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

提纲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二章学习、教育与发展

第三章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

第四章学习迁移

第五章知识掌握与技能学习

第六章学习策略

第七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八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九章课堂管理

第十章个性差异与教育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二章教师心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作用

一、心理学的对象与分支

(一)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教授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二)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三)心理学的分支:

1.普通心理学。它是研究一般正常人的心理心理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在普通心理学的基础上,属于横断面的心理学分支主要有: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缺陷心理学。研究身心发展中有严重残疾或障碍,包括盲、聋、哑、伤残、畸形、智力落后等人的特殊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属于发生、发展的心理学分支有:

比较心理学。比较心理学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的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发展心理学。它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从出生到衰老过程发生、发展和衰退的基本规律,重点揭示各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和规律。

属于应用心理学的分支有:

教育心理学。

劳动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

体育运动心理学

航空航天心理学

……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着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

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的任务是对学与教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在质和量上进行描述和测量并揭示其存在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即: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一、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交叉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一)理论任务:教育心理学需要探讨和解决很多理论问题,如学习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遵循怎样的规律?等等。

(二)应用任务:教育心理学需要用理论不断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发现、把握和正确运用教与学互动的心理活动规律,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更富有成效。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并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他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使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中心领域。桑代克于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了学习的概念,从而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20世纪20年代以后,各种类型的心理测验先后发展起来并广泛地应用于教育领域。学科心理学的快速发展,弗洛伊德理论的广为流传,教育心理学领域开始研究儿童的个性、社会适应性、心理卫生问题等。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形成了各种理论流派,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内容庞杂,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大致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体系和内容都出现了变化,其研究的内容日趋集中和统一,主要是围绕有效的教与学组织的。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逐渐形成。同时,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许多较有影响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学科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全方位为教育服务为宗旨,真正成为教育的主导学科。在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理论派别的分歧逐渐减小,其理论建构已走出狭隘与零散,向着完善和整合的方向发展。

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状况: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著作是1908年日本小原又一著,房东岳译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出版了第一本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即,廖世承编写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963年出版了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

1980年出版的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反映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某些新成就,也反映了我国教育心理学界的一般观点和研究成果。

第二章学习、教育与发展

第一节学习与人的发展

一、学习的概述

(一)学习的涵义与特征

学习是个体凭借经验而产生的心理结构及其外显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二)学习的分类

加涅对个体的学习进行了两个标准的分类,一是按学习层次分类,一是按学习结果分类。

1.按学习层次分类。加涅根据学习活动的简单复杂程度和学习任务的难易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从低到高依次是:

信号学习,指学习者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反应的学习。

刺激—反应学习,指学习者受到某种刺激后产生特定反应行为,最终学会以特定反应应对这种刺激的学习。白鼠学习压杠杆取食就是此类学习。

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马戏团中动物作出一系列的复杂动作即属于连锁学习。

言语联结学习,指学习者使用语言对刺激做出反应,并把这些语言联结在一起,形成整体。如将单词组合成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

辨别学习,指学习者接受多个相似的刺激,学会辨别这些刺激,并做出不同反应的学习如对相似的、易混淆的单词分别作出正确反应。

概念学习,指学习者通过学习掌握了某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对同类刺激能作出相同的反应。如圆的概念的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者掌握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学习。自然科学中各种定理、定律的学习就属于这类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属于高级规则的学习。指学习者能够在某种条件下,使用掌握的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

2.按学习结果分类。加涅划分了五种学习结果,并进一步把它们看作是五种学习类型。

言语信息的学习,指学习者能够陈述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智慧技能的学习,表现为学习者使用符号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对外界的符号、信息处理加工的能力。智慧技能的学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认知策略的学习,是指学习者对内的、控制与调节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特殊认知技能。即:学习者用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内在组织的才能。认知策略指向学习者内部。

态度的学习,指习得的、决定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态度是个体获得的对事物的内心准备反应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事物、人物及事件的选择倾向,最终影响所采取的实际行动。

运动技能的学习,运动技能又称动作技能,是个体通过练习获得的精确、熟练、流畅的动作操作能力,是个体能力的组成部分。

(三)学生学习的特点

1.主要掌握间接经验。

2.具有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3.带有一定程度的超前适应性。

二、人的身心发展

(一)人身心发展的定义

人的身心发展指人的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

(二)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总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

根据生理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人的发展划分以下阶段:乳儿期(0至1岁);婴儿期(1岁至3岁);幼儿期(3至6岁);儿童期(6至11、12岁);少年期(11、12至14、15岁);青年初期(14、15至17、18岁);青年后期(17、18至25岁);成年期(25至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此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第二、前运算阶段(2-7岁):此阶段的主要特点有:相对具体性。儿童开始依赖表象进行思维,但还不能进行运算思维。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性。又称为自我中心思维阶段。

第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相当于小学阶段。儿童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真正运算的能力,先后获得各种守恒概念,但运算的形式和内容仍以具体事物为依据。即:此阶段儿童的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第四、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这一阶段儿童不再靠具体事物来运算,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前五个阶段是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第一阶段,0-1.5岁,将遇到信任与不信任的矛盾冲突,解决不好会发生信任危机。

第二阶段,2-3岁,将遇到自主与羞耻、怀疑的矛盾冲突。

第三阶段,4-5岁,将遇到主动与内疚的矛盾与冲突。

第四阶段,6-11岁,将遇到勤奋与自卑的矛盾与冲突。

第五阶段,12-18岁,将遇到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