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饮食文化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饮食文化的变化
高一(17)班
组长:李美贤
组员:莫惠玲,陈诗敏,陈敏颖,李璐璐,劳逸雯,黄海鹰,刘家仪
指导老师:戴丹
英文摘要:
2008 is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 since.1978 and the Chinese diet culture also develope rapidly these years.The members of our group show great interest in it and all of us want to know the devlopment of Chinese diet culture.
一.研究计划
1.研究背景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身边的很多事物都快速变化着。中国饮食文化的变化是巨大变化之一,我们组都对饮食文化着框题有兴趣,而且也很想知道自改革开放后饮食文化的变化情况。
2.研究目标
(1)民以食为天,饮食变化有很大程度与生活水平相联系;
(2)通过研究近现代中国饮食文化的变化,来反映中国的饮食有多大的变化,从而了解百姓的生活有什么改变;
(3)在研究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严谨的学术态度,初步掌握对饮食文化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3.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第一学期15-20周)准备工作,询问长辈或老师有关资料;
第二阶段:(寒假期间),分组搜查,以互联网,报刊形式来查阅为主;
第三阶段:(寒假回来新学期1-3周),整理资料,制作研究报告。
4.研究方法
(1)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收集资料。
(2)通过查找到的资料归结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饮食文化变化。
(3)选取部分地区的饮食差异做个案分析。
二.研究过程
1.改革开放前人们的饮食文化
在计划经济年代,百姓只能有啥吃啥。30年前吃饭用的粮票
大锅饭时代农民劳动场面
30年前,城里人吃粮得用粮票,还要排“长蛇阵”。农村每天就一斤粮,而且还得精细达配;哪时,城里人没粮票了,得卖高价粮,农村人没粮了得向生产队借;哪时不管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饿肚子的次数比较多,因为,哪时全国上下左右粮食都不足。
那时食物短缺,能吃饱就不错了,那还能有什么挑挑拣拣的了啦!只能好歹地吃饱肚子,记的那时,经常是望着苦苦的萝卜只能好歹地吃上几口,实在是难以下咽,那只有饿着了,即使饿着也不愿意吃那些苦涩的菜了。那时的人几乎都是面黄肌瘦的,有的胖那也是因为吃了那些有害的食物,而致使人们面部浮肿。那时红高粱粥是最经常喝的,也是最难喝的,玉米粥还算好喝的,也许能有点好吃的就是红薯面了,就是用红薯切成片,晒干后再磨成面,蒸好后当作主食吃。那时的蔬菜也就是萝卜白菜,好的地方就是能买点土豆了。整天也没有什么菜吃,老是吃咸菜,比如:萝卜缨子、胡萝卜、萝卜、芥菜等,还有就是吃白菜剩下的白菜邦子、白菜嘎头也舍不得扔掉,也淹了咸菜,好一点能淹上什么豇豆角,利用拉茄子秧时没有成熟的小茄子做成茄泥,好像是把它们先蒸一下再弄烂,放在坛子里用盐淹,好一点的就是淹的豆角咸菜了。还有就用已长了毛的馒头,也舍不得扔了就把它们弄碎发酵后做成酱吃,那就是最好的美味了。那时,也没有什
么水果可吃,最多也就是人家有钱的买的苹果了,只能把红薯当水果吃了,最惬意也就是能吃一块烤红薯了。没有甘蔗吃,就在秋天时把高粱杆当作甘蔗吃,那时每天都大吃大嚼着,很是快乐。每天秋天都会把红薯放深深的竖井里储存,把白菜放在地窖里,萝卜就用土深埋在固定的坑子,红薯、白菜还要经常翻动,以免它们腐烂了,萝卜吃时再挖出来。那时就这么几样菜吃,而且早晚还都经常吃咸菜呢!(长辈的回忆)
2.改革开放后人们的饮食文化
到了上世纪80年代, 广东等地率先开放,使粤菜风行全国,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食品的品种多了起来。再到上世纪90年代, 川菜、东北菜、湖南菜盛行,韶山一位农民将“毛家菜”饭馆开到北京,引起关注和轰动;蔬菜种类越来越多,肉类产品加工已初具规模,百姓餐桌上的花样也逐渐多了起来,最大的变化还是百姓进酒店的明显增多,婚宴、寿宴、家庭宴、生日宴……成为一种流行。再往后, 一度淮扬菜、上海菜时兴,这是因为上海开始腾飞,再次影响人们的饮食爱好;鲍鱼、海参、鱼翅开始出现在人们面前,百姓还能随意享受西餐、法国大菜、意大利比萨、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等。如今,我们不妨到超市去看看,各种熟食、肉、蛋、鱼、蔬菜、水果、牛奶、饮料等应有尽有。人们追求的不再是吃饱,而是讲究饮食结构、营养搭配。人们开始寻找健康饮食:蔬菜要吃绿色的,鱼虾要吃活蹦乱跳的,肉禽要吃新鲜的……
总之,到了21世纪初期,老百姓们开始寻找健康主题,对回归自然的“水果蔬菜”极为重视。蔬菜要吃无污染的,粮食要吃当年的,鱼虾要吃欢蹦乱跳的,肉禽要吃排酸的,连花生油都要专找非转基因的。人们在市场上挑剔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格上。什么食品有营养,什么食品能防衰老……成
为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
3.饮食价格的变化
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价格在0.17元,而现在的价格在1.30元左右,上涨了接近8倍。副食价格就很惊人,蔬菜价格由平均5分钱一斤上涨到平均1.50元一斤,涨幅30倍。肉食价格,以猪肉为例从0.82元到现在的平均6元,上涨了7倍还多。牛羊肉的价格至少达到10倍以上,食用油的涨幅大概也有7倍多。想一想,真的是很吓人啊。
4.小结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不管什么年代,人们的生活中都少不了饭桌。小小餐桌,饮食观念,折射社会发展步伐。改革开放30年来,最让老百姓感觉真切的也就是菜篮子、米袋子的变化。那一个个家庭消费小帐本,那一张张商品购物券,像生活的睛雨表,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
蔬菜主要是到副食品商店,副食品商店也是计划供应,发菜票,比如说到春天时候了,就给白菜、茄子、黄瓜,从4月份开始,菠菜、小白菜。就这么大小的小白菜也要凭票,那时候每家每户票证太多了。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迅速推广,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城里凭票供应蔬菜的情况逐渐得到改变。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阐明,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随后,以城市为重点的各个领域改革迅速掀起高潮。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不但大白菜进了小区,而且地摊上摆上了蔬菜卖,此后这些地摊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发展成市场。
原来在菜市场买菜、肉类、鱼类、蛋类,那标签上写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不懂得还有讲价的说法。那么市场开放以后,带来了方便的同时,还带来了价格大战。你这边一元,我这边就8角,老百姓在早市也学会了讨价还价。
从勒紧裤腰带,到凭票购买,从空空的菜篮子,到“天天过年”的百姓饭桌子,从追求精细粮食再到粗细粮搭配重新成为消费时尚,老百姓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居民家庭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长期以来,衣食住行的“食”,在人们生活消费中所占比重最高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三、结论
1、研究成果结论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使用粮票,计划经济,什么都是定量,老百姓都顾不上什么口感,营养,只要能够吃饱就行;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人们餐桌上可以天天吃鸡,蔬菜应有尽有,食物逐渐丰富。由此可见,从粮油食品凭票供应到大鱼大肉满桌,再到现在的粗细粮搭配,营养配餐,折射出人们饮食观念的变化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直到现在饮食文化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这些巨大的变化完全得益于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