力、拉伸变形与虎克定律、拉伸和压缩是材料的力学性能、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拉伸或压缩的强度计算。 (2)教学要求:掌握杆件轴向拉伸、压缩时受力特点、内力及应力求法。掌握材料在拉伸压缩时力学性能。掌握拉压强度计算。 6、剪切与挤压 (1)教学内容:剪切变形时的内力与应力、挤压的概念和实例、剪应变和剪切虎克定律。 ( 2)教学要求:掌握构件发生剪切(挤压)时的强度计算。
第四部分 课程教学手段与目的
一、教学手段 改进常规的教学方法,力求进行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加大提问和课堂互动环节.授课时考虑学生的反映,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设问、引导,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洞查问题的共性,抓住问题的本质,揭示问题的内在联系,把握工程力学问题变型和演变的规律,则复杂的问题会变得简单,表面上完全不同的问题遵循的也许是同样的力学原理,不同的力学量的运算遵循的也许是同样的数学法则。这样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完整word版)工程力学说课稿

(完整word版)工程力学说课稿

《轴向拉(压)杆的内力》说课稿建工学院房屋建筑工程技术课程组一、简析教材1.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土木工程力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主要任务是阐明在外荷载作用下,建筑构件的受力分析方法,解决结构或构件的受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计算方法,为保证所设计的结构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亦为后续课程如《建筑结构》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研究的重点是结构构件的内力与强度。

而结构构件的内力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所引起的,因此要研究结构构件的内力,就要从变形出发去进行介绍。

构件在外力作用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形,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基本变形,即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

今天所讲的《轴向拉(拉)杆的内力》这部分内容,是对杆件进行力学分析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是从前面课程介绍的结构外力计算到接下来结构构件内力计算的过渡内容,并且是后续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知识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正确而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才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通过本章节内容教学后,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产生一次认识上的飞跃。

2.教学内容的处理本次课是《土木工程力学》教材的第四章第二节内容,继前几章静力学基础内容之后,为材料力学知识学习打基础。

这一章内容主要研究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计算,而本次课要讲的轴向拉伸或压缩变形是最主要的变形。

结合教材和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点与理解能力,决定利用2个课时对本课内容进行讲解。

本次课主要讲清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以及截面法求轴力与轴力图画法等内容,为以后讲解其余三种变形和各种结构的内力打好基础。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如何采用截面法来求解轴力与轴力图。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练习,利用所学的知识点,并加以拓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力学的研究对象。

2. 力学的基本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3. 静力学基本方程:平衡方程和力矩方程。

4. 物体受力的合成与分解。

5. 摩擦力、弹力和接触力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2. 结合图形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3. 利用实例分析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 布置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的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力的定义、分类和度量。

3. 讲解力学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4. 讲解静力学基本方程:平衡方程和力矩方程。

5. 讲解物体受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和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6. 讲解摩擦力、弹力和接触力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

7. 课堂练习: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9. 布置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提问、作业批改、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1) 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力学定律的应用能力。

(3) 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

(4)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评价标准:(1) 课堂提问: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准确。

(2) 作业批改:题目正确,解题过程清晰。

七、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教学难点:(1) 静力学方程的灵活运用。

(2) 物体受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的掌握。

工程力学说课(课堂PPT)

工程力学说课(课堂PPT)
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较大。
对专业兴趣缺乏,对课程不够重视,认为和就业 联系不大。
解决办法:
1.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性。掌握学生学习动态, 将辅导答疑落实并使用电话、网络等手段交流 2.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贯彻理论够用、和工程实 践相结合的原则。 3.用灵活的教学的方法 ,调动学生积极性。 21
教师向学生推荐网络下载课件地址及一些参 考习题集,供学生自我学习。
13
二.教学资源—教学条件
14
二.教学资源—师资队伍
15
三、教学方法手段
理实结合法
讲授法
讨论教学法
教学 方法
问题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多效例题教学法
16
教学方法举例
多效例题教学法
重心(汽 车重心的 测定)
力矩平衡 的应用 (车轮约 束反力的 求解)
淡化繁琐的数学推导与数字运算,强化定性分析,强化基于基 本概念的直观判断,突出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对例题和习题加以精选,注重有启发性、代表性,能够达到举 一反三的目的。减少理论,加强应用,多结合生产工程实际
加强师生交流
20
四、教学效果—学情及学习方法指导 存在问题:
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基础知识薄弱,文理科 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差 。
课程难点:
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 静定结构内力图的绘制、用相关理论 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9
04解决办法
1)讲授理论知 识与实验及工 程实践相结合 2)理论与工程 模型有机结合 3)教学与科研 实践的结合
注重专业特点 选择例题或工 程实例等教学 细节,突出教 学重点和难点 ,
发挥学生主观 能动性
五、教学设计

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

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是机械分院:王亚茹,年龄45岁。

我授课的对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下面我从六个方面对工程力学这门课程进行概述:一、课程性质和地位二、教学资源三、学情分析四、教学设计五、考核方式六、改革方向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和地位主要从课程性质、课程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来介绍。

第一方面课程性质《工程力学》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

第二方面课程地位前期后续课程的关系前期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工制图》后续课程:《机械制造基础》、《模具技术》、《机械制造技术》以及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第三方面教学目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依据、以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项目实施达到知识目标建立准确的力学基本概念,熟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力目标基本的静力平衡计算的能力;杆件的强度、刚度和压杆的稳定性分析计算的能力;材料的力学实验能力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推理、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第四方面教学重难点课程重点:工程构件的受力分析,杆件的内力分析、应力与变形分析,解决方法是通过项目完成、作业及习题。

课程难点: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杆件内力图的绘制。

解决方法:利用生活实例,掌握受力和平衡规律,并逐步培养抽象、推理、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大方面教学资源:1。

教学团队:主讲教师3人,职称:副教授2人、讲师1人。

2、教材:《工程力学》(2014年第二版) 主编:邱家俊机械工业出版社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教材特点:教材内容适合本专业教学要求;理论体系合理;突出工程应用,淡化过程推导。

第三大方面学情分析存在问题: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文理科学生都有,但是课程难度较大。

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较大。

《工程力学》说课

《工程力学》说课

课程地位
后续课程 力学基础 前期课程
专业核 心课
--《机械零件与机构的分析及选 用》、《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 《机械制造技术》
--机械设计与制造
专业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机械工程识图 与绘制》
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 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 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 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 门人才
加强理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增强工程意识
3.实验项目设计
实验一:材料的拉(压)实验 实验二:弹模测定,冷作硬化 实验三:剪切和扭转实验 实验四:梁的应力测定
4.现场教学设计
现场参观一 现场教学二
认识构件、结构、支座, 观察变形、破坏。 观察构件的四种基本变形 及组合变形,观察破坏现 象,感受压杆的失稳严重 性。
教学重难点
课程重点:
工程构件的受力分析,杆件的 内力分析、应力与变形分析。
课程难点:
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 杆件内力图的绘制。
二、教学资源
1.师资队伍
1、学历结构
硕士学位4名 本科22名 教授1名 副教授8名 高级工程师3名
2、年龄结构
40~50岁11人 30~39岁10人 30岁以下5人
加快力学基础实验室建设 加强师生交流
谢谢!
解决办法:
1.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性。 2.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贯彻理论够用、与工程 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3.用灵活的教学的方法 。
四、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 环节
增加实践,加强实训、实验教学环节
知识 结构 体系
专业基础理论型的内容体系转变为工程 应用和基础理论型的内容体系。

工程力学教案(详细讲稿)讲课稿

工程力学教案(详细讲稿)讲课稿

本次讲稿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建筑物中承受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称为结构。

结构是由若干构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

组成结构的各单独部分称为构件。

例如:支承渡槽槽身的排架是由立柱和横梁组成的刚架结构,如图1-1a所示;单层厂房结构由屋顶、楼板和吊车梁、柱等构件组成,如图1-1b所示。

结构受荷载作用时,如不考虑建筑材料的变形,其几何形状和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图1-1ab结构按其几何特征分为三种类型:(1)杆系结构:由杆件组成的结构。

杆件的几何特征是其长度远远大于横截面的宽度和高度。

(2)薄壁结构:由薄板或薄壳组成。

薄板或薄壳的几何特征是其厚度远远小于另两个方向的尺寸。

(3)实体结构:由块体构成。

其几何特征是三个方向的尺寸基本为同一数量级。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杆系结构。

第二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工程力学的任务是研究结构的几何组成规律,以及在荷载的作用下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

研究平面杆系结构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为结构设计合理的形式,其目的是保证结构按设计要求正常工作,并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使设计的结构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进行结构设计时,要求在受力分析基础上,进行结构的几何组成分析,使各构件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结构,以确保在荷载的作用下结构几何形状不发生发变。

结构正常工作必须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强度是指抵抗破坏的能力。

满足强度要求就是要求结构的构件在正常工作时不发生破坏。

刚度是指抵抗变形的能力。

满足刚度要求就是要求结构的构件在正常工作时产生的变形不超过允许范围。

稳定性是指结构或构件保持原有的平衡状态的能力。

满足稳定性要求就是要求结构的构件在正常工作时不突然改变原有平衡状态,以免因变形过大而破坏。

按教学要求,工程力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1)静力学基础。

这是工程力学的重要基础理论。

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简化与平衡等刚体静力学基础理论。

(2)杆件的承载能力计算。

(完整word版)工程力学说课

(完整word版)工程力学说课

《轴向拉(压)杆的内力》说课稿建工学院房屋建筑工程技术课程组一、简析教材1.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土木工程力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主要任务是阐明在外荷载作用下,建筑构件的受力分析方法,解决结构或构件的受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计算方法,为保证所设计的结构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亦为后续课程如《建筑结构》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研究的重点是结构构件的内力与强度。

而结构构件的内力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所引起的,因此要研究结构构件的内力,就要从变形出发去进行介绍。

构件在外力作用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形,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基本变形,即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

今天所讲的《轴向拉(拉)杆的内力》这部分内容,是对杆件进行力学分析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是从前面课程介绍的结构外力计算到接下来结构构件内力计算的过渡内容,并且是后续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知识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正确而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才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通过本章节内容教学后,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产生一次认识上的飞跃。

2.教学内容的处理本次课是《土木工程力学》教材的第四章第二节内容,继前几章静力学基础内容之后,为材料力学知识学习打基础。

这一章内容主要研究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计算,而本次课要讲的轴向拉伸或压缩变形是最主要的变形。

结合教材和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点与理解能力,决定利用2个课时对本课内容进行讲解。

本次课主要讲清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以及截面法求轴力与轴力图画法等内容,为以后讲解其余三种变形和各种结构的内力打好基础。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如何采用截面法来求解轴力与轴力图。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练习,利用所学的知识点,并加以拓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蒋)范文

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蒋)范文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对工程力学这门课程进行概述:一.课程概述二.课程设计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手段四.课程的教学效果、课程概述第一大方面,课程概述主要从师资队伍、本课程开设的专业、课程的性质和作用、就业岗位需求以及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五个方面来介绍。

第一方面,师资队伍本课程具有一支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水平较强的师资团队。

现有教授3名,讲师2名2助讲,研究生5名2本科生,7名主要承担了力学教学同时还承担了机械设计及原理,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金属工艺学等其他课程的教学。

以及与教学有关的各种教科研项目,其中发表论文多篇。

团队成员积极承担力学教学任务并努力参与力学的教学改革。

本课程组的教师大部分具有双师证书,多名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作用,使的教学改革和专业见识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方面,本课程开设的专业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机械设计、数控、焊接等专业。

第三方面,课程的性质与作用工程力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机械设计、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以及有限单元法等课程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是工科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而且是能够直接用于工程设计的技术学科,具有工程背景。

无论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培养,还是对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理论性很强理工类专业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

第四方面,就业岗位需求通过工程力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机械加工和简单的机械及零件的设计,再经过进一步的学习培训,也能胜任从事数控车床、数控加工、机械制造业的设备的加工、调试、维护等,从事其建筑施工业、从事汽车的修理、保养,以及技术管理、组织等。

多年的就业情况也证明了工程力学的适用性。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2)能够运用工程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了解工程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引入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工程力学的基本原理;(3)运用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工程力学的兴趣和热情;(2)使学生认识到工程力学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1)力、作用点、力的分解;(2)牛顿三定律;(3)矢量、标量、坐标系。

2. 静力学:(1)平衡条件、力矩、力偶;(2)平面汇交力系、平面一般力系;(3)摩擦力、弹力、接触力。

3. 运动学:(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2)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相对运动;(3)速度、加速度、位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静力学和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3)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运动描述。

2. 教学难点:(1)力的分解和合成;(2)摩擦力的计算;(3)曲线运动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工程力学知识;(3)实践操作法:进行实验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工程力学的图形和实例;(2)黑板:板书重要的公式和结论;(3)实验设备:进行实践操作和演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1)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2)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3)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2. 作业评价:(1)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2)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工程力学》教案(1)综述

《工程力学》教案(1)综述

课时计划科目:工程力学班级:教师:检查人:课时计划科目:工程力学班级:教师:检查人:2012年月日第周第讲总第页这说明,用力F在A点推小车,与用力F1(=F)在B点拉小车,两者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首尾相接,成一折线OAB,再用直线OB将其封闭构成一个三角是叙述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力的平衡条件,公课时计划科目:工程力学班级:教师:检查人:如接触面上的摩擦力很小,可略去不计时,这种光滑接触面所构成的约束。

光滑面约束的反作用力通过接触点,方向总是沿接触表面的公法线而指向受力物沿圆柱销半径方向的移动,但不限制其转动,其约束反力必定通过圆柱销的中心,但其大小FR及方向一般不能由约束本身阻止被约束的物体发生任何移动和转动的约小结]工程中常见约束的反力画法:方向可以确定的约束有柔体约束、光滑面约束;方位可以确定的约束有活动铰链约束;方向不能直接确定的约束有固定铰链约束、固定端约束。

课时计划科目:工程力学班级:教师:检查人:2012年月日第周第讲总第页,绳的拉力F T,斜面的约束反力F N③根据以上分析,将球及其所受的各力画出,即得球的受力图。

G。

约束反力有地面的约束反力F NA例1—3 均质水平梁重量为G,一端A为固定铰链支座,另一端座,梁上受力F作用,如图1—16a所示。

试画出梁的受力图。

解为主动力。

梁在铰链D处受到二力杆处受固定铰链支座给它的约束反力两杆用铰链连接而成。

销B处悬挂重量为G的物体,。

不计杆的自重,试分别画出杆AB,BC,销月两端由固定铰链支座和辊轴支座支承,在C处作用一力F,。

若梁重不计,试画出梁AB的受力图。

课时计划科目:工程力学班级:教师:检查人:2012年月日第周第讲总第页教学进程各分力矢量要首尾相接,它们的指向顺着力多边形周边的同一方向,合力沿相反的方向封闭力多边形的缺口。

如图所示,起重机吊起一减速箱盖,箱盖重量为G=200N,钢丝绳与铅垂则有α=60°,β=30°。

《工程力学》讲说课课件

《工程力学》讲说课课件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三)教学方法
问题中心法
任务驱动法
工程案例法
小组讨论法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四)能力训练项目
项目:工程施工中起吊重物时钢丝绳的选择以及起吊方式 的分析。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五)单元教学实施过程设计
1、课前:分配任务
2、信息收集 3、课中:五个小学习项目 4、课后:进行单元总结, 完成任务
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导 载体:梁、轴、柱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二、课程内容、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实 践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1、验证性实验的模拟实验软件
2、校办企业试验检测中心建立力学 试验室 3、与企业工程师合作开发能力训练 项目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二、课程内容、能力项目设计
教 学 组 织 安 排
试验操作能力、安全意识
4
பைடு நூலகம்
团结协作 精神
20
以所在小组完成任务卡的质量等进行评价
合 计
综合得分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载体:项目任务 原则:教学做合一 教学模式: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现 场见习等。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三)第一节课设计
1、引入:展示“工程事故”图片,对其进行简单分析,阐述其 简单力学知识,引起学生对力学的兴趣。以及可以提出一系列 与工程力学息息相关的问题,比如起吊过程中如何保证所用的 钢绳能吊起重物、钢筋混凝土梁结构主筋为何配置在下侧、空 心板为何中间设计成空心的等来引起学生的思考。 2、课程目标和考核方式 3、进入课程第一个模块的学习
2、关键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工作能力、数字逻辑应用能力、信息技术能力、 合作协调能力、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组 系的组成规则。
成规则.
3.能够准确地对常见的平面体系
5.4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 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析方法.
4.举例说明多余约束。
6.1杆件的基本变形及内力 1.能够分辨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
的概念
2.准确熟练计算轴向拉压杆的轴
6.2轴向拉压杆的内力分析 力、静定平面桁架的轴力。掌握静
知识目标
培养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建立准确的力 学基本概念, 熟悉静力学和静力平衡计 算的能力;杆件的 强度、刚度和压杆 的稳定性分析计算 的能力;材料的力 学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抽 象、推理、 分析和综合 的逻辑思维 能力及专业 兴趣
03教学重难点
课程重点:
物体的受力分析, 杆件强度、 刚度的计算,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
教师向学生推荐网络下载课件地址及一些参 考习题集,供学生自我学习。
二.教学资源—教学条件
二.教学资源—师资队伍
三、教学方法手段
理实结合法
讲授法
讨论教学法
教学 方法
问题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多效例题教学法
教学方法举例
多效例题教学法
重心(汽 车重心的 测定)
力矩平衡 的应用 (车轮约 束反力的 求解)
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较大。
对专业兴趣缺乏,对课程不够重视,认为和就业 联系不大。
解决办法:
1.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性。掌握学生学习动态, 将辅导答疑落实并使用电话、网络等手段交流 2.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贯彻理论够用、和工程实 践相结合的原则。 3.用灵活的教学的方法 ,调动学生积极性。
五、教学设计
1模块 化教学 以主线贯穿,整体分成几大模块
2专题项 在学习不同问题的个性特点时,突出共 目化教学 性的归纳
3工程案 结合工程案例,加大突出主要内容的 例式教学 应用性和针对性。
1、模块化教学
模块一
模块二
模块三
模块四
模块五
静力学基 本概念、 基本理论、 平衡计算。
轴向拉伸 与压缩变 形模块
二.教学资源 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工程力学》
杨兆伟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二.教学资源 教材及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工程力学》
顾晓勤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教材特点
教材内容适合本专业教学要求。理论体系合理,能 反映课程及实际的最新技术发展水平,较符合学生 的接受能力。
整合两本书,突出工程应用,淡化过程推导,既能 体现理论运用又能贴合实际。
剪切与挤 压及扭转 变形模块。
弯曲变形 模块
组合变形 压杆稳定 模块
18 学 时
22 学 时
16
14
14






典型模块
序号 1
典型工作任务
平面体系的几 何组成分析
知识内容与教学要求
技能内容与教学要求
5.1几何组成分析的目的. 1. 明确几何组成分析的目的。
5.2平面体系自由度和约束. 2.理解并能叙述平面几何不变体
课程难点:
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 静定结构内力图的绘制、用相关理论 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04解决办法
1)讲授理论知 识与实验及工 程实践相结合 2)理论与工程 模型有机结合 3)教学与科研 实践的结合
注重专业特点 选择例题或工 程实例等教学 细节,突出教 学重点和难点 , 发挥学生主观 能动性
6.8静定平面刚架内力分析. 力进行分析,绘制内力图。
三、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式
考核形式
考核方面
理论和实践 知识、能力、素质
考核
考核内容 方式 考核分值
综合考核、单元考 核、实训实验考核、 平时表现评价
平时作业成绩占10% 单元考核报告10% 实验考核占10%
综合考核占总成绩的70%
三、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改革
善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强学生的联想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培养。
淡化繁琐的数学推导与数字运算,强化定性分析,强化基于基 本概念的直观判断,突出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对例题和习题加以精选,注重有启发性、代表性,能够达到举 一反三的目的。减少理论,加强应用,多结合生产工程实际
加强师生交流
四、教学效果—学情及学习方法指导 存在问题:
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基础知识薄弱,文理科 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差 。
机电及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以岗位为依据
以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任务
掌握理论知识和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续 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
运用力学的概念和理论,分析解决工程实 际问题;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 力、科学的思维能力及计算表达能力等综 合素质。
教学目标
6.3静定平面桁架内力计算. 定平面桁架的轴力分别特点。
2
静定结构内力 6.4扭转轴的内力分析.
3.会计算扭转轴的扭矩。
分析
6.5单跨静定梁内力方程和 4.基本能够对单跨和多跨静定梁
内力图.
的内力进行分析,并且能作出弯矩
6.6用简捷法绘制梁内力图. 图和剪力图。
6.7多跨静定梁内力分析 5.基本能够对静定平面刚架的内
《工程力学》说课内容
一、课程设置 二、教学资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四、教学效果 五、教学设计 六、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课程设置
01
课程定位
02
课程任务与目标
03
教学重难点
04
解决办法
01课程 定位
《工程力学》是高职院校机电及 数控类专业的重要的专业核心课 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 启下的核心地位 。研究物体受 力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和工程构 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等计算 原理的一门学科。不仅是工科专 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而且是能 够直接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学科。
四轮汽车
平面一般 力系平衡
联想 发散 思维
空间一般力 系平衡
力偶的性质 (汽车方向 盘力偶传递)
问题 教学

讨论 法
三、教学方法手段
完善教学资源,讲述与看视频结合
使用Flash 、PowerPoint 制作的课件 动态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和动手相结合
积极开发试题库,建立教学立体动画模型,可采用 网络交流、网络答疑、网络作业批改与反馈等措施。
01课程定位
专业核 心课
后续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机械 加工工程学》
工程力学
--机电数控技术
专业基础课程
前期课程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
《机械制图》等公共基础课程
02教学任务与目标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 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 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 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 门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