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合集下载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
▪ (1)请选择材料一中的发明成果按要求填入下 表中,每项一个即可。
第一次工业 第二次工业 第三次科技革
革命
革命

发明
发明火车等 汽车、电灯电子计算机等
.
(2)从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中,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科 技革命?
A、科学技术对中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我们应该学习、借鉴最新科技成果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 开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实施科 教兴国战略,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
.
863计划:
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 术、激光技术、自动技术、能源技 术和新材料及后来的海洋高技术
.








.
第科 一学 生技 产术
.
(三)助学----师生互动 合作提升
▪ 1.比较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共同点 ▪ 2.比较三次科技革命特点 ▪ 3.三次科技革命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
次第
▪ 1、通过用图表的方式整理知识,概述三 次科技革命的基本要素,把握其影响及其 对中国的影响。
▪ 2、通过对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的 对比,学会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来巩固知 识。
▪ 3、感受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 的推动作用。
.
二、考点预测:
三次科技革命是中招历年考查的重点。 热点:“十二五”规划、“嫦娥二号”成 功发射、朝核危机,注意联系历史上科技革 命,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的同时思考如 何避免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
.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70年,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发射。 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培育

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详细)

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详细)
专题(八)
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题(八) 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知 识 网 络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专题感悟
题(八) 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要 点 整 合
一、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基本史实
.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 时间
18世纪 60年代
哈格里夫斯的珍妮 机、瓦特的改良蒸 汽机、富尔顿的轮 船、史蒂芬孙的火 车机车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题(八) 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专 题 感 悟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人类文 明进步、人类社会发展,历来都是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 的。我们国家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 略,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2.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影响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科学技术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还引起了生产关系 的变革,促进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改变世界的面貌, 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续表)
进入 时代 领先 国家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最早在英国兴起
美国和德国领先
从美国开始,扩 展到全世界
重要 能源
蒸汽、煤炭
电能和石油
核工业(科技)革命的影响 1.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 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 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 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 发展,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3.第三次科技革命: 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 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 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 经济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2017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课件专题五三次科技革命及经济全球化

2017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课件专题五三次科技革命及经济全球化
①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 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②跨国公司常常把一 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 发展中国家。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首页
末页
我国应对经济全 球化的策略
1、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动积极地对外开 放,促进经济发展。
2、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学习国外先进的经济管理 经验,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同时要制定防范 风险的有效政策。
3、中国分别于1991年和2001年主动加入亚太经合 组织(APEC)和世界贸易组织(WTO)。
首页
末页
一、(2016•山东菏泽)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 ,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已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 ……相对应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能源传输问题、信息 处理及传输问题,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变 革。我认为,下一次工业革命是能完全替代人角色的智 能机器人革命。
时代 代、火车时代
代、汽车时代
网络时代
影响
①机器生产取代手 工劳动,社会生产 力获得突飞猛进的 发展。
②极大的改变了人 类生活的面貌。
③产生了现代工业 资产阶级和工业无 产阶级两大直接对 立的阶级。
④巩固了资产阶级 的统治。
①极大地改变了人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
们生产和生活的方 前发展,极大地改变了

主义国家间的力量 ④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
对比;主要资本主 相互渗透。
义国家相继进入帝 ⑤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
国主义阶段。
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首页
末页
对中 国的 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机遇:20世纪80年代

专题八:三次工业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专题八:三次工业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形成垄断;第三次工业革命促进了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各 地之间的联系,扩大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 (2)科技进步的消极影响: 1、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当地的贫穷与落 后。 2、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 国家的经济差距。 3、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如果无限制地发展工业, 必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枯竭。
科学技术转 化为生产力的 速度加快,缩 短了知识变为 物质财富的过 程;科学技术 各个领域之间 相互渗透;科 技进步在促进 经济增长的各 种因素中,比 重不断上升
影 响
大大促进了生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 产力的发展,为 力,使社会发生翻天 经济发展提供更 覆地的变化; 广泛的途径; 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 使生产和资本高 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 度集中,形成垄 封建主义; 断组织,19世纪 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 末20世纪初,资 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 本主义逐渐向帝 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国主义过渡; 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帝国主义国家之 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间矛盾加剧,争 形成了西方先进、东 夺霸权和殖民地 方落后的局面 的斗争愈演愈烈
二、经济区域集团化 1.欧洲共同体
(1)原因(目的):加强国际合作,保证自己 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 (2)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由欧 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 能共同体合并组成。1993年发展成为欧洲联 盟。 (3)影响:加强了西欧国家之间的合作,促 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国际地位;欧洲国家 正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
• 4、结合目前雾霾肆虐等环境问题谈谈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 (1)提升全社会的环保意识,转变生 产生活方式,健全监督机制。 • (2)推进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工业 节能减排,落实低碳生活理念。

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第三次科技革命

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第三次科技革命
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第三次
科技革命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1.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 (1)经济全球化
市场 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得到认可和接受; 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①原因 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 跨国公司 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②特征:生产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市场全球化。 ③实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 新一轮扩张 。 ④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面临, 压力和挑战,处于不利 地位;贸易自由化体系逐 步建立。
晶体管问世(美国)
1977年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
1972年 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美国)
重生 大物 成工 果程
2019年 2019年
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 成功(英国)
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美国)
2000年
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美、日、法、 德、英、中)
(1)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 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 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特点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 究越来越深入;另一方面学科间的联系 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 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原因分析】 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的结果,直接原因是第二 次世界大战的迫切需求。 【细节点拨】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的最大影响 是促进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而不是促使生产的 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和推动是 进一步扩大了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
水资源的缺乏、大气和水污染的不断加重、气 候的恶化。 (2)可持续发展:即把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 发展结合起来,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

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科技革命一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重要动力之一。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已经经历了数次科技革命,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三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和人工智能革命。

这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还带来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首先是工业革命,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科技革命之一。

它始于18世纪末期的英国,并在19世纪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

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机器替代了人力和动物力量,大规模的机械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

蒸汽机、纺织机械和铁路运输的出现,使得工业化进程迅速加速。

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还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革,从封建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形成了现代工业社会的雏形。

接下来是信息革命,这是20世纪中后期的产物。

信息革命的核心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它们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的传播和处理。

计算机的出现使得信息处理速度大幅提升,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传递变得更加便捷。

信息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信息变得无处不在,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推动了虚拟办公的兴起。

同时,信息革命还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最新的科技革命是人工智能革命。

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的一系列技术和方法。

人工智能技术涵盖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领域。

人工智能的出现将会对各行各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在交通领域,人工智能可以改善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调度效率;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帮助银行和保险公司进行风险评估和数据分析。

人工智能革命将会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社会和伦理问题,如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问题,以及人机合作与替代的问题。

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和发展既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又推动了社会进步与发展。

中考历史复习:第七部分 能力专题 专题五 三次科技革命及经济全球化(共35张PPT)

中考历史复习:第七部分  能力专题  专题五   三次科技革命及经济全球化(共35张PPT)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国家 防御。
(5)针对材料四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你认为中 国的“应对之道”是什么?
要抓住技术革新的机遇,大力实施科教战略,鼓励创新, 保护知识产权。
二、(2017·江苏)与世界历史上前几次全球化相比, 中国“一带一路”引领的全球化是实现人类和平与发展 的新型全球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500年来,近现代世界历史发生过三次结 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转变始于15世纪西方世界 (欧洲)的崛起;第二次转变发生在l9世纪中后期美国 的崛起……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 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英国工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需要大量的市场,为 打开中国大门,186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 战争;对西方技术的学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强对华经 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有何变化?这一变化与哪一不平等 条约有关?
由商品输入转变为资本输料三中,“核技术、空间技术”方面的“重大 进步”指什么? “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 发展战略”的目的是什么?
大儒诚信教育资源
(4)根据材料四,概括出中国在接受经济全球化过程 中经历哪些变化?
变化:从被迫参与到积极参与再到引领。
三、(2018·湖北)(改编)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 在《双城记》里有一句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 坏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经济 【材料一】在过去,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内部都保持相当 程度的独立。用一个比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 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到20世纪末期,所有 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热点链接:2014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 遭遇雾霾天气......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 明科技革命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请针 对其中一点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开发: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 环境为代价,要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积极寻找可代替性能源。 (2)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和平,使战争更加残酷, 导致更大规模的伤亡;要树立和平的观念,禁止大规模杀伤
18世纪英国成为世界 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国外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 英国资产阶级 统治的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在 世界范围确立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资本本主义世界体系 的形成,进一步扩大 了对商品的需求 二战后军备竞赛和 各国发展经济的需求
第三次
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新航路开 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 辟(起源) 整体 资产阶革 命与改革 殖民扩张 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除障碍 使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日趋增多,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提供市场和原料
第一次工 业革命 (起步)
第二次工 业革命 (加强) 第三次科 技革命 (深入)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殖民掠夺和扩张。19世纪后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性武器的制造和核武器的扩散,反对战争,倡导利用和平方 式解决国际争端。 (3)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不利身心健康发展;倡导健 康的网络学习和生活,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倡导文明上网, 遵守网络公约,禁止浏览和散布不良信息;网络游戏要有节 制,不能影响正常的学习;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推动世界范围内市场工业生产空前发展。20世纪初,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完成。 促进了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2020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八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20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八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中考选题复习八: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专题导读】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末,世界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引起了社会的革命。

人类从手工工场时代走进“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每一次科技创新都伴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从蒸汽机到电动机、内燃机,再到电子计算机,生产和生活实践一再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层出不穷。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政治上两极格局的解体,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加强,地球日益变小,被称为“地球村”。

【知识链接】一、第一、二、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成就主要成就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开始;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是其标志性成果;冶金、采矿部门采用机器生产和蒸汽作动力;交通运输:1807年轮船(美,富尔顿);1814年火车机车(英、史蒂芬孙,)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发电机、电动机、爱迪生-电灯)——最主要特征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成就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电力的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法拉第的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领先国家英国美、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新兴产业部门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等。

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业等。

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信息工业等。

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艇.飞机宇宙飞船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原子能或核能、太阳能进入的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给社会带来的根本性变化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巩固下来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对生产方式的影响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三次科技革命)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三次科技革命)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三次科技革命一、三次科技革命概况二、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后果)1、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逐渐确立,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③社会面貌发生了变化:a、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斗争日益尖锐;b、城市化、工业化开始;c、世界联系日益加强。

第二次科技革命:①经济上,科学技术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突飞猛进,但各国发展不平衡。

②政治上,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③外交(国际关系)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裂,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第三次科技革命:①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初现,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②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新型工业产生,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③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④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导致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

⑤引起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快。

①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电力的广泛应用,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进入“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太空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

②社会关系方面第一次:(社会阶级结构)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形成,资本主义制度在更多国家确立;(社会经济结构)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浪潮的出现;(社会生活结构)交通工具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自由改革运动的高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工厂制发展起来。

第二次:(生产关系调整)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也发生变化。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归纳和真题练习--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归纳和真题练习--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归纳和真题练习一、复习主题:三次科技革命、近代科学文化和世界贸易组织二、考点揭示:1、知道瓦特改良蒸汽机;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2、知道内燃机的应用;了解“电气时代”;3、知道梵高的代表作;4、知道世界贸易组织;5、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三、考点默写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人类社会带进_________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人类社会带进_________时代。

3、梵高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_____________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它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5、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普及,人类社会开始进入“____________”。

6、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问题。

四、思维导图五、例题演示1、(2021·河北省·18)英国作家狄更斯在19世纪中期对一座工业城镇的描述是:“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

”这说明英国()A.跨入手工工场时期B.开始使用机器生产C.进入了“蒸汽时代” D.步入了“电气时代”2、(2021·湖北十堰·9)科技改变世界,下列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本茨成功制造第一辆内燃机汽车②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③建立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④莱特兄弟发明飞机()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3、(2021·甘肃兰州)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它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社会经济模式正在发生巨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消费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

首先,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产业升级和转型。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和自动化的转型,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了成本。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

其次,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互联网经济的崛起。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促进了电子商务、在线支付、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新型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互联网经济也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第三,科技革命加速了全球化进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打破了地理和文化的障碍。

全球化的进程也加快了跨国公司的发展和扩张,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互动和资源互补。

总之,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而多方面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世界经济也将不断发展和演变。

- 1 -。

历史专题 三次科技革命

历史专题  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关键词]: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主线索]:1、两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二战后,高新科技推动世界经济逐渐形成一个整体;3、20世纪90年代后,知识经济初现端倪。

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知识点]:2.经济全球化背景:二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进程:二战后开始,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关键:跨国公司起了发动机的作用。

利与弊:一方面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世界经济的不断增长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发展过快,使得市场破坏作用得到迅速膨胀,在世界范围内扩大贫富差距,也就是说,可能会造成穷国越穷,而富国可能会越富。

出路:1、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国际竞争,才能争取主动,获得发展。

2、大力发展高新科技3、走“可持续发展”的文明之路。

3.知识经济时间:20世纪90年代以来概念: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

意义:继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影响:1、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的出现预示着社会生产领域一场革命的到来;2、21世纪世纪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成败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知识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

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思路)1、国家重视发展教育,大力培养高新科技人才。

2、学习并吸取先进国家发展知识经济的经验教训。

3、我们学习知识,学习技能,不断创新。

补充:第一次科技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

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最先确立。

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原料;海外贸易的要求。

进程:棉纺织业发明、应用机器——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冶金、采矿业发展——带动交通工具革新。

三次科技革命各自给社会带来的根本性变化:第一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巩固下来;第二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

全面阐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全面阐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全面阐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引言:科技革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正在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

本文将全面阐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生产力的提升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利用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通过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生产过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传统产业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从而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结构的变革第三次科技革命催生了新的经济模式和产业形态。

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新的经济形态迅速兴起,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互联网经济以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等为代表,改变了传统线下交易方式,推动了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共享经济以共享出行、共享住宿等为代表,优化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

数字经济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推动了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三、全球产业链的重构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重构。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链更加紧密地相互联系,形成了全球化的产业链网络。

全球产业链的重构使得产业分工更加细化,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效应更加显著。

一些传统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的环节转移,而新兴产业则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

全球产业链的重构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四、就业形态的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就业形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一些传统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而新兴产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加。

一方面,一些传统岗位被自动化和机器人取代,导致部分劳动力面临失业风险。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互联网、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等领域。

2012年人教版 初三历史课件课件:世界经济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修改)

2012年人教版 初三历史课件课件:世界经济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修改)

整合联系:三次科技革命比较
工业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实质 成果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机器生产代替手 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 从电气时代进入信息 工生产的变革 时代 化时代 珍妮机、蒸汽机、电灯、汽车、飞机等 原子能、计算机、航 火车机车、轮船 天技术和生物工程上 有技术突破
2009河南 (17)下列有关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及其影响的组合,完 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瓦特改良蒸汽机——大工厂的发展 B、“旅行者号”试车成功——水上交通迅速发展 C、电动机的发明——汽车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D、生物工程——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2007河南 (14)科学改变世界,技术优化生活。五一长假期间, 家住郑州的张先生去重庆旅游,他一路享受的方便条件, 哪一项源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发明( C) A、乘火车到达武汉 B、转乘轮船游览三峡 C、通过电子邮件向家人报告平安 D、乘飞机从重庆返回郑州
⑴材料一所示历史事件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什么?(2分)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⑵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世界经济呈现出什么趋势?请举出体现这一趋势的典型 事例一例(2分) 经济全球化; 跨国公司、 世界贸易组织、欧盟等
⑶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也开始积极地融入世界。请举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例 子。(1分)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加入WTO,组织AP以下 哪项内容的介绍( ) A、克隆技术 B、核反应堆 C、计算机网络 D、航天技术 3.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风云卫星拍摄到的震区图片为党中央、国 务院制定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主要得益于我国 ( )
A、克隆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 B、生物工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C、航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D、原子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c

中考冲刺历史专题卷08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解析版)

中考冲刺历史专题卷08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解析版)

中考冲刺历史专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工业革命成果的搭配,错误的一组是A.瓦特——改良蒸汽机B.斯蒂芬森——汽车C.凯伊——飞梭D.哈格里夫斯——珍妮机【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中,凯伊发明了飞梭;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A、C、D均搭配正确。

斯蒂芬森设计了蒸汽机车并试车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B错误。

故此题选B。

2.阅读下面《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蒸汽机的作用是①用机械力取代了自然力,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②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③为火车的发明提供了动力,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④推动机器化大生产出现,提高了生产效率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根据《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蒸汽机用机械力(蒸汽力)取代了自然力(人力、水力、风力),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蒸汽机的使用为汽船、火车的发明提供了动力,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明制造;蒸汽机的应用推动了机器化大生产(生产部门机器改革),提高了生产效率。

①③④正确。

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排除②。

故选C。

3.“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为了工人无产者,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转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的这段话评价的是A.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B.工业革命的影响C.交通工具变革的作用D.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是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

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题干材料说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答案选B。

4.19世纪70年代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的新能源是A.煤炭B.蒸汽机C.电力D.内燃机【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极大地改变了整个工业领域的生产面貌,C符合题意。

专题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三次科技革命

专题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三次科技革命

专题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三次科技革命,知识梳理1.经济全球化出现的背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都需要加强联系。

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的推动。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与表现基本特征:世界经济迅速发展,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本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范围的新一轮扩张。

迅速发展的原因:新科技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制度保障;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催化剂;跨国公司是主要力量。

具体表现:生产全球化,国际分工不断细化;全球性经济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区域性经济集团(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以及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国际投资急剧增加,资本全球化;国际贸易额迅速增长,贸易全球化。

3.全球化的影响①减少了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各国经济互相依存、互相竞争;③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

4.三次科技革命【知识拓展】1.我国在面临经济全球化到来之时应采取的对策。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合理引进外资,注意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3)注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高科技领域竞争。

(4)进一步深化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体制改革,与国际接轨。

2.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有利于利用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市场经济不成熟,加上不合理的经济秩序的制约,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困难。

3.科技革命的影响、启示以及我们应如何应对新的科技革命。

(1)影响:积极影响: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③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④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历史
5.下表可以反映出( A )
世界商船吨位表(单位:万吨)
1800 年 1870 年
商业帆船 400 1 290
商业汽船 —— 300
A.世界贸易不断扩大
B.英国对汽船采取技术封锁
C.人类环保意识增强 D.第一次工业革命刚刚起步
返回
历史 6.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 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B )

第三次
第四次
世界工厂
英国
美国
日本
特点
制造中心科技 制造中心科技
中心贸易中心
中心
制造中心
分散化
——摘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返回
历史
材料二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 转向重工业发展……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 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了新的“世界工厂”。 ——周斌、李水风《中国:做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
返回
历史 9.钱学森认为:“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 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 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 下列各项中,符合钱学森所述观点的是( C ) 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 B.电动机——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 D.电磁波——无线电——第三次工业革命
返回
历史 13.2017 年 6 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发展经济,宣布退出
保护全球气候的《巴黎协定》。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写
道:“……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
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
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
基。”他的主要观点认为科技革命影响了( A )
术尚未真正结合; 个先进的资本主义 加快(与前两次相
特点 (3)首先发生在英国,国家,有些国家的 比,最大的不同
其他国家的发展进 两次工业革命交叉 点);
程相对缓慢;(4)首 进行(德国、日本);(2)科学与技术密切
先开始于棉纺织业 (3)从重工业领域开 结合且相互促进
等轻工业部门

返回
历史
同时 期的 中国
返回
历史
知识梳理
三次科技革命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 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领先国家 英国
主要标志
瓦特改进蒸汽 机
第二次工业革 命
19世纪70年代 美、德
电力的广泛应 用
第三次工业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美国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 航天工程、生物技术 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返回
历史
进入的 时代
交通工 具
电力、电灯(美国)、内
燃机、 1885年汽车(德国卡尔·
本茨)、 1903年飞机(美国莱特 兄弟)、
电子计算 机、生物 基因、人 工智能等
电报、电话
返回
历史
(1)多项技术发明都 (1)科学开始与工业
来源于工匠的实践 生产紧密结合;(2) (1)科学技术转化为
经验;(2)科学与技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 直接生产力的速度
返回
历史 10.对下列图示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A.图一的经济结构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后形成的 B.图二的经济结构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C.当今世界正在形成图三的经济结构 D.经济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返回
历史
11.(2018 常德)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 的共同点是( D ) A.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B.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D.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 B.世界经济的发展
C.国家之间的关系
D.人类生活的方便舒适
返回
历史
14.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开启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区分它们主要是根据( A )
A.能源动力
B.通信技术
C.交通工具
D.机械设备
返回
历史
15.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推动了中西文化传播与交流,但无 法实现全球效应,而戛纳电影节的一件时装转瞬间即可掀起全 球粉丝的追捧热潮。这说明( D ) A.大众文化审美的古今差异 B.明星效应远大于历史名人 C.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 D.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全球化
新兴的 部门
蒸汽时代 汽船(轮船)、火车 机器制造业
电气时代
信息化时代
电车、汽车、飞 宇宙飞船、磁悬浮列
机、

石油化工、汽车 制造、电力工业
信息技术产业、核工 业、航空航天工业、 电子工业
返回
历史
珍妮机、
瓦特改进蒸汽机、
主要发明பைடு நூலகம்
汽船(1807年美国人 富尔顿)、
火车机车(1825年英
国工程师史蒂芬孙)
返回
历史
影响
社会 生活
把劳动力从农 村引向城市, 开始了城市化 进程,社会观 念变化,同时 也带来了环境 污染、疾病
进人式们但环的一们,同境生步 的 提 样 污活改 生 高 带 染质变 活 了 来量了 方 人 了,人 住 活 益 环 给 威们 、 在 得 境 人 胁的 行 各 到 污 类衣 等 个 改 染 带、 日 方 善 严 来食 常 面 , 重 严、 生 日 但 , 重
返回
历史
二、综合题 16.(2018 广东第 27 题) 世界工厂为世界制造,世界工厂因创 新而不断变迁;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返回
历史
材料一 如下表
工业革命与世界工厂的变迁
18 世纪 60 年代 工业革命 第一次
19 世纪末 第二次
20 世纪中期(二 20 世纪
战以后)
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 ) A.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B.兴起于重工业
C.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D.电力的广泛使用
返回
历史 8.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的经济发展引人注目:汽车产量快 速增长,轿车进入小康家庭;电冰箱、吸尘器、洗衣机、电话 开始进入富有家庭。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繁荣原因的是
(A ) A.工业革命的推动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罗斯福新政使国家开始干预经济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19世纪60—90年代 ,发起洋务运动, 引进西方技术
民族资本主义曲折 发展,中国第一条 独立自主建成的铁 路干线——京张铁 路通车
新中国成立后,取 得“两弹一星”、籼
型杂交水稻等成就 ,制订了“863”计 划和“科教兴国”战 略
返回
历史
影响
生产 力
使资本主义社 会生产力发生 了第一次飞跃, 人类进入“蒸 汽时代”
返回
历史 (3)根据材料三,“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说明了什么? 如何才能改变“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现状? 说明中国的制造业发达,掌握核心技术;改变现状:打造世 界品牌,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
(4)综上所述,从“世界工厂”的变迁中,我们可借鉴的主要 经验是什么? 经济取得发展需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不断的创新。
返回
历史
材料三 中国商品充斥于世界各个角落,以至于有“离开中 国,世界就无法生活”的说法……但是中国关键技术、核心 零部件、品牌、市场网络、管理诀窍还在欧美日等跨国公司 手中,这就出现了“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局面,利润流 向国外。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中国的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 端。
——摘自陶金钰《当代中国世界工厂问题研究》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美国 C.第③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返回
历史
7.“科学开始对工业没有什么影响。……电力时代,也就是
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
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材料反映的第二次
20世纪80年代, 中国认识到科技 是第一生产力, 大力发展高新科 技,促进经济的 迅速发展
返回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
素养提升
1.“17 世纪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从来未有过的自 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
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表明自然科学在当时
(D ) A.已经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量,鼓励了人类的创新。”这一部分主题应当是( A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交通工具的革新
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返回
历史
4.“租界均有电灯,英界尤多,如星罗棋布然,晚间照耀, 无异白昼,颇便行人。”租界内外的中国居民最初以为以电灯 照明“将遭雷击”,一时“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寝久人们 渐悟电灯的优越,遂争相使用电灯照明,“戏园、酒馆、烟室、 茗寮,更无不皎洁当空,清光璀璨”。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 断哪一说法错误( A ) A.所述史实最早出现于 1842 年的上海租界 B.自然科学技术逐渐改造人类日常生活 C.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文化娱乐众多 D.工业文明成果逐渐嫁接到农业社会
C.促使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D.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返回
历史 2.(2018 沈阳)18 世纪中期,英国人用马车在脏兮兮的路上或
者用风力和水力在海上将货物缓慢地运到市场。到 1850 年,
火车冒着蒸汽在英国 2 000 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
物迅速、便宜、可靠地运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给制造业、商
返回
历史
影响
对中 国
英、法等西方 列强与中国签 订了《南京条 约》等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 强行打开了中 国市场,中国 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 会,自然经济 开始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