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诊疗技术及护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诊疗技术及护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诊疗技术及护理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起病急,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特征的肾脏疾病,可伴有一过性肾损害。

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其他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后也可引起。

本节主要介绍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

【病因与发病机制】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常发生于B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或皮肤感染(脓疱疮)后,其发生机制是链球菌的胞壁成分或某些分泌蛋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或原位免疫复合物种植于肾小球,最终发生免疫反应引起的双侧肾脏弥漫性的炎症。

本病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病变呈弥漫性,以肾小球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肾小管病变不明显。

【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儿童,男性多见。

发病前常有前驱感染,潜伏期为1〜3周,平均10天,其中皮肤感染引起者的潜伏期较呼吸道感染稍长。

起病多较急,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仅表现为镜下血尿及血清补体异常,重者表现为少尿型急性肾衰竭。

预后大多较好,常在数月内自愈。

典型者呈急性肾炎综合征的表现:1.尿液改变(1)尿量减少:见于大部分病人起病初期,尿量常降至400~700m1∕d,1~2周后逐渐增多,但无尿少见。

(2)血尿:常为首发症状,几乎见于所有病人,约40%呈肉眼血尿。

肉眼血尿多于数日或1~2周后转为镜下血尿,镜下血尿持续时间较长,常3~6月或更久。

(3)蛋白尿:绝大多数病人有蛋白尿,多为轻中度,每天尿蛋白不超过3.5g,少数为大量蛋白尿,达到肾病综合征水平。

2.水肿常为首发症状,见于80%以上病人。

主要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水钠潴留所引起,多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可伴有双下肢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性水肿、胸水和腹水。

3.高血压见于80%的病人,多为一过性的轻中度高血压。

其发生主要与水钠潴留有关,故积极利尿后血压可很快恢复正常。

严重高血压较少见,重者可发生高血压脑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和治疗医生指南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和治疗医生指南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和治 疗医生指南
汇报人:XXX 2023-11-22
目录
• 概述 • 诊断标准 • 治疗策略 • 疾病管理和预防 • 总结与展望
01
概述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
定义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 ,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以肾小 球为主要病变的急性炎症性疾病 。
病因
常常由感染触发,常见的病原体 包括链球菌、病毒等。
04
疾病管理和预防
长期管理策略
定期随访
对于已经康复的患者,建议定期 进行随访,以确保病情稳定,及 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复发或
并发症。
生活调整
建议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包括饮 食调整(低盐、低蛋白饮食)、 适度锻炼、避免过度劳累等,以
促进肾脏健康。
心理支持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康复过程可能 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提 供心理支持和辅导有助于患者更
患者管理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对患者进 行教育,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预后改善。
展望
个体化治疗方案
未来,随着基因测序和生物标志物等技术的发展,有望为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制定更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 疗效果。
跨学科合作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治涉及多个学科,包括肾内科、风湿 免疫科、影像科等。加强跨学科合作,有助于提高诊治水 平和患者预后。
2. 血清学检查:包括肾功能检查(如 血清肌酐、尿素氮等),可能出现肾 功能异常。
4. 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诊断自身免 疫相关性肾小球肾炎。
影像学诊断
01
1. 超声检查
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和结构,排除其他肾脏病变。
02
2. 核磁共振成像(MRI)

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规范

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规范

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规范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AGN),简称急性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其特点为急性起病,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并可有一过性氮质血症。

可分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和非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病因】尽管本病有多种病因,但绝大多数的病例属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急性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复合性肾小球肾炎。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的发生率一般在0%~20%。

1982 年全国105 所医院儿科泌尿系统疾病住院病人调查,急性肾炎患儿抗“O”升高者占61.2%。

我国各地区均以上呼吸道感染或扁桃体炎最常见,占51%,脓皮病或皮肤感染次之占25.8%。

除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之外,其他细菌如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流感杆菌等,病毒如柯萨基病毒B4 型、ECHO 病毒9 型、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流感病毒等,还有疟原虫、肺炎支原体、白色念珠菌、丝虫、钩虫、血吸虫、弓形虫、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等也可导致急性肾炎。

【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急性肾炎主要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中的致肾炎菌株感染有关,所有致肾炎菌株均有共同的致肾炎抗原性,包括菌壁上的M蛋白内链球菌素(endostretocin)和“肾炎菌株协同蛋白”(nephritis strain associated protein,NSAP)。

主要发病机制为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炎症病变,包括循环免疫复合物和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学说。

此外,某些链球菌株可通过神经氨酸苷酶的作用或其产物如某些菌株产生的唾液酸酶,与机体的免疫球蛋白(1gG)结合,改变其免疫原性,产生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而致病。

另有人认为链球菌抗原与肾小球基膜糖蛋白间具有交叉抗原性,可使少数病例呈现抗肾抗体型肾炎。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的发病机制见图14-1。

【病理】在疾病早期,肾脏病变典型,呈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改变。

肾内科诊疗规范

肾内科诊疗规范

肾内科诊疗规范本节介绍了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和急进性肾炎的诊疗规范。

对于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病史采集应包括上呼吸道或皮肤感染史、尿量和尿色的变化、水肿部位、程度和性质、高血压病史、全身表现、皮疹、关节痛、尿路刺激症等方面。

体格检查包括全身检查和专科检查,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器械检查和特殊检查。

治疗原则包括卧床休息、低盐饮食、抗感染、对症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和必要时透析治疗。

出院标准为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病情稳定即可出院。

对于急进性肾炎,病史采集应包括尿量和尿色的变化、水肿部位、程度和性质、高血压情况、全身表现、肾功能的演变等方面。

体格检查包括全身检查和专科检查,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器械检查和特殊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应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治疗原则包括对症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和必要时透析治疗。

怀疑急性肾炎综合征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肾活检以确诊,特别是当以少尿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为突出表现时。

如果50%的肾小球有新月体,则可以诊断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需要与其他急性肾衰原因、继发性肾病和重型急性肾炎进行鉴别。

治疗原则包括卧床休息、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冲击疗法、血浆置换加免疫抑制疗法、四联疗法、中医中药治疗以及在肾功能严重恶化时在透析帮助下治疗。

出院标准为症状改善、无严重并发症、肾功能恢复或稳定。

肾病综合征并非单一疾病,而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其共同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的水肿。

在病史采集中,需要注意浮肿部位、严重程度、性质、有无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有无诱发因素等。

体格检查需要进行全身系统检查,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和系统检查,以及专科检查,包括浮肿部位、性质、严重程度、贫血和营养状态。

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测定、血脂、肾功能)、器械检查(双肾B超、胸片、心电图)和特殊检查(肾穿刺活检)。

诊断肾病综合征需要具有四大特点:大量蛋白尿(>3.5/d)、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

儿科急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儿科急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

临床上起病急,以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主症。

多发生于3岁以上小儿,病程多在1年之内,预后良好。

本病属中医“水肿”、“尿血”范畴,急性期多属阳水。

因感受外邪,肺、脾、肾三脏不足,水湿泛滥肌肤而致。

【诊断】1.发病前1〜3周常有呼吸道或皮肤感染史。

2 .水肿为常见症状,伴少尿、尿色加深,部分有肉眼血尿,尿色如洗肉水或烟色。

约2/3病例血压轻度至中度增高。

病初1〜3周内,部分患儿可并发循环充血和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危重征象。

3 .尿检查为血尿。

尿沉渣所见红细胞属肾小球性变形红细胞,并可见白细胞及肾小管细胞管型。

可伴有轻或中度蛋白尿。

急性期尿中白细胞可增多。

血沉增快。

急性期尿血时有轻度贫血。

抗链球菌溶血素“0”升高。

血清总补体、C3下降。

【治疗】一、辨证论治急性肾炎可分为常证和变证。

常证指外感风热湿邪,疮毒内为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湿内停,治法以疏风利水、清热解毒为主。

变证为水气凌心射肺,内闭陷于心肝,病情危重,故治宜泻肺逐水、温阳扶正或平肝潜阳、辟秽解毒。

1.常证(1)风水相搏:水肿大都从眼睑开始,继而四肢,甚至全身浮肿,来势迅速,颜面为甚,皮肤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尿少或有血尿,伴有发热恶风,咳嗽,咽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

治法:疏风利水方药举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麻黄、蝉蜕各5g,连翘、防己、茯苓皮、猪苓、泽泻、车前子(包)各10g,赤小豆30g。

加减:头痛目眩者,去麻黄,加浮萍、钩藤、地龙、草决明各10g。

尿血者加大蓟、小蓟、石韦各10g。

咽喉肿痛者加土牛膝根、马勃根、板蓝根各15g。

(2)湿热内侵:面目浮肿,尿黄赤,或有血尿,或伴发热,皮肤有脓疮,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淡渗利湿。

方药举例:五味消毒饮合五皮饮加减。

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大腹皮、茯苓皮、泽泻、野菊花各10g。

加减:肿甚者加车前草、滑石各IOgo皮肤有溃疡者加苦参、白鲜皮各IOg0尿血明显者加大蓟、小蓟、石韦、牡丹皮各IOgo(3)脾虚湿困:肢体浮肿,按之凹陷难起,面色苍白或萎黄,神倦,肢冷,纳少,便清,小便短少,苔白滑,脉沉缓。

肾脏内科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常规

肾脏内科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常规

肾脏内科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常规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 ritis)即急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的肾脏疾病。

“以急性起病,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为特征。

该病在小儿和青少年中发病较多,也偶见于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为2~3:1。

【病因】1.β溶血性链球菌其A组1、4、12、29型等“致肾炎菌类”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或皮肤感染(脓疱疮)。

2.其他细菌①肺炎链球菌。

②脑膜炎萘瑟菌。

③淋球菌。

④伤寒杆菌等。

3.病毒①水痘病毒。

②腮腺炎病毒。

③EB病毒等。

4.其他支原体、原虫及寄生虫等感染后亦可发生本病。

【诊断】(一)临床表现本病在感染1~3周后起病,可轻可重,轻者呈亚临床型(仅尿常规及血清C3异常),重者呈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本病有自愈倾向,常在数月内临床痊愈。

1.少尿、血尿大部分患者起病时尿量减少,少数为少尿(<400ml/d)。

多在1~2周后尿量逐渐增多,几乎全部患者均有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2.高血压约80%的患者在病初水、钠潴留时,出现轻、中度高血压,利尿后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少数患者出现严重高血压、高血压脑病、急性左心衰竭。

3.水肿约90%的患者出现水肿,典型者为晨起眼睑水肿,一般不重。

水肿严重者可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

4.肾功能为一过性肾功能异常,极少数呈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二)实验室检查1.尿液化验肾小球源性红细胞尿。

蛋白尿一般不重,但有大约不到20%的病例可出现大量蛋白尿(>3.5g/d)。

尿沉渣可见白细胞,亦可见各种管型(颗粒状管型、红细胞管型及白细胞管型)。

2.血生化检查(1)血清补体C3及总补体在起病时下降,8周内逐渐恢复至正常。

(2)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升高。

(3)循环免疫复合物及血清冷球蛋白可呈阳性。

(三)诊断标准1.起病前1~3周有链球菌(其他细菌)感染的证据。

2.有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甚至少尿及氮质血症。

3.血清C3下降并于8周内恢复正常。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一、概述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尿潴留,发热,肌酐升高。

它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病毒感染,药物毒性,先
天性小球肾疾病,抗髓质细胞抗体,细菌感染,结缔组织病,免疫系统紊
乱等。

综合治疗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很重要的,以改善病情,延缓发展,
保护肾功能,延长生命。

二、诊断提示
1、临床症状
2、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重要手段,血尿比重通常高于正常,血浆肌酐(CKD)明显升高,血清肌酐可升到几千单位,体液学检查可
见白细胞计数增高,血小板减少。

3、影像学检查
肾脏CT或MRI可显示肾脏的急性炎症,如小球肾结石,肾泡增厚,
小球变形等。

尿液常规检查或血常规检查可显示出白细胞和红细胞排出,
提示有细菌感染。

三、治疗措施
1、支持性治疗
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主要是支持性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
善循环状况。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疗规范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疗规范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疗规范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以急性肾炎综合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脏疾病,以急性起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特征,并可伴有一过性肾功能损害。

可发生于多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感染后,但大多数为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一、诊断(一)临床表现(1)本病好发于儿童,高峰年龄为2-6岁。

(2)发作前常有前驱感染,潜伏期7-21天,皮肤感染者潜伏期较呼吸道感染者长。

(3)典型的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为突发性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

部分病人表现为一过性氮质血症。

(4)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可无明显临床表现,常表现为镜下血尿及血C3的规律性变化,重者出现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少数病人可出现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或高血压性脑病。

(5)本病多为自限性,绝大多数病人于2-4周内出现利尿消肿、肉眼血尿消失、血压恢复正常。

少数病人轻度镜下血尿和微量白蛋白迁延6-12个月。

(二)实验室检查(1)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尿中红细胞多为畸形红细胞。

并可在尿沉渣中查到少量白细胞、红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及颗粒管型。

大多数病人出现蛋白尿(24小时尿TP>150mg)。

(2)血常规显示轻度贫血,常与水、钠潴留及血液稀释相关。

白细胞可正常或升高。

(3)血沉在急性期常加快。

(4)肾功能检查可见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并常出现一过性尿素氮升高。

由于血液稀释血肌酐很少高于正常。

肾小管功能多不受影响,尿浓缩功能正常。

(5)有关链球菌感染的细菌检查常用咽拭子或皮肤感染灶细菌培养,结果多提示为A组链球菌感染。

(6)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ASO)多逐渐上升。

(7)免疫学检查应动态观察血补体C3、CH50变化。

本病的早期C3、CH50下降,8周内逐渐恢复正常。

而血浆中可溶性补体终末产物C5b-9在急性期上升,随疾病恢复逐渐恢复正常。

(8)其它检查如:粪常规、肝功能(10项)、电解质、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及尿β2-MG、尿红细胞形态、肾小球滤过率(GFR)或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抗脱氧核酸酶B及抗透明质酸酶、血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风湿性因子(RF)、肾活检(必要时)。

儿科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疗常规

儿科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疗常规

儿科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疗常规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种与感染有关的以两侧肾小球弥漫性免疫性炎性病变为主的急性肾小球疾患。

临床表现为血尿、水肿、高血压、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

本病绝大多数由链球菌感染后引起,故又称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其他病原体如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及腮腺炎病毒等也可引起肾炎,但较少见。

急性肾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肾脏疾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以6~12岁多见,2岁以下极少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1。

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一、临床表现1.前驱感染发病前1~3周有链球菌前驱感染史。

以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或皮肤感染为主。

2.血尿多为肉眼血尿。

可为“洗肉水样“、茶色或烟灰样,血尿常为首次就诊的原因,为全程无痛性血尿,无血凝块,偶伴尿频、尿急。

肉眼血尿持续1~2周即转为显微镜下血尿。

3.蛋白尿程度不等,一般为十~++,很少超过十十十。

4.水肿及少尿多数病例有水肿,水肿性质为非凹陷性。

尿量明显减少,严重者可出现无尿甚至肾功能不全,或出现严重循环充血,表现为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两肺湿啰音、心脏扩大、肝大等。

5.高血压1/3~2/3患儿有轻或中度血压增高。

严重可发生高血压脑病,血压可达(150~160)/(100~110)mmHg 以上。

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复视或一过性失明,严重者突然出现惊厥、昏迷。

二、诊断(一)诊断要点1.诊断依据(根据2000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肾脏病学组方案而定)(1)急性起病,1~3周前有前驱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脓皮病等。

(2)尿常规检查以血尿为主,伴不同程度的蛋白尿。

离心尿沉淀红细胞>5个/高倍视野,不离心尿红细胞>2~3个/高倍视野,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蛋白+~+++,一般<1g/24h。

(3)可有水肿、高血压(学龄前儿童>120/80mmHg,学龄儿童>130/90mmHg)和/或肾功能不全。

肾内科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诊治规范

肾内科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诊治规范

肾内科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诊治规范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病情发展急骤,由蛋白尿、尿血迅速发展为无尿或少尿急性肾衰竭、预后极差的肾小球肾炎。

本病的病理改变特征为肾小球囊内细胞增生、纤维蛋白沉着,故又称为新月体型肾炎。

这组疾病发病率虽较低,但及时的诊断、充分的治疗可有效地改变疾病的预后,因此,应引起临床上高度重视。

一、病因本病有多种病因。

一般有肾外表现者或明确原发病者称为继发性急进性肾炎,如继发于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偶有继发于某些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者。

病因不明者则称为原发性急进性肾炎。

原发性急进性肾炎约半数以上患者有上呼吸道前驱感染史,其中仅少数呈典型链球菌感染,其他一些患者呈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但本病患者中流感及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的血清滴度并无明显上升。

有人发现数例本病患者有柯萨奇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证据,但本病与病毒感染的关系,尚待进一步观察。

此外,少数急进性肾炎患者有结核杆菌抗原致敏史,在应用利福平治疗过程中发生本病。

并有本病与肠道炎症性疾病相伴随存在的报告。

某些化学毒物亦可能是急进性肾炎的病因,其中以与各种烃化物的污染关系密切。

亦屡有报告与应用青霉胺-D后发生本病,可能与多克隆B细胞激活使自身抗体形成有关。

二、发病机理1.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型肾炎(I型)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型肾炎(I型)占本病10%~30%。

免疫荧光检查可见肾小球基底膜(GBM)上有弥散性细线状沉积,主要成分为IgG,偶为IgA常伴C₃,亦有人观察到C3可呈颗粒状沉积,并伴电镜下电子致密物沉积形成。

目前已公认这是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与肾小球相应抗原结合的结果。

2.免疫复合物型肾炎(Ⅱ型)免疫复合物型肾炎(Ⅱ型)占本病30%左右。

在我国则主要为本型。

患者血清免疫复合物可呈阳性,免疫荧光证实肾小球基底膜及系膜区呈弥散性颗粒状沉积,主要成分为IgG、IgM,偶有IgA,伴有C₃。

本型的病理及免疫病理特点极类似于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动物实验性肾炎,提示本型与抗原抗体形成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和原位免疫复合物有关。

水肿急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专项方案

水肿急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专项方案

水肿(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方案一、病名概念水肿是因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造成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一类病症,严重者还可伴有胸水、腹水等。

病变部位和肺脾肾三脏相关,以肾为本,以肺为标,以脾为制水之脏。

西医急性肾小球肾炎可参考本篇诊治。

二、病名诊疗中医诊疗:水肿西医诊疗:急性肾小球肾炎(一)中医诊疗:1.中医诊疗标准:参考一般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计划教材《中医内科学》 (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和《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二版(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2、诊疗关键点:(1)经典临床表现为水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及四肢和全身。

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甚则腹大胀满,气喘不能平卧,更严重者可见尿闭,恶心呕吐,口有秽味,鼻衄牙宣,甚则出现头痛、抽搐、神昏、谵语等危象。

(2)可有乳蛾、心悸、疮毒、紫癜和久病体虚病史。

3、中医判别诊疗:(1)鼓胀:鼓胀系因情志不遂、酒食不节。

感染血吸虫和她病转化而来,临床表现以腹部胀大坚满为主,四肢不肿或枯瘦,水停在腹内,为腹部胀大,甚则腹大如鼓。

初起腹部胀大但按之柔软,逐步坚硬,以至脐心突起,四肢消瘦,皮色苍黄,晚期可出现四肢浮肿,甚则吐血、昏迷等危象。

(2)心病水肿:心病水肿多从下肢足跗开始,可遍布全身,可伴见心悸,胸闷气促,面青唇紫,脉结代等。

(二)西医诊疗:1、西医诊疗标准:参考《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和《肾脏病临床和进展》(郑法雷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

2、诊疗关键点:(1)临床表现多见于儿童,男性。

通常于前驱感染后1~3周起病,潜伏期相当于致病抗原首次免疫后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复合物所需时间,呼吸道感染者潜伏期较皮肤感染者短。

本病起病较急,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呈亚临床型(仅有尿常规异常);经典者呈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重症者可发生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疗规范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疗规范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疗规范水平下降,尿沉渣中可见畸形红细胞,应高度怀疑急性肾小球肾炎。

实验室检查可进一步确诊,包括尿常规、血常规、血沉、肾功能检查、链球菌感染检查等。

诊断时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性肾炎等。

二、治疗一)一般治疗对于轻症患者,应卧床休息,限制盐和水的摄入,避免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对于重症患者,应住院治疗,严密监测血压、尿量、血尿素氮、血清肌酐等指标,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或血浆置换治疗。

二)药物治疗1.抗生素治疗:对于链球菌感染后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应选用对链球菌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对于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应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2.利尿剂治疗:对于水肿明显的患者,可选用袢利尿剂或噻嗪类利尿剂进行治疗。

但应注意避免过度利尿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3.抗高血压治疗:对于高血压明显的患者,应选用降压药进行治疗,如ACEI、ARB等。

但应注意避免过度降压导致肾脏灌注不足。

4.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于重症患者或肾功能迅速恶化者,可选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如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

但应注意副作用及禁忌症。

三)预后大多数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预后良好,病程一般为2-4周,可自行恢复。

但少数患者可出现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等并发症,需要长期随访治疗。

预防感染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应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加强感染控制。

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是一种病程迁延,有多种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疾病。

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

诊断上,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高血压、水肿、乏力、纳差、腰痛,以及肾衰竭的表现。

辅助检查方面,需要进行血、尿、粪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及尿红细胞分布曲线,血沉,24小时尿蛋白定量,GFR或Ccr检测,血、尿β2微球蛋白,血总补体及补体C3检测(C3、CH50),血免疫球蛋白,以及类风湿因子等检查。

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疗方案

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疗方案

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疗方案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简称急性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

临床特征为起病急,起病前多有前驱感染,主要表现以血尿为主,可有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急性期并发症有急性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竭。

本病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肾疾病,居我国儿童泌尿系统疾病住院患儿的首位。

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2岁以下小儿罕见。

男女比例约为2∶1,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诊断要点】典型病例往往起病1~3周前有链球菌感染史,出现血尿、水肿、血压高,尿液检查有肾小球源性血尿,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清有链球菌感染的免疫学改变及动态的血补体变化(早期下降,6~8周恢复)即可诊断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治疗要点】主要为对症治疗,治疗原则为纠正病理生理变化及生化异常,防治急性期并发症,保护肾功能,以利其恢复。

(1)一般治疗:病程前两周卧床休息,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和肉眼血尿消失后可下床活动。

红细胞沉降率接近正常时可上学。

尿液Addis 计数正常时方可参加体育活动。

对有水肿高血压者应限盐及水,有氮质血症者应限蛋白。

(2)抗感染治疗:有感染灶时用青霉素10~14d。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3)对症治疗:①利尿,经控制水盐入量仍水肿、高血压、少尿者可予利尿药。

一般口服氢氯噻嗪,无效时需用呋塞米口服或注射,呋塞米静脉注射剂量过大时可有一过性聋。

②降压,凡经休息,控制水盐摄入、利尿而血压仍高者均应给予降压药。

常选硝苯地平,在成年人此药有增加心肌梗死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危险,一般不单独使用。

还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如卡托普利),与硝苯地平交替使用降压效果更佳,但肾功能下降者慎用。

(4)严重循环充血的治疗:严格限制水钠摄入,尽快利尿降压,应以使用利尿药和血管扩张药为主,慎用或小量使用强心药。

对难治病例可采用腹膜透析或血液滤过治疗。

(5)高血压脑病的治疗:原则为选用降压效力强而迅速的药物。

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常规

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常规

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常规急性肾炎多见于3岁以上小儿,发病多与A组ß溶血性链球菌,或与其他细菌、病毒有关,当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着在肾小球基底膜,激活补体吸引白细胞,释出溶酶体酶,使基底膜受损致病。

预后良好,但偶见第2次发病,有极少数转为慢性。

【诊断要点】(一)病史病前1-3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猩红热等;脓皮病,淋巴结炎等患者可在病程中发病。

(二)临床表现1.一般病例有浮肿、血尿、高血压[>17.3/10.7kPa(130/80mmHg)]。

2.严重病例,起病1周内可表现下列任何一种主要并发症。

(1)循环充血呼吸急促,烦躁不安,肺底水泡音,心率快,奔马律,肝脏迅速增大。

(2)高血压脑病头痛,眼花,暂时失明,昏迷,惊厥,血压明显增高。

(3)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或尿闭,氮质血症,高血钾,酸中毒。

(三)实验室检查1.尿常规有红细胞,管型和蛋白质。

2.血沉增块,2-3个月恢复正常。

3.ASO增高。

4.血清补体,尤其是C3下降,1-2月恢复。

【处理要点】本病无特异治疗。

1.一般治疗:急性期需卧床2-3周,直到肉眼血尿消失,水肿减退,血压正常,即可下床作轻微活动。

低盐(<2g/d),适当低蛋白饮食,尿少且水肿者,应限制液体入量。

2.抗感染有感染灶时用青霉素10-14天。

3.对症治疗(1)利尿:经控制水盐人量仍水肿少尿者可用氢氯噻嗪1-2mg/(kg·d),分2-3次口服。

无效时需用呋噻米,口服剂量2-5mg/(kg·d),注射剂量1-2 mg/(kg·次),每日1-2次,静脉注射剂量过大时可有一过性耳聋。

(2)降压:凡经休息,控制水盐摄入、利尿而血压仍高者均应给予降压药。

①硝苯地平:系钙通道阻滞剂。

开始剂量为0.25mg/(kg·d),最大剂量1mg/(kg·d),分三次口服。

在成人此药有增加心肌梗死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危险,一般不单独使用。

②卡托普利: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规范及临床路径

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规范及临床路径

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规范及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ICD-10:N00 + B95.5)。

(二)诊断依据。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第七版)、《儿科学》(王卫平,沈晓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1.临床上有少尿,血尿,浮肿,高血压。

2.2周内血清补体C3下降。

3.伴随链球菌感染的证据,抗链O明显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1.病因治疗:积极治疗链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10–14天,过敏患儿可改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2.对症治疗:利尿消肿;降压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并发症防治: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防治、高血压脑病的防治、急性肺水肿的防治。

(四)标准住院日为7–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00 + B95.5急性肾小球肾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2–7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5)腹部超声、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HIV、梅毒等)、血型;(七)选择用药。

1.抗菌素:青霉素5-10万单位/kg/d;2.利尿剂:口服双氢克尿噻1-2mg/kg/d、速尿1-2mg/kg/d;静脉速尿1-2mg/kg/次、托拉塞米 1-2mg/kg/d;3.降压药: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受体阻滞剂,可选用钙通道阻滞剂等降压药;4.对症中药治疗。

(八)出院标准。

1.血压正常;2.浮肿减轻,肉眼血尿消失;3.肾功能改善。

(九)退出单病种治疗及临床路径原因。

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常规

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常规

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常规诊断:1、病史:同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特别注意发病前2-3周有无咽痛、发热、脓皮病等链球菌感染病史,有无少尿、肉眼血尿和水肿及其持续时间。

2、体检:注意水肿、血压情况,有无心脏扩大与奔马律,有无鼻窦炎、扁桃体炎、齿龈炎、脓皮病等活动性病灶。

3、检验:入院后连续行尿常规检查3次,以后每周2-3次。

咽拭子培养连送3次,如为阳性,以后每周复查一次,直至阴性,常规检查肾功能及内生肌酎清除率。

血清抗“0”实验、血补体C3、C,、C5。

、抗透明质酸酶以及脱氧核糖核酸酶B测定可每2-3周1次。

其他检验可参考,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二4、其他检查:眼底、心电图、胸片及双肾B超检查,必要时作腹部平片及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5、诊断标准:①起病急、部分病例在感染1-4周后发病,预后良好,病程在1年以内。

②血尿(肉眼或镜下)、管型尿、蛋白尿,可有高血压、短期氮质血症,少数患者兼有肾病综合征表现,且伴有血尿和(或)高血压,和(或)肾功能衰竭。

③发病早期大部分患者有低补体血症及血清抗“0”增高;④B超检查双肾无缩小。

中医分型:①风寒型:发病急,初有恶寒、发热、咳嗽、全身水肿,以头面颈部为甚;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沉细;尿少,血压偏高,蛋白尿较重,尿中细胞成分较少。

②风热型:发热无恶寒,常有咽喉肿痛,头面、眼睑轻度浮肿,全身水肿较少见,舌苔薄黄,舌质红,脉滑数或细数;尿少赤涩,可有肉眼血尿。

③湿热(毒)型:可有发热,咽干口苦,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尿少、色红,头面眼睑或全身水肿,多见于皮肤湿疹、创疡所致或外感表证已解,湿郁化热者。

护理:1、按肾脏病常规护理。

2、注意尿量、呼吸、脉搏、血压。

如发现尿量<500m1∕d,有呼吸困难、脉速、血压>180/12On1mHg,或有急性心衰征象、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抽搐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并予吸氧,调整体位,限制活动和绝对安静。

3、卧床休息至水肿、肉眼血尿消退、血压及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后,才可起床逐步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疗规范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以急性肾炎综合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脏疾病,以急性起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特征,并可伴有一过性肾功能损害。

可发生于多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感染后,但大多数为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一、诊断(一)临床表现(1)本病好发于儿童,高峰年龄为2-6 岁。

(2)发作前常有前驱感染,潜伏期7-21 天,皮肤感染者潜伏期较呼吸道感染者长。

(3)典型的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为突发性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

部分病人表现为一过性氮质血症。

(4)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可无明显临床表现,常表现为镜下血尿及血C3的规律性变化,重者出现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少数病人可出现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或高血压性脑病。

(5)本病多为自限性,绝大多数病人于2-4 周内出现利尿消肿、肉眼血尿消失、血压恢复正常。

少数病人轻度镜下血尿和微量白蛋白迁延6-12 个月。

(二)实验室检查(1)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尿中红细胞多为畸形红细胞。

并可在尿沉渣中查到少量白细胞、红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及颗粒管型。

大多数病人出现蛋白尿(24小时尿TP> 150mg)。

(2)血常规显示轻度贫血,常与水、钠潴留及血液稀释相关。

白细胞可正常或升高。

(3)血沉在急性期常加快。

(4)肾功能检查可见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并常出现一过性尿素氮升高。

由于血液稀释血肌酐很少高于正常。

肾小管功能多不受影响,尿浓缩功能正常。

(5)有关链球菌感染的细菌检查常用咽拭子或皮肤感染灶细菌培养,结果多提示为A组链球菌感染。

(6)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ASO多逐渐上升。

(7)免疫学检查应动态观察血补体Q、CH5o变化。

本病的早期Q、CH5o下降,8周内逐渐恢复正常。

而血浆中可溶性补体终末产物C5b-9 在急性期上升,随疾病恢复逐渐恢复正常。

(8)其它检查如:粪常规、肝功能(10 项)、电解质、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及尿B 2-MG 尿红细胞形态、肾小球滤过率(GFR或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抗脱氧核酸酶B 及抗透明质酸酶、血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风湿性因子(RF)、肾活检(必要时)。

三)诊断要点链球菌感染后1-3 周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等典型临床表现,伴血清C3 的典型动态变化即可作出诊断。

若起病2-3 月病情无明显好转,仍有高血压或持续的低补体血症,或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应行肾活检明确诊断。

(四)鉴别诊断需要注意以下疾病(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包括IgA 肾病和非IgA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本病潜伏期较短,多于前驱感染后1 -2 日内出现血尿等急性肾炎综合症表现。

一般不发生低补体血症。

(2)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表现与急性肾炎类似,但蛋白尿明显,血清补体持续性低下,8 周内不能恢复,病变持续进展,无自愈倾向。

肾活检可明确诊断。

(3)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表现及发病过程与急性肾炎相似,但临床症状常较重,出现少尿、无尿,进行性肾功能下降。

确诊困难时应尽早肾活检明确诊断。

(4)某些系统性疾病引起的肾损害: 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系统性血管炎等均可引起急性肾炎综合症样表现。

应根据各临床原发病的相应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加以鉴别,必要时应行肾活检确诊。

二、治疗(一)治疗原则以休息和对症治疗为主,同时应纠正各种病理生理改变、防治并发症并保护肾脏功能,以利于疾病自然恢复。

一般不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

(二)治疗措施(1)休息:卧床2-3 周,直到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及血压恢复正常。

(2)控制感染灶:有明确感染灶者应选用无肾毒性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或头孢菌素等,一般不主张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3)对症治疗:限制水、钠摄入,控制高血压,利尿。

(4)血液或腹膜透析:对严重少尿、水钠潴留、高钾血症的急性肾衰竭者,可用透析疗法,使病情得到迅速缓解。

一般不需要维持性透析治疗。

三、预防原则预防感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注意卫生。

四、出院标准症状好转,感染控制、肾功正常或接近正常。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简称慢性肾炎。

是一组病程迁延,有多种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疾病。

目前病因不是十分清楚。

一、诊断(一)临床表现(1)高血压、水肿。

(2)乏力、纳差、腰痛。

(3)肾衰竭的临床表现(见慢性肾衰竭)。

(二)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血、尿、粪常规2、肝(10 项)肾功能3、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及尿红细胞分布曲线4、血沉5、24 小时尿蛋白定量6、GFR或Ccr7、血、尿B 2微球蛋白8、血总补体及补体C3 检测(C3、CH50)9、血免疫球蛋白10、类风湿因子11、血蛋白电泳12、结缔组织全套13、乙肝系列14、丙肝抗体、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凝血四项(2)其他检查1、心电图2、胸片或心脏常规三位片3、眼底检查4、B 超检查5、放射性核素肾图或肾动态(3)肾活检(肾脏病理检查应及早进行,明确病理类型)(三)诊断要点尿化验异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高血压病史达一年以上(病史仅供参考),除外继发性及遗传性肾小球肾炎。

(四)鉴别诊断(1)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如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病肾损害。

(2)遗传性肾小球肾炎如Alport 综合征(3)其它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隐匿性肾小球肾炎,仅以单纯性血尿或蛋白尿为主。

2.感染后急性肾炎,有感染性病史,低补体血症等规律性表现3.慢性肾盂肾炎,细菌性尿及相应肾盂形态改变。

4.慢性间质性肾炎,有药物和肾毒性物质损害史,肾小管损害表现。

二、治疗(一)治疗原则(1)采用综合治疗措施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

(2)改善或延缓临床症状,但不以消除蛋白尿或红细胞尿为目标。

(3)防止严重合并症(二)治疗方案(1)控制血压:力争把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可酌情选用ACEI、ARB CCB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a受体阻滞剂等。

一般首选ACEI 如贝那普利5-20mg 每日一次或ARB,如:沙坦50-100mg 每日一次,但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ACEI 要警惕高血钾,Scr 大于350umol/L 的非透析患者则不宜在应用(除非在严重的观察下,一面引起肾功能的恶化或发生高血钾)。

同时可联合用CC B(目前多用控释剂或长效剂或缓释剂)。

如血压控制不好加用B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a 受体阻滞剂或利尿剂。

理想血压:尿蛋白》1.0g/d时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 以下;尿蛋白w 1.0g/d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2)限制食物中蛋白质、炎及磷的摄入量:可根据肾功能减退的程度将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 -0.8g/kg.d ,应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在进食低蛋白饮食的时候,应保证足够热量的摄入,一般认为热量的摄入量应为30-40kcal/kg.d 。

为防止营养不良应给予适量的a 酮酸或肾必需氨基酸。

盐的摄入量一般应控制在1-3g/d 。

(3)血小板解聚药:双嘧达莫片300-400mg/d 、小剂量阿司匹林50-300mg/d。

(4)如有肾功能损害应给予相应治疗(参见肾功能不全治疗)。

(5)一般糖皮质激素以及细胞毒类药物不用,当24 小时尿蛋白定量>1.5g 时,可酌情选用强的松、雷公藤多甙片,骁悉等。

三、预防原则(一)避免加重肾脏损害的因素:特别注意避免使用肾毒性的中、西药;避免妊娠;感染,控制好血压;(二)对有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钙症或高尿酸血症的病人应给予相应的治疗。

四、出院标准症状好转,血压平稳。

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NS是肾小球疾病的常见表现,由多种病因引起,其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差异甚大。

临床上不能仅满足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必须对其作出病因、病理、并发症乃至完整诊断,以提高肾病综合征治疗的缓解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引起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有多种,以微小病变肾病、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等几种类型最为常见。

肾病综合征的分类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之诊断主要依靠排除继发性NS继发性NS勺病因常见于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肾淀粉样变性、药物、肿瘤等。

【诊断要点】(一)大量蛋白尿:尿中蛋白质》3.5mg/d.1.73m 2体表面积。

(二)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w 30g/L。

(三)水肿:特点是水肿首先出现于皮下组织较疏松部位,如眼睑、颜面等处,然后出现于下肢(常从踝部开始),多为指压凹陷性水肿,严重的可发展至全身,引起胸水、腹水、心包积液。

水肿与体位有明显的关系.(四)高脂血症:大部分患者血中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常升(五)尿沉渣镜检红细胞可增多,可见管型,肾功能正常或受损(GFF下降),可伴免疫指标(抗核抗体、抗双链DNA ANCA免疫球蛋白等)、肿瘤指标(CEA AFP PSA等)、病毒指标(HBV HCV HIV 等)、骨髓穿刺活检异常。

(六)肾活检:尽可能进行肾脏病理检查,对激素治疗反应不好的和估计是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者必须检查。

四、鉴别诊断:临床上需除外继发性NS 的可能性后,才可作出原发性NS的诊断。

在我国继发性NS中,以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以及过敏性紫癜最为常见。

对于原因不明或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或老年人的NS肾穿刺活检有助于确定病理类型。

【治疗】不仅以减少或消除尿蛋白为目的,还应重视保护肾功能,减缓肾功能恶化得程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一、病因治疗:应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如糖尿病、肿瘤等二、一般治疗:(一)休息与活动:应注意适应休息,少去公共场所并避免感染。

病情稳定后进行适当的活动是必要的,以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二)饮食治疗:水肿明显者应限制水、钠的摄入。

肾功能良好者不必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但肾病综合征患者摄入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蛋白尿,促进肾脏病进展。

因此不主张进食过多的蛋白质。

同时应给予低脂、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三)利尿消肿:一般病人在使用激素后,经过限制水、盐摄入,可达到利尿消肿目的。

对于水肿明显,限盐、限水后仍不能消肿者可适当选用利尿剂。

但应注意过度利尿后,患者出现血容量不足甚至急性肾衰竭。

1. 渗透性利尿剂:常用的有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高渗葡萄糖等。

主要通过提高胶体渗透压,使组织中水分回吸收到血管中,同时在肾小管腔内造成高渗状态,减少水钠的重吸收而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

但在少尿(v 400ml/d )的病人应慎用甘露醇,以免由于尿量减少,甘露醇在肾小管内结晶,造成肾小管内阻塞而诱发急性肾衰竭。

2.噻嗪类利尿剂:常用的有氢氯噻嗪(50-100mg/d ,分2-3 次服用)。

主要通过抑制氯和钠在髓袢升支厚壁及远曲肾小管前段的重吸收而发挥利尿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