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公司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内部管理,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各岗位,涉及所有原始记录的收集、整理、保存、归档和销毁等工作。
第三条公司原始记录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始记录必须真实反映公司业务活动,不得篡改、伪造。
(二)完整性:原始记录应完整记录业务活动全过程,不得遗漏重要信息。
(三)准确性:原始记录应准确无误,确保业务活动真实反映。
(四)保密性:涉及公司商业秘密的原始记录,应严格保密。
第二章原始记录的收集与整理第四条各部门应按照业务流程,及时、准确收集原始记录。
第五条原始记录的收集应包括以下内容:(一)业务合同、协议、单据等书面材料;(二)会议记录、报告、文件等电子文档;(三)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四)其他能够证明业务活动的相关材料。
第六条原始记录收集后,应及时整理,确保分类清晰、便于查阅。
第三章原始记录的保存与归档第七条原始记录的保存应遵循以下要求:(一)纸质原始记录应存放在安全、干燥、通风的库房内,防止霉变、虫蛀、火灾等意外损失;(二)电子原始记录应定期备份,并采取安全措施,防止数据丢失、损坏。
第八条原始记录的归档应按照以下规定执行:(一)按照时间顺序、类别、项目等要求,将原始记录分类归档;(二)归档前,应检查原始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三)归档后的原始记录,应定期检查,确保保存完好。
第四章原始记录的销毁第九条原始记录的销毁应遵循以下规定:(一)销毁前,应检查原始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二)销毁方式应确保原始记录无法恢复;(三)销毁过程应有人监督,确保销毁安全、环保。
第五章责任与奖惩第十条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原始记录管理工作负总责。
第十一条原始记录管理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十二条对在原始记录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三条对违反本制度,造成原始记录失实、遗失、损坏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一、原始记录的内容根据财务核算和管理的需要,原始记录主要有:1、固定资产使用方面的原始记录,反映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有固定资产验收单、固定资产领用单、固定资产处理报告单、固定资产清查表、固定资产登记卡等。
2、支出的原始记录有:如差旅费报销单、借款凭证、工资单等。
3、收入方面的原始记录有:各种收费通知单、征(拨)费用结算单和各种台账记录。
二、原始记录填制的要求1、全面性。
原始记录应按原始记录格式的各项内容逐一如实填写,不能遗漏。
2、及时性。
原始记录人应对各项经济业务发生情况及时做好记录工作。
3、真实性和准确性。
原始记录人所有的记录数据必须如实反映、计算准确、不得弄虚作假。
4、连续性。
原始记录要连续不断,以便于比较和汇总。
三、原始记录的填制、传递、汇集1、固定资产验收单、固定资产领用单、固定资产处理报告单,应具有固定资产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总金额、购置和使用部门、经办人、审批人签章和日期。
上述单子由财产管理人员填制,其中财务联用于账务处理。
2、固定资产清查表。
由财产清查人员填制,具有财产物资清查截止日。
财产账面实有数及账面金额、实存数、盘盈、盘亏、报损报废数量和金额和清查人员,审批人签章和日期。
财产清查表一份用于账务处理。
3、工资发放表。
填明工资所属月份、各项工资的发放金额、应发工资金额、工资扣款额、实发工资金额、制表人、审核人、财务处负责人签章和日期。
4、差旅费报销单。
由出差人填制、填明出差时间、出差事由、车船费、住宿费金额(住宿按财政规定标准预报、出差补贴标准及金额、所附单据张数、报销人、审批人签字和日期。
5、领款(兼报销)单。
由领款人或报销人填制,填明领款或报销事由、领款或报销金额、所附单据或发票张数、报销人或领款人和审批人签字和日期。
6、各种收费通知单和征(拨)费用结算单填制。
经办人按有关规定将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取金额等相关内容填写完整、准确,经所在处室负责人审核后签名。
记录管理制度(5篇)
记录管理制度为了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可追溯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制度1、设立原始记录从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相应的原始记录;2、生产部的原始记录大致分为:生产、技术、设备、能源、计量、质量、安全、按专业归口管理。
3、原始记录必须指定专人负责记录,记录要全面、及时、准确、清晰,不得任意涂改或撕毁,保持原始记录完整无缺。
4、统计人员应加强对原始记录的管理,负责按月收集,分门别类,逐月装订成册,以备查用。
5、所有原始记录和因工作需要印刷表格、原始记录、台账、卡片等,应提供表式,审核后方可印刷。
6、统计负责记录的立卷归档工作,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完成上季度的立卷归档任务。
7、凡归档的文件资料必须完整齐全,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进行科学的分类、编目、登记和必需的加工整理。
8、记录的查(借)阅必须严格履行登记手续,不得擅自抽拆、涂改、勾划、污损记录。
9、借出使用的必须妥善保管,不得带入公共场所。
10、不得向无关人员谈论记录内容。
11、记录必须排列整齐,编号准确。
并做好防霉、防虫、防火、防盗等工作。
确保记录齐全。
12、质量记录填写要及时、真实、内容完整、字迹清楚,各相关栏目签字不允许空白。
13、原始记录由统计统一管理,各生产岗位负责记录。
即原始记录的制订、颁发、整顿等工作,由生产部组织协调。
14、各科室、车间应经常检查原始记录工作,督促各岗位记录员或职工准确、及时、全面、清楚地填写好各种原始记录。
15、各种原始记录,必须要妥善保管,不得损坏和遗失。
对过时的记录,如认为没有保存价值,应呈请主管科室或主管领导批准,方可销毁。
记录管理制度(2)是指为了规范和保证组织内部各种记录的合规性、可靠性和机密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流程。
1. 文件和记录分类清晰:制定具体的文件和记录分类标准,确保不同类型的文件和记录能够被正确归类和存储,以便于管理和检索。
2. 文件和记录的命名规范:制定统一规范的文件和记录命名方法,确保文件和记录的命名规范,方便查找和使用。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前言为了提高质量体系的建设和运行能力,规范化的原始记录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档旨在建立和完善公司的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规范各部门的原始记录管理操作,保证原始记录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和保密性。
适用范围本原始记录管理制度适用于全公司的相关人员和部门。
定义原始记录所谓原始记录,指对实验、测试、检验、研究、开发和生产等环节所产生的记录。
原始记录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文件,对于判断所研究和开发的产品性能、技术指标等及确认生产过程和产品销售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原始记录管理原始记录管理是指对产生过程中的原始记录的记录、审核、存储、保密等全部管理活动的统称。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原始记录的管理流程记录管理的过程1.记录:•由于实验、测试等环节所产生的记录称为原始记录;•由于审核、批准、核准等环节所产生的记录称为审核记录;•两种类型的记录均必须由相关人员进行签字或蓝印,并保证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相关人员必须保护记录不受破坏和篡改。
2.存储:•已记录的原始记录和审核记录必须定期归档,存放在指定的保管区域内;•对于用于技术开发和质量技术评审的原始记录,必须粘贴标识;•对于特殊要求的原始记录,必须存储在特定的设备或软件中。
原始记录的审核过程1.记录审核:•在记录的审核过程中,必须根据审核的形式,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程序,审核内容、签字并填写意见;•审核的人员必须保证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记录不合格,必须反馈意见,进行再次审核。
2.记录批准:•在记录审核结束后,必须进行批准,由批准人员签字、上传批准记录;•在整个记录批准过程中,必须保护记录不被篡改和意外破坏;•对于记录未被批准的,必须填写原因说明。
原始记录的查阅1.记录查阅:•未经批准,不能删改任何原始记录,可以在记录上注明情况;•分部门按照记录的存储顺序进行查看和查询;•不同部门对于不同的涉及部门的记录,必须进行详尽查阅。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原始记录是企业内部各项活动的重要证明资料,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运营情况和决策过程。
因此,建立和完善原始记录管理制度是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举措。
二、制度内容1.原始记录的定义:原始记录是指直接记录企业日常活动、交易和决策过程的书面、电子或其他形式的文件和数据。
包括各个部门的报告、会议纪要、合同、凭证、账簿等。
2.原始记录的生成:各部门要及时、准确地生成原始记录,记录必须真实、完整、规范,确保随时能够核实和查证。
3.原始记录的保存:原始记录应按照规定的保存期限进行整理、归档和存储。
纸质原始记录应采用防火、防潮、防尘的措施进行保存,电子原始记录则需要进行数据备份和存储。
4.原始记录的使用:原始记录的使用必须符合企业的业务需要,需要提供原始记录的部门或个人应及时提供,并遵守机密保密的要求。
5.原始记录的销毁:按照规定的销毁期限和方法进行原始记录的销毁。
销毁必须经过授权,并记录销毁过程和结果,确保销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制度执行1.原始记录管理责任:明确各级部门和岗位对原始记录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流程。
2.原始记录管理流程:规定原始记录的生成、保存、使用和销毁等环节的具体流程,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流程文件。
3.原始记录管理评估:定期对原始记录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进行抽查和检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4.原始记录管理培训:对涉及到原始记录管理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对制度的认识和遵守。
四、制度违规处罚对于违反原始记录管理制度的行为,将依据公司相关制度进行相应的处罚,包括批评、记过、记大过、降级、辞退等,严重者涉嫌犯罪的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五、制度宣导通过内部消息、培训、会议等方式宣传和普及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原始记录管理意识。
六、制度监督设立相关监督机构或委员会,对原始记录管理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和检查,并及时处理相关问题。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原始记录管理是指对企业在业务活动中生成的原始记录进行有效管理的一项制度。
原始记录是指企业在业务活动中所产生的最初的、真实、完整和准确的文书或电子记录,如财务会计凭证、销售合同、采购订单、生产报告等。
原始记录的管理对于企业的日常运营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质量。
一、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的所有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原始记录的管理。
二、定义1.原始记录:指企业在业务活动中产生的最初、真实、完整和准确的文书或电子记录。
2.原始记录管理:指对企业产生的原始记录进行有效管理的一项制度。
三、原始记录管理的原则1.规范性原则:原始记录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内部制度和标准的规定。
2.完整性原则:原始记录必须收集和保存所有与业务活动相关的信息。
3.真实性原则:原始记录必须真实记录业务活动的发生情况和结果。
4.保密性原则:原始记录必须严格保密,防止泄露和非授权访问。
5.可追溯性原则:原始记录必须能够被追溯到业务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和责任人。
6.可读性原则:原始记录必须易于阅读和理解,不得模糊、涂改或者过度使用缩写。
四、原始记录的管理流程1.产生与登记:相关部门在完成业务活动后,负责产生和登记原始记录,包括录入系统、打印文书等。
2.核验与审批:财务部门或经理对原始记录进行核验和审批,确保其准确性和合规性。
3.保管与保存:原始记录按照文件管理制度进行分门别类的保管和保存,定期进行备份和归档,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4.检查与审计:内部审计部门或外部审计机构定期对原始记录进行抽查和复核,以验证其合规性和完整性。
5.销毁与清算:对于已经过期或失去法律效力的原始记录,按照规定的销毁程序进行销毁和清算,确保数据的彻底删除和防止信息泄露。
五、责任与监督1.原始记录的产生和登记由相关部门负责,需经过负责人或经理的核验和审批。
2.原始记录的保管和保存由财务部门负责,并进行定期的备份和归档。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原始记录是指在医疗保健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固有的、非抄袭的、不可替代的、真实准确的信息记录。
医疗机构为了保证医疗质量的安全可靠性,必须建立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原始记录的重要性原始记录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断医疗质量的主要依据。
医疗工作的全过程都需要记录,包括病历、检查记录、检验记录、医嘱、用药记录、手术记录等。
这些记录是医疗活动的现场刻印,记录了医疗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对于医疗工作的判断、评价、溯源都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原始记录也是患者与医生交流的纽带,是医患双方交流的重要依据,对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也至关重要。
二、原始记录管理制度的内容(一)原始记录的保存: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原始记录保存系统,对于不同的记录要求适当的保留时限和存储方式,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原始记录应当以纸质方式存储,并且需要做好防水、防火、防盗等安全防护措施,同时也需要建立备份系统,以备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恢复数据。
(二)原始记录的审核:原始记录的审核是确保记录实际意义与记录媒介上一致的重要步骤。
在医疗机构记录每一条原始记录后,都需要有医生或经过专业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审核,审核确认记录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性,并进行签字或盖章确定。
审核人员应该具备精细、严谨、细致的态度,确保每一条记录都经过审核,杜绝漏签现象。
(三)原始记录的备份和归档:医疗机构存在应急恢复、质量管理、法律审查等多种原因需要进行记录的归档和备份。
归档是为了保存记录,备份则是为保证记录能够长期保存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对于原始记录的备份和归档,需要采用专业的数字化工具,并维护一个专业的技术团队对其进行维护和管理。
(四)原始记录的访问和使用:医疗机构里的医生、护士、病患及其家属、研究人员、以及保险公司等使用原始记录时,需要建立一套规范流程,以便于记录的管理、评价、申请使用等各方面相互配合和统一,确保记录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1原始记录是用以记载和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执行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是作为检查和考核经济活动和重要依据,也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为了正确地反映经济业务和明确各方面及个人的经济责任,特制定本制度:一、原始记录的内容1、材料物资方面的原始记录医用卫生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的验收领用单;总务仓库的其他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的验收领用单;药库药品的领用单;药房消耗日报表;各类材料,药品盘点报告单2、劳动方面的`原始记录职工人数的记录;职工调动、考勤的记录;工资结算的记录;奖金测算的记录。
3、设备使用方面的原始记录医疗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验收单、领用单;图书及其他设备的固定资产验收单、领用单; 房屋建筑物固定资产验收单、领用单;各类固定资产登记卡,设备报废单,调拨单;固定资产盘点报告单;固定资产报损报废审批单。
4、费用开支的原始记录水、电费结算单;领款收据;劳务以及办公费开支;零星维修结算表。
5、财务管理方面的原始记录借款借据。
收款收据二、原始记录的填制方法、格式序号项目内容管理部门记录格式应具备内容1 医用卫生材料药剂科单据式记录单日期、品种、规格、数量、单价、总金额、经办人、验收人、审批人2 低值易耗品药剂科信息科总务科单据式记录单3 医疗药品药剂科日报表式记录单4 专业图书资料图书室单据式记录单5 借款借据借款人单据式记录单6 收款收据工资计算表收款人制表人单据式记录单7 行政家具设备总务科单据式记录单始凭证的审核原始记录是财务科最基础的核算资料,财务科确定由审核员对各种原始记录的正确性、真实性和手续的完备性等进行审核,稽核员每月进行抽查,每月与各管理部门进行帐实核对。
原始记录填制人的责任各管理部门的专职原始记录员,应按原始记录的格式的各项内容如实填写,不能遗漏,对各项经济业务发生情况及时做好记录工作,所有记录的数据必须如实反映,计算准确,不得弄虚作假,原始记录填制人对填制的业务内容负责。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保证公司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规范原始记录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在日常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各类原始记录。
三、定义原始记录是指在公司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中,通过直接观察、测量、试验或其他方式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是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的真实反映,具有证据性和可追溯性。
四、管理职责1.各部门原始记录的收集、整理、审核、归档等工作由本部门负责。
2.综合管理部负责对原始记录的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
3.财务部负责对涉及财务核算的原始记录进行审核和存档。
五、原始记录的内容和要求1.原始记录的内容应包括记录日期、记录人、记录事项、数据来源、数据处理方法等必要信息。
2.原始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实际情况,不得伪造、篡改或随意涂改。
3.原始记录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填写,字迹清晰、易于辨认。
4.原始记录应及时填写,不得事后补记。
六、原始记录的收集和整理1.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原始记录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2.原始记录应按照时间顺序或业务流程进行分类整理,便于查阅和审核。
3.对于重要的原始记录,应建立索引或目录,方便快速定位和检索。
七、原始记录的审核和归档1.各部门负责人应对本部门的原始记录进行审核,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2.审核无误的原始记录应及时归档,并按照公司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保管。
3.涉及财务核算的原始记录,应由财务部进行审核和存档。
八、原始记录的借阅和保密1.公司内部人员借阅原始记录,应填写《借阅申请表》,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借阅。
2.外部人员借阅原始记录,应按照公司保密管理的相关规定办理借阅手续。
3.原始记录的保管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私自泄露原始记录的内容。
九、原始记录的销毁1.对于超过保管期限的原始记录,应由综合管理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鉴定,确认无保存价值后,方可进行销毁。
2.销毁原始记录应按照公司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办理销毁手续,并由专人负责监督销毁过程。
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管理制度(三篇)
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管理制度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是企业或组织进行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
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1.明确原始记录的定义和范围。
原始记录是指各类业务活动产生的最初记录,如采购订单、销售合同、员工考勤记录等。
2.规定原始记录的编制、填写和保存要求。
明确记录的格式、内容和填写人员,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确立原始记录的保存期限和归档规定。
根据法律法规和业务需要,制订相应的保存期限,并规定归档管理的具体要求。
4.建立原始记录的安全和保密措施。
确保原始记录的机密性和数据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5.实施定期的原始记录审核和备案工作。
定期对原始记录进行审核,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建立相应的备案制度。
统计台帐管理制度:1.明确统计台帐的定义和内容。
统计台帐是对原始记录进行整理、分类和汇总的工具,用于统计和分析各类数据。
2.规定统计台帐的编制和更新要求。
明确统计台帐的格式、内容和编制责任人,建立相应的更新机制。
3.确立统计台帐的审核和审计规定。
建立相应的审核和审计机制,确保台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规定统计台帐的访问权限和报表输出要求。
审查和授权访问统计台帐的权限,并规定台帐的报表输出和分发要求。
5.建立统计台帐的保密和备份措施。
确保台帐的数据安全性和机密性,并建立相应的备份和恢复策略。
统计报表管理制度:1.明确统计报表的定义和用途。
统计报表是对统计台帐进行总结和汇报的工具,用于向相关方提供决策参考。
2.规定统计报表的编制和发布要求。
明确报表的格式、内容和编制流程,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确立统计报表的审核和审计规定。
建立相应的审核和审计机制,确保报表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4.规定统计报表的归档和访问规定。
根据需要确定报表的归档周期和访问权限,确保报表的可追溯性和机密性。
5.建立统计报表的分发和反馈机制。
实验室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实验室原始记录管理制度1. 引言实验室原始记录是实验室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管理直接影响到科研工作的结果和实验室的声誉。
因此,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实验室科研工作的质量和可信度具有重要意义。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管理实验室原始记录的生成、保存、使用和销毁,保证实验室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溯性,确保实验室科研工作的质量和可信度。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实验室中所有科研工作和实验工作的原始记录管理。
4. 基本要求(1)原始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原始记录应当及时、清晰地进行记录,并在完成后签名确认。
(3)原始记录应当保存在安全、可靠、易于追溯的地方。
(4)原始记录应当严格依照规定流程进行审查和批准,并有相应的修改和追溯记录。
5. 原始记录的生成(1)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验和科研工作时,应当及时、真实地进行记录,包括实验计划、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等。
(2)原始记录应当采用标准的实验记录表格进行,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整齐性。
(3)原始记录应当在实验过程中按照规定周期进行签名确认,确认人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和权限。
(4)原始记录的签名确认不得由非实验相关人员代替或代签。
6. 原始记录的保存(1)原始记录应当保存在实验室内安全、专门的文件柜内。
(2)原始记录的保存要求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和实验数据进行分类和归档,便于管理和追溯。
(3)原始记录的保存期限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标准的要求。
(4)对于需要及时报告或申报的实验数据,应当及时进行备份和归档,并按照规定周期进行更新和检查。
7. 原始记录的使用(1)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已有的文件归档和管理制度进行原始记录的查阅和使用,并记录下相应的使用情况。
(2)原始记录的使用应当在有关的审批和授权下进行,并签署相关的使用记录和说明。
(3)对于未经审批的原始记录使用,应当按照相应的处理程序进行,并填写相关的违规报告。
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管理制度范本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们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决策和整体运营效率。
为了规范和统一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的管理,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是一份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管理制度的范本,供参考使用。
第一部分:总则1.为了规范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的管理,提高企业内部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2.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的管理。
3.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包括但不限于销售数据、财务数据、库存数据、人力资源数据等。
4.所有相关部门应严格遵守本管理制度,确保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二部分:原始记录管理1.每个部门负责维护和管理本部门的原始记录,确保记录的完整、准确和可追溯。
2.所有原始记录必须采用规定的格式和规范进行填写,不得随意更改或涂抹。
3.原始记录应当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归档,方便后续查询和审计。
4.所有原始记录必须在填写完毕后进行核对和审批,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第三部分:统计台账管理1.每个部门负责维护和管理本部门的统计台账,确保数据的准确、及时和完整。
2.统计台账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周期进行更新,并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或负责人。
3.统计台账应当采用统一的编号和命名规则,方便查询和跟踪。
4.所有统计台账必须经过核对和审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部分:统计报表管理1.每个部门负责编制和提交本部门的统计报表,确保报表的准确、清晰和规范。
2.统计报表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周期进行编制和提交,确保及时反馈数据。
3.统计报表应当采用统一的格式和布局,方便上级部门或相关人员进行查阅和分析。
4.所有统计报表必须经过核对和审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第五部分:监督与检查1.上级部门或相关负责人有权对所有部门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进行监督和检查。
医院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医院原始记录管理制度1. 简介医院原始记录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医院内各类原始记录的管理,确保其准确、完整、可靠、安全,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的规定而制定的。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院内产生的原始记录,包括各类病历、实验室检查报告、治疗记录、手术记录等。
2. 原始记录的定义原始记录指医院内各类与医疗服务相关的记录,是诊断、治疗、护理等工作的依据和证明文件。
原始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录患者的身体状况、医疗过程和结果等信息,并由相关医务人员签名、盖章确认。
3. 原始记录的分类医院内的原始记录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3.1 病历包括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是患者就诊和治疗全过程的记录,记录着患者的基本信息、主诉、病史、体检结果、诊断、治疗方案等。
3.2 实验室检查报告包括各类实验室检验、化验、放射影像等结果报告,记录着患者的生化指标、血液学指标、影像学结果等。
3.3 手术记录包括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的记录及手术后的处理等内容,是手术全过程的记录和证明。
3.4 护理记录包括患者的护理计划、护理执行情况、护理效果评估等内容,记录着患者的护理情况和效果。
4. 原始记录的管理流程医院对原始记录的管理流程应包括以下环节:4.1 录入医务人员需要将患者的相关信息和医疗操作记录准确地录入到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或纸质病历中,并确保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2 核实和审核医院应设立相关部门或岗位,负责核实和审核原始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核实和审核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丰富经验的医务人员进行,确保记录的真实可靠。
4.3 签名确认所有涉及到原始记录的医务人员都应在相应的记录上签署自己的姓名、职称和日期,并加盖医院的公章。
签名确认是对记录内容的认可和责任承担。
4.4 存档和归档医院应制定相应的存档和归档规定,对原始记录进行分类、整理和存档。
存档期限根据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的规定进行相应的安排,并确保记录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机构内部原始记录的管理工作,提高原始记录的质量和完整性,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维护机构利益和客户利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机构内部所有部门及相关人员,所有部门及人员都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并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第三条机构内部所有的原始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合同、协议、票据、发票、会议记录、资料文档、电子邮件等,都应当按照规定进行管理和保存。
不得随意更改或销毁原始记录。
第四条机构内部所有原始记录的管理和保存应遵循合法、安全、保密的原则,不得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或机构。
第五条原始记录管理的责任人应当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和检查本部门原始记录的管理工作,确保原始记录的安全、完整和规范。
第二章原始记录的管理第六条机构内部所有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包括规定原始记录的收集、整理、存储、查找、使用、转交、销毁等全过程。
第七条机构内部所有部门应当按照规定,设立专门的原始记录管理岗位或设置专人负责原始记录的管理工作。
第八条原始记录的收集应当在遵循规定的前提下进行,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九条原始记录的整理和存储应当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确保原始记录的安全和可靠。
第十条原始记录的查找和使用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原始记录的及时性和使用的合理性。
第十一条原始记录的转交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原始记录的完整性和流转的规范性。
第十二条原始记录的销毁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原始记录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第三章原始记录的安全保密第十三条安全保密是原始记录管理的重要原则,所有部门及人员都应当严格遵守。
第十四条原始记录的安全保密责任人应当负责组织和实施有关原始记录的安全保密措施,确保原始记录的安全和保密。
第十五条原始记录的安全保密责任人应当负责组织和实施定期的安全保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保密意识和能力。
第十六条原始记录的安全保密责任人应当负责组织和实施安全保密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保密意识和保密技巧。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一、概述原始记录是指记录着各种业务活动的第一手资料,具有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性。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原始记录的创建、保存、使用和销毁流程,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以及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原始记录的创建1.权责明确:明确记录创建的权责,明确责任人和评审人。
2.规范格式:规定原始记录的格式、要求和内容,确保记录的标准化和一致性。
3.编号管理:为每个原始记录设置唯一标识编号,便于管理和追溯。
三、原始记录的保存1.存储环境:确保原始记录的存储环境符合保密、安全、干燥、无湿、无尘、无温差变化的要求。
2.存储介质:选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存储介质,如纸质文件、电子文件等。
3.存储期限:明确原始记录的存储期限,并按照规定进行存储和归档。
4.存储位置:确定原始记录的存储位置,建立相应的存档室或电子存储系统,并进行管理和索引。
四、原始记录的使用1.许可控制:建立使用权控制机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使用原始记录。
2.记录查阅:明确原始记录的查阅流程和权限范围,确保有需要的人员可以合法查阅。
3.记录借阅:设置原始记录借阅流程和期限控制,确保借出的原始记录能够按时归还或延期申请。
4.记录复制:规定原始记录复制的方式和要求,确保复制的记录与原始记录一致。
五、原始记录的销毁1.销毁程序:建立原始记录销毁程序,明确销毁的流程和方式,确保销毁的合法性和隐私保护。
2.审核程序:建立销毁记录的审核程序,对销毁的原始记录进行审核,确保销毁的合规和完整性。
六、原始记录的管理责任1.领导责任:企业领导应强调、重视原始记录管理工作,并为之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2.部门责任:各部门应明确原始记录的管理责任,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3.人员责任:各职工应按照制度要求,认真执行原始记录管理工作,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七、原始记录的监督和检查1.监督机制:建立原始记录管理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计、定期检查等,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管理制度范文(四篇)
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统计是组织、分析和解释数据以及对决策提供支持的过程。
在现代管理中,统计对于企业决策非常重要。
为了有效地管理统计信息,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统计报表管理制度。
本文将就该制度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并提供一份样例制度范文。
二、原始记录管理制度1. 原始记录的定义原始记录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和信息的最初记录。
原始记录应真实、全面、准确地记录与统计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2. 原始记录的保管要求(1)原始记录应按照一定的分类和时间顺序进行保管。
(2)原始记录的保管责任应明确,指定专人负责原始记录的保管与整理。
(3)原始记录应存放在安全、防火、防潮的地方,确保不被损坏或丢失。
3. 原始记录的检查和核实(1)对于原始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应进行定期检查和核实。
(2)原始记录的检查和核实应由专人或专门部门进行,并留下相应的检查记录。
4. 原始记录的使用权限(1)原始记录的使用权限应进行明确规定,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查阅和使用原始记录。
(2)对于涉及机密信息的原始记录,应设置更加严格的使用权限,并对查阅和使用行为进行记录。
三、统计台帐管理制度1. 统计台帐的定义统计台帐是指对原始记录中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分类、汇总和整合,以便于后续统计分析和决策的一种记录表格。
2. 统计台帐的设计和填写(1)统计台帐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并提供相应的填写说明。
(2)统计台帐的填写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统计台帐的保管和备份(1)统计台帐应存放在安全、防火、防潮的地方,确保不被损坏或丢失。
(2)为了防止台帐遗失或损坏,应进行定期备份,并存放在不同的地点。
4. 统计台帐的使用权限(1)统计台帐的使用权限应进行明确规定,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查阅和使用统计台帐。
(2)对于涉及敏感数据的统计台帐,应设置更加严格的使用权限,并对查阅和使用行为进行记录。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对未遵守记录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督促整改,要求责任单位和个 人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责令停业整顿
对于未遵守记录管理制度且整改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责令其停业 整顿,以消除安全隐患和规范市场秩序。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电子记录
对于电子记录,应使用可靠的存储设备进 行备份,并按照分类、年度、月份等进行 归档。为确保数据安全,应定期进行数据 备份并加密存储。
保管期限和销毁规则
纸质记录
纸质记录的保管期限通常为5年至永久保存,具体期限 根据记录的性质和公司规定而定。在达到保管期限后 ,应进行销毁处理,确保记录不外泄。
电子记录
电子记录的保管期限通常与纸质记录相同,也应根据 记录的性质和公司规定而定。在达到保管期限后,应 进行数据删除或加密处理,确保数据不泄露。
存储安全保障措施
纸质记录
对于纸质记录,应定期对存储区域进行检查,确保记录不丢失、不损坏。同时应 加强存储区域的安全管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电子记录
对于电子记录,应使用可靠的网络安全措施,如加密技术、防火墙等,确保数据 不被非法访问或篡改。同时应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制度目标
规范原始记录的格式和内容,确保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原始记录的监督和 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和管理风险;
建立完善的原始记录收集、整理、保管和使用等各环 节的管理制度,防止原始记录的丢失、篡改和滥用;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 依据。
02
原始记录的内容和形式
现场勘查格式
应包括勘查时间、地点、勘查人员、现场情况等 内容。
记录的标识和保存方式
标识内容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旨在规范组织内的信息记录及文档管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从而保障组织的合规性和运营效率。
本文将就原始记录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实施方法、监督与管理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原始记录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合规性要求:许多行业都有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了信息记录的保管期限和要求,原始记录管理制度有助于组织合规经营。
2. 决策支持:准确和可靠的原始记录对组织的决策制定至关重要,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提供可信的数据支持。
3. 资源利用:合理规范的原始记录管理可以节省组织的储存空间、管理成本和人力资源投入。
4. 风险预防:规范的原始记录管理可以减少信息丢失、篡改和滥用的风险,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二、原始记录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法1. 制定制度:组织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原始记录管理制度,明确记录保存的范围、要求和权限。
2. 培训与意识:组织应加强员工的原始记录管理意识和能力培训,确保每个员工对制度的理解和遵守。
3. 确保记录完整性:组织应建立记录的完整性验证机制,防止记录被篡改和破坏。
4. 合理存档:制定合理的存档规定和措施,包括物理存档和电子存档,并定期进行备份和整理。
5. 审查与监控:建立审查和监控机制,对原始记录的采集、入库和利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三、原始记录管理制度的监督与管理1. 内部监督:组织应设立专门的原始记录管理部门或专责人员,制定相关的管理和监督流程。
2. 外部监督:针对一些重要记录,组织可以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审查和监督,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3. 政策宣传:组织应充分宣传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对制度的了解和遵守意识。
4. 变更管理:对于原始记录管理制度的变更和修订,组织应及时通知并培训相关人员。
5. 处罚与奖励:对于遵守和违反原始记录管理制度的人员,组织应当制定相关的处罚和奖励措施,激励人员遵守制度。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对于组织的合规性和运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一、引言原始记录是指科研、实验、生产、检测和管理活动中的首次记录。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正确管理原始记录是保证活动的准确性、可追溯性和合规性的重要环节。
为确保原始记录的有效管理,提高其价值,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科学、规范、严密的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以确保组织体系内原始记录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目的本原始记录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1. 确保所有原始记录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准确性;2. 保障原始记录的保存和归档,以便随时进行核查、审计和追溯;3. 确保所有原始记录的安全性,防止泄露和丢失;4. 提高原始记录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便于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科研、实验、生产、检测和管理活动中的原始记录的管理和保存。
四、要求和规定1. 所有原始记录必须使用国际通用的规范化纸张,并正确填写纸张的标头和标签;2. 原始记录必须由责任人按照工作要求进行及时、准确地填写;3. 原始记录必须使用图表、文字、表格等方式记录,不得使用不规范的简写或习惯用语;4. 原始记录必须按照固定的格式进行记录,要求包含项目名称、日期、责任人、实验条件、操作步骤、结果和结论等内容;5. 原始记录必须经过相关人员的审核和签字确认,确保其准确性和可信度;6. 原始记录必须及时归档,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编号和存放,确保其易于快速检索;7. 原始记录的保存时间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组织要求进行规定,一般不少于五年;8. 原始记录必须进行备份和存储,确保其安全性和可恢复性;9. 原始记录的查阅和借阅应受到严格的管理,必须在有关人员的监督下进行;10. 原始记录的报废必须经过相关人员的审批,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同时要保留相应的废弃记录。
五、监督和评估为确保原始记录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应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负责对各级各单位的原始记录进行监督和评估。
监督机构应定期对各单位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对整改情况进行核查。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包括哪些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包括哪些1、背景与目的原始记录是指生产活动、科研实验等各类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产生的最初记录,是记录了活动的细节、结果和过程的文件和资料。
原始记录的精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对活动结果的正确性和可信度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对于保证活动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确保质量管理规范,提高活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各类生产活动、科研实验等各类活动的原始记录管理工作。
3、制度内容3.1 原始记录的范围3.2 原始记录的格式3.3 原始记录的内容要求3.4 原始记录管理的流程3.5 原始记录管理的责任与权限3.6 原始记录管理的监督与检查3.7 原始记录管理的保存和归档4、具体内容4.1 原始记录的范围原始记录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生产活动中的生产记录、操作记录、检测记录等;- 科研实验中的实验记录、数据记录等;- 其他各类活动中的相关文件和资料。
4.2 原始记录的格式原始记录的格式应当清晰、规范、易读,并且具有标识和追溯性,以便对活动的过程、结果进行溯源。
同时,根据具体业务需要,可制定相应的记录模板。
4.3 原始记录的内容要求原始记录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可以清晰地反映活动的所有细节和结果。
必须记录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设备、方法、操作步骤、结果等信息。
对于存在争议的数据和结果,必须附上相关的说明和解释。
4.4 原始记录管理的流程原始记录的管理流程应当包括记录的生成、填写、审核、批准、存储、使用、归档等环节。
并且需要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操作规程。
4.5 原始记录管理的责任与权限对于记录的填写、审核、批准等环节,应当明确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
负责人应当对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并确保记录的及时性和合规性。
4.6 原始记录管理的监督与检查制定相应的监督与检查机制,对记录的填写、使用、存储等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记录的质量和可信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指原始凭证的开具、接收、传递、使用、保管等进行规范管理的制度,旨在保证会计核算基础环节的有序、正常和高效。
主要内容包括:原始凭证的格式、内容和填写方法;其填制、签署、传递、汇集和反馈要求;原始凭证的审核要求;有关人员对原始凭证记录管理的责任等。
原始凭证含义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据。
它不仅能用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还可以明确经济责任,是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是会计资料中最具有法律效力的一种文件。
工作令号、购销合同、购料申请单等不能证明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各种单证不能作为原始凭证并据以记账。
种类1、按照来源不同分类:(1)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同外单位发生经济往来事项时,从外单位取得的凭证。
如发票、飞机和火车的票据、银行收付款通知单、企业购买商品、材料时,从供货单位取得的发货票等。
(2)自制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由本单位内部经办部门或人员填制的凭证。
如收料单、领料单、开工单、成本计算单、出库单等。
2、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类:自制原始凭证按填制手续不同,又可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原始凭证。
(1)一次凭证:一次凭证是指只反映一项经济业务或同时记录若干项同类性质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其填制手续是一次完成的。
如各种外来原始凭证都是一次凭证;企业有关部门领用材料的“领料单”、职工“借款单”。
购进材料“入库单”以及根据账簿记录和经济业务的需要而编制的记账凭证,如:“材料费用分配表”等都是一次凭证。
(2)累计凭证:累记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以一月为限)连续发生的同类经济业务的自制原始凭证,其填制手续是随着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而分次进行的。
如“限额领料单”是累计凭证。
(3)汇总凭证:汇总原始凭证是指根据一定时期内反映相同经济业务的多张原始凭证,汇总编制而成的自制原始凭证,以集中反映某项经济业务总括发生情况。
汇总原始凭证既可以以简化会计核算工作,又便于进行经济业务的分析比较。
如。
“工资汇总表”、“现金收入汇总表”、发料凭证汇总表”等都是汇总原始凭证。
3、按照格式不同分类:(1)通用凭证: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
(全国通用的增值税发票、银行转帐结算凭证等)(2)专用凭证:由单位自行印制、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收料单、领料单、工资费用分配单、折旧计算表等)基本内容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包括:原始凭证名称、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接受原始凭证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内容(含数量、单价、金额等)、填制单位签章、有关人员签章、凭证附件。
除应当具备原始凭证的上述内容外,还应当有以下的附加条件:1.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应使用统一发票,发票上应印有税务专用章;必须加盖填制单位的公章。
2.自制的原始凭证,必须要有经办单位负责人或者由单位负责人指定的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3.支付款项的原始凭证,必须要有收款单位和收款人的收款证明,不能仅以支付款项的有关凭证代替。
4.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必须有验收证明。
5.销售货物发生退口并退还货款时,必须以退货发票、退货验收证明和对方的收款收据作为原始凭证。
6.职工公出借款填制的借款凭证,必须附在记账凭证之后。
7.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将批准文件作为原始凭证的附件。
填制要求1.记录要真实。
原始凭证所填列的经济业务内容和数字,必须真实可靠,即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令、法规、制度的要求;原始凭证上填列的内容、数字,必须真实可靠,符合有关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不得弄虚作假:更不得伪造凭证。
2.内容要完整。
原始凭证所要求填列的项目必须逐项填列齐全,不得遗漏和省略;必须符合手续完备的要求,经办业务的有关部门和人员要认真审核,签名盖章。
3.手续要完备。
单位自制的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单位领导人或者其他指定的人员签名盖章;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本单位公章;从外部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的公章;从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有填制人员的签名盖章。
4.书写要清楚、规范。
原始凭证要按规定填写,文字要简要,字迹要清楚,易于辨认,不得使用未经国务院公布的简化汉字。
大小写金额必须相符且填写规范,小写金额用阿拉伯数字逐个书写,不得写连笔字,在金额前要填写人民币符号“¥”,人民币符号“¥”与阿拉伯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金额数字一律填写到角分,无角分的,写“00”或符号“-”,有角无分的,分位写“0”,不得用符号“-”;大写金额用汉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元、角、分、零、整等,一律用正楷或行书字书写,大写金额前未印有“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写“人民币”三个字,“人民币”字样和大写金额之间不得留有空白,大写金额到元或角为止的,后面要写“整”或“正”字,有分的,不写“整”或“正”字。
如小写金额为¥1008.00,大写金额应写成“壹仟零捌元整”。
5.编号要连续。
如果原始凭证已预先印定编号,在写坏作废时,应加盖“作废”戳记,妥善保管,不得撕毁。
6.不得涂改、刮擦、挖补。
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
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7.填制要及时。
各种原始凭证一定要及时填写,并按规定的程序及时送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进行审核。
审核会计人员审核原始凭证应当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
审核的主要内容有:1.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审核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有否违反财经制度的现象;原始凭证中所列的经济业务事项是否真实,有无弄虚作假情况。
如在审核原始凭证中发现有多计或少计收入、费用,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巧立名目、虚报冒领、滥发奖金、津贴等违反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的情况,不仅不能作为合法真实的原始凭证,而且要按规定进行处理。
2.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
审核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有否违反该原则的现象。
如经审核原始凭证后确定有突击使用预算结余购买不需要的物品,有对陈旧过时设备进行大修理等违反上述原则的情况,不能作为合理的原始凭证。
3.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
审核原始凭证是否具备基本内容,有否应填未填或填写不清楚的现象。
如经审核原始凭证后确定有未填写接受凭证单位名称,无填证单位或制证人员签章,业务内容与附件不符等情况,不能作为内容完整的原始凭证。
4.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
审核原始凭证在计算方面是否存在失误。
如经审核凭证后确定有业务内容摘要与数量、金额不相对应,业务所涉及的数量与单价的乘积与金额不符,金额合计错误等情况,不能作为正确的原始凭证。
对于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如发现有不符合上述要求,有错误或不完整之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如符合有关规定,就一定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来编制记账凭证。
检查原始凭证的方法检查原始凭证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查账人员的经验,对凭证中所列各要素进行审阅,视其是否存在异常之处,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错弊;或将原始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视具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差异的性质和原因;或者将不同时期同类原始凭证上的相同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其中存在的明显变化,分析其是否具有业务依据和正当原由。
原始凭证数量繁多,来源各异,查账人员不可能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常见的形式是采取抽样检查法,即按照一定标志和规律,从凭证总体中抽出其中一部分进行检查,并以此推断总体特性。
在原始凭证的检查中,审阅法和抽样法在诸多查账方法中居主导地位,常常为查账人员首选。
另外,查账人员对原始凭证进行分析,还可以使用复核法 (对原始凭证所记录反映的有关数据资料进行重复验算)、核对法(主要指h1证核,即将记账凭证与所附原始凭证进行核对)、推测和判断(对原始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进行合理假设,并据以判断其结果.特别是在发现凭证不能反映经济业务真实面貌时)、询问与函证法(对有关实物进行审查盘点,以证明原始凭证所记录的数量和金额的正确性)、实物鉴定法(对有疑问的原始凭证,如其真实性存在问题,是否被篡改等,请有关专家对其进行鉴定,以鉴别其真实性和合法性,(其主要方法有物理鉴定、化学鉴定和法律鉴定)等等。
中的错弊原始凭证舞弊是指篡改、伪造、窃取、不如实填写原始凭证、或利用旧、废原始凭证来将个人所花的费用伪装为单位的日常开支,借以达到损公肥私的目的。
例如某企业领导通过篡改凭证接受人将自己子女上学的费用作为企业的职工培训费人账。
例如某秘书从不法分子手中购得假空白发票填上后到厂里报销人账。
例如在复写纸下垫一张白纸,使原始凭证的正、副联的数字内容不一致,像销售货物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与客户勾结,将客户持有的抵扣联的数额写大,让其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变大,而本企业持有的存根联上则据实记录,保持正常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客户单位弄虚作假多抵扣的进项税额的“好处”则与开票单位分享。
发生在原始凭证中的错误主要是把原始凭证中各项内容错记。
例如把原始凭证的接受单位和人员弄错;或把日期记错,造成会计分期中出现跨期事项,使得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或把数量、价格的小数、位数、单价弄错,使得金额出现偏差;或使用不合规定的原始凭证,不按要求使用印鉴,原始凭证编号不连续等等。
原始凭证巾的错误虽然不是故意行为,但其危害很大,如原始凭证的印鉴错误会使单位财会人员对其真实性和合法性产生怀疑;原始凭证中的金额,计量单位错误会导致多付或少付货币;错误的日期会影响该项业务的正确归属期。
错弊的鉴别不论原始凭证舞弊采用什么方式,其原始凭证上都会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以下特点中的一点或几点。
(1)对刮、擦、用胶带拉扯的原始凭证,其表面总会有毛粗的感觉,可用手摸,背光目视的方法检查出来;对用“消字灵”等化学试剂消退字迹而后写上的原始凭证,其纸张上显示出表面光泽消失,纸质变脆,有淡黄色污斑和隐约可见的文字笔画残留,纸张格子线和保护花纹受到破坏,新写的字迹由于药剂作用而渗散变淡等特征中的一条或几条。
(2)对添加改写的原始凭证,其文字分布位置不合比例,字体不是十分一致,有时出现不必要的重描和交叉笔画。
(3)对于冒充签字的原始凭证,其冒充签字常常在笔迹熟练程度、字形、字的斜度、字体方向和形态、字与字、行与行的间隔、字的大小,压力轻重,字的基本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有时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发现。
(4)对于伪造的原始凭证可以通过对比原始凭证的防伪标志来鉴别。
对于以上四种舞弊手法,如属必要,可请公安部门运用特定的技术进行鉴别。
(5)凭证明显不规范,要素不全,经常缺少部分要素,其关键要素经常出现模糊,让人对其经济业务活动的全貌感到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