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文化课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与文化课论文
从陈寅恪“恪”字读音看中国人的趋从文化
关键词:恪字读音趋从文化
内容提要:一直以来,中国人似乎都有一种“趋从”文化,即人云亦云或谓之“大一统”倾向。于是,针对陈寅恪先生的“恪”字读音就在学界和社会上引起了较大争议。本文从陈寅恪先生的“恪”谈开去,分析两派的论点论据,从而探讨中国人的这一历史文化情结。
引子
陈寅恪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的史学大师。他的名字中最后一个字的读音,近年来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一般人按照普通话,把“恪”读成kè音,而在人文学界中,“恪”则被广泛认同为què音。“恪”字的两种读音,孰是孰对暂且不论,但从中不难发现中国人具有普遍的“趋从”文化,对权威或某一社会合流现象有一种尊敬甚至敬畏的心理,并自然产生权威趋从心态。
正文
(一)
陈寅恪之“恪”之所以被学界读成què,其根本原因恐怕还在于陈先生是名人。对于名人,我们中国人历来怀有敬畏心态,即通常所说的“名人效应”。尤其陈先生是文学、史学大家,于是其名字的读音,也就成了学界趋之若鹜、力求“规范”的要素。
对此,“què”派列举了以下几点论据来证明其真实性和确切性:
(一)“古音说”
新版《辞海》注“恪”字曰:“kè课,旧读què却”①。“旧读”之说源自商务印书馆《辞源》(1915年版) 卯部第21 页,“恪亦读如却”。这表明, 当时有此读音。此为论据一。
(二)“方言说”
陈寅恪先生祖籍在江西修水,què音属于客家方言的旧读。在客家方言中“恪”读què音,故陈先生的“恪”应读què。此为论据二。
(三)“排行说”
陈寅恪先生名中“寅恪”“恪”字是陈家这辈排行的通用字,如衡恪(师曾)、隆恪(彦和) 、方恪(彦通) 、登恪(彦上) 。而且在《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中, 蒋天枢先生写道:“先生生寅年,祖母名之曰寅恪。”
再如陈寅恪之表叔俞明震,字恪士。人们在提到俞明震的字时,往往写成“确士”。如近代著名诗人兼教育家陈衍在《石遗室诗话》卷四中,述及自己的友好俞明震时,便称“俞确士学使”、“俞确士”,而不是“俞恪士”。陈石遗与俞明震过往甚密,他不可能不知道俞的字为“恪士”。而俞的字“恪士”之所以被陈石遗写作“确士”,这是由于“恪”与“确”两者音相同。而“确”,无论在哪一本字典或词典里,只有一个音què。这一事实,至少说明“恪”确实有què的读音。此为论据三。
(四)“自称说”
以本人读音为标准。因“恪”为陈寅恪先生姓名用字,故读音以陈先生之是为是的说法,更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人的趋从文化。以陈先生之非为非,这是争论双方差异共同的立足点。有人例证,陈先生的女儿陈琉求说“恪”应读què,因为“女儿不会读错的”②。
因此,文史学界把陈寅恪先生名字的“恪”字,念成què音,更确切的说,是源自于久远以来的一种约定俗成。此为论据四。
但这里的问题同样是:陈寅格先生本人及家人对他的名字怎么读.是否即为“恪”字的标准读音呢?有这样一种理论:“对于人名的读音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姓名从其主,它的主人如何自称,别人也应该这样称呼。因为名字是极端个人化的产物。它的主人如果愿意用这个字来指代自己。别人是不应该干预的。”这显然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趋从文化心态作祟。
据笔者所知,更有人当代许多艺人,如李玟,其“‘玟’字从古只有‘民’一个读音”,但事实上,国人又有谁会称这位大名鼎鼎的性感女明星为“李民”呢?甚至有人说,“也不排除‘玟’字在‘李玟’这个专有词组中,念‘文’”,因为“可以把两个偏旁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新字,赋予它一个任意的读音;也可以赋予一个已经存在的字,一个新的专有读音”。陈寅恪之“恪”就是“在这个人名词组中。被赋予了新读音‘确’”。
这种“高论”,实际就是说在人名中是可以造字造音的。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因为一个人取名诚然是“极端个人化的产物”,但这个名字怎么写怎么读,是不可以随心所欲的。我们认为,如果没有非常特殊的理由,或者强有力的文献依据,不应该违背语音演变的规律。
再如,歌坛新秀张韶含名字第二个字显然是“韶光易逝”的韶字,应念阳平声,但是无论是其自己还是大众媒体,无一例外的称其去声。如有人提出异议,立即就会招致嘲讽:你连她都不认识?
正如在大学校园里,有几次把陈寅恪的“恪”读成kè,总是被同学甚至师长纠正。为究其原因很简单——大家都这样读的嘛!又是典型的趋从文化!
当然,有些人名用字的读音确乎与通常不同,如陈省身之“省”不读sh6ng 而读xIng,王朝闻之“朝”不读chao而读zhao,但这并非什么“名从其主”,相反恰恰是因有典可依(“吾日三省吾身”、“朝闻道,夕死可矣”),而被规范化、“公共化”了,成为一种公认的读音(即多音字)。至于历史上的一些特殊的字音,如古人名南宫适(ku6),樊於(wu)期、郦(ji)食,古城名龟(qiu)兹(cI),古君王
称号可(ke )汗(han)等,它们作为历史遗存,何以形成己无可考,已约定俗成。但笔者问为,所谓的“多音字”、“固定读法”其实就是中国人“趋从”文化的一大表现。
(二)
另一种观点即kè派,是近二三十年才刚刚兴起的。此派坚持认为kè音不能从俗从众。
(一)“音译说”
赵武平先生曾发表一篇题为《“是想看看陈寅恪的藏书”》③的文章,其中谈到了陈寅恪先生名字中“恪”字的读音问题。他也认为陈寅恪先生名字中的“恪”字的读音,当是kè。理由是陈寅恪先生自己把名字用英语拼写成“Tschen Yinkoh”或“Chen Yinke”,而未曾拼写成“Chen Yinque”。赵武平先生所引用的材料分别是陈寅恪先生于1940年5月致牛津大学与1946年2月19日致傅斯年的英文信。应该说,陈寅恪先生名字中的“恪”读音为kè,似乎是确定无疑的了。因为陈寅恪先生自己把名字中的“恪”拼写成koh或ke嘛!
再者,最近北大陈平原教授说道,哈佛大学档案中标音就为“kè”。西方语言中有时把“què”读成[k]音,如technique,于是有人将西方的标音que [ke]按汉语拼音去读,于是以讹传讹,“恪”读成了“què”。
(二)“误读说”
有人指出④,误读陈先生的“恪”字的另一原因是“国音”与“粤音”的差异。
在国音(普通话)里,用直音字课、注音字母和汉语拼音三种方式标注,而粤音(广东话)是以直音字确和国际音标标注。其中,“课”和“恪”是国音同音字,“确”和“恪”是粤语同音字。如果一个文化程度较低而又不懂注音字母、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的人,便很有可能误读。
(三)“规范说”
其基本依据是从汉字汉语规范的角度应读成kè。
如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修订第3版)即注“恪”音为kè;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释例》(语文出版社1997年)也如此,并特别注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