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的无为之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老子》的无为之道

作者:周黎岩

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18期

摘要《老子》的思想核心是无为,一般人认为老子的无为就是消极不做事,是无所作为的意思。其实,老子无为的背后隐藏着更高明、更智慧的“有为”,老子称之为“无为而无不为”。本文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角度,解读《老子》一书中蕴含的无为之道。

关键词《老子》无为

中图分类号:B223文献标识码:A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著作《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一部奇书,文字简约而深奥,思想丰富而难测,短短五千言蕴含的智慧,似乎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要和期望,能引出各种不同的理解,解释,理论,猜想,以及发挥。或视之为君人南面之术,或目之为气功长生之作,或以之为兵战之书,或崇之为仙道祖籍,或推之为哲学宝典。《道德经》似乎是一个万花筒,可以随时变幻出不同的光彩图案。可以说,《道德经》的玄妙是无法尽述的。

《老子》一书开篇就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幽深玄妙观点,似乎让人坠入了云雾之中,不知所云。其实老子也并非故弄玄虚,玩文字游戏,而是因为一方面他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个孕育万物,滋长万物的“道”的真实存在,另一方面却又感到这个不可言喻的“道”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老子既对这个高深莫测“道”的充满着无限的敬畏之情,也有种大道莫可道的无奈之感。这也是历来人们对老子思想的解读观点不一的根本原因,因为老子的思想实在太高超,太玄妙了!学术界历来对这个“道”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以为,这个“道”既是宇宙之本,万物之母,也是规律、法则的意思。“道”是宇宙万物生存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人力所不能扭曲违背的自然法则,天、地、人三界都要遵循这个“道”去生存,去发展,所以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法”就是效法,遵循的意思。道最终也是要效法“自然”,效法这个孕育万物的大自然,“自然之道”的核心所在就是“无为”。大自然为什么能生长万物,滋养万物,就是因为它遵循了“无为”之道,不居功自傲,保持“为而弗争”的君子美德,它才能孕育滋养宇宙上的花草树木,山水人物。老子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包容之德,以天之道推人之道,提出人类要向大自然学习,学习大自然的“无为”之道,“弗争”美德。

在一般人看来,儒家思想是一种“忧国忧民”、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积极有为的入世思想。老子开创的道家思想则是主张无所事事,不负责任,逃避现实,只求个人自在逍遥、不关心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消极无为的出世思想,误认为老子的“无为”就是消极不做事,无所作为的意思。其实,老子只是不推崇法家以“法”治天下和儒家以“礼”治天下的救世方法,老子是在寻求另一种救世、

治世方法。老子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充满着关切之意,对整个人类的生存都饱含着忧患之心。细品《老子》,你会发现《老子》一书中充满对人类社会之秩序、状态的忧虑,体现着对人类命运的关切之情。老子讲“无为”,讲“自然”,不是消极、无所事事,而是要人“为,无为”而后达到“无不为”,就是要人顺应自然规律,掌握自然规律,因势利导,最后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老子意在用无为的方式达到有为的目的,也就是说,无为是手段,有为是目的,老子不但有所为,甚至是大有作为,无所不为,是“无为而无不为”。老子更讲究“有为”的方式方法,其实是一种权谋,谋略。在现实问题面前,我们如何才能做到用“无为”的方式达到“无不为”的目的呢?笔者以为,在问题面前,只要我们持有顺向和逆向两种思维方式,善于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我们就能无所不为。

1顺向思维方式的“无为”之道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方式是破解问题的首要关口。顺向思维方式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用顺应自然的方式分析问题、处理问题。顺应自然就是要善于因势利导,顺势而上,乘势而为,唯此,方能取得事倍功半之效果。顺应自然的无为之策,任其自在自为的不作为,看似一种无为,不做事,其实是在分析了客观形势之后,跳出问题看问题,跳出问题解问题的更智慧、更高明的“有为”。世间万事万物,有很多事情确实是人力所不能强求的,如果我们不尊重事物发展规律地去逆向而行,反而会弄巧成拙。我们要有善于采取顺向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大智慧,因人因事地去“无为”,盲目地去“积极”有为,有时未必就是正确的方法,有时积极有为反倒有可能会弄巧成拙,“有为”变成了破解问题的阻力。比如说,环保这个主题,我们就要善于用顺向的思维,用无为的方式去处理一些问题。我们现在对大自然的保护提倡一种最有效的保护方法就是远离,远离就是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在保护大自然、保护珍稀物种这个方面,人类在早期错误地认为保护物种就是积极有为地去介入,去干预。保护动物就是把动物圈养起来,给它吃,给它喝,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这种不尊重动物天性,违背自然生态法则的保护,反而是一种更大程度上的破坏。人们在遭到大自然的惩罚之后慢慢地醒悟过来,走出了“圈养”误区,懂得了要顺应自然规律,尊重自然生态法则的道理,采取了“放养”的保护方式。让珍稀物种回归大自然,还它们自然天成的生活环境,不去惊扰它们,不人为地干涉它们的生活方式,让它们去经受大自然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的挑战,自在自为地生老病死,反而有效地保护了珍稀物种。这就是顺应自然法则的“无为”之道。所以,在问题面前,我们要善于思考,善于分析,善于用顺向思维方式、无为之法去破解难题。

2逆向思维方式的“无为”之道

《老子》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还要善于用逆向思维方式去分析,用无为之法去处理。逆向思维是说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要能跳出常规,逆事物的常规方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简而言之,就是要善于逆势而为,能聪明地“倒过来想”。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有时会有出人意料的效果。日本丰田公司的创始人丰田喜郎曾说过:“如果我取得了一点成功的话,那是因为我对什么问题都倒过来思考。”老子的“倒过来想”就是要懂得“贵柔守弱”的道理。在一般人看来,柔弱之势不胜刚强之势,多数人推崇强者必胜柔弱的道理。但老子却另辟蹊径,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柔能克刚,弱能胜强”的智慧。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我们知道性质最“弱”,装在方器中则方,装在圆器中则圆,可以说水性是“至柔”的,但又是“至坚”的,水滴可以石穿,“柔可胜坚”,无坚不摧,达到“强者莫之能胜”的境界。因此老子说水的这种性格是“上善”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有着与世无争的至善美德。老子以水喻道,告诉我们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地保持一种“柔弱胜刚强”的思维方式,采取无为的方式处理问题。中国古人历来讲究“恩威并重”、“软硬兼施”的智谋和策略,其实也说明“守弱”也是一种克敌制胜、破解问题的方式方法。老子讲“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宇宙之本的“道”就是具有了“守弱”的智慧,才能以弱胜强,无为而无不为。我国古代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例子不胜枚举,孙膑减灶的故事家喻户晓,也就是历史上的齐魏马陵之战,用的就是这个方法,史书上称这种策略为“欲擒故纵”,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老子》一书博大精深,智慧的光芒闪烁了几千年,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能从中汲取营养,吸取智慧。老子尊重世间万物的自然天性,尊重世间万物变化发展的规律,讲究“无事取天下”,其实是一种讲究策略的“有为”,是一种深谙世事之后的“无为而为”。国学大师张舜徽先生认为《老子》一书无非就是个“装”字,装什么装弱,装糊涂,装孬,装无为,装得越像越能够胜利,说到底,还是要得到,还是要有所为,只不过为了有为先装着无为。老子的这种“装”的方法,领导者用称“韬晦”,老百姓用称“装蒜”,其实这都是权谋、谋略。可见,老子的无为思想不能等闲视之,必须熟读深谙,方能领悟其中之奥妙精髓。

注释

李耳.道德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