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演讲学案 附答案
13《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附答案

13《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难字生词和文体常识。
2.引导学生品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句式和修辞在演讲中的作用。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品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句式和修辞在演讲中的作用。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文人推崇的一种生死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枪口拍案而起等都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闻一多拍案而起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言辞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闻一多同志在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板书文题、作者)二、自主学习——预习与交流1.字词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
卑劣.(liè) 污蔑.(miè) 捶.击(chuí) 屠.杀(tú)蛮横.(hèng) 毁.灭(huǐ) 赋.予(fù)(2)解释下面的词语。
污蔑:捏造事实来诋毁别人。
光明正大:心地光明,言行正派。
挑拨离间:挑起是非争端,破坏团结。
(3)指出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
光明正大(褒义) 偷偷摸摸(贬义) 悲愤痛恨(中性)挑拨离间(贬义) 制造恐怖(贬义) 卑鄙无耻(贬义)2.背景链接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当李夫人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义愤填膺、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这篇讲演。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后一次讲演学案新版语文版

15.最后一次讲演第一部分:1、《最后一次讲演》是在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2、解释词语:①挑拨离间:②赋予:3、下面的句子表现了闻一多()我们随时像李先生那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跨进大门!A、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B、坚持真理的精神。
C、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的精神D、不畏强暴的精神4、“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污、最无耻的事情!”句中连用两个“最”有什么作用?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A、讲演一开始就说明李先生没有罪。
B、引起听众注意。
C、讲演一开始就义正辞严地揭露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D、使敌人害怕5、题为“最后一次讲演”有什么意义?6、阅读下列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读选文,回答问题: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污、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用嘴写出了说出了千万人民心中压着的话,大家有笔有嘴有理由讲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偷偷摸摸地杀!(鼓掌)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暗杀了人,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7、这两段文字中对进步力量和对反动派讲话,语气上和用语上感情色彩截然不同,说到李公朴时用“是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对李公朴先生的感情;斥责敌人时,用“无耻啊!无耻啊!”表达对敌人的;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立场。
8、闻一多先生讲演中一开始就义正辞严地指出:暗杀李公朴先生是昆明历史上出现的“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然后从三方面层层深入揭露反动派制造暗杀李公朴先生事件的险恶用心,这三个方面是:①②③9、“这几天,大家晓得,……”句中的“大家”指的是()A、李公朴和闻一多。
《最后一次讲演》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最后一次讲演》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最后一次讲演》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最后一次讲演》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讲述了一个鼓舞人心的演讲家的最后一次演讲,他用自己的演讲激励了全世界无数人的心,留下了永久的印记。
这篇文章将通过分析文章的情节,揭示《最后一次讲演》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哲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一、情节分析故事的主角是演讲家米奇·麦克唐纳(Mitch Albom),他曾拥有一段十分幸福的婚姻,但在他的妻子去世后,他感到了极大的痛苦和失落。
尽管如此,米奇还是坚定地选择了重返演讲领域,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慈善和公益事业,继续鼓舞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然而,在他演讲的最后一天,米奇发现自己已经患上了绝症,只剩下几个月的生命。
虽然他感到了极度的悲伤和失落,但他没有放弃,反而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就是要在自己最后的演讲中,带给全世界的人们无限的勇气和希望。
最后,米奇在舞台上发表了自己的演讲,他的演讲深深地触动了所有听众的心,让他们重新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和人类应该追求什么。
而米奇也在演讲中达到了他自己设定的目标,他用自己生命中最后的力量,鼓舞了全世界无数人的心灵,留下了永久的印记。
二、启示与哲理通过《最后一次讲演》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启示和哲理,如下:1. 让我们重新认识生命的珍贵——故事的主角米奇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才意识到生命的宝贵,我们应该在平时就认识到生命的珍贵与可贵,珍爱自己的生命,不浪费时间和生命。
2. 勇气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学会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不要轻易放弃,要在困境中寻找出路,证明自己的价值与能力。
3. 帮助他人——米奇在感到自己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选择了帮助他人以减轻自己的负担,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
4. 朝着目标前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米奇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毫不退缩地面对死亡,为自己的生命定下了一个目标,实现了自己的意愿,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第13课 最后一次演讲(基础训练)(解析版)

第13课最后一次演讲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卑劣.(lüè)无耻.(chǐ)毒.手(dú)B.诬蔑.(miè)屠.杀(tú)悲愤.(fèn)C.恐怖.(bù)毁.灭(huǐ)卑鄙.(bì)D.蛮横.(hèng)挑.拨(tiǎo)离间.(jiān)【答案】B【解析】【详解】A.卑劣——liè;C.卑鄙——bǐ;D.离间——jiàn;故选B。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赋予晓得光明正大B.承认特务遭毒手C.势力捶击反动派D.跨进鼓掌黎明【答案】C【详解】C.捶—锤;故选C。
3.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A.闻一多的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B.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到了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
C.泰戈尔,印度诗人文学家,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D.李公朴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杰出的社会教育家,后被国民党特务残忍杀害。
【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B.新月派是受到了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故选项中“受到了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说法错误。
故选D。
4.下列对《最后一次讲演》这篇讲演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讲演,揭露并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法西斯暴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真理。
B.这篇讲演,表现了讲演者闻一多先生不畏强暴、坚持正义、视死如归的英勇斗争精神,以及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这篇讲演,在用语的感情色彩上,表明了作者强烈的爱憎。
说到李公朴,语气热情,满怀崇敬;谈到人民,语气洋溢着激情;斥责敌人,语气严厉尖锐,充满蔑视。
D.这篇讲演,交替使用长句和短句,并与排比、反复、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讲演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共3篇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共3篇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1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引言《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色彩鲜明的优秀散文,是散文中的佳品。
它通过对最后一次讲演的记叙,表达了奇伦皮特高中毕业生对世界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生命最后的确定性的深刻感受。
教学这篇文章,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文旨在探究如何教学本篇文章以及教学中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理解散文的方法。
(2)理解散文的主旨,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3)熟悉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4)培养学生用文化眼光理解文章,认识世界上的不同文化。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2)能够以正确的方式表达对文章的理解。
(3)能够理解人类对自由的追求。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自由、寻求和平和幸福的情感。
(2)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散文的方法,掌握散文的特点和结构。
(2)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某些语言表达和文化信息。
(2)运用关键词回答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1)利用PPT进行教学,对散文的特点、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说。
(2)引导学生思考,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探讨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如“自由”这个核心词汇。
2.互动式教学(1)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一个问题,并在班级中分享和交流。
(2)让学生读散文,并分析文章中的词汇,难点和复杂的句式。
(3)数学家板书,出示文本。
逐步指导学生回答自己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关闭手机、电子产品,让学生走出教室。
在走廊上粘贴一些与自由有关的海报,如“自由平等”像南非,美国各州七头蛇标志,亚利桑那州孤儿院场景的美国电影《阿甘正传》等。
《最后一次讲演》练习及答案

03 拓展阅读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 郭沫若
年轻的朋友们: 讲演对于我倒不是件难事,然而要不多不少恰好“五分钟”,却使我感到困难。
而主席又只要我作“五分钟”的滩头演讲,让你们好早点跳下海去,作你们青春的畅 泳。
我想,本来我可以这么开始我的演讲:“各位先生,各位女士,请大家沉默五 分钟!”于是当大家沉默到五分钟的时候,我便说:“沉默毕,我的讲演完了。”
(解析:A.liàng/liáng,jiān/jiàn,zhēnɡ/zhènɡ;B.chuí/chuí,kǎi/gài,bēi/bài;
C.dǎo/dǎo,hèng/héng,tiāo/tiǎo;D.chǐ/zhǐ,wū/wū,fèn/pēn。)
MING XIAO KE TANG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既兴演讲 义愤填鹰 词不达意 卑弊无耻
MING XIAO KE TANG
大家假如反诘我:“你向我们作五分钟的讲演,为什么叫我们沉默五分钟呢?” 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朋友,人们不是说‘沉默胜于雄辩’吗?”
本来我可以这么开始我的讲演的,但是当我听了刚才×先生两分钟的讲演,太 漂亮了!他说:“人民的作家萧红女士一生为人民解放事业奔走,到头来死在这南 国海边,伙伴们把她埋在这浅水湾上,今天,围绕在她周围的都是年轻人,今后的 日子里,不知有多少年轻人来围绕着她。朋友们,我们是年轻人,我们没有悲伤, 我们没有感慨,请大家向萧红女士鼓掌。”太好了,我的五分钟讲演只好改变计划 了,让我把年轻人引申来说一下吧。
02 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7.文章开头从哪几个方面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要打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打杀,只会偷偷摸摸地暗杀; 杀了人,为了推脱罪责,反污蔑造谣,嫁祸于共产党。
《最后一次演讲》导学案及答案

市二中"1+3"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课题:《最后一次演讲》第一课时教师:主备教师: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正确读准、书写本课生字词2、能简单介绍闻一多、李公朴的事迹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3、初步感知演讲词的特点4、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够划分文章层次,归纳主旨自主学习(一)演讲词:(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 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闻一多,。
2.李公朴是什么人?李公朴,。
3.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三)、检测词语,学生互查为主。
★1.注音卑劣()诬蔑()卑鄙()离间()蛮横()赋予()2.解释词语卑劣:诬蔑:蛮横:赋予:挑拨离间: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1.请快速阅读课文,并标上段落序号。
2.思考归纳: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3.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4----5)第三部分:(6--12)合作探究1.针对会场的特殊情况,演说一开始,闻一多先生就义正辞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是“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紧接着从哪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作用是什么?(1)(2)(3)2.文章中的“他们”、“你们”都是指特务,闻一多先生为什么用了这两种指代?3.文末表达了闻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4.归纳本文的中心。
达标测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接触了演讲稿这种文学体裁及其特点,学会了无论是讲话还是写作都要根据特定场合和对象讲话,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请你说说关于爱国的诗词佳句,进一步感受闻一多的爱国精神。
市二中"1+3"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课题:《最后一次演讲》第二课时教师:主备教师: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理解句式,修辞,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自主学习概括本文主题思想:合作探究(一).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找出最能表达作者爱憎情感的句子,有感情的读出来并说出其特点及表达效果。
13、《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

《最后一次讲演》学案答案:第一课时二、预习与交流(一)文学常识: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出身子世家望族,书香门第。
“五四运动”时参加学生运动,赴美留学,学习美术,后研究文学,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出版诗集《红烛》《死水》。
1943年,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
昆明《民主周刊》社长。
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① 诗人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②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
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
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③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
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
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五)文体常识演讲词:也叫演说词,是指在公众场合就某一问题或某一事件等公开发表自己见解的讲话文稿。
它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也可以表达主张、见解等。
演讲词是以“写”来体现“说”的艺术的,因此,与其他文体相比,演讲词具有鼓动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等特点,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等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特点:第一,考虑听众对象,要有针对性。
第二,观点集中、鲜明。
第三,思路清晰,内容充实。
第四,语言通俗生动,感情深厚充沛。
结构:提出问题或亮明观点——阐述讲演主旨——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消除文字隔膜。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捶击(chuí)屠杀(tú)卑劣(bēi liè)恐怖(bù)氛围(fēn )诬蔑(wū miè)两桩事(zhuānɡ)义愤填膺(yīnɡ)卑鄙(bǐ)蛮横(mán hènɡ)赋予(fù yǔ)挑拨离间(tiǎo bō lí jiàn )3.解释下列词语卑劣:卑鄙恶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次讲演》【学习目标】:1. 明确句式变化、修辞使用等技巧在演讲语言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初步掌握演讲语言中表情达意的技巧,并且学以致用。
(重点)2. 以演讲为突破口,以演讲语言为学习重点,通过师生的演讲及对演讲语言的品评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审美能力。
(难点)【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解题。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
二、演讲词的特点: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三、听读录音,学生试读:提示:注意讲演的气势与感情,把握文章的强烈感情。
四、感知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为民主和平而献身,将会赢得更强大的革命力量。
3、补充闻一多当时演讲的时代背景。
1)李公朴先生为什么会遇害?李公朴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妄图篡夺胜利果实,实行独裁统治,阴谋发动内战。
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地镇压民主运动。
1946年2月,重庆发生“校场口事件”,重庆各界人士在校场口集会庆祝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国民党特务捣毁会场,大打出手,打伤郭沫若等60多人,李公朴先生当场被特务打伤。
5月初,李先生带伤回到昆明,又与闻一多先生一起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
国民党反动派对李先生又恨又怕。
7月11日晚十时许,李公朴先生在回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
2)补充闻一多演讲背景:闻先生“毅然出席”7月15日举行的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
出席这次追悼大会的教授,就闻先生一人。
闻先生不避危险,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毅然出席”这次追悼大会,决心像老战友李公朴一样,为争取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而坚决斗争。
闻先生面对会场上特务的凶焰,义愤填膺,“拍案而起”,挺身走上讲台,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现出一位爱国民主战士的英雄气概。
闻先生在发表这次讲演后三个小时,就被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了,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争取民主和平,为真理正义而战的崇高事业。
4、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明确: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5、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发出了什么样的号召?提示:体现在6—10自然段。
五、研讨写作特色:1、前面,我们侧重领会了本文的思想内容,课后布置同学们朗读课文,大家一定深有体会,请同学们说说这篇讲演词有什么特色?讨论提示: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这样的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呢?讨论提示:对进步力量和对反动派讲的话,语气和措词的感情色彩截然不同。
例如:对敌人:无耻。
对李先生:光荣2、在讲演中,作者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这篇讲演词运用了40多个感叹号,把讲演者的思想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展示给了听众,造成了使之越来越分明、越来越强烈的效果。
设问、反问及反复和排比等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也是这篇讲演词的一大特点。
这些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使听众的思想与讲演者的思想感情始终处在激荡、交融,再激荡、再交融的过程中,从而不断地涌动和撞击,达到强烈的共鸣。
这篇讲演词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量。
3、在讲演中人称的不断变换,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对敌人用“你们”,对正义力量用“我们”,爱憎分明,旗帜鲜明地与敌人展开面对面地交锋。
4、短句较多,语言口语化。
口语又叫口头语,是大多数人日常交际时口头使用的语言,它的特点是词汇大众化,句式简短,少用关联词语。
演讲多用口语。
5、饱含激情的语句。
讲演词的开头和结尾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否吸引听众和能否达到讲演目的的关键。
该文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结尾,使听众振聋发聩、热血沸腾、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高超的讲演技巧。
同学们对此应认真体会琢磨,并逐步学会善于选取恰当的语句作为讲演的精妙结尾!六、在理解主题的基础上练习演讲(先让学生练习,后指名读)七、介绍作者闻一多: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
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1922年7月赴美留学。
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5年5月回国,曾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学校任教。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
还著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194 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八、推荐课外阅读:《死水》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一九二五年四月【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一、为下列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卑劣 A. liè B. lüè(二)蔑视 A. miě B. miè(三)鲜血 A. xuě B. xuè(四)卑鄙 A. bì B. bǐ二、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与例词中加线字字意不同的一项,将答案写在每题的括号里。
挑拨离间 A. 间断 B. 间接 C. 田间 D. 晴间多云()赋予 A. 天赋 B. 赋税 C. 赋勋 D. 禀赋()蛮横 A. 强横 B. 横暴 C. 横渡 D. 横行()三、指出下面两句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并简析其作用。
1. 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2. 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四、下列两句中人称都有变化,简析这种变化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1. “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2. “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四、课内阅读(一)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1. 归纳这一语段的段意。
2. 文中标有横线的三个词从词性上看是什么词?这三个词强调了什么内容?3. 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说说在表达上起的作用。
4. “这成什么话?”是反问句,将其改成陈述句,与原句作比较,说说原句的表达作用。
(二)①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②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③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④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⑤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的光荣!1. 上文第一段演讲词哪一句话体现作者的观点:()A. ①B. ④C. ⑤2. 上文①这个设问句的表达作用是:()A. 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B. 加强演讲的表达效果C. 引起听众的思考,以产生感情的共鸣3. “无耻”“光荣”“集团”“诬蔑”这些词的感情色彩是:()A. 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贬义词B. 中性褒义词贬义词贬义词C. 贬义词褒义词中性贬义词4. 上文⑤句是:()<, /o:p>A. 复杂单句B. 复句C. 多重复句5. 上文选自闻一多写的《最后一次讲演》,“最后”一词的意思是()6. 上文中“你”指代(),“他们”指代()。
末句的“两桩事”指的是⑴()⑵()【试题答案】一、(一)A;(二)B;(三)B;(四)B二、C B C三、1. 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
加重语气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
2. 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
加强讽刺语气,强调敌人的可耻下场。
四、1. 由“他们”变为“你们”,表现讲演者大无畏的精神和愤怒的感情。
2. “你们”“我们”相连相对使用,表达讲演者坚定的立场。
四、课内阅读(一)1. 义正辞严地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令人震惊的罪行。
2. 三个都是副词。
强调李先生的行为是一个中国人的正当行为,是正义的。
3. “光明正大”、“偷偷摸摸”。
用对比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卑劣无耻到极点。
4. “这实在是不像话。
”原句语气有力,痛斥敌人;改后轻描淡写,语气无力。
(二)1. C 2. A 3. C 4. B5. 生前的最后一次6. 特务遭受屠杀的昆明青年学生李公朴被暗杀“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反对内战被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