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诊研究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脉诊研究进展

脉诊是中医学独特的诊断方法。近年除文献及临床研究外,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脉诊研究中亦取得一定成果。本文从古代文献、脉学理论、临床应用、客观化、标准化及教学方法方面,对近年脉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Abstract:Pulse diagnosis is a kind of unique diagnosis methods of TCM. In addition to literature and clinical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pulse diagnosis also achieved some results.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esearch about pulse diagnosis from the aspects of ancient literature,pulse theories,clinical application,objectification,standardization,and teaching methods.

Keywords:TCM;pulse diagnosis;review

中医诊断疾病讲究四诊合参,即充分运用人体自身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用眼看、耳听、鼻闻、口问、触摸等方法搜集疾病信息,并经过综合分析,得出主要病因及相关证候诊断。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的“切”多指脉诊,是中医学独特的诊断方法之一。关于脉诊,自古有“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可见相比于其他诊法,脉诊显得更难以把握。然而,由于脉诊在中医四诊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从古至今,对其研究层出不穷。除文献及临床研究外,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脉诊研究中亦取得一定成果。兹就近年来中医脉诊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古代文献

陈欣然等[1]系统整理古代史书以及先秦传世医学文献及出土文献中相关脉的内容,分析血脉、脉气、经脉、脉象、切脉不同概念在早期中医理论范畴的衍生与运用。姜瑞雪等[2]对《黄帝内经》脉诊理论中的时间因素做简要分析,分别讨论年份、季节、月相、昼夜等对脉诊的影响。麦舒桃[3]对《难经》浮脉的形态、正常表现、临床意义等的描述进行了整理及探析。李灵巧等[4]采用《伤寒论》中“脉沉”相关条文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以方测证和以证测机探讨“脉沉”的病机本质,结果发现“沉脉”所主的病机有属里虚证者,有属里实证者,也有属里虚兼表证者。黄俊南等[5]就《脉经》提出的“魂魄谷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进行探讨,认为这句话从“精神与形体的关系”这一新角度进行理解,或有一定现实参考意义;王利等[6]对《温病条辨》中重症温病的脉证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重症温病脉象多与普通温病脉象不符,如本应“实、数、大”等脉象,而在重症中则表现为“虚、缓、迟、细、沉、伏”。

2 脉学理论

近年来,脉学理论研究主要侧重脉相关哲学思维研究、脉象脉诊的形成研究、脉位脉形研究、脉诊可靠性等方面。

袁亮等[7]从哲学角度分析脉学的科学内涵,认为脉诊内容不仅包含人体解剖结构信息,还包含气化功能结构信息,提出“脉象气化结构”原理。方英嵩等[8]以“多维思维”作为契合点,浅析脉象中包含的具体性、系统性、深刻性、全面性等多层信息。贾建义等[9]对寸口脉左右脏腑分属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目前仍遵循“左:心肝肾,右:肺脾肾(命)”的寸口脉左右脏腑分属原则并以此来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原因。崔晓敏等[10]从解剖入手,分析寸口脈的生理性解剖位置变异及其临床应用。滕晶等[11]从现代多学科视角对脉诊信息来源和传递的过程进行诠释。Bilton K等[12]对人工脉诊诊断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脉诊的可靠性主要受感觉的复杂性及手指感受器敏感度的影响,对此提出未来研究脉诊可靠性的策略包括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诊脉、用类似的技术培训及经验来控制测试者之间的差异、进行更大样本量的研究等。

3 临床应用

于海[13]列举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烧心”与“中风”二则医案,研究其平脉辨证、以脉定证的临床诊断方法。张曈等[14]总结广东省第一批名老中医甄梦初诊断肺痨脉象心得,在痨疾未发现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但无发热潮热之时,脉象可出现右寸外侧沉弱状似凹陷,反映出寸脉外侧血管张力不足,且欠充盈的特征性变化。苏娟萍[15]介绍全国名老中医萧汉玺的脉诊特色,认为诊脉时首先应当确定左关脉的部位,主张脉诊详辨寸关尺脉象。陈中沛等[16]总结张西俭脉诊经验,以脉气脉质统领脉象,脉象分析应以病机分析为基本点,寸口脉三部九候与脏腑经络三焦配位作上下表里轻重对应,取消左右分位。桑素珍等[17]介绍了金氏脉学通过脉形实现定性、定位和定量诊断的方法,指出定性诊断对判断占位性病变十分重要。黄利兴等[18]总结了旴江脉学的成就与特色,分别阐述了脉诊的规范操作、脉象的特征体系、脉诊疑难问题的解决、脉诊应用的推广等。

付文倩等[19]认为,脉诊对于诊断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具有望、闻、问三诊所不具备的优势,应将脉诊作为探释心理活动及思维状态的首选。李俊男[20]通过对外感和内伤头痛中各单纯证型头痛病因病机的分析,归纳出其主要脉象,为临床辨治头痛提供一种新方法。郑梦梦等[21]论述了如何运用脉诊来指导中医肿瘤的辨证论治,指导方证与治疗,揭示预后与转归。王亚等[22]从弦脉的脉象、主病,探讨左弦脉反映肝病的临床指导意义。江晓东等[23]通过对《灵枢》的整理结合个人体会,对脉诊在针灸临床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的精神科医师里昂·汉默,自1974年开始师从丁氏内科传人沈鹤峰医生,对其脉诊特点进行了总结,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创制了一套“沈-汉默氏脉诊系统” [24]。4 客观化

脉诊客观化,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及方法,客观地分析诊断脉搏信号。国内外学者从事脉诊客观化研究已有70年左右,近几年又有新的进展。

Chou H C等[25]介绍了一种采用弹性导电聚合物作为传感器材料的新型脉诊仪,其特点是可灵活弯曲,并结合当代的腕表型脉搏波采集系统,应用脉搏波速度分析来验证该系统的可行性。Moura N G等[26]收集了45例收缩压为(155±28)mm Hg、舒张压为(93±17)mm Hg的高血压患者,发现高血压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