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环境的恢复性效应影响机制研究——以重庆为例

合集下载

“全健康”_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设计

“全健康”_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设计

㊀第22卷㊀第1期2024年2月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JournalofChineseUrbanForestryVol 22㊀No 1Feb 2024全健康 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设计吴㊀莉1㊀陈㊀月1ꎬ21㊀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㊀江苏苏州㊀2150002㊀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㊀江苏苏州㊀215000㊀收稿日期:2023-05-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2108058)㊀第一作者:吴莉(2000-)ꎬ女ꎬ硕士生ꎬ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ꎮE-mail:3059831989@qq com㊀通信作者:陈月(1989-)ꎬ女ꎬ博士ꎬ讲师ꎬ硕士生导师ꎬ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ꎬ研究方向为城市更㊀㊀㊀㊀㊀㊀新与设计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ꎮE-mail:451581446@qq com摘要:伴随城市化水平的持续提升ꎬ城市高密度人居环境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ꎬ也对身处其中的个体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ꎬ因此亟需开展以健康为导向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ꎮ基于 全健康 理念ꎬ对国内外城市生态疗愈公园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进行解析ꎬ得出 全健康 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的作用机制与设计要义ꎻ在此基础上ꎬ以成都锦城公园为实践研究对象ꎬ综合应用场地精神感知理论㊁园艺疗法㊁注意力恢复理论以及压力减轻理论ꎬ提出康复性环境㊁可控性游线㊁健康性教育㊁应急性场所㊁智慧性平台5种应对策略ꎬ依次开展锦城公园的生态修复设计㊁特色游线打造㊁健康景观科普教育㊁应急避难空间的规划布局以及智慧公园配套设施规划ꎬ以期为城市公园生态疗愈功能的强化提供设计参考ꎮ关键词:全健康ꎻ生态疗愈ꎻ城市公园ꎻ景观设计DOI:10.12169/zgcsly.2023.05.02.0001DesignofUrbanEcologicalHealingParkfromthePerspectiveof OneHealthWuLi1㊀ChenYue1ꎬ2(1 GoldMantisSchoolofArchitectureꎬSoochowUniversityꎬSuzhou215000ꎬJiangsuꎬChinaꎻ2 CenterforChineseUrbanizationStudiesꎬSoochowUniversityꎬSuzhou215000ꎬJiangsuꎬChina)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urbanizationꎬthehigh ̄densityurbanlivingenvironmenthasacertainimpactonthephysicalandmentalhealthofindividualswhilesupportingsocioeconomicdevelopment.Thereforeꎬitisnecessarytocarryouthealth ̄orientedresearchonurbanparklandscapedesign.Basedontheconceptof Onehealth ꎬweanalyzethetheoriesandpracticesoflandscapedesignforurbanecologicalhealingparksathomeandabroadꎬandconcludethemechanismanddesignprinciplesofurbanecologicalhealingparksfromtheperspectiveof OneHealth .OnthisbasisꎬweselectChengduJinchengParkasacasetosynthesizeandapplythetheoriesincludingsitementalperceptionꎬhorticulturaltherapyꎬattentionrestorationtheoryandstressreductiontheoryꎬandputforwardfivestrategiesinresponseꎬi.e.ꎬhealingenvironmentꎬcontrollabletourrouteꎬhealtheducationꎬemergencyevacuationspaceꎬandintelligentplatform.Thedesignofecologicalrestorationꎬthecreationofspecialtytourroutesꎬthescienceeducationofhealth ̄orientedlandscapesꎬtheplanningandlayoutofemergencyevacuationspaceꎬandtheplanningofsupportfacilitiesforsmartparksaredevelopedforJinchengPark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sforenhancingtheecologicalhealingfunctionofurbanparks.Keywords:OneHealthꎻecologicalhealingꎻurbanparksꎻlandscapedesign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2卷㊀㊀在全球城市化水平持续提升㊁人口聚集与传染病威胁㊁极端气候频发与人居环境恶化等问题带来的可持续发展困境下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机构联合发布了 全健康(OneHealth) 理念的定义和释义声明ꎮ它指的是 一种综合的㊁增进联合的方法ꎬ目的是可持续地平衡和优化人类㊁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健康ꎮ其认为人类㊁家养和野生动物㊁植物以及更广的环境(包括生态系统)的健康是紧密联系和相互依赖的ꎮ[1] 在该理念的指导下ꎬ政府公共部门应动员社会不同层面㊁学界不同学科以及社区基本单元共同努力ꎬ促进城市的健康福祉与可持续发展ꎮ在公园设计领域ꎬ以自然为基础的城市景观空间与公共卫生设计研究已较为全面[2]ꎮ例如ꎬ在安全距离与个人防护措施[3]㊁应急避难场所营建与管理[4]㊁疫后心理疗愈[5]㊁数字技术助力疫情防控智能化[6]等方面已有相关设计研究ꎬ但是ꎬ以生态疗愈为主题的城市公共卫生预防方案与公园景观设计实例尚待挖掘ꎮ生态疗愈 (Ecologicalhealing)是一种通过与自然环境互动来促进身心健康和恢复的治疗方式ꎮ在现代社会中ꎬ生态疗愈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补充疗法ꎬ它以打造康复性生态环境作为治疗工具[7]ꎬ利用森林浴㊁水疗㊁农耕疗法㊁动物辅助疗法等多种多样的实践形式ꎬ帮助人们减轻压力㊁增强免疫系统功能㊁改善注意力和集中力ꎬ并促进整体健康ꎮ笔者认为ꎬ 生态疗愈公园 (Ecologicalhealingpark)是指具有可持续性生态环境和较完善的疗愈性设施与空间的公共绿地ꎬ供公众游览㊁观赏㊁休憩㊁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的场所ꎮ结合既有的公园设计案例ꎬ城市公园具有内向型空间㊁中内型空间㊁中外型空间㊁外向型空间ꎬ分别对应内向专注㊁情感参与㊁主动参与㊁积极参与4个阶段的不同健康水平的心理需求[8]ꎻ按照功能作用则可分为五感体验园㊁阳光草坪㊁药用花园㊁教育园地等ꎬ旨在提供人们与自然㊁文化和知识互动的机会ꎬ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ꎮ既有的生态疗愈公园设计主要参考了场所精神感知[9]㊁压力减轻[10]㊁园艺疗法[11]㊁注意力恢复[12]等景观设计思想㊁方法与理论ꎮ本文综合生态疗愈公园的理论与案例研究ꎬ分析 全健康 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的作用机制ꎬ总结5种设计要义ꎬ并应用于成都锦城公园ꎬ通过设计要义指导场地应用策略的落实ꎬ来实现公园的优化提升ꎮ1 城市生态疗愈公园案例研究选取美国纽约多米诺公园㊁泰国曼谷拉玛铁菩提医疗花园㊁奥地利维也纳距离公园㊁丹麦哥本哈根纳卡地亚康复花园和新加坡滨海湾公园5个国外经典案例进行总结分析(图1)ꎮ其中ꎬ美国纽约多米诺公园和泰国曼谷拉玛铁菩提医疗花园都是以人为本进行场地塑造的典型案例ꎬ虽然空间尺度较小ꎬ但开放空间占比较大ꎬ且包含了康复性景观㊁可控性游线的设计ꎻ奥地利维也纳距离公园则注重于可控性游线㊁防疫性教育㊁应急性场所3方面的设计ꎻ丹麦哥本哈根纳卡地亚康复花园和新加坡滨海湾公园的空间类型丰富ꎬ可分为开放空间㊁半开放空间㊁半封闭空间㊁封闭空间ꎬ并且通过营造康复性环境ꎬ再引入其他功能ꎬ具有突出的生态疗愈作用ꎮ总结上述案例的生态疗愈设计手法:1)小型城市公园设计ꎬ应充分利用有限的景观资源ꎬ尽可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休闲活动需求ꎮ重点通过包容性的活动空间设计ꎬ增强与周边社区的步行可达性ꎬ提升小微公园的空间活力与吸引力ꎬ促进周边居民的身心健康ꎮ2)中型城市公园设计ꎬ应考虑市民渴望与自然亲近㊁享受清新空气㊁放松身心的愿望ꎮ因此ꎬ从健康导向的视角ꎬ中型城市公园需更多地考虑康复性景观环境的营建ꎬ再辅加多年龄段运动设施㊁智慧化便利设施以及疾病教育展示栏等景观小品ꎬ全面促进和增强人们的健康活动与意识ꎮ3)大型城市公园设计ꎬ应有足够的空间容量来落实 全健康 理念ꎮ根据案例经验ꎬ首先应预先设计使用人群的行进路径ꎬ实现人群分流并且划定禁止人群进入重点生态保护区域ꎻ然后ꎬ在可进入空间设置多样化的开放㊁半开放㊁半封闭㊁封闭活动空间ꎬ并导入相适配的基础设施与康复活动ꎮ4)所有尺度的城市公园健康设计都应强调康复性环境㊁可控性401㊀第1期㊀吴㊀莉㊀陈㊀月: 全健康 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设计㊀㊀图1㊀城市生态疗愈公园典型案例游线㊁健康性教育㊁应急性场所㊁智慧性平台5大策略的落实ꎮ进一步挖掘生态疗愈公园的设计思想与理论ꎬ分析生态疗愈公园对疾病防治与身心健康的正向作用机制(图2)ꎮ一言以蔽之ꎬ城市生态疗愈公园可以作为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之间的屏障ꎬ起到隔离㊁防疫㊁疗愈作用ꎮ其作用机制与路径体现为:1)当传染性疾病人群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人群来到城市生态疗愈公园时ꎬ通过绿地的天然屏障对传染病病原体溢出㊁人口流动与病原体传播[13]起到防御隔离的作用ꎻ2)通过优质环境要素㊁体力活动㊁健康设施等增强人体免疫力ꎬ对人群易感性起到降低作用ꎻ3)通过各种康复性空间与活动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起到生态疗愈作用ꎮ综上ꎬ城市生态疗愈公园设计应强调场所精神感知㊁压力减轻思想㊁园艺疗法㊁注意力恢复理论的指导性作用ꎬ将康复性环境㊁可控性游线㊁应急性场所㊁防疫性教育㊁智慧性平台5种 全健康 视角下的设计要义应用于城市生态疗愈公园上ꎮ在各种空间中利用水体㊁植物㊁景观小品㊁阳光㊁空气等等因子ꎬ形成人群分流㊁生态可持续的总体公园格局ꎬ促进全民健康ꎮ最终ꎬ通过 全健康 导向下的生态疗愈公园设计ꎬ缓解市民因多方原因导致的心理压力和焦虑ꎬ同时提升人们的免疫力㊁促进社交互动和健康教育ꎮ2㊀ 全健康 视角下生态疗愈公园设计要义2 1㊀构建康复性环境构建康复性环境是第一设计要义ꎮ公园应首先考虑打造一个具有康复功能的整体自然环境ꎬ以促进身心健康ꎮ在设计过程中ꎬ可以运用环境心理学㊁生态学㊁雨洪管理等相关理论与技术创建可持续性和高评价的景观空间ꎮ501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2卷图2㊀城市生态疗愈公园对疾病防治与身心健康的正向作用机制2 2㊀打造可控性游线打造可控性游线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举措ꎮ从空间的角度来看ꎬ公园首先要通过打造不同的体验游线ꎬ从而达到初次人群分流的目的ꎬ这是在控制易感人群上的一大非药物干预措施ꎬ实现初步的 安全社交 ꎮ可控性游线也是为动物栖息地㊁植物保护区等区域拉起的第一道 防线 ꎮ然后通过不同颜色的铺装或者警示性图式进行无形的区域划分ꎬ合理运用植物的种植位置㊁密度㊁高度㊁作用效果来构建独立场所ꎮ2 3㊀建立应急性场所建立应急性场所有利于应对突发性事件ꎬ构建城市安全[14]ꎮ公园要发挥和完善自身的防灾避灾功能ꎬ以大型防灾公园㊁市内景区应急避难场所为核心ꎬ设置一些可以躲避灾难造成的直接和间接伤害的场所ꎬ同时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ꎮ此类应急场所应在独立供电系统㊁应急消防措施㊁应急避难疏散区㊁应急供水等应急避险功能方面维护提升ꎬ有利于灾后快速形成一个集通讯㊁电力㊁物流㊁人流㊁信息流等为一体的完整网络ꎮ2 4㊀增添健康性教育健康性教育是公园设计的重要方向之一ꎮ通过在公园场地节点㊁构筑物和告示栏等位置设置相关宣传和展示内容ꎬ可以向游客传递防疫知识㊁提高健康意识ꎬ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ꎮ同时ꎬ公园也可以建设小型运动健康场所ꎬ让人们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身体锻炼ꎬ促进健康生活ꎮ2 5㊀利用智慧性平台利用智慧性平台是全球性趋势ꎮ应在公园管理中引入网络APP㊁大数据云端等ꎬ实现人员管理以及虚拟与现实空间的联动ꎮ构建公园的智慧性平台首先需要考虑基础设施建设ꎬ包括无线网络覆盖㊁传感器布置㊁摄像头设置等ꎻ然后将该平台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ꎬ如公共安全系统㊁交通管理系统㊁智慧养护系统等ꎻ最后通过数据共享和联动ꎬ实现更高效的资源利用㊁协同运营和综合治理ꎮ3㊀ 全健康 视角下生态疗愈公园设计策略3 1㊀场地现状该场地位于成都环城生态区ꎬ面积20hm2ꎬ周边主要是居住区以及绿地ꎬ东接府河ꎬ南接成都欢乐谷ꎬ西面北面相望于两所大学ꎬ场地不仅拥有农田㊁林盘㊁灌渠㊁果园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ꎬ而且还将成为未来锦城公园的一个重要组成601㊀第1期㊀吴㊀莉㊀陈㊀月: 全健康 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设计㊀㊀部分ꎬ具有游憩㊁农业㊁生态等多种价值ꎮ3 1 1㊀场地优势一是良好政策引导ꎬ即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㊁公园城市管理局共同颁布了«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优化提升»ꎻ二是区位优势明显ꎬ即场地周边将重点补充完善文化㊁科教㊁医疗㊁商业等7类大型公共服务功能ꎻ三是交通条件便利ꎬ即形成环城生态区与周边城市区域互联互通的慢行网络ꎻ四是施工条件良好ꎬ即场地内建筑较少(便于政府调解居民搬迁)ꎬ且地形平坦(便于施工与景观营造)ꎮ3 1 2㊀场地劣势一是场地缺少特色ꎬ没有体现成都的地域文化或者设计的主题文化ꎻ二是植被形式单一ꎬ场地景观单一ꎬ植被混乱ꎬ有些地处于荒废状态ꎻ三是雨洪排泄功能不足ꎬ由于场地地形较为平坦ꎬ竖向上变化不大ꎬ没能更大发挥绿地的作用ꎻ四是基础功能缺失ꎬ场地原有道路杂乱ꎬ内部基础设施建设缺乏ꎬ并且很大部分地块被居民用地所占ꎻ五是生物多样性缺失ꎬ生境的破坏导致生物资源量减少ꎬ形成恶性循环ꎮ3 2㊀总体设计本方案在 全健康 的理念下ꎬ呈现 一园三线四区多点 的空间布局ꎮ 一园 即为构建生态可持续的绿地空间格局ꎬ打造公园绿地核心ꎻ 三线 即三条特色人群体验游线ꎬ育心线㊁绿心线㊁愈心线ꎻ 四区 即场地划分为中心绿地㊁亲水区域㊁广场区域㊁外围绿地四个分区ꎬ在应急避难时刻对应的分区可以改成救援与物资仓储区㊁调洪区㊁多功能区㊁避灾防火区ꎮ多点即通过对现有场地空间及结构进行改造提升ꎬ打造不同景观节点ꎬ例如虚拟森林㊁药用花园㊁繁星山丘㊁五感花园㊁隔离环㊁阳光草坪㊁文化长廊㊁森林浴场等等(图3)ꎮ图3㊀公园总平面图3 3㊀具体设计3 3 1㊀生态修复设计全健康 理念的生态修复设计强调通过综合评估㊁以自然过程为导向㊁保护生物多样性㊁运用自然生态工程㊁社区参与㊁监测与评估以及教育与宣传等手段ꎬ实现对生态系统的有效修复和可持续管理ꎬ以促进生态系统健康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ꎮ首先ꎬ对被修复的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估ꎬ包括物种多样性㊁生境结构㊁土壤质量㊁水资源等方面ꎻ再以自然为导向ꎬ尊重和模仿自然过程ꎬ例如ꎬ该公园借鉴泰国朱拉隆功世纪公园的雨洪管理相关理念与措施ꎬ在最左侧塑造山体ꎬ利用重力将自然降水从山地流过花园㊁草坪等净化区域ꎬ形成亲水区ꎮ利用自然的生态过程和生物工程技术进行生态修复ꎬ例如ꎬ建立生态停车场㊁净水花园㊁滞留湿地㊁阳光草坪㊁蓄水池㊁输水与汇水系统等雨洪管理网络[15](图4)ꎮ后续需要形成科学监测体系㊁生态多样性保护㊁社区参与㊁宣传教育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ꎬ增强公众生态保护意识ꎮ3 3 2㊀特色游线设计基于 全健康 理念的特色游线需要结合场地的特色资源㊁可持续性发展㊁创新体验㊁社区参与以及教育宣传等因素ꎬ打造独特而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线路ꎬ即多元化路线规划ꎮ公园以育心体验游线㊁愈心体验游线㊁绿心体验游线3条特色游线为主ꎮ这3条游线起到初步分流人群的目的ꎬ然后通过不同的游线进行不同的疗愈及教育(图5)ꎮ701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2卷图4㊀以自然过程为导向的生态修复设计图5㊀整合多层次健康空间的特色游线设计㊀㊀1)育心体验游线ꎮ通过设置虚拟森林㊁药用花园㊁隔离环㊁文化长廊㊁教育小屋等科普知识节点进行古蜀文化了解㊁体验植物医疗㊁VR技术教授防疫知识等互动活动ꎬ提高公众对健康知识和行为的认知ꎬ并促进个人和社会的整体健康水平ꎮ为科普药用价值和特点ꎬ可在药用花园的各种植区旁树立告示牌ꎬ比如薄荷(Menthahaplocalyx)㊁薰衣草(Lavandulaangustifolia)㊁洋甘菊(Matricariarecutita)㊁金盏花(Calendulaofficinalis)㊁紫苏(Perillafrutescens)㊁芦荟(Aloevera)等ꎮ2)愈心体验游线ꎮ通过视㊁听㊁嗅㊁触㊁味五种感官设置节点ꎬ从而达到治愈人们心灵的目的ꎮ可种植的植物有:紫杉(Taxaceae)㊁垂柳(Salixbabylonica)等绒毛植物ꎻ玫瑰(Rosarugosa)㊁薰衣草㊁薄荷等芳香类㊁香草类植物ꎻ玫瑰㊁向日葵(Helianthusannuus)㊁牵牛花(Pharbitisnil)等色彩鲜艳的花卉ꎬ以及可食用植物或果树ꎮ通过设置繁星山丘㊁云养殖场㊁五感花园㊁音乐阳光草坪等相关节点ꎬ进行生态领养种植㊁户外摄影㊁体验采摘乐趣㊁体验自然风光等互动活动ꎮ3)绿心体验游线ꎮ绿色植被不仅可以调节城市小气候ꎬ吸收有害气体ꎬ还可以对居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起积极作用[16]ꎮ绿心体验游线用慢行步道贯穿全园ꎬ森林浴场㊁甘霖花园㊁银草滩等散步其中ꎬ从而达到生态疗愈的目的ꎮ体验"森林浴"并非一定需要大规模的森林ꎬ即使是小规模的自然环境也可以提供类似的 森林浴 效果ꎮ在构建 森林浴 场节点时ꎬ要注意该节点能否满足游人20min以上的漫步需求ꎮ3 3 3㊀健康景观科普教育设计通过多种景观㊁主题节点㊁教育设施为人们提供一个生动㊁有趣㊁参与性强的平台ꎬ促进健康知识的传播和健康理念的普及ꎮ首先ꎬ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进行科普教育主题选择ꎬ比如健康饮食㊁环境保护㊁生态系统㊁可持续能源等ꎮ其次ꎬ利用特色空间㊁多媒体形式或虚拟现实等创新手段ꎬ提升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认识ꎮ例如ꎬ隔离环景观以戴安娜王妃纪念性喷泉为蓝本ꎬ设计一个顺应场地坡度㊁在草地上形成的浅色景观闭环流泉ꎬ吸引人群ꎮ最后ꎬ在草地上涂上白色的圆圈ꎬ鼓励人们在 安全距离 意识下进行外出活动㊁亲近自然(图6)ꎮ801㊀第1期㊀吴㊀莉㊀陈㊀月: 全健康 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设计㊀㊀图6㊀健康景观科普教育设计3 3 4㊀应急避难空间布局设计为在紧急情况下实现 空间换时间 [17]ꎬ需提升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ꎮ公园应急避难空间应提倡位于安全稳固㊁足够容量的地点ꎬ建筑结构具备足够的耐久性和抗震能力ꎬ以及提供基本的生活设施ꎬ以实现有效的 平灾转换 [18]ꎮ例如ꎬ场地平时由广场区㊁中心绿地区㊁亲水区和外围绿地区4个区域组成ꎮ在灾害发生时ꎬ广场区可以提供多种功能ꎬ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ꎻ绿地区可以提供物资仓储和救援服务ꎻ亲水区则提供应急供水和消防用水ꎻ外围绿地区则可以提供避难区和防护隔离区ꎮ基于 全健康 理念ꎬ避难空间还需考虑利用好自然光和通风ꎬ以提供清新的空气和舒适的环境ꎻ增加适当的室内植物ꎬ提供更好的空气质量和视觉愉悦感ꎻ选择健康㊁环保的建筑材料ꎻ选择合适的隔音系统和材料ꎬ降低噪音对人们的干扰ꎻ注重空间分区与隐私㊁运动和活动空间以及心理治疗(图7)ꎮ图7㊀ 平灾结合的应急避难空间布局设计图8㊀智慧公园配套设施设计901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2卷3 3 5㊀智慧公园配套设施设计公园应在传统空间设计基础上ꎬ结合智慧设施研究ꎬ将智慧导览系统与行人流线相结合进行隐形处理ꎬ在分流的同时给予体验者连续的园区体验ꎮ此外ꎬ还应引入智慧养护系统ꎬ包括智慧水质检测与净化㊁草地自动化养护管理㊁空气质量检测等ꎮ智慧照明系统与智慧休憩系统相结合应用于场地ꎬ特色灯光设施与休憩座椅相结合形成集散空间ꎮ除此之外ꎬ还可构建健康运动指挥平台ꎬ通过健康步道㊁运动影像记录打卡㊁服务驿站等串联公园ꎬ引领绿色健康生活(图8)ꎮ4 结语面对高密度人居环境中的身心健康问题ꎬ城市公园设计需要进一步强化 以人为本 和 生命至上 的价值观ꎬ营造更生态㊁健康㊁安全和美好的城市ꎮ当前ꎬ世卫组织鼓励更多社会角色考虑从 全健康 视角解决城市公园未来发展问题ꎬ旨在实现 人 动物 环境 综合健康ꎮ而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城市公园ꎬ主要涉及 人与环境 的健康ꎬ在 动物 方面涉及较少ꎮ从未来城市的发展角度出发ꎬ公园应被赋予生态㊁教育㊁疗愈㊁安全社交㊁应急救灾等功能ꎬ增强大众健康与环境意识ꎬ再利用科技与景观的结合ꎬ构建集生态性㊁疗愈性㊁应急性㊁智慧性于一体的新型城市公园ꎮ参考文献[1]王浩城ꎬ韩谦. OneHealth :全健康[J].中国兽医杂志ꎬ2022ꎬ58(5):125-128.[2]VANDENBOSCHMꎬODESANGA.Urbannaturalenvironmentsasnature ̄basedsolutionsforimprovedpublichealth ̄asystematicreviewofreviews[J].EnvironmentalResearchꎬ2017ꎬ158:373-384.[3]刘灿.疫情背景下的城市公园更新策略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ꎬ2021.[4]李婉丽.城市综合性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郑州:河南工业大学ꎬ2021.[5]罗诗婕ꎬ李倩云ꎬ宁春娇ꎬ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公园对居民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城市林业ꎬ2022ꎬ20(5):48-54. [6]宋凯ꎬ冉从敬.数字技术助力疫情防控智能化:以社区为中心的病毒快速检测追踪平台方案[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ꎬ2022ꎬ34(5):92-101.[7]唐茜嵘ꎬ成卓.疗愈环境在美国医院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ꎬ2013(11):20-23.[8]张高超ꎬ刘洋ꎬ汤晓敏.面向压力人群的康复景观:纳卡地亚森林康复花园设计特色及其启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ꎬ2017ꎬ35(2):61-67.[9]孙晶晶.注重精神感知的疗愈景观环境设计[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ꎬ2013ꎬ14(5):29-33.[10]刘婷.精神压力疏解下的景观疗愈空间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ꎬ2018.[11]韩旭.台湾园艺治疗:以文化大学园艺治疗花园为例[J].华中建筑ꎬ2016ꎬ34(3):103-106.[12]STEVENSONMPꎬSCHILHABTꎬBENTSENP.AttentionRestorationTheoryII:asystematicreviewtoclarifyattentionprocessesaffectedbyexposuretonaturalenvironments[J].Journaloftoxicologyandenvironmentalhealthꎬ2018ꎬ21(4):227-268. [13]王兰ꎬ贾颖慧ꎬ朱晓玲ꎬ等.健康融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方法建构及实践探索[J].城市规划学刊ꎬ2021(4):81-87. [14]李禾ꎬ王思元.公共安全视角下日本东京都防灾公园体系规划[J].中国城市林业ꎬ2021ꎬ19(3):49-54.[15]张泉ꎬ薛珊珊ꎬ邹成东.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安徽泾县查济古村落雨洪管理[J].中国城市林业ꎬ2022ꎬ20(2):111-117. [16]屠星月ꎬ黄甘霖ꎬ邬建国.城市绿地可达性和居民福祉关系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ꎬ2019ꎬ39(2):421-431.[17]赵燕菁.疫中四则[J].北京规划建设ꎬ2020(2):144-148. [18]陈舒逸ꎬ刘晓.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思考与应对:以武汉市为例[C]//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ꎬ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ꎬ2021.011。

充分考虑公园城市建设对于环境保护的影响和作用

充分考虑公园城市建设对于环境保护的影响和作用

充分考虑公园城市建设对于环境保护的影响和作用公园城市建设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和作用引言如今,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尤为严重。

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公园城市建设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公园城市建设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和作用,旨在加深人们对公园城市建设的认识和关注。

一、为城市提供绿色空间公园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建设大面积的绿地,为城市提供绿色空间。

这些绿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种植大量的植物,形成生态系统,为城市的空气和水质净化提供重要的保障。

同时,绿地还可以吸纳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负荷,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二、保护和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公园城市建设不仅提供了绿色空间,还为城市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机会。

通过种植各种植物,并提供适宜的生境,可以吸引各类动物,形成复杂的生态网。

这些动物在城市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控制害虫、传播花粉等。

同时,公园城市建设还为生物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促进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研究。

三、改善城市气候城市气候问题是许多城市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而公园城市建设为改善城市气候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绿色植被能够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

同时,植物释放水蒸气,提高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

此外,公园城市建设还可以通过合理布局和建设地下水库等措施,调节城市降雨,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公园城市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还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公园城市建设注重绿色发展,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与此同时,公园城市建设还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增强城市的生态稳定性,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通过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公园城市建设还可以吸引人才、促进旅游业发展,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公园城市建设对于环境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为城市提供了绿色空间,保护和增加了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改善了城市的气候环境,并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生态恢复技术的应用

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生态恢复技术的应用

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生态恢复技术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生态恢复技术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生态恢复技术的应用。

一、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面临的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景观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大量的建设活动,给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和破碎化。

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导致了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还需要应对气候变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问题,这些都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升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二、生态恢复技术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为了解决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面临的种种挑战,生态恢复技术被引入到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以恢复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生态恢复技术主要包括植被恢复、水系修复和土壤修复等方面。

1.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生态恢复技术的重要内容。

通过引入各类植物,恢复和建立城市生态系统,修复生态功能,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

植被恢复可以通过引入耐旱、耐盐碱等特殊植物,改善城市的天然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

2. 水系修复水系修复是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生态恢复技术的重要手段。

通过修复城市河流、湖泊等水系,恢复水质和水功能,改善水环境,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

水系修复可以采取河道整治、湖泊清淤、湿地建设等措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城市水环境,促进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

三、生态恢复技术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作用生态恢复技术的应用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带来了诸多好处。

生态恢复技术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通过引入各类植物、改善水系和修复土壤,恢复和建立城市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环境与健康的相关研究

环境与健康的相关研究

环境与健康的相关研究摘要:环境与健康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主要从环境与健康的相关研究出发,分别综述环境促进体力活动视角下的空间要素与相关研究、环境促进心理复愈视角下的单一环境要素与综合环境要素和环境处境社会交往的视角。

通过文献综述的研究进而发掘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必然联系,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健康、体力活动、心理复愈、社会交往1引言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完整的身体、精神和社会健康的状态”[[i]]。

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ii]],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明确强调健康促进是培育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不仅旨在对影响人们健康的物质环境条件的改变,还包括对与健康有关的精神指标的提升。

依据环境积极促进公众健康的影响机制,现有研究主要可概况为促进体力活动、促进心理复愈和促进社会交往三个视角,并已形成丰富的成果。

2环境促进体力活动的视角微观层面环境影响体力活动的研究主要关注空间要素,总体可划分为空间尺度、绿化景观、设施小品、界面与活动四类[[iii]]。

关于公共空间(公园、广场)的研究表明,场所的步行路径质量、运动设施、灯光质量、公园水体面积及质量、草地数目与质量、周围环境等是影响体力活动的重要因素[[iv]][[v]][[vi]][[vii]]。

微观尺度空间要素侧重于使用者在实际空间中感知到的空间品质,感知(perception)作为“获得意识或理解知觉信息的过程”,是建成环境影响体力活动的重要中介[[viii]][[ix]]。

近年,越来越多的文献把基于使用者视点的空间感知作为重要变量。

Cohen的研究表明,公共空间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等方面的体验可以提高空间感知的愉悦,影响活动与出行意愿,特别可延长娱乐休闲性体力活动的持续时间[[x]]。

目前,与体力活动相关的建成环境感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将建成环境的定性评价指标如美学价值、安全性等与建成环境的空间定量指标进行对应,进行建成环境感知的量化评定,实现环境感知定性评价的定量化。

城市生态系统恢复与修复研究

城市生态系统恢复与修复研究

城市生态系统恢复与修复研究在当今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扩张,许多城市面临着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质量恶化等问题。

因此,进行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修复研究,不仅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还能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生态系统恢复与修复的研究内容涉及多方面,包括城市景观规划、植物生态学、水资源管理等。

其中,城市景观规划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合理的城市景观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

例如,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加入绿化带和湿地等景观元素,可以增加城市的植被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并为城市动植物提供适合的生境。

此外,城市景观规划还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面临的排水问题。

通过修复湿地和建设雨水花园等措施,可以减轻城市雨水排放压力,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

除了城市景观规划,植物生态学也是城市生态系统恢复与修复研究的重要一环。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许多城市的植被遭受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

因此,通过植物的引种和繁育,可以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方面,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例如,一些树种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

另一方面,通过引入一些具有抗病虫性和耐污染性的植物种类,可以增加城市植物的抵抗力,减少疾病和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此外,植物的生长也可以改善城市土壤质量,促进土壤的固碳和保水功能。

水资源管理是城市生态系统恢复与修复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对于维持城市的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在城市水资源管理中,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水资源利用模式被广泛应用。

生态农业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水土保持、循环农业等措施,降低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减少土壤侵蚀和农药污染对水体的影响。

此外,水资源管理还包括城市排水的处理与利用。

通过合理设计的雨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可以减轻城市雨水和污水对水资源的压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社区安全问题研究———以广场舞扰民现象造成的冲突为例

社区安全问题研究———以广场舞扰民现象造成的冲突为例

社区安全问题研究———以广场舞扰民现象造成的冲突为例作者:唐明梅来源:《决策探索·收藏天下(中旬刊)》 2019年第3期摘要:近年来因广场舞噪音扰民等问题而引发的矛盾冲突时常发生,冲突如何发生,冲突为何发生,冲突引起了哪些问题,对冲突的治理状况如何,如何促进广场舞健康发展成为体育科学研究和社会学研究的热点。

基于广场舞中扰民冲突揭示的现实问题,探索广场舞扰民冲突的根源与治理路径,成为文章研究的重点内容。

结果表明:广场中扰民冲突的根源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同时衍生出许多基本矛盾。

根据扰民冲突的根源,从社会、企业、政府三方面提出广场舞扰民冲突的治理路径。

关键词:广场舞:扰民冲突:社区安全广场舞因不受场地和器材限制、简单易学、健身健心、无年龄界限、自发性、娱乐性强等特点深受民众喜爱,并在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展示群众的良好精神风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在广场舞的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扰民冲突事件频发。

广场舞中出现的种种冲突现象已经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稳定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如何从理论上对扰民冲突问题做出科学的解释和研究,找到调控、缓解和平息广场舞中扰民冲突的方法,使之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稳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任务。

一、我国广场舞中扰民冲突的根源广场舞扰民冲突的根源从根本上讲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在这一本质根源的影响下衍生出许多原因,包括不同年龄段的人之间的代际观念差异、舞民和居民群体不同的利益诉求、广场舞群体对公共空间资源的争夺、冲突各方存在着社会误解、管理部门的社会协调机制尚未形成、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缺失六方面。

(一)不同年龄段的人之间的代际观念差异在我国广场舞大军中,中老年人是主力;而在对广场舞扰民的一片反对之声中,年轻人占了大多数。

广场舞争议的焦点问题是“噪音扰民”,在这浅层的表象背后是双方文化趣味差异的隐性冲突。

植被消落区景观恢复的方法与实践--以重庆市万州区瀼渡河新月湾消

植被消落区景观恢复的方法与实践--以重庆市万州区瀼渡河新月湾消

77植被消落区景观恢复的方法与实践——以重庆市万州区瀼渡河新月湾消落区植被恢复为例Method and Practice of Landscape Restoration in the Hydro-fl uctuation Belt—A Case Study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Xinyue Bay of Nangdu River in Wanzhou District of Chongqing摘要重庆万州新月湾位于万州区瀼渡镇长江北岸,属典型丘陵地带。

因三峡工程完工后水位形成的反季节变化以及三峡地区的大规模移民搬迁,致使库区两岸生态环境、地质地貌环境以及生态系统平衡受到影响。

本文以景观生态学为指导,从植被景观的层面对瀼渡镇瀼渡河东西两岸的植被消落带区域进行土地利用方式和景观设计手法的探讨,提出消落区人工植被重建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后期养护方案。

关键词消落带;生态修复;植被重建;绿化施工;瀼渡河新月湾AbstractChongqing WanzhouXinyue Bay located on the north bank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Nangdu Town, Wanzhou District. It is a typical hilly terrain. Due to the off-season changes formed by the water level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Three-Gorges Project and the large-scale immigration relocation in the Three Georges area,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eological, geomorph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cosystem balance on both sides of the reservoir are affected. Guided by the landscape ecolog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land use pattern and landscape design technique in the vegetation hydro- uctuation belt on the east and west banks of Nangdu River in the Nangdu Town, Wanzhou District, Chongqing from the vegetation landscape layer. It propose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artificial vegetation reconstruction in the hydro- uctuation belt and the maintenance scheme.Key wordshydro- uctuation bel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vegetation reconstruction; greeningconstruction; Bay of Rangdu River张亚龙 李 彬ZHANG Yalong LI Bing三峡水库消落区的形成是三峡工程完工后水位形成的反季节变化的水陆交错过渡区域,主要由水库消落带和消落带组成。

城市溪谷型湿地景观恢复与重建研究以重庆马鞍溪湿地公园为例

城市溪谷型湿地景观恢复与重建研究以重庆马鞍溪湿地公园为例

城市溪谷型湿地景观恢复与重建研究以重庆马鞍溪湿地公园为例城市溪谷型湿地景观恢复与重建研究以重庆马鞍溪湿地公园为例,??:::: ?喂、?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题目:邀壹送釜型湿垫量丑送复多重建珏究二丛重鏖墨整送逞地金国羞倒.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研究成果。

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了特别标注。

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

.. 乡签字日期:洲二年/月弓日学位论文作者:一过私冬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筹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日不保密, 月止。

口保密期限至年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盹匆导胤:渺抒?签字日期:沏年‘月弓日签字日期:矽,砗么月垆日一一??录目摘要??.??..?.? .第章绪论?.选题研究背景??...人类对湿地认识的深入及其发展?..快速城市化对溪谷型湿地带来的破坏..城市溪流湿地保护意识的增强..城市溪谷型湿地景观恢复重建的必要性?.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研究方法..研究框架第章城市溪谷型湿地恢复重建理论及其本体研究.相关概念释义..湿地?...溪流?..溪流型湿地?..城市溪谷型湿地??...景观恢复..景观重建?...景观恢复与重建规划设计理论....恢复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河流生态机能理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相关理论的综合应用??。

.城市溪谷型湿地景观生态本体的研究。

..城市溪谷型湿地生态景观构成..城市溪谷型湿地生态特征?.小结.第章城市溪谷型湿地景观恢复重建目标与原则. .城市湿地景观恢复与重建的一般目标和原则一 ..城市湿地景观恢复与重建的一般目标..城市湿地景观恢复与重建的一般原则.溪谷型湿地景观恢复与重建的目标..增强洪水的控制和水循环健康..溪流生态系统健康?..增加溪谷型湿地的参与性?..溪谷型湿地景观恢复与重建的原则?....系统与区域原则..多目标兼顾原则..动态规划原则 ..地貌保护性原则..反干扰原则?..注重地方特色原则?第章城市溪谷型湿地景观恢复重建的内容与途径? .水域环境的恢复?..水循环通畅?..水质净化.水岸环境的恢复重建..溪流复式断面设计? ..水岸蜿蜒曲折...生态护岸的类型与方法.植被的恢复重建? ..扩大绿廊宽度..植被的选择?..植被的景观规划.文化景观塑造..挖掘与城市的关系? .地域景观要素的使用与地域风格的体现?.可达性建设 ..游步道规划。

山地公园景观生态恢复与重建——以重庆洪恩寺公园为例

山地公园景观生态恢复与重建——以重庆洪恩寺公园为例

究, 探索一条适合山地公园生态恢复的途径。 第1 5届 国际恢 复生态 学 大会 以“ 生态恢 复 、 设计 与景 观生态 学 ” 科学 主题 , 调 生态恢 复 应该 归类 为 强 于设 计 的领域 , 与其 他建 筑设计 要求 一样 , 人类 有意识 改变 景观 的决 定 , 是 必须 考 虑人 类 的需求 、 学原 美
12 将 人为活 动导 入 良性 循环 .
山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较差 , 而山地公 园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向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 , 文化 教育的公共设施和场所为主要 目的, 为干扰较大 , 人 因此 , 将人类 活动对于景观演化 的影响导入 良性循 环, 是对 山地 公园进 行生态 恢 复的前 提 。 景观生态学将景观的空间形态结构归纳为斑块 ( o t、 Pi )廊道 ( o i r 和基质 ( ai) 个元素 。 n Crd ) ro Mt 3 r x
收稿 日期 : 0 —0 — 4: 回日期 :0 8 2 7 2 8 1 0 修 0 2 0 一o —1 。
作者 简介 : 刘宇 (9 1 , , 1 8 一) 男 安徽安庆人 , 硕士研究 生 , 从事城市园林 生态研究。
维普资讯
28 7
重庆工 商大学 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问题 。
1 山地 公 园生 态 恢 复 的特 殊 性
1 1 山地公 园生 态恢 复要与 景观建 设相 结合 .
考 虑到 山地公 园是 人工 和 自然 生态 系统 同时存 在 和发展 的复合 生态 系统 , 以往 “ 过排 除 干扰 、 通 加速 生物组 分 的变化 和启动 演替过 程使 退化 的生态 系统 恢 复到某种 理 想的状 态 ”3的恢 复 生态 学 的主 导思想 【 不 足 以解 决 问题 , 并且许 多案 例表 明这 种 方法 存 在 明显 的不 足 。 因此 , 须 在 此基 础 上做 进 一 步 的研 J 必

城市绿地恢复性效益定量化测度方法研究进展

城市绿地恢复性效益定量化测度方法研究进展

2024年第6期现代园艺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处在高竞争压力下的人们产生了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2019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显示,我国抑郁症患病率为2.10%,焦虑障碍患病率为4.98%[1],心理健康问题会导致社会恶性事件的发生,危害社会治安稳定。

对城市居民来说,在可达的绿地中进行定期活动,能够改善心理健康状况[2]。

因此,鼓励城市居民参观绿地,是保护和改善心理健康的潜在公共卫生策略[3]。

整理和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中城市绿地恢复性效益的定量化测度方法,以期对之后的研究实践提供借鉴。

1环境恢复性效益的定量化测度方法对恢复性效益的定量化测度,有助于推进现有城市建设向着更加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改善城市居民由于远离自然而产生的多种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虽然采用了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与神经科学、心理学、信息科学等学科都有不同程度的交叉。

但总的来说,研究路线大体可分为心理状态评估、环境特征评估、环境恢复性评价模型建立3个步骤。

2心理状态测度方法问卷调查法是最为常见的心理状态定量化评估方法,能够量化心理健康的多个维度,简单易得,且能满足不同尺度研究的不同样本量需求。

恢复性环境研究领域常见的问卷量表包括积极和消极影响量表(PANAS)、心境状态量表(POMS)、感知恢复量表(PRS)等。

针对不同的恢复性效益评估类型,将其划分为心理健康维度、认知健康维度、社会性/精神维度和生理健康维度。

焦虑、压力和抑郁是不良心理健康的3个维度,以往的研究中,常常将绿地的数量和特征与3个维度进行单独或总体的相关性分析,以证明绿地对三者的恢复性效益。

例如,Bojorquez等[4]使用抑郁量表(CES-D),评估墨西哥成年女性心理健康状况,以验证城市公共公园覆盖率对缓解成年女性抑郁症状的有效性。

董禹等[5]通过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10),获取哈尔滨731名住区居民的压力水平数据,以探究其与住区绿地感知之间的关系。

公园绿地对市民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

公园绿地对市民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

公园绿地对市民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公园绿地作为城市中的宝贵资源,对市民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研究表明,接触自然环境,如公园绿地,可以帮助人们减少压力、增强免疫力、改善心理健康和提升生活质量。

本文将着重研究公园绿地对市民身心健康的影响,探讨其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公园绿地的存在有助于降低市民的压力水平。

在都市生活中,人们常常面临着工作压力、交通拥堵和各种生活困扰,这些压力对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而公园绿地作为一种自然环境,它所提供的巨大植被覆盖、丰富的生态和清新的空气可以让人恢复精力,减轻压力。

研究表明,亲近自然环境可以降低身体紧张感、焦虑和抑郁情绪。

因此,市民可以通过到公园绿地中散步、呼吸新鲜空气等方式来放松身心,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公园绿地的存在对市民的免疫力有积极的影响。

公园绿地中的植被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环境,提供清新的空气。

与此同时,绿地中的植物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被称为“植物挥发物”。

这些挥发物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因此,经常接触公园绿地的市民相对于没有接触的人,更加健康抵抗力强,患病的概率较低。

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园绿地还可以对市民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城市生活往往繁忙和紧张,人们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和多动症等。

然而,自然环境,如公园绿地,却可以提供一种有益于心理健康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可以享受到安静、宁静和放松的感觉,远离喧嚣和压力。

这种环境对调节人的情绪和压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因此,公园绿地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有效的心理健康促进手段。

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园绿地对市民身心健康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增加公园绿地的面积和数量,使更多的市民能够接触自然环境。

其次,提供更多的休闲设施和活动,如草坪、儿童游乐设备和户外运动场地,以满足市民不同需求。

此外,增加公园内的文化和艺术展示,可提供一种愉悦和有趣的体验,进一步提升市民的心理健康。

城市公园缓解热岛效应研究——以深圳为例

城市公园缓解热岛效应研究——以深圳为例

40城市公园缓解热岛效应研究——以深圳为例Study on the M itigation Effect of Parks on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Taking Shenzhen as an Example摘 要:基于遥感和GIS工具,利用深圳市范围内的遥感影像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并通过数字化方法选取公园斑块,研究公园、公园内绿地、公园内水体与公园内部及其周边地区平均温度的关系。

研究发现:公园周长面积比、植被覆盖度、绿地面积是影响公园内部温度的主要因子,公园水体面积是影响公园周边温度的重要因子,公园面积和公园周长对公园内部和周边温度影响较小。

同时,基于深圳40个公园的热岛效应消减特征提出了周边效能最大型、自身效能最大型和内外效能平衡型3种公园类型和各自特征,对未来深圳建成区的城市公园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 键 词:风景园林;深圳;遥感影像;公园形态;热岛效应缓解Abstract: Taking Shenzhe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conducts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retrieval with the help of RS and GIS tools as well as the remote-sensing image within Shenzhen. Selecting a plague of the park guided by manual digitizing,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the area, circumference, shape,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water coverage of the park upon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internal and surrounding of the park.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the shape index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of the park are two chie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ternal temperature of the park, the water coverage is the key factor to its surrounding temperature, while the area or circumference hardly plays a role in the park's temperature change. Meanwhile, based on the reduction of heat island effect related to the shape index,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waters, three park types are concluded: the most efficient regionally, the most self-efficient and balanced. Then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heat island effect reduction is made on Xiangmi Lake Park, Lianhua Mount Park and Central Park, thus offering reference experience for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parks in Shenzhen.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henzhen; remote sensing image; park form; heat island effect mitigation护生态”成为深圳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4],其生态环境建设愈发凸显。

哈尔滨市秋季城市公园空间特征健康恢复性影响研究——以兆麟公园为例

哈尔滨市秋季城市公园空间特征健康恢复性影响研究——以兆麟公园为例

哈尔滨市秋季城市公园空间特征健康恢复性影响研究——以兆麟公园为例叶鹤宸;朱逊【摘要】当下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绿地与健康关联的重要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哈尔滨市秋季较适宜恢复性活动发生,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哈市秋季不同空间特征公园场景对健康恢复性影响差异,选取城市公园6个典型秋季场景,针对其开放程度与自然程度进行健康恢复性分析,对61名受试者观看场景视频时的生理指标被同步记录代表其压力水平,注意力恢复水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空间特征对环境健康恢复性具有显著影响,城市公园场景中,给人以视线围合感,并且能看到远景的半开敞空间的恢复性更好,并且具有地形元素的场景恢复性显著好于其他场景.【期刊名称】《西部人居环境学刊》【年(卷),期】2018(000)004【总页数】7页(P73-79)【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公园;压力恢复;注意力恢复;设计【作者】叶鹤宸;朱逊【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50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人口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加。

世界卫生组织表明城市化会进一步与不良的健康状况联系,以非传染性疾病的形式如肥胖,II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和心脏病,抑郁症和精神疲劳等与压力有关的疾病[1]。

城市公园作为居民亲近自然,释放精神压力的重要场所,更需要为居民在健康方面提供帮助。

目前,自然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围绕康普兰夫妇的“注意力恢复理论”以及乌尔里希的“压力缓解理论”这两大理论展开。

注意力恢复理论认为注意力分为两种:一种需要消耗精力,比如读书、工作等;一种不需要消耗精力,比如观察自然。

前一活动持续一定时间后会由于注意力耗损而产生疲倦,而后一活动对前一活动的注意力损耗具有恢复效果。

所以在疲倦的时候,接触自然环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集中精力,并且具有迷人、逃离、延展、一致特征的环境恢复性效果最好[2]。

公园环境的健康恢复影响研究进展

公园环境的健康恢复影响研究进展

53公园环境的健康恢复影响研究进展Park Environment Influences on Health Restoration Review摘 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公园环境对人们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其健康恢复思想可以追溯到人们择居、医疗和园林建设实践。

从治理与康复功能、缓解精神压力与消除疲劳、增强身体健康、陶冶情操和增进社会交往5个层面论述了公园环境的健康恢复功效,以及公园环境的健康恢复影响机制。

同时对研究重心、评价方法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总结与评述,最后讨论了公园环境健康恢复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展望,以期为推动公园环境健康恢复理论的完善提供参考价值。

关 键 词:风景园林;公园环境;健康恢复;研究展望Abstract: More and more studies confirmed the park environment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its thoughts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settlement, medical treatment an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practice.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governance and rehabilitation function, relieving mental pressure and eliminating fatigue,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physical health, cultivating sentiment and enhancing social interactio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ark environment's health recovery effect, and its health recovery effect mechanism. Then, the research focus, th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are summarized and reviewed systematically. Finally, the problems and prospects of the research on park environment health restoration are discussed, to provid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heory of park environment health restoration.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ark environment; health restoration; research prospect通过厘清公园环境与居民健康影响的发展历程,追溯公园环境的健康恢复思想本源与理论基础,提出公园环境的健康恢复作用与影响机制,进一步评述国内外研究趋势及现实问题,为初步构建公园环境健康恢复理论研究框架提供借鉴基础。

复愈性城市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

复愈性城市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
类似的,Dongying Li和William C试图探索校 园窗户与学生压力减缓之间的关系。他们首先提出 了一个假设:“欣赏绿色风景有助于学生从压力和疲 劳中恢复”,为了验证该假设,对5所高中的94名高 中生进行了随机对照实验,参与实验者被随机分配 到没有窗户的教室中、窗外景观为建筑物的教室;窗 外景观为自然环境的教室中。参与者参与正常的课 堂活动,然后在被分配的教室中休息。使用客观方法 对学生的缓解效应进行测量(皮电传导、体温、 Pnn50、LF/HF)。结果显示:校园窗外的绿色景观可 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从压力中恢复 的能力问。该结论对校园环境的设计实践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
Agnes E.van den Berg 与 Sander L.Koole 的研究 切入点为对比自然环境与建筑环境的复愈效应差 异。为了探索在环境美学评价中复愈性的中介作用 开展了一个实验:参与实验者先观看一部恐怖的电 影,然后观看了一段关于自然或者建筑环境的视频。 研究人员对观看恐怖电影前后的参与者的情绪评分 进行了评估,并在观看自然或建筑环境视频之后再 次进行评估。参与者还对所展示的环境的美景度进 行打分(以表明他们的偏好),并在观看环境视频后 进行注意力测试。研究结论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比建
同样关注校园绿化与学业成绩之间关系的还有 Cody • B - Hodson 与 Heather - A - Sander。他们以美国 明尼苏达州双成都市区为例,探讨城市自然环境与 城市学校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使用回归分析来确 定校园内外环境变量(即植物覆盖率、水等)与三年 级学生阅读和数学成绩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到的结 论是:不透水铺装与阅读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除此之外,他们还发现植被覆盖率与阅读成绩之间 存在着显著地正向关系,这表明在校园环境中增加 植被覆盖率可以支持学业的成功叫

城市公园环境的恢复性效应影响机制研究——以重庆为例

城市公园环境的恢复性效应影响机制研究——以重庆为例

城市公园环境的恢复性效应影响机制研究——以重庆为例彭慧蕴;谭少华
【期刊名称】《中国园林》
【年(卷),期】2018(034)009
【摘要】工作与生活压力容易使人们精力疲劳和情绪紧张,进一步威胁人群身心健康,以自然环境为主体的城市公园在促进人群精力恢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价值.基于恢复性环境相关理论,从居民行为模式的视角出发,以重庆为案例区,在量表设计和问卷调查基础上,建构公园环境特征对居民恢复性效应影响机制的结构方程分析模型.研究显示,具有恢复性效应的公园环境特征主要由自然性因子、感知性因子、休息性因子和活动性因子4个维度组成,其中自然性因子对居民恢复性效应影响最大;居民行为模式在公园环境恢复性效应的影响机制中具有中介作用,其中静态型行为模式的中介效应最大.研究揭示城市公园环境恢复性效应的影响机制,为今后规划设计中对公园环境恢复性效应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5页(P5-9)
【作者】彭慧蕴;谭少华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45;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城市公园冷岛效应影响机制研究方法进展 [J], 辜智慧;刘雅婷;袁磊;谭明艳
2.重庆中梁山北段隧道堵水后地下水环境可恢复性初步探讨r——以歇马隧道为例[J], 刘智;卢丙清;曹聪;孙一博
3.哈尔滨市秋季城市公园空间特征健康恢复性影响研究——以兆麟公园为例 [J], 叶鹤宸;朱逊
4.哈尔滨市秋季城市公园空间特征健康恢复性影响研究——以兆麟公园为例 [J], 叶鹤宸;朱逊;
5.城市公园环境对个体恢复性感知的影响及设计启示:以青少年活动环境感知为例[J], 周素红;黄畅如;张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公园声景恢复性效益感知的个体影响因素研究

城市公园声景恢复性效益感知的个体影响因素研究

城市公园声景恢复性效益感知的个体影响因素研究
刘江;郭渲;洪昕晨;张雪葳
【期刊名称】《中国园林》
【年(卷),期】2022(38)9
【摘要】城市公园中声景的恢复性效益已被广泛证实,但游客个体因素如何影响声景恢复性效益感知尚不明确。

以福州市5个城市公园为例,基于对公园游客的公众调查数据,探究不同类型城市公园中声景恢复性效益的差异及个体因素对其感知产生的影响。

结果表明,城市公园中鸟鸣声和流水声是最具有恢复潜力的声源;不同类型的城市公园声景恢复性效益具有显著差异;游客个体因素中的自然联结程度、受教育程度及游玩时间是影响游客声景恢复性效益感知的关键因素。

研究结论可为城市公园高品质声景营造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6页(P40-45)
【作者】刘江;郭渲;洪昕晨;张雪葳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城市开放空间声景恢复性效益及声环境品质提升策略研究
2.生态型城市公园声景体验的影响因素研究
3.城市公园环境对个体恢复性感知的影响及设计启示:以青少
年活动环境感知为例4.城市公园声景长时感知模型研究--以加拿大温哥华市3个城市公园为例5.声景感知下的历史街区场所营造影响因素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城市公园环境的恢复性效应影响机制研究——以重庆为例S t u d y o n t h e I n f l u e n c i n g M e c h a n i s m o f Restoration Effect of Urban Park Environment: A Case Study of Chongqing摘 要:工作与生活压力容易使人们精力疲劳和情绪紧张,进一步威胁人群身心健康,以自然环境为主体的城市公园在促进人群精力恢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价值。

基于恢复性环境相关理论,从居民行为模式的视角出发,以重庆为案例区,在量表设计和问卷调查基础上,建构公园环境特征对居民恢复性效应影响机制的结构方程分析模型。

研究显示,具有恢复性效应的公园环境特征主要由自然性因子、感知性因子、休息性因子和活动性因子4个维度组成,其中自然性因子对居民恢复性效应影响最大;居民行为模式在公园环境恢复性效应的影响机制中具有中介作用,其中静态型行为模式的中介效应最大。

研究揭示城市公园环境恢复性效应的影响机制,为今后规划设计中对公园环境恢复性效应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关 键 词:风景园林;城市公园环境;恢复性效应;行为模式;中介效应;影响机制Abstract: The stress of work and life is easy to bring people fatigue and emotional tension. Furthermore, it threatens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crowd. The urban park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s its main bod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energy recovery of the crow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storative environmental theory and taking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ehavior patterns,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park environment on residents' restorative effect is established with methods of scale designs and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k with restorative effects are composed of naturalness factor, perceiving factor, resting factor and activity factor. Moreover, the naturalness factor has the greatest impact on the resilience effect of residents. The behavior patterns of residents play an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the restorative effect of the park environment, and the mediation effect of the static behavior pattern is the greatest. Research reveals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restoration effect of urban park environment, and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ture planning of high restoration effect of urban park.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rban park environment; restorative effect; behavior pattern; mediating effect; influencing mechanism对缓解压力和疲劳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4],以自然环境为主体的城市公园,特别是靠近人们生活居住地的公园,被认为是促进健康恢复的重要场所[5]。

近年来有许多学者从城市公园与人群健康的关系研究中,意识到城市公园所具有的恢复性作用,但是已有研究主要侧重于从城市公园整体环境对人群健康的恢复性价值方面,对城市公园内部的环境构成要素的恢复性效应和作用过程研彭慧蕴谭少华Peng Huiyun Tan Shaohua究还很缺乏[6],作者认为深入研究城市公园环境特征对人群健康恢复性效应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能更加有效地指导城市公园的规划和建设。

其次,本研究也注意到城市公园环境的恢复性效应受到人群行为的影响[7],因此,本文将引入居民的“行为模式”作为中介变量,调查居民在公园中的行为活动特征及其恢复性效应的主观感受,揭示城市公园环境恢复性效应的文章编号:1000-6664(2018)09-0005-05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7-07-10 修回日期:2017-11-2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区公园缓解人群精神压力的绩效及空间优化研究”(编号5147805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密度环境下城市小型公园绿地对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研究”(编号51808463)和西南科技大学博士基金项目“高密度环境下社区公共空间的恢复性效应影响机制及空间优化研究”(编号18zx7113)共同资助当今城市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压力加大,易引发诸如抑郁症等多种精神类疾病[1],长期处于精神压力与紧张状态是当今全球精神疾病发病率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2]。

卡普兰(Kaplan)夫妇较早地从缓解精神压力角度开展了恢复性环境方面研究,并提出了著名的注意力恢复理论[3]。

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了自然环境主题 风景园林与健康6主题风景园林与健康影响机制,发挥风景园林学科在提升人群健康方面的作用[8]。

1 研究方法1.1 模型建构与研究假设1.1.1 公园环境恢复性效应的影响因素公园环境恢复性效应主要指居民与公园环境互动过程中产生健康恢复的作用。

当居民处在公园恢复性环境中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得到疏解、精力水平和身体活动水平增加、社会交往增多等,促进心理状态、生理水平、行为及认知功能等方面的积极调整与恢复[6],是影响机制系统运行结果所呈现的特征。

公园环境对居民健康恢复性效应受如下几个因素影响。

1)公园环境特征。

从公园环境的恢复性效应来看,公园环境特征(如自然景观、设施、环境感知等)可分为自然性因子、感知性因子、休息性因子和活动性因子4个维度。

自然性因子(如草坪、乔灌木和水体)是公园产生恢复性效应的重要因子[9],效应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公园自然景观的种类、数量和布局[10]。

自然性因子产生的天然声音(如水声、鸟鸣及风吹过树叶时产生的白噪声)可以转移降低噪声并舒缓压力[11]。

感知性因子是居民对公园环境的主观感受,私密性强、氛围安静、有安全感和干净卫生的环境感知能让居民更好地进行休息、阅读、观赏植物等精力恢复的活动[12]。

休息性因子是公园内休息设施数量、舒适性和朝向的相关设计,缺乏遮阴,不舒适的座椅将显著减少居民访问公园的持续时间和频率[13],朝向自然景观的座椅更有利于精神压力的恢复[12]。

活动性因子是公园内娱乐健身与活动场地的设施配置,活动设施的数量与公园内体力活动呈正相关[14]。

2)公园中居民行为模式。

恢复性效应与居民在公园的活动行为密切相关,综合笔者在重庆市公园调查结果,将居民的行为模式分为静态型行为模式、动态型行为模式和通过型行为模式3种。

静态型行为模式主要为放松、思考、接触自然、聊天打牌等驻足站立或坐卧的活动;动态型行为模式主要为依靠健身娱乐设施的活动、场地自由活动、球类运动等活动;通过型行为模式主要为散步、跑步、因工作或生活的需要而穿越公园的通过性活动。

3)人口学和生活环境特征。

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收入和家庭特征等,对于居民访问公园有驱动或是制约影响,是判断公园环境恢复性效应的重要因素[7]。

生活环境包括社区环境品质、可达性、游览频率时间等,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体,生活环境因素对居民访问公园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1.1.2 概念模型建构公园环境特征与居民恢复性效应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公园环境特征引发公园中居民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从而对居民产生恢复性效应,因此居民行为模式在公园环境特征与居民恢复性效应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据此建构公园环境恢复性效应影响机制概念模型,该模型以公园环境特征的4个维度对居民恢复性效应的影响路径为构架,涵盖了所涉及的主要影响因素(图1)。

1.1.3 提出研究假设依据上面的分析,提出4组假设,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H1:公园环境特征对居民恢复性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2:公园环境特征对居民行为模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3:居民行为模式与居民恢复性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4:居民行为模式在公园环境特征作用于居民恢复性效应时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1.2 量表设计与问卷调查1.2.1 案例区概况重庆是我国特大城市,城市大规模的扩展使得城市生活远离自然环境的特征更加显著,研究样本具有代表性,加之重庆特有的山城地理环境,形成了高密度、空间起伏大、建设空间局促等现实,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居民对精力恢复的迫切性。

1.2.2 问卷及量表设计笔者于2016年3月在重庆市主城区的公园发放问卷进行预调研(共计回收了55份有效问卷)和半结构访谈。

基于预调研的结果,对测量量表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正式调研的测量量表和正式的调研问卷。

调研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对居民人口学和生活环境特征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第二部分是依据测量量表开发的观测变量题目,采用李克特(Likert)5级量表评价法进行评定。

1.2.3 调查过程2016年10月进行了正式的问卷调查,通过网络问卷以及纸质问卷随机发放的方式对重庆市主城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