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学生版

合集下载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导学导练课件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导学导练课件语文八年级下册

目录
课前导学
课堂导练
课后提升
THREE
课后提升
KE HOU TI周年纪念会的演讲 闻一多
①有些人死去,尽管闹得十分排场,过了没有几天,就悄悄地随 着时间一道消逝了,很快被人遗忘了。有的人死去,尽管生前受到很不 公平的待遇,但时间越过得久,形象却越加光辉,他的声名却越来越伟 大。我想,我们大家都会同意,鲁迅是经受得住时间考验的一位光辉伟 大的人物。因为他给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是中国 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
)人,说什
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
(4)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tú shā

),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
(5)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bēi fèn

)痛恨。
(6)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
④有人不喜欢鲁迅,也不让别人喜欢,因为嫌他说话讨厌,所 以不准提到鲁迅的名字。也有人不喜欢鲁迅,倒愿意常常提到鲁迅的 名字,是为了骂骂鲁迅。因为,据说当时一旦鲁迅回骂就可以出名。 现在,也可以对某些人表明自己的“忠诚”。前者可谓之反动,后者只 好叫作无耻了。其实,反动和无耻本来就是分不开的。
⑤除了这样两种人,也还有一种自命清高的人,就像我自己这 样的一批人。从前我们住在北平,我们有一些自称“京派”的学者先 生,看不起鲁迅,说他是“海派”。就是没有跟着骂的人,反正也是 不把“海派”放在眼上的。现在我向鲁迅忏悔:鲁迅对,我们错了! 当鲁迅受苦受害的时候,我们都正在享福,当时我们如果都有鲁迅 那样的骨头,哪怕只有一点儿,中国也不至于这样了。
目录
课前导学
课堂导练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最后一次讲演 》导学案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最后一次讲演 》导学案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第13课《最后一次演讲》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品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句式和修辞在演讲中的作用感受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重点难点)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知识拓展: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关于作者: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代表作有:《七子之歌》、《红烛》、《死水》等。

重点词义:卑劣[bēi liè]:指低下鄙俗;卑鄙恶劣。

卑鄙[bǐ]:指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毒dú手shǒu:杀人或伤害人的狠毒手段。

诬蔑[wūmiè]:捏造假象败坏别人的名誉。

屠杀[tú]:血腥、野蛮地大批残杀。

捶击[chuí]:用力敲打。

毁灭[huǐ]:摧毁消灭。

蛮横[mán hèng]:粗暴而不讲理。

赋予[fù]:指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

光明正大:形容一个人做事诚恳,言行一致。

挑拨离间[jiàn]:搬弄是非,引起纠纷、事端,使别人不和。

走进新课:(一)读课文,整体感知1、概括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答:2、将整篇讲演分为几个部分,用一两句话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答:(二)体会作者演讲的情感,概括文章的主旨。

答:略。

作业布置:尝试写一篇600字的演讲稿。

13《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附答案

13《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附答案

13《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难字生词和文体常识。

2.引导学生品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句式和修辞在演讲中的作用。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品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句式和修辞在演讲中的作用。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文人推崇的一种生死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枪口拍案而起等都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闻一多拍案而起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言辞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闻一多同志在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板书文题、作者)二、自主学习——预习与交流1.字词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

卑劣.(liè) 污蔑.(miè) 捶.击(chuí) 屠.杀(tú)蛮横.(hèng) 毁.灭(huǐ) 赋.予(fù)(2)解释下面的词语。

污蔑:捏造事实来诋毁别人。

光明正大:心地光明,言行正派。

挑拨离间:挑起是非争端,破坏团结。

(3)指出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

光明正大(褒义) 偷偷摸摸(贬义) 悲愤痛恨(中性)挑拨离间(贬义) 制造恐怖(贬义) 卑鄙无耻(贬义)2.背景链接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当李夫人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义愤填膺、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这篇讲演。

《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

《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

课题:《最后一次演讲》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读准、书写本课生字词2、能简单介绍闻一多、李公朴的事迹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3、初步感知演讲词的特点4、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够划分文章层次,归纳主旨自主学习(一)演讲词:(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 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闻一多,。

2.李公朴是什么人?李公朴,。

3.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三)、检测词语,学生互查为主。

★1.注音卑劣()诬蔑()卑鄙()离间()蛮横()赋予()2.解释词语卑劣:诬蔑:蛮横:赋予:挑拨离间: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1.请快速阅读课文,并标上段落序号。

2.思考归纳: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3.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4----5)第三部分:(6--12)合作探究1.针对会场的特殊情况,演说一开始,闻一多先生就义正辞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是“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紧接着从哪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作用是什么?(1)(2)(3)2.文章中的“他们”、“你们”都是指特务,闻一多先生为什么用了这两种指代?3.文末表达了闻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4.归纳本文的中心。

达标测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接触了演讲稿这种文学体裁及其特点,学会了无论是讲话还是写作都要根据特定场合和对象讲话,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请你说说关于爱国的诗词佳句,进一步感受闻一多的爱国精神。

课题:《最后一次演讲》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理解句式,修辞,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自主学习概括本文主题思想:合作探究(一).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找出最能表达作者爱憎情感的句子,有感情的读出来并说出其特点及表达效果。

★★1.说说下列句子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精品教案)

《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精品教案)

13 最后一次讲演课题最后一次讲演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演讲的方式,把握演讲的主要特点。

2.体会口语强烈的感情色彩。

过程与方法1.了解作者,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2.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内容,感知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惜献身的斗争精神。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闻一多全集》第三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

有删节。

闻一多先生“毅然出席”7月15日举行的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

出席这次追悼大会的教授,只闻一多先生一人。

闻一多先生不避危险,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毅然出席”这次追悼大会,决心像老战友李公朴一样,为争取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而坚决斗争。

闻一多先生面对会场上特务的凶焰,义愤填膺,“拍案而起”,挺身走上讲台,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现出一位爱国民主战士的英雄气概。

闻一多先生在发表这次演讲后三个小时,就被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了,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争取民主和平,为真理正义而战的崇高事业。

读准字音污蔑..(wū miè)屠.杀(tú)捶.击(chuí)卑鄙.(bǐ)蛮横..(mán hèng)赋予..(fù yǔ)卑劣..(bēi liè)毁.灭(huǐ)挑拨离间....(tiǎo bō lí jiàn)课前预习辨清字形理解词语悲愤:悲痛愤怒。

捶击:用重物猛力敲打。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蛮横: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挑拨离间: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

卑鄙无耻:形容品质低下,不知廉耻。

《最后一次讲演》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最后一次讲演》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最后一次讲演》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最后一次讲演》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最后一次讲演》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讲述了一个鼓舞人心的演讲家的最后一次演讲,他用自己的演讲激励了全世界无数人的心,留下了永久的印记。

这篇文章将通过分析文章的情节,揭示《最后一次讲演》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哲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一、情节分析故事的主角是演讲家米奇·麦克唐纳(Mitch Albom),他曾拥有一段十分幸福的婚姻,但在他的妻子去世后,他感到了极大的痛苦和失落。

尽管如此,米奇还是坚定地选择了重返演讲领域,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慈善和公益事业,继续鼓舞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然而,在他演讲的最后一天,米奇发现自己已经患上了绝症,只剩下几个月的生命。

虽然他感到了极度的悲伤和失落,但他没有放弃,反而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就是要在自己最后的演讲中,带给全世界的人们无限的勇气和希望。

最后,米奇在舞台上发表了自己的演讲,他的演讲深深地触动了所有听众的心,让他们重新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和人类应该追求什么。

而米奇也在演讲中达到了他自己设定的目标,他用自己生命中最后的力量,鼓舞了全世界无数人的心灵,留下了永久的印记。

二、启示与哲理通过《最后一次讲演》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启示和哲理,如下:1. 让我们重新认识生命的珍贵——故事的主角米奇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才意识到生命的宝贵,我们应该在平时就认识到生命的珍贵与可贵,珍爱自己的生命,不浪费时间和生命。

2. 勇气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学会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不要轻易放弃,要在困境中寻找出路,证明自己的价值与能力。

3. 帮助他人——米奇在感到自己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选择了帮助他人以减轻自己的负担,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

4. 朝着目标前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米奇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毫不退缩地面对死亡,为自己的生命定下了一个目标,实现了自己的意愿,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最后一次讲演第二课时导学案

最后一次讲演第二课时导学案

二、研读赏析(一).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找出最能表达作者爱憎情感的句子,有感情的读出来并说出其特点及表达效果。

★★1.说说下列句子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a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b有理由和事实都可以讲出来。

第一句由两个感叹句组成,语气强硬,语调斩钉截铁,情绪激愤,面对敌人,形成强大的攻势。

a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b 特务们已经到了穷途末路。

第一句用简明的语言向敌人发问,发人深思,接着宣判反动派必然灭亡的下场,通过反复,既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灭了敌人威风,又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嘲讽。

a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b妄图用杀人来达到目的,结果必定事与愿违。

第一句用“一个”和“千百万个”,“杀死”和“站起来”作对比,给了敌人有力的打击,表达了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号召人民前赴后继,斗争到底。

(二)、探究活动1、根据大家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总结归纳本篇演讲稿的写作特点★★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2、这样的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呢(提示: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式特点、修辞、语气语调等方面思考)★★★(1) 运用近义词、反义词使感情色彩强烈。

如第一段中用“打”、“杀”、“暗杀”等近义词,揭露了敌人的暴行,使语言富于变化,表达了演讲者对特务暴行的憎恨。

第二段用“无耻”和“光荣”这对反义词,词义上的鲜明对比,增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表达了演讲者分明的憎爱感情。

第五段用“光明”和“黑暗”这对反义词,表明了演讲者冲破黑暗,争取光明的强烈思想感情。

(2) 运用感叹句、反问句、递进句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如第四段“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连用反问句和感叹句,指出了特务们的可耻下场,表达了强烈的憎恨感情。

第一段“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用递进复句,步步紧逼,增强了揭露敌人的力量。

最后一次演讲

最后一次演讲

《最后一次演讲》导学案一.案例主题语文新课程的改革,强调注重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

在这节课堂设计上比较注重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课堂的节奏在逐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逐步用自己的感情读出文章的感染力,所以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同时,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朗读技巧表达心中的情感是这节课设计围绕的核心目标。

二.案例描述(一)倾听爱国心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这篇文章,这位同学读书的时候,请同学们思考:闻一多先生在演讲内容有那几个方面?生:痛斥敌人卑劣无耻,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号召人们斗争。

(二)品思爱国情师:题目是最后一次演讲,作者是谁?闻一多,他在为谁做这一次演讲?我们找一位同学来读文章的第一段?生:读文章后,学生说这是闻一多为李公朴做的一次演讲。

师:大家对李公朴的事迹除了书本上的介绍外,还有其他的了解吗?学生看:课件补充资料李公朴是著名的民主爱国人士、学者、社会活动家。

"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呼吁抗战,是著名的抗日救国"七君子"之一。

1942年移居昆明,从事民主文化活动。

宣传抗日救国和民主进步思想。

"一二·一"运动中,站在爱国学生一边,多次撰文抨击国民党,痛悼烈士。

1946年7月11日晚,李公朴先生与夫人张曼筠在回住所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师:一个一心一意为国家前途思考,全心全意为民族前途寻找方向的人,就这样被无情的杀害了。

刚才这位同学读的文章十分的流畅清楚,只是其中的感情我们应该从重读上再来更好的表达一下,应该重读那些句子和字词呢?老师来范读一次后大家来思考?生:最卑劣最无耻,中国人,这成什么话?原因是只有重读这几个句子和字词更能表达心中的愤怒。

师:好,同学们自己尝试重读这几个句子和字词,体会一下当时作者的心情。

然后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师:找学生读,然后引领学生齐读。

师:演讲是和观众面对面的,我们来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二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生:可能有反动派在现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七中八年级下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最后一次讲演)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的】
一、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二、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三、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学习重点】领会闻一多先生对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论述。

【学习难点】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知识链接】
1.创作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

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篇演讲。

会后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

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

”《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的即兴演说,但演讲的思路非常清晰。

这是演讲稿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演讲内容的思路混乱,是不能激励听众的。

这篇即兴演说先是痛斥国民党特务暗杀李公朴先生的罪恶行径,颂扬李公朴及昆明人民为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

然后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制造白色恐怖的虚弱本质,揭示人民必胜,真理永存,阐述中心论点。

最后号召人民起来奋斗,表达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

整篇文章的结构完整,一气呵成,体现了演讲词的基本特点。

2.文体知识
讲演词又叫演说词、讲话稿,是一种供口头向群众宣传的带有鼓动性的文章。

讲演词有以下特点:第一,有的放矢,考虑听众对象。

第二,观点集中、鲜明。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语言通俗生动,感情深厚充沛。

讲演词的结构灵活多样,不管采用什么形式,但大体都有三部分内容:开头提出问题,或亮出讲话要点,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关注;重点是中间部分对演讲主旨的阐述;结尾回应开头,总束全文,或提出希望和祝愿,使听众受到激励和
鼓舞。

3.知识超市
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三人称:除“我,我们,你,你们”的其他主语。

这三种人称各有其表达效果与优点。

第一人称的优点是,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是,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

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第三人称叙述则显得比较客观公正,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叙述的方法,能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自由。

句式:感叹句的目的在于抒发说话人的感情,要求听话人表示同情或使听话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感叹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示惊喜和赞叹;另一类是表示悲伤和厌恶,包括愤怒和憎恨。

课前任务:先认真自学课本P79——P81,后独立完成基础部分和要点部分——课前学科组长评好分
基础部分
(学习程序:课内组内基础部分进行对学、群学)
1、《最后一次讲演》慷慨激昂,选择感兴趣的段落好好练练演讲。

2、读读写写:
晓得(xiǎo dé)卑劣(bēi liè)无耻(chǐ)毒手(dú)污蔑(miè)屠杀(tú)悲愤(fèn)锤击(chuí)恐怖(bù)势力(shì)毁灭(huǐ)卑鄙(bǐ)蛮横(mán hènɡ)赋予(fù yǔ)光明正大(míng)
挑拨离间(tiǎo bō lí jiàn )
3、解释词语
捶击:用重物猛力敲打。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蛮横: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挑拨离间: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

卑鄙无耻:形容品质低下,不知廉耻。

要点部分
(学习程序:组内对学、群学——老师分配任务,小组重点探究——展示、点评)
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在朗读时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2、文中“你们”指的是,“我们”指的是。

不断变化人称,表达了什么感情?
3、“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试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4、由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所表达的强烈情感,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5、语言品味:
本篇文章作为演讲词很具有感染力,找出感染你的句子加以品析。

(找出两处)(提示:可以从修辞、句式、用词等角度赏析,尤其关注感叹句。


示例:
1、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既用反复的修辞揭露了敌人的无耻,又用对比方法突出李公朴先生为进步事业而死的光荣。

拓展部分
(学习程序:课内独立完成拓展部分——小组交流——展示、点评、总结)
1、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同学们,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2、有些同学总以为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请说一段劝告他的话。

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

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它的到来犹如欢乐的黎
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

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贫困的孤岛上。

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我并非没有注意到,参加今天集会的人中,有些受尽苦难和折磨,有些刚刚走出窄小的牢房,有些由于寻求自由,曾早居住地惨遭疯狂迫害的打击,并在警察暴行的旋风中摇摇欲坠。

你们是人为痛苦的长期受难者。

坚持下去吧,要坚决相信,忍受不应得的痛苦是一种赎罪。

让我们回到密西西比去,回到阿拉巴马去,回到南卡罗莱纳去,回到佐治亚去,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回到我们北方城市中的贫民区和少数民族居住区去,要心中有数,这种状况是能够也必将改变的。

我们不要陷入绝望而不能自拔。

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

这个梦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判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阿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着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够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这就是我们的希望。

我怀着这种信念回到南方。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是会自由的。

在自由到来的那一天,上帝的所有儿女们将以新的含义高唱这支歌:“我的祖国,美丽的自由之乡,我为您歌唱。

您是父辈逝去的地方,您是最初移民的骄傲,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个山冈。


如果美国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这个梦想必须实现。

让自由之声从新罕布什尔州的巍峨峰巅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纽约州的崇山峻岭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山的顶峰响起!让自由之声从科罗拉多州冰雪覆盖的落矶山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加利福尼亚州蜿蜒的群峰响起来!不仅如此,还要让自由之声从佐治亚州的石岭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田纳西州的了望山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密西西比州的每一座丘陵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每一片山坡响起来。

当我们让自由之声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每一个大小村庄、每一个州和每一个城市响起来时,我们将能够加速这一天的到来,那时,上帝的所有儿女,黑人和白人,犹太人和非犹太人,新教徒和天主教徒,都将手携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灵歌:“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