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完整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腰痛病(TCD编码:BGSOOO)。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TO编码:M51.202)。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证候诊断1、血瘀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丽数。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三、治疗方法(一)中医辩证论治1、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组成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 甘草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香附3g牛膝9g地龙6g五灵脂6g(炒)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2、寒湿证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腰腿痛中医诊疗方案

腰腿痛中医诊疗方案

腰腿痛中医诊疗方案简介腰腿痛是一种常见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中医认为,腰腿痛多因肾气不足、气血瘀滞、湿邪侵袭等引起。

针对不同的病因,中医有着丰富的诊疗方案。

诊断腰腿痛的主要症状是腰部和腿部的疼痛、酸胀感。

常见的腰腿痛的病因包括以下几种: 1. 肾气不足:如肾阳虚、肾阴虚等; 2. 气血瘀滞:如腰痛伴有瘀斑、瘀结等症状; 3. 湿邪侵袭:如湿气蕴结、湿热蕴结等。

中医常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结合,辅以必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如X线、CT 等)进行诊断。

中医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中医治疗腰腿痛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中医治疗方案:肾气不足型腰腿痛肾气不足型腰腿痛是指由于肾阳或肾阴不足引起的腰腿痛。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1.补肾壮阳:可使用温补肾阳的中药,如肉苁蓉、仙茅等。

2.推拿按摩:可通过针灸或推拿按摩来刺激腰部和腿部的穴位,促进血液循环。

气血瘀滞型腰腿痛气血瘀滞型腰腿痛是指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腰腿痛。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1.活血化瘀:可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当归、川芎等。

2.拔罐疗法:通过拔罐来促进气血的流动,缓解疼痛和瘀血。

湿邪侵袭型腰腿痛湿邪侵袭型腰腿痛是指由湿气侵袭引起的腰腿痛。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1.祛湿排毒:可使用祛湿排毒的中药,如石斛、茯苓等。

2.艾灸疗法:通过艾灸来温通经络,祛除湿邪。

中医养生保健除了治疗腰腿痛,中医还强调养生保健的重要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1.适当运动: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可以帮助活络筋骨,缓解腰腿痛。

2.注意保暖:腰腿部是寒邪易袭的部位,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3.饮食调理:可以食用一些具有温补肾阳、活血化瘀、祛湿排毒作用的食物,如黑豆、红枣、姜、蒜等。

小结腰腿痛是一种常见疾病,中医有着丰富的诊疗方案。

根据不同的病因,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补肾壮阳、活血化瘀、祛湿排毒等。

此外,中医还强调养生保健的重要性,包括适当运动、保暖和饮食调理等。

(颈肩腰腿痛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副本精选全文完整版

(颈肩腰腿痛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副本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腰痛病:西医称为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最常见于腰4-5及腰5骶1间隙。

一、【诊断要点】1、诊断依据:(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寒湿史。

大多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内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3)脊柱测凸,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盘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放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5)X线摄片检查:脊柱测凸,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

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

2、症候分类:(1)血瘀型: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型: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天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型: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加重,活动后减轻,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型: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3、病理分型:(1)单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脊柱测凸,腰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病变椎间盘患侧椎旁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CT检查示椎间盘向椎管一侧突出。

(2)双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腰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病变椎间盘两侧椎旁均有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完整word版)2015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完整word版)2015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针灸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痛病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l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病理分型(Macnab分型)1. 椎间盘膨出:整个椎间盘纤维环均匀性向椎体骺环以外凸起,不引起严重的神经根压迫。

2. 局限型突出:椎间盘纤维环的内层断裂,髓核组织部分突出。

3. 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纤维环大部分断裂,仅有外层纤维环尚完整,将髓核局限于纤维环内。

4. 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纤维环全部断裂,髓核组织突出于椎间盘外,为后纵韧带所约束。

5. 椎间盘游离:髓核组织突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或硬膜内、椎间孔等处,压迫神经根与马尾神经。

(四)中医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样本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样本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样本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中医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肝肾阴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伴有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

(四)鉴别诊断:中医应与腰软(虚证)、淋证(热淋、石淋)鉴别。

西医应与急性腰扭伤、臀肌筋膜炎、梨状肌综合症等鉴别。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治疗1、基本治疗方法:治法:柔筋壮骨,通络止痛。

主穴:相应的夹脊穴、肾俞、大肠俞、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

2021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2021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针灸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痛病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l994年国家中医药治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份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缓,病程长者可显现肌肉萎缩。

直腿举高或增强实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猛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减缓期:腰腿疼痛减缓,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病症大体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病理分型(Macnab分型)1. 椎间盘膨出:整个椎间盘纤维环均匀性向椎体骺环之外凸起,不引发严峻的神经根压迫。

2. 局限型突出:椎间盘纤维环的内层断裂,髓核组织部份突出。

3. 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纤维环大部份断裂,仅有外层纤维环尚完整,将髓核局限于纤维环内。

4. 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纤维环全数断裂,髓核组织突出于椎间盘外,为后纵韧带所约束。

5. 椎间盘游离:髓核组织冲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或硬膜内、椎间孔等处,压迫神经根与马尾神经。

(四)中医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猛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巨,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那么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针灸推拿科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科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科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一、定义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伤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病症的一种病症。

我科腰痛患者西医称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诊断根据1、临床表现为腰脊或腰椎旁疼痛为主要病症的一种病症。

甚那么向臀部、下肢放射痛,麻木等。

2、发病与病情的轻重常与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有关。

3、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

三、辨证分型1、寒湿腰痛: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那么阴雨天。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缓慢。

2、瘀血腰痛: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转侧。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3、肾虚腰痛:起病缓慢,隐隐作痛或酸多痛少,绵绵不已,腰痛酸软无力。

(1)肾阴虚:兼心烦少寐,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2)肾阳虚:兼面色咣白,肢冷畏寒,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2、湿热腰痛: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

四、入院指佂1、腰痛初发,应积极治疗,防止病邪传变。

2、腰痛日久不愈或反复复发者。

3、腰痛及臀部,下肢疼痛明显。

五、治疗常规〔一〕一般治疗1、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防止居潮湿之地。

2、平素注意走、坐、立,姿势要端正,活动时间不宜太长〔小于30分钟〕。

3、应卧硬板床,不宜坐软沙发及短凳,坐沙发时宜家腰垫,起床活动时要加腰围。

〔二〕辨证论治1、寒湿腰痛: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方药:干姜苓术汤加减。

干姜、桂枝、牛膝、茯苓、白术、杜仲、桑寄生、续断。

2、瘀血腰痛: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地龙、土元。

1、肾虚腰痛:(1)肾阴虚治法:滋补肾阴,濡养筋脉。

方药:左归丸加减。

熟地、枸杞子、山萸肉、山药、龟板胶、菟丝子、牛膝、鹿角胶。

(2)肾阳虚治法:补肾壮阳,温煦经脉。

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概述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部分患者伴有下肢疼痛。

六淫之气,客于经脉,气血阻滞,经脉不通;或年老体衰,纵欲过度,肾精亏损,筋脉失养;以及跌扑损伤,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留置与腰部,均可引起腰腿痛。

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腿痛范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

(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2)主要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3)主要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实验(+)加强实验(+)屈颈试验(+),根据DR、CT或MRI 检查射片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

(2)症状:有腰痛伴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症状: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早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5、L5/S 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

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马尾神经综合症: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

骨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骨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病多数发生于第4、5腰椎之间和腰5舐1之间的椎间盘。

当椎间盘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痛者,即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主要表现为一侧腰部疼痛,经臀外侧、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向下放射痛,病程较长,影响劳动。

2 .发病时部分病员有腰部扭伤史,先出现腰痛,三四天或一两星期后,疼痛转至一侧臀部,并向下肢后外侧扩散,此时腰痛转见减轻。

部分病人则无明显外伤史,而逐渐发生一侧腰腿痛。

个别病人两侧下肢均感疼痛。

3 .病情严重者常发生脊柱侧弯,站立时姿势IE偻,不能直立及后仰,行走困难,甚至扶杖亦不能行走。

夜间因痛影响睡眠,或不能直腿平卧,仅能屈膝侧卧。

4 .检查时,患侧的大肠俞、居醪、环跳、委中、阳陵泉或承山周围有压痛。

嘱病人仰卧位,作直腿抬高试验时,疼痛愈重者,抬高程度愈低。

病程已久的患者,病侧下肢肌肉多见萎缩,小腿及足背外侧可有痛觉减退,或自觉麻木畏冷。

5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虽然疼痛严重,但无发热或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髓、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多无障碍。

诊断时应与腰椎结核或其他可以引起坐骨神经痛之疾病作鉴别。

【治疗】一、推拿疗法病人俯卧,医生于腰部、环跳、居醪、承山等痛点作按压、拿捏、揉摩等手法,然后作扳腿、斜扳等手法(见腰麻推拿)。

隔日或每日治疗1次,15次为1疗程。

二、腰麻推拿对于病程长、疼痛重的病人,可于腰麻下作推拿。

腰麻推拿操作方法:按常规作好单侧腰麻,30分钟后开始推拿。

1病人仰卧,由医生及助手分别拉病人两足及两侧腋窝部作对抗拔伸,每次持续1分钟,作2~3次。

6 .将双下肢依次作直腿抬高至最大限度,在抬腿最高位置,将踝关节用力背伸3~4次。

7 .病人侧卧,医生以一侧手臂托住位于病人上侧之大腿,另一手扶住病员腰部,转动能关节2〜3圈后,将髅关节在外展30°位置下作向后过伸2次[即“扳腿”。

8 .病人仍侧卧,一人用两手掌推住病员上侧之上胸部,另一人用两手扶住病员上侧之骼骨翼部,两人同时作相反方向之动作,迅速而协调地将上胸部向后推,将臀上部向前推(即“斜扳”)。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痛病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二、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突出症诊断标准: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生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6.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部位及程度或MRI确诊。

病例排除标准:1.合并腰椎肿瘤、结核、骨折者;2.其他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者;3.髓核突出严重压迫马尾神经者;4.两次以上椎间盘切除术或胶原化学溶盘术者;5.妊娠及严重心、肺疾病者。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2.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3.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5.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三、中医治疗原则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四、中医治疗方案(一)内治法1. 瘀血阻络型:症状:腰部疼痛,疼痛固定不移,痛有定处,夜间痛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2. 肝肾亏虚型:症状:腰部酸软无力,疼痛绵绵,劳累后加重,舌质淡红,脉细弱。

治法: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3. 寒湿痹阻型:症状:腰部冷痛,疼痛加剧,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沉迟。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

2.常发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小时,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要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科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现实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症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

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术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二、治疗方案(一)手法治疗1.松解手法,包括点发、压法、摇法、滚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放松肌肉累手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

松解类手法要求:均匀、持久、有力、柔和、深透,也好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2.整复类手法,包括俯卧拔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腰椎旋扳法等适用于缓解期及康复期。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难点分析1、腰椎间盘向后突出大于5cm的腰痛病人,腰部手法治疗难度较大,病人疗效差异也较为明显。

2、针灸、针刀治疗同样存在不同医师选穴和手法的不同,导致临床治疗效果存在差异。

3、部分腰痛病急性期的患者通过手法治疗、针灸、针刀保守疗法症状改善不显,甚至无效,腰部疼痛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治疗手段及方式上相对不够丰富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二、解决措施及方案优化:1、对于腰椎间盘向后突出大于5cm的腰痛病人,只要存在骶髂关节旋移的,腰部手法治疗以骨盆压揉手法为主;存在棘突偏歪的,以冯氏手法为主;腰椎曲度变平直或腰椎棘突后突的,以林氏手法为主,减轻了病人痛苦,提高了临床疗效。

2、统一规范针灸、针刀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根性疼痛的用踝三针治疗。

肾阳虚、血瘀气滞证和寒湿痹阻型运用艾灸、中医封包和中药熏蒸治疗。

结合各医师的特点及经验,拟定出适合我科的针灸治疗选穴标准。

小针刀疗法以回字型针刀松解法为主。

3、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应用综合中医疗法的同时,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布洛芬、芬必得、洛芬待因等,消除缓激肽、前列腺素等止痛物质,实现短时间改善疼痛症状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4、进一步引进各种物理治疗仪器,引进新的治疗方法,初步计划年度内引入微波治疗仪。

5、腰椎滑脱患者可予以佩戴腰围进行固定,加强腰椎稳定性。

防止脊柱不稳诱发腰肌劳损加重,腰部疼痛难以早期缓解。

三、实施情况分析、总结、评价:20 年开始制定了腰痛病的优势病种,并在临床中加以应用实施并改进,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在不断优化诊疗方案过程中,科室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医师能力得到了提高。

现对20 年腰痛病优势病种的应用情况作一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我们近一年来共收集459例腰痛病病例,均为发作期住院病人。

分成2013年方案组和20 年方案组。

20 年方案组209例,男108例,女101例;年龄36~66岁,平均49.36±1.29岁。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病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TCD编码: BNS15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一、诊断依据(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

中医病名参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657-1995)。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特色与优势指南》(罗云坚、孙塑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腿痛重于腰痛,腿痛是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麻木。

(3)直腿提高较正常减少50%,兼或有好腿抬高试验阳性,作弓弦试验即腘窝区域指压神经引起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

(4)出现四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肌无力,感觉减退和反射减弱)。

(5)与临床检查一致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椎管造影,CT或MRI。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弦或沉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概述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部分患者伴有下肢疼痛。

六淫之气,客于经脉,气血阻滞,经脉不通;或年老体衰,纵欲过度,肾精亏损,筋脉失养;以及跌扑损伤,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留置与腰部,均可引起腰腿痛。

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腿痛范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

(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2)主要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3)主要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实验(+)加强实验(+)屈颈试验(+),根据DR、CT或MRI 检查射片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

(2)症状:有腰痛伴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症状: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早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5、L5/S 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

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马尾神经综合症: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

原因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移入骶管,刺激腰骶神经丛。

肢体麻木感:有的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表现为肢体麻木感,此乃是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纤维而引发的麻木。

(3)体征:腰部畸形:腰椎侧凸,它是一种姿势性代偿畸形,有辅助诊断价值。

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一般有腰部活动受限的表现。

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压痛及骶骨棘肌痉挛:约89%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

约1/3的病人有腰部骶脊肌痉挛。

间歇性跛行:当患者走路时,随着行走距离增多,腰背痛加重,不得不停步下蹲休息。

神经系统征象:80%病人出现感觉异常,70%病人出现肌力下降。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令病人平卧直腿抬高下肢达60%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阳性率约90%。

在直腿抬高实验阳性时,缓慢放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后,再将踝关节被动背屈,如再度出现放射痛,则为加强实验阳性,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依据。

仰卧挺腹实验:病人仰卧,作挺腹抬臀的动作。

使臀部和背部离开床面,出现患肢坐骨神经痛者为阳性。

股神经牵拉试验:病人取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上提伸直的下肢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当过伸到一定程度时,出现大腿前方股神经分布区域疼痛者为阳性。

压颈试验(屈颈试验):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两下肢伸直,此时坐骨神经已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然后向前屈颈,引起患侧下肢的发射疼痛者为阳性。

(4)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表现。

DR射片:侧位片显示腰椎生理前突减少、消失或后突,患椎间隙前后等宽,后宽前窄或前后径均变窄,椎体后缘唇样增生等。

正位片显示腰椎侧弯,弯度最大点常与突出间隙一致。

CT片:直接征象为向椎管内呈丘状突起的椎间盘阴影,或为软组织肿块影,硬膜囊受压变形或移位,继发征象如黄韧带肥厚,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小关节增生,侧隐窝狭窄,椎板增厚,中央椎管狭窄等。

MRI片:对诊断椎间盘突出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像及所累及椎间盘,可以观察病变椎间盘突出形态及其与脊髓关系。

腰椎间盘髓核照影:把碘剂直接注入椎间盘内,根据显影的变化做出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

准确判断椎间盘的“膨出”、“突出”、“脱出”、“游离”。

(三)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四)证候诊断1、风湿痹阻:腰腿痹痛重着,转侧不利,反复发作,阴雨天加重,痛处游走不定,恶风,得温则减,舌质淡红或黯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紧、弦缓。

2、寒湿痹阻: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小便利,大便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患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小便短赤,或大便里急后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气滞血瘀: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板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

5、肾虚腰痛:起病缓慢,隐隐作痛或酸多痛少,绵绵不已,腰痛酸软无力:(1)肾阴虚:腰腿酸痛绵绵,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形体消瘦,面色潮红,心烦失眠,口干,手足心热,小便黄赤,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2)肾阳虚: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肢冷畏寒(腰腿发凉、喜暖怕冷),喜按喜揉,遇劳加重,少气懒言,面色晄白,自汗,口淡不渴,毛发脱落或早白,齿松或脱落,小便频数,男子阳痿,女子月经后延量少,舌质淡胖嫩,苔白腻,脉沉弦无力。

三、治疗方案(一)针刺治疗主穴:肾俞、腰夹脊、委中、阿是穴。

随证配穴:风寒湿阻证配风市;气滞血瘀证者配血海;肾虚亏损证配命门、三阴交、太溪;寒湿闭阻证配腰阳关;湿热痹阻证配曲池。

随证配穴:大腿、小腿的前侧痛配伏兔、足三里;外侧痛配环跳、阳陵泉、悬钟;后侧痛配承扶、委中、承山、昆仑。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依据病情采用补泻手法。

腰夹脊、肾腧为直刺并微斜向椎侧,深1.5寸,使腰部酸胀感或有麻电感向两下肢扩散;环跳穴直刺,针尖向外生殖器方向,深2寸,使局部酸胀或麻电感向下肢放散;承扶穴直刺2寸,使局部酸胀或麻电感向下肢放散;伏兔穴直刺1-2寸,酸胀感可扩散至膝部;血海穴直刺1-1.5寸,局部酸胀,有时向髋部扩散;委中直刺1-1.5寸,局部酸胀,使局部酸胀或麻电感向足底放散;足三里直刺,(稍偏向胫骨方向)1-2寸,有麻电感向足背扩散,有时可向上扩散至膝部;阳陵泉直刺,向胫骨后缘斜下刺入,深1寸,使酸胀感向下扩散;承山直刺1-2寸,局部酸胀,有时扩散至腘窝;悬钟直刺1-1.5寸,局部酸胀或向足底放散;三阴交直刺1-1.5寸,局部酸胀,并可向足底或膝、股部扩散;昆仑直刺,可透太溪0.5-0.8寸,局部酸胀,并可向小趾扩散;太溪直刺0.5-1寸,局部酸胀,有时放散至足底。

每日针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日。

留针:留针30分钟,TDP照射。

(二)艾灸疗法取穴:病变压痛点(阿是穴)、肾腧、腰阳关、环跳、秩边、承扶、风市、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昆仑、绝骨、足临泣。

操作:每次选用5个穴位,连续施灸40分钟,至局部皮肤发红为止,每日灸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日。

(三)推拿疗法操作:①患者取俯卧位,术者先立于患者的一侧,双手拇指自胸腰段开始自上而下挤压华佗夹脊穴至腰骶部为一遍,往复做3-5遍;后沿竖脊肌用滚法,手法轻柔有渗透性,约2-3分钟,再于对侧用同样手法。

②掌压法:两手相叠,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从下胸段开始自上而下按压脊柱至骶椎,同法治疗2遍。

③局部取肾俞、关元俞、上髎、次髎、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等穴上分别用一指禅推拿法,约5-7分钟。

④脊柱微调法:患者取侧卧位,行腰椎定位旋转扳法,根据不同的腰椎病变节段,调整患者的体位,一手固定于调整椎体的位置,向相反方向轻轻用力,先健侧,后患侧,通常有“咔哒”的响声。

⑤患者取俯卧位,再两侧腰骶段竖脊肌行擦法,以透热为度。

以上手法一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四)中医辨证治疗1、风湿痹阻治法:祛风除湿,蠲痹止痛。

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方药: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党参等。

2、寒湿痹阻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方剂:干姜苓术汤加减。

方药:干姜、桂枝、牛膝、茯苓、白术等。

3、湿热痹阻治法:清利湿热,通络止痛。

方剂:四妙丸加减。

方药:苍术、黄柏、薏苡仁、川牛膝、木瓜、络石藤等。

4、气滞血瘀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剂:身痛逐淤汤加减。

方药:川芎,当归,五灵脂,香附,甘草等。

5、肾虚腰痛:(1)肾阴虚治法:滋补肾阴,濡养筋脉。

方剂:左归丸加减。

方药:熟地、枸杞子、山萸肉、山药等。

(2)肾阳虚治法:补肾壮阳,温煦经脉。

方剂:右归丸加减。

方药:肉桂、附子、鹿角胶、杜仲等。

(五)其他疗法(1)中频治疗:一日一次。

操作:嘱患者平躺在治疗床上,医师将贴片紧按患者的痛处,调节输出频率,至患者能承受的最大输出频率为止,时间为20分钟。

(2)牵引方法:我科采用的是型三维多功能腰椎牵引床,采用俯卧位牵引法。

操作:用牵引带将病人固定在床面上,设定参数,牵引力一般为患者自身体重的1/3-1/2,牵引时间为25-30分钟,间歇时间为1分钟。

牵引结束后,嘱病人严格静卧休息20-30分钟,一日一次。

注意事项:老年群体、体质较虚弱者、有明显骨质疏松者,甚至患有呼吸系统、脏器系统(肿瘤)、腰椎结核、腰部外(内)伤、椎管骨性狭窄等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牵引治疗。

(3)刺络拔罐取穴:阿是穴、委中穴等。

操作:先用三棱针或皮肤针刺局部放血,然后再拔火罐或气罐,一般留罐5-10分钟。

每次间隔2-3日,痛消为止。

根据患者的病情、症状和体征可适当选择针灸、推拿、中频、牵引、刺络拔罐等疗法。

实践证明,运用针灸、推拿等为主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四、注意事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首次发作时并未治愈,症状减轻后即终止治疗,或再从事以腰部受力为主的劳动,如搬运等工作,或作体育活动,或再次腰部扭挫伤等致使症状复发,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治愈后防止复发应注意如下三项:⑴首次发作应彻底治愈,愈后3月至半年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剧烈体育运动和弯腰搬提重物。

⑵坚持腰背肌锻炼和逐步进行较轻柔、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如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慢跑等。

⑶常服用补肾壮筋骨的中药或成药如六味地黄汤、肾气丸等,对巩固疗效有裨益。

五、护理调摄(一)、一般护理: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2.脊柱变形者宜睡硬板床,保持衣被清洁干燥,出汗多时及时擦干,更换衣单。

3.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患者,要经常帮助其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用软垫保护,防止发生压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