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七) - 副本
《建筑环境心理学》第6讲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人们偏爱的休息停留位置
二、领域性(Territoriality)
阿尔托曼(Altman)对领域性的定义:领域性是个人或群 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区域,并对其 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对侵犯个人空间的反应:
被入侵者的反应: 1.入侵者的个人特征影响着被入侵者的反应 2.男性入侵者比女性入侵者引起更多动作反应 3.入侵者年龄对反应也起一定的影响 入侵者的反应: 1.侵犯别人的人自己的空间也同时被别人侵犯 2.群体的大小也影响着个人入侵的倾向 3.被侵犯群体的地位越高,被侵犯的几率越少
一、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
人与人之间总保持着一定距离,人好似被包围在一个 气泡之中。这个神秘的气泡随身体的移动而移动,当这个 气泡受到侵犯或干扰时,人们会显得焦虑和不安。这个气 泡是心理上个人所需要的最小的空间范围,Sommer把这 个气泡称为个人空间。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与他人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人们 用它来调整与他人交往的程度。个人空间并不是固定的, 在环境中它会收缩或伸展,它是能动的,是一种变化着的 界限调整现象。
沿建筑空间边缘的桌椅更受欢迎,因为人们倾向于在 环境中的细微之处寻找支持物。社会学家Jonge在研究中 发现,在餐厅和咖啡厅中,有靠背或靠墙的坐位,以及 能纵观全局的坐位比别的更受欢迎,尤其靠窗的坐位。 丹麦建筑学家Gehl发现,人们在驻足时会很细心地选择 在凹处、转角、入口,或是靠近柱子、树木、街灯和招 牌之类可依靠的物体边上。这类空间即可以为人们提供 防护,又不使人们处于众目睽睽之下,并有良好的视野。 朝向和视野对坐位的选择也有重要的影响。(季节变化 对日照要求也不同)。
公共距离
包括360到750厘米的近段和750厘米以上的远段。 这个距离通常出现在较正式的场合,如讲演、谈判等。
个人空间 私密性 领域性
2
第五章 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
教学目标:
了解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的特征,掌握个人空间、私密性、 领域性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
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三者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环境设计中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的结合与应用。
一、人际距离与个人空间
•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 独处还是交往?和什么人在一起? 以什么方式交往?
取决于人的性格、年龄、角色、心境、场合等多种 因素
传统文化中比较喜欢热闹情境和大团圆的场面,过分强调“大家”而忽 视“个人”。
个人的选择应得到适当的满足 个人的控制需要得到相应的尊重 善于交往是一种能力 善于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和生活选择
11 人 的 靠近 择 选
分析结论——
无论何时何地人都需要有一个能受到保护的空间 ,尤其是公共场合,心理学上把这个空间叫做“人 际气泡”。而且这个气泡会随接触的人不同而改变 大小,面对陌生人时这个气泡相对熟人来说会更 大。每个人都不想别人侵犯自己的个人空间,所 以在公共场合选择位置时都尽量远离被打扰到。
案例——亲密距离
宁波月湖公园
当人们处于亲密 距离时,如宁波月湖 公园里的人们,个人 空间较大,对于个人 领域性的要求也相对 较高。两人在一起所 形成的气场也较大, 基本上不会有人会从 两人中间过。
对于位置的要求 会考虑私密性,在小 道边上的时候也可能 是选择背向道路的位 置避免背打扰。
25
案例——个人距离
这种情况下,
人们的私密性大大降 低,领域也很局限。
纽约中央公园
戴拉寇特剧院 Delacorte Theater 29
职场中那些行为最让你没有安全感
个人空间、私密性与领域性分析研究
研究显示,人们忌讳穿越正在交谈的两人空间, 尤其是男女交谈的两人空间;如果是两位女士稍好 一些;顾忌最少的是两位男性。穿越双人空间的人 行为上常常表现出不安,他们低着头,目不斜视, 并低声道歉。如果有两个人仅仅是站在那里,对别 人的穿越影响不大,当两人离开1.2m以上时,穿越
的人就会增加。
群体的大小也影响个人入侵的倾向。
模拟研究
最早进行的模拟研究的是詹姆斯.基西。 做法:给被试者一些预先准备好的剪纸图形, 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在背景上摆放。
研究发现妇女与儿童的距离摆得比男人与儿童更近;而狗 的图形摆的距离离男人更近。为了利用这种方法测量人际 距离,试验者要求被试者想象背景上已有一个图形是一个 特殊的人,如自己的爸爸、妈妈或好友,而中间的图形代 表自己,然后再让他们选择位置进行摆放,然后研究者测 量代表自己的图形与代表他人图形之间的距离以了解个人 空间的大小。
3、国际会议上的坐位排列
在国际会议上,位置不仅代表个人地位,还象征 着国家的权力和尊严。
1807年,拿破仑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晤时,为 了确保双方坐在一起时都不失面子,这位法国皇帝 安排了一条精心制造的驳船,抛锚在作为两国边界 的、普鲁士的涅曼河正中。驳船上造了两间一样的 房间,各自的门都朝着各自国家的河岸。按照约定, 双方君主在相同时间到达自己一方的河岸,并在同 时被渡上驳船。
萨默经大量研究认为,一般朋友交谈选择角 对角就坐;一对竞争者常选择面对面就坐;合 作者更多的选择肩并肩就坐。
2、公共场合的座位尊卑
古今中外人际交往中,个人的相对位置还常常 与其权力和地位相对应。
例如中国封建社会的朝廷上,天子总是高高在上 坐北朝南,百官文东武西分列两侧;中国人室内 坐位也有尊卑,宴会时上坐总是留给贵宾和长者。 据说希特勒喜欢在会议室采用特别长的长条形会 议桌.他自己总是占据前方端头位置以显示元首 的权威。
环境心理学--读书笔记
环境心理学--读书笔记论人的空间行为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环境心理学》读书笔记班级:城市规划xxx班姓名:xxx xxxxxxxxxxxx摘要:空间与行为之间关系对的领域称为“空间行为”。
本文将通过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三个方面说明个人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空间行为,及如何进行更适宜人们活动的公共空间的设计。
关键词:公共空间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正文: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和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作用是为广大公众服务。
因此,一个城市公共空间之所以有存在的意义,在于其服务于人们的活动、从属于人们的行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公共空间塑造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满足其服务主体,即人对空间特性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公共空间中空间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空间行为”。
本文主要探讨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空间行为。
一、个人空间何为“个人空间”,指机体占有的围绕自己身体周围的一个无形空间。
每个人的身体周围都存在着一个不可分的空间范围,它是心理上个人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他人对这一空间的侵犯与干扰会引起个人的焦虑和不安。
研究者认为个人空间又可称为身体缓冲区,它是随着身体而移动的。
当人们处在公共空间时,总会不自觉的维护自己的个人空间。
例如,在大学的一些公共课上,提前到教室的学生如果不是相互认识的,一定是找一个左右都没有人的位置坐下,晚到的同学则没有选择的余地才会坐在不认识的人旁边。
但还是会尽量使自己与别人有一定的距离或避开视线的交流。
这样的情况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好比坐公车。
无论哪种情况,都说明人们在潜意识中都积极维护自己的安全意识,这就是个人空间对公共空间的影响。
当然公共空间对个人空间也有影响。
在不同性质的公共空间,如大厅、教室、房间、马路、公交车、火车上等不同场合,人们对个人空间的限定就像一个弹性气泡,根据社会的规范自动调整而不同。
在公共汽车里,人们对拥挤有很强的忍耐性,而在公共餐厅,邻座太近会引起相互的不安和烦恼;在教室或会议厅中,个人空间很均衡,在谈判席和法庭上,个人空间又很大。
第五章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
探讨环境心理学中的空间行为
空间行为是环境心理学八大研究领域之一,它 并不是研究衣食住行这类表面现象,而是透过 现象研究人使用空间的固有方式,即人如何使 用空间作为人际交往的手段,并通过这方面的 研究进一步揭示人使用空间时的心理需要。 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私密性(Privacy) 和领域性(Territoriality)是其基本内容,三者相互
•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 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私密性与环境设计
1.居住场所的私密性 私密性的重要作用:
保证居家生活的和谐和宁静,提高机体宿舍居住人员的 满意度,减少监狱暴力行为,改进居住场所中的工作和 学习效率等。
居家生活中的私密性尤为重要 一家人亲密团聚是幸福 隐蔽独处也不可缺少 理想的住宅=有只属于每人的私密空间
大学中有些学生退学原因之一 缺乏私密性 宿舍生活中,找不到一处安静的地方独处
缺乏私密性的牢房 促使犯人产生反社会的念头 缺乏私密性的住宅 会导致邻里间的矛盾
案例:养老院的私密性设计
• 满足老年人私密性的需求:我国进入人口老人化社会,养老院 已经成为许多老人所选择的归宿。但我国目前许多养老院与集 体宿舍差不多,不能为老年人提供舒心自在的养老环境。
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 独处还是交往?和什么人在一起? 以什么方式交往?
取决于人的性格、年龄、角色、心境、场合等多种 因素
传统文化中比较喜欢热闹情境和大团圆的场面,过分强调“大家”而忽 视“个人”。
个人的选择应得到适当的满足 个人的控制需要得到相应的尊重 善于交往是一种能力 善于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和生活选择
27
棒球场 Baseball Fields
当人们处于社会距离的 情况下,如波士顿公园里溜 冰和打棒球的人们,这种距 离下,人们可以进行一些的 社交活动,也可以独自活动。
第五章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演示文稿
3、如果这一长排座位的一边已经有人,你会选择什么位置坐下?
A、远离这人的另一边坐下 B、靠近这人的旁边坐下
第8页,共109页。
调查结果——
教室座位选择
第9页,共109页。
1、当你走进一间空教室自习,你会选择以下 哪个座位?
远2 离 门 口
1
3 12 10
7
5
靠
近
31
窗
户
9
第10页,共109页。
分析结论——
第15页,共109页。
• 没有人能容忍他人闯入自己的空间。 • 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即使最亲密
的两人之间也是一样。
第16页,共109页。
•互相走得太近,过于重视对方,会让人有 错觉,也会产生压力。
•过于疏忽,又可能失去联系。
第17页,共109页。
第18页,共109页。
什么是个人空间?
20 第20页,共109页。
• 身体前部 的安全空 间比身后 更大
第21页,共109页。
人际距离
(1)亲密距离
(2)个人距离 (3)社会距离
(4)公共距离
第22页,共109页。
人际距离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决定了在相互交往时何种渠道成 为最主要的交往方式。人类学家霍尔在以美国西北部 中产阶级为对象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将人际距离概括 为四种: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共距离 。
1 2 3 4 5
第31页,共109页。
• 人与人之间,只有彼此保持一段距离,那么我们的关系才能更融洽,
因为距离产生美!
第32页,共109页。
Ø朋友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太远
了,就不成为朋友;太近了,不分你我, 不分彼此,不分原则,久必生厌;真正的 朋友,应该不远不近,不亲不疏,不分不 离,让各自都有自己的空间和秘密。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ppt课件
小组成员: 班级: 建筑101班 指导老师:段然
实施步骤
1. 集体讨论,分析调研地点,确定调研地点和时间; 2. 集体讨论,确定调研的方法和内容; 3. 集体进行调研,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调研的数据和资料的采集; 4. 集体统计和分析调研资料并分析,得出分析结果; 5. 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改进方案; 6. 制作调研PPT。
精品课件
2
前期讨论结果
调研方法
基本信息:天气状况、 温度,时间
观察法
不同时间地点的人流 分布
模拟实验法
不同人群对领域侵犯 的敏感性
精品课件
3
前期讨论结果
地理位置原因
视线 私密性 座椅设置
对比分析
生理原因 心理原因
通风 日照 降水 对视 边界感
依靠感
精品课件
4
调研地点
月湖位于宁波 市海曙区镇明路, 该湖呈狭长形,面 积约0.2平方公里 。
精品课件
25
总结分析
选择相同的区域: 转角的区域比较方便沟通,同时也给人一种依托的安全感,因此 这样的空间比较能够吸引人们在此停留休息。
精品课件
26
Hale Waihona Puke 总结分析相同的坐姿: 在两个熟悉的人所活动的区域空间中人们都会将物体反正中间区 域,然后面向物体进行沟通。这样的两个人所形成的领域感很强 ,基本上不会有人坐在两人的中间。
私密性: 对于私密性的要求也不是很 高。
地理位置原因: 对于位置的要求主要是考虑 考虑鱼的分布情况,其他的 因素不是很大。
13
绘画写生
个人空间与领域性: 在进行绘画的同学对于个人 空间的要求比较少,习惯了 周围人的观看,领域空间很 小。
私密性: 对于私密性的要求也不是很 高。
私密性和领域性【学习资料】
55
学习资料
56
私密性 与 园林设计
1.边界效应
停留区域与心理学边界效应
公共休闲场地
学习资料
公园设计中,往往将休息设施 设在场地的边界
57
私密性 与园林设计
2.瞭望 与 庇护
通过距离和绿色植物隔离划分
学习资料
58
私密性 与园林设计
2.瞭望 与 庇护 什么样的环境得到最多人的喜爱?
能看而不被人看
控制地域,获得食物
食物充足则领域缩小,反之则扩 大
在繁殖季节领域范围 由雄性动物控制。
显然领域性是动物群
体生存所必然的机制
,同时也是优胜劣汰
的自然竞争法则的体
现。
学习资料
79
2 领域性的作用 人的领域行为与动物之间既有相似点,也有区别
人类领域行为的四点作用:
1).安全 动物的“窝”,人类的“家”,属于不可侵 犯的栖息地 “小兔子乖乖”
学习资料
61
生活中的领域性行为
学习资料
62
一 定义与争论
1. 单一个体,或群组控制一块领地 2. 领域是针对同种族的 3. 有领域就有入侵,因此有防卫问题 4. 较弱的个体,也可能在自己的领域内强有力的驱逐
入侵者站在边界之外 5. 领域可能与生育有关,虽然控制领域只是控制地区,
而非控制雌性 6. 保卫领域的行为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入侵
36
学习资料
37
学习资料
38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 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学习资料
39
学习资料
40
学习资料
41
学习资料
42
学习资料
43
学习资料
《建筑环境心理学》课件第6讲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私密性的影响因素
随着实质环境和社会氛围的不同,不同的人对私密性的行 为、信念和喜爱度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文化环境的不同、 个性的不同、社会经历的差异会使某些人对私密性的要求 比别人更强。 1、个体因素:(1)性别,男性与女性在私密性方面存在 着明显差异。通过对大学生公寓和护理环境的研究表明, 在同样情形下,女性对高密度情境有更有效的私密性调节 机制,更适应那些身心受到限制的环境。(2)年龄,儿 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私密性的要求逐渐增强。(3)个性, 自尊感低、性格内向、精力无法集中的人有更强的私密性 要求。 2、情境因素:(1)社会情境,包括与谁在一起、在做 什么、当时的心情如何等。(2)实质环境,空间容量与 需求,适应水平理论。“柔性空间”更容易拉近人与人的 距离(舒适的环境、温柔的色彩、柔和的灯光,如咖啡店、 茶室)
家具布置与交往行为
家具布置与交流
3、坐位的选择
在空间提供足够选择余地的情况下,人们倾向于选择与
他人保持一定距离的坐位(图书馆、影剧院)。坐位本身 代表一定的身份地位(条形桌的短边,方位如宾主之分), 在强调平等民主的情形下,圆桌是理想的选择(尤其是国 际谈判)。
多元化的阅读座椅
边界效应
沿建筑空间边缘的桌椅更受欢迎,因为人们倾向于在 环境中的细微之处寻找支持物。社会学家Jonge在研究中 发现,在餐厅和咖啡厅中,有靠背或靠墙的坐位,以及 能纵观全局的坐位比别的更受欢迎,尤其靠窗的坐位。 丹麦建筑学家Gehl发现,人们在驻足时会很细心地选择 在凹处、转角、入口,或是靠近柱子、树木、街灯和招 牌之类可依靠的物体边上。这类空间即可以为人们提供 防护,又不使人们处于众目睽睽之下,并有良好的视野。 朝向和视野对坐位的选择也有重要的影响。(季节变化 对日照要求也不同)。
环境心理学——个人空间、私密和领域性分析
3.年龄 个人空间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 4.性别
男性和女性对所喜欢和不喜欢的人显示出不同的个人空间:女性以较近距
离接触所喜欢的人;而男性的空间行为不随吸引而改变。 5.环境因素 人们感到便于疏散时有较强的控制感,因而满足于较小的个人空间。
二、人际距离
个人空间影响人际距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决定了在相互 交往时何种渠道成为最主要的交往方式。人际距离四种:密切 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共距离。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彼此间的距离、言语、表情、身
姿等各种线索起着微妙的调节作用。称为“心理的空间”, “空间关系学”。
一、个人空间
在人类中,个人空间既包含生物性的一面,又受到社 会与文化的影响。 (一)个人空间的度量 • 个人空间的度量依据个人所意识到的不同情境而膨 胀,是个人心理所需要的最小的空间范围。 • 他人对这一空间的侵犯与干扰会引起个人的焦虑与 不安。
公共距离:
3.6~7.6M或者更远距离, 这是一般演讲的正常距离。 此时无细微的感觉信息 输入,无视觉细部可见。 为表达意义差别,需提 高声音甚至夸张的非语言 行为辅助语言表达。
第二节 私密性
一、私密性的定义:对接近自己或自己所在群体的选择性控制。 从定义可以看出,私密性是指对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选择与控制。 私密性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两方面:退缩和信息控制。退缩包括个 人独处、或隔绝来自环境的视觉和听觉干扰。信息控制包括匿名,即不愿别人对 自己有任何了解;保留,即个人对某些事实加以隐瞒;不愿多交往,尤其不欢迎 不速之客。 人们主观上总是努力保持最优私密性水平,当个人需要与他人接触的程度和实 际所达到的接触程度相匹配时,就达到了最优私密性水平。个人选择的范围越大, 控制能力越强,感觉就越满意。
环境心理学 6.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主要内容
02
私密性
01
个人空 间与人 际距离
领域性
03
第二节 私密性
一、私密性的定义
可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退缩和信息控制。 1、退缩:独处、与世隔绝 2、信息控制:匿名、隐瞒减少交往
第二节 私密性
二、私密性的功能
1、有助于建立自我认同感 2、有助于个人建立和保持自律 善于交往是一种能力,耐得住寂寞也是一种能力。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千手观音
雍和宫万福阁 迈达拉弥勒大佛
由整根白檀木雕成。通高26米,8米埋 地下,地上18米。从万福阁大门进入,距 离大佛像仅4米左右,D:H远远小于1,给 人以极近距离感,使得人们不得不产生高 山仰止膜拜的姿态。
为了产生繁华热闹的气氛,商业步行街临街建筑必须相对呼应,行人之 间、行人和商店之间也必须相互视觉和听觉涉及;街面宽度和临街建筑的高 度以接近为好,比值至少不应大于2,过大则与车水马龙的交通干道无异。
法国议会最早在剧场中开会,代表或议员坐观众席,发言者站在舞台 上。当今的法国议会虽然也受教堂的影响,但更多体现的是歌剧院的风格 而仍保留了这一布局传统。
台湾虽然吸取了法国的 议会风格,但主席台更 低,离议员座位也更近。
人人都想当主席,人人都 想抢话筒,为议员间上演 “全武行”提供了方便。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别过来,让我静一静!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一、个人空间
(三)对侵犯个人空间的反应 1、被入侵者的反应 入侵者的个人特征,如年龄、性别、社会地位都影响 着被入侵者的反应。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一、个人空间
(三)对侵犯个人空间的反应 2、入侵者的反应 (1)入侵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同样被别人侵犯,所以入 侵者自己也会感觉不自在。 (2)人们忌讳穿越正在交谈的两人所形成的空间,尤其 是男女交谈的“双人空间”。 (3)人们不愿入侵正相互交谈的群体成员的个人空间, 更不愿意侵犯社会地位较高者的群体空间。
个人空间 私密性 领域性
满足私密性的措施
好的居住场所首先提供不 同层次的私密性 减少或隔绝视听干扰是主 要方式 半私密性或半公共性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男女有别 俯仰有别 群体和文化有别
PSYCHOLOGY
开敞教室的研究
台
传统教室的课桌采用行列式布置,讲
与课桌相对,而开敞教室是一个没有隔 墙的大空间,可容纳三至五个班的学生 Image
个人空间、私密性
[ 领域性 ]
territorialit y TERRITORIALITY TERRITORY
PSYCHOLOGY
领域和领域性
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 为满足某种需要,拥 有 或占有一个场所或一个 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 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该场所或区域就是拥 有或占有它的个人群体 的领域。 领域性是所有高等动 物的天性。 半私密的户外空间本质上也 是一种领域性行为,不过还兼 有控制信息交流的作用。 心理学家也试图借助不同的 桌椅布置方式来研究教室中的 领域性。 人的领域性不仅包含生物性 一面,因此人的领域行为也比 动物复杂得多。
开敞办公室
开场办公室也称景观办公室,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于德国。它是一个大面积 开敞的工作区其中没有从地面到ຫໍສະໝຸດ 棚的隔墙有的一层路就是一间大办公室。
噪声和行为干扰分散了雇员工作时的注意力,提高效率,需解决干扰和缺乏私 密性的问题。
在我国,社会的开放与变革导致文化更加多元。
PSYCHOLOGY
chapter 6
权力地位对应
正式会 议上的 座位排 列
阶层 地域 文化
PSYCHOLOGY
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个人空间”主要用于坐具布置
人际距离可作为家具布置,室内尺度和园林小品的设计依据
环境心理学 6.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四、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二)人际距离 人际距离还可以加以引申,应用于景观设计和街道 设计。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把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与人际 距离作了类比。
观察发现,即使熟人在这一距 离出现,坐着工作的人不打招呼继 续工作也不算失礼;反之,若小于 这一距离,即使陌生人出现,坐着 工作的人也不得不打招呼问询。 这一点对于室内设计、家具布 置以及公共场所的服务待客都有参 考价值。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二、人际距离
(四)公共距离 1、标准:3.60-7.60m 2、交往方式:演员或政治家与公众正规接触 3、出现:讲课、讲座、演讲、表演等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四、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一)个人空间的应用 主要用于坐具布置。
无论男女,老年 人的个人空间和人际 距离都有减小的倾向, 一般并不忌讳夹坐在 同类群体中间,即使 相互并不熟悉,也不 会计较。因此易形成 老年人排排坐在公园 聊天、看街的场景。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四、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一、个人空间
(一)个人空间的度量 1、模拟研究:被试者按自己想法摆放人物剪纸图形 2、实验室研究:被试者从八个方向接近三个不同对象 3、现场研究:观察陌生人、熟人之间的距离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一、个人空间
(二)个人空间的功能 个人空间是一个针对来自情绪和身体两方面潜在危险 的缓冲区,起着自我保护作用:避免接受过多刺激,防止 应激造成的过度唤醒,弥补私密性的不足,防止身体受到 他人的攻击。
别过来,让我静一静!
环境心理学 6.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第六章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空间行为”研究空间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着重研 究人使用空间的情况,尤其关注人在进行社会交往时空 间行为的固有方式。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等概念 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是这一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
主要内容
02
私密性
01
个人空 间与人 际距离
领域性
03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为什么许多大学生喜欢在宿 舍床位上安装床帘?
第三节 领域性
二、领域的类型
(一)主要领域 使用者使用时间最多、控制感最强的场所,包括家、 办公室等对使用者来说最重要的场所。 主要领域为个人或群体独占和专用,并得到明确公认 和法律保护。 (二)次要领域 属半公共性质,如住宅前的街道、公用楼梯、房前屋 后的空地。
法国议会最早在剧场中开会,代表或议员坐观众席,发言者站在舞台 上。当今的法国议会虽然也受教堂的影响,但更多体现的是歌剧院的风格 而仍保留了这一布局传统。
台湾虽然吸取了法国的 议会风格,但主席台更 低,离议员座位也更近。
人人都想当主席,人人都 想抢话筒,为议员间上演 “全武行”提供了方便。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千手观音
雍和宫万福阁 迈达拉弥勒大佛
由整根白檀木雕成。通高26米,8米埋 地下,地上18米。从万福阁大门进入,距 离大佛像仅4米左右,D:H远远小于1,给 人以极近距离感,使得人们不得不产生高 山仰止膜拜的姿态。
为了产生繁华热闹的气氛,商业步行街临街建筑必须相对呼应,行人之 间、行人和商店之间也必须相互视觉和听觉涉及;街面宽度和临街建筑的高 度以接近为好,比值至少不应大于2,过大则与车水马龙的交通干道无异。
环境心理学
课程内容
环境心理学——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七) - 副本解析
3.年龄 个人空间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 示出不同的个人空间:女性以较近距
离接触所喜欢的人;而男性的空间行为不随吸引而改变。 5.环境因素 人们感到便于疏散时有较强的控制感,因而满足于较小的个人空间。
二、人际距离
个人空间影响人际距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决定了在相互 交往时何种渠道成为最主要的交往方式。人际距离四种:密切 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共距离。
1.私密性的重要作用 保证居家生活的和谐与宁静,提高集体宿舍 居住人员的满意程度,减少监狱暴力行为,改进 居住场所中的工作和学习绩效等。
2.缺乏私密性的后果 • 缺乏私密性引发的退学问题 • 缺乏私密性的监狱牢房会使犯人染上许多反社会 习性 • 缺乏私密性的住宅会引发居民冲突和各种强烈不 满
3.满足私密性的措施 减少或隔绝视听侵扰是获得居住场所私密性的主要方式。 物质方面的措施包括:合理选址,避开不良周围环境;妥善布局;设置屏蔽,以 便阻断他人的视线;加强隔声措施等。 社会方面的措施包括:改变活动或作息时间;显示警告标志;加强道德教育;提 出善意劝告;诉诸法律等。
(四)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 1.情绪 由于个人空间从情绪和身体两个方面对个人起着保护作用,因而它也随个人情绪 的变化而变化。焦虑的、或感到社会情境对自己有威胁的人需要比一般人更大的个 人空间。 2.人格 人格反映了个人看待世界和事件因果关系的方式。影响个人空间的一个人格变量 是内在性——外在性。内在人格者认为事件的因果在自身的控制之下;而外在人格 者则认为事件结果受外因的控制,与陌生人处在近距离时感觉安全受到威胁,比内 在人格者需要与陌生人保持更大的距离。自尊心强的人所需要的个人空间比自尊心 弱的人要小,因为自尊的人对自己采取肯定和信任的态度,对别人也容易采取同样 的态度;对自己不肯定不信任,对别人也不易信任。合群的人比不合群的人与人保 持更近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形成易于被感知并有助于防卫的领域
“形成领域”要对领域分级,形成私密性——公共性的 空间层次,尤其要把住户门外的户外空间也作为居民的生 活场所,明确其活动内容与作用。在无形中扩大了居民占
有的空间与活动范围,增加了居民对周围环境的关心和控
制。
(2)自然的监视 通过建筑物布局和门窗位置,使居民可以从室 内自然地监视户外活动,对犯罪分子具有心理上 的威慑作用。 住宅底层的外部形象和所保持的维护方式直接 关系着住宅的安全和居民的满意程度。
第七章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 研究空间与行为之间关系的领域称为“空间行为”。研究 人使用空间的固有方式,并通过研究揭示人使用空间时的 心理需要,已成为环境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 其中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等概念相互联系但又有区 别,是这一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
好的居住场所首先应在内部提供不同层次的私 密性。 生活在具有丰富私密性——公共性层次的环境 之中,令人感到舒适而自然,既可以选择不同方 式的交往,又可以躲避不必要的应激。
居住场所的户外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私密性,在不 同的文化中,这种需要具有不同的反映方式。
4.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1)男女有别; (2)俯仰有别; (3)群体和文化有别。 “医生的过错,可使生命永眠地下;建筑的失误,却把遗憾长留人间。”
1.私密性的重要作用 保证居家生活的和谐与宁静,提高集体宿舍 居住人员的满意程度,减少监狱暴力行为,改进 居住场所中的工作和学习绩效等。
2.缺乏私密性的后果 • 缺乏私密性引发的退学问题 • 缺乏私密性的监狱牢房会使犯人染上许多反社会 习性 • 缺乏私密性的住宅会引发居民冲突和各种强烈不 满
3.满足私密性的措施 减少或隔绝视听侵扰是获得居住场所私密性的主要方式。 物质方面的措施包括:合理选址,避开不良周围环境;妥善布局;设置屏蔽,以 便阻断他人的视线;加强隔声措施等。 社会方面的措施包括:改变活动或作息时间;显示警告标志;加强道德教育;提 出善意劝告;诉诸法律等。
四种人际距离:
1.密切距离:
0~0.45M,小于个人空间,可以相互体验 到对方的辐射热·气味等。 1近距离时触觉成为主要的交往方式,适 合抚爱和安慰。 2距离稍远时这表现为亲切的耳语。 在公共场合与陌生人处于这一距离是会感 到严重不安。需要用避免谈话·避免微笑来 取得平衡。
个人距离
0.45~1.20M,与个人空间基 本保持一致。 处于该距离范围内,能提 供详细的信息反馈,谈话声 音适中,语言交往多于触觉 。 适合亲戚,师生等日常熟 悉的人群交谈言欢。
个人空间就像一 个围绕人体的看 不见的气泡,腰 部以上为圆柱体, 腰部以下逐渐变 细,为圆锥形。
一、个人空间
• 为了度量个人空间的范围,采用三种方法:模拟法、现 场研究和实验室实验。
(二)个人空间的功能
• 个人空间是一个针对来自情绪 和身体两方面潜在危险的缓冲 圈,起到自我保护作用:
1.避免接受过多刺激 2.防止应激造成的过度唤醒 3.弥补私密性的不足 4.防止身体受到他人的攻击
(三)领域性和安全防卫
美国建筑师纽曼认为,低层住宅由于分组明确、居民较
频繁使用门前的半公共领域(休息、停车、游戏),彼此
容易熟悉,因而也便于共同负起管理和监视环境的责任。
而高层住宅居民感到户外空间与已无关,结果互不相识, 从而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能防卫空间”的设计原则,其中与领域有关的主要有:
(二)开敞教室的研究 开敞教室是以一个没有隔墙的大空间取代传统的教室,其 中可容纳3~4个班的学生和教师。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要创造 一个高度灵活的教学环境,内部没有永久性的隔墙,空间布 局很容易改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要;另一个目的是
促进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
研究认为,开敞教室缺乏私身
姿等各种线索起着微妙的调节作用。称为“心理的空间”, “空间关系学”。
一、个人空间
在人类中,个人空间既包含生物性的一面,又受到社会与文 化的影响。 (一)个人空间的度量 • 个人空间的度量依据个人所意识到的不同情境而膨胀,是 个人心理所需要的最小的空间范围。 • 他人对这一空间的侵犯与干扰会引起个人的焦虑与不安。
二、私密性的功能 私密性有助于建立自我认同感。 个人信息的过分暴露,尤其是视觉暴露,会使人感到私 密性遭受侵犯而产生失去控制的消极情感。
三、私密性与环境设计 私密性为使用者提供控制感和选择性,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居住场所的私密性 广义的居住场所包括住宅、居住区、集体宿舍、监狱、医院病房乃至旅馆客房, 是影响个人生活体验的最重要的场所。
社会距离
• • 1.20~3.60M可以看到对方全 身以及周围环境。 这一距离相互接触已是不可 能,主要由于视觉提供详细 的信息。 这一距离常用于非个人的事 物接触,如同事间商量工作 等。
•
公共距离:
3.6~7.6M或者更远距离 ,这是一般演讲的正常距 离。
此时无细微的感觉信息 输入,无视觉细部可见。 为表达意义差别,需提 高声音甚至夸张的非语言 行为辅助语言表达。
3.年龄 个人空间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 4.性别
男性和女性对所喜欢和不喜欢的人显示出不同的个人空间:女性以较近距
离接触所喜欢的人;而男性的空间行为不随吸引而改变。 5.环境因素 人们感到便于疏散时有较强的控制感,因而满足于较小的个人空间。
二、人际距离
个人空间影响人际距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决定了在相互 交往时何种渠道成为最主要的交往方式。人际距离四种:密切 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共距离。
如图为一项神经病所进行的研究中研 究不同时刻离开的病人累计的百分比
(三)对侵犯个人空间的反应
被入侵者的反应:1.入侵者的个人特征影响着被入侵者的反应
2.男性入侵者比女性入侵者引起更多动作反应 3.入侵者年龄对反应也起一定的影响
入侵者的反应:
1.侵犯别人的人自己的空间也同时被别人侵犯 2.群体的大小也影响着个人入侵的倾向 3.被侵犯群体的地位越高,被侵犯的几率越少
干扰。
(三)开敞办公室 开敞办公室也称景观办公室,20世纪60年代出现于德 国。它是一个大面积开敞的工作区,其中没有从地面到 顶棚的隔墙,有的一层楼就是一间大办公室。设计的目 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有关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
并给工作人员提供了灵活和自由。
研究总结认为,开敞办公室看起来比以往的办公室美
(四)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 1.情绪 由于个人空间从情绪和身体两个方面对个人起着保护作用,因而它也随个人情绪 的变化而变化。焦虑的、或感到社会情境对自己有威胁的人需要比一般人更大的个 人空间。 2.人格 人格反映了个人看待世界和事件因果关系的方式。影响个人空间的一个人格变量 是内在性——外在性。内在人格者认为事件的因果在自身的控制之下;而外在人格 者则认为事件结果受外因的控制,与陌生人处在近距离时感觉安全受到威胁,比内 在人格者需要与陌生人保持更大的距离。自尊心强的人所需要的个人空间比自尊心 弱的人要小,因为自尊的人对自己采取肯定和信任的态度,对别人也容易采取同样 的态度;对自己不肯定不信任,对别人也不易信任。合群的人比不合群的人与人保 持更近的距离。
观,但绩效没有明显改善。
第三节 领域性
一、领域性和领域 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 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该场所或区域就是拥有或占用它的个人或群体的领域。
二、领域的类型 领域分为以下三类:主要领域、次要领域和公共领域。 (一)主要领域:使用者使用时间最多、控制感最强的场所,包括家、办公室等对使 用者来说最重要的场所。 (二)次要领域:对使用者的生活不如主要领域那么重要,不归使用者专门占有,使 用者对其控制也没有那么强,属半公共性质,是主要领域和公共领域之间的联系地 带,包括夜总会、邻里酒吧、私宅前的街道、自助餐厅或休息室的就坐区等。 (三)公共领域:可供任何人暂时和短期使用的场所,当然在使用中不能违反规章。 公共领域场所一般包括电话亭、网球场、海滨、公园、图书馆及步行商业街座位等。
(二)领域性与控制感 形成领域能增加占有者对环境的控制感。 环境心理学家霍拉汉与赛格特在精神病院的实验
建筑物外部通过适当范围的空间围合、草坪、树篱、台地、栅栏 等形成具有不同私密性——公共性层次的领域也有利于个人或群体的 控制感。 在一些没有明确领域感的地方则可能发生两种后果:一种是引起 领域争端,导致邻里不和;另一种是无人过问,被糟蹋和滥用,造成 失控状态,城市中后者更为常见。 启发:越是没有归属、没有人管、没有人爱的空间,越容易被糟 蹋;一旦有了明确的主人,形成领域并得到爱惜和呵护,就会受到尊 重。
第二节 私密性
一、私密性的定义:对接近自己或自己所在群体的选择性控制。 从定义可以看出,私密性是指对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选择与控制。 私密性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两方面:退缩和信息控制。退缩包括个 人独处、或隔绝来自环境的视觉和听觉干扰。信息控制包括匿名,即不愿别人对 自己有任何了解;保留,即个人对某些事实加以隐瞒;不愿多交往,尤其不欢迎 不速之客。 人们主观上总是努力保持最优私密性水平,当个人需要与他人接触的程度和实 际所达到的接触程度相匹配时,就达到了最优私密性水平。个人选择的范围越大, 控制能力越强,感觉就越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