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师版)

合集下载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这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3)分析两首诗的韵律特点,了解古诗的格律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古诗;(2)学会欣赏古诗中的美景,培养审美能力;(3)学会通过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中的自然美,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2)体验古诗中的家国情怀,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3)理解古诗中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3)分析两首诗的韵律特点,了解古诗的格律知识。

难点:(1)深入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2)运用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苏轼和陆游两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两首诗的题目,激发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体会诗歌的韵律美;(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古诗的格律知识。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意象和情感;(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美景,培养审美能力;(2)学生尝试通过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古诗。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两首古诗;2. 写一篇关于《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的赏析文章;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试着仿写。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首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在欣赏感悟环节的表现;4.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设计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等方式,理解并掌握《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两首古诗的意义和内涵。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两首古诗的意义和内涵。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1. 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对《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两首古诗进行深入研究,理解其意义和内涵。

2.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图片、视频等。

3. 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

学生准备:1. 预习两首古诗,了解其基本内容。

2. 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两首古诗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古诗,理解其基本意义。

教师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4. 课堂教学:教师针对两首古诗的意义、内涵、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进行讲解。

通过示例、解读、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 实践环节: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表演,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中。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2. 学习效果:通过测试、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诗歌创作:对学生的诗歌创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题西林壁》与《游山西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背诵《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这两首古诗,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美,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诗人面对自然、生活时的情感表达,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题西林壁》: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内涵,感受苏轼豁达的人生观。

2. 《游山西村》:解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智慧,体会陆游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精神。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含两首古诗的原文、注释、译文及相关的背景资料。

2. 古诗配乐朗诵音频或视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诗歌韵律。

3. 准备相关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工具,便于学生直观了解诗人所描绘的景色和情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庐山和山西村的美景图片,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行阅读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3. 互动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品析诗句,讲解字词含义,梳理诗歌脉络,深入理解诗意。

4. 配乐朗诵:播放古诗配乐朗诵,让学生在音韵之美中进一步体悟诗歌的意境。

5. 小组讨论:分组探讨两首诗的主题思想以及诗人所寓含的人生哲理,分享各自的理解感悟。

6. 总结提炼:师生共同总结两首诗的艺术特点和人文内涵,深化对主题的认识。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后作业,如制作诗配画作品,或者尝试创作一首描绘家乡景色的小诗,以此加深对古诗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的理解,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题西林壁》与《游山西村》两首诗中的深刻哲理和生活智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借鉴诗人的开阔胸襟和坚韧意志,不断探索前行。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这两首古诗。

(2)理解并掌握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人苏轼和陆游的生平背景及其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两首古诗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人苏轼和陆游的生平背景及其创作风格。

3. 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两首古诗中较为生僻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人苏轼和陆游的创作风格及艺术特色。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两首古诗的全文、字词解释、翻译、诗人简介、主题思想等内容。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苏轼和陆游的生平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两首古诗的题目和作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结合课本注释,自行解释生僻字词,理解古诗大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翻译:(1)学生根据课本注释和自己的理解,将两首古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2)教师点评翻译成果,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意境和韵味。

5. 欣赏与感悟:(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阐述理由。

(2)教师引导学生从情感、意境、手法等方面欣赏两首古诗,提高审美情趣。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7. 布置作业:(1)课后背诵两首古诗。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与《游山西村》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并掌握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3)分析两首诗的韵律、节奏和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内涵;(2)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风光,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学习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远大的志向。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分析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2)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展示两首古诗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2)简介诗人:介绍苏轼和陆游的生平事迹,为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奠定基础。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境;(2)让学生分享自己学习古诗的心得体会。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两首诗的韵律、节奏和意象;(2)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分析:(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交流,进行点评和讲解;(2)重点解析诗中的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两首诗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四、作业布置:1. 抄写两首古诗,注意字迹工整;2. 结合诗文内容,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题西林壁》与《游山西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背诵古诗《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掌握重点字词的释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诵读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领悟诗人的情感表达,培养其独立分析诗词意境的能力,初步了解借景抒情、寓理于诗等古代诗歌创作手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题西林壁》:苏轼以庐山为背景,表达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哲理,让学生理解事物多角度观察的重要性。

2. 《游山西村》:陆游描绘了乡村淳朴的风光和村民的热情好客,揭示了在困境中坚持前行终将看到希望的主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包括古诗原文、注释、译文、作者简介、相关图片以及拓展资料等;预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如地图、实物模型等辅助讲解。

2. 学生准备:预习古诗,查阅作者信息,尝试自行理解诗词大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苏轼与陆游的故事及时代背景,引发学生对两位诗人及其作品的兴趣。

2. 基础学习:教师领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然后分句解读,明确字词含义,梳理诗词大意。

3. 深度解读: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象征和蕴含的哲理,通过讨论交流,深化对诗词主题的理解。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比赛或情景剧表演,以直观的方式展现诗词意境。

5. 思维延伸:对比两首诗的不同之处,探讨古人如何借助自然景色寄寓人生哲理。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外作业,如:- 选取其中一首诗,画出你心目中的诗意画卷;- 查找更多苏轼或陆游的诗词,比较他们的写作风格和主题特点。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所包含的人生哲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面对困难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与《游山西村》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背景:《题西林壁》作者苏轼,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游山西村》作者陆游,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

2.掌握诗词内容:通过学习两首古诗,理解其意境、主题及表达的情感。

3.提高审美情趣:感受古诗优美的语言、韵律,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4.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学会朗读、背诵古诗,并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2.学会朗读、背诵古诗。

三、教学难点:1.古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理解诗句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诗词内容、意境分析等。

2.互动法:提问、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答疑问。

3.实践法:朗读、背诵,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及背景。

2.讲解《题西林壁》,分析诗句意义、意境及作者情感。

3.讲解《游山西村》,分析诗句意义、意境及作者情感。

4.互动环节:提问、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答疑问。

5.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六、课后作业: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写在作业本上。

3.思考:这两首古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七、教学评价:1.课后检查学生的朗读、背诵情况。

2.作业本上学生对诗句的解释及感受。

3.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

八、板书设计:《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山中。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两首古诗,让学生了解了作者背景、诗词内容、意境及作者情感。

在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认真,表现出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但在课后作业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诗句的解释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词语解释的讲解和练习。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1.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2.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首古诗《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领悟诗中描绘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

3.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两首古诗的意义。

(2) 难点:让学生领会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两首古诗的内容和背景,搜集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两首古诗,了解诗的基本内容,查阅生字词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两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说出自己预习时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古诗:(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古诗,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美。

(2) 教师逐句解析两首古诗,解释生字词的含义,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让学生领略诗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3.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学习两首古诗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两首古诗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背诵和欣赏古诗。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两首古诗。

2. 写一篇关于两首古诗的观后感,不少于200字。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赏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抒发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习古诗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中。

2. 互动教学: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他们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件+教案+单元试题)《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件+教案+单元试题)《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设计

5古诗两首教学内容: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和陆游的《游山西村》教学总目标:1、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2、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题西林壁(苏轼)教学目标:1、借助字典弄清词句的意思;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相关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入新课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

(放映庐山课件)(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二、讲解1、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2、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重点:卷舌音、平舌音)3、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

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

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

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师配乐朗诵古诗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第一章节: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两首诗。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苏轼和陆游的诗歌风格。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掌握诗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诗文中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生通过学习诗人的人生经历,培养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节:教学内容2.1 《题西林壁》诗文解析诗人苏轼的生平简介和创作背景。

诗文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关键字词。

2.2 《游山西村》诗文解析诗人陆游的生平简介和创作背景。

诗文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关键字词。

第三章节: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文学资料和图片,制作PPT。

学生预习诗文,了解诗人背景,初步理解诗文内容。

3.2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诗文和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文的意境。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提出疑问。

3.3 诗文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诗文的背景、主题、意境和修辞手法。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4 朗读与背诵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学生自主背诵诗文,加强记忆和理解。

第四章节: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4.2 诗文背诵检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情况,评估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4.3 写作练习第五章节:教学延伸5.1 诗人研究学生选择一位中国古代诗人,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

5.2 诗歌创作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诗歌,表达对自然、人生或社会的感悟。

教师对学生的诗歌进行评价,给予指导和鼓励。

第六章节:教学活动设计6.1 对比阅读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的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关注两首诗的异同。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024年北师大版秋季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

2024年北师大版秋季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进度和反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课后自主阅读更多的古诗,拓宽知识面,提升文化素养。
教学评价: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的情况,评估他们对古诗内容的掌握程度。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评价,了解学生对诗歌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升。
教学评价(续):
-诗歌创作:收集学生的诗歌作品,评估他们在创作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是否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024年北师大版秋季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
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包括《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两首古诗。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同时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具体内容包括:1.学习《题西林壁》,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含义,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2.学习《游山西村》,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感受诗人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学生可以培养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在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意境时,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心中描绘出诗中的画面。
-对于学生的错误,应采取宽容的态度,通过引导和示范帮助他们改正,避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
-课后及时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的方向。
-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古诗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如创作自己的诗歌、参与文学社团活动等,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引导语:《题西林壁》是苏轼的作品,《游山西村》是陆游的作品,这两首诗都是哲理诗,这两首诗的教学设计要怎么制定呢?《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三)、教学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四)、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背景图),有多少文人墨客在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时留下了千古佳句。

今天,高老师就带来了两首古诗,一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另一首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二、自读古诗,读准字音你知道这两首古诗是写哪儿吗?来,同学们,看着手中的书,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1.指导学生读《题西林壁》题目,解题:题写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

2.学生读《游山西村》正音浑豚重三、学习《题西林壁》一、二句:1.让我们随着苏轼来游览一下美丽的庐山吧!(配乐课件)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2.诗人从哪几个角度来观察庐山,请大家在书上圈圈画画。

3.“横看”是怎么看?(课件,横:①使物体成横向。

②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跟“竖”、“直”、“纵”相对。

③纵横杂乱。

④汉字由左到右的笔形。

)让学生判断选择。

4.从正面看,你看见了什么?“岭”是怎样的呢?你能画一画吗?这是怎样的山岭?(课件显示连绵起伏的山岭)指导读“横看成岭”。

5.从侧面看,你看见了什么?(课件)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峰?(陡峭)指导读第一句。

6.那么,从远处看庐山是怎样的?(课件显示远近高低的图片)从远处看是隐天蔽日,从近处看是危崖险岩,从高处向低处俯瞰是幽谷深涧,从山下仰望则是重峦叠障,所以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

7.(课件显示六张庐山图片)从不同的角度看,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用词特点,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诗中的美景,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感受诗中的美好情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用词特点。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古诗意境的感悟和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中的美景。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5分钟)2. 新课导入(10分钟)介绍两首古诗《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的作者、背景等基本信息。

分别朗读两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中的意境。

3. 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含义。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4. 合作探讨(20分钟)5. 欣赏与拓展(10分钟)展示与两首古诗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中的美景。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6. 小结与作业(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布置作业:背诵两首古诗,写一篇关于古诗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课堂氛围等方面。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与《游山西村》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并掌握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3)了解诗人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通过古诗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领略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3)掌握诗人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古诗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古诗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掌握生字的认读和理解。

(2)了解苏轼的生平简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苏轼的诗作,如《赤壁怀古》。

(2)简介苏轼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苏轼的文学地位。

2. 教学古诗《题西林壁》:(1)让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停顿恰当。

(2)解释诗中的生僻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3)分析诗句的结构和韵律,体会诗人的写作技巧。

(4)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5)让学生背诵古诗。

3. 教学古诗《游山西村》:(1)让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停顿恰当。

(2)解释诗中的生僻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3)分析诗句的结构和韵律,体会诗人的写作技巧。

(4)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5)让学生背诵古诗。

五、巩固拓展:1. 对比两首古诗的主题和写作手法,引导学生进行鉴赏能力的训练。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两首诗。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探讨两首诗的异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并欣赏古典诗词的美,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生通过学习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培养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题西林壁》诗文内容作者:苏轼创作背景: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游览西林寺,为寺壁题诗。

诗文内容:描述了山水的壮丽和寺庙的宁静,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态。

2.2 《游山西村》诗文内容作者:陆游创作背景:陆游晚年游览山西村,为村庄的美丽景色和淳朴民风所吸引。

诗文内容:描绘了山村的自然景色和村民的生活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创作背景。

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分析,探讨两首诗的异同。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朗读法:通过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文的节奏和韵律。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写作法: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4.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的内容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和解析文章。

第五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5.1 教学步骤导入:介绍诗文作者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朗读:学生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和意境。

解析:学生自主或教师引导下,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写作:学生根据诗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5.2 时间安排每节课时:45分钟第一节课:导入和朗读《题西林壁》第二节课:解析《题西林壁》第三节课:朗读《游山西村》第四节课:解析《游山西村》第五节课:讨论两首诗的异同和写作练习第六章:教学评估与反馈6.1 评估方法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

(2)理解两首诗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3)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的意境和内涵。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2. 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 诗中意境和情感的体会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两首诗的文本、作者简介、背景资料等。

2. 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和辅导书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苏轼和陆游两位诗人的背景和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两首诗的《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欣赏与品味(1)教师引导学生品味两首诗的语言、意象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意境和情感的体会和表达。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两首诗,并写一篇简短的赏析文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表述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学生的赏析文章能够体现对诗中意境和情感的深入理解。

七、教学反馈1.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有了深入的理解。

2. 学生作业中,大部分能够背诵两首诗,并写出有一定深度的赏析文章。

八、教学调整1. 对于课堂上反应较弱的学生,教师将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理解诗文内容,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明白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并默写这两首古诗。

3、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明白得诗中所含的哲理,想像诗歌所描画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重难点:明白得诗句和诗中所含哲理关键:明白得诗句,有感情的朗读课时:两课时教具:风景画、录像、小黑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风景如画。

说说你都游玩过哪些风景名胜?(生自主发言)景色秀美、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玩过吗?(放映庐山录像)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如何样?今天,我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一同到庐山一游。

(板书诗题)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诗意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古诗的教学,离不开吟读,因而在本环节中教师要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情,读出神。

)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练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自主探究,明白得感悟1、借助书上的注释和自学任务,自读自悟(小黑板出示学习任务)。

(生自学,教师依照实际情形播放庐山风景。

假如遇到难题,能够向老师、同学求助)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纠正(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3、集体汇报交流,感悟诗意和哲理(1)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横、侧、远、近、高、底)(2)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模样?(横看:山峦起伏、连续不断;侧看:奇峰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高处俯看:身沟幽壑;山下仰望:重峦叠嶂。

)师小节:诗人眼中的庐山,形状、姿势各不相同。

(3)庐山怎么说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美、是险峻、依旧幽秀?诗人什么缘故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点拨: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因此不管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同时引导联系《画杨桃》,关心学生明白得从不同的角度,观看的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

师问:你碰到过如此的情形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古诗两首《题西林壁》与《游山西村》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理解并掌握两首古诗的意思和背景。

3. 学会欣赏古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古诗。

2. 学会通过古诗中的描绘,想象和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景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2. 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和背景。

难点:1. 欣赏和评价古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 学会通过古诗中的描绘,想象和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景象。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两首古诗的原文及其注释。

2. 与两首古诗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准备:1. 预习两首古诗,了解其基本意思。

2. 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两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这两首古诗有什么了解?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合作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两首古诗?它们的主题和意境是什么?二、深入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两首古诗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学生结合诗句,讨论分析诗人的情感和景象。

三、欣赏与评价1. 教师出示与两首古诗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欣赏古诗中的美景。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和评价心得。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创作一首以“山水”为主题的诗歌,可以是仿写或原创。

2. 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五、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两首诗。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苏轼和陆游的诗歌风格。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创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这两首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介绍苏轼和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解释《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两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2 诗歌内容讲解:分析《题西林壁》的诗意和意象,解释诗句的含义。

分析《游山西村》的诗意和意象,解释诗句的含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诗歌阅读与理解:学生自读两首诗,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3.2 诗歌背诵与默写:学生集体背诵两首诗,加强记忆。

教师随机抽取学生默写诗句,检查理解程度。

第四章:创作与表达4.1 写作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进行自己的创作。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题材和形式,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2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的心得和体验。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会。

5.2 教学反思:教师反思教学过程和方法,提出改进的建议。

学生提出对教学的建议和意见,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诗歌比较: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在主题、意象、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异同。

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两首诗的特点和魅力。

6.2 相关作品推荐:教师向学生推荐苏轼和陆游的其他著名作品,供学生课后阅读和欣赏。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并阅读这些作品,扩展对两位诗人的认识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讲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题西林壁
这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

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山感受。

前两行诗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

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是隐天蔽日,从近处看则是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是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则是重峦叠障;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他在第三、四行诗中解释道: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游山西村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第一、二行诗写不要笑话农人田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

第三、四行诗写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状难写之景,又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

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

解析:要熟记重要唐宋诗人的文学常识。

答案:宋苏轼
2.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_____的感觉。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诗句内容(比如“横看”“侧看”“远近高低”)作答,翻译前两句诗即可。

答案:横、侧远、近、高、低庐山先写横看,整个庐山是一道道连绵起伏的山岭;再写侧看,它是一座座高峻峭立的险峰。

站在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变幻万千,呈现不同的景象。

二、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此诗选自《》,作者,字,号(朝)著名诗人。

现存诗作近万首,是我国诗歌历史上最“多产”的作家。

有《》《》等传
世。

解析:要熟记重要唐宋诗人的文学常识。

答案:《剑南诗稿》陆游务观放翁南宋《剑南诗稿》《老学庵笔记》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先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度各不同
...。

横:
各不同:
这句诗的意思是:
答案:横向各个景象都不同从正面看,它是一道道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它是一座巍然耸立的险峰。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出不同的形象。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识:
缘:
这句诗的意思是:
答案:知道因为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我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二、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先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莫:
腊酒:
豚:
答案:不要腊月酿制的酒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疑:
这句话的意思是:
答案:怀疑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有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暗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题西林壁》前两句写,后两句写,这首诗借写庐山的自然景象,还告诉我们。

2.《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
( )——( ),( )——( ),( )—— ( )。

答案:
1.景色感悟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2.横侧远近高低
二、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写农家朴实好客的句子:。

2.不仅反映诗人对前途所抱希望,也说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性诗
句:。

既写景又含议论哲理的诗句:。

描绘南宋农村风俗画的句子:。

3.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可引用本诗中的诗句
是:。

这两句是这首诗的诗眼,富有哲理。

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

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答案: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C
课程顾问签字: 教学主管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