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汇总 全册

合集下载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实验过程】
1、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棉纱,把它浸入 水中,观察温度是多少。 2、把温度计提出水面,挂在支架上,观 察温度计温度有什么变化。边观察边做好 记录。 【实验现象】水在蒸发时,温度不断下降。 【实验结果】水蒸发时吸收周围的热量。
4、证明金属有导电性 1.实验器材:电池两节,电池座,带小灯 泡的灯座,导线,铜丝,铁丝,铝丝,木 棍等。 2.实验步骤:将导线,小灯泡与电池相互 连接,然后将铜丝,铁丝,铝丝和木棍分 别接入电路中。 3.实验现象:铜丝、铁丝、铝丝接入电路, 小灯泡亮。
实验结论:金属有导电性。
5、探究小水珠的成因
• 实验材料:两个玻璃杯、两块玻璃片(大 于杯口)、酒精灯、铁夹、火柴、热水
• 实验过程: • 1、将其中一块玻璃片用酒精灯均匀加热。 • 2、把两个玻璃杯装上同样多的热水,一
个盖上冷玻璃片,一个盖上热玻璃片。
• 3、观察现象。
• 实验现象:冷玻璃片上出现小水滴, 热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滴。
自然界,这些小水滴飘在低空,形成雾。
模拟雨的形成
• 实验材料:大烧杯、碟子、三脚架、石棉 网、酒精灯、水、火柴。
• 实验过程: • 1、把水装在烧杯里,烧杯放在三脚架的
石棉网上,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沸 腾。
• 2、把碟子放在沸腾的烧杯口上,观察现 象。
• 现象、结论:
• 碟子下面出现水滴,并不断滴下来。这就 是“雨”。
• 实验结论:水蒸气在遇冷的条件下才 可以凝结成水。
6、模拟露的形成
• 实验材料:毛巾、不锈钢杯、碎冰块
• 实验过程:
• 1、用干毛巾将不锈钢杯外表擦干净, 将碎冰块倒入杯内至杯子1/2处,加入 冷水至2/3处。
• 2、静置一段时间,观就是露。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流程?(二)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流程?(二)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流程?(二)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流程 (二) 鱼儿(2010-09-19 05:28:10)玻璃与塑料的实验【实验目的】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玻璃与塑料的特性,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

【实验器材】相同厚度与大小的玻璃和塑料、酒精灯、镊子、天平。

【实验步骤】1、用天平分别称量相同厚度与大小的玻璃和塑料,记下称量的数据。

2、分别透过玻璃和塑料看书上的字。

比较一下用哪个看得清楚。

3、让玻璃和塑料从同一高度下落,观察落地时的结果。

4用镊子分别夹着玻璃和塑料在酒精灯上烧,观察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1、体积相同的下,塑料比玻璃轻。

2、透过塑料看书上的字不很清楚。

3、同一高度下落玻璃碎了。

4、塑料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玻璃比塑料重、透明度好、容易碎、不容易燃烧。

【温馨提示】1、玻璃易碎,不要划伤手。

2、玻璃要夹牢再烧,以免滑落伤人。

3、熄灭酒精灯时,灯帽要盖两次【整理器材】蒸发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蒸发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同学之间合作的快乐,并了解蒸发现象。

【实验器材】温度计、棉纱、方座支架、烧杯、水。

【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棉纱,把它浸入水中,观察温度计的指数,并记录下来。

2、把温度计提出水面,挂在支架上,观察大约十分钟,边观察边记录,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3、把两次记录进行比较,发现了什么?【实验现象】温度计液泡上的水蒸发时,温度在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温馨提示】1、小心使用温度计。

2、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整理器材】沸腾【实验目的】通过沸腾试验,让学生认识水的沸腾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

【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彩笔、表(小组自备)。

【实验步骤】1、在铁架台的上面和下面各组装一个铁圈,下面的铁圈上垫一石棉网,石棉网上面放上少半杯凉水,下面放上酒精灯。

2、在铁架台的上面的铁圈上挂一只温度计,温度计的液泡正好浸入水中。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科学实验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科学实验

《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操作(一)实验名称模拟火山的成因实验实验器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

实验方案加热用番茄酱和土豆泥做成的混合物。

实验现象番茄酱(岩浆)从土豆泥(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

实验结论地壳越到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

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二)实验名称模拟地震的成因实验实验器材毛巾、竹片。

实验方案(1)、用力挤压毛巾。

(2)、用力折断竹片,模拟岩层的断裂。

实验现象(1)、用力挤压毛巾,产生变形。

(2)、用力弯折竹片,竹片折断发出“啪”的声音,手感到振动。

实验结论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当受到的力大到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发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振动,这就是地震。

(三)实验名称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模拟实验实验器材酒精灯、页岩、镊子、烧杯、冷水。

实验方案用镊子夹一小块页岩,先放到酒精灯上加热,再放到冷水中,反复几次。

实验现象发现页岩出现裂缝或破裂的现象。

实验结论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四)实验名称声音的产生实验实验器材水槽、音叉、泡沫小球、气球、杯子等。

实验方案1、敲打音叉迅速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2、给气球吹足气,松开手后观察。

3、把泡沫小球放在水槽中,用杯子向水槽中倒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发现水中有波纹,水珠溅起。

2、会听到声音,是空气在振动。

3、发现水槽中的泡沫小球随着水流在动,听到声音。

实验结论1说明:固体振动时产生声音。

2说明:气体振动时产生声音。

3说明:液体振动时产生声音。

(或者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五)实验名称声音的传播实验器材两支蜡烛、火柴、大鼓、鼓槌、小闹钟、塑料袋、水槽、抽气机、玻璃罩。

实验方案实验一、1、点燃蜡烛,一支放在鼓前面,一支放在较远处作对比。

2、敲鼓,观察现象。

3、用抽气机把罩有小闹钟的密封的玻璃罩抽成近似真空状态,倾听声音。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实验结论:温度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加热后岩石会膨胀,表面出现裂缝,反复加热和冷却会使岩石逐渐破碎。

这也是地球表面岩石变化的一种原因。

注意事项:1、加热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直接用手触摸热岩石。

2、实验结束后要注意清理残留物,确保实验室安全。

1、将橡皮膜绷在纸筒底部,用细线固定。

2、在橡皮膜中央贴上一小块火柴。

3、用小镜子观察橡皮膜在火柴振动时的变化。

实验现象:当火柴振动时,橡皮膜也会随之振动,观察到橡皮膜的变形。

实验结论:鼓膜的作用类似于橡皮膜,能够将声音的振动传递到内耳。

注意事项:实验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坏橡皮膜。

实验材料:不同种类的陶瓷器、锤子、放大镜、水槽等。

实验步骤:1、用锤子轻敲不同种类的陶瓷器,观察声音的响亮程度和音调高低。

2、用放大镜观察陶瓷器的表面,比较不同种类陶瓷器的质地和表面光滑度。

3、将陶瓷器放入水槽中,观察哪些陶瓷器会漂浮,哪些会沉底。

实验现象:1、声音响亮而清脆的陶瓷器质地坚硬,表面光滑。

2、漂浮的陶瓷器密度较小,沉底的陶瓷器密度较大。

注意事项:要小心操作,避免陶瓷器破裂。

实验材料:玻璃杯、盐、冰块、水、碗、保鲜膜。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放入一小勺盐,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

2、在碗中放入冰块,将玻璃杯放在碗中。

3、用保鲜膜将碗口盖住,等待几分钟。

实验现象:玻璃杯外表面会出现水珠,类似于雨水的形成。

实验结论:当水蒸气遇到冷凝结核(如盐)时,会形成水滴,类似于雨水的形成。

注意事项:要等待一段时间,让实验充分进行。

实验材料:烧瓶、带玻璃弯管的橡胶塞、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碟子。

实验步骤:首先在烧瓶里加入1/3的水,并用橡胶塞塞住,然后将烧瓶放在铁架台上。

接着,在另一个铁架台上倒放一个烧杯,使其玻璃弯管出口正对烧杯。

最后,使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瓷盘底部滴出的水滴就是雨。

注意事项: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安全。

实验材料:大烧杯、碟子、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水、火柴。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实验操作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实验操作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实验操作(上下册合编)五年级上册一、P5第2课火山【研究火山的成因】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加热模拟地球内部温度高。

把土豆泥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放在小瓷盘中,隔石棉网加热近10分钟,看到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二、P7第3课地震【研究地震的成因】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用细木棍、竹片做地壳。

用手挤压毛巾,模拟地壳在受力时发生变形,形成褶皱。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再用力折竹片模拟岩层的断裂,手感到振动,即地表也发生震动。

三、P10第4课做一块卵石【研究卵石的形成】模拟实验: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半瓶做流水的河道。

把碎石子或砖头放入水中,拧紧盖,用力摇晃模拟水的冲去。

过一会儿,看到石子变小了,棱角光滑了。

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四、P20第7课声音的产生【研究声音产生的秘密】能用典型材料发出声音,看到它在振动。

一般实验分三种物态。

固体:音叉被敲响后,音叉发音,手感到振动或立即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和波纹;手敲鼓和锣会感到振动。

气体:用吹满气的气球,松手时有声音,这时看到气球口振动或嘴吹小瓶,会听到声音,看瓶内小塑料泡沫在振动。

液体:用烧杯来回倒水时有声音,水面在振动;往水中投东西或搅动,水也发出声音,同时水面在振动。

五、P22第8课谁能传播声音【研究谁能传播声音】在桌子一端轻轻敲击,在另一端能听到声音;找一发声物体如闹钟或手机,让其不断发出声音,包好塑料袋放入水中,还能听到声音……种种现象说明,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并向四面八方传播。

六、P56第20课蒸发(一)研究水蒸发时周围的变化用棉纱将一支温度计的液泡包住,蘸上少许与室温相同的水,发现室温下棉纱中的水蒸发时,温度计的液柱不断下降。

说明: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

(二)研究怎样使水蒸发得更快些对比实验:两个同样的瓷盘,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一个放置在桌面上,一个放在火上加热。

五年级上册青岛版所有实验

五年级上册青岛版所有实验

课题名称
第23课《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名称
测定水的冰点
实验目的
测定水的冰点
实验器材
大烧杯、试管、温度计、冰块、食盐。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 在大烧杯内放入冰块,倒入适量的浓食盐水。

3. 把装有约一小半水的试管放入大烧杯中。

把温度计插入试管内,记下温度计的读数。

4.仔细观察试管内水的变化,每隔1-2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观察实验现象。

5. 得出实验结论。

6. 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试管内水的温度越来越低,水慢慢结冰。

实验结论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摄氏度,这就是水的冰点。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1、地球内部有什么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实验目的】通过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是学生更清楚地掌握地球内部的构造。

【实验材料】各种颜色的橡皮泥。

【实验过程】1、用黄色的橡皮泥做成球形,代表地核。

2、用橘红色的橡皮泥在黄色球形的外面再包一层,把黄色的球形裹起来,代表地幔。

3、再用棕色的橡皮泥在橘红色的橡皮泥外层包围一层,代表地壳。

这样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就制作好了。

【注意事项】1、制作之前先考虑:各个橡皮泥层该有多厚?2、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将球状模型切开,展现其剖面,以便直观地看到地球的内部构造。

2火山【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材料】三角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

思考与交流:1、说一说实验中每一样物品代表什么。

2、注意观察给土豆泥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现象。

3地震【实验目的】模拟地震产生的原因【实验材料】1、3——4条颜色不同的毛巾。

2、竹筷。

【实验过程】(一)模拟地层褶皱1、把每一条毛巾沿纵向叠2——3折。

2、将折好的毛巾一条叠一条,平铺在桌面上,当作水平的岩石层。

3、双手按住毛巾的两端,把它们慢慢向中间挤压。

4、观察发生的现象。

(二)模拟岩层断裂1、两手握住筷子的两端,同时用力弯曲,直到筷子断裂。

体会受伤的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2、同时用两根筷子试一试。

【实验结果及解释】毛巾、筷子——地壳中的岩层,当受到地壳内部的巨大压力时,也会和毛巾层一样发生褶皱,褶皱厉害了就可能会像筷子一样断裂——地震。

【注意事项】实验中注意安全,结束后把筷子清理到托盘里。

4、做一块卵石卵石磨圆作用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卵石磨圆作用实验,认识卵石的成因。

【实验材料】有盖的大口玻璃瓶、水、砖。

【实验过程】1、用锤子把砖敲成碎砖快。

XX年度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必做的十一个实验记录[大全五篇]

XX年度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必做的十一个实验记录[大全五篇]

XX年度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必做的十一个实验记录[大全五篇]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整理3课《科学在我们身边》的实验实验名称:吹蜡烛的实验(1)实验目的:隔着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能吹灭吗实验器材:一根蜡烛、火柴、瓶子、木头、文具盒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桌上。

2、分别隔着瓶子、木头、文具盒吹蜡烛。

蜡烛能吹灭吗。

实验现象:隔着木头、文具盒吹蜡烛,蜡烛不灭。

隔着瓶子吹蜡烛,蜡烛熄灭。

实验结果: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头、文具盒等不能吹灭蜡烛。

实验名称:吹蜡烛的实验(2)实验目的:用漏斗的宽口和小口吹蜡烛,能吹灭吗。

实验器材:一根蜡烛、一个小漏斗、火柴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桌上。

2、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

蜡烛能吹灭吗。

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

蜡烛能被吹灭吗。

实验结果:蜡烛将很容易被吹灭。

注意事项:1、瓶子、木块、文具盒、和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水平线上。

3、这个试验不是比赛吹蜡烛,而是试一试哪种方法能吹灭蜡烛。

实验名称:用吸管吸水试验实验材料:杯子、水、两根吸管实验步骤。

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一只装有汽水的杯子里,另一根露在杯子外面,你能从吸管里喝到水吗。

实验结果:按照上面的方法喝水,你就是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喝到一滴汽水。

注意事项:杯子里的水能安全饮用,合理使用吸管。

7、水温的变化实验名称: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材料: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

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安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拄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书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格内。

从此时期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总结全部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总结全部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实验梳理1.认识光实验1【探究问题】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我的猜想】光在空气中可能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3张带孔的纸板、1个黑色纸屏、手电筒。

【实验过程】1.打开手电筒,照射纸板;2.调整三张带孔的纸板的位置,让手电筒的光穿过三张纸板照射在黑色纸屏上;3.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光可以穿过三张纸板照在黑色纸屏上。

【实验预判】如果三个孔呈一条直线时,黑色纸屏上有光斑,不在一条直线时,黑色纸屏上没有光斑,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现象及分析】当三张纸板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的光才能通过小孔照射到了黑色纸屏上,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2【探究问题】验证光的直线传播特性。

【我的猜想】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纸屏,蜡烛,带小孔的硬纸板,火柴。

【实验过程】1.点燃蜡烛;2.将带孔的硬纸板放在蜡烛和纸屏中间,三者的中心位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3.移动纸板的位置,观察纸屏上成像的变化。

【实验预判】如果在纸屏上能看到蜡烛火焰的图像,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现象及分析】纸屏上出现蜡烛火焰倒立的像,移动带孔的纸板,成像的大小和清晰度也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反射实验3【探究问题】光照在镜子上,传播方向有什么变化?【我的猜想】光照在镜子上,传播方向可能会发生改变。

【实验器材】平面镜、手电筒(备用)【实验过程】1.保持光源位置不变,观察光源照射的位置;2.将平面镜放置到光源照射处,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是否改变;【实验预判】如果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说明光照在镜子上,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实验现象及分析】光原本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经过平面镜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在其他地方会出现较亮的光斑。

【实验结论】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发射现象,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有一部分光会反射到空气中。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方案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方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方案实验一实验名称:光的传播实验实验目标:通过实验,让不易观察到的光线变得直观;通过探究,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激光笔、手电筒、3张带孔的纸板、鱼尾夹、纸屏、直纸筒、弯曲的纸筒等。

实验设计:方案一:用激光笔照射桌面,并且让激光笔与桌面在一条直线上,观察现象。

方案二:借助直纸筒和弯纸筒分别来看教室里的白炽灯,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呢?方案三:把三张带孔的纸板用鱼尾夹固定好立在桌面上,使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用手电筒从一侧照射,观察在纸屏上能否看到手电筒的光?调整其中一个纸板的位置,纸屏上还能否看到手电筒的光。

实验现象:1.桌面上会发现一条红色的光束。

2.通过直纸筒能能看白炽灯的光,通过弯筒不能看到。

3.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能否看到手电筒的光,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纸屏上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二实验名称: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实验目标:通过实验,让不易感觉到的光线变得直观,通过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总结,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器材:平面镜、激光笔。

实验步骤:1.固定平面镜。

2.将激光笔射向平面镜观察实验现象。

3.让学生不断改变激光笔的角度,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1.光射向平面镜后,光线传播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2.当不断改变激光笔的角度,反射光线的方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实验结论: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方向发生变化,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就是光的反射。

实验三实验名称:观察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现象实验目标: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彩虹形成的原因,知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以被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感知光的色散现象。

实验器材:三棱镜、水槽、平面镜、纸屏、手电筒。

实验设计:1.利用三棱镜,让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照射在纸屏上,观察纸屏上有什么现象产生。

2.把一面镜子斜放在水中,让镜子反射的光投射在纸屏上,仔细观察纸屏上有什么现象产生。

2018年度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必做的十一个实验记录[大全五篇]

2018年度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必做的十一个实验记录[大全五篇]

2018年度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必做的十一个实验记录[大全五篇]第一篇:2018年度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必做的十一个实验记录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流程地震模拟实验(演示)【实验时间】2017年9月12日【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让学生了解地震现象,认识地震的危害。

【实验材料】纸箱、木块、记号笔。

【实验步骤】1、在纸箱上画上街道的图形。

2、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用小木块垒成楼房,3、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

4、根据楼房倒塌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实验结论】地震的危害性很大。

【整理器材】器材归位。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实验时间】2017年9月19日【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器材做地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的成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实验器材】3—4条颜色不同的毛巾、竹片。

【实验步骤】1、把每条毛巾纵向叠两折或三折,将折好的毛巾一条叠一条,平铺在桌面上当作水平的岩石层。

2、双手按住毛巾的两端,把它们慢慢向中间挤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两手握住竹片的两端,同时用力将竹片逐渐压弯,直到断裂,体会感觉。

【实验现象】毛巾挤压产生褶皱,竹片断裂,手感觉到麻木【实验结论】地震成因推想:地层在受到地壳内部的巨大压力时,会像毛巾层一样发生褶皱岩层褶皱厉害了就像竹片一样断裂,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地震。

【温馨提示】1、弯曲的竹片不能离眼睛太近,以免伤了眼睛。

2、弯曲的竹片也不能离同学太近,以免伤了同学。

【整理器材】把废竹片放进废物桶,把毛巾还原归位放置。

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实验时间】2017年9月26日【实验目的】通过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认识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器材】有盖的大口玻璃瓶、水、砖块、锤子【实验步骤】1、用锤子把砖敲成碎砖块,挑出棱角分明的砖块。

2、把挑出的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口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3、用力摇晃瓶子,大约过五分钟后进行观察有什麽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碎砖块没了棱角,变成了圆形的【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青岛版科学六三制小学五年级上册主要实验设计

青岛版科学六三制小学五年级上册主要实验设计

青岛版科学六三制小学五年级上册主要实验设计【实验名称】模拟雾的形成【实验目的】模拟雾的形成【实验材料】烧杯、温水、冰块、镊子。

【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倒入半杯不冒“白气"的温水。

(2)用镊子夹取一块冰块,接近烧杯口,观察现象。

(3)把冰块移开,观察现象。

(4)重复上述步骤几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把冰块接近烧杯口,烧杯口有“白气”(“雾”)出现;把冰块移开;“白气”会逐渐消失。

【实验结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

离地面较近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

【实验名称】热传导实验【实验材料】1.铜棒、支架、火柴、酒精灯、凡士林;铁片、蜡烛、火柴、酒精灯、试管夹。

2.铁丝、木棒、塑料棒、玻璃棒、铜棒、烧杯、热水等【实验步骤】:实验一:(一)、1、将铜棒固定在支架上,在火柴头上蘸少许凡士林,依次粘在铜棒的三个孔上。

2、用酒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观察现象。

(二)、1、用试管夹夹住铁片,在铁片上放上蜡,分别从一边或中央加热铁片。

2、观察现象。

实验二:将铁丝、木棒、塑料棒、玻璃棒、铜棒同时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用手感觉有什么不同?【实验现象】实验一:(一)、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脱落。

(二)、无论是在铁片的一边,还是在铁片的中央加热,蜡都是在加热点开始溶化,然后向温度低的方向淌。

实验二:不同的物体传热的快慢不一样。

【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做传导。

不同的物体传热能力不一样。

【实验名称】验证物体下落的原因是由地球引力引起的(探究物体下落原因的实验)【实验材料】曲别针、细线、透明胶带、磁铁等【实验过程】(1)将线的一端用透明胶带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拴曲别针,用磁铁慢慢接近曲别针,带动曲别针竖立并悬浮于空中。

(2)观察并思考:如果移走磁铁,回形针向哪个方向运动?(3)观察并思考:如果剪断细线,曲别针会向哪个方向运动?为什么?(4)由此推想:地球上的物体下落的原因是什么?【实验现象】(1)如果移走磁铁,这种吸引力消失,曲别针会掉到地面,而不是落向其他方向。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汇总 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汇总 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指导实验一:假期里,爸爸带着小军外出旅游,他们来到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在那里小军看到神奇独特的火山群,于是小军疑惑的问爸爸:火山是怎么形成的?请试着帮爸爸给小军解答一下,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火山的形成可能和地下的压力有关我的方案:1.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泥放在小瓷盘中,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做成山的形状。

2.把小瓷盘放到铁架台上,隔石棉网用酒精灯加热,过一会,番茄酱从土豆泥中喷出来,也就是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我的发现:番茄酱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我的结论: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裂缝向上升,在地壳比较薄弱的部位或者地壳裂缝距地壳较近处,上升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实验二:“地震”一词,让人触目惊心,它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试想一下地震到底是怎样形成的?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地震是由于地下岩层发生破裂产生的我的方案:1.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将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到桌子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变化?2.用细木棍或竹筷做地壳,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我的发现:1.通过挤压,在压力作用下,毛巾成了褶皱状。

2.木棍折断时发出“啪”的声音,同时手有强烈的震感。

我的结论: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震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实验三:一天,小明和小军在溪边玩耍,小明对小军说:“你发现没有,这里的石头都是圆的,和路上的石头不一样,路上的石头有棱角。

”小军看后连连点头,但是却疑惑不解。

请你帮他们解答一下,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可能是由于水的冲刷和石头互相碰撞的结果我的方案:1.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装水的大玻璃瓶做流水的河道。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指导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指导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指导实验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目的】了解植物叶子的样子。

【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

【实验步骤】1.按要求取镜、安放、对光。

2.将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左眼向目镜看,左手旋转调焦螺旋, 直到看到清晰的物像,右手拿笔做记录。

3.小组成员轮流观察、观察时不要随意挪动显微镜,并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图。

4.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每个细胞有明显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实验二:帮同学找父母【活动名称】帮同学找父母【活动目标】知道人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在外貌特征方面有相似之处。

【活动材料】父母的照片【活动过程】1.组长收集自己小组内同学父母的照片。

2.组间交换照片。

3.小组内观察其他小组同学父母的照片,找出其体貌特征,和班内同学的体貌进行对比,帮同学找到父母。

【活动结论】人的后代与亲代之间有相似之处,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实验三:空气的成分实验【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实验(探究空气是否是单一气体的实验)【实验材料】水槽、剪去底部的矿泉水瓶、蜡烛、木条、红墨水等【实验方法】1.取一个水槽,倒入少量的有颜色的水,将点燃的蜡烛固定在水槽底部,然后用去掉瓶底的矿泉水瓶罩住。

观察现象。

2.先把水槽中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拧开瓶盖,把燃烧的木条迅速插入瓶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蜡烛刚被罩住时能燃烧,过了一会儿蜡烛熄灭了。

瓶内的水面上升了。

2.木条的火焰立即熄灭了。

【实验结论】空气不是单一气体,有一部分气体能支持燃烧,有一部分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实验四: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实验名称】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实验材料】酒精灯、砖块、纸条、木条等【实验方法】1.尝试用酒精灯的火焰点燃砖块。

2.分别用酒精灯的火焰点燃木条和纸条,对比被点燃时间。

3.观察点燃的酒精灯,然后盖上灯帽,观察现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10页word资料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10页word资料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五年级上册1、声音的产生实验一、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实验器材:水槽、音叉、小铃铛、气球、烧杯、泡沫小球、水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五、注意事项:音叉敲响后要立即插入水中,小铃铛摇响后马上靠近泡沫小球。

这样,实验现象才明显。

2、声音的传播实验一、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传播的实验,知道液体、固体和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

二、实验器材:小闹钟、塑料袋、水槽、玻璃钟罩、抽气机、小锤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五、注意事项:如果没有真空钟罩,可以把发声体(小闹钟)放在加热后的容器里(空气稀薄),通过与加热前的声音相比较,证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3、木材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木材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不同的木材、放大镜、酒精灯、导线、电池、小刀、锤子等。

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木材有纹理;易燃烧;不同木材软硬程度不同;干木头不导电,湿木头导电;大多数木头会浮在水面上,少数木头会沉入水中。

五、注意事项:1、实验前,强调用刀、锤子、酒精灯的使用等方面的安全。

2、检验湿木头是否导电,可用电流表来验证。

4、纸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对比的方法探究纸,知道不同的纸具有不同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牛皮纸、宣纸、卫生纸、复印纸、信纸、复写纸、书本、纸箱、贺年卡、纸杯等。

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根据观察、实验总结各种纸的特点。

五、注意事项:1、鉴别纸的软硬度时注意用到安全。

2、做纸的吸水能力对比实验时,一定要注意除纸质不同外其他条件必须完全相同,如同样的杯子、杯中同样多的水、纸条同样长、纸条吊的同样高、纸条要同时插入水中、插入水中的部分要同样深等。

这样便于比较不同的纸吸水能力的强弱。

5、陶瓷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陶瓷的特点。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汇总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汇总

十八、(23.)测水的冰点实验




【实验器材】大烧杯、试管、温度计、胶塞、冰块、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在大烧杯内放入冰块,倒入适量的浓盐水。 2、把试管内装上一小半水,把温度计插入试管内,记下温度 计的指数,然后把这个装置放入大烧杯中。 3、仔细观察试管内水的变化,每隔二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4、把记录测量的温度和初始温度对比。 【实验现象】 试管内水的温度越来越低,水慢慢结冰。 【实验结论】 水结冰时的温度(0℃)就是水的冰点。 【注意】 1、温度计不要贴着试管壁,温度计的液泡不能触到试管底部。 2、玻璃仪器易碎,注意安全。
八、(10.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的 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器材】小鼓、碎纸屑、、锯条。 【实验步骤】 1、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轻巧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屑 的振动情况。 2、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 情况。 3、把锯条放在桌上,一端伸出桌面约三分之一,用一只手把锯条压好, 另一只手去拨动锯条的末端,听锯条发出的声音。 , 4、再把锯条伸出约三分之二,再拨动,再听声 【实验现象】 1、响度小,纸屑跳动低;响度大,纸屑跳动高。 2、锯条伸的短,音调高;锯条伸的长,音调低。 【实验结论】 振幅越大,声音越高; 【注意】 1、敲小鼓时不要用力过猛。 2.强调学生要注意安全,不要让锯条划伤。
十五、(20.)加快蒸发的方法实验




【实验器材】棉布数块、风扇、电熨斗、水槽、水。 【实验步骤】 1、将两块同样的棉布浸入水中,然后拿出拧净水,一 块成团,一块展开晾晒,观察哪块干的快。 2、将两块同样的棉布浸入水中,然后拿出拧净水,两 块都展开,一块用风扇吹,观察哪块干的快。 3、将两块同样的棉布浸入水中,然后拿出拧净水,两 块都展开,一块用电熨斗加热,观察哪块干的快。 【实验现象】1、展开的干的快;2、风扇吹的干的快;3、 电熨斗加热的干的快。 【实验结论】展开增大表面积、加热、有风都能使水蒸发 的快一些。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步骤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步骤

五年级上册科学试验试验名称:声音的产生试验目的:能用简洁的试验器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试验器材:水槽、水、音叉、烧杯、气球试验步骤:1.把音叉敲响后,音叉发音,手感到振动后马上插入水中,视察现象。

2.用充溢气的气球,松手时有什么现象。

3.用烧杯来回在水槽中倒水,视察现象。

试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试验名称:声音的传播试验目的: 能用简洁的器材做声音的传播试验,培育猜想与假设实力。

试验器材: 闹钟、塑料袋、水槽、水试验步骤:1.把闹钟放到空气中,能否听到声音?2.用手轻挠桌面或桌腿,直到耳听不见为止,然后将耳朵贴在桌面上,接着挠,这时能听见声音吗?3.把闹钟用塑料袋扎好,放到水槽中。

将耳朵紧贴水槽,你能听到闹钟的声音吗?试验结论:声音是通过()、()、()向()传播的。

试验名称:相识木材试验目的:了解木材的特点试验材料:各种木材、放大镜、酒精灯、镊子、小刀、电池、导线、小灯泡、水槽等。

试验步骤:1、用酒精灯烧木材,看哪种简洁燃烧。

2、用放大镜视察木材的花纹,比较花纹的形态和花纹的粗细。

3、用小刀刻木材,比较软硬。

4、将木材放在水中,看木材的浮沉现象。

5、把不同的木材连入电路,看是否导电。

试验现象:1、木材易燃2、木材有花纹(年轮等)3、木材软硬程度不同。

4、木材有沉有浮。

5、干木材不导电,湿木材有较弱的导电实力。

留意事项:食用刀子和电时要留意平安。

试验名称:相识纸的吸水性特点试验目的:了解纸的特点试验材料:长宽厚相同的各种纸、胶水、尺子、水槽、水。

试验步骤:1、将各种纸条依次粘在尺子上。

2、把尺子水平放在水槽上方,使各种纸同时浸入水中。

视察哪种纸爬升的水渍高,哪种纸的吸水性好。

试验结论:牛皮纸、卡纸等吸水实力弱,宣纸、卫生纸等吸水实力强。

试验名称:相识陶瓷试验目的:了解陶瓷的特点试验材料:各种陶瓷、锤子、小刀、酒精灯、镊子、白纸、放大镜、电池、导线、小灯泡、火柴、水槽、木头、铁丝、铜丝、烧杯、热水等试验步骤:1、用火烧,看是否易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指导实验一:假期里,爸爸带着小军外出旅游,他们来到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在那里小军看到神奇独特的火山群,于是小军疑惑的问爸爸:火山是怎么形成的?请试着帮爸爸给小军解答一下,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火山的形成可能和地下的压力有关我的方案:1.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泥放在小瓷盘中,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做成山的形状。

2.把小瓷盘放到铁架台上,隔石棉网用酒精灯加热,过一会,番茄酱从土豆泥中喷出来,也就是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我的发现:番茄酱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我的结论: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裂缝向上升,在地壳比较薄弱的部位或者地壳裂缝距地壳较近处,上升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实验二:“地震”一词,让人触目惊心,它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试想一下地震到底是怎样形成的?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地震是由于地下岩层发生破裂产生的我的方案:1.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将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到桌子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变化?2.用细木棍或竹筷做地壳,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我的发现:1.通过挤压,在压力作用下,毛巾成了褶皱状。

2.木棍折断时发出“啪”的声音,同时手有强烈的震感。

我的结论: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震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实验三:一天,小明和小军在溪边玩耍,小明对小军说:“你发现没有,这里的石头都是圆的,和路上的石头不一样,路上的石头有棱角。

”小军看后连连点头,但是却疑惑不解。

请你帮他们解答一下,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可能是由于水的冲刷和石头互相碰撞的结果我的方案:1.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装水的大玻璃瓶做流水的河道。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我的发现:观察到水变浑浊了,水中有一些砖屑;碎砖块变小了,棱角变光滑了。

我的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实验四:小明在外面玩耍,无意中捡起一块石头,他发现石头上有很多裂缝,这让他感到很奇怪。

石头上为什么会有裂缝呢?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温度对岩石的破坏我的方案:1.先点燃酒精灯,用燃烧钳夹紧岩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热;2.掌握好加热时间,加热岩石后马上把它放入冷水中;3.如此反复多做几次,观察有什么现象。

我的发现: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往下掉碎屑。

我的结论:岩石在温度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破碎现象。

实验五: 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那么你知道它是怎样产生的吗?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震动有关我的方案: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再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2.在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把鼓敲响,观察现象。

3.用槌敲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我的发现:1.皮筋在振动。

2.鼓面在振动,豆粒上下跳动。

3.水面有波纹,并有小水花溅起,音叉振动。

我的结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都会产生声音。

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8课《谁能传播声音》我们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在什么情况下棉线的传播效果更好些?我的猜想是:棉线再被拉紧的情况下传播声音的效果会更好。

方案:准备棉线、纸杯等1、在棉线松弛的情况下,简易电话的效果。

2、在棉线被拉紧的情况下简易电话的效果。

3、重复以上的步骤,比较简易电话的效果。

结论:在棉线松弛的情况下效果差,拉紧的情况效果较好。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9课《怎样听到声音》动物的耳廓很大很长,这对动物有什么作用?猜想:动物的耳廓大,容易听到声音。

方案:1、同学们把手放在耳廓上,与耳廓方向一致。

2、于耳廓方向垂直。

3、用双手捂住耳廓,听同一声响。

结论:耳廓大能听得清楚,耳廓变小听不清楚或听不到。

动物耳廓大是为了容易听到声音时及时逃走或发现猎物。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10课《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知道用力的不同,声音的大小不同。

猜想:挥舞树条是速度的大小与声音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吗?方案:1、较慢的舞动树条,听声音的大小。

2、较快的舞动树条,听声音的大小。

3、急速的舞动树条,听声音的大小。

4、重复以上的动作。

结论:速度越快,声音越大。

速度越慢声音越小。

五年级上册第11课《噪声的危害与防治》我们知道噪声能影响人的注意力,也影响学习效果。

是如何影响的?猜想:在无噪声的环境下记忆力的效果会更好些。

方案:1、到公路边去背诵一首新唐诗,看需要的时间。

2、到商场中背诵一首新唐诗,看需要的时间。

3、在安静无噪声的环境中背诵一首新唐诗,看需要的时间。

4、比较不同环境所用时间的长短。

结论:噪声影响人的记忆力,噪声越大,记忆的效果越差。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12课《秋季星空》我们知道在一年四季中,星座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猜想:能用变化的星座在夜晚认清方向吗?方案:1、上网查阅资料。

2、夜晚实际观察。

结论:夜晚能用星座辨别方向,如用北斗七星找北极星辨认方向。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13课《冬季星空》我们知道天狼星是大犬座d星,是全天空中最亮的恒星。

猜想:满月时,月亮的亮度是天狼星亮度的10倍。

方案:上网查资料:天狼星的视星等为-1.45,月亮的是-12.6.12.6÷ 1.45约等于8.68结论:满月时月亮的亮度是天狼星的8.68倍,猜想有误差。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14课《木材》我们知道大多数木材都浮于水。

猜想:数目不同部位的木材浮于水的程度不同吗?方案:准备同一颗不同部位取下的同等大小的小木块。

(最好选用关东送或洋槐树)水槽、清水、尺子等。

1、将标有下部的木块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

2、将标有中部部的木块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

3、将标有上部的木块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

4、将一松油节放入水中。

(沉入水下)结论:树木不同部位的木材浮于水的程度是有所不同的,下部较上部浸没水的部分大。

油节沉入水中。

五年级上册15——22课猜想与设计方案15 纸我们的问题:不同的纸,吸水能力是否一样?我的猜想:表面粗糙,、有空隙、质地较软的纸吸水性好。

我们的方案:1、把各种纸条一次粘贴再尺子(或木棍)上。

2、在水槽中装入少量水。

3、把尺子水平放入水槽,让各种纸同时浸入水中。

观察哪种纸爬升的水渍高,哪种纸的吸水性能就好。

16 陶瓷我们问题:生活中常见的陶瓷都有哪些特性?我的猜想:陶瓷不易燃烧,不易传热、不导电、易碎……我们的方案:1、用火烧,看是否燃烧。

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研究陶瓷的软硬。

3、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看陶瓷的沉浮现象。

4、放入热水中,观察陶瓷是否容易传热。

5、把陶瓷连入电路,看是否导电。

6、让陶瓷从高处落下,看是否易碎。

7、用陶瓷碎片切割纸片。

17 金属我们问题:金属有哪些特点?我的猜想:金属不易燃、硬度较大(有些较软),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导电,不易碎,有延展性。

我们的方案:1、用火烧,看是否易燃。

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研究金属的硬度。

3、放入盛有热水的水槽中,看金属是否容易传热。

4、用放大镜、砂纸打磨,观察金属的花纹、光泽。

5、把金属连入电路,看是否导电。

6、让金属从高处落下,看是否易碎。

7、把金属放在石块上,用铁锤击打,看是否有延展性。

18 玻璃与塑料我们的问题:玻璃、塑料各有什么特点?我的猜想:玻璃:透明度高,易碎,较重,碎片锋利,不易燃。

塑料:透明度较高,不易碎,较轻,碎片不锋利,易燃。

我们的方案:分别透过玻璃和塑料看书上的字。

木锤分别击打玻璃和塑料(注意安全)。

用天平分别称量相同厚度和大小的玻璃和塑料。

4、玻璃和塑料的碎片,划A4纸。

5、用镊子分别夹着玻璃和塑料在酒精灯上烧。

20 蒸发我们的问题一:我们从游泳池里走出来时,往往会感觉到冷。

这是为什么?我的猜想: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我们的方案:1、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棉纱,把它浸入水中,观察温度是多少。

2、将温度计提出水面,挂在支架上,观察温度计液泡上的水在蒸发时温度有什么变化。

边观察边记录。

我们的问题二:怎样才能使水蒸发的更快?我的猜想:在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受热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在相同条件下,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我们的方案:1、用两个磁盘,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一个放在桌面上,一个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哪个蒸发得快。

2、找两块同样大的湿布,一块折叠起来,一块展开放在阳光下,观察现象。

3、用两块湿布,一块放在桌面上,一块用吹风机吹,过几分钟观察现象。

21沸腾我们的问题:给水加热,会有什么发现?我的猜想:给水加热,随着时间推移,水的温度不断升高,达到一定温度后,水会沸腾。

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会升高。

我们的方案:1、组装好带有铁圈的铁架台。

在铁架台的下一圈垫一石棉网,放上半烧杯凉水,下面放好酒精灯。

在铁架台上一铁圈上挂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液泡正好浸入水中。

2、未加热前,先记录下温度计的读数,然后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读数。

22 凝结。

我们的问题一:我们对着镜子哈气会出现小水滴,你如何来解释这种现象?我的猜想:可能是由于水蒸气遇冷的结果我们的方案:1、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把装有水的烧杯放在上面。

在烧杯上面放装有冰块的碟子。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

3、观察现象。

我们的问题二: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变成小水滴?我的猜想:水蒸气在遇冷的条件下下才会变成小水滴?我们的方案:1、将其中一块玻璃片用酒精灯均匀加热。

2、把两个玻璃杯装上同样多的热水,一个盖上冷玻璃片,一个盖上热玻璃片。

3、观察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