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3课 最后一次讲演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4单元 13.最后一次讲演学案

人教部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4单元 13.最后一次讲演学案

最后一次讲演学案精读理解授课人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三人称:除“我,我们,你,你们”的其他主语。

这三种人称各有其表达效果与优点。

第一人称的优点是,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是,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第三人称叙述则显得比较客观公正,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叙述的方法,能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自由。

句式:感叹句——感叹句的目的在于抒发说话人的感情,要求听话人表示同情或使听话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感叹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示惊喜和赞叹;另一类是表示悲伤和厌恶,包括愤怒和憎恨。

【学习流程】一、测一测(听写10个词)二、导入并解读目标三、默读课文,分析作者对不同人物的态度,理解闻一多的伟大精神。

1.读学:读一读想一想①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演讲话题涉及了哪些人?听众有哪些人?涉及了:听众有:②读一读,品一品:注意文章的人称变化,思考不同人称的不同作用。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③读一读填一填(默读课文,填写下表,体会作者对待不同人物的态度)态度理由对待不的人物反动特务烈士青年和昆明人小结:本文围绕_______________事件揭露赞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号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阅读课文,文中使用了多少感叹句,这些感叹句有什么样的作用?2.研学:议一议辩一辩3.展学:展一展,评一评:(展示评价)4.巩固检测:查一查,改一改:(修改完善)五、作业:①抄写词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和背景资料,识记生字词,了解演讲稿。

2、能够品析文章语言特点,理解句式和修辞在文章中的作用。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和背景资料,识记生字词,了解演讲稿特点。

学习难点能够品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句式和修辞在演讲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我们上学期读过一篇文章叫《谈骨气》,文中作者的第三个例子就是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手枪拍案而起,体现了中国人威武不能屈的骨气,闻一多拍案而起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言词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闻一多同志在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文学知识填空。

(1)简介作者。

闻一多,原名,字,湖北浠水人。

著名、、民主战士。

五四运动时参加学生运动,赴美留学,学习美术,后研究文学,历任国立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他在诗歌形式上主张格律化,讲求“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追求、、建筑美。

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代表作有诗集,学术著作等。

(2)文章背景。

本文选自《闻一多全集》第三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

有删节。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阴谋发动内战。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爱国民主运动。

为镇压人民的行动,国民党当局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

1946年7月11 日,爱国民主人士先生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而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先生。

闻一多先生的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拍案而起,发表了慷慨激昂、义止词严的演讲。

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了。

这篇课文就是这次演讲的记录整理稿。

2.介绍文体。

演讲词,是指。

演讲词有三种类型:(1) 。

《最后一次讲演》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最后一次讲演》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最后一次讲演》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最后一次讲演》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最后一次讲演》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讲述了一个鼓舞人心的演讲家的最后一次演讲,他用自己的演讲激励了全世界无数人的心,留下了永久的印记。

这篇文章将通过分析文章的情节,揭示《最后一次讲演》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哲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一、情节分析故事的主角是演讲家米奇·麦克唐纳(Mitch Albom),他曾拥有一段十分幸福的婚姻,但在他的妻子去世后,他感到了极大的痛苦和失落。

尽管如此,米奇还是坚定地选择了重返演讲领域,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慈善和公益事业,继续鼓舞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然而,在他演讲的最后一天,米奇发现自己已经患上了绝症,只剩下几个月的生命。

虽然他感到了极度的悲伤和失落,但他没有放弃,反而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就是要在自己最后的演讲中,带给全世界的人们无限的勇气和希望。

最后,米奇在舞台上发表了自己的演讲,他的演讲深深地触动了所有听众的心,让他们重新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和人类应该追求什么。

而米奇也在演讲中达到了他自己设定的目标,他用自己生命中最后的力量,鼓舞了全世界无数人的心灵,留下了永久的印记。

二、启示与哲理通过《最后一次讲演》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启示和哲理,如下:1. 让我们重新认识生命的珍贵——故事的主角米奇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才意识到生命的宝贵,我们应该在平时就认识到生命的珍贵与可贵,珍爱自己的生命,不浪费时间和生命。

2. 勇气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学会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不要轻易放弃,要在困境中寻找出路,证明自己的价值与能力。

3. 帮助他人——米奇在感到自己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选择了帮助他人以减轻自己的负担,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

4. 朝着目标前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米奇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毫不退缩地面对死亡,为自己的生命定下了一个目标,实现了自己的意愿,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13 最后一次讲演学习目标1.激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本文语言通俗平易而犀利、句子简短、多样而有力的口头语体特色。

3.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盘点1.演讲词属于体裁,也叫。

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讲演词具有、和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及读者,使他们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2.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原名。

湖北浠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者,坚定的战士,中国早期领导人,中国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红烛》《死水》《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

作品主要收录在《》中。

3.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先生的大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会上由于混入了,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的发表了这一篇演讲。

会后先生又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

本文就成了他的。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卑劣.( ) 无耻.( ) 屠.杀( ) 诬蔑.( )悲.愤( ) 捶.击( ) 恐.怖( ) 毁.灭( ) 蛮横..( ) 赋.予( ) 挑拨离间.( )5.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卑劣:(2)诬蔑:(3)蛮横:(4)赋予:(5)光明正大:(6)挑拨离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文中把李先生的光荣与敌人的卑劣无耻行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哪些方面?3.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三、问题探究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面对最卑劣、最无耻的行径,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2.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3.作者说:“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我们的力量来自哪里?4.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5.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6.文中作者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它们有何作用?7.文中不断变换人称,这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作用?8.这篇讲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链接生活,拓展延伸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学案设计(无答案)

《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演讲词鼓动性的特点。

2、明确句式变化、人称变化、修辞等在演讲中的重要作用,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追求民主和平,勇敢战斗、殒身不恤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1、初步了解演讲词鼓动性的特点。

2、明确句式变化、人称变化、修辞等在演讲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难点:学会演讲,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过程一、自学检测,盘点基础知识。

1、演讲词。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_______,以__________为主要手段,以____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____________,阐明____或抒发____,进行_____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2、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在诗歌形式上主张格律化,讲求“节的匀称、句的均齐”,追求“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学术研究方面,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

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卑劣.()无耻.()屠.杀()诬蔑.()悲.愤()捶.击()恐.怖()毁.灭()蛮横..()赋.予()挑拨离间.()4、解释下列语在文中的意思。

无耻:毒手:诬蔑:卑鄙:赋予:恐怖:光明正大:挑拨离间:二、完成表格,整体感知文意。

三、模拟演讲,把握作者情感(为什么这么慷慨激昂)演讲要求:注意声量、表情、动作、气势、感情、流畅四、合作探究,品味文章语言(怎么做到慷慨激昂)找一找文章语言的表达特色,每个同学找到至少两处后小组交流,交流完后以小组为单位把那些句子读一读。

(从人称、句式、修辞角度出发)五、拓展延伸,学习人物精神和平、民主,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

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共3篇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共3篇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共3篇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1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引言《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色彩鲜明的优秀散文,是散文中的佳品。

它通过对最后一次讲演的记叙,表达了奇伦皮特高中毕业生对世界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生命最后的确定性的深刻感受。

教学这篇文章,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文旨在探究如何教学本篇文章以及教学中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理解散文的方法。

(2)理解散文的主旨,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3)熟悉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4)培养学生用文化眼光理解文章,认识世界上的不同文化。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2)能够以正确的方式表达对文章的理解。

(3)能够理解人类对自由的追求。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自由、寻求和平和幸福的情感。

(2)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散文的方法,掌握散文的特点和结构。

(2)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某些语言表达和文化信息。

(2)运用关键词回答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1)利用PPT进行教学,对散文的特点、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说。

(2)引导学生思考,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探讨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如“自由”这个核心词汇。

2.互动式教学(1)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一个问题,并在班级中分享和交流。

(2)让学生读散文,并分析文章中的词汇,难点和复杂的句式。

(3)数学家板书,出示文本。

逐步指导学生回答自己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关闭手机、电子产品,让学生走出教室。

在走廊上粘贴一些与自由有关的海报,如“自由平等”像南非,美国各州七头蛇标志,亚利桑那州孤儿院场景的美国电影《阿甘正传》等。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当堂检测:
1. 根据课文内容,简要概括马丁·路德·金博士的演讲主题。
2. 请举例说明《最后一次讲演》中金的演讲艺术。
3.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民权运动的理解。
4. 请谈谈你在课堂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5. 请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关于金的演讲艺术或民权运动的感想。
参考答案:
1. 马丁·路德·金博士的演讲主题是反对种族歧视,呼吁平等和自由。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师以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最后一次讲演》的内容,理解金博士的演讲艺术和民权运动的精神。
(2)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入领会课文中金的言辞及其深刻含义。
(4)学生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相关活动,如民权运动历史讲座、模拟选举等,通过实践活动,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民权运动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5)学生可以深入研究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通过阅读其他优秀的演讲稿或文章,提升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在课前的自主探索环节,我通过发布预习任务和设计预习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然而,在监控预习进度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预习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入,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科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掌握。学生在之前的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演讲和民权运动的知识,对于本课的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背景了解,有利于深入理解课文。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四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四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与反思
3.强化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感悟闻一多先生演讲中的激情与豪情,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4.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了解闻一多先生的革命事迹,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朗读与理解:准确把握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的背景、内容和情感,理解其历史意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演讲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演讲技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需要时,像闻一多先生一样,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演讲。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讲解课文难点时,可能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能够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发言,导致部分同学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够深入。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更加注重课堂互动,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此外,对于革命精神的教育,我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虽然闻一多先生的演讲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但我感觉同学们对此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结合更多实际案例,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体会到革命精神的力量。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后一次讲演》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集会或课堂上,有没有遇到过需要鼓起勇气表达自己观点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闻一多先生是如何在关键时刻发表震撼人心的演讲的。

13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

13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

13 最后一次讲演课题最后一次讲演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1.2.体会口语强烈的感情色彩。

过程与方法 1.2.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内容,感知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惜献身的斗争精神。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闻一多全集》第三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

有删节。

闻一多先生“毅然出席”7月15日举行的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

出席这次追悼大会的教授,只闻一多先生一人。

闻一多先生不避危险,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毅然出席”这次追悼大会,决心像老战友李公朴一样,为争取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而坚决斗争。

闻一多先生面对会场上特务的凶焰,义愤填膺,“拍案而起”,挺身走上讲台,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现出一位爱国民主战士的英雄气概。

闻一多先生在发表这次演讲后三个小时,就被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了,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争取民主和平,为真理正义而战的崇高事业。

读准字音污蔑..(w ū mi è) 屠.杀(t ú) 捶.击(chu í) 卑鄙.(b ǐ) 蛮横..(m án h èng ) 赋予..(f ù y ǔ) 卑劣..(b ēi li è) 毁.灭(hu ǐ) 挑拨离间....(ti ǎo b ō l í ji àn )课 前 预 习辨清字形理解词语悲愤:捶击:诬蔑:蛮横: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挑拨离间: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

卑鄙无耻:形容品质低下,不知廉耻。

新 课 导 入每当清明时节,我们在悼念逝去的亲人的同时,是否也想到了那些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回到革命时代,缅怀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的李公朴、闻一多先生,用心去感受一位优秀的诗人、卓越的学者、大勇的民主战士,为了追求真理、反对独裁而表现出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角色扮演让学生们有了亲身体验,他们能够更好地站在讲演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但在小组讨论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还不够自信,不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点,我想在后续的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创设开放性的讨论环境,鼓励每个学生都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学生们在讨论正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这表明他们已经能够将课文中的知识内化,并尝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但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仍是我需要在教学中继续探索的问题。
4.强化正义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担当的社会新人。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最后一次讲演》的基本概念、讲演者的观点和情感表达,以及正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正义和讲演技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勇于为正义发声。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一、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1.章节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题为“正义的呼声”。主要包括课文《最后一次讲演》的阅读与理解。
2.教学内容:
a.了解课文背景,把握讲演者的身份和情境。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讲演者的观点和情感。
五、教学反思
在完成了《最后一次讲演》的教学之后,我深感这一课的教学有着特殊的意义。通过这篇课文,我试图引导学生理解正义的呼声,感受讲演者的勇敢和坚定。在反思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13最后一次讲演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13最后一次讲演

13最后一次讲演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

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

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分层理解内容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目标导学二:解读文章,体会讲演情感1.每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讲演者感情的浪涛又是怎样向前推进的?明确:这篇讲演单刀直入,一开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杀的事件。

词的分量用得极重:“最卑劣最无耻”“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一个反问,激起听众共鸣。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4)教材: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依托。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最后一次讲演》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最后一次讲演》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最后一次讲演》的教学目标和《最后一次讲演》的重难点。
典型例题讲解
八、典型例题讲解
1.例题一:分析《最后一次讲演》中朱自清的教育理念。
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理解并分析文章中朱自清的教育理念。学生需要找出文中直接或间接表述教育理念的句子,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示例答案:朱自清在文章中表达了关爱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他提倡教师应以爱心和耐心对待学生,同时重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课文的基本知识和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特点。其次,利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悟。最后,情境教学法将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我将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1)课前导入:请学生分享他们所知道的关于朱自清的趣事,以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兴趣。
示例答案: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对学生个性的理解和尊重。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断自我提升。
5.例题五:比较朱自清的《最后一次讲演》和其他课文中的演讲稿在结构和风格上的异同。
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对比不同课文中的演讲稿,分析其结构和风格的特点。学生需要从文中找出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比较和概括。
此外,我还注意到一些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发音不准确或者语调不自然。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朗读练习或者缺乏自信心。为了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朗读练习,并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单元主题本单元需要我们去感受演讲者们不同的演讲风格,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

在此基础上,学习撰写演讲稿,举办演讲比赛。

语文素养1.学习演讲词,把握演讲词的主要特点。

2.了解演讲词的常见技法,学习撰写演讲稿。

3.在“演讲—聆听—评议”的综合活动中提高在公共场合的表达能力。

任务一:学习演讲词篇目主要内容学法指引微写作《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本文是典型的即兴演讲——面对特务在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上的破坏举动,作者拍案而起,怒斥反动派的无耻暴行,语言慷慨激昂,情感爱憎分明,极富感染力和号召力。

人称的作用即席发言《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作者围绕“格物致知”的含义嬗变和当代价值阐述自己的观点,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既论证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又号召中国青年一代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演讲稿的结构竞选演讲稿撰写《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王选)作者既举世界科学史上的著名例子,又举本人及身边的例子,在“解剖与自我解剖”中,向年轻人揭示了研究与创造的真谛,给他们热切的鼓励;用语亲切自然,幽默风趣,大大拉近了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引用的作用讲座结束语《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顾拜旦)本文是作者在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大会上的发言。

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低谷,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亟待回归正轨。

作者在这次重要演讲中用庄重、典雅的语言,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谈及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人类的世界观与梦想等众多内容,高屋建瓴,气象宏伟。

演讲稿的语言特点观点表述群文阅读:(一)《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节选)》演讲之声(二)《失败的好处和想象的重要性》(三)《你为什么学不好数学》任务二:撰写演讲稿在把握演讲词特点的基础上,学习演讲稿的写法,自己撰写一篇演讲稿。

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课外搜集演讲视频或音频资料,了解演讲的基本技巧。

以“任务二”撰写的演讲稿为基础,举办一次班级演讲比赛。

13. 最后一次讲演素养目标1.了解本文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4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演讲》教案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4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演讲》教案
1.教学重点
-文章背景及主旨: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及其最后一次演讲的背景,理解其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重点讲解闻一多先生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言行举止,以及其演讲所传达的核心价值观。
-语言表达技巧: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排比等,强调这些技巧在增强语言感染力和说服力中的作用。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后一次演讲》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表达自己坚定信念的情况?”(如参加辩论赛、向他人解释自己的立场等)这个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闻一多先生是如何在演讲中表达自己的信念和爱国情怀的。
2.教学难点
-情感体验与表达: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深入理解并感受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豪情壮志是一大难点。学生需要跨越时代背景的差异,体验演讲者的情感。
-逻辑推理与论证: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文章中的复杂逻辑关系和论证方法,如何从事实和道理上支撑论点。
-词汇、句子的深入理解:文章中出现的一些生僻词汇和成语,以及典型的句子结构,可能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和用法。
3.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民族气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时代新人。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批判性思维,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文章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7.课堂讨论与实践:组织学生就文章内容展开讨论,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8.课后作业布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教案新人教版
(6)评价工具:运用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价,激励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最后一次讲演”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最后一次讲演’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演讲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演讲的魅力或特点。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软件:运用相应的教学软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3)网络资源:引入与课文相关的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习内容。
(4)纸质教材:结合纸质教材,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
(5)互动平台:利用班级互动平台,发布课文相关任务,方便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针对对历史背景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推荐一些关于演讲者背景的资料,如马丁·路德·金的生平介绍,让学生了解演讲背后的历史故事。
(3)针对对文学写作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推荐一些关于演讲稿写作的书籍,如《演讲稿写作技巧》、《演讲稿写作与演说艺术》等,让学生在学习演讲技巧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拓展与延伸部分,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在拓展与延伸部分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1)班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13.最后一次讲演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

2.划分层次,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3.理解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相关链接】1.走近作者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

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1922年7月赴美留学。

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5年5月回国,曾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学校任教。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

还著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写作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这种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

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

会上,他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篇讲演。

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

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教案新人教版

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教案新人教版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在知识层面,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基础,能够理解并分析文学作品。然而,对于朱自清的《最后一次讲演》这类情感丰富、内涵深厚的文章,他们在理解深度和广度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
在能力方面,学生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锻炼了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但以下几方面仍有待提高:
板书设计
1. 文章主题:最后一次讲演
2. 作者:朱自清
3. 文章背景:清华大学告别讲演
4. 文章情感:对教育事业、学生的深厚感情
5. 文章结构:引言、主体、结尾
6. 文章表达技巧:比喻、排比、抒情
7. 文章关键词:告别、责任、青春
8. 文章句子解析: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你们是未来的主人
9. 文章段落分析:第一段引入、第二段教师责任、第三段学生使命、第四段国家前途、第五段总结全文
10. 文学鉴赏方法:理解主题、分析技巧、感受情感
板书设计将按照以上内容进行,通过清晰的结构和简洁明了的语言,突出文章的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和意义。同时,板书设计将注重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主题写作:以“我的教育梦想”或“青春的责任”为题,撰写一篇作文。
2. 拓展要求:
-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作品,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 观看视频资源,了解朱自清的生平事迹,加深对作者的认识。
- 参观校史馆,了解学校历史,感受教育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 完成主题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最后一次讲演》的感悟或分析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无答案)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导学案13、最后一次讲演第一课时一、回顾复习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二、学习目标1、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2、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3、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三、合作探究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6分)卑劣.()诬蔑.()卑鄙.()离间.()蛮横.()赋予.()2、解释下列词语:(4分)(1)卑劣:(2)毒手:(3)诬蔑:(4)蛮横:3、文学常识填空:(1分)闻一多(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

湖北省浠水县人。

4、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这篇演讲词有什么特色?(3)、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四、精讲点拨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3.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4.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5.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6.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7.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同学们,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五、学生小结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基本了解,现在请大家对照板书,归纳本文的中心。

(指名归纳,教师小结,完善板书)明确: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的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最后一次讲演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

2.划分层次,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3.理解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相关链接】1.走近作者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

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1922年7月赴美留学。

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5年5月回国,曾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学校任教。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

还著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写作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这种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

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

会上,他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篇讲演。

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

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卑劣.()诬蔑.()卑鄙.()离间.()蛮横.()赋.予()2.解释下列词语。

(1)卑劣:(2)毒手:(3)诬蔑:(4)蛮横:3.文学常识填空。

闻一多(1899-1946),著名、学者、。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人。

4.朗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合作探究】一、文本理解。

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二、综合探究。

3.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4.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5.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6.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拓展提升】1.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同学们,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1.指出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

光明正大()偷偷摸摸()悲愤痛恨()挑拨离间()制造恐怖()卑鄙无耻()2.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句式,分析其表达效果。

(1) 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句式:表达效果:(2)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呀!句式:表达效果:(3) 你们完了,快完了!句式:表达效果:(4) 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句式:表达效果: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2. 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3. 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1.文体常识:演讲词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

在各种会议,它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

演讲词有三种类型。

1.叙事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议论说明和抒情。

叙事演讲词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记叙描述,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和规律。

2.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它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论证。

3.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讲中抒发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

对听众动之以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心灵。

演讲词的特点:1.针对性;2.鲜明性;3.条理性;4.通俗性;5.适当的感情色彩。

【自主学习】浏览课文,回答问题。

1.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2.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合作探究】一、文本理解。

1.本文的体裁以及特点。

2.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旨?3、本文的写作特色有哪些?【拓展提升】在麦克斯·普朗克生日演讲会上的演讲爱因斯坦在科学的神殿里有许多楼阁,住在里面的人真是各式各样,而引导他们到那里去的动机也各不相同。

有许多人爱好科学是因为科学给他们以超乎平常人的智力上的快感,科学是他们自己的特殊娱乐,他们在这种娱乐中寻求生动活泼的经验和对他们自己雄心壮志的满足。

在这座神殿里,另外还有许多人是为了纯粹功利的目的而把他们的脑力产物奉献到祭坛上的。

如果上帝的一位天使跑来把所有属于这两类的人都赶出神殿,那么集结在那里的人数就会大大减少,但是,仍然会有一些人留在里面,其中有古人,也有今人,我们的普朗克就是其中之一,这也就是我们所以爱戴他的原因。

我很明白在刚才的想象中轻易逐出的人里面也有许多卓越的人物,他们在建筑科学神殿中做出过很大的也许是主要的贡献;在许多情况下,我们的天使也会觉得难以决定谁该不该被赶走。

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如果神殿里只有被驱逐的那两类人,那么这座神殿决不会存在,正如只有蔓草就不成其为森林一样。

因为对于这些人来说,只要碰上机会,任何人类活动的领域都是合适的:他们究竟成为工程师、官吏、商人还是科学家,完全取决于环境。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那些得到天使宠爱而留下来的人吧。

他们大多数是沉默寡言的、相当怪僻和孤独的人,但尽管有这些共同特点,他们之间却不像那些被赶走的一群那样彼此相似。

究竟是什么力量把他们引到这座神殿中来的呢?这是一个难题。

不能笼统地用一句话来回答。

首先我同意叔本华所说的,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由变化不定的欲望的桎梏。

除了这种消极的动机外,还有一种积极的动机。

人们总想以最适合于他自己的方式,画出一幅简单的和可理解的世界图像,然后他就试图用他的这种世界体系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征服后者。

这就是画家、诗人、思辨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各按自己的方式去做的事。

物理学的发展表明,在某一时期里,在所有可想到的解释中,总有一个比其他的一些都高明得多。

凡是真正深入研究过这一问题的人,都不会否认惟一决定理论体系的实际上是现象世界,尽管在现象和他们的理论原理之间并没有逻辑的桥梁,这就是莱布尼茨非常中肯地表述过的“先天的和谐”。

渴望看到这种先天的和谐,是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

我们看到;普朗克就是因此而专心致志于这门科学中的最普遍的问题,而不是使自己分心于比较愉快的和容易达到的目标上的人。

我常常听说,同事们试图把他的这种态度归因于非凡的意志和修养,但我认为这是错误的。

促使人们去做这种工作的精神状态,是同宗教信奉者或谈恋爱的人的精神状态相类似的,他们每日的努力并非来自深思熟虑的意向或计划,而是直接来自激情。

我们对他的爱戴不需要作老生常谈的说明,我们但愿他对科学的热爱将继续照亮他未来的道路,并引导他去解决今天理论物理学的最重要的问题。

这问题是他自己提出来的,并且为了解决这问题他已经做了很多工作。

祝他成功地把量子论同电动力学、力学统一于一个单一的逻辑体系里。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把脑力产物奉献到祭坛上”,是说为了科学而进行脑力劳动。

B.作者引用叔本华的说法是为了批判和否定投身科学的消极动机。

C.作者将应该逐出神殿的和留在神殿的人作对比,是为了突出普朗克搞理论物理研究的力量所在。

D.画家、诗人、思辨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世界图像并从而征服经验的世界。

E、普朗克在理论物理学方面积极探索把量子论同电动力学、力学统一于一个单一的逻辑体系里。

F.作者歌颂普朗克是为了鼓励人们以积极的动机来从事科学探索。

2.文中提到的三类科学家分别是:3.“除了这种消极的动机处,还有一种积极的动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其中“消极动机”指什么?“积极动机”是指什么?4.作者将“被驱逐的那两种人”和“留下来的人”作对比,其目的是什么?5.莱布尼茨非常中肯地表述过的“先天的和谐”是指什么?【当堂检测】1.下面的句子表现了闻一多()。

我们随时像李先生那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跨进大门!A、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B、坚持真理的精神。

C、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的精神D、不畏强暴的精神2。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污、最无耻的事情!”句中连用两个“最”有什么作用?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A、讲演一开始就说明李先生没有罪。

B、引起听众注意。

C、讲演一开始就义正辞严地揭露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D、使敌人害怕3、“这几天,大家晓得,……”句中的“大家”指的是()A、李公朴和闻一多。

B、国民党反动派。

C、所有的人,包括敌人。

D、西南联大的师生和昆明爱国人士。

4、对下列四句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是()①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②暗杀了人,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③无耻啊!无耻啊!A、设问引用反复B、反问比喻反复C、反问引用反复D、设问比喻反复【收获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