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合集下载

电子政务相关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相关标准体系

4.形成二十四项国家标准草案
•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 电子政务术语 •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 第1部分 总体框架 – 第2部分 技术要求 – 第3部分 核心元数据 – 第4部分 政务信息资源分类 – 第5部分 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方案 – 第6部分 技术管理要求
4、形成二十五项国家标准草案(续)
3、建立电子政务标准贯彻实施机制,为标准 的实施提供有效服务。
2002年1月7-8日:国 信办和国标委组建了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 化总体组”
组织机制
2
总体组
1 领导小组
Text
3
T专ext 题组
以专题标准项目组和工作组为实施主体开展工作
一期工程情况
• 工作结果:可归纳为“四个一”:
– 形成了一个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 建立了一个“一电”子系政列标务准标宣准贯化、工应作用服务平台
• 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 政务信息资源分类编码与应用研究 • 电子政务建设绩效评估指标研究
3、发布了九项国家标准
• GB/T19486-2004 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 • GB/T19487-2004 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 • GB/T 19488.1-2004 电子政务数据元素标准 第1部分:
2、完成九份研究报告
• 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 •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及主要标准明细表 • 强制使用和推荐使用的标准目录
完• 整提地出研急需究的分标析准了目录国并内制外定实技施术计标划准及 政•策电法子规政,务互反操复作征框架求(各eG方IF)意见,基本 形•成标了准我符国合性电检子测政机制务的标研准究体系框架!
统一标准,保障安全:是我国电子政务建 1 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数 据 维 护 与 管 理
第8讲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8.2.1 数据元标准
元数据 描述数据的数据 关于数据的结构化处理、描述一个资源的属性的数据、关于 数据的信息
数据元 又称数据类型,是指通过定义、标识、表示以及允许值等一 系列属性描述的数据单元,由三部分组成: (1)对象类:数据元定义的对象 (2)特性:数据元标识描述的对象 (3)表示:数据元被表达的方式
第8讲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8.2 电子政务应用标准
• 电子政务应用标准,又称为电子政务应用业务标 准,是对电子政务中传输的各种数据、信息的技 术规定,决定了电子政务系统中传递的数据格式
应用标准
数 据 元 标 准
信 息 分 类 编 码 标 准
业 务 建 模 标 准
电 子 公 文 标 准
信 息 资 源 元 数 据
信息分类的要素 分类对象 分类依据
信息分类的原则 科学性 系统性 可扩延性 兼容性 综合实用性
第8讲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8.2.2 编码标准
信息编码
• 信息编码是将事物或信息赋予具有一定规律、易于计 算机和人识别处理的符号,所形成的代码元素集合。
信息编码的原则 唯一性 合理性 可扩充性 简明性 适用性 规范性
上互联
• 国内的标准化机构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局) ◆ 国家质检总局
第8讲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8.1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概述
什么是标准化?
标准化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 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包括制定、发布及 实施标准的过程。
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宗旨
第8讲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8.2.1 数据元标准

电子政务教学大纲

电子政务教学大纲

电子政务教学大纲(Electronic Government)课程编号:XXX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适用专业:行政管理,其他专业可选修先行、后续课情况:先行课:公文写作与处理; 后续课:无。

学分数:3 学时数:48 理论学时:16 实验学时:32执笔人:杨馨论成员:XXX XXX XXX 等一、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选修课程之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建设“电子政府”已成为世界新一轮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和衡量国家竞争力的显著标志.电子政务是行政管理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的重要内容,电子政务建设将会极大地提高政府部门管理与服务社会的效率和效能。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日益深入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公民对政府各项服务提出高效率、优质量、快节奏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无缝隙"服务要求。

而政府机关的改革和职能转换,也要求开展网上施政、优化行政管理、强化服务职能。

开展电子政务的教学,加强电子政务的人力资源培育,有利于拓宽眼界、培养人才,总结经验教训,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地为民众、企业服务。

二、课程基本要求1.知识要求:明确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了解电子政务建设的目的和基本内容,了解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使学生认识到实施电子政务的必要性及可操作性。

了解电子政务规划与实施的全过程,明确在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中要做的具体工作以及重点和难点。

了解电子政务的一般流程和简单应用,对信息安全和电子政务的安全技术有概念性的了解。

对计算机的硬件、软件有足够的了解,对应用软件熟练掌握,要有比较全面的通讯和网络知识。

对通讯网络技术概念,网络语言、符号等要有了解.了解电子政务平台的使用方法。

2。

能力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利用计算机辅助办公,并通过网络协同工作。

能利用计算机搜集、索取、存储、展示、交流政务信息;学会政务资源的分析、共享和交流、能利用网络进行协同工作;能在网络上实现政务信息简单的交互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进行政务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统计、制作报表。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概况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概况

标准的贯彻与实施机制
电子政务标准化的作用只有通过标准的贯彻实 施才能达到。因此,各地方应全力作好标准化基 础建设及宣贯工作。特别是共性标准、基础性标 准,各地方应认真执行和贯彻国家电子政务的相 关标准,并积极作好标准的应用试点工作。各地 方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过程中应严格贯彻国家电 子政务标准体系,优先选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对于目前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各行业、 各地方可根据实际需要提出统一制定的国家标准 项目建议。
2、完成九份研究报告
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及主要标准明细表 强制使用和推荐使用的标准目录
完整提地出研急需究的分标析准了目录国并内制外定实技施术计标划准及 政策电法子规政,务互反操复作征框架求(各eG方IF)意见,基本 形成标了准我符国合性电检子测政机制务的标研准究体系框架!
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 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
统一标准,保障安全:是我国电子政务建
1
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
完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逐步制定电子政 2 务建设所需的标准和规范:是“十五”期
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电子政务标准化宗旨
有目的、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起联系 紧密、相互协调、层次分明、构成合理、相互支 持、满足需求的标准体系并贯彻实施,以支持电 子政务的顶层设计和工程建设
3、建立电子政务标准贯彻实施机制,为标准 的实施提供有效服务。
2002年1月7-8日:国 信办和国标委组建了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 化总体组”
组织机制
2
总体组
1 领导小组
Text
3
Text专题组
以专题标准项目组和工作组为实施主体开展工作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及六项电子政务相关标准目录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及六项电子政务相关标准目录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及六项电子政务相关标准目录前言电子政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领域。

标准化是支撑电子政务的重要手段。

为了加强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国家电子政务标准总体组”(简称总体组)。

总体组适时编写了《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并组织有关单位起草制定了六项电子政务相关标准,以指导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促进其健康发展。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共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总则概括描述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及标准化的机制。

第二部分:工程管理概括描述电子政务工程管理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三部分:网络建设概括描述网络建设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四部分:信息共享概括描述信息共享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五部分:支撑技术概括描述支撑技术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六部分:信息安全概括描述保障信息安全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

六项电子政务标准分别是:①基于XML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一部分:总则,第二部分:公文体;②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③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④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⑤电子政务数据元第一部分:设计和管理规范;⑥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

希望各单位结合实际应用和工程实践进行试用和验证。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一部分总则目录第1章概述1.1 标准化在电子政务中的作用1.2 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1.2.1 指导思想1.2.2 工作原则1.3 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总体目标与工作任务1.3.1 总体目标1.3.2 工作任务第2章电子政务标准体系2.1 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2.2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2.2.1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结构2.2.2 总体标准结构与明细表2.2.3 应用标准结构与明细表2.2.4 应用支撑标准结构及明细表2.2.5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结构及明细表2.2.6 信息安全标准结构及明细表2.2.7 管理标准结构及明细表第3章电子政务标准化管理机制3.1 组织机构3.2 项目管理3.2.1 项目申报3.2.2 项目评审3.2.3项目实施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附录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附录3:国家标准管理办法附录4:行业标准管理办法附录5:地方标准管理办法附录6: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附录7: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管理规定附录8:国内外与信息化相关的标准化组织光盘:电子政务国家标准全文库V1.0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二部分信息工程管理目录第一章引言1.l 目的l.2 范围1.2.1工程建设的相关方1.2.2 相关方的责权第二章工程管理的基本流程2.l 基本工作流程2.2 基本工作流程说明2.2.1 立项阶段2.2.2 确定监理公司及签订监理合同2.2.3 招标投标阶段2.2.4工程设计阶段2.2.5 工程实施阶段2.2.6 工程测试验收阶段2.2.7 运行及维护阶段第三章立项及可行性研究阶段3.1 立项申请报告3.2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2.l 项目背景介绍3.2.2 现状分析3.2.3 项目的建设目标3.2.4 项目实现的功能3.2.5 项目建设投资、运营维护费用估算及资金筹措3.2.6 项目的效益分析3.2.7 项目风险评估3.2.8 结论性意见第四章招标投标阶段4.l招标投标阶段的工作流程4.2招标阶段的工作划分4.2.1 招标子阶段4.2.2 投标子阶段4.2.3 开标、评标和中标子阶段4.2.4 商务谈判和合同签订子阶段4.3 招标的方式和原则4.3.1 招标的方式4.3.2 招标的原则第五章工程设计阶段5. 1 设计阶段的管理工作5.2 工程设计相关的标准第六章工程实施阶段6.1 机构设置及其作用6.1.l 工程管理机构的设置6.1.2工程管理机构的作用6.2 实施阶段的管理工作6.3 工程实施的相关标准第七章工程测试验收阶段7.1 工程测试验收阶段的工作划分7.2 工程测试验收的原则7.3 工程初验的管理工作7.4 系统试运行的管理工作7.5 工程终验的管理工作第八章运行及维护8.l 人员保障8.2 建立完善的系统日常维护管理制度8.3 系统运行监测和故障预警8.4 系统故障的处理办法8.5 运营服务费预算附录:相关的参考标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三部分网络基础设施目录前言第一概述第一节编写背景第一节指南内容第二章网络基础设施在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中定位第三章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关键问题和网络基础设施体系结构第一节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与标准第二节网络基础设施体系结构第三节网络基础设施系统组成第四节网络基础设施协议基础第四章网络基础设施标准明细表第一节总体标准标准明细表4.1.1 ISO/OSI 标准明细表4.l.1.1 ISO/OSI模型明细表4.1.1.2 ISO/OSI应用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3 ISO/OSI 表示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4 ISO/OSI会晤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5 ISO/OSI传送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6 ISO/OSI网络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7 ISO/OSI 链路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8 ISO/OSI物理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2 IP网络总体技术要求标准明细表4.1.2.1 IP组网总体技术协议标准明细表4.1.2.2 IP网络应用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2.3 IP网络传送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2.4 IP网络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2.5 IP网链路层与物理层(IP over X(以太网、SDH、DWDM))标准明细表4.1.2.6 IP网络传输性能标准明细表第二节总体标准使用说明4.2.1 ISO/OSI 标准使用说明4.2.2 IP网络总体技术要求标准使用说明4.2.2.1 IP网络总体技术要求的技术说明4.2.2.2 IP网络应用层协议标准使用说明4.2.2.3 IP网络传送层协议标准使用说明4.2.2.4 IP网络层协议标准使用说明4.2.2.5 IP 链路层与物理层(IP over X(以太网、SDH、DWDM))标准使用说明4.2.2.6 IP网络传输性能标准使用说明第五章虚拟专用网(VPN)组网与设备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VPN组网与设备标准明细5.1.1 基于IP技术的VPN(IP-VPN)标准明细表5.1.2 基于A TM技术的VPN(ATM-VPN)标准明细表5.1.3 基于帧中继的VPN(FR-VPN)标准明细表5.1.4 基于MPLS技术的VPN(MPLS-VPN)标准明细表第二节VPN组网与设备标准使用说明5.2.1 基于IP技术的VPN(IP-VPN)标准使用说明5.2.1.1 IP VPN标准技术说明5.2.1.2 IP VPN 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5.2.1.3 IP-VPN关键技术5.2.2 基于A TM技术的VPN(ATM-VPN)标准使用说明5.2.2.1 A TM-VPN协议标准技术说明5.2.2.2 A TM-VPN协议标准使用场合5.2.3 基于帧中继的VPN(FR-VPN)标准使用说明5.2.3.1 FR-VPN标准技术说明5.2.3.2 FR-VPN协议标准使用场合5.2.4 基于MPLS技术的VPN(MPLS-VPN)标准使用说明5.2.4.1 MPLS VPN协议标准技术说明5.4.2.2 MPLS-VPN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5.2.4.3 MPLS-VPN关键技术5.2.5 VPN技术综合比较第六章IP组网与设备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IP组网与设备标准明细表6.1.1 网络协议标准明细表6.1.2 IP Over SDH/ATM/以太网/DWDM标准明细表6.1.3 IP设备标准明细表6.1.4 MPLS标准明细表6.1.4.1 MPLS组网协议标准明细表6.1.4.2 支持MPLS的设备业务与应用协议标准明细表第二节IP网络总体技术要求标准使用说明6.2.1 IP总体标准使用说明6.2.2 IP网络标准使用说明6.2.2.1 IP网络协议标准技术说明6.2.2.2 IP网络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6.2.2.3 IP网络标准使用关键技术第三节IP over SDH/A TM/以太网/DWDM标准使用说明6.3.1 IP over SDH/A TM/以太网/DWDM标准技术说明6.3.2 IP over SDH/A TM/以太网/DWDM使用条件和场合6.3.3 IP OVER Ethernet6.3.4 IP over SDH/A TM/以太网/DWDM关键技术第四节IP网络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第五节IP设备标准使用说明6.5.1 IP设备协议标准技术说明6.5.2 IP设备关键技术6.5.2.1 总体关键技术6.5.2.2 高端路由器关键技术6.5.2.3 低端路由器关键技术第六节IP设备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6.6.1 IP设备测试系统6.6.2 IP设备测试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6.6.3 测试关键技术第七节MPLS组网协议标准使用说明6.7.l MPLS网络协议标准技术说明6.7.2 MPLS网络协议使用条件和场合6.7.3 MPLS网络关键技术第八节MPLS设备协议标准使用说明6.8.1 MPLS设备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6.8.2 BGP/MPLS VPN(MPLS L3 VPN)标准条件和场合6.8.3 MARTINI方式MPLS L2 VPN标准条件和场合6.8.4 KOMPELLA方式MPLS L2 VPN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6.8.5 VPLS方式MPLS L2 VPN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6.8.6 CCC方式MPLS VPN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第九节MPLS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6.9.1 MPLS测试标准6.9.2 MPLS测试关键技术第七章A TM帧中继标准及其使用就明第一节A TM帧中继标准明细表7.1.1 A TM组网协议标准明细表7.1.2 A TM设备协议标准明细表7.1.3 A TM测试协议标准明细表7.1.4 帧中继设备协议标准明细表7.1.5 帧中继测试协议标准明细表第二节A TM、帧中继标准使用说明7.2.1 A TM设备协议标准使用说明7.2.2 A TM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7.2.3 帧中继协议标准使用说明第八章网络接入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网络接入标准明细表8.1.1 以太网技术标准明细表8.1.2 无线局域网标准明细表8.l.3 xDSL标准明细表8.l.4 接入服务器标准明细表第二节以太网技术标准使用说明8.2.1 以太网协议标准技术说明8.2.2 以太网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8.2.3 以太网关键技术8.2.4 以太网测试标准使用说明第三节无线局域网标准使用说明8.3.1 无线局域网协议标准技术说明8.3.2 无线局域网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8.3.3 无线局域网关键技术8.3.3.1 IEEE802.11关键技术8.3.3.2 IEEE802.11b关键技术8.3.3.3 IEEE802.11a关键技术8.3.3.4 IEEE802.11g关键技术8.3.3.5 IEEE802.1x关键技术8.3.4 无线局域网测试标准使用说明第四节XDSL标准使用说明8.4.1 XDSL协议标准技术说明8.4.2 xDSL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8.4.3 xDSL关键技术第五节窄带接入服务器标准使用说明8.5.1 窄带接入服务器协议标准8.5.2 窄带接入服务器使用和设备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8.5.3 窄带接入服务器关键技术8.5.4 接入服务器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第六节宽带接入服务器标准使用说明8.6.1 宽带接入服务器协议标准8.6.2 宽带接入服务器使用和设备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8.6.2.1 接入服务器在政务网中的应用场合—安全保密8.6.2.2 接入服务器在政务网中的应用场合—多种接入手段8.6.2.3 接入服务器在政务网中的应用场合—支持语音、视频业务8.6.3 宽带接入服务器关键技术8.6.4 宽带接入服务器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第九章综合布线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综合布线标准明细表第二节综合布线标准使用说明9.2.1 标准技术说明9.2.1.1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9.2.1.2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规范9.2.1.3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9.2.2 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9.2.2.1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9.2.2.2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规范9.2.2.3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9.2.3 关键技术第十章网络安全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网络安全标准明细表10.1.1 网络安全总体技术框架标准明细表10.1.2 网络安全协议标准明细表10.1.3 网络设备安全技术要求标准明细表10.1.4 物理与环境安全标准明细表第二节网络安全标准使用说明10.2.1 IP网络安全总体要求使用说明10.2.2 网络接入安全标准使用说明10.2.3 网络代理服务器安全技术要求使用说明10.2.4 路由器安全技术要求10.2.5 防火墙标准使用说明第十一章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内容说明第二节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明细表11.2.1 网络管理与维护总体标准11.2.2 IP网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明细表11.2.3 VPN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明细表11.2.4 MPLS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明细表11.2.5 A TM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明细表11.2.6 SDH传送网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明细表11.2.7 WDM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明细表第三节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使用说明11.3.1 IP管理网(SNMP)总体协议系列标准使用说明11.3.2 网络管理测试总体标准使用说明11.3.3 IP网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使用说明11.3.3.1 《IP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11.3.3.2 《接口组管理信息库》11.3.3.3 《路由器相关管理信息库》系列标准11.3.3.4 服务器管理信息库》系列标准11.3.3.5 《多媒体管理信息库》11.3.4 VPN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使用说明11.3.5 MPLS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使用说明11.3.5.l《MPLS管理接口》相关标准11.3.6 A TM网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使用说明11.3.7 SDH传送网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使用说明11.3.7.1《SDH传送网网络管理技术规范》11.3.7.2《SDH传送网网络管理测试规范》11.3.8 WDM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使用说明11.3.8.1 《WDM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11.3.8.2 《WDM网络管理测试规范》第十二章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示例示例一:安全、可靠、可管理的电子政务网络2.1.1 项目总体设计2.1.2 项目具体实施2.1.3 安全、管理和运营2.1.3.1 业务应用示例二:路由器组网和VPN示例三:城域电子政务网解决方案1.1 总体规划设计1.2 核心层设计1.3 业务汇聚层设计1.4 接入层设计示例四:基于MPLS VPN的多业务解决方案1 MPLS VPN解决方案2 三网融合的解决方案2.1 数据、语音、视频2.2 三网融合业务特性——QoS策略2.3 三网融合业务特性——IP组播技术示例五:基于VPN的电子政务网络网络需求解决方案一技术体制与网络架构二IP地址规划三VPN实现四路由设计示例六:构建安全保密IP VPN系统11.6.1 系统方案11.6.2 技术特点11.6.3 采用的标准示例七:ATM网络与业务示例八:利用信息交换技术,构建安全的信息交换网络示例九:公众服务呼叫中心1. 网络结构2. 主要技术3. 适应标准示例十:VoIP网络组建实例:总体图、技术特点、采用标准、关键技术示例十一:流媒体业务网络管理系统l. 流媒体业务网络管理结构图2. 流媒体业务网络管理系统技术特点3. 流媒体业务网络管理功能示例十二:综合布线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四部分信息共享(待制定)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五部分应用支撑技术目录1引言1.l 目的1.2适用范围2 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技术体系概述2.1 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2.2应用支撑层2.3电子政务技术体系参考模型2.3.1基础架构平台2.3.2支撑服务2.3.3领域框架2.4 电子政务支撑技术标准体系3应用支撑关键技术3.1基础架构平台3.1.1传统中间件架构3.1.2基于组件的架构3.1.3 面向服务的架构3.2 支撑服务3.2.1 信息表示3.2. 2消息服务3.2.3事务服务3.2.4流程控制3.2.5数据访问3.2.6 目录服务3.2.7安全服务3.2.8管理服务3.3 领域框架4 应用支撑技术重要标准简介4.1 XML标准4.1.1 XML核心和基础标准4.1.2 XML 标准4.1.3 XML 应用标准4.2 数据访问类标准4.3 消息服务标准4.3.1 SOAP4.3.2 XML-RPC协议4.3.3 ebXML MS4.4 分布式事务处理标准4.5 流程处理标准4.6 目录服务标准4.6.1 X.500目录服务4.6.2 LDAP4.6.3 DSML4.7 Web服务标准4.7.1 WSDL4.7.2 UDDI4.7.3 Web服务安全标准4.8 组件标准4.8.1 J2EE/EJB4.8. 2 COM十4.8.3 CORBA/CMM附录1:参考文件附录2:缩略语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六部分信息安全目录1 引言l.1 目的1.2原则1.3适用范围2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目标2.l 概述2.2 政务业务安全需求2.2.1 政务业务概述2.2.2 政务业务安全需求2.3 电子政务系统构成2.4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威胁2.4.l 概述2.4.2 安全威胁的种类2.4.3 威胁/攻击者2.5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目标3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实施及其标准化3.2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实施的基本原则3.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护范围3.4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实施的一般步骤3.5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实施的标准化3.5.1 安全法规3.5.2 安全策略3.5.3 安全管理3.5.4 安全风险分析3.5.5 安全测试与评估3.5.6 安全技术与产品4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体系4.2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4.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体系4.4 电子政务相关信息安全标准明细表4.4.1 信息安全管理标准4.4.2 信息安全技术标准4.4.3 信息安全运行标准5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化推进5.1概述5.2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的制定5.2.1 标准成果5.2.2 标准成果的取得5.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的实施和监督附件政务机关基本运行体制与电子政务A、政务机关架构B、政务机关职责权限C、政务机关运行机制六项电子政务相关标准(征求意见稿)目录基于XML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一部分:总则目次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3.1 电子公文electronic official document3.2 基于XML的电子公文electronic official document based on XML 3.3 公文体document body3.4 显现display3.5 命名空间namespace3.6 文档类型定义DTD3.7 模式Schema3.8 元素element3.9 属性attribute4符号和缩略语4.1 DTD4.2 UML4.3 W3C4.4 XML5 电子公文基本要素6电子公文特性6.1 真实性6.2 可靠性6.3完整性6.4可用性7 电子公文分类7.1 党的机关公文7.2 行政机关公文7.3 其它机关公文8 电子公文处理过程8.l 过程模型8.2 创建8.3 显现8.4 办理8.5 交换8.6 归档8.7 销毁9标准各部分内容和相互关系9.1 各部分综述9.2 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9.3 各部分依赖关系模型10 电子公文XML描述规则10.1 字符集10.2 命名方法10.3 映射规则10.4 命名空间第二部分:公文体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符号和缩略语5 组成要素6 结构模型6.1 公文体6.1.1 眉首6.1.2 主体6.1.3 版记7 描述7.1 电子公文7.2 公文体7.2.1 眉首7.2.2 主体7.2.3 版记7.2.4 扩展要素7.3 电子公文的DTD定义7.4 电子公文的Schema定义7.5 公文体的DTD定义7.6 公文体的Schema定义7.7 公文体的XML实例附录A(规范性附录)电子公文的DTD定义附录B(规范性附录)电子公文的Schema定义附录C(规范性附录)公文体的DTD定义附录D(规范性附录)公文体的Schema定义附录E(资料性附录)公文体的XML示例附录F(资料性附录)层次结构图中所用的图符说明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目次前言引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电子政务框架4.1 电子政务概念4.2 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4.2.1 网络基础设施层4.2.2 应用支撑层4.2.3 应用层4.2.4 信息安全4.2.5 管理5 XML技术介绍5.1 XML概念和核心技术5.1.1 XML基本概念5.1.2 XML相关概念与技术5.1.3 XML的一般应用过程5.2 XML相关的标准和规范5.2.1 服务相关语言和协议5.2.2 元数据标准5.2.3 工作流相关的语言5.2.4 事务处理和协作相关5.2.5 XML安全相关5.2.6 XML处理与表现5.2.7 XML开发相关5.2.8 其它相关领域的XML标准6 XML在电子政务应用体系架构中的应用指南6.1 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综述6.2 应用支撑层6.2.1 数据访问6.2.2 信息交换6.2.3 流程控制6.2.4 事务处理6.2.5 目录服务6.3 应用层6.3.1 公文处理6.3.2 业务处理6.3.3 信息发布6.3.4 信息采集6.3.5 服务调用6.4 信息安全6.4.1 典型应用场景6.4.2 应用需求分析6.5 管理6.5.1 典型应用场景6.5.2 应用需求分析6.5.3 技术方案参考文献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目次前言引言1 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4建模符号5业务流程设计的过程——业务建模过程5.l业务建模与流程设计的关系5.2业务流程设计过程的层次框架5.3业务流程设计的目的、原则与主要阶段5.3.1业务流程设计的目的5.3.2 业务流程设计的原则5.3.3业务流程持续改进的主要阶段5.4参加业务建模的人员5.5业务建模的主要环节5.5.1 确定建模范围和业务种类框架5.5.2通过调查收集业务素材进行分析5.5.3利用基本建模过程建立业务模型5.5.4根据主要建模指标对模型进行评审5.5.5完善和完成整个业务模型,形成建模文档5.6基本建模过程5.6.l 以职能分工分析为出发点的建模过程5.6.2以业务流程分析为出发点的建模过程5.6.3相关建模图形和说明5.6.4建模的主要指标5.6.5建模的主要文档6 业务流程设计的结果——业务图形6.1业务模型的构成6.2 基本建模图形之间的集成关系6.3分工组成树6.3.1机构中的部门组成6.3.2部门中的岗位组成6.3.3岗位中的职责组成6.3.4岗位职责中的活动步骤组成6.3.5 分工组成树的拆分6.3.6活动单元的编码规则6.3.7分工组成的分解原则6.3.8分工组成的描述范围6.3.9活动单元类型划分的相对性6.4 业务协作流程图6.4.1 业务种类与业务协作流程的分类6.4.2 业务协作流程图的内容6.5 职责执行流程图6.6 业务信息关系图6.6.1 业务信息的描述方法6.6.2 业务信息之间的关系6.7 业务信息与组织单元作用关系的建模图形6.7.1 数据接口图6.7.2 数据流图6.7.3 业务信息操作权限图6.7.4 业务信息共享图6.8 信息化的需求定义附录A(资料性附录)业务建模技术的作用A.1 业务建模技术有助于业务管理规范化A.2 业务建模技术从源头上为有效益的信息化提供技术手段A.3 业务建模技术为业务建模、需求建模和软件建模平滑过渡提供技术支持A.4 业务建模技术用于提取数据元,设计电子文档,进行数据标准化附录B(资料性附录)业务调研表格示例B.1业务调研表格的来源与用途B.2 业务分工调查表格示例B.2.1 岗位分工调查表示例B.2.2岗位信息调查表示例B.2.3 岗位职责调查表示例B.3业务协作流程调查表示例B.4业务信息调查表示例附录C(资料性附录)业务调研报告大纲要素C.1单位组织的基本要素C.1.1 机构要素C.1.2业务要素C.1.3安全要素C.2业务流程要素C.2.1业务目标C.2.2业务起始点C.2.3业务办理过程C.2.4业务的终止点(归档)附录D(资料性附录)业务建模案例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4规范框架4.l规范技术参考模型4.2规范技术参考模型的具体内容4.2.1监理支撑要素4.2.2监理阶段4.2.3 监理对象4.2.4监理内容4.2.5信息安全5监理支撑要素5.1监理合同、监理规划与监理实施细则5.1.1监理合同5.1.2 监理规划5.1.2.1 监理规划编制的要求5.1.2.2 监理规划编制的程序5.1.2.3 监理规划编制的依据5.1.2.4 监理规划的内容5.1.3 监理实施细则5.1.3.1 监理实施细则编制的要求5.1.3.2监理实施细则编制的程序5.1.3.3监理实施细则编制的依据5.1.3.4监理实施细则的内容5.2监理机构5.2.1监理机构的设置5.2.2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5.3监理设施5.3.1监理单位为监理机构配备的设备5.3.2业主单位为监理机构提供的设施5.4监理人员5.4.1监理人员的构成5.4.2 监理人员的职责5.4.2.1总监理工程师职责5.4.2.2总监理工程师代表的职责5.4.2.3专业监理工程师的职责5.4.2.4监理员的职责5.5 质量管理6监理阶段及其目标6.1监理阶段6.2工程招标阶段的主要监理目标6.3工程设计阶段的主要监理目标6.4工程实施阶段的主要监理目标6.5工程验收阶段的主要监理目标7监理实施7.1 工程招标阶段7.1.1工程招标阶段的质量控制7.1.2工程招标阶段的进度控制7.1.3 工程招标阶段的投资控制7.1.4工程招标阶段的合同管理7.1.5工程招标阶段的信息管理7.1.6工程招标阶段的协调7.2工程设计阶段7.2.1 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7.2.2工程设计阶段的进度控制7.2.3工程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7.2.4工程设计阶段的合同管理7.2.5工程设计阶段的信息管理7.2.6工程设计阶段的协调7.2.7工程设计阶段的监理流程7.3工程实施阶段7.3.1工程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7.3.2工程实施阶段的进度控制7.3.3工程实施阶段的投资控制7.3.4工程实施阶段的合同管理7.3.5工程实施阶段的信息管理7.3.6工程实施阶段的协调7.3.7工程实施阶段的监理流程7.4工程验收阶段7.4.1工程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7.4.2工程验收阶段的进度控制7.4.3工程验收阶段的投资控制7.4.4工程验收阶段的合同管理7.4.5工程验收阶段的信息管理7.4.6工程验收阶段的协调7.4.7工程验收阶段的监理流程附录A(规范性附录)监理流程图附录B(资料性附录)承建单位用表附录C(资料性附录)监理单位用表附录D(资料性附录)通用表格参考文献图A.l工程设计阶段监理流程图图A.2 工程实施阶段监理流程图图A.3 工程验收阶段监理流程图表B.1 方案/计划报审表表B.2 分包单位资格审查申请表表B.3 开工申请表B.4 复工申请表B.5 付款申请表表B.6 工程阶段性测试验收(初验、终验)报审表表B.7 工程阶段施工申请表表C.l 监理日志表C.2 监理通知单表C.3 复工令表C.4 工程款支付证书表C.5 工程备忘录表C.6 会议纪要表C.7 开工令。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2.1.1 数据元 2.1.1 数据元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信息技术 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 第 1部分:数据元规范和标准化框架 信息技术 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 第 2 GB/T XXXX 2部分:数据元分类 信息技术 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 第 3 GB/T XXXX 3部分:数据元的基本属性 信息技术 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 第 4 GB/T XXXX 4部分:数据定义格式的规则和指南 信息技术 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 第 5 GB/T XXXX 5部分:数据元命名和标识规则 信息技术 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 第 6 GB/T XXXX 6部分:数据元的注册 7 GB/T 15191-1997 贸易数据元目录标准数据元 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 8 GB/T 15635-1995 的复合数据元目录 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 9 GB/T 15635.1-1999 的复合数据元目录 第1部分: 批式电 子数据交换复合数据元目录 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 10 GB/T 15635.2-XXXX 的复合数据元目录 第2部分: 交互式 电子数据交换复合数据元目录 11 电子公文数据元目录 标准化工作导则 信息分类编码的编写 1 GB/T 7026-1986 规定 标准化工作导则 信息分类编码基本原 2 GB/T 7027-XXXX 则和方法 1 GB/T XXXX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第8章电子政务实施标准

第8章电子政务实施标准
美国政府也非常重视本国的电子政务标准 化问题。美国的政府信息标准化工作是美 国联邦政府统一发起和组织的。联邦政府 设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政府技术推动小组。 政府技术推动小组负责全国的政府信息化 管理指导工作,包括技术推动、政策法规 建议、投资管理、改善服务也业绩评估等。 美国政府在电子政府标准化方面有以下经 验值得借鉴:(1)由政府部门统一组织领 导;(2)邀请企业界的专家参与;(3) 以市场的方式驱动
环境安全目标: 环境安全目标 系统管理员必须保证有效地使用和管理审计设备 系统责任人须保证每一个系统用户帐户的鉴别数据是安全 的,不会泄露给未授权使用该帐户的人。 统的责任人员必须保证没有为可能削弱IT安全的外部系统 或用户提供连接。 必须保证系统是在一种可保持IT安全的方式下进行分发、 安装、管理和运行的。 必须保证系统的那些对安全策略增强非常重要的部分都受 保护以防止可能危及IT安全的物理攻击。 必须保证有代替的程序和/或机制 必须保证系统与因特网进行隔离
网络接入标准
网络接入方式有拨号接入、专线接入或其 它接入方式等。基于因特网的接入系统标 准 有 PPP 、 HDLC 、 FDDI 、 DDN 及 IEEE 802.3等;基于EDI的网络接入系统标准有 X.32、X.28、X.25等。
8.3 电子数据交换标准
8.3.1 EDI概述 : EDI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六十年代末,欧洲和美国几 乎同时提出EDl概念。1968年美国运输业的许多公司,联 合成立了一个运输数据协调委员会(TDCC)研究开发电 子通讯标准的可行性,他们的方案形成了当今EDI的基础。 EDI的概念: EDI是E1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在中国大陆译 为“电子数据交换”,在港台地区一般译为“电子资料联 通”或“电子文件交换”。它是一种在公司之间传输订单、 发票等商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由于其发展和实施方法各 有不同,因此并无统一的解释。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管理、服务和决策,以提高政府效率、服务水平和透明度的一种新型政务模式。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电子政务已经成为现代政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则是保障电子政务运行的基础和保证,下面我将对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数据标准、安全标准和服务标准等几个方面。

技术标准是指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所需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平台、网络通信等方面的标准化要求。

数据标准是指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所需遵循的数据格式、数据交换、数据共享等方面的标准规范,以确保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互通和共享。

安全标准是指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所需遵循的安全管理、安全防护、安全监控等方面的标准要求,以确保政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服务标准是指政府在电子政务服务过程中所需遵循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包括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标准化要求,以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效率。

其次,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应当是科学、合理、完善的。

首先,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应当是科学的,即应当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国内外先进标准和规范,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和电子政务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

其次,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应当是合理的,即应当符合电子政务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能够有效引导和规范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

最后,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应当是完善的,即应当包括全面、系统、连续的标准体系,能够全面覆盖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的各个环节和方面。

再次,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对于推动电子政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有利于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能够规范和统一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标准,提高政府信息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其次,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有利于促进政府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能够规范和统一政府各部门的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电子政务相关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相关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相关标准体系一、引言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简称e-Government)是指政府采用信息与通信技术,以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提供的效率、透明度和质量,并促进政府与公民、企业和其他政府机构之间的互动。

电子政务的发展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以确保电子政务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二、电子政务标准2.1 国际标准国际标准是指由国际组织制定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标准。

在电子政务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国际标准: - ISO/IEC 27001: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国际标准,用于确保电子政务平台的安全性。

- ISO/IEC 38500:ICT治理体系国际标准,用于指导电子政务项目的决策和实施。

- ISO 9001:质量管理系统国际标准,用于确保电子政务服务的质量。

- ISO 20000:IT服务管理国际标准,用于规范电子政务服务的提供和管理。

2.2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相关机构制定的标准,用于指导和规范国内电子政务的发展。

在中国,国家标准主要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负责制定和发布。

目前,与电子政务相关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 - GB/T 20968:电子政务档案管理规范,用于指导电子政务档案的管理和归档。

- GB/Z 20971: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技术标准,用于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

- GB/Z 20972:电子政务互联互通与信息集成技术标准,用于指导电子政务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和集成。

三、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作用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对电子政务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1. 保障信息安全:通过应用合适的标准,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被非法篡改。

2. 促进互操作性:标准化的电子政务系统能够实现互操作,方便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 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应用质量管理标准,确保电子政务服务的质量,提升公民和企业的满意度。

第八章 电子政务法规政策建设

第八章 电子政务法规政策建设

二、部分国家电子政务法律、法规 和政策建设介评
(一)美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介评
1.美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 (1)夯实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法规和政策。 (2)促进信息化发展和维护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竞争力 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 (3)加快政府信息公开和保护私人权益的法律、法规和 政策建设。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IT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 设。 (5)推动与电子政务相适应的政府管理机制创新法律、 法规和政策建设。
二、部分国家电子政务法律、法规 和政策建设介评
2.欧盟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分类比较
类 别 政策性文件 具 体 内 容 《有关实施对电信管制一揽子计划的第五份报告》、《电子通信服务的新框 架》、《电子欧洲——一个面向全体欧洲人的信息社会》 《关于聚焦电信、媒体、信息技术内容及相关规范的绿皮书》、《欧洲共同体 委员会信息社会的版权和有关权利的绿皮书》 《促进21世纪的信息产业的长期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应的行动计划
规范性文件
规划及其行动计划
《欧洲电子商务提案》、《关于数据库法律保护的指令》、《关于内部市场中
以规范和指导各国信 与电子商务有关的若干法律问题的指令》、《协调信息社会中特定著作权和著 息化发展的“指令” 作邻接权指令》、《著作权/出租权指令》、《远程消费保护指令》、《电信 部门的隐私保护指令》、《卫星广播指令》、《软件保护指令》 促进本国信息化发展 的法律规范体系 英国2000年的《电子通讯法》,爱尔兰2000年的《电子商务法》,德国1997年 的《信息与通讯服务法》和《数字签名法》,意大利的1997年的《数字签名法》 和2000年的《电子信息与文书法》
一、一般性法律、法规与政策概述
(四)地方性法规

第八章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第八章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于获取高层领导的信息需求, 信息需求调查所需的时间较少。
难以解决个人和组织的关键成功
因素不一致问题
识别出的目标反映了各种人的
SST方 法
要求,并给出了要求的分层结 突出重点方面不如CSF法 构;目标比较全面,疏漏较少。
二、电子政务系统项目建设过程
电子政务系统项目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准备、 项目启动、项目采购、项目实施和系统评价 。
13、不要只看塔尖,二三线市场比一线的更大。21.10.2121.10.2103:19:4703:19:47October 21, 2021

14、有些事情是不能等待的。假如你必须战斗或者在市场上取得最有利的地位,你就不能不冲锋、奔跑和大步行进。2021年10月21日星期四上午3时19分47秒03:19:4721.10.21
第八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一、电子政务系统规划
• 1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综述
1)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概念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就是政府机构信息系统建设的战略规 划,是一种从政府业务发展和政府改革的战略角度考虑,对电 子政务系统的目标、发展战略以及政务系统资源和开发工作的 综合性计划,是针对电子政务系统的最高层次的管理和规划。
一、电子政务系统规划
• 1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综述
3)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步骤
建立完善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 确定明确的需求 规划和设计信息系统 从技术和功能层面构建基本支撑和应用体系
一、电子政务系统规划
• 1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综述
4)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必须考察应用需求,并对机构进行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做出 准确的需求分析 要与机构发展总体目标相吻合,分清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 要能够随环境发展而变化,规划不宜过细 要重视运营维护环节,建设中重视咨询服务带来的价值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doc 22页)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doc 22页)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doc 22页)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电子政务标准一、电子政务总体标准二、电子政务应用业务标准三、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标准四、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五、信息安全标准六、电子政务管理标准2002-10-30电子政务总体标准(共45条)分类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标准状态1.1 总体框架1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急需1.1 总体框架2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急需1.1 总体框架3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总体技术要求急需1.1 总体框架4电子政务内部办公网总体技术要求需要1.1 总体框架5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总体技术要求需要1.1 总体框架6电子政务互操作性框架需要1.2 术语标准1GB/T14915:1994电子数据交换术语(EDI)1.2 术语标准2GB/T12200.1:1990汉语信息处理词汇第01部分:基本术语1.2 术语标准3GB/T12200.2:1994汉语信息处理词汇第02部分:汉语和汉字1.2 术语标准4GB/T5271.1: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1部分:基本术语ISO/IEC2382-1:19931.2 术语标准5GB/T5271.2:1988数据处理词汇第2部分:算术和逻辑运算ISO 2382-2:19761.2 术语标准6GB/T5271.3:1987数据处理词汇第3部分:设备技术ISO 2382-3:19761.2 术语标准7GB/T5271.4: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4部分:数据的组织ISO/IEC2382-4:19991.2 术语标准8GB/T5271.5:1987数据处理词汇第5部分:数据的表示法ISO 2382-5:19741.2 术语标准9GB/T5271.6: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6部分:数据的准备和处理ISO 2382-6:19871.2 术语标准10GB/T5271.7:1986数据处理词汇第7部分:计算机程序设计ISO 2382-7:19771.2 术语标准11GB/T5271.8:2001信息技术词汇第8部分:安全ISO 2382-8:19981.2 术语标准12GB/T5271.9:2001信息技术词汇第9部分:数据通信ISO 2382-9:19951.2 术语标准13GB/T5271.10:1986数据处理词汇第10部分:操作技术和设施ISO 2382-10:19791.2 术语标准14GB/T5271.11: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11部分:处理器ISO 2382-11:19871.2 术语标准15GB/T5271.12: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12部分:外围设备ISO 2382-12:19881.2 术语标准16GB/T5271.13:1988数据处理词汇第13部分:计算机图形ISO 2382-13:19841.2 术语标准17GB/T5271.14:1985数据处理词汇第14部分:可靠性、维修和可用性ISO 2382-14:19741.2 术语标准18GB/T5271.15:1986数据处理词汇第15部分:程序设计语言ISO 2382-15:19851.2 术语标准19GB/T5271.16:1986数据处理词汇第16部分:信息论ISO 2382-16:19781.2 术语标准20GB/T5271.18:1993数据处理词汇第18部分:分布式数据处理ISO 2382-18:19861.2 术语标准21GB/T5271.19:1986数据处理词汇第19部分:模拟计算ISO 2382-19:19801.2 术语标准22GB/T5271.20:1994数据处理词汇第20部分:系统开发ISO/IEC2382-20:19901.2 术语标准23GB/T12118:1989数据处理词汇第21部分:过程计算机系统和技术过程间的接口ISO 2382-21:19851.2 术语标24GB/T 数据处理词汇第22部分:计算器ISO 2382-22:1986准5271.22:19931.2 术语标准25GB/T5271.23: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23部分:文本处理ISO/IEC2382-23:19941.2 术语标准26GB/T5271.24: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24部分:计算机集成制造ISO/IEC2382-24:19951.2 术语标准27GB/T5271.25: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25部分:局域网ISO/IEC2382-25:19921.2 术语标准28GB/T5271.27:2001信息技术词汇第27部分:办公自动化ISO 2382-27:19941.2 术语标准29GB/T5271.28:2001信息技术词汇第28部分:人工智能基本概念与专家系统ISO 2382-28:19951.2 术语标准30GJB 2256-94军用计算机安全术语1.2 术语标准31电子政务术语急需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1GB/T1988-1998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七位编码字符集eqv ISO646:1991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2GB 2312-19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3GB13000.1-1993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第1部分:体系结构与基本多文种平面eqv ISO/IEC10646:1993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4GB 18030-2000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5GB/T13715-1992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6GB 18031-2000信息技术数字键盘汉字输入通用要求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7GB/T11460-2001信息处理设备中汉字点阵字模数据的检测方法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8GB/T17961-2000印刷体汉字识别系统要求与测试方法电子政务应用业务标准(共132条)分类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标准状态2.1.1 数据元1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1部分:数据元规范和标准化框架ISO/IEC11179-1:19992.1.1 数据元2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2部分:数据元分类ISO/IEC11179-2:20002.1.1 数据元3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3部分:数据元的基本属性ISO/IEC11179-3:19942.1.1 数据元4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4部分:数据定义格式的规则和指南ISO/IEC11179-4:19952.1.1 数据元5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5部分:数据元命名和标识规则ISO/IEC11179-5:19952.1.1 数据元6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6部分:数据元的注册ISO/IEC11179-6:19972.1.1 数据元7GB/T 15191-1997贸易数据元目录标准数据元等同ISO 73722.1.1 数据元8GB/T 15635-1995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复合数据元目录等效UN/EDIFACT(S93A)2.1.1 数据元9GB/T15635.1-1999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复合数据元目录第1部分: 批式电子数据交换复合数据元目录等效UN/EDIFACT(D97B)2.1.1 数据元10GB/T15635.2-XXXX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复合数据元目录第2部分: 交互式电子数据交换复合数据元目录1999年计划UN/EDIFACT(D97B)2.1.1 数据元11电子公文数据元目录急需2.1.2 代码标准1GB/T 7026-1986标准化工作导则信息分类编码的编写规定2.1.2 代码标准2GB/T7027-XXXX标准化工作导则信息分类编码基本原则和方法2.1.2 代码标准3GB/T 17710-1999数据处理校验码系统ISO 7064-19832.1.2 代码标准4GB/T 14946-2000全国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5GB 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2.1.2 代码标准6GB/T 2261-1980人的性别代码7GB/T 14658-1984文化程度代码码标准2.1.2 代8GB/T 4767-1984健康状况代码码标准2.1.2 代9GB/T 4766-1984婚姻状况代码码标准2.1.2 代10GB/T 6565-1999职业分类与代码码标准2.1.2 代11GB/T 8561-1988专业技术职务代码码标准2.1.2 代12GB/T 4762-1984政治面貌代码码标准2.1.2 代13GB/T 4763-1984党派代码码标准2.1.2 代14GB/T 12403-1990干部职务名称代码码标准2.1.2 代15GB/T 12407-1990干部职务级别代码码标准2.1.2 代16GB/T 6865-1986语种熟练程度代码码标准2.1.2 代17GB/T 6864-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代码码标准2.1.2 代18GB/T 12408-1990社会兼职代码码标准2.1.2 代19GB/T 8563-1988奖励代码码标准2.1.2 代20GB/T 8560-1988荣誉称号和荣誉奖章代码码标准2.1.2 代21GB/T 8562-1988纪律处分代码码标准2.1.2 代22GB/T 4761-1984家庭关系代码码标准2.1.2 代23GB/T 10301-1988出国目的代码码标准2.1.2 代24GB/T 16502-1996劳动合同制用人形式分类与代码码标准2.1.2 代25GB/T 12405-1990单位增员减员种类代码码标准2.1.2 代26GB/T 12462-1990世界海洋名称代码2.1.2 代码标准27GB/T15628.1-1995中国动物分类代码脊椎动物2.1.2 代码标准28GB/T 14467-1993中国植物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29GB/T 15161-1994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林木病害2.1.2 代码标准30GB/T14721.1-1993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森林类型2.1.2 代码标准31GB/T 15778-1995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自然保护区2.1.2 代码标准32GB/T 16705-1996环境污染类别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33GB/T 17296-1998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土纲亚纲土类和亚类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34GB/T 15775-1995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林木害虫2.1.2 代码标准35GB/T 11714-1997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2.1.2 代码标准36GB/T4657-XXXX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2.1.2 代码标准37GB/T 13497-1992全国清算中心代码2.1.2 代码标准38GB/T 13496-1992银行行别和保险公司标识代码2.1.2 代码标准39GB/T 12404-1997单位隶属关系代码2.1.2 代码标准40GB/TXXXXX-XXXX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可运输产品2.1.2 代码标准41GB/TXXXXX-XXXX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2部分:不可运输产品2.1.2 代码标准42GB/TXXXX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43GB/T 14885-1994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44GB 6944-1986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2.1.2 代码标准45GB/T 7635-1987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46GB/T2260-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2.1.2 代码标准47GB/T 10114-1988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2.1.2 代码标准48GB/T 2659-1994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2.1.2 代码标准49GB/T 15514-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口岸及有关地点代码2.1.2 代码标准50GB/T 7407-1997中国及世界主要海运贸易港口代码2.1.2 代码标准51GB/T 10302-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车站站名代码2.1.2 代码标准52GB/T 920-1989公路路面等级与面层类型代码2.1.2 代码标准53GB 917.1-1989公路线路命名编号和编码规则2.1.2 代码标准54GB/T 917.2-1989国家干线公路路线名称和编码规则编号2.1.2 代码标准55GB 11708-1989公路桥梁命名和编码规则编号2.1.2 代码标准56GB/T 14395-1993城市地理要素城市道路交叉口、街坊市政工程管理编码结构规则2.1.2 代码标准57GB/T 15281-1994中国油、气田名称代码2.1.2 代码标准58GB/T 16792-1997中国含油气盆地及次级构造单元名称代码2.1.2 代码标准59GB/T 17297-1998中国气候区划名称与代码气候带和气候大区2.1.2 代码标准60GB/T 17734-1999水路信息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61GB/T 17735-1999公路信息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62GB/T 7408-19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的表示法eqv ISO 8601:19882.1.2 代码标准63GB/T 9648-1988国际单位制代码neq ISO 2955-83 2.1.2 代码标准64GB/T 12406-1996表示货币和资金的代码idt ISO 4217:1990 2.1.2 代65GB/T 17295-1998国际贸易用计量单位代码idt UN/ECE Rec.20码标准2.1.2 代码标准66GB/T 4880-1991语种名称代码eqv ISO 639-88 2.1.2 代码标准67GB/T 4881-1985中国语种代码2.1.2 代码标准68GB/T 3304-1982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2.1.2 代码标准69GB/T 7056-1987文献保密等级代码2.1.2 代码标准70GB/T 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2.1.2 代码标准71GB/T 13959-1992文件格式分类与代码编制方法2.1.2 代码标准72GB/T 15418-1994档案分类标引规则2.1.2 代码标准73GB/T 13745-1992学科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74GB/T 15416-1994中国科学技术报告编号2.1.2 代码标准75GB/T 16835-1997高等学校本科、专科专业名称代码2.1.2 代码标准76GB/T 5795-1986中国标准书号2.1.2 代码标准77GB 10022-1988图书编码方法的标识2.1.2 代码标准78GB/T 12402-1990经济类型代码2.1.2 代码标准79GB/T 4754-199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80GB/T 18298-2001税务信息分类与代码集2.1.2 代码标准81GB/T 14396-1993疾病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82GB/T 15657-1995中医病症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83GB/T 16711-1996银行业银行电信报文银行识别代码idt ISO 9362:1994 2.1.2 代码标准84GB/T 15421-1994国际贸易方式代码2.1.2 代码标准85GB/T 15422-1994国际贸易单证代码2.1.2 代码标准86GB/T 16963-1997国际贸易合同代码规范2.1.2 代码标准87GB/T 16962-1997国际贸易付款方式代码2.1.2 代码标准88GB/T 6512-1998运输方式代码2.1.2 代码标准89GB/T 17152-1997运费代码(FCC)-运费和其他费用的统一描述eqv UN/ECENo.23-19902.1.2 代码标准90GB/T 15420-1994国际航运货物装卸费用和船舶租赁方式条款代码2.1.2 代码标准91GB/T 15424-1994电子数据交换用支付方式代码2.1.2 代码标准92GB/T 15423-1994国际贸易交货条款代码2.1.2 代码标准93GB/T 16472-1996货物类型、包装类型和包装材料类型代码2.1.2 代码标准94GB/T 15119-1994集装箱常用残损代码eqv ISO 9897-1-90 2.1.2 代码标准95GB/T 14945-1994货物运输常用残损代码2.1.2 代码标准96GB/T 16833-1997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代码表等同UN/EDIFACT(D94B)2.1.2 代码标准97电子政务主题词表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GB/T 9704-2000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2.2 文件与单证格式2GB/T 826-1989发文稿纸格式修订2.2 文件与单证格式3GB/T 9705-1988文书档案案卷格式2.2 文件与单证格式4GB/T 17298-1998单证标准编制规则2.2 文件与单证格5GB/T 14392-1993贸易单证样式等效ISO 6422:UN/ECE R.12.2 文件与单证格式6GB/T 17305-1998一般商品和机电产品进口管理证明格式2.2 文件与单证格式7GB/T15310.1-1994外贸出口单证格式商业发票2.2 文件与单证格式8GB/T15310.2-1994外贸出口单证格式装箱单2.2 文件与单证格式9GB/T15310.3-1994外贸出口单证格式装运声明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0GB/T15310.4-1994外贸出口单证格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证明书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1GB/T15311.1-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许可证格式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2GB/T15311.2-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许可证格式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3GB/TXXXX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许可证申请表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4GB/TXXXX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许可证申请表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5GB/TXXXX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出口许可证格式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6GB/TXXXXX-XXXX出口管制商品和技术出口许可证格式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7GB/TXXXXX-XXXX货物进出口标准合同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8基于XML的电子公文格式急需2.3 业务1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指南参考IDEF、UML等急需2.3 业务流程2电子公文交换处理规范急需2.3 业务流程3电子公文存档管理规范需要2.3 业务流程4电子公文处理流程规范需要2.3 业务流程5电子政务业务生成的通用技术要求需要2.3 业务流程6XML业务表示规范需要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标准(共11条)分类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标准状态3.1 信息交换1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专网)信息交换平台技术要求急需3.2 置标语言1GB/T XXXXX信息技术可扩展置标语言(XML)3.2 置标语言2GB/T14814-1993信息处理文本和办公系统标准通用置标语言(SGML)idt ISO 8879:19863.2 置标语言3HTML3.2 置标语言4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参考W3C XML系列标准急需3.3 数据库1数据库接口规范急需3.4 服务标准1HTTP 1.13.4 服务标准2Web服务技术要求参考UDDI、SOAP、WSDL等需要3.4 服务标准3呼叫中心服务技术要求需要3.4 服务标准4语音服务技术要求需要3.4 服务标准5MIME需要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共24条)分类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标准状态4.1 建设规范1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建设规范急需4.1 建设规范2电子政务内部办公网建设规范需要4.1 建设规范3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建设规范需要4.2 网络管理规范1YD/T852-1996电信管理网(TMN)总体设计原则4.2 网络管理规范2YD/T871-1996电信管理网(TMN)-通用网络信息模型4.2 网络管理规范3YD/T879-1996Q3接口的告警监测4.2 网络管理规范4YD/T880-1996Q3接口的性能管理4.2 网络管理规范5YD/T912-1997Q3和X接口的底层协议框架4.2 网络管理规范6YD/T933-1997TMN管理业务和电信管理域4.2 网络管理规范7YD/T934-1997电信管理网(TMN)物理体系结构4.2 网络管理规范8YD/T935-1997电信管理网(TMN)逻辑分层体系结构4.2 网络管理规范9YD/T946-1998TMN接口规范方法论4.2 网络管理规范10YD/T947-1998Q3和X接口高层协议框架4.2 网络管理规范11YD/T959-1998电信管理网(TMN)管理功能4.2 网络管理规范12YD/T960-1998电信管理网(TMN)功能体系结构4.2 网络管理规范13YDN075-1998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网络管理规范4.2 网络管理规范14YDN100-1998ATM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网元管理层部分4.2 网络管理规范15YD/T1101-2001用户接入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V5管理与通用部分4.2 网络管理规范16YD/T1145-2001网络管理接口测试方法4.2 网络管理规范17YD/T1146-2001用户接入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通用传输部分4.2 网络管理规范18YD/T1147-2001宽带接入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ADSL部分4.2 网络管理规范19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专网)管理系统技术要求急需4.2 网络管理规范20电子政务内部办公网(内网)管理系统技术要求需要4.2 网络管理规范21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外网)管理系统技术要求需要信息安全标准(共125条)分类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标准状态5.1.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1GB/T9387.2-1995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2部分:安全体系结构ISO 7498-2:19895.1.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2TCP/IP安全体系结构RFC 1825 5.1.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3通用数据安全体系CDSA 5.1.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4通用数据安全体系5.1.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5认证体系建立标准5.1.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6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结构5.1.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7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通用标准5.1.2 信息安全框架1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1部分:概述ISO 10181-1:19965.1.2 信息安全框架2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2部分:鉴别框架ISO 10181-2:19965.1.2 信息安全框架3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3部分:访问控制框架ISO 10181-3:19965.1.2 信息安全框架4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4部分:抗抵赖框架ISO 10181-4:19975.1.2 信息安全框架5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5部分:机密性框架ISO 10181-5:19965.1.2 信息安全框架6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6部分:完整性框架ISO 10181-6:19965.1.2 信息安全框架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7部分:安全跟踪和告警框架ISO 10181-7:19965.1.2 信息安全框架8Internet协议安全架构(基于VPN)RFC18255.1.3 信息安全模型1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高层安全模型ISO/IEC 10745:19955.1.3 信息安全模型2GB/T18237.1-2000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第1部分:概述、模型和记法ISO/IEC 11586-1:19965.1.3 信息安全3GB/T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ISO/IEC 11586-2:1996模型18237.2-2000全第2部分:安全交换服务元素(SESE)服务定义5.1.3 信息安全模型4GB/T18237.3-2000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第3部分:安全交换服务元素(SESE)协议规范ISO/IEC 11586-3:19965.1.3 信息安全模型5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第4部分:保护传送语法规范ISO/IEC 11586-4:19965.1.3 信息安全模型6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第5部分:安全交换服务元素(SESE)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ISO/IEC 11586-5:19975.1.3 信息安全模型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保护传送语法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ISO/IEC 11586-6:19975.1.3 信息安全模型8GB/T18231-2000信息技术低层安全ISO/IEC 135945.1.3 信息安全模型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模型5.1.4.1 加密技术1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算法5.1.4.1 加密技术2信息技术安全技术N位块密码算法的操作方式idt ISD/IEC10116:19975.1.4.1 加密技术3军用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保密要求5.1.4.1 加密技术4SSL、PGP、IPV6著名的加密协议5.1.4.2 签名技术5GB 15851-199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带消息恢复的数字签名方案ISO/IEC 9796:19915.1.4.2 签名技术6GB/T17902.1-1999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带附录的数字签名第1部分: 概述ISO/IEC14888-1:19985.1.4.2 签名技术7GB/T18238.1-2000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散列函数第1部分:概述ISO/IEC 10118-1:19945.1.4.3 完整性机制9GB 15852-199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用块密码算法作密码校验函数的数据完整性机制ISO/IEC 9797:19945.1.4.3 完整性机制10信息技术安全技术电文鉴别代码(MACs)用块密码的机制ISO/IEC9797:19995.1.4.4 鉴别机制11GB/T15843.1-1999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1部分: 概述ISO/IEC 9798-1:19915.1.4.4 鉴别机制12GB/T15843.2-1997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2部分: 采用对称加密算法的机制ISO/IEC 9798-2:19945.1.4.4 鉴别机制13GB/T15843.3-199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3部分: 用非对称签名技术的机制ISO/IEC 9798-3:19975.1.4.4 鉴别机制14GB/T15843.4-1999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4部分: 采用密码校验函数的机制ISO/IEC 9798-4:19955.1.4.4 鉴别机制15GB/T16264.7-200x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目录第8部分:鉴别框架ISO/IEC9594-8:1997|ITU-TX.5095.1.4.5 抗抵赖机制16GB/T17903.1-1999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抗抵赖第1部分: 概述ISO/IEC13888-1:19985.1.4.5 抗抵赖机制17GB/T17903.2-1999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抗抵赖第2部分: 使用对称技术的机制ISO/IEC13888-2:19985.1.4.5 抗抵赖机制18GB/T17903.3-1999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抗抵赖第3部分: 使用非对称技术的机制ISO/IEC13888-3:1998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19电子政务CA中心标准体系指南急需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0PKI体系结构标准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1PKI证书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2PKI证书服务业务流程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3PKI目录结构规划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4PMI体系结构标准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5属性证书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26PMI证书服务业务流程规范规范、KMI技术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7PMI目录结构规划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8KMI体系结构标准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9KMI服务业务流程规范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GB/T9361-1988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2GB17625.2-1999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IEC 61000-3-3:1994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3GB/T17625.3-2000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IEC 61000-3-5:1994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4GB/T17626.11-199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ISO/IEC 9126:1991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5GB 4943-19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IEC 950:1991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6GB 9254-198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极限值和测量方法CISPR 22:1997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7GB/T17618-1998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CISPR 24:1997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8GB/T17625.1-1998低压电气及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6A)IEC 61000-3-2:1995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9GB/T2887-2000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0GB 50174-19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1GA 173-98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5.2.1 物理环境12GGBB1-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电磁泄漏发射限和保障值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3GGBB2-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4BMB1-94电话机电磁泄漏发射限值及测试方法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5BMB2-1998使用现场的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和安全判据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6BMB3-1999处理涉密信息的电磁屏蔽室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7BMB4-2000电磁干扰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8BMB5-2000涉密信息设备使用现场的电磁泄漏发射防护要求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9BMB6-2001密码设备电磁泄漏发射限值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20BMB7-2001密码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总则)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21BMB7.1-2001电话机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22GGB1-1999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发射限值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23GGBB2-1999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5.2.2 信息安全产品24GB/T17900-1999网络代理服务器的安全技术要求5.2.2 信息安全产品25GB/T18018-1999路由器安全技术要求5.2.2 信息安全产品26GB/T18019-1999信息技术包过滤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5.2.2 信息安全产品27GB/T18020-1999信息技术应用级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5.2.2 信息安全产品28GA243-2000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评级准则5.3 系统与网络标准1GB/T17963-2000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ISO/IEC 11577:19955.3 系统与网络标准2GB/T17143.7-199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系统管理安全报警报告功能ISO/IEC 10164-7:19925.3 系统与网络标准3GB/T17143.8-199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系统管理安全审计跟踪功能ISO/IEC 10164-8:19935.3 系统与网络标准4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安全技术要求5.3 系统与网络标准5GJB 2646-1996军用计算机安全评估准则(操作系统安全)5.3 系统与网络标准6电子政务XML安全技术指南5.3 系统与网络标准7电子政务网络(专网与内网)安全技术规范5.3 系统与网络标准8XML数据安全指南5.3 系统与网络标准9XML加密5.3 系统与网络标准10XML访问控制技术5.3 系统与网络标准11XML数字签名5.3 系统与网络标准12电子政务网络传输加密技术要求5.3 系统与网络标准13电子政务安全防范指南5.3 系统与网络标准14计算机安全技术指南5.3 系统与网络标准15电子政务鉴别框架5.4 应用与工程标准1电子政务安全认证技术要求5.4 应用与工程标准2电子政务业务加密、数字签名、电子印章等的技术要求5.4 应用与工程标准3电子政务业务加密、数字签名、电子印章等的技术要求5.4 应用与工程标准4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护等级技术要求5.4 应用与工程标准5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评估标准5.4 应用与工程标准6信息安全系统工程能力评估标准5.4 应用与工程标准7网络身份认证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评估标准5.4 应用与工程8网络身份认证卡安全保护等级技术要标准求5.4 应用与工程标准9网络身份认证平台安全保护等级技术要求5.4 应用与工程标准10网络身份认证应用安全保护等级要求5.4 应用与工程标准11生物特征身份认证安全保护等级技术要求5.5 管理标准1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5.5 管理标准2信息安全管理标准ISO/IEC 196775.5 管理标准3GB/T18336.1-2001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第1部分:简介和一般模型ISO/IEC15408-1:19995.5 管理标准4GB/T18336.2-2001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第2部分: 安全功能要求ISO/IEC15408-2:19995.5 管理标准5GB/T18336.3-2001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第3部分: 安全保证要求ISO/IEC15408-3:19995.5 管理标准6电子政务安全级别管理规范5.5 管理标准7BM21-2000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要求5.5 管理标准8BM22-2001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案设计指南5.5 管理标准9BM23-2001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指南5.5 管理标准10公钥基础设施中的密钥管理指南5.5 管理标准11公钥基础设施指南5.5 管理标准12认证中心建立实施操作指南5.5 管理标准13认证中心操作策略5.5 管理标准14认证中心认证实施规范5.5 管理标准15认证中心认证策略5.5 管理标准16认证中心最小互操作规范5.5 管理标准17认证中心管理指南5.5 管理标准18信任域管理指南5.5 管理标准19计算机信息系统五层面安全保护等级标准系列:·系统层面安全保护标准·网络层面主要构件安全保护标准·应用层面安全保护标准。

第八章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

第八章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

四川民族学院经管系
美国白宫飘起红旗 ★美国安全专家表示,美中黑客之间的网络大战在 当地时间4月30日(北京时间5月1日)愈加升级,其中 美国白宫的官方网站遭到电子邮件“炸弹”的攻击, 同时若干个美国和中国网站页面均被改得面目全非。 ★除了美国白宫的网站之外,其他被中国黑客列为 攻击目标的网站还包括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美国 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国会、《纽约时报》、 《洛杉矶时报》以及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的网站。
四川民族学院经管系
第八章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
学习内容: 1、了解电子政务安全的需求; 2、熟悉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目标和策略; 3、熟悉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技术;
四川民族学院经管系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完善国家安全战略,有 效防范和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确保国家的 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 的要求。 十六届四中全会
四川民族学院经管系
3、安全管理因素:政府机构在安全管理的法律、政 策、安全制度和安全管理措施方面都可能造成安全管 理障碍,从而引起安全管理问题。 4、自然因素:自然灾害对电子政务构成的威胁也是 现实存在的。
四川民族学院经管系
电子政务安全威胁案例——黑客 2001年中美黑客大战
★中美黑客事件是由中美撞机事件直接引发的。据外电报道, 首先是一些美国国内的黑客对部分中国网站进行了攻击,从而 激怒了中国黑客,双方遂在互联网上展开了一场黑客大战。 ★之后,中国黑客在一个名为“中国红客联盟”的黑客组织领 导下,计划展开“第六次网络卫国战争”,在“五一”期间发 动一次七日战役,全面袭击美国网站。此事经国内各媒体大加 宣传,迅速成为一场轰轰烈烈的黑客事件。 ★ 5月4日晚,“中国红客同盟”的行动达到首个高潮,出现了 “八万中国红客攻打白宫”的场面,并迫使白宫网页一度瘫痪。 预计“中国红客联盟”的下一次行动高潮将在5月8日到来。

电子政务概论

电子政务概论

电子政务概论:《电子政务概论》是2009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徐双敏。

本书在充分反映本国电子政务建设实际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电子政务兴起的背景、各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经验以及电子政务的基本设施等内容。

内容简介:电子政务是政务机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原有组织结构界限,优化原有工作流程,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模式。

《电子政务概论》适用于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及公共管理类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学习使用,对实际从事行政管理的工作者,以及相关的理论工作者也会有使用和参考意义。

图书目录:第1章电子政务概述1.1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1.1.1电子政务的含义1.1.2与电子政务相关的其他概念1.1.3电子政务的主要功能及发展意义1.2电子政务的基本应用模式1.2.1电子政务应用模式概况1.2.2政府对政府的应用模式1.2.3政府对企业的应用模式1.2.4政府对公民的应用模式1.3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1.3.1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构成1.3.2服务与应用系统1.3.3信息资源1.3.4基础设施1.3.5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1.3.6管理体制1.4电子政务概论的学习意义和方法1.4.1电子政务概论的学习意义1.4.2电子政务概论的主要学习方法本章小结关键术语练习与思考题案例第2章电子政务在世界范围的发展2.1电子政务兴起的背景2.1.1全球化的发展2.1.2信息技术的发展2.1.3电子商务的发展2.1.4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2.2部分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特色与经验2.2.1法制先行的美国2.2.2“以公众为中心”的英国2.2.3为公民提供“不间断服务”的新加坡2.2.4不断实施“新改革战略”的日本2.2.5以三个“面向”为发展思路的澳大利亚2.3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律和趋势2.3.1电子政务发展的一般规律2.3.2电子政务发展的新理论2.3.3电子政务发展的技术趋势2.3.4电子政务发展的人才趋势本章小结关键术语练习与思考题案例第3章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3.1基础设施概述3.1.1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的含义3.1.2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的特点3.1.3完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的意义3.2政务内网及政务外网3.2.1电子政务基础网络的结构模型3.2.2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的技术构造3.2.3电子政务内外网的隔离3.3政务信息资源目录3.3.1政务信息资源的概念和特性3.3.2政务信息资源的元数据3.3.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3.4政务信息交换体系3.4.1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原理3.4.2基于异构数据库的信息交换技术3.4.3架构面向服务的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平台本章小结关键术语练习与思考题案例第4章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4.1信息安全及安全保障概述4.1.1信息安全的内涵4.1.2信息安全保障措施4.1 I3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架构4.2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4.2.1电子政务安全风险分析-4.2.2物理层面保障4.2.3网络层面保障4.2.4系统及应用层面保障4.3信息安全运行管理体系4.3.1人员管理4.3.2技术管理4.3.3制度管理4.4信息安全保障社会服务体系4.4.1外包管理服务4.4.2教育培训服务4.4.3测评认证服务4.5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支撑体系4.5.1 PKI认证平台保障4.5.2法律法规保障4.5.3安全标准保障本章小结关键术语练习与思考题案例第5章政府内部应用系统5.1政府内部应用系统概述5.1.1政府内部应用系统及其地位5.1.2政府内部应用系统功能特性5.1.3政府内部应用系统基本构成5.2内部办公系统5.2.1公文处理系统5.2.2信息资源管理系统5.2.3决策支持系统5.3政务协同系统5.3.1政务协同系统的内涵5.3.2政务流程再造5.3.3工作流管理系统5.4电子监察系统5.4.1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5.4.2政府采购电子监察系统5.4.3信访办理电子监察系统本章小结关键术语……第6章政府公共服务系统第7章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体系第8章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第9章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指南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指南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指南第一章:概述 (3)1.1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定义 (3)1.2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发展背景 (3)1.3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意义 (3)第二章: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 (4)2.1 政策法规概述 (4)2.2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标准体系 (4)2.3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规范 (5)第三章:需求分析 (5)3.1 用户需求分析 (5)3.2 业务流程分析 (6)3.3 功能需求分析 (6)第四章:平台架构设计 (7)4.1 技术架构设计 (7)4.2 业务架构设计 (7)4.3 数据架构设计 (8)第五章:关键技术与应用 (8)5.1 云计算技术 (8)5.2 大数据技术 (8)5.3 人工智能技术 (9)第六章:平台安全与运维 (9)6.1 安全体系建设 (9)6.1.1 安全策略制定 (9)6.1.2 安全防护措施 (9)6.1.3 安全培训与宣传 (9)6.2 运维管理策略 (10)6.2.1 标准化运维 (10)6.2.2 资源管理 (10)6.2.3 变更管理 (10)6.3 灾难恢复与备份 (10)6.3.1 灾难恢复策略 (10)6.3.2 备份策略 (10)6.3.3 恢复策略 (11)第七章:用户体验与服务优化 (11)7.1 用户体验设计 (11)7.1.1 用户研究 (11)7.1.2 交互设计 (11)7.1.3 视觉设计 (11)7.1.4 用户体验评估 (11)7.2 服务流程优化 (11)7.2.1 服务流程梳理 (12)7.2.3 服务流程实施与监控 (12)7.2.4 持续改进 (12)7.3 用户反馈与改进 (12)7.3.1 用户反馈收集 (12)7.3.2 用户反馈分析 (12)7.3.3 改进措施制定 (12)7.3.4 改进效果评估 (12)第八章:平台建设与实施 (13)8.1 项目管理策略 (13)8.2 建设流程与步骤 (13)8.3 项目验收与评估 (13)第九章:平台推广与培训 (14)9.1 推广策略 (14)9.1.1 定位目标用户 (14)9.1.2 优化平台内容 (14)9.1.3 利用社交媒体 (14)9.1.4 合作与联盟 (14)9.1.5 线下活动 (14)9.2 培训体系 (14)9.2.1 培训目标 (14)9.2.2 培训课程设置 (14)9.2.3 师资队伍 (15)9.2.4 培训教材 (15)9.2.5 培训效果评估 (15)9.3 培训方式与内容 (15)9.3.1 线上培训 (15)9.3.2 线下培训 (15)9.3.3 实操演练 (15)9.3.4 案例分析 (15)9.3.5 互动交流 (15)第十章:绩效评价与监管 (15)10.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5)10.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5)10.1.2 指标体系构成 (16)10.2 监管机制 (16)10.2.1 组织监管 (16)10.2.3 外部监管 (16)10.3 绩效评价与监管流程 (17)10.3.1 绩效评价流程 (17)10.3.2 监管流程 (17)第十一章:国际合作与交流 (17)11.1 国际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17)11.2 国际合作与交流策略 (17)第十二章:案例分析 (18)12.1 国内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案例分析 (18)12.1.1 案例一:某省政务服务网 (18)12.1.2 案例二:某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 (19)12.2 国外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案例分析 (20)12.2.1 案例一:美国egov平台 (20)12.2.2 案例二:韩国egov平台 (20)12.3 成功案例总结与启示 (21)第一章:概述1.1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定义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为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提供政务服务信息查询、办理、交互、反馈等功能的系统平台。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
ISO 2382-18:1986
1.2 术语标准
21
GB/T 5271.19:1986
数据处理 词汇 第19部分:模拟计算
ISO 2382-19:1980
1.2 术语标准
22
GB/T 5271.20:1994
数据处理 词汇 第20部分:系统开发
ISO/IEC 2382-20:1990
1.2 术语标准
2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急需
1.1 总体框架
3
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总体技术要求
急需
1.1 总体框架
4
电子政务内部办公网总体技术要求
需要
1.1 总体框架
5
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总体技术要求
需要
1.1 总体框架
6
电子政务互操作性框架
需要
1.2 术语标准
1
GB/T 14915:1994
电子数据交换术语(EDI)
1.2 术语标准
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
18
GB/T 5271.15:1986
数据处理 词汇 第15部分:程序设计语言
ISO 2382-15:1985
1.2 术语标准
19
GB/T 5271.16:1986
数据处理 词汇 第16部分:信息论
ISO 2382-16:1978
1.2 术语标准
20
GB/T 5271.18:1993
数据处理 词汇 第18部分:分布式数据处理
13
GB/T 5271.10:1986
数据处理 词汇 第10部分:操作技术和设施
ISO 2382-10:1979
1.2 术语标准
14
GB/T 5271.11:2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项目风险评估
auctor fermentum. Integer pulvinar augue a
arcu aliquet convallis. Mauris acc
监理与验收管理
1.软件建设工程监理的概念 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受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
依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经建设主管部门批 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及其他建 设工程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专业化监督管理。 2.监理内容 (1)工程项目的目标控制(管理),就是控制经过科学的 规划所确定的建设项目的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及工程造价 三大目标。 (2)建设工程的合同管理和工程信息管理 (3)监理方为实现工程目标,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 盾,需在甲方的支持下,通过监理工程师同有关各方进行 组织协调工作,使问题逐一得到处理。
电子政务数据元标准
电子政务数据元设计和管理规范
电子政务数据元公共目录











































电子政务数据元标准的应用场合和主要作用
支持信息系统的集成
b
在信息系统建设中,
a
规范和统一数据采集
与应用标准。
提供数据的规范描述,保
c
证数据的一致性,为数据
唯一性
合理性
可扩充性
无序码编码
简明性
适用性
规范性
缩写码编码
组合码编码
A
信息编码的基本原则
B
编码方法
电子公文标准
电子公文的主要内容 (1)收文处理的公文和材料 (2)发文处理的公文
电子公文标准的主要内容 (1)电子公文界定 (2)电子公文管理制度标准 (3)电子公文元数据标准 (4)电子公文显现、打印标准
网 络 建 设 规 范
(2)YD/T 1171-2001 (4)YDC 007-2002
网络设备标准
高端路由器标准 低端路由器标准 MPLS 标准
以太网交换机标准 无线局域网标准 xDSL 标准
网络维护管理标准
(1)网络维护管理总体标准
SNMP
NMS 管理信息应用
管理主机(manager)
SNMP
描述业务流程 描述业务信息
业务建模过程的基本类型 (2)以业务流程分析为出发点的基本建模过程
描述业务信息
描述业务分工
描述业务流程
描述业务分工
描述业务信息
(3)以业务信息分析为出发点的基本建模过程
描述业务分工
描述业务流程
描述业务信息
描述业务流程
描述业务分工
应用支撑标准
03
信息交换标准
1.消息服务 消息服务的作用: (1)统一封装信息 (2)统一编址 (3)可靠传输信息 (4)高效传输信息 2.信息格式转换 实现信息格式的转换,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1)统一元数据 (2)统一信息标识语言 (3)统一语言结构
置标语言标准
(1)XML核心和基础标准 (2)XML相关标准
数据处理标准
1.数据库技术 (1)数据描述的对象 (3)数据库
(2)数据结构 (4)关系数据库
2.数据库系统 (1)数据库系统 (2)数据库管理系统 (3)数据库应用系统
3.中间件技术 (1)消息中间件 (2)交易中间件
(3添)加数据标访题问文中间本件
(4)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
支撑服务标准
1 信息表示 3 事务处理 5 数据访问 7 安全服务
2 消息服务 4 流程控制 6 目录服务 8 管理服务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04
组网标准 (1)IP over SDH 组网标准 (2)IP over 以太网标准
网络基础标准 (1)YD/T 1170-2001 (3)YD/T 1190-2002
业务建模标准
业务建模的标准过程 (1)确定建模范围和业务种类框架 (2)通过调查收集业务素材进行分析 (3)利用基本建模过程建立业务模型 (4)根据建模指标对模型进行评审 (5)完善整个业务模型,形成建模文档
业务建模过程的基本类型 (1)以业务分工分析为出发点的基本建模过程
描述业务分工
描述业务信息 描述业务流程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结构
总体标准 应用标准 应用支持标准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信息安全标准 管理标准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意义
避免重复建设
减少盲目建设
2
1
3 指导建设管理
应用标准
02
数据元标准
数据元,又称数据类型,是指通 过定义、标识、表示以及允许值 等一系列属性描述的数据单元。 在特定的语义环境中被认为是不 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元。
代理(agent) 管理信息库
代理(agent) 管理信息库
网络节点A
网络节点B
SNMP管理模型示意图
网络维护管理标准
2.网络维护管理标准协议 (1)SNMP协议 (2)CMIP协议
3.网络维护管理新技术 (1)RMON技术 (2)基于Web的网络维护管理技术
信息安全标准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 准体系
基础标准
技术与机制标准
管理标准
评估标准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框架示意图
密码技术标准
管理标准
05
软件工程管理
1.项目可行性论证
(1)现状分析
(2)项目的建设目标
(3)项目的实现功能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4)遵循的标准体系
adipiscing elit. Donec lectus turpis,
的共享和交换提供基础。
编码标准
信 息 分 类
信息分类是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将信息按 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起一定 的分类体系和排列顺序。
信息分类的基本原则
系统性
兼容性
01 02 03 04 05
科学性
可扩延性
综合实用性
信息编码:信息编码是给事物或概念(信息)赋予具有一定规律、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处理的符号, 所形成的代码元素集合。
系统测试与评估管理
1.测试阶段管理工作 2.试运行阶段管理工作
项目审计管理
1.审计的作用 2.审计内容
谢谢观看
电子政务
标准体系
PPT制作:张胜旺
目录
电子政务
01标准体系概述 02应用标准 03应用支撑标准 04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05管理标准
标准体系概述
01
标准化与电子政务标准化
标准化: 标准化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的佳秩序,对实
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电子政务的标准化 (1)标准化总体设计 (2)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 (3)加强标准贯彻实施 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必要性 电子政务的建设依托于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实施,可以有效 降低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本投入。 电子政务标准化对电子政务的建设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
consectetur ac(po5rtt)itor项vita目e, fe建rme设ntu投m 资、运营维护费用估算及资金筹措
eget turpis. Vivamus auctor eu dui pulvinar
(6)项目的效益分析 finibus. Quisque eget eros ullamcorper liber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