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乳状液及微乳状液 --乳状液和泡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型乳状液。
2. 如果只有液滴带色的是O/W型乳状液。
若用水溶性染料其结果恰好相反。
染色法微观示意图 (以苏丹Ⅲ为例)
10
检验水包油 乳状液
乳状液鉴别
加入水溶性染料 如亚甲基蓝,说 明水是连续相。
加入油溶性的 染料红色苏丹 Ⅲ,说明油是 不连续相。
鉴别乳状液方法: 3.电导法
通常O/W型乳状液有较好的导电性能,而W/O型乳状液的 导电性能却很差。(但若乳状液中有离子型乳化剂,也有较 好导电性)。
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
• 稀释法 • 染料法 • 电导法 • 滤纸润湿法
鉴别乳状液方法: 1.稀释法
水加到O/W乳状液中,乳状液被稀释; 若水加到W/O型乳状液中,乳状液变稠,甚至被破坏。
如牛奶能被水稀释, 所以它是O/W型乳状液。
鉴别乳状液方法: 2.染色法
将极微量的油溶性染料加到乳状液中:
1. 若整个乳状液带有染料颜色的是W/O
制备方法: 一步法:对于PIC转相,最终形成的是纳米乳液;而一步法制备多重结构,在
PIC转相过程中,停留在了多重结构乳状液。先在油相里面加水,形成了油 包水,继续加水的时候,不是直接形成了水包油,而是一个中间结构(多重 结构乳状液)。 两步法:先形成一个油包水,然后小心翼翼的加在水中,最终形成了多重结 构乳状液。对于乳状液来说,简单分有水包油和油包水两种情况。这是乳化 剂分别存在在油包水和水包油中的示意图。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温度
• 温度变化会改变亲水基的水化度,从而降低 分子的亲水性。
• 对于离子型活性剂,低温形成W/O 型乳状 液,升温后可能转变为O/W型乳状液。
• 对于非离子型活性剂(例如AEO),高温时易 溶于油相,低温时更偏向溶于水相;随温度 逐渐升高,非离子型活性剂体系可能由O/W 型乳液转变为W/O型乳液。
HLB=亲水基值/亲油基值
(1) 完 全 为 环 氧 乙 烷 加 合 的 非 离 子 型 表 面 活 性 剂
E为分子中乙氧基的质量分数。
(2)聚乙二醇和离子型乳化剂
相关系数 C 列于 P163 表 5.3 中。 (3)更复杂的离子型及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 HLB 值可用基团 HLB 值 加和法求得将表面活性剂分子分解为不同的基团,根据各基团的 HLB 值求得分子的 HLB 值:
乳状液的类型
乳状液分为以下几类:
(1)水包油型:以O/W表示,内相为油,外相为水,如牛奶等。 (2)油包水型:以W/O表示,内相为水,外相为油,如原油等。 (3)多重乳状液:以W/O/W 或 O/W/O 表示。
如果是“油”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称为 水包油乳状液,用符号油/水(或O/W)表示 。
不连续
一、乳化剂分类 二、选择乳化剂的一般原则 三、油水体系HLB值的测定
一、乳化剂分类
• 常用的一种乳化剂分类方法是:表面活性剂,天然产物和固体粉末。 • 表面活性剂是最常用的工业乳化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是目前发展最
快的一种乳化剂。 • 天然乳化剂主要包括磷脂、固醇类、水溶性胶类(如阿拉伯胶、黄蓍胶、
牛奶、鱼肝油乳剂、农药乳剂等;
内相
连续
外相
O/W (水包油型)
4
如果是“水”分散在油中所形成,称为 油包水乳状液,用符号水/油(或W/O)表示
不连续
内相
油剂青霉素注射液、原油等。
连续
外相
W/O (油包水型) 5
一种乳状液的内相液滴又作为另一乳状液的外相,其中分散着与 之不混溶的另一液体的更小液滴,形成W/O/W或O/W/O型乳状液, 这一现象可以重复多次。此类乳状液统称为多重乳状液。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相体积说

如果分散相均为大小一致的,根据液珠不变型的
体 球型立体几何计算,任何大小的球形最紧密堆积的液 积 理 珠体积只能占总体积的74.02%。

1910年,Ostward根据立体几何的观点提出
水的体积占总体积的26~74.02%时,O/W型、W/O型 两种乳状液都有形成的可能性。
第五章 乳状液及微乳状液
第一节 乳化作用及乳状液的类型
乳化作用(emulsification):在一定条件下使不相混溶的两种液体形成有一 定稳定性的液液分散体系的作用。 乳状液(emulsion):被分散的液体(分散相)以小液珠的形式分散于另一连 续的液体介质(分散介质)中,这种一种液体以小液珠形式分散于与其不相 混溶的另一种液体中所构成的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一般分散相的直径大于 100 nm,是一种粗粒分散系统。
例如:煤油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是35-40mN/m,加入适量 表面活性剂后,可以降低到1mN/m,甚至10-3mN/m以下。 这时,油分散在水中或水分散在油中就容易得多。
2) 界面膜的性质
界面膜的强度和紧密程度是决定 乳状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得到高强度的界面膜和稳定 的乳状液:
1)使用足量的乳化剂 2)选择适宜分子结构的乳化剂
界面膜的形成与膜强度是影响乳状液稳定 性的主要因素。
对于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的体系,界面 张力与界面膜性质有直接关系。随着界面张 力降低,界面吸附更多,膜强度增加,有利 于乳状液的形成和稳定。
3) 界面电荷
大部分稳定的乳状液都带有电荷。 界面电荷来源:
1)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时,乳状液液滴必然带电。 2)不能发生解离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液滴通过从水相上吸附
鉴别乳状液方法: 4.滤纸润湿法
由于滤纸容易被水所润湿,将O/W型乳状液滴在滤纸上后 会立即辅展开来,而在中心留下一滴油;如果不能立即辅展开 来,则为W/O。 对于易在滤纸上铺展的油如苯、环己烷等,不宜采用此法鉴别。
鉴别乳状液方法:5.光折射法
利用水和油对光的折射率的不同,油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令光从左侧射入乳状液,乳状液粒子起透镜作用: 若乳状液为O/W型的,粒子起集光作用,用显微镜观察仅 能看见粒子左侧轮廓. 若乳状液为W/O型的,与此相反,只能看到粒子右侧轮廓。
HLB=(E+P)/5 式中 E——聚氧乙烯质量分数×100 ;
P——多元醇质量分数×100 。
(6)如果亲水基中只有聚氧乙烯而无多元醇,HLB值计算如下: HLB=E/5
如果是混合表面活性剂,其HLB值可用加权平均法求得: HLB(混合)=fA×HLBA+(1-fA)×HLBB fA为表面活性剂A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这种关系只能用 于A、B表面活性剂无相互作用的场合。 计算出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后,还需要确定油水体系的最佳 HLB值,这样才能选出适合给定体系的乳化剂。
瓜胶等)、纤维衍生物等。 • 固体粉末乳化剂包括金属碱性盐、炭黑、二氧化硅、黏土等。
二、选择乳化剂的一般原则
• HLB值法 • PIT法 • 浊点法 • 临界堆积参数法
1.HLB值法
HLB可用于衡量乳化剂的乳化效果,是选择乳化剂的一个经验指标。 HLB指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部分与疏水基部分的比值,也称为 亲水亲油平衡值。
• 此转型温度为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性质达适 图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硬酯酸钠
当平衡的温度,称为相转变温度(phase
和(B)软酯酸钠浓度与相转变稳定 间关系
inversion temperature)记作PIT。
谢谢聆听~
第三节 乳状液的稳定性
状液的不稳定性表现为 分层、聚结与絮凝(聚集)、 变型和破乳。
离子使自身表面带电。 3)液滴与分散介质发生磨擦,使液滴表面带电
结论:液滴表面的电荷密度越大,乳状液的稳定性越高。
4) 分散介质的黏度
乳状液分散介质的黏度越大,分散相液滴运动速度 越慢,有利于乳状液的稳定。
许多能溶于分散介质中的高分子物质常用来作 增稠剂,以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同时,高分子物
质(如蛋白质)还能形成较坚固的界面膜,增加乳 状液的稳定性。
多种基团的 HLB 值列于 P163 表 5.4 中。
教材P163表5.4中。
(4)对于大多数多元醇脂肪酸酯,HLB值计算如下: HLB=20(1-S/A)
式中 S——酯的皂化值; A——脂肪酸的酸值。
例如,甘油单硬脂酸酯的S=161,A=198,则HLB=3.8。
(5)对于皂化值不易得到的产品,如含聚氧乙烯和多元醇的非离子 表面活性剂,则可用下式计算: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乳化器材质
• 两不互溶液体在乳化器中搅拌时,能润湿器壁的液体易于 附着在器壁上从而形成连续相,即外相;而另一液体则形 成内相。
• 按此规律乳化器材质亲水性强则形成O/W型乳状液,否则会 形成W/O型乳状液。
• 由于玻璃是亲水的而塑料是憎水的,故前者易形成O/W型乳 状液而后者易形成W/O型乳状液。
HLB值越高,表面活性剂亲水性越强; HLB值越低,表面活性剂亲油性越强。 一般而言,HLB<8,大都是W/O型乳状液的乳化剂。HLB>10, 则为O/W型乳状液的乳化剂。
谢谢聆听~
第二节 决定和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一、能量因素说 二、几何因素说 三、液滴聚结动力学因素说 四、相体积说 五、乳化剂的材质 六、两相的聚积速度 七、温度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若 膜油 > 膜水 若 膜油 <Leabharlann Baidu 膜水
界面能量说 构成O/W型 构成W/O型
这种说法是基于乳化剂在油水界面形成有两个界面的界面 膜,该界面膜也就有两个界面张力。
滴,形成图(a)与(b)中左半边所示的情形。
乳化剂吸附在液滴的界面上,以后发展成何种 乳状液,则取决于两类液滴的聚结速度:
(1)如果水滴的聚结速度远大于油滴的,则形成O/W型乳状液; (2)如果油滴的聚结速度远大于水滴的,则形成W/O型乳状液; (3)如果二者的聚结速度相近,则相体积大者构成外相。
界面张力小的一侧界面易扩大,易构成外相,界面张力大 的一侧就成为内相。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几何因素说
乳化剂分子的空间构型(分子中极性基团和非 极性基团截面积之比)对乳状液的类型起重要作用。
将乳化剂比喻为两头大小不等的楔子,若要
楔 楔子排列的紧密且稳定,截面积小的一头总是指 子 向分散相,截面积大的一头留在分散介质中。 理 论
图5.3是乳状液从最初的 较稳定状态变化至两相分离 状态的几个中间阶段。
2、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
• § 表面张力 • § 界面膜的性质 • § 界面电荷 • § 乳液分散介质的黏度 • § 固体粉末的加入
1)表面张力
乳状液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低的油-水界面张 力有助于体系的稳定,通常的办法是加入表面活性剂, 以降低体系界面张力。

一价碱金属皂类,形状是:
亲水端为大头,作为乳化剂时,

容易形成O/W型乳状液。
二价碱金属皂类,极性基团为:
亲水端为小头,作为乳化剂,容易 形成W/O型乳状液
油 水
例外:一价银肥皂,作为乳化剂形成W/O型乳状液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液滴聚结动力学因素说
1957年Davis提出,乳状液的类型取决于两种液滴的聚结 速度。在乳化剂、油、水一起摇荡时,油相与水相都破裂成液
若小于26%,只能形成W/O型乳状液; 若大于74.02%,只能形成O/W型乳状液。 此理论有一定的实验基础。
一些乳状液的内相浓度可以超过74.02%很多,却并不发生 变型。
有人制出了含90%~99%分散相的乳状液,很可能是分散 相粒子已不是球形,而是多面体形状。
(a) 不均匀液珠形成的密堆积乳状液示意图 (b) 形成多面体后密堆积乳状液示意图
= 7 + 0.33×7+1.9 ➖0.475×12 = 11.21 - 5.7 = 5.51 (6) HLB = E/5 = MH/M×100/5 = MH/M×20
=方法(1)结果=13.40 实验测试HLB值:12.0 ~ 12.50
HLB将表面活性剂结构与乳化效率之间的关系定量地表示出来。 这种数值主要来自经验值,虽然有时会有偏差,但仍有其实用价值。
AEO7: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HLB计算方法: (1) HLB = MH/M×20
= M(C14H35O8)÷M×20=331.4/494.7×20=13.40 (2) HLB = MH/M×20+C
=13.40-1.2 = 12.20 (3) HLB = 7 + Σ亲水基团的HLB ➖Σ疏水基团的HLB
5) 固体粉末的加入
以固体粉末为乳化剂时,若要使固体微粒在分 散相周围排列成紧密固体膜,固体粒子大部分应当 在分散介质中,且处于油水界面才起作用。
容易被油润湿的炭黑、石墨粉 等,可作为W/O型乳状液的稳定剂。




容易被水润湿的固体,如粘
土、Al2O3,可形成O/W乳状液。
第四节 乳化剂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