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小学作文虚构正名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小学作文虚构正名江苏省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 陈敬之
【摘 要】 当前小学作文中,存在着材料虚构、情节虚构等情况,教师往往将其视为虚假,并给学生打上“不诚实”的烙印。其实,合理虚构能为学生打开想象的匣子,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本文主要分析了习作虚构的原因,提出有效的虚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虚构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内容要具体,情感要真实。我们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一方面要求学生写真人真事,而另一方面却以文学的标准评判学生的习作,要求学生能描写生动、材料新颖。真实的生活有别于童话、小说,是非常平淡的,如果学生写真人真事,就难以成为教师心目中优秀习作的材料。很多教师将真情实感与真人真事画上了等号,因而认为部分学生的作文是虚构的,坚决予以否定,他们甚至将虚构与学生的品德联系在一起,认为这是学生不诚实的表现。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习作中的虚构不能与虚假、不诚实画上等号。
一、作文虚构的几种情况
1.材料的虚构
在写作时,如果作者只是简单照搬现实,并对现实进行机械的临摹,就会将作文写成一本流水账,粗糙而缺少美感,而善于写作的人,总能从生活中去粗取精并加以提炼虚构,从而构成了艺术真实。学生依赖于生活,虚构不是照搬,而是在积极丰富的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去粗取精,提炼加工。如鲁迅笔下的阿Q,就是以本乡一个半工半偷的陈贵为基础,融合了浙江的“嘴”、北京的“脸”、山西的“衣服”,是一个拼凑起来的“产品”。
2.情节的虚构
作文须有真实的情感,只有将自己置身其中,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才能打动人心,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习作往往可以虚构一个合情合理的情景,作者自由想象、虚构,尽管它与真实的生活并不相同,但往往能起到以假为真的效果。
二、小学生在习作中虚构的原因分析
1.教师命题导向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不能如自己所愿,被强制着写老师布置的命题作文,如《我熟悉的一个人》、《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等,大家说着相同的事,说相同的话,只不过发生的时间、地点不同而已。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的习作能形象生动,打动人心,另一方面又设定了真人真事的标准。虚构为学生的行文提供了一些思路,在一些被评得高分的习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虚构的影子。在平淡生活中,学生无法提供合适的习作素材,立足于真实生活基础上的虚构不得不说是一种较好的方式。
2.教师的指导过程
当我们聚焦写作课堂的时候,却缺乏对学生习作提供专业的指导,学生的习作多依赖于自身的经历、阅读,习作教学历来是重“养”轻“教”。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关注外在的标准,忽视了习作本身的关注,忽视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忽视了对学生习作过程的指导,没有帮助学生打开自由发挥的大门,让学生自由想象。
3.教师评判的影响
在作文评改中,教师无法验证学生的习作是否是虚构的,真人真事这一标准往往无法执行。感人是采用另一套文学评价的标准,如材料是否新颖,描写是否生动,情节是否感人。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因未写真人真事受到批评,甚至给了好评,一部分人因自己的习作得到不
好的评价而疑惑,而一部分学生因为得到鼓励,越发得心应手。
三、小学习作虚构的教学对策
1.打破传统真人真事的制约
当前习作训练大多是命题作文,在“写什么”上提供材料、范围、话题等限制,并通过简短的题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但这一传统与学生的兴趣显然是不一致的,学生更喜欢自由命题或由教师提供范围学生命题。教师要减少命题作文,特别是记叙文的比重。学生面对教师布置的文题,常搜肠刮肚,但是习作总不尽如人意。如《记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要求真人真事,写得具体生动,学生写出的习作可想而知,大多写成如何回家的流水账。小学生想象力丰富,让他们写虚构的事情常会游刃有余,而写起真人真事,却难以做到生动、感人,将学生限制在写真人真事的回忆性记叙文中,是对学生想象力的扼杀,无益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如布置《我成功了》,让学生可以自由联想与虚构,学生会打开想象的匣子,写出内容丰富、题材新颖有趣的文章。
2.关注过程指导
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教授的方法都大同小异,一是将文体知识或写作知识作为讲授的重点,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自由写作,写作时不予以引导;二是指导过细,将开头、过程、结尾都做了设定,影响了学生的自由发挥;三是布置文题后,由学生自由习作,学生对要求、知识等一无所知。教师很少指导学生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应该考虑哪些问题,而只是在学生交上来的习作上打一个分数,或简单写几句评语。教师一方面忽视作文课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的指导,而另一方面却抱怨学生的习作水平难以提升。在学生动笔之前,须对写作任务、目的有清晰的认识,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不偏离教师的轨道,能顺利地完成习作任务。构思阶段是将积累的素材转化为文字的过渡阶段,学生对素材的筛选、将符合主题的事件合理串联,如何虚构使习作看起来更为真实,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如何修改、补充习作,通过师生、生生间的讨论,让学生发现习作中的不足之处。
3.评判淡化真人真事
真情实感不等同于真人真事,那么在习作评价上,教师要关注学生习作的整体,不能因情节的虚构而予以否定。在习作中,不管是真人真事也好,还是虚构也罢,只要表达的情感真实,情节合情合理,我们都要予以认可,而对于只为完成习作任务而不观察、不思考生活,不立足于生活,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空想,要予以纠正。当教师允许学生虚构时,学生就会打开想象的阀门,习作自然会变得丰富多彩。只有将教师的评价与习作指导结合起来,为学生设定相应的目标任务,指导虚构的方法,对达成目标的习作予以相对的好评,才能使习作得以循序渐进地进行。
总之,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放开真人真事的束缚,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在立足生活的基础上合理虚构,写出题材新颖、内容丰富,能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
【参考文献】
[1]汤宏英.不能狭隘理解作文“真实性” [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09.
[2]张秀珍.真情实感出佳作——谈写作教学中真情实感的培养[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
[3]李华玲.还给作文真实的生命——作文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J].教育研究,2010.
[4]叶黎明.虚构写作:写作教学的另一个向度[J].语文学习,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