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共57页文档

合集下载

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根据全县土地利用战略、土地利用目标和任务的要求,合理调整规划期间土地利用结构如下:规划到2010年,全县农用地面积调整到165408.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97.04%,比2005年增加0.09%;全县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2700.00公顷以内,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1.58%,比2005年提高0.18%;其他用地面积调整到2349.5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38%,比2005年降低0.27%。

规划到2020年,全县农用地面积调整到165044.2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96.82%,比2005年降低0.12%;全县建设用地总量不高于3267.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1.92%,比2005年提高0.52%;其他用地调整到2146.9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29%,比2005年降低0.39%。

一、农用地结构调整严格保护耕地,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适当扩大园地面积,保持林地资源优势,略有增加;其他农用地面积略有减少。

(一)耕地到2010年耕地总面积为17314.0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10.16%,期间耕地增加2183.49公顷;2020年耕地总面积16864.5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9.89%,2006~2020年间共增加耕地1734.01公顷。

(二)园地到2010年园地面积为9755.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2%,期间园地增加4731.70公顷;2020年园地面积为9833.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7%,2006~2020年园地面积增加4809.53公顷。

(三)林地到2010年林地面积为134267.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77%;2020年林地面积为134267.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77%;2006~2020年林地面积减少5691.24公顷。

(四)其他农用地到201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为4071.5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9%,期间其他农用地减少1069.00公顷;202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为4078.8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9%,2006~202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减少1061.69公顷。

土地利用规划_第10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土地利用规划_第10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土地利用结构研究可以解决以下两个相关的问题, 即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和实现土地 利用效率最大化。土地利用效率可用平均单位土地面 积的产出的大小或平均单位产出的占地大小来表示。 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就是要尽可能地降低平均每单位 产出的占地量或提高平均每单位土地的产出量。
4
第二节 土地利用结构系统及其特征
19
三、基于思维系统性的模型法
寻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的土地资 源部门合理分配,从而形成最优(或满意)的土地利 用结构,采用系统工程方法才能得以解决。系统工程 把土地利用系统看成是一个整体,同时把研究过程也 视作为一个整体,要求从土地利用系统整体的角度对 土地利用系统与其子系统之间的矛盾加以整体协调, 对有限的土地资源的部门间和产业间合理分配,就需 要从全局整体来协调。
37
二、土地利用分区方法
(1)综合分析法 又称经验法,是一种定性分区法,主要适用
于土地利用方式区域差异显著、分区界限明显易 定的情况,要求具体操作人员非常熟悉当地的实 际状况。 (2)主导因素法
是在基层乡镇土地利用方式划分的基础上, 适当加以归并,逐步扩大土地利用类型区,毒将 地域相连的类型区合并成为土地利用用地区域, 以主导土地用途作为用地区域。
2.层次性 土地利用系统按一定标准划分成不同层次的
系统从纵向来看大致可分为全国、省、市、县、 乡五级层次。从横向来看,若把一定地域范围内 土地利用系统定为最高层以次系统,农业用地非 农业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组成土地利用系统(层次 Ⅰ),农业用地、非农业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内部 再进一步分解下一层次土地利用系统。
33
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实例
(自习)
34
第六节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土地利用结构一经确定之后,应当将其在土 地上加以布局,以达到全面实施土地资源合理配 置的目的。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用地结构(%) 方案
A
B
C
1
50.00
30.00 20.00
2
30.00
20.00 50.00
3
20.00
50.00 30.00
用地效益(万元)
结构效应
(万元)
A
B
C
小计
一、土地利用结构 (三)土地利用结构效应
例如:区域总面积10000公顷,可供用地类型A、B、C,效益A地600 元每公顷, B地400元每公顷, C地200元每公顷。试分析土地结构效 应并比较。
Ⅰ 636.95 131.34
2.19 1238.42
1.62 0.58
1.84 2.14 1.08 1.2
Ⅱ 625.63
135 2.10 1275.99 1.43 0.71
1.96 2.12 1.14 1.15
Ⅲ 620.36
142 3.06 2148.61 1.73 0.85
2.19 2.15 1.09 1.11
课堂习题:完善表格缺少的权重值后,应用综合 评价方法选出最佳方案
评价指标
年均耕地粮食单产P1 年均耕地油料单产P2 年均耕地价值产投比P3
年均耕地纯收入P4 年均耕地能量产投比P5 耕地有机肥施用达标率P6
亩耕地有机质平衡系数P7 亩耕地N平衡系数P8 亩耕地P平衡系数P9 亩耕地K平衡系数P10
用地结构(%) 方案
用地效益(万元)
结构效应 (万元)
A
B
C
A
B
C
00 20.00 300.00 120.00 40.00 460.00 100.00
2
30.00
20.00 50.00 180.00 80.00 100.00 360.00 00.00

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调整

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调整

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直接反映‎一定时期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可用以分析‎土地国民经‎济、区域经济、企业经济中‎各部门的作‎用程度、经济效益及‎其潜力,以及开发的‎可能性。

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可以预测和‎规划今后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发展趋势。

土地利用数‎据的测定,可按利用现‎状进行分类‎调查统计。

同时,为使利用结‎构在时间、空间上有可‎比性,分类指标内‎容必须一致‎。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类社会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不断发生‎变化。

如城市的扩‎大和发展使‎农地减少、而农地减少‎又促使土地‎的集约经营‎等。

自然经济条‎件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也有很大‎差别。

位置、交通条件对‎土地的经济‎用途、利用方式和‎利用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土地的类型‎对土地利用‎的布局调整‎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地是一个‎系统,它的组成部‎分以及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

例如,在城市中,改变交通网‎布局,就会影响到‎商业、工业、住宅、文化、卫生、娱乐等一系‎列用地的布‎局。

土地利用符‎合客观规律‎就会取得好‎的效益,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有些后果要‎时隔多年才‎出其不意地‎发生,等到人们醒‎悟后,为时已晚。

由于自然的‎原因、社会经济的‎原因以及人‎们的素质等‎原因,土地利用中‎常常出现各‎种不合理的‎现象。

为了在城市‎规划中将这‎些不合理的‎现象控制到‎最低限度,就必须按照‎预定目标和‎客观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结‎构和布局调‎整。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各项‎建设和发展‎进行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村镇发展的‎蓝图,是各项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城市、村镇用地在‎内的全部土‎地做出的统‎筹安排。

因此,在土地利用‎上,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局‎部与整体,点与面的关‎系。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第二节 土地利用布局
土地利用布局是对土地利用形式按土地利用结构在空间上 布局,因此,把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布局形式称做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模式,有土地利用分区模式和土地利用类型模式.
一、土地利用分区模式
(一)概念
依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对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划分的过程.分区的依据是土 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可分为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区和用地分区。
第三节 各类用地配置
用地布局是指土地利用的再分布,是土地利用规 划的结果.用地布局与生产布局有着密切的相 关性。
一、农业用地配置
包括蔬菜地、大田作物用地、林业用地、人工饲料地、副业用地配置等,根据 各类用地对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市场条件等进行合理选址.
第三节 各类用地配置
二、建设用地配置
居民点用地配置 工业用地配置 交通用地配置 渠道配置
畜牧场和居民 点位置保持适 当距离

应选择产品到达消费地的完全计划费用最小的地点

费用最小的地点


符合生产和建筑的要求


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要求
公路用地选址
现 有 公


定 主 干 道
路 选 线


路 的
走 向
原 则


渠道配置
1.灌溉排水渠道在水源和容泄区水位即定 的条件下,尽可能获得最大的自流灌溉和排 水面积 2.渠道布置应保证工程费用少,渠道输水 损失小 3.渠道选线应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 4.上级渠道的布置应为下级渠道的合理规 划和其他土地规划项目的合理规划创造良好 的条件.
土地利用布局的模式
• 【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的概念,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在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中的作用,熟悉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空间 布局的基本原理。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凤凰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凤凰

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第一节规划修改目的 (2)第二节规划任务 (2)第三节规划修改依据 (2)第四节规划范围及期限 (3)第二章规划修改背景 (4)第一节区域概况 (4)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 (5)第三节土地利用形势 (7)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及规划调控目标 (9)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9)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9)第三节规划调控目标 (11)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3)第一节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 (13)第二节优化建设用地结构 (14)第三节适度开发未利用地 (15)第五章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调整 (16)第一节农用地布局调整 (16)第二节建设用地布局调整 (16)第三节其他土地布局调整 (18)第六章土地利用分区与空间管制 (19)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19)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及管制 (21)第七章耕地保护与土地整治 (24)第一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24)第二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24)第三节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和利用措施 (25)第八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与节约集约利用 (27)第一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及管制规则 (27)第二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 (29)第三节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目标 (31)第四节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措施 (31)第九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33)第一节重点建设项目的确定 (33)第二节重点建设项目的安排 (33)第十章土地生态建设及地灾评估 (35)第一节生态环境分区 (35)第二节土地生态环境建设 (36)第三节中心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7)第四节中心城区压覆矿产查询与评估 (38)第十一章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控制 (39)第一节乡镇土地利用目标调控 (39)第二节建制镇土地利用规划 (39)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3)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43)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43)第三节完善经济手段调控措施 (44)第四节建立规划实施的技术保障体系 (45)第五节推进规划民主决策 (45)第六节加强教育宣传 (46)第十三章附则 (47)前言《凤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自实施以来,在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控制并引导城乡建设用地、增强依法用地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第三节
二、建设用地配置
居民点用地配置
各类用地配置
工业用地配置
交通用地配置
渠道配置
居民点用地选址要求
组织生产和生活的要求
建筑要求
卫生保健要求
兽医防疫要求
1.位置适中,对外联 系方便 2.与高等级公路保 持距离(150米) 3.水源水质条件好
1.地形朝向 2.水文地质条件 3.土质条件 4.安全条件 5.节约用地条件
2、编制原则
切实保护耕地原则 公众参与原则 统筹兼顾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3、编制依据
政策法律依据 计划规划依据 土地供需依据
二、土地利用结构方案的编制 (二)方案编制方法
1.土宜法:根据土地质量评价结果,结合国民经济各部门 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和区域土地适宜性特点来确定各业用 地的比例结构。土地质量评价成果是前提条件
第二节
土地利用布局
土地利用布局是对土地利用形式按土地利用结构在空间上布局, 因此,把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布局形式称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 式,有土地利用分区模式和土地利用类型模式。 一、土地利用分区模式
(一)概念 依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对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划分的过程。分区的 依据是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可分为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区和用地 分区。 (二)土地利用地域分区 1、概念:依据土地利用和保护的主导方向,对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划分的 过程。 2、分区原则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 土地质量差异原则 土地适宜利用原则 保持行政区划界线完整性区原则
第六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 【内容提要】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是土地利用 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为实现规划目标的土地 利用的具体落实。本章主要介绍土地利用结构 与布局的概念,土地利用结构方案拟订的方法 和优化的模型,土地利用布局的模式和各类用 地配置的基本原理。 • 【重点内容】掌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模型和 土地利用布局的模式 • 【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的概念,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在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中的作用,熟悉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空间 布局的基本原理。

浅析阿城区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浅析阿城区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2 4 1 8 2 . 5公顷 , 其他 土地 面积 2 2 6 6 . 3公 顷。与 2 0 0 5年相 比, 结 构 中心城镇辐射功能和“ 以城带 乡” 能力 。逐步构建城镇体系引领 、
1 . 农 地面积大 , 耕地 、 林地分 布相对 集 中, 农用地规模 选址的规划建设项 目, 要 强化项 目 选址 和用地论 证 , 确保科 学选 调整 , 要保持稳定增加农 用地面积 , 严格保 护耕 地和基本农 田, 适 址 与合理用地 。 当增加 园地 、 林 地面积 , 为全 区农业 协调 、 可持续发 展创造条 件 。
用地 调整 为 2 2 3 5 6 . 9公顷 , 净增加 7 8 2 . 4公 顷 ; 至2 0 2 0年全 区建 村建设 ,逐步实施村庄撤并。提升中心村基础设施 和公共配套水 设用地调整为 2 4 1 8 2 . 5 公顷, 净增加 2 6 0 8 . 0公顷 。 平, 引导农村居 民点适度集 中, 改变农村居 民点散乱分布 的格局 。 合理安排城乡建设用地。 规划期 内城乡建设用地实行城镇工 优先满足农村生产发展 、生态保 护和环境整治等生产与生态用地 矿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居 民点用地面积减少相 挂钩 , 优先发 展城 需求 , 重点保障现代农业基地 , 以及农村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市和重点 城镇 , 引导乡镇企业 向工业小 区集 中、 适量安 排城镇用 地 ,逐步 缩减农村居 民点用地 ,有 效控制城 镇村用地 规模 。至
4 . 适度 开发旅游建设用地
坚持核心带 动、 分步推进的原则 , 统筹整合区域旅游资源 , 避
2 0 1 0年全 区城乡建设用 地调整为 1 3 2 9 9 . 9公顷 , 净增加 5 4 0 . 0公 免旅游项 目的功 能雷 同、 重复建设与无序竞争 。区分旅游设施建

7第7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7第7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地 合计 水域 其他 土地 滩涂沼泽 自然保留地
(三)方案编制方法
1.土宜法 根据土地质量评价结果,结合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对 土地的需求和区域土地适宜性特点来确定各业用地的比例 结构。 土地质量评价成果是前提条件,优点在于各类用地面积 和布局符合土地质量条件和土地适宜性条件。
耕地 3800
园 地
林 地
牧草 地
城镇村用 地
交通 用地
水域 25
10
未利用 地
耕地
园地 林地
4120
550 542
60
460 10
130
20 500
15
5
45
30 18
35
20 14
10
5
牧草地
城镇村用 地 交通用地 水域 未利用地 规划面积 期内增加
210
614 326 1560 185 80 13 12 60 50 20 10 10 26
• 依据土地需求量预测资料,对照土地利用现状图,具体研 究各个图斑面积中土地用途变更计划,其结果反映于表6— 3中。
• 上述操作程序直反复进行,直至土地用途变更计划满足土 地供需平衡为止,在此基础上编制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 见表6—4。
土地综合平衡表 单位:hm2
土地利用类型
类 型 基期 面积 期内减 少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一、土地利用结构概述
• 1. 土地利用结构 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方式在一定区域内的组 成比例。实际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 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 • 2. 用地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 很强的关联性
地 类 土地总面积 耕地 园地
规划基期年 面积 65306.6 39980.4 41.4 1008.4 比重 100.00 61.22 0.06 1.54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七章全):第五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七章全):第五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新建水利工程占地面积
新建、扩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
改建和拆建交通运输设施用地面积 ——
新建、扩建交通运输设施用地面积
未利用地改变为耕地、园地、林地、 牧草地、水域、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的面积
一、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第④步:规划期内各类土地面积计算
Bt=B0+C-D
比如:耕地数量变化情况
1、土宜法 根据土地质量评价结果,结合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对土地的 需求和区域土地适宜性特点来确定各业用地的比例结构。土 地质量评价成果是前提条件。
一、土地利用结构
(二)土地利用结构方案编制
1、土宜法
适宜类别 宜农 宜牧 宜林
宜建筑
适宜上限面积 62159.3 27723.1 6151.2 5031.1
例:表为某省2005—2020年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单位: hm2,填出期内增加、期内减少和规划面积的数据
土地利用类型
农用地
耕地 园地

小计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城镇工矿 用地
农村居民 点
小计
未利用土 地
小计
土地总面积
2005年 面积
公顷 2859012 273435
… 14190111
183468
… 906211 828968 1593112 16689434
适宜下限面积 33521.3 21341.6 2206.9 2451.0
一、土地利用结构
(二)土地利用结构方案编制
2、综合法 原理: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在单项用地测算的基础 上采用逐步逼近的方法,最后达到土地的综合平衡,即土地 面积平衡和空间布局平衡: 期内各类用地面积增加量之和等于期内各类用地面积减少量 之和。公式如下: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参加的工作班子且要1~2年才能完成。所需人员多,完成任务的 周期长。
③实施方式 主要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相应的过渡阶段
性规划,缺乏具体的实施手段。
第四章

土地利用布局的模式
④实施效果 总体蓝图模式最大的弱点就是容易失去现时性,
由于社会、经济、自然等各项因素的发展受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影 响很大,所以原来的规划与设计内容很快会老化,又很难随时进 行反馈修正,从而容易造成宏观上的失控现象。
第四章
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结构调整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原则或次序
第二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法
第三节
土地利用布局
第四节
各种用地配置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原则或次序

土地利用调整次序
第四章
二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步骤与方法
第四章

土地利用调整次序
1. 优先安排农业用地。 2. 农业用地内部优先安排耕地。 3. 非农业建设用地内部优先安排交通、水利、能源、 原材料工业等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其他建设用地按照 产业政策安排。 4. 各类用地的扩大以内涵挖潜为主,集约利用,提高 土地产出率。 5. 林牧渔业用地确需扩大的,应充分利用荒山、荒坡、 荒水、荒滩地;除改善生态环境的必要用地外,其他 均不得占用耕地。 6. 建设用地确需扩大的,应尽量占用劣地,特别应控 制占用耕地及林地。
第四章

土地利用布局的模式
优点: 成果图表双全,融平面布置、指标控制、土地利用分区
于一体。
⑴土地利用分区是根据土地适宜性划分的,能够体现三个效益 的和谐与统一,因此可以作为土地利用的长远目标。
⑵能够从空间布局上落实规划,分区弥补了指标控制缺乏区位 和土地质量的不足,具有很好的空间视觉效果。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课件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课件
02
它决定了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土地资 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
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因素
自然条件
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 条件对土地利用结构具有重要影 响,如平原地区适合发展农业,
山区适合发展林业和旅游业。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结 构也会发生变化,如城市化进程中,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用地 逐渐减少。
土地利用构与布局 件
• 土地利用结构概述 • 土地利用布局概述 •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关系 •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实践案例 • 未来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发展趋势
土地利用构概述
01
土地利用结构的定义
01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一定区域内土 地资源利用方式的组合与构成, 是土地利用类型、规模、比例和 空间布局的综合反映。
局的践案例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案例
案例一
北京市朝阳区
城市郊区
住宅、教育、医疗等中低强度开发区域,建 筑密度较低,绿地较多。
城市中心区
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等高强度开发区域, 建筑密度高,绿地少。
交通规划
地铁、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交织,交通网络 发达。
农村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案例
案例二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它旨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 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和 环境的协调发展。
土地利用布局的原 则
01
02
03
04
生态优先原则
在土地利用布局时,应优先考 虑生态保护,确保土地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
空间均衡原则
土地利用布局应实现空间上的 均衡发展,避免地区间的不平
衡。
经济可行原则

第四节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第四节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第五节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方案的编制

一、方案编制 (一)确定土地利用调整指标 1、土地利用指标调整方法 常规方法 模型化方法
2、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指标依据



(1)规划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年规 划与五年计划 (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结果 (3)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 (4)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 (5)土地供需预测与分析结果
一、概念及意义 二、层次类型 1、地域分区 2、用途分区 3、用途分区结构
三、土地利用分区原则



1、土地资源适宜性原则 2、农业用地优先原则 3、供需平衡原则 4、差异性原则 5、一致性原则 6、集中连片原则 7、行政界线的相对完整性原则
四、土地利用分区原则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评价和自然 社会经济资料是分区基本依据 2、区域已有的区划和规划是分区参考依 据 3、各部门发展战略及用地需求量是分区 重要依据。



(3)制定各种用地控制数量及总方案。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总目标,用地结构 和布局方案与经济结构方案的适应程度, 明确调整土地的类型与数量、调整的来 源与去向及各业用地的布局。 (4)编制土地利用指标平衡表。 (5)将土地利用指标分解到下一级行 政单位
5.编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用地计划

这里所说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对 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占地面积 较大的新建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包 括工业、能源、交通、水利等骨干工程。 在用地指标中虽已包括了重点工程建设 项目的用地需求量,但是为了在规划实 施中对这些用地给予优先安排,做好与 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应将重点建设项目 用地单独编制一个概略计划,作为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的一项内容,纳入规划之 中。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⑷两种模式的结合,使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很强的可操作 性。
第四章

土地利用分区
土地利用分区,一般可进一步划分为土地利用地域分 区和土地利用用地分区。在地域分区的基础上进而进 行土地利用用地分区。国家、省、市级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一般进行土地利用地域分区和土地利用用地分区。 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仅作土地利用用地分区。 (一)土地利用地域分区
第四章
二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步骤与方法
1. 审核各类用地数量与布局。对土地供需预测结果应 从数量和布局上进行审核,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经协调 解决以后予以核定。 2. 用地数量综合平衡。经核定的各类用地供给量与需 求量作为用地数量综合平衡的依据,如各业用地供求 数量上出现矛盾,则应以土地有效供给量为基础,根 据规划原则和土地利用调整次序进行综合平衡。 3. 用地布局综合平衡。在用地数量平衡的基础上,再 审查各部门要求的用地位置、范围是否存在矛盾;如 存在矛盾,也根据规划原则和土地利用调整次序协调 解决。
第四章

数学模型法
1. 概念 依据调查得到的基础数据和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借
助电子计算机技术求解,获得多个可供选择的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方案。 2. 优点 逻辑严密,算法科学;并可以获得多个供选方案,便
于从中选优。 3. 缺点 易受资料和参数的限制,非量化指标一般无法考虑, 尚需计算机软硬件支持。

第二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法

常规法(综合平衡法)

数学模型法
第四章
第四章

常规法(综合平衡法)
1. 概念 常规法是在单项用地计算的基础上,采用逐项逼近, 借以达到土地面积数量平衡和空间布局平衡的土地利 用结构调整的方法。 2. 优点 简单方便便于掌握,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由 于这个优点较易为人们所接受,在县乡两级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中采用较多。它要求研究人员具有丰富的工 作经验,掌握大量的资料。如辖区土地资源的特点、 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土地的适宜性和生产潜力等。

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综述

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综述
意义
研究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 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目的
深入探讨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的 影响因素、演变规律及其优化策略, 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问题
如何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空 间布局,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02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是影响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 素。
02
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的优化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区域 可持续发展水平。
03
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下,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的优化策略存 在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04
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的优化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 方面因素,实现多目标协同发展。
分散式布局是指将城市的功能和设施 分散在多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形成低 密度的城市空间。这种布局模式有利 于缓解城市拥挤和环境压力,但也可 能导致城市管理效率降低和服务水平 下降。
组团式布局是指将城市分成若干个相 对独立的功能组团,每个组团都有一 定的规模和功能,组团之间通过交通 和通讯网络连接。这种布局模式结合 了集中式和分散式布局的优点,有利 于提高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效率,同时 也有利于缓解城市拥挤和环境压力。
城市化进程
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城市用地不断扩张,农业用地转 化为建设用地。
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部 分用地类型发生变化,例如工业 用地转化为商业用地。
自然灾害影响
自然灾害可能导致部分地区土地 利用发生变化,例如地震、洪水 等灾害导致土地利用受损或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Hale Waihona Puke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