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写作行为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已知→未知 通过对己知事物加以拟测、延伸、虚构的思路 它根据事物的发端和过程,推测它的未来。 【猜想】有一个人很喜欢唱歌,就连刷牙时也常 常放声大唱,但他仍然能把牙刷得干干净净,你们知 道这是为什么吗? 那位喜欢唱歌的人刷的是假牙o(∩_∩)o
【小游戏】
假如我是那个“南
辕北辙”的人,请 同学们想办法说服 我回头。
三、调查 1.问答:采访、座谈 2.问卷:社会、网络
四、阅读 1.精读、细读
2.读书笔记
第二节 回忆、体验
一、回忆 1.寻找“动情点” 动情点的聚合产生高质量的文章。 2.还原“动情景” 努力对那难忘的场景进行回忆。
欣赏《疯娘》片断,说说作者关于疯娘的
记忆为何能变成动人的写作材料?
4′50″ ▷
第三节 想象、整合
一、想象的要求
1 、以知识和阅历为基础。
2 、以情感为动力。
3 、要符合一定的思维逻辑规律。
云鹤的《野生植物》 有叶 没有茎 有茎 没有根 有根 却没有泥土 那是一种野生植物 名字叫 游子。
游子和野生植物在外性上 并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但其 神,那种“无根”、“无土 ” 的背井离乡的漂流本质却是相 似的、相遇的。诗人通过用奇 异的想象,写出了海外游子的 思乡之情,感伤之意。
★分解步骤
原句:“老师拿起白色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 个‘悟’字。” 表达句:“老师拿起一支半截长的白色粉笔 ,在桌子上顿了顿,环视了一下全班同学,目光 凝重,然后缓缓地转过身去,粉笔就在空中划了 一道白色的弧线,落到了黑板上,只见黑板上凸 现了一个斗大的字:悟。”
★放大特征 原句:一个工作狂在敲击键盘。 表达句:他敲击键盘的时候,指法嫡熟、灵巧,不 像是在进行程序化的操作,倒像是在钢琴上优雅地弹 奏一首圆舞曲。他的手指与键盘配合默契,手指的弹 动都好像是与键码轻轻触动后所受到的自然反弹,指 、键之间互相触碰的瞬间感觉是柔和而美妙的,富有 韵律感。在不知不觉之间,他已经把键盘当作自己手 指的延伸,当作自己身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以至于 人们在看到他埋头打字时,总以为他在输入一封充满 柔情蜜意的情书。
3.修改符号
四大法宝




成分残缺
词序颠倒
重复啰嗦
用词不当
《 》 的 篇 我写得一扁作文“我爱故乡”在作文竞 赛中获奖了。晚上,我激动地心情翻开日记
本,想象着发奖时的情景就像过电影一样一
幕幕出现在眼前。当时,老师亲切的对我说 成绩 : “希望你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成就。”
第四节 反馈与吸收
第四章 写作行为过程(上)
采撷、积累
回忆、体验
想象、整合
第一节 采撷、积累
一、观察的方法 1.敏感捕捉事物特征 抓重点、抓特点、抓细节 2.深入透析人的心理 看习惯、看性情、看矛盾
二、观察的介质 视觉——通过眼底的网膜形成视觉; 听觉——通过内耳的螺旋腔(蜗牛壳)形成听觉; 嗅觉——通过鼻腔内密布嗅神经的粘膜产生嗅觉; 味觉——通过舌刺、舌穴和味蕾的味觉神经产生味觉; 肤觉——肤觉是一切感觉之母,只有“觉点”才能产生 相应的触觉、温度觉、痛觉、动觉等感觉。
二、表达要注意的问题:
表达要重视语言的锤炼
表达要重视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表达要善于修辞
三、表达要重视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叙述的操作方法:顺序、倒叙、插叙
描写的操作方法:分解步骤、放大特征、转换角度
说明的操作方法:说明顺序、语言严谨性
议论的操作方法:不要轻易留下破绽
抒情的操作方法:注意感情的适度
返回
赋形——在心理上为“意态文”勾画具体形态, 对写作的体式、结构、语言等作出大致的安排。
加强“成品意识”
安排好内部的组织结构
第三节 表达与修改
一、表达 表达就是将构思的成果书面化、外观化,即 通过语言文字对构思中孕育的“雏型”进行表述 和传达,用词语、句子、标点、体式和语言色彩 使“心中的文章”最终成为书面的文章。
2.修改的主要表现
深化认识 调整结构 润色语言 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润色语言
可是一到秋初,起先不过小伤风,终于躺 倒了,从此就起不来。直到咽气的前几天,才肯对 长富说,她早就像她母亲一样,不时地吐红(原为 “血” )和流夜汗。 ——《在酒楼上》
◎ 林则徐有个女婿,写过一首吟月的诗,诗中有
一句“一钩足以明天下 ,何必清辉满十分。”
是在启发诗人不要满足于当一弯“月牙”,而应当抖
擞精神去争当一轮“满月” 。
★修改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在 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传统的"学生作文教 师改",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要改变这种状况,
关键是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应把改
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与原则。
白居易《观刈麦》
(二)体验与情感 体验的对象不是客观事物而
是人的主观感受,体验的目的是
捕捉情绪。
一棵古松 聚精会神地观赏那苍翠的 颜色、盘曲如龙蛇的姿态及昂 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体验 中的感知觉,是一种审美知觉, 体验者常从某种感受出发,经 过联想想象,引起大量情绪记 忆 。
【体验训练】
1.欣赏《再别康桥》 2.学习《再别康桥 》的写作方法,以情体物的 方法,将自己强烈的主观情意渗透于客观事物中, 使客观的“物”变成“人化的自然”。请你对某物 进行体验并写出一段话,如: 一栋曾在此度过美好童年的房屋 一片包含一段值得怀恋的往事的红叶朝阳„„
女作家张洁说:“人和人的眼睛是不同的,每
个人的瞳仁,实际上是长在自己的心灵上的,他们
只能看见各自心灵上所给予他们的那个界限之内的
东西。”这就是说,在文学艺术中的观察,产生于
客观与主观的遇合,它是情感与理智的合拢。
★ 范例
莫言的《爆炸》一文中写一只奔跑的狐狸
,“狐狸在黄色的麦地里风似地向南飘,飘
过东西向的公路,飘进了南路那一片黑色的 玉米地。狐狸在玉米林边像火苗眼闪了闪, 便不见了。”
四、修改 修改是指对文稿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 的加工、调整和修订。
1.修改的重要性: ◎ 列夫·托尔斯泰在1876《致李沃夫的信》 中说:“ 我这点知识不是因为我有才能,从天上 掉下来的。而是凭借热爱和劳动才获得的。那些小 册子里的故事、寓言是从比它们数量要多二十倍的 准备好的故事里筛选出来的。而其中每一篇都改过 十来次,所花的劳动比我所有著述中任何一处都要 大。” ◎ 巴尔扎克改到稿费都陪进去。
★转换角度 描写一位在受到老师表扬后不露声色但心 里充满幸福感的同学 : 老师的角度:“发现他低下头去,但两边的唇 角分明在微微向上扬起” 同桌的角度:“注意到他的右手在抽屉下将一 支铅笔作三百六十度飞旋” 后桌的角度写:“弯腰拣东西时,意外地看到 这位同学搁起二郎腿,皮鞋挂在他翘起的脚尖 上来回晃悠着”
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
根据上面的材料,可以写出哪些主题?
1. 且勿见利忘义
2. 金钱与良心 3. 人格比金钱更重要
针对卖马人 与伯乐
4.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5. 诚信是竞争最后取胜的先决条件 6. 信誉——企业之本 7. 打假势在必行 8. 也谈“名人效应”
针对买马人
针对伯乐
针对卖马人
9. 要自信,不盲从
二、想象的方法
1、抽象→具象 《乡 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2、形象→意蕴 这是一种托物寄意,揣摩事物象征意义的思路。
【课堂练习】
你记忆中最深刻的人物是谁?或者你对班上哪 位同学的特征最熟悉,试把ta描述出来。
二、体验
(一)什么是体验
通过实践认识周围的事物;从文学写作角度
看,体验就是作者对表现对象设身处地、感同身
受的独特体味和体悟。 • 体验是一种感同身受的心理经历,它是一
种生命的活动,一种情感的律动。
法国作家福楼拜写完《包法利夫人》的感受: “写书时把自己完全忘去,创造什 么人物就过什么人物的生活,真是一件 快事。比如我今天同时是丈夫和妻子, 是情人和他的姘头,我骑马在树林里游 行,当着秋天的薄暮,满林都是黄叶, 我觉得自己就是马,就是风,就是他俩 的甜蜜的情话,就是使他们的填满情波 的眼睛眯着的太阳。”
第一节 立意与选材 一、立意就是确立主题 二、立意的途径
• 感悟 • 提炼:筛选法、联系法、反推法。
★ 筛选法 【材料】
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劣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
三天无人问津。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 三圈,并做出很欣赏的样子,然后离开。离开时,
要三次回头看马。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三
天的工钱。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
【课堂练习】 以《一只鞋的故事》为题展开想象,编一个故事。
一只52码的在意大利订做的姚明穿的皮鞋,因太 小,姚只拿了一只做纪念,另一只在意大利厂家。最 后这只鞋子是怎么被卖出去的?!
第四章 写作行为过程(下)
立意、选材 构思、赋形 表达、修改 反馈、吸收 “前写作”“写作”“后写作”
一、反馈 1.反馈对写作立意、选材、体式的影响 2.正确对待正负反馈、同时收到正负两种反馈
二、吸收
1.适应读者与调整自我 以严谨的态度重新深入调查,考证读者意见 的正误,而不是轻易认同读者观点。 • 及时吸纳正确意见,调整写作方法。 • 认准目标,坚持正确的导向,引导和培养读 者高尚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精神文明环境。

2.引领读者与超越自我
超值享受
第五节 “前写作”、“写作”与“后写作”
一、“三个链环”的不同内涵
“前写作”:素材积累 “写作”:自我实现 “后写作”:与读者互动
二、写作活动中的“三环互动”
【课堂练习】
二、修改的方法: ◎ 列夫·托尔斯泰说“对于一个敏锐和聪明 的人来说,写作的艺术不在于知道写什么,而在于 知道不该写什么。——就改好文章而言,任何天才 的添枝加叶不及大刀阔斧的删削。” “应该抛弃写作无需修改的念头。修改三遍, 八遍还不嫌少。” “一切模糊、拖沓、不当之处 ,一句话,一切不满意之处,必须消灭干净,毫不 手软,就算这些文字本身是美妙的也罢。”
原诗的意思是:既然弯弯的月牙儿已经足以照亮 天下,何必放出它的全部光辉呢 ? 字里行间,流露出 一种安于现状自鸣得意的满足感。
林则徐见了提笔把诗中“何必”二字中的 “必”
字改成“况” 字 , 顿使全诗境界大变。
林则徐只改动了一个字就成了:一钩弯弯的月牙
尚可照亮人间,更何况一轮辉煌的满月呢 ? 显然,这
根据主题,列出你作 文所需要的材料。
第二节 构思与赋形
一、构思 构思就是作者在大脑里勾画“草图”,设计完整
的写作蓝图。
二、构思的过程: 浮想
• •
深思
收束 主体认知的“有限” 立意的“有向”
Fra Baidu bibliotek
客体的“无限” 认识的“无向”


思维的“无序”
思想的“无形”
表述的“有序”
载体的“有形”
三、赋形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蒹葭》
10.德者,才之帅也
★ 联系法
寻找“闪光点” ,联系实际,顺应时代和潮流。 ★反推法 “反其道而用之” 。采用逆向思维,推出新主 题。
p208
二、选材 1.选材需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 真实与虚构的关系 • 统一与突破的关系
• 新颖与平实的关系
P 211
【课堂练习】
主题:“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课堂练习】观察下图,并联系生活经验,描 写一下大雾笼罩的情景。
王小鹰在《雾重重》中对雾的描写:
天地间只有白茫茫的雾,灰蒙蒙的雾( 视觉语),湿漉漉的雾,凉丝丝的雾(肤觉语 )。掏一把,软绵绵的(肤觉语);吸一口, 甜津津的(味觉语);踩一脚,轻悠悠的(动 觉语)。雾从眼前横过,睫毛上挂起一层细的 珍珠(视觉联想语);雾从耳边掠过,仿佛母 亲低吟着清缓的催眠曲(听觉语);雾在身旁 浮沉,身子摇摇晃晃像飘在九重云霄(动觉联 想语)。
孔子《论语》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比喻经过严酷考验,才能识别一俱的品质。 后用来隐喻君子的节气。
3、此物→彼物 将两件以上的事物的相似或相异之处加以联系。 钱钟书《围城》 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 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也照例第一 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 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 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 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