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学概论》教学大纲

学分:2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27 实验学时:9

面向专业:植保、植师

大纲执笔人:李向东大纲审定人:陈雨海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农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高、实用性强的课程,是学生了解农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掌握作物研究和生产技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的重要途径。该课程着重介绍作物生产的共性规律、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涉及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耕作学、植物营养学和土壤肥料学等学科领域。内容上力求突出科学性、实用性、普遍性和前瞻性,结构体系上具有较好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农学概论》任务就是让植保、植保(师)专业的学生,了解农学以及整个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对我国农业生产及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的发展方向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理论知识方面:本课程宜安排学生在学完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有关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程之后的第六、七学期。要求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规律、环境因素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技术,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原则,作物布局、复种、间作、混作、套作、连作和轮作概念、意义及技术;作物良种在生产中的作用,作物育种目标、程序及育种方法,种子产业及管理,收获、粗加工和贮藏技术,作物生产现代化的概念和特征,作物生产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标准化、安全化的意义及措施等。并利用农学概论的基本原理,因地制宜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技能方面:着重培养学生感性认识、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意识、实践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给学生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进行作物生产试验研究必要的基本技能,能在实际生产上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要求学生掌握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水稻、甘薯等主要农作物的形态特征与功能,认识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和甘薯等作物不同生育时期的田间长势长相,学会其田间诊断、管理和测产方法。

3、课程教学改革 (与原课程内容做比较)

由于农学概论综合性强、涉及学科广、内容繁多,所以授课教师在广泛阅读不同学科有关参考资料的基础上,认真备课组织材料,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多的传授给学生有关农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发展方向;针对植保专业的特点去掉原来农学概论中的植物保护一章,增加作物生产现代化和标准化一章;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理论课学时,新增9学时实验课。

二、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程理论教学

第一章绪论(1—2学时)

第一节农学的定义及作物生产的地位

农学的定义;农学的性质;农学的特点;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作物生产概况;作物生产的发展趋势

本章重点、难点:农学的定义、性质与特点,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思考题:

1.什么是农学?农学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2.试述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世界和我国作物生产的概况。

4.谈谈作物生产的未来发展目标和途径。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1—2学时)

第一节作物的起源与传播

作物的起源;作物的传播

第二节作物的分类

植物学分类;根据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根据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第三节作物的分布和我国种植业分区

作物的分布;我国种植业分区

本章重点、难点:作物的起源与传播,作物按植物学、生物学特性分类,作物的分布及种植业分区。

思考题:

1.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什么意义?

2.世界作物起源于哪些地理中心?

3.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地分别在什么地方?

4.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

5.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

6.简述作物分布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7.简述水稻、小麦和玉米3大作物在世界及其中国的分布状况。

8.简述我国种植业区划的依据及其各大区的种植业特点。

第三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4—6学时)

第一节作物的生长发育

作物的一生;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作物器官的生长发育

第二节作物产量及其形成

作物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形成;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第三节作物品质及其形成

作物的品质及其评价指标;作物品质的形成过程;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

本章重点、难点:作物的一生,作物生长发育特性,作物器官的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特点,作物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的概念,产量构成因素及提高产量的途径,作物的品

质及其评价指标,作物品质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思考题:

1.简述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应用。

2.什么叫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者之间关系如何?

3.简述作物种子休眠的概念、原因和解除措施。

4.简述作物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5.简述作物根、茎、叶的功能。

6.简述作物花的结构与花的分化发育过程。

7.什么是作物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

8.简述作物的产量形成以及各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9.什么是作物的源、库、流?源、库、流之间的关系如何?

10.解释作物的品质、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工艺品质和加工品质。

11.简述生态环境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12.在作物生产中如何采用适宜的栽培措施来改善品质?

第四章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4—6学时)

第一节光

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光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我国光能资源的特点及利用

第二节温度

温度在作物生产中的意义;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品的影响;我国热量资源的特点及利用

第三节水分

水分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作物对水分的吸收;水分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品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状况及利用

第四节空气

空气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空气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二氧化碳施肥

第五节土壤条件

土壤的种类;土壤的性质;土壤资源特点及利用

第六节营养条件

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及其生理功能;作物营养元素缺乏症状和营养关键时期;作物有机营养

本章重点、难点:光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我国光资源特点,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我国热量资源的特点,水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我国水资源状况,空气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与二氧化碳施肥,土壤的种类及理化性质,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及生理功能,作物营养元素缺乏症状和营养关键时期。

思考题:

1.分别叙述光照强度、日照长度和光谱成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简述我国光能资源的特点及光能资源的利用。

3.何谓作物温度的三基点?极端温度对作物会产生何种危害?

4.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的含义是什么?积温在作物生产上有什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