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 第3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态对比
大小对比
大小对比
动静对比
动静对比
压低陪体影调,让主体明亮而突出
色调对比
色调对比
2. 透视规律的运用
透视关系处理得好能增强空间深度感,加大画面的 内涵,还能增强摄影画面的现场气氛的表现。 (1)线条透视规律的运用 线条透视的规律是:近大远小;景物的轮廓线越远 越集中;视平线以上的线条向远处延伸时往低处走,视 平线以下的线条向高处延伸;视点右边线条向左集中, 左边线条向右集中等。 拍摄时观察线条透视效果,可将人们视线通过线条 透视效果引向画面主体,从而使主体突出。
1. 拍摄距离
拍摄距离的改变能引起主体与环境的关系的变化, 对被摄景物的表现有着重大的影响。
随着拍摄距离的改变,以及使用镜头焦距的不同, 能形成各种不同的景别。不同景别不仅说明取景范围 的大小,而且表现出主体与背景及其他陪体之间的关 系的改变。 常把摄影的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 特写五种。 (1)远景 拍摄到的最大的场面,拍摄距离最远。摄影表现 的远景,常是自然景物或比较大的场面及人文景观。 画面表现的重点是场面的浩大,视野的广阔。画面中 没有十分具体的主体和陪体的区别,表现的是一种总 体的效果,给人一种宏大气势的视觉效果。
(5)特写 以人物作为参照,特写表现的是人的肢体或局部。 特写注重表现的是景物的局部和细节,用以细致 描绘、刻画被摄对象,从细微处揭示事物的特征。 从拍摄距离看,特写是离被摄对象最近距离的拍 摄,给观众以逼近的视觉效果。被摄体的局部得到突 出强化的表现,能强化视觉效果,让人产生强烈的视 觉心理效应。 特写性摄影图片,以细致描绘人或事物的局部面 貌,从富有特征的部位和角度对事物加以揭示,使读 者对人物或事物有细致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
搭框架构图画面,以前景中的雕塑构成巨大的框 架,突出远处雕塑的视觉吸引力。
垂枝式前景
增强画面纵深感
交待环境,增加图片信息量
2. 背景
画面中位于主体背后的景物。 背景的作用:1)说明主题,提供背景信息; 2)交待环境和拍摄地点的特点; 3)增强画面现场气氛; 4)衬托、突出主体。 背景能提供丰富的注解性、说明性的信息,运用得当, 能极大地增加图片的信息含量,增强画面的表现力、说服 力。 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是对比和照应的关系。
3. 主体的移动的方向
在拍摄动体时,应根据动体运动方向的特点来确 定画面的横竖。上下运动的动体,常采用竖画面;横 向移动的动体,常拍成横画面。 从表现力的角度看,横画面适合表现辽阔、广大、 宽敞,如草原、沙漠、平原、广场等;竖画面则适合 于表现高耸、挺拔、巍峨,如山峰、大树、高楼、尖 塔等。 把同一景物拍成横、竖不同的画面,看上去,景 物的形象也会发生变化。在横画面里景物会显得更加 宽阔,在竖画面里景物会显得窄而高。
(2)阶调透视规律的运用 阶调透视的规律是:距离近的景物明度低,轮廓清 晰,反差大,色纯度高;距离远的景物则明度高,轮廓 越来越模糊,反差变小,色纯度变低。 利用阶调透视效果也能获得突出主体的效果。
线条透视效果
线条透视效果
阶调透视效果
阶调透视效果
利用景深原理突出主体
利用景深原理突出主体
长城
晨雾
远景
全景
全景
中景
近景
特写
远景
全景
中景
近景
特写
全景
中景
近景
特写
中景既能突出主体又能适当表现环境
特写
特写
深圳远眺
冲刺
坦然
天使的眼睛
红蜻蜓
2. 拍摄角度
(1)相机的高度或俯仰。 ◆水平视角。是人们最常采用的视角。以水平视角拍摄景 物,不会出现变形现象,景物形象自然。 从传播学角度看,要想获得理想的视觉传播效果, 就要用平视角度拍摄影像,让接受者用水平视角来观看 影像,这是人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共同要求。 ◆仰角。仰角拍摄会夸大景物的高大形象,容易出现近大 远小和倾斜畸变现象。 在需要用夸张手法来表现被摄对象的高大时才用仰 角拍摄。常用仰角来夸张英雄人物、高大凶猛的动物及 高大的建筑和自然景观;仰角也可用来表现人物高视阔 步的心理或夸张跳跃动作。 ◆俯角。俯角拍摄与仰角拍摄的视觉效果相反,能将景物 压缩得看起来更加矮小。 俯角常用来拍摄大的场面,因为俯角能取得较大的 取景范围。
视点的俯仰
仰角
仰角
俯角
俯角
(2)从被摄对象的哪个角度拍摄?即是从正面、 侧面或背面拍摄? 侧面又有正侧面和反侧面之分。在摄影实践中, 人们最常采用的是从主体正侧面拍摄。 正面拍摄的景(人)物表现全面,但画面平淡、 缺乏变化。 背面拍摄难以表现被摄对象的本来面目。 正侧面拍摄既可以使画面有立体空间感,富于变 化,影像也更加生动,线条往往表现更突出、流畅。 拍摄人物,正面会使人物面部器官变得扁平,画 面缺乏立体感;侧面可将人物面部线条表现得生动, 画面有立体感。 反侧面和背面常用于表现人物心理的刻画,通过 人体的动作而不是面部表情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正面
正侧面
背面
选取不同的拍摄角度
选取不同的拍摄角度
巴贝敬礼
Hale Waihona Puke 4.1.2横竖画面的确定
横竖画面的选择,主要应根据被摄对象的特点来 确定。同一景物画幅形式不同,视觉效果不同。
1. 被摄景物的形状
对于横向铺展的景物,常用横画面来表现:如江 河、湖海;桥梁、堤坝等。 对于上下矗立的景物,常用竖画面来表现:如高 山飞瀑、树木修竹;楼、塔、亭、阁等。 人像摄影常采用竖画面。竖画面又被称为“人像 式画面”,横画面又被称为“风光式画面”。 2. 画面中主线条对视觉刺激力的强弱 被摄景物形状非典型横型或竖型,或画面线条呈多 样分布时,应以确认主线的形式来确定画面的横竖。
(4)近景 近景的表现对象是主体本身。画面里只有主体 本身,没有陪体,也没有前景、背景。其作用是描 述和表现主体本身,让人产生对主体的强烈印象。 人物摄影中,近景拍摄人的面部和头部,用来 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揭示人物思想 感情。 在新闻摄影中,近景主要表现对象就是新闻主 体本身,不必考虑其他因素,要求画面简洁集中, 主体形象丰满、充实。 在影视中,近景画面的作用就是刻画人物或事 物本身。
人像式画面
风光式画面
画面中主线条对视 觉刺激力的强弱
上下运动的动体
上下运动的动体
横向移动的动体
横向移动的动体
4.1.3 画面结构中心——视觉中心点
1.结构中心
◆人的两眼是对称平列分布,水平视角为50°左右。人
的视觉偏爱长方形画面形式,画面的结构中心则应分 布在长方形中对称的两侧,而不是长方形的几何中心 位置。 ◆根据中外古今的画家、科学家的结论:画面的结构中 心,应当是明视中心的位置--假如把人的两眼拍成 一个对称的横画面,两眼所在的位置应当是画面结构 中心的位置。位于两眼所在位置的景物最引人注目, 主体位于视觉中心位置的画面,最生动而富于变化。
(2)全景 其范围比远景小,拍摄距离与被拍摄景物更近了。 全景用于描述事物的全貌,让人产生一种对景物的全 面的印象。被表现的景物充满画面。 在人物摄影中,全景表现的是人的全身,对人物 有全面的整体印象。
(3)中景 中景拍摄的是人物的半身,其重点表现的是主体 本身,也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主体和环境的关系,环境 退居次要地位,是对主体的说明和陪衬。 拍中景画面,应分清主次,切忌主次难辨或前景、 背景、陪体喧宾夺主。注意将主体和陪体放在画面不 同部分,使主体与陪体错开。 摄影中,拍摄人物常用中景,这样既可以人物为 主要表现对象,又可交待其所处的典型生活或工作环 境,中景更适合表现动作、情节。
明视中心
◆在拍摄中,主体不应位于画面的几何中心的位置,而
应位于结构中心上。如果画面中只有一个主体,则放 在结构中心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如果画面有一个以 上的主体,则应注意尽量让它们都位于画面结构中心 的位置。 任何照片都要有能够吸引人注意的点。在风光摄 影中,这个视觉中心可能是一幢建筑物、一座高山、 一条河流或一群人;在人像摄影中,这个中心常常是 人的眼睛。
把主体置于画面的视觉中心
把主体置于画面的视觉中心
1. 对比方法的运用
(1)形态的对比 一是让主体本身的形态在画面中占据突出的地 位,从而使主体突出; 二是用主体形态与陪体形态显著不同的方法来 突出主体。 (2)大小的对比 一是让主体占据画面中大面积的空间,让陪体 居于次要地位; 二是可以采用以大衬托小的办法来突出主体, 即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道理,让小主体凸现在 大背景之上或大环境之中。
运用背景应注意:1)避免主体与背景相互游离,使背 景起不到应有作用;2)避免将主体与背景作同等处理,主 次不分,影响主体的表现。 摄影要充分发挥背景的作用来增加图片的信息含量, 增强图片的表现力和视觉效果,使摄影图片的内容更加丰 富,形式更加夺目感人。
交待环境和拍摄地点的特点
说明主题 提供背景信息
(3)动静的对比 利用人眼的求异功能,让主体运动而陪体静止, 或让陪体运动而主体静止的方法来突出主体。 (4)影调和色调的对比 影调对比主要是指利用明暗的差别来使主体突出。 即压低陪体影调,让主体明亮而突出;或在明亮的背 景上出现影调较暗的主体。 利用色调的对比来突出主体的原理与影调对比的 原理是一样的。但要考虑色别、明度、饱和度三种属 性,才能运用好色调对比。
4.1.5 前景与背景的运用
1. 前景
在画面中位于主体景物之前的物体。 前景的作用:1)衬托主体,使视线引向主体; 2)通过前景与主体的对比,显出景物的立体空间感, 增强画面纵深感; 3)用来说明主题; 4)用来平衡画面,起均衡作用。 5)用来交待环境、季节、天气,增加图片信息量。 依前景的位置和形式不同,可分为画框式、垂枝式 和突笋式三种。 选用前景应注意:①前景应避开视觉中心点;②前 景色调不应太鲜明夺目;③不用活动的物体作前景;④ 焦点应在主体上,而不应在前景上。
第四章
摄影构图
摄影构图的概念
摄影构图就是运相机镜头的成像特性和摄影 造型手段来构成一定的画面,以揭示一定的视觉内 容。 在学习摄影构图中要注意“画有法,画无定 法”。既要注意学习有关摄影构图的规律、法则, 又不要被这些“规律”、“法则”所束缚;既要勇 于创新、突破,又应以摄影构图常识作为基础。
有人把绘画和摄影进行比较,把绘画称作加法的 艺术,把摄影称为减法的艺术。 摄影是拍摄者面对广大的自然界和千姿百态的自 然景物、千变万化的人类社会和人生百态,用摄影镜 头和取景器从中选取有限的空间,用数十(数百或上 千)分之一秒的速度通过照相机和感光片记录下来。 无论是从空间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时间的角度来看, 摄影是从大中取小,从长中取短的减法来选取和记录 影像。 “摄影是取景的艺术。”取景,从大的方面看, 决定着拍摄者对于主题和题材的选择;从小的方面看, 则决定着画面布局和景物的表现。
4.1 构图时考虑的基本问题
4.1.1 拍摄点的选择
拍摄点是指拍摄者所处的位置,严格地讲应当是 相机的机位。 “移步换景”,因为人的视点直接影响观景的距离 和角度。每移一步,视点改变了,视野范围发生了变 化,看到的景物也发生变化。在拍摄中,相机的机位 移动,取景范围就会发生变化。 摄影者拍摄的第一步是选好拍摄点。
2. 三分法
“三分法”又称“井字分割”或“九宫格”法,这 是一种古老的构图法则。画面两边各三等分的直线产 生了“井”字分割画面。 四条分割线的四个交叉点被认为是视觉重点的位 置,也称“趣味中心”,即处于这些部位的景物往往 最能吸引观众的视线。
三分法构图
画面的构图形 式很独特,人 物的脸部位置 仍处在黄金比 例上。
4.1.4 突出主体
突出主体是摄影艺术表现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摄 影表现主题的最基本要求。 主体是艺术创作中主题思想的体现者,是摄影图片 中最主要的信息载体,应在画面中占据突出的地位。 摄影如何突出主体? (1)利用画面结构中心的理论,把主体置于画面的 视觉中心位置; (2)利用主体和陪体对比的方法,如形态、大小的 对比,动静对比,影调、色彩对比等突出主体; (3)利用透视规律突出主体; (4)利用景深原理突出主体。利用对焦虚实的变化, 也是突出主体的基本方法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