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园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漪亭又名劝耕亭,位于拙政园中部大荷花池的东北角,东边山岛之背面,小亭又是分隔东部和中部长廊之端头。这里北倚界墙,南瞰水池和东边山岛。亭西沿着池北的土岸,一溜排着的桃红柳绿伴着小路直通西部,靠界墙则是竹林掩映,极富江南水乡的野趣。绿漪亭是这一带唯一的小筑,亭方形攒尖顶,小巧而端方,使人想起水乡路旁的休息小亭。原先东边亭柱上曾挂有一方板刻:“诗经曰:‘绿竹漪漪。’唐张率诗:‘戢鳞隐繁藻,颁首承绿漪。’此处有水、有竹、有鱼,故名。亭西沿池栽植垂柳、梅花、碧桃,花时灿烂如锦,南岸山林屏障,隔绝繁华,北面翠竹丛丛,顺小径西行,但见芦苇摇曳,别有一番乡村风味,故又名‘劝耕亭’。”由此可知,小亭和枇杷园一样,是当初阐发拙政含义的重要景致。

放眼亭,拙政园东部假山上的矩形景亭。其位置在涵青亭正北,隔水池,草地互为对景,两者一北一南,一方一凸,一高一低,一山一水,互对互衬,是中国古典园林灵活应用艺术辩证法的佳丽。此区地域开阔,建筑无多,亭下假山土石相间,四周环以河道,形成一不规则的山岛。立于山巅的放眼亭位置重要,具有很强的点景作用。亭取自白居易“放眼看青山”诗意而得名。透过树梢,中部山池美景约略可见,正与亭名之意境相契。

译意:放开眼光看山水之争。

简析:亭额因地点出景观特色。亭立于土山之巅,位高宜远观,因取唐白居易“放眼看青山”诗句意名之(此亭曾名“补拙亭”)。“凭轩送远目,百里纳清旷”,居高四眺,东部园林山水景色尽收眼底;近看满山树木葱郁,环视山下曲水萦绕,东南开阔平远的清池,直达芙蓉榭;北接秫香馆,一水西流,蜿蜒入园中部水池。景色秀美,宛如天然画本。当年园主王心一有《放眼亭观杏花》诗,道出了彼时美景:“浓枝高下绕亭台,初染胭脂渐次开。遮映落霞迷涧壑.漫和疏雨点莓苔。低藏双燕人前舞,蜜引群蜂花底回。安得庐山千树子,疗饥换有谷如堆。

嘉实亭枇杷园内南界墙前一座小亭,取宋人黄庭坚“江梅有嘉实”诗意而名之。其题额为隶书,款署“徵明”,悬于亭内,系今人仿文徵明字体重题刻的。小亭为矩形,尽管面积很小,但设计上颇有特色。一是利用其南面界墙的一段作为背景,墙前栽翠竹,点松皮石笋,这是古代园林理论中称的“藉以粉墙为绘也”。其次,为了使游人在亭中细赏这幅竹石小景,造园家在亭南壁墙上开了一个很大的空窗,正好框住后面的青竹美石,空窗的大小、位置均经过周密推敲,使这幅立体风景画呈现出最完美的构图。它的两侧挂有一联:“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乃是集古人诗句而成。亭旁植有多株枇杷,相传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所栽,点出了小亭及小园的欣赏主题。

嘉实亭隶书额:

嘉实亭

译意:美好的果实之亭。

作者:款署“徵明”,系仿文徵明体。

简析:亭在枇杷园南面,亭周多枇杷树,五、六月间,满目皆为橙黄或泼黄色的枇杷果,真是“芳叶已浩浩,嘉实复离离”,令人舒目畅神。且枇杷树体端正,果如金丸,给人以操韵高洁之感。黄庭坚《古风》诗有“江梅有嘉实”句。文徵明《拙政园图咏》次黄庭坚诗

韵颂之曰:“高人夙尚志,裂冠谢名场。中心秉明洁,皎然秋月光。有如江梅花,枝槁心独香。人生贵适志,何必身岩廊。不见山木灾,牺樽漫青黄。所以鼎中实,不受时世尝。曾不如苦李,贪生衢路旁。侧恻不忍置,悠悠心自伤。”借以咏志,可窥亭额之深蕴。

嘉实亭隶书对联之一:

春秋多佳日

山水有清音

译意:春秋季节多天朗气清的日子,山水奏出清美的乐曲。

作者:潘奕隽撰书。奕隽,(1740~1830)字守愚,号榕皋,又号水云漫士,吴县人,乾隆进士,官户部主事,典试黔中旋即归田。工书,篆隶真草,卓然大家。亦工山水花卉。有《三松堂集》。

简析:集联。上联取东晋陶渊明《移居》诗其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原指归隐田园后的闲适情趣,此处在召唤人们,趁着春秋良辰美景,到大自然中去登高赏游,赋写新诗,雅情逸兴,自是醉人。下联取自晋左思《招隐》二首之一:“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从听觉感受上来说还是大自然可爱。不必管弦奏乐,山水之音最清雅;何须与丝竹争美呢?风吹灌木自是悲凄的咏哦了。自然之音包含着特定的节奏和韵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之心与自然之音同其节奏,体现了主体生命节奏与外在旋律的有机协调。全联寄蕴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亦寓对栖遁山林的清高生活的向往之情。

嘉实亭对联之二:

床上书连屋

阶前树拂云

简析:取自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句。读书是隐士们的主要的生活内容之一,北周庾信《寒图即目》诗中称:“游仙半壁画,隐士一床书。”“书连屋”极言书籍之多,饱读诗书、经籍满腹,是士人风雅的象征,拥有很多很多的书籍,也是附庸风雅者所追求的。下联讲的是读书居住的幽静环境:浓荫遮地,古木参天人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树叶可以净化空气,可以减少噪音这样,清新的空气、安静的环境,正是读书的最佳氛围。

梧竹幽居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方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此亭外围为廊,红柱白墙,飞檐翘角,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四个圆洞门既通透、采光、雅致,又形成了四幅花窗掩映、小桥流水、湖光山色、梧竹清韵的美丽框景画面,意味隽永。“梧竹幽居”匾额为文徵明体。“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对联为清末名书家赵之谦撰书,上联连用二个借字,点出了人类与风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亲密之情;下联则用一动一静,一虚一实相互衬托、对比,相映成趣。

位于拙政园中部水池东端,为一正方形平面、单檐四角攒尖顶(即方锥形顶)的亭式建筑,始建于清代。亭背枕分隔园东、中部的复式长廊,西临大池,北有小曲桥通池中山岛并隔水

与绿漪亭互为对景。与一般园林亭榭相异的是此亭以墙代柱、四边围有白墙。为便于赏景及室内外之沟通,在四壁方墙上开了四个圆形洞门,坐亭中心石凳外望,景色面面不同,颇似观赏古代团扇山水画。要是从亭后长廊透过小筑双重圆洞看池上景色,环环相套极有趣味。亭侧原广栽梧、竹,其得名也源于此。梧桐叶杆皆鲜碧可爱,又传凤凰非高梧不栖,故古园栽植极多;竹乃岁寒三友之一,为古代士人极喜爱的造景植物。此处上有蔽日之高梧,下有“风尾森森,龙吟细细”之翠竹,环境甚为清幽。亭西为这一景点的主景面;池南为面水的远香堂、倚玉轩等主厅,加上耸立于湖石山上的绣绮享,泊于水中的香洲等,堪称亭台掩映,楼阁依稀。而水池北则是一片莽莽苍苍、青翠欲滴的两座岛山,极富自然之野趣。清乾隆年间诗人袁枚曾有诗赏曰:“碧槛红栏屈曲成,海棠含雨近清明。半池雪霁水微绿,坐看野塘春草生”。南北两岸的不同景色是园林设计上“自然”与“人为”极成功的对比。景点的构思立意层次较高,设计者借助于题对等文字景观将其深层意蕴传达给游赏者。亭内悬有文徵明书的“梧竹幽居”匾额,点明了周围的环境美特点。在面池的西向墙上,又挂有署清末著名书画家赵之谦题识的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不仅道出了粼粼清波、磊磊假山的动静对比,还借入了大自然的清风明月,构成了虚实相济的迷人意境。

与谁同坐轩,该轩选址优越,依水而筑,构作扇形,其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灯罩、墙上匾额、鹅颈椅、半栏均成扇面状,小巧精雅,别具一格,故又称作“扇亭”。人在轩中,无论是倚门而望,凭栏远眺,还是依窗近观,小坐歇息,均可感。

依水边地势而建,形成扇形,轩内桌凳.窗洞均为扇形,小巧雅致,别有一种情趣。她与池中石幢,对岸波形廊,枝叶繁茂的大树,倒影楼等,所组成的画面,意境是深邃的到前后左右美景不断。

东南朝向,面对别有洞天的月洞门,背衬葱翠小山,前临碧波清池,环境十分幽美。

雪香云蔚亭位于园水池西边山岛之巅,系一古朴雅健的矩形方亭。古代造园经典《园冶》云:“池上理山,园中第一胜也,若大若小,更有妙境。”拙政园池中两山,一大一小并列,堪称这一理论的活样板。东岛较小,但较高耸陡峭,山间有待霜亭。西岛较大,山势比较平缓,沿石阶拾步而上,到顶便是雪香云蔚亭。雪香是古代诗人形容洁白有香之花景的常用语,有的指白菊,有的指杏花,但最多的是指梅花,如梅林便有香雪海之雅称。此小亭高踞一园之上,似乎与云相映,四周植梅多本,冬春开花,冷香四溢,故名。池中山岛,全以自然景为胜,四望一片郁郁苍苍,极有野趣。两岛间以一溪相隔,上架小桥,桥旁幽篁丛出,古树扑水,沟通池北池南的涓涓清流,好似与树上莺歌蝉唱相酬答。这一如画的景色恰如南朝梁诗人王籍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所描绘的意境。为点题,亭中悬一额,为元璐草书“山花野鸟之间”,其旁楹联即为文徵明行草所写这一古人名句。雪香云蔚亭是主厅远香堂隔水的主要对景,它既是赏景的好去处,又是重要的点景之笔,在拙政园中部的风景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雪香云蔚亭位于远香堂北面土山上。雪香指梅花香,云蔚指四周花木繁盛。亭子为长方形,柱子上挂有文征明所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题额“山花野鸟之间”为元代倪云林(倪瓒)所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