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说课讲课(课堂PPT)
ppt汽车理论课件
![ppt汽车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1b01e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2.png)
现代汽车车身材料主要包括钢铁、铝合金、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每种材料都有其特殊的性能和优缺 点。
汽车照明与信号系统
前照灯
包括远光灯、近光灯、转向灯等,用于照明路面和发出信号。
信号灯
包括刹车灯、雾灯、倒车灯等,用于向其他车辆或行人发出信号。
汽车空调与音响系统
空调系统
由制冷、透风和采暖三部分组成,用于调节 车内温度和空气质量,提高驾驶舒适性。
01
02
03
04
马力
表示发动机的功率,是衡量发 动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扭矩
表示发动机的转矩,是衡量发 动机输出功率的重要指标。
燃油经济性
表示发动机的燃油消耗量,是 衡量发动机燃油效率的重要指
标。
排放性能
表示发动机排放的废气量及废 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是衡量 发动机环保性能的重要指标。
03
汽车底盘原理
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制动系统的组成
制动系统主要由制动器、制动液、制 动管路和制动控制系统等组成。
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制动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使汽车减速或 停车,通过制动器产生摩擦力来消耗 汽车的动能,从而实现汽车的减速或 停车。
04
汽车车身与电器
车身的结构与材料
车身结构
包括车身壳体、车门、车窗、车顶等部件,其结构情势和材料选择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节能性 有侧重要影响。
行驶系统的工作原理
行驶系统的组成
行驶系统主要由车架、车桥、悬挂系统和车轮等组成。
行驶系统的工作原理
行驶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承受和缓冲来自路面和发动机的冲击,保持汽车的行驶 稳定性和舒适性。
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转向系统的组成
转向系统主要由转向盘、转向轴、转向器和转向节等组成。
汽车理论课堂PPT
![汽车理论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550635d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47.png)
➢货车柴油机的最大功率 约小5%;
➢轿车与轻型货车柴油机 的最大功率约小10%。
9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宝来轿车发动机的基本参数如下 : 水冷,直列四缸,每缸五气门 最大功率 110kW/5700 r/min 最大转矩 210N·m/1750~4600 r/min 缸径×行程 81mm×86.4mm 压缩比 9.3:1
作用力Ft即为驱动力。
Ft
F0
2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一、驱动力Ft
ua
Tt—驱动力矩;
Ttq —发动机转矩;
Tt
ig—变速器传动比;
i0—主减速器传动比;
r
ηT—传动系的机械效率。
Ft
F0
3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由
可知
➢Ft 与发动机转矩Ttq、变速器传动比 ig、主减 速器传动比 i0、传动系的机械效率ηT 和车轮半径 r 等因素有关。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2)整车
➢整个车身应向前倾1°~2°。
59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水平投影应为腰鼓形。
60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后端稍稍收缩,前端呈半圆形。
61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3)汽车后部
➢最好采用舱背式或直背式。
62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作用在汽车外形表面上的法向压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 上的分力。
37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38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1)形状阻力
➢取决于车身主体形状。
39
汽车理论教学课件
![汽车理论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aae38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5.png)
紧急情况处理措施
制动失效
转向失控
介绍在制动失效时应如何 操作,如利用发动机制动、 抢档等。
讲解转向失控时的应急措 施,如保持冷静、轻踩制 动踏板等。
车辆自燃
分析车辆自燃原因及应急 处理方法,如关闭电源、 使用灭火器等。
突发情况处置
探讨如何应对前方障碍物、 动物横穿道路等突发情况, 包括减速避让、紧急制动 等措施。
异响和抖动
检查发动机、底盘和悬挂系统等部件 是否有松动或损坏05
驶技巧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概述
1 2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体系结构 包括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 章等。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核心内容 涵盖车辆和驾驶人管理、道路通行条件、道路通 行规定、交通事故处理等方面。
03
汽车电气与电子控制系统
电源系统组成及功能
01 蓄电池
储存电能,为汽车启动、点火及用电设备提供电 能。
02 发电机
汽车运行时的主要电源,向用电设备供电并对蓄 电池充电。
03 电压调节器
控制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保护用电设备免受电压 过高的损害。
点火系统工作原理
点火线圈
将低电压转变为高电压, 以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
人工智能、自动驾驶 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将 使得汽车更加智能化, 提高行驶安全性和舒 适性。
网联化
5G等通信技术的普及 将实现车与车、车与 基础设施之间的实时 互联,构建智能交通 系统。
共享化
共享经济模式将逐渐 渗透到汽车行业,推 动汽车使用方式的变 革。
02
汽车构造与原理
发动机类型及工作原理
01 汽油发动机
车产业实现绿色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汽车理论课件教学
![汽车理论课件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700dab9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3.png)
智能交通系统(ITS)概述
智能交通系统定义与发展历程
智能交通系统组成与功能
阐述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发展历程及未 来趋势。
介绍智能交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 能,包括交通信号控制、智能车辆管理、 电子收费系统等。
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案例
智能交通系统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列举国内外智能交通系统的典型应用案例 ,并分析其效果与影响。
碰撞预警与主动避障系统
利用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实现车 辆碰撞预警和主动避障功能。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气囊
包括前排、侧排和膝部气囊等,保护乘员在 碰撞中的安全。
车身结构
安全带
采用预紧式安全带和限力式安全带,减轻乘 员在碰撞中的伤害。
采用高强度钢和吸能材料,提高车身抗撞性 和乘员保护性能。
02
01
汽车工业的全球化
20世纪下半叶开始,汽车工业逐渐全球化,各大汽车厂 商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
未来汽车发展趋势
电动化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电池技术 的不断进步,电动汽车将逐渐取
代传统燃油汽车成为主流。
智能化
自动驾驶技术、车联网技术的不断 发展将使得汽车更加智能化,提高 行驶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
探讨智能交通系统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 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05 汽车安全与环保法规要求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措施
制动系统
包括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制 动力分配(EBD)等,提高制动性能和
稳定性。
悬挂系统
采用独立悬挂、空气悬挂等技术,提 高操控性和乘坐舒适性。
转向系统
如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提高 转向灵活性和稳定性。
04
汽车理论说课讲课(课堂PPT)
![汽车理论说课讲课(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0000df1d852458fb760b5622.png)
.
35
谢 谢!
.
36
.
9
选用教材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清 华大学余志生主编的《汽车理论》(第五版),机械工业 出版社出版
➢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教材
.
10
汽车理论的主要内容
汽车理论主要研究汽车的各项性能。
第一章 动力性
汽
车
第二章 燃油经济性
的
性 能
第四章 制动性
主
要 包
第五章 操纵稳定性
括
第六章 平顺性
.
27
➢制动距离有时也用在良好路面条件下,汽车以 100km/h 的初速度制动到停车的最短距离来表示。
几种车型100km/h→ 0的制动距离
车型
制动距离/m
捷达
48.8
别克GL8
45.8
桑塔纳2000
45.0
帕萨特
43.9
奥迪A6 1.8T
42.3
宝来1.8T
40.0
宝马745i
37.1
.
28
汽车制动性评价指标
思考 根据对汽车制动性的定义,如何确定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
25
二、汽车制动性评价指标
➢制动效能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制动方向稳定性
.
26
汽车制动性评价指标
• 制动效能
➢在良好的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度制动到停车的制 动距离或制动的减速度
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
思考
相同的初始速度,如何评价制动效能好坏?
➢仅将BMW的发动机换到QQ上,并不能将QQ的最高车 速提高很多(解释原因)
➢公交车、轿车、越野车的动力性各强调哪项动力性参 数(讨论分析)
汽车理论教学ppt课件
![汽车理论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980f2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8.png)
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责任 。
常见事故类型的责任划分
如追尾、并线、路口等常见事故类型的责任认定和划分。
CHAPTER 05
汽车新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定义及分类
阐述新能源汽车的概念,以及按照动力 来源的不同进行分类,如纯电动汽车、
探讨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5G通信 等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和变革。
未来汽车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
分析未来汽车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如技术成熟 度、法规政策、市场接受度等。
CHAPTER 06
总结回顾与课程延伸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汽车基本构造与原理
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等部分 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检查点火系统、燃油系统和发 动机控制系统,逐一排查故障
。
车辆行驶中熄火
检查点火系统、供油系统和进 气系统,确保各部件正常工作
。
刹车失灵
检查刹车油、刹车片和刹车盘 等部件,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
部件。
空调不制冷
检查制冷剂、压缩机、冷凝器 和蒸发器等部件,找出故障原
因并进行维修。
润滑油、冷却液等耗材选用指南
汽车性能评价
掌握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 定性等性能的评价指标及方法。
汽车维护与保养
了解汽车日常维护、定期保养的重要性及具 体操作步骤。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学习常见汽车故障的诊断方法及排除措施,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延伸:实地考察或实践操作建议
01
参观汽车制造厂或维修车间
通过实地参观,了解汽车的生产过程、维修流程及相关设备的使用。
空气滤清器更换
汽车理论课件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与绪论
![汽车理论课件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与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07d8dedd844769eae009edd8.png)
汽车理论讲义(第1版)
赵又群编著
27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Ft
Tt r
r与FX2一样,T在t受力T 图上f 画不出来。
FX2
Tt Tf rr
Ft Ff
Ft F f
汽车理论讲义(第1版)
赵又群编著
28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滚动阻力系数f=f(路面、车速、轮胎),由实验测定或由经验公式估算。 在动力性分析中常不考虑由于转弯增加的阻力。
)
前两项在任何行驶条件下均存在,后两项在一定行驶条件下才存f在。 w i j
滚动阻力
产生:轮胎内部摩擦产生弹性迟滞损失,损失的能量消失在轮胎各组成部分相互间的摩擦及橡胶、
帘线等物质分子间摩擦,即弹性物质的迟滞损失。
汽车理论讲义(第1版)
赵又群编著
24
汽车理论讲义(第1版)
赵又群编著
25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行驶阻力——滚动、空气、加速、坡度。
பைடு நூலகம்
汽车理论讲义(第1版)
赵又群编著
13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一、汽车的驱动力
Ft
Tt r
Tt Ttq*ig*i0*T
Ft Ttq*igr*i0*T
汽车理论讲义(第1版)
赵又群编著
14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由发动机的转速特性来确定转矩
(1)转速特性曲线 性曲线 )
Ft Fz
(必要与充分条件)
F z
F f F wF iF t F z
汽车理论讲义(第1版)
赵又群编著
48
第三节 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汽车的附着力
2024版汽车理论教学课件
![2024版汽车理论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0ab3a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8.png)
车联网技术
实现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之 间的信息交互,提高行车安全
性和交通效率。
语音识别技术
通过语音指令控制汽车功能, 提高驾驶便利性和安全性。
人机交互技术
通过触摸屏、手势识别等方式 实现人车互动,提高驾驶体验。
06
汽车维护与保养知识
汽车日常维护项目和方法
清洁汽车外部:包括车身、 车窗、车灯等部位的清洁, 保持车辆整洁。
检查点火系统、燃油系统和进气 系统,找出故障原因并修复。
刹车失灵
检查刹车系统各部件,如刹车片、 刹车盘等,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 部件。
转向沉重或失灵
检查转向系统各部件,如转向器、 转向拉杆等,进行必要的维修或
更换。
正确使用汽车配件和耗材
使用正规渠道的配件和耗材
01
选择品质可靠的供应商,确保配件和耗材的质量。
检查刹车系统
定期检查刹车片、刹车盘等刹车系统部件, 确保制动性能良好。
清洗空气滤清器
定期清洗或更换空气滤清器,确保发动机进 气顺畅。
检查底盘和悬挂系统
检查底盘和悬挂系统各部件紧固情况,确保 行驶稳定性。
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发动机无法启动
检查点火系统、燃油系统和发动 机控制系统,排除故障。
车辆行驶中熄火
车身材料选择与加工工艺
01 钢材
强度高、成本低,但重量 大、易腐蚀。
03 铝合金
重量轻、耐腐蚀、易加工,
但成本高、强度相对较低。
02 碳纤维复合材料
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
但成本高、加工难度大。
04 加工工艺
包括冲压、焊接、涂装和
总装四大工艺。
车身安全设计原则和方法
01
《汽车理论教学》PPT课件
![《汽车理论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d7990d6f1aff00bfd51e99.png)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1.解析法确定 I 曲线
•由理想的条件可得
Fμ1 Fμ1
Fμ 2
Fμ2 FZ1
FZ 2
G
Fμ1 Fμ1
Fμ 2
Fμ2 G b hg
a hg
FZ1
将
FZ 2
G L
G L
b hg a hg
代入
•消去变量
Fμ 2
1 2
Fμ2 1
•β
线
Fμ2 B Fμ1 为一直线
直线斜率tan 1
•θ
•0
•Fμ1
•β线:实际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线。
18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同步附着系数
•Fμ1、Fμ2具有固定比值 的汽车,使前、后车轮同
时抱死的路面附着系数称
为同步附着系数。
• ➢从图中看,同步附 着系数是β线和 I 曲线交 点处对应的附着系数。
同时抱死时的制
动器制动力。
34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2) 0 (设 0.7)
•结论
0
•后轮先抱死
•后轮抱死
时z 0.6
•前后轮 同时抱死
z时 0.7
35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3)制动过程分析得到的结论
• 1)当 0 时,β线位于I曲线下方,前轮先抱死;
15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同步附着系数的计算
•满足固定 比值的条件
由 β b hg 得 1 a hg
Fμ1 Fμ1
Fμ 2
Fμ2 G b hg
a hg
•满足同时 抱死的条件
汽车理论ppt讲稿
![汽车理论ppt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bde58e1d14791711cd791707.png)
汽车理论ppt讲稿:发展背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单独依靠电池就能行使较长的距离,需要的时候仍可以像通常的混合动力汽车一样工作。
如一辆完全靠电池行驶的PHEV可行驶60km,超过60km后可以转入混合动力模式。
到了目的地,再插人外接电源对电池充电。
PHEV具有很多优势:首先PHEV有纯电汽车的全部优点,可利用晚间低谷电对电池充电,改善电厂的机组效率,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和各种有害物的排放;降低对石油燃料的依赖,减少石油进口,增加国家能源的安全;如果是在城市内行驶,距离较短,就可以不使用汽油;可以利用外部公网对车载电池组充电,而用电比石油价钱便宜,可降低车辆的使用成本。
由于PHEV有这些优点,使PHEV成为了混合动力汽车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概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Vehicle,简称PHV)是一种新型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区别于传统汽油动力与电驱动结合的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驱动原理、驱动单元都与电动车无异,之所以称其为混合动力,是这类车上装备有一台为电池充电的发动机。
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它又可以当作一台纯电动车来使用,只要单次使用不超过电池可提供的续航里程(一般做到50公里以上问题不大),它就可以做到零排放和零油耗。
因电池的成本费用高昂,此种车辆以较低价格进入家庭在短期内很难实现,然而受国内汽车发展趋势的影响,因政府的重视而提高相应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进入家庭指日可待。
特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普通混合动力汽车的区别:普通混合动力车的电池容量很小,仅在起/停、加/减速的时候供应/回收能量,不能外部充电,不能用纯电模式较长距离行驶;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电池相对比较大,可以外部充电,可以用纯电模式行驶,电池电量耗尽后再以混合动力模式(以内燃机为主)行驶,并适时向电池充电。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模式: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模式分为电量消耗、电量保持和常规充电模式,其中电量消耗又分为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两种子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
选用教材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清 华大学余志生主编的《汽车理论》(第五版),机械工业 出版社出版
➢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教材
.
10
汽车理论的主要内容
汽车理论主要研究汽车的各项性能。
第一章 动力性
汽
车
第二章 燃油经济性
的
性 能
第四章 制动性
主
要 包
第五章 操纵稳定性
括
第六章 平顺性
.
15
理论环节
章
节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
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
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
第七章:汽车的通过性
复习
.
学
时
5
4
3
6
7
4
3
2
16
实验环节
实验名称 发动机外特性实验 底盘测功机实验 五轮仪测制动加速性实验
学时 2 2 2
•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汽车高速行驶或长下坡连续制动时制动器效能保持的 程度,称为抗热衰退性能,即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思考
在实际生活中,那些现象可以解释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
29
汽车制动性评价指标
•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抗热衰退性
.
30
汽车制动性评价指标
•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制动时汽车按给定路径行驶的能力
.
17
学习思路
➢理清汽车构造参数、工作参数、性能参数三者之间的 关系
评价指标
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 论联系实际
.
评价指标的确定
分析影响因素
18
教学方法
➢兴趣引导 ➢任务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
19
兴趣引导
•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
➢QQ和BMW除价格差别外,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以 及加速性能都有差别(引入门)
.
27
➢制动距离有时也用在良好路面条件下,汽车以 100km/h 的初速度制动到停车的最短距离来表示。
几种车型100km/h→ 0的制动距离
车型
制动距离/m
捷达
48.8
别克GL8
45.8
桑塔纳2000
45.0
帕萨特
43.9
奥迪A6 1.8T
42.3
宝来1.8T
40.0
宝马745i
37.1
.
28
汽车制动性评价指标
第七章 通过性
第三章 汽车动力装置 参数的确定
汽车设计追求 的是最高性价比
.
11
教学重、难点
章
节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 济性
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 参数的选定
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
重点
难点
动力性评价指标; 驱动力-行驶阻力
驱动力、行驶阻 平衡图;功率
力;附着条件
平衡图
燃油经济性评价指 不同工况下百公 标及其影响因素 里油耗的计算
思考 根据对汽车制动性的定义,如何确定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
25
二、汽车制动性评价指标
➢制动效能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制动方向稳定性
.
26
汽车制动性评价指标
• 制动效能
➢在良好的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度制动到停车的制 动距离或制动的减速度
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
思考
相同的初始速度,如何评价制动效能好坏?
1、平时成绩(30%)
平时成绩依据出勤率、平时 作业、课堂表现及实验成绩 等情况打分
• 2、考试(70%)
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大纲 参考教学大纲。
.
23
讲 课 内容
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
.
24
一、汽车制动性能
➢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 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称为汽车的制动性。
.
4
说课内容
课程性质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课程教学设计
.
5
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汽车性能如何评价及其性能如 何提高有规范性的了解
➢能将相关理论应用于汽车设计及解释汽车实际应用中 的问题
➢为今后从事汽车行业工作打下理论知识基础
.
6
课程知识目标
➢能掌握汽车六大重要性能,以及各个性能的评价指标。
第七章:汽车的通过性
小节内容
预计时间
1、汽车通过性几何参数
20min讲,5min问答
2、间隙失效的障碍条件
20min讲,5min问答
3、触头失效的障碍条件
20min讲,5min问答
4、汽车越过台阶、壕沟的能力 20min讲,5min问答
.
22
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自学部 分不做考试要求。
➢前轮抱 死:失去转 向能力
.
31
汽车制动性评价指标
•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后轮抱 死:容易侧 滑甩尾
.
32
汽车制动性评价指标
•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F1
F2
➢左右制动力不一致:容易产生制动跑偏
.
33
乘用车制动规范对行车制动器制动性的部分要求
项目 试验路面
说讲课程— 汽车理论
.
1
说课内容
课程性质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课程教学设计
.
2
课程介绍
➢专业核心课程 ➢为汽车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汽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课程
.
3
衔接课程
•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工程力学、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
• 后续课程: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汽车运用工程 ➢车辆工程专业:汽车设计
发动机功率、传动 发动机档位传动
比的选择
比的选择
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各个评价指标的 确定;制动力分 配
利用附着系数; 制动效率
.
12
教学重、难点续
章
节
重点
难点
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 定性
操纵稳定性的评价指 标;轮胎的侧偏特 性;汽车前轮角阶 跃输入下的稳态与 瞬态响应;操纵稳 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汽车操纵稳定性 与悬架的关系; 稳态响应与瞬 态响应
➢仅将BMW的发动机换到QQ上,并不能将QQ的最高车 速提高很多(解释原因)
➢公交车、轿车、越野车的动力性各强调哪项动力性参 数(讨论分析)
.
20
任务教学法
➢采用Matlab,学生根据课后习题数据,通过计算 机仿真动力性参数曲线(综合性大作业)
.
21
讨论教学法
➢将第七章汽车的通过性分成若干小节,这些章 节以学生讲解为主
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
汽车平顺性的评价指 标;汽车单自由度 振动系统
汽车二自由度振 动系统
第七章:汽车的通过性
汽车通过性的评价指 标及几何参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汽车挂钩牵引力、 牵引通过性计 算的障碍条件
.
13
说课内容
课程性质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课程教学设计
.
14
学时分配
➢本课程一共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4学时 ,实验教学 6学时
➢能掌握汽车评价性能指标如何确定,以及如何提高汽 车各性能。
➢对汽车构造形成更深入理解,强化机械原理等专业基 础课知识
➢拓展了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复变函数等知识
.
7
课程能力目标
➢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具备一定的查阅文献能力
.
8
说课内容
课程性质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课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